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必修二电子教材

高二历史必修二电子教材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从哪里来 ?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 ?古人无从知道,他们寄托于神,于是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 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学习建议】●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学过的相关内容,认识政治经济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梳理人文主义发展线索。

第 5 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这是公元前 6 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来的命题。

而在此前,希腊人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动听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也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

泰勒斯的命题是错误的,但是,他用自然界的水来解释世上万物,表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

◎“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元前 5 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共87张PPT)
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 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很多 著名人物如蒋介石、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 穿着中山装。由于中(Mao Suit),但中国却 从未有如此称呼。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 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 饰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 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等级森严、礼治规范
从清代官服的差异中,你对 我国古代服饰有何感触?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 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 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 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 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 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 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运动。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态度)发
生了什么变化?
从不接受西装到接受西装;
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
思想解放;民国的剪发易服政策;西服本身的魅力 3、西服传入对我国服饰变化有何影响?
促使中国服饰的改革,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现代服饰变化(新中国) (1)概况:
材料一: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 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 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 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 发不可收之势。
思考: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现在的婚纱照更上一层 楼,在追求个性与独特的 今天,新人不再满意于商 场出售的成品婚纱,开始 迈向订制的个性年代。化 妆技术的进步也让新人更 加愿意面对镜头露出自信 的笑容,留下美好的回忆。

历史必修2全册章节整合(简洁版)

历史必修2全册章节整合(简洁版)

冯圣妮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和产业结构1、起源: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良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耕作方式),木器、石器、骨器(生产工具)。

2、春秋战国:铁犁牛耕(耕作方式),铁农具、牛耕出现,牛耕西汉普及推广。

3、唐: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4、灌溉工具:翻车(三国曹魏)、筒车(唐朝)5、著名水利设施⑴春秋战国:都江堰(成都平原)⑵西汉西域:坎儿井三、生产组织方式1、商周时期:井田制基础上的集体耕作,进行大规模的简单协作(千耦其耘)。

2、春秋开始:出现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并逐渐推广普及。

⑴产生原因:铁农具、牛耕和私有土地的出现⑵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③自给自足⑶小农经济的优点有三: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局限有三:脆弱、劳苦、不利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

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营方式。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⑴实质:名义国有,实为贵族所有。

⑵内容:“公田”,实际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⑶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⑷瓦解: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公田大量抛荒”,“私田”大量开垦并私有。

3、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⑴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运动⑵土地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私有土地。

⑶地主私有土地主要来源:土地兼并⑷影响: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自由放任”的美国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七

二 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赋”,农民要将收成的 三分之二 上缴给国家。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 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 3.农户除了向专制王朝缴纳赋税外,还承受着沉重的 徭役 负 担。 4.以小农户 个体经营 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点。
(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①______ 耒耜 ,教导民众②
练案13 练案14 练案15 练案16 练案17 练案18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蒸汽”的力量 走向整体的世界 “自由放任”的美国
练案19
练案20 练案21 练案22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练案23
练案24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考案1 考案2 考案3 考案4 考案5 考案6
专题一、二学习质量检测题 专题三、四学习质量检测题 专题五、六学习质量检测题 专题七、八学习质量检测题 全程学习质量检测题(一) 全程学习质量检测题(二)
1.西汉儒学大师 董仲舒 说,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

必修二全册一,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三,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五,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六,斯大林体制的利弊?七,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和评价?近年河南省发掘的9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C.当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

”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②铸造业兴盛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居民重视风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

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

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

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宋书·周朗传》载:“凡自淮以北,万匹为市;从江以南,千斛为货。

亦不患其难也。

今且听市至千钱以还者用钱,余皆用绢布及米,其不中度者坐之。

”解读材料正确的是( )A.南朝时商品经济得到发展B.南朝时重农抑商的政策转变C.钱币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D.周郎建议对用绢米交换商品者要治罪明初实行一种政策:商人要获得盐引,须运粮到北方边疆,以粮换“引”,凭“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

---------------------------------------------------------------最新资料推荐------------------------------------------------------ 电子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可编辑)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1/ 3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学习建议] ●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农作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联系古代工商业发展的情况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古代经济政策对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观察古代经济区域的分布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 1 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

必修二历史ppt课件

必修二历史ppt课件

近代历史教训:战争与和平的抉择
战争的教训
研究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启示。
VS
和平的抉择
探讨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国际合作和 外交斗争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
现代历史教训: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思潮的冲突
全球化进程
分析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推动因素和影响, 探讨全球合作与竞争的利弊。
逆全球化思潮
研究逆全球化思潮的起源、表现和影响,探 讨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应对。
当代历史教训
全球性挑战
分析当前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新冠疫情 、经济不平等等的起源、影响和应对措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讨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模式, 促进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析全球化对于经济增长、科 技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 极作用,并举例说明。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探讨全球化对于国家主权、民 族认同、环境等方面的冲击, 并举例说明。
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提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策略和 建议,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
可持续发展等。
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
国际恐怖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阐述国际恐怖主义的背景、原因和演 变过程,重点分析恐怖主义的危害和 影响。
详细描述
古罗马文明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统治着地中海地区。它的建筑风格如罗马竞技场、罗马万神庙等 ,至今仍为世人所瞩目。此外,罗马法律制度也是该文明的杰出成就之一,为后世法律体系奠定了基 础。
中世纪欧洲
总结词
黑暗而动荡的时期,但也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的萌芽。
详细描述
中世纪欧洲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然而,这个时期也孕 育了现代西方文明的萌芽,如基督教文化、封建制度等,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2022必修二历史电子版

2022必修二历史电子版

2022必修二历史电子版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影响农业发展因素:农作品的引进创新、生产工具革新(东汉出现一牛挽犁,隋唐出现曲辕犁)、耕作技术发展(东周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耕耙糖技术)、耕作制度改善(汉朝一年一熟,宋朝一年两至三熟)、水利工程建设(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农业灌溉(三国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制度与政策(重农抑商)、耕地面积扩大及人口增长2.古代农民生产主要目的:满足基本生活、缴纳赋税3.封建小农经济特点及其影响:封闭性、分散性,易致山头主义、宗派主义4.封建小农经济与封建集权制度关系:封建小农经济是封建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集权制度则保护封建小农经济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古代手工业内容: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2.官营手工业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中国铜铁制造技术发展: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汉朝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4.瓷器发展:商朝出现原始瓷器,东汉烧成青瓷,北朝出现白瓷,唐朝出现南青北白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出现青花瓷,明朝时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5.宋朝五大名窑:定窑(河北曲阳,以白瓷为主,瓷釉洁白莹润)汝窑(河南宝丰,以天青色为主,青中带蓝,主要烧制宫廷用瓷)哥窑(浙江龙泉,以青瓷为主,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官窑(河南开封,专为宫廷烧制瓷器,釉色以青为主,淡白次之)钧窑(河南禹州,青中带红)6.丝织品发展:商朝已有织机,可织出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清朝时细密的缎成为丝织品代表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成套) 人教课标版25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成套) 人教课标版25课件
• 1、目的: 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 2、概念理解 • 3、创办过程 • (1)第一批经济特区 • (2)海南经济特区 • 4、特区的“特”(优惠政策) • 5、意义(影响)
梁兄作品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沿海 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经济技术 开发区
目的
特点或优惠 意义(影响)
梁兄作品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A
梁兄作品
• 5.清政府开辟通商口岸与当今中国开放沿 海港口城市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外商在中国享有的权利 • B.关税税率
D • C.开放区域
• D.国家行使主权情况
梁兄作品
• 6.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 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 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的特点。
梁兄作品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梁兄作品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 A.深圳 • C.海南
B.珠海 D.浦东
C
梁兄作品
课堂练习
• 7.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 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
• A.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A • C.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 D.沿海城市的开放
梁兄作品
课堂练习
• 8.当今我国开放中的“走出去”战略要解 决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件

听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思考:
1、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时期 方式 原因
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 自耕农经济出现
生产工具和耕 作技术的进步 以及私有土地 的出现
2、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春秋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 (2)私有土地的出现. (3)宗法制的破坏和个体家庭逐渐成为社会基本单位等, 促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பைடு நூலகம் •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主 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 相提并论的“六畜”。
陶猪 (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 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 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 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 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 司雨的神物,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 时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
出现时间
原始社会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曹魏时期(三国) 唐代
主要工具
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 耒、耜 铁农具、牛耕 翻车 曲辕犁和筒车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2.重要的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 生产。(原因:生产力低下)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古代何种生活方式? 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个体农民经济。 “戏中”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征? 1.原因: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征:提示:规模-结构-目的 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目 的为自给自足和交纳赋税。

高中历史必修二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20章
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 合
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文化交流的机制与平台建设 文化交流的领域与内容拓展 文化交流的成果与影响
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外文化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文化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与经验 文化融合对:于推动文明进步的意义
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5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 成与世界市场的开拓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世界市场的开拓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构成与特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与影响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与世界市场的开拓
世界市场的开拓
世界市场开拓的过程与特点 世界市场开拓的影响与意义 世界市场开拓的原因与条件
第19章
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理论与治疗方法
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与诊断方法 中药的种类与应用方法 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的特点与效果
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
中国现代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医学的创新与发展成就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前景展望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 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探索与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确立与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提出与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与价值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电子课本
一、中国政治制度及其变迁
1.【中国政治制度】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政治文化,以封建制度为主要政治制度,封建社会以“天下为公”为主旨,历史上形成了“太上皇帝制度”,统治集权机制为封建宗室政体的统治集权的方式,宗法制度为封建宗
室政体的立宪政治的特征,其行政组织编制以令制八旗机制组成,其
司法组织以审判机构为统治依据,政治参与制度以募兵制度与臣民机
制为基础。

2.【中国政治制度变迁】清朝建立后,封建宗室政体加强了统治集权的方式,政治参与范围也更加扩大,但也受到西方国家的干预,并在清
朝末期出现经济社会问题,民众开始猛烈反抗封建宗室政体的统治,
民众的反抗随后迅速发展,至清朝曾封宗室的统治完全被推翻,政治
参与以及政治制度发生了重要变化,大革命后晚清政治参与和政治制
度发生了重大改变,继而出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最高政权机构则成
为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1.【中国经济发展】清朝建立后,封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以税收与矿业租赁为两大经济收入来源,经济收入总计更经历了快速增长,而
其经济结构仍处于封建时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
资本主义属性的新事物。

2.【中国社会发展】清朝建立后,社会结构仍处于封建时期,社会分为四等人,封建思想、礼乐制度仍统治着社会,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社会变得越来越活跃,也由此推动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出现,大革命结束后晚清社会发生重大改变,出现了新的
社会结构,公民自由被提升,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7张PPT)

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 时期,按性别、年龄把 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 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 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 卖。百姓每年向国家缴 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 要服徭役和兵役。
合作探究3
中国历代各朝几乎都采取了抑制土地 兼并的措施,但只能一时奏效。为什么 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 制度的存在,而封建国家政权是建立在地主 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国家只能在不根本 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去争取延缓 土地兼并的形势,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 问题的。
封建土地私有制
材料:
商鞅所以要废除井田制,……又一原因,是由于 当时已发明铁器耕田。《孟子》中记载了“许子以铁 耕”之事实。因有铁器耕田,农民便有能力垦殖较大 面积之土地,便不必再受格子线之束缚。又如春秋晚 期已有牛耕,《国策》记载“秦以牛田,水通粮 ” ……进入战国时期,牛耕更盛。……还有一个原因, 即税收制度改变而使井田制不能持续。
(材3料)二:清海初贼郑要成对功窜付伏东海隅南,沿至今海尚的未抗剿灭清,斗必有争歼人 (暗禁4通,)线海清索氛,何政由贪府廓图清厚甚?利至,贸认易为往来,,天—资—以朝《粮大清物实。国录若物·不顺立产治法丰》严
盈材,料三无:所天朝不大有国物,产无丰盈需,与无所外不国有,进无行需与贸外易国进。行
贸易。
土地买卖制度
和高额地租吸 资金
引商业资本买 田置地,影响 了资本的积累。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国际 市场
国内 市场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劳动力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国家 政策
“重农抑商” 、 “海禁” 、 “闭关锁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课件

3.建立
1988 《美加自由贸易 协定》 1992 《北美自由贸易 协定》 1994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 式建立
取消关税及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 4.目标: 资本自由流通 。 ①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组成的经济集团。 5.意义: 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产效率提高,国 际竞争力提增强。
探究1: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 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 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 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
欧洲政治经济中心地位丧失,美苏争霸; 历史:欧洲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欧洲长期战争, 从反面激起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现实:战后西欧摆脱美苏控制、发展经济的需要。
②促进成员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成员国之间经济 差距的缩小;
③区域集团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集团在 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 ④经济区域集团化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 品流向产生重要影响;
2.消极影响:
①由于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排他性,使贸易保护 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②由于区域经济区域集团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资本、技术、人才等主要流向发达国家,使南 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 性加剧;
材料五:“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 共同的文化 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特点和闪光的个性, 传统和心理 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 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认同。 ——维克多· 雨果 “欧洲的联合是历史的要求。” ——康德 法国外长舒曼建议: “二战”后,联邦德 将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 国总理阿登纳感到法德 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 之间必须走出冤冤相报 的怪圈。他提出应从经 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 济着手,使两国逐渐结 管辖之下。这就使法德之 合。这样法国对于安全 间任何战争不仅会成为不 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 可想像的,而且物质上也 同时也能制止德国的民 法德和解推动了欧洲走向联 将是不可能的。 族主义抬头。 合的进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摘自《苏联兴亡史》
2020/3/13
二、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显,经济和政治危机严重 2、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 《关于》决议 3、内容:(见表)
2020/3/13
回归书本:
新经济政策 “新”在何
处?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④农轻重比例失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人民生 活2水020/3平/13 提高缓慢。(P96历史纵横)
4、评价:
斯大林模式
①开辟了新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1)积极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弊端:
①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0/3/13
应怎样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材料一: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 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 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 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 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 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 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 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 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 请移居苏联。 ①开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即
A.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0/3/13
2020/3/13
2020/3/13
本课小结: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实验
体 制 的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一、战战时时共产主义政策
——追随理想的实验
二、新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
三、斯大林模模式式

历史必修二PPT课件

历史必修二PPT课件
(一)、背景: 1、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必要
△阅读课文P103第1段小字 你觉得很多人的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有一定 经济危机 倾销战 关税战 危机加深 的道理 二战爆发 资源和资金不足的德意日结盟 △基于对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反思,有识之士有何主张? 建立有效的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
4
5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的形成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后 资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银行





系 国际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



2
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背景: (二)、建立 (三)、运行:
(四)、特征: (五)评价: (六)瓦解
3
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岛近来陷入困境。在短短的两周时间里,冰岛最大的三家
银行相继宣布破产、冰岛股市出现暴跌、冰岛货币克朗大
幅贬值,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由于外债数额巨大,冰岛
整个国家都有可能面临“破产”。由于无力独自应对金融
危机,冰岛政府目前正在积极寻求外国援,冰岛政府还准
备国际向货世币界基银金行组申织请援助。
2、今年是中国汶川地震一周年,震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
16
17
18
19
20
二、国际贸易体系
1、原因:
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深了 世界经济大危机
△美国为什么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有利于美国商品输出
2、确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1947年) 目的: 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高一历史必修二16课课件

高一历史必修二16课课件

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跨学科学习的意义
通过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学习,学生应思考 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以促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课涉及到历史、经济、社会等多个学科 领域,学生应认识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明朝实行皇帝制度,皇帝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官僚制度
明朝建立了严格的官僚制 度,官员的任免和升迁都 由皇帝决定。
监察制度
为了监督官员的行为,明 朝建立了监察制度,设立 了都察院等机构。
明朝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 业发展,限制商业活动。
海禁政策
为了防止海患和外敌入侵,明朝实 行了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
1 2
手工业的繁荣
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 得到提高。
商业贸易的兴盛
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业城市增多,商业资本活 跃。
3
海外贸易的拓展
明清时期,中国与东南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往来 增多。
思想的变革与冲突
儒学的发展与变异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在传承中有所变异,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等新 学派。
郑和下西洋不仅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国力和先进的航海技术,还为后来的中外交流奠 定了基础。
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在明 清时期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
随着欧洲传教士和商人来到中国 ,他们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 文化知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的变革和进
本课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学 习,学生应能掌握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经济 中的地位。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二电子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晚清军阀政治
1、明清时期国家极度腐朽:《乾隆朝颁布的《康乾盛世元年宪法》已
不再能够保证统治的的稳定;财政状况恶化,大量的授官禄豪以及赋
税收入的减少;内乱频繁,“知县政治”等系统性改革毫无出现。

2、军阀政治的形成:以清廷为中心,以军阀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联合竞
争的政治模式,成为明清时期政治格局的猖獗变型。

清朝统治者利用
吸取南洋、西藏和满洲地区各族势力的经验,与汉口、新疆等其他外
籍势力形成了军阀政治。

3、军阀政治的态势:晚清的变局军阀的政治运动,极大的受到欧洲国
家的影响。

晚清时期有三种军阀政治:一是主宰军阀;二是长期军阀;三是诸侯军阀。

4、军阀政治的结果:晚清军阀政治短期之内,维护了清朝的统治,改
善了深受内乱困扰的晚清边疆地区。

但是在长远看来,晚清的军阀政
治加剧了政治的混乱,甚至助长了清朝的衰亡。

二、辛亥革命
1、装腔作势的政治问题:晚清时期,极度腐朽的朝廷官僚主义,贪污
腐败日益肆虐,国家政策固步自封,陷入了政治僵化和经济衰落的
���境中。

随着社会动荡不安,抗清思想和革命机遇也越来越多。

2、辛亥革命新阶级的涌现:晚清时期,崭露头角的革命新阶级,成为
当时政治和文化革命的最强大的力量,它们的前辈们是受过西方帝国主义的影响的,以科学的洞视思想与文化形式追求着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3、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孕育民主、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爆发,也是中国民族复兴的开始,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与政治形式的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辛亥革命的结果: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近代封建统治的社会政治秩序,成功地建立起以共和为名义的“新政府”,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建立的革命政府,也奠定了走向民主的新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