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
农村社会治理 村规民约
农村社会治理村规民约农村社会治理是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构建和谐、文明、法治的农村社会,我们村制定了以下村规民约:一、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
每位村民应当尊重国家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政府依法进行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不得从事违法犯罪行为,不得扰乱社会秩序。
二、关注教育和培养下一代。
村民要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倡导家长履行抚养教育义务,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禁止逃学、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三、维护农村环境卫生。
村民应当保持自家周围的卫生清洁,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
定期组织环境整治和卫生清扫活动,共同打造美丽富饶的乡村风貌。
四、弘扬社会公德。
村民应当互相尊重、关心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和公益事业。
倡导勤俭节约,遵守公共秩序,共同建设和谐社区。
五、宣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村民要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崇尚劳动精神和诚信意识。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加强社会治安防范。
村民要加强自身安全意识,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社区治安巡逻制度,积极参与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村庄的安全稳定。
七、加强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鼓励村民参与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让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充分倾听和尊重。
八、保护和善待农村妇女、儿童和老年人。
倡导尊重女性权益,保护儿童合法权益,关心关爱老年人,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
以上是我们村农村社会治理的村规民约,我们期待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稳定的乡村社区。
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现代乡规民约研究
最后,现代乡规民约有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规民约传承了乡村优 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 德水平。
现代乡规民约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村民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 表会议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主体和流程,确保制度的顺利执行;二是加强宣传教育, 让村民了解制度的内容和意义,提高他们的认同感和执行力;三是建立监督机制, 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的问题,保证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各 地乡规民约文本,整理和分析其内容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 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村民对乡规民约的认知和遵守情况,以及乡规民约对乡村 治理的具体影响。
四、结果与讨论
经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以下积极作用:
四、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乡规民约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本土资源,具有重要的 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乡规民约的重要性和作用, 加强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运用和实践。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对乡规民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对乡规民约的认识和理解。 2、鼓励和支持村民自主制定和实施乡规民约,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1、维护社会秩序:乡规民约明确了村民的行为准则和乡村社会的道德底线, 对于规范村民行为、维护乡村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2、促进道德教育:乡规民约传播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能够引导村民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乡村社会的道德水平。
3、增强社区凝聚力:乡规民约体现了乡村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集体智慧,能 够凝聚村民共识,增强社区凝聚力。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乡村治理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乡村治理不仅仅关乎农村社会的秩序和安定,更关乎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而在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村规民约是指村民为了维护乡村社会秩序、促进村庄发展而自愿缔结的一种约定。
它包括村规和民约两个部分,村规是村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民约则是村民之间相互约束的契约。
村规民约是基于村民自身利益和维护村庄整体利益的一种自治行为,对乡村治理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有着重要的法制化作用。
村规民约依法依规确立,是村庄自治的法定产物。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是村(居)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村务方面的重要规定和约定。
村规是村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对于规范村民的行为、维护村庄的和谐稳定起到了法制化的作用。
而民约则是村民之间相互约束的契约,对于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村内秩序都起到了法制化作用。
这种法制化的村规民约,使得乡村治理更加规范、有序,从而促进了村庄社会的和谐发展。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有着重要的自我约束作用。
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愿缔结的一种约定,体现了村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村规民约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契约,是村民自发自愿地共同约定的规范化行为。
在这种自我约束下,村民在生活、工作中会更加遵纪守法、遵守规章制度,自觉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村规民约的自我约束作用,有利于凝聚村民的共识和力量,有利于乡村社会构建和谐、守法的社会风气。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有着重要的促进发展作用。
乡村治理不仅仅是维护村庄社会秩序和稳定,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的发展需要一个有序、高效的管理体系,而村规民约能够为乡村的管理体系提供基础和支撑。
村民通过村规民约共同约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和发展方向,使得乡村的发展更加有序、计划性更强。
村规民约还能够规范村内的经济行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作用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作用1. 决策机制:村规民约是由村民自治组织制定和执行的,一般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理事会进行决策。
村民通过讨论、投票等方式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形成共识并达成一致意见。
村规民约的决策机制强调民主、平等和参与,能够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力。
2. 监督机制:村规民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确保其有效执行。
一方面,村规民约的执行是由村民自治组织主导的,村民代表和村民理事会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采取措施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
政府部门也需要对村规民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 法律保障:为了加强村规民约的实施,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持和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下发地方性法规、颁布相应的政策文件等方式,将村规民约纳入到法律框架中。
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等服务,为村规民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二、村规民约的作用1. 促进社会稳定:村规民约能够规范村民的行为和社会秩序,避免和化解纠纷和矛盾。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可以共同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提高乡村的治理水平。
3. 优化资源配置:村规民约能够通过协商和合作的方式,优化村民的资源配置。
通过村规民约可以明确村民的土地权益、资金的使用规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责任等,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4. 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村规民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部门的干预,使决策和管理更加迅速和灵活。
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能够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提高决策的效率和针对性。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村规民约的支持和管理,为乡村治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2024年农村最实用村规民约范文(三篇)
2024年农村最实用村规民约范文(三篇)【篇1】2024年农村最实用村规民约一、社会治安1、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严禁侮辱、诽谤他人,严禁造谣惑众、拨弄是非。
3、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扰乱公共秩序,不阻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
4、严禁偷盗、敲诈、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严禁赌博、严禁替罪犯藏匿赃物。
二、村风民俗1、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
2、红白喜事由红白喜事理事会管理,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
3、不请神弄鬼或装神弄鬼,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听、看、传淫秽书刊、音像。
4、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不搞宗派活动,反对家族主义。
5、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搞好公共卫生,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秽物,修房盖屋余下的垃圾碎片应及时清理,柴草、粪土应定点堆放。
6、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经村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统一安排,不得擅自动工,不得违反规划或损害四邻利益。
三、邻里关系1、村民之间要互尊、互爱、互助,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2、在生产、生活、社会交往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发扬社会主义主义新风尚。
3、邻里纠纷,应本着团结友爱的原则平等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申请村调解委调解,也可通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树立依法维权意识,不得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四、婚姻家庭1、遵循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尊老爱幼的原则,建立团结和睦的家庭关系。
2、婚姻大事由本人作主,反对包办干涉,男女青年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结婚年龄要求,提倡晚婚晚育。
3、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严禁无计划生育或超生。
4、父母应尽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破除生男才能传宗接代的陋习。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村规民约,顾名思义就是村规和民约。
村规是指村庄内部的规章制度,是村民自发形成的一套行为规范和管理方式。
而民约则是指村民之间相互约定的一些规矩和约定。
村规民约是指村民自发形成的一套自我管理的制度。
在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助推作用。
村规民约有助于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里,村规民约是由村民自发形成的乡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体现,它们体现了村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也是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村规民约规定了村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行为规范,让村民们在生活中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
这对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村规民约有利于维护乡村的环境和风貌。
乡村地区的环境和风貌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和优势,而村规民约中通常都会有对于环境保护和风貌维护的规定。
对于乡村的垃圾处理、乡村的建筑风格、田园风光的保护等方面,村规民约都有明确的规定。
这样一来,村民们就会自觉地维护好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乡村的风貌,也会自发地遵守村规民约的相关规定,从而保护好乡村的环境和风貌。
村规民约有助于促进乡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发形成的一套自我管理的制度,它是村民自己约定的一些行为准则,也是村民自己对乡村发展的一些期望和要求。
在村规民约中,通常都会有一些对于乡村发展的规划和要求,比如对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对于乡村旅游的规划、对于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
这些规定和要求反映了村民对于乡村发展的愿望和期待,也有利于促进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村规民约有助于增强村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村规民约的形成和执行是村民自身的事务,这就需要村民们自觉地参与自发地履行相关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增强了村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村民们在参与村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乡村振兴村村规民约
乡村振兴村村规民约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而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进程,制定一份村规民约是必不可少的。
一、乡村振兴的宗旨和目标我们的村规民约旨在促进全村居民的共同发展和幸福感,推动乡村振兴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田管理与农业发展1. 所有居民保护农田资源,共同保护好耕地、草地和森林资源。
2. 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
3. 促进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居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道路、水电和通讯等基本服务。
2. 提升乡村教育水平,保障所有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3.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健康保障和应急救助。
4. 完善乡村文化体系,传承与发展优秀的农村文化。
5. 建设舒适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居住质量与幸福感。
四、生态环境保护1. 坚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2. 推行垃圾分类和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 严厉打击非法砍伐、盗猎和其他破坏生态的行为。
4. 鼓励居民参与环境保护,增强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五、村民自治和参与1. 鼓励村民充分发挥自治权利,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2. 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定期讨论村庄建设和发展的事项。
3. 支持村民参与乡村振兴项目,促进村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和参与的效力。
六、纪律与法治1. 维护社会秩序,杜绝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 弘扬道德风尚,提倡诚实守信、勤俭节约、互助合作的美德。
3.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抵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4. 加强纪律教育和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在制定村规民约时,应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村规民约的内容符合群众利益和实际情况。
村规民约,乡规民约
村规民约,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第一条村规民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村庄的和谐稳定发展。
第二条村民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规定,尊重村民间的公共利益和社区生活规范。
第三条村民应积极参与村庄的公共事务,共同维护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
不得乱倒垃圾,不准随地吐痰,不得损坏公共设施。
第四条村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不得使用侮辱、谩骂等恶言恶语,不得进行恶意中伤和造谣诽谤。
第五条村民不得参与盗窃、抢劫、诈骗、赌博等犯罪活动,不得贩卖毒品和其他违禁物品。
第六条村民应按照规定履行义务,按时缴纳税费和村民会知费。
不得擅自拖欠村民会费和其他费用。
第七条村民应互助互爱,关心、支持老人、儿童、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
不得虐待、歧视、欺凌他人。
第八条村民之间应相互信任,不得故意损害他人的利益。
若发生争议,应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不得使用暴力或者其他不当手段。
第九条村民应自觉遵守选举法规,尊重村民会选举的结果和程序,不得干扰或者破坏选举秩序。
第十条村民应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如有违反,应接受相关责任和处罚。
任何人不得以个人利益为先,损害集体和社区的利益和稳定。
乡规民约第一条乡规民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农村社会的公共秩序,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造福广大农民。
第二条农民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农村集体所有制的规定,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的利益。
第三条农民应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共同维护农村和谐发展。
不得破坏农田、水源和生态环境,不得非法占用土地资源。
第四条农民应与邻里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共同维护社区和社会稳定。
不得进行扰序乱法、寻衅滋事等行为,不得随意欠债或逃避债务。
第五条农民应自觉遵守乡规民约,积极参与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不得参与非法集资、虚假宣传和违法经营。
第六条农民应珍惜土地资源,按时缴纳土地流转费和耕地保护费。
不得非法转让土地、破坏耕地。
第七条农民应互相尊重、理解和关爱,不得进行暴力和恶意伤害他人。
某村村规民约范本
某村村规民约范本为了加强村庄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村规民约。
一、土地管理1、村民应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私自买卖、流转土地。
承包地的流转应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并报村委会备案。
2、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不得在基本农田上建房、挖沙、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
3、村民建房应符合村庄规划,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建房。
新建房屋应在指定的区域内建设,不得侵占公共道路和他人土地。
二、生态环境保护1、爱护公共设施,不得损坏水利、道路交通、供电、通讯、生产等公共设施。
2、倡导绿色生活,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鼓励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3、保护水源,不得在水源保护区内倾倒垃圾、排放污水、毒鱼、电鱼等,确保饮用水安全。
4、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爱护花草树木,不得随意砍伐树木,保护村庄的生态环境。
三、社会治安1、每个村民都要学法、知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打架斗殴,不酗酒闹事,严禁造谣惑众,搬弄是非,影响社会秩序安定。
3、不得参加邪教和非法宗教组织的活动。
不利用迷信活动造谣惑众、骗财骗物。
四、村风民俗1、应当文明祭祀,严格控制火种火苗,严防火灾发生。
不得在公共场所烧纸、放炮等。
2、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从俭,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3、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子女应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得歧视、虐待老人;父母应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不得遗弃、虐待子女。
五、邻里关系1、邻里之间应团结友善,以礼相待,碰到困难要互相帮助,不损害对方利益,不偷不损毁他人的财物。
2、邻里间发生纠纷,应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不能仗势欺人,强词夺理。
对于无法协商解决的纠纷,可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或通过诉讼解决。
六、婚姻家庭1、村民应遵循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原则,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
最新的乡村振兴村规民约
最新的乡村振兴村规民约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全面展开,乡村振兴旨在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和农村社会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为了加快乡村振兴进程,我们特制定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村规民约。
这些规定为村民规划了一条发展之路,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
首先,我们将坚持产业振兴。
我们将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壮大乡村经济。
同时,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我们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改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环境治理,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
第三,我们将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
我们要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同时,我们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鼓励村民参与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四,我们将加大乡村治理力度。
我们要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加强村级权力监督和公平竞争机制,避免权力滥用和不公平竞争。
同时,我们也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务决策,共同推动村庄建设。
第五,我们要推动农村文化繁荣。
我们将注重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乡土艺术和手工技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最后,我们将加强党建工作。
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干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将共同努力,坚守规章制度,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乡村未来!。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我国在一些地方开展经济建设,乡村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
乡村治理则必然与此相关。
乡村规民约作为一种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乡村治理中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村规民约的实行,可以有效加强乡村的治理,使乡村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首先,
乡村规民约可以确定各种规矩,使乡村居民更清楚知道乡村治理是如何管理的,从而增加
乡村居民对乡村治理的了解程度。
其次,确定规矩可以规范管理,在乡村治理中让乡村居
民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这样乡村就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治理。
同时,乡村规民约还可以通
过改善环境条件来提高乡村管理水平。
同时,乡村规民约还有助于发展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农村的文明程度不高,乡村规
民约可以通过建立规矩来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它可以让乡村居民明白社会文明等级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乡村居民明白乡村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从而努力提升农村社会文明水平。
最后,乡村规民约还可以通过规范事物的质量和活动的执行来改善乡村的社会环境。
乡村规民约可以规范乡村居民的品行,控制违法习惯,维护乡村公共安全,使乡村公共服
务达到最高水平,从而改善乡村社会环境。
总之,乡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加强乡村治理,改善乡村
社会环境,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使乡村治理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推动乡村的发展和进步。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乡村治理是指在农村地区实施的一种全面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旨在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村规民约作为乡村自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乡村治理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以下是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助推作用:村规民约有助于建立乡村自治的发展机制。
乡村治理的核心是实现政府与农民的良好互动和有效沟通。
村规民约的起草、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保障了农民的民主参与权利。
通过这种方式,村规民约有助于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和谐的乡村自治机制,有效地推动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村规民约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乡村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的幸福感。
而村规民约通过凝聚共识、调节冲突,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农民之间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加强了相互间的信任和互助,增进了社区意识和归属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互动和互助机制,从而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村规民约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
乡村治理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发展,形成合力。
而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求充分发动村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一种基于合作和共同意愿的治理模式。
村规民约倡导农民自治,赋予农民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权力,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从而提高了乡村治理的效能和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村规民约不仅有助于建立乡村自治的发展机制,形成有效的农村管理措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能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的幸福感。
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村规民约的重视和推广,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村民自治 移风易俗 村规民约
村民自治是指农村居民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自治组织和机构,按照民主程序管理村庄的事务。
移风易俗是指村民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摒弃陈旧的风俗习惯,吸收新的文明风尚,使乡村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村规民约是指村级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村民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载体。
一、村民自治的意义和作用1.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村民自治是一种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能够让村民直接参与村庄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2.促进村庄发展村民自治能够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村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实现村庄共同富裕和全面进步。
3.提高村庄管理效率村民自治能够充分调动村民的热情和创造力,使村庄管理更加高效和民主,提高农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移风易俗的意义和作用1.弘扬新风正气移风易俗能够振奋乡村精神风貌,汇聚珍贵民族文化元素,培树新风正气,促进乡风民风的建设。
2.增进社会和谐移风易俗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道德文明建设,营造乡村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良好家风和社会风尚的形成。
3.促进文明进步移风易俗是一种文明进步的体现,有利于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兴盛,促进农村现代文明建设。
三、村规民约的意义和作用1.规范村民行为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本制度和规范,能够有效规范村民的行为,维护村庄社会秩序和稳定。
2.促进和谐共处村规民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促进邻里和睦,加强村庄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3.民主决策的保障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实现村民自主决策,推动村庄事务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村民自治,推进移风易俗和村规民约的措施1.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要增强村级自治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完善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提升村级民主管理水平。
2.加强村规民约的宣传和教育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宣传和教育,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倡导文明乡风,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村庄社会环境。
清廉村规民约内容
清廉村规民约内容
清廉村规民约是维护乡村社会秩序、促进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份清廉村规民约的内容,旨在倡导村民树立廉洁自律的道德观念,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乡村环境。
一、村务管理
1.村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廉洁自律,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村务决策过程公开透明,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确保村民利益不受侵害。
3.村务公开,定期向村民报告村务工作、财务状况,接受村民监督。
二、社会风气
1.倡导文明乡风,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严禁赌博、吸毒、嫖娼等违法乱纪行为。
2.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反对家庭暴力、虐待老人和儿童。
3.严禁诽谤、侮辱他人,严禁煽动闹事、挑拨离间,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三、公共资源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森林、水资源等公共资源的管理政策,保护生态环境。
2.严禁非法占用、买卖、转让土地,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3.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保障村民享有公平、公正、公开的使用权。
四、廉洁自律
1.村干部、党员要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树立廉洁自律的榜样。
2.严禁收受礼品、礼金,严禁公款吃喝、旅游,严禁违规发放津贴、补贴。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五、村民自治
1.村民应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共同维护乡村秩序。
2.村民有权对村务管理、村干部工作进行监督和举报。
3.定期召开村民大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促进村民自治。
乡村振兴方面的村规民约
乡村振兴方面的村规民约乡村振兴是指在农村地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实现乡村振兴,除了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外,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乡村振兴方面的村规民约。
首先,村规民约应围绕经济发展展开。
村委会可以制定一些规定,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引导农民增加收入。
比如,可以规定农民要积极参与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销售价格。
同时,还可以制定规定,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土地面积种植和养殖。
其次,村规民约还应关注农村环境的改善。
在农村,经常可以看到乱扔垃圾、乱建乱拆的现象。
这反映了农村环境意识的不足。
因此,村委会可以制定一些规定,鼓励农民保护环境。
比如,可以规定农民每周要进行一次村庄清洁活动,同时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站,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另外,村规民约还应关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不少农民在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村委会可以制定一些规定,保障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比如,可以规定建设更多的义务教育学校,确保所有学龄儿童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可以规定建设卫生院或者社区医疗中心,提供医疗服务;可以规定改善交通条件,修建更多的道路,方便农民出行。
最后,村规民约还应注重民主管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
农村地区的事务往往由村委会负责,如果没有村民的参与和监督,就容易出现权力滥用以及不公平现象。
因此,村规民约应规定村民有参与决策、监督的权利。
比如,可以规定村委会在实施重大工程或者政策时,必须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规定村委会每年要公开财务报告,接受村民监督。
总之,乡村振兴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农民和村委会共同努力。
而乡村振兴方面的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只有村规民约得到有效的执行,乡村振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作用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作用乡村治理是指在乡村地区对社会和经济事务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村规民约是一种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主协商和参与,制定适合当地村庄发展和村民利益的规则和约定。
在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起到了重要的实现机制和作用。
村规民约是一种民主参与机制,可以促进村民的主体地位和自治能力。
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允许村民广泛参与决策讨论,发表意见并对决策进行投票。
这种民主参与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村庄的良好发展。
村规民约是一种权力制约机制,可以限制村干部的权力和行为。
村规民约通过规定村民与村干部的权力关系和行为准则,明确村干部的权力边界,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村规民约还规定了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可以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行为,保障村民的权益。
村规民约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可以促进村庄和谐稳定。
村规民约通过制定村民之间的行为准则和相互协作规则,促进村庄内部的和谐相处和社区共建。
在面对冲突和争议时,可以通过村规民约来解决问题,避免纠纷升级,维护村庄的社会稳定。
村规民约还有助于优化经济环境和推动村庄发展。
村规民约可以制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激励措施,鼓励村民参与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村规民约还可以规定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实现机制和作用。
它通过民主参与、权力制约、社会调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升了村民的自治能力和幸福感,推动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制度对于优化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作用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作用
村规民约是指通过村级民主自治组织或村民代表大会等途径,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是乡村治理中的一种基础性组织形式。
村规民约能够充分体现基层民主自治,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村规民约的实现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主决策制定机制。
村规民约的制定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定机制,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通过后生效。
二是民主监督检查机制。
村规民约的执行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村规民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防止出现违规现象。
三是合法性保障机制。
村规民约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同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以保证其合法性和权威性。
村规民约具有以下作用:
一是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
村规民约可以规定义务教育普及率和学生入学率等相关内容,促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村规民约可以制定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村资源。
三是提高农民的合法权益。
村规民约可以规定村民的经济利益、土地使用、减轻贫困户负担、妇女和儿童保护等相关内容,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是提升治理效能。
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落实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提高乡村治理的效能,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总之,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实现机制和作用非常重要,能够促进基层民主自治,促进农村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移风易俗角度看乡规民约社会治理功能
从移风易俗角度看乡规民约社会治理功能移风易俗,是指改变风俗习惯,去除陋习,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移风易俗一直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尤其在乡村社会中,乡规民约更是贯彻了移风易俗的理念。
本文将从移风易俗的角度来分析乡规民约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自我管理的重要形式。
乡规民约是村民在共同生活领域中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方式。
通过乡规民约,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村规民约,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乡规民约的形成和实施,使得乡村社会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有效地净化社会风气,改变陈旧的习俗,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乡规民约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价值和民族精神。
乡规民约的形成和实施,可以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出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过乡规民约,可以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准则,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从而有效地去除陋习,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乡规民约是推动乡村社会文明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乡村社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陈旧的习俗和陋习,这些不仅影响着乡村社会的文明素质,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乡规民约的形成和实施,可以帮助乡村社会去除这些陋习和不良习惯,推动社会风气的变革,促进文明素质的提升。
通过乡规民约,可以引导村民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从而推动乡村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乡规民约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效保障。
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往往受习俗和风气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去除陈旧的习俗和不良风气,很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乡规民约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村民自治和自我约束,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在实践中,乡规民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其效果。
乡规民约制度的盲目推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为了迎合政绩考核和上级评比,纷纷推出各种乡规民约,但却忽略了实际情况和基层民意,导致乡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缺乏有效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要充分尊重基层自治和民主意见,确保乡规民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民意。
乡规民约内容不够完善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乡规民约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操作性,难以形成有效约束和规范。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对乡规民约内容的编制和设计,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和约束力。
乡规民约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乡规民约制定后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有效执行和监督机制,导致乡规民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的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乡规民约得以有效执行。
乡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的关系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乡规民约应当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和相互尊重,不能脱离法律框架,否则容易引发法律冲突和治理混乱。
应当加强对乡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的衔接和一体化管理。
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及时解决。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乡规民约制度,加强执行力和监督机制,确保其与法律法规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乡规民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2. 正文2.1 乡规民约制度的盲目推广乡规民约制度的盲目推广,是指在推行乡规民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迎合上级政策要求或者追求政绩,盲目推广乡规民约制度,导致了一些乡规民约的内容不够具体和实际,缺乏前期的调研和论证,以致实际执行起来效果不佳。
有的地方对乡规民约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宣传和解释,导致农民群众对乡规民约的理解和支持不足,影响了乡规民约的落实和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 引言在理想的状态下,国家进入乡村秩序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立法进入方式,即以国家颁布的法律作为规范基层秩序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政权是执行国家法律的机构,它不应当有独立的立法权(除非特别授予之),而是以监督国家法律的实施为工作目标。
二是仲裁进入方式,即不直接干预基层的管制规则,而是在对方出现问题时介入裁定是非。
由于裁定的结果须基层机构去执行,因此裁定的权威性不能不极大地依赖于执行者,而且,由于裁定进入的暂时性-它通常只针对某个单一的事件,其处理结果不能扩散-成为其他事件遵循的范例-在这种情况下,基层组织往往发展出自己的规则处理事件。
这些规则并非由国家颁布,但在多数情况下亦未遇到对方明显的禁止,即处于事实上的默认状态。
当出现了基层组织不能或不想自己解决的问题、希望他者介入的时候,它需要“邀请”国家进入、并提供资料或对方要求的帮助。
在中国乡村多发生的情形接近第二类。
在这种情形下,基层组织的重要不仅在于他的官方授权地位,而且在于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某种情况下甚至是排它性的管辖机构。
“相对独立性”意味着,除了执行国家法令之外,在乡村的局部范围里,它们往往有在长期实践中被承认(默认)的相当部分“立法”及“司法”权力。
这些权力未必代表国家,但却比后者的权威性毫不逊色;在执行方面,它们享有相当程度的选择空间;在联系国家的进入方面,基层组织具有“邀请”及选择-辨别哪些事交给外面(上面),哪些事内部解决-的权力。
而“排它性”意味着基层组织的立法和管辖权并不能轻易被它者替代或废除,或者,即使在理论上存在这样的可能,实际上也会因为缺少执行机制而搁浅。
所有这一切,在乡村秩序中构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建制或制度基础,它们和其它制度-比如土地集体所有制、集体税赋结算制等-共同作用,维系着现阶段基层组织的支配地位。
这种支配地位,在我看来,虽然因经济组织方式的非集体化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这些社会建制之所以特别,在于村民各项行动的正当性-依据通常的分类,有政治(选举)、财产(收益)和社会(福利)权利-传统上是由“村庄”这个社会单位界定(或否定)的,而且,这种界定通常并不需要依据更大范围的宪法,就是说,对于村民各项权利的保护主要由前者而非后者承担。
虽然宪法在理论上应当具有这样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往往仅限于抽象的表述一般性原则方面,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这些一般性原则往往被树之高阁,相反,村庄组织对村民分享权利资格的界定权,则长期受到社会个体及组织、甚至是更高级组织的承认。
结果,在乡村基层,对于村民各项权利的界定与管辖并没有分开-由理论上的不同单位行使,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现象,使得对村民正当行动的界定成为基层组织主要的管辖内容之一,如果村民离开了村级组织的管辖范围,就等于放弃了应当分享的各项权利。
这样的情形,为我们思考下列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析方向:在基层组织因“利益分离结构”的作用、缺乏社会支持基础的条件下,是什么使得基层权威的地位得以延续?看起来,如果仅仅看到基层结构的不稳定一面,就无法理解基层社会基本秩序绵延不断的现实。
当然使用权威主义模式的观察者可以争辩说,这种秩序源于基层政权的强力控制,但若仅仅如此,我们何以解释,现今农民依赖市场的普遍发展,并没有使基层政权的权威根本解体?这个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假定,上述社会建制(social constitution)支持并巩固着基层政权的地位、从而使其成为农民生存所需依赖的机构。
这些社会建制在必要的时候邀请来自上层的支持,但通常它具有相当自主的地位,能够独立地起作用。
借助这种地位和作用,基层政权“给予”了村民作为社会成员的位置,有了这个位置,村民才能具有现实的“权利”,才能发展出他和社会公共体制发生联系的渠道,诸如他从事经济交易,申请公共援助,接受公共物品分配,接受服务和福利的渠道。
而在此之外,他们的权利界定虽然能够找到可查证据,但因为缺少现实的制度基础支持-没有执行机构帮助其实现权利,这些权利只具抽象的意义。
本章选择使用来自各地的、主要是当代的、成文或不成文的“乡规民约”资料,观察地方权威的管辖权及其性质,在我看来,它们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基层政权控制辖区的某种制度性基础。
虽然许多乡规民约只具有文字表述的意义[2],它通常是应上级的要求而定,作为“依法治村”的证据,在实践中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但是,对于我们观察的基层组织而言,它们仍有不可多得的涵义。
原因是,这些乡规民约基本上是由基层组织、或其委托的人士起草,并在基层组织中得到广泛认同的作品,因此它们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反映这些人对于其权利、权力、责任、义务和管制方法的认识。
本章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在低度稳定的结构中,基层社会的秩序为什么仍然得到延续?处理这样的问题,需要认识基层治理中的另一些因素、尤其是,需要认识其绵延不断的制度基础,如何在抑制结构的不稳定方面发挥作用。
在文尾部分,我将就与此相关的“国家政权建设(管辖权威的深入)”问题,做一初步的、尝试性的讨论。
村庄“成员”资格财产与人丁的共同登记,不仅建立了户口与税赋的关联,也建立了乡民与某种基层“公共”组织的确定关系,它需要一种基层组织去记录、查实并担负户口变更的工作。
而这个组织的功能并不单一,它不仅记录和查实户口,还对记录在册的,纳入组织的人实施管理、照顾和保护的责任。
对于村民个人而言,如果他失去了在册的单位,在获得卸去税负“自由”的同时,也同时失去了与公共组织联系的途径。
在通常意义上,这种“失去”联系的游离状态也许并不重要,但在出现问题需要求得公共组织帮助的时候,其受到保护的身份就会遇到麻烦,对方完全可以一句“不归我们管”,推卸自己的责任。
另外,由于教育、福利、养老等社会服务供给通常是由基层组织担负的,离开了组织的登记范围,就意味着放弃这些服务的享用资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放弃“权利”)。
因此,户口制度不仅仅是出于管制的需要把农民人丁划为区域,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对农民、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各项资格/权利的界定(承认)单位。
这样的单位,在乡间,传统上是区域性的。
时至现今,区域管辖的办法一直延续着,这使基层政权和农民在该区域中的成员资格认定关系密切。
有人根据户口制度与税赋的关联判定“国家政权建设”在乡村的展开,而实际上,人们很难在上级的户口管理部门查到确切的村民户口,原因是这些户口不仅由基层登记、自下而上地进行,而且在基层查对、更改并取得承认。
在国家部门,户口只是备案用做各种统计的依据,乡村福利并没有由国家提供,乡村税务也不由国家单位直接收取,而基层管制中的所有事项,都须以对户口的承认为据。
可以说,掌握户口及其实际意义者" ,基层是也。
户口虽然是上级分发补助的依据,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依赖基层的上报和不断确证,这无形中给了基层通过“报户”而控制税、赋、役、捐、免的权力。
户口登记背后的东西如此重要,以至对登记的基层监督也在一些地方发展起来:在本世纪30年代的河北丰润,一位地主将自己的10顷田登记为5顷以逃避地捐,曾被人发现受到处罚[4],而发现和处罚的实施都是来自乡里组织而非国家税官。
这一证例表明,在村民登记及其成员资格确认方面,基层组织的“历史”作用由来已久,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这种组织的组成(成分)不同而已。
与历史相比,当代的乡规民约对户口的重视没有大的改变,它仍然以户口登记的年龄、性别及其田地作为提供公共劳赋的基本依据,其理由是田地的公共所有性质。
随着社会流动的增加-许多农民将自己的田承包给他者,并安排由对方负担各种公粮税费,自己进城打工,但他们总保持着对出租土地的收回权,以防止失去城中工作时缺乏生存资源。
没有使用田地的村民虽暂时免去了税负,但没有因此也免去该管辖单位中的村民资格,同样,外来的承包者也没有因此而获得永久的村民资格,这正是上述社会建制的作用-人们可能以各种方式逃税或代税,却不愿意放弃户口涉及到的、对村庄公共资源的占有或分配权利-例如承包、租房经商、宅基地的拥有、及(村级)社会福利的分享权。
这些权利显然并不能轻易地从其它组织中得到,尽管他们承认,最后也必须由原来的村级组织承担。
虽然流动使得户口控制的困难增加,但无论人们是否认识到、或是否这样声称,户口与村民在本地区的社会成员身份,及由此生发的享用本地资源的基本权益相关,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基层政权由于户口登记而生发的、对村民成员资格的确定,乃至对其应当享用的基本社会权益的界定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几乎所有的乡规民约都严格规定村内和村外成员的区别,外来人口即使是短期的,也需要办理登记。
对这种区别的重视,在于不同人享受的待遇(权利)或义务有异,村民需要进入某一个具体的管理单位,以便明确利益分享、受到保护、接受管理的范围。
在南方的发达地方,一个村庄管辖的户口复杂而类别多样,有人属于乡管户口,比如教师,他们有工资,便不再分配土地,也不必出义务工;有些地方属于农村户口的教师,没有村务议事和选举权(梨树某村);有人属于农业户口,农业户口中又有吃商品粮者(自购粮,村庄没有义务负责其粮食供应问题)或吃农业粮者(自打粮,村庄有义务分配口粮田以维持其生计)。
前者与普通的农户不同,他们往往被视为有其他收入的人,所以不能自然具有与他人同等的享用村庄资源的权利。
一些乡规民约规定,这样的人如果居住在乡村,需要另外交纳“福利”基金。
这些不同身份的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及福利待遇,都以户口登记中的身份确认为据,而且不可以随意改变。
无论是否明文规定,事实上,享受村办各项公共及公益事业利益者,必须是户口在册、受到身份确认的村民,否则就需要附加条件。
“凡户口在我村的村民享有以下权利:宪法规定的权利;参加村务活动,提出建议和批评,监督干部工作的权利;选举和被选举权;享受各种公共事业利益的权利”。
[5]一般来说,村民的身份随着婚姻、出生和去世状况而变化,迁出者往往被要求加上更多的义务:“凡经批准迁出我村的农业或非农业户口必须交纳福利基金,外地的每人交纳500元,原籍是本村的,每人交纳200元,空挂户口的,按常驻户口交纳的50%,否则不予落户。
户口转出时,一律不退款”。
[6]这些规定,不能不使人联想起公共服务的供给单位。
对村民的公共需要提供“管理”的机构,理论上应是国家在基层的代理机构,但在农村地区的惯例是,非特别情况下-诸如自然灾害等-国家并没有这部分责任,国家多受理由机构或组织、或辖区整体提出的诉求,个人或家庭事件则习惯上交由基层组织负责。
于是户口记录便成为提供村庄“公共”服务的凭据,基层政权有权根据资源的多寡和需要确定条件,比如嫁出者迁出,嫁入者迁入,但迁入者需要有资格认定,这些认定又随着情况而变化:当需要技术人员时,就以户口作为吸引的条件之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