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的发现 习题 (2)

合集下载

放射性

放射性
答案:B
3
课堂训练 1.以下实验能说明原子核内有复杂结构的是( )
A.光电效应实验
B.原子发光产生明线光谱 C.α粒子散射实验 D.天然放射现象
解析:光电效应实验是光子说的实验依据;原子发光产生
明线光谱说明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α粒
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射出的 粒子是从原子核中放出的,说明原子核内具有复杂的结构,故 选D. 答案:D
218Po并放出一个粒子, 一个氡核 222 Rn 衰变成钋核 86 84
其半衰期为3.8天.1 g氡经过7.6天衰变掉的氡的质量,以及 222 86 Rn 衰变成钋核 218 84 Po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A.0.25 g,α粒子 B.0.75 g,α粒子 C.0.25 g,β粒子 D.0.75 g,β粒子 )
半衰期是一种统计规律,对于少数原子核来说不能应用, 半衰期公式: .
放射性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
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元素
这种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具有放射性的 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 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元素的放
D.质子的发现
解析:卢瑟福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原子的 核式结构模型,所以A项正确. 答案:A
4.卢瑟福预想到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有中子的事实依据
是( ) A.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 B.原子核的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整数倍 C.原子核的核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或少一些 D.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核结构的发现过程. 答案:C
D.放射性就是该元素的化学性质 解析: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有放射性,小于等于 83的元素有的就没有放射性,所以A错;放射性是由原子核内部 因素决定的,与该元素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所以C对,B、 D错,故选C.

2019-3-14 高中 物理 放射性的发现 计算题

2019-3-14 高中 物理 放射性的发现 计算题

2019-3-14 高中物理放射性的发现计算题(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计算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放射性物质Pb和Co的核衰变方程分别为:Po→ Pb+X 1Co→ Ni+X2方程中的X1代表的是________,X2代表的是________.2、核电站的核能来源于核的裂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B .的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方程式为C .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D.反应后的核废料已不具有放射性,不需要进一步处理E. 一个核裂变的质量亏损为Δm=0.215 5 u,则释放的核能约201 MeV3、写出所给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方程:铋核写出所给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方程:钍核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多少?注:衰变生成的新核均由X 来表示4、原子核A经过若干次衰变后变成原子核B ,已知B核的质子数比A核少8,B核的中子数比A核少16,则此衰变过程中共有________次α衰变,________次β衰变.5、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有一定的结构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D.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E.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6、自然界里一些放射性重元素往往会发生一系列连续的衰变,形成放射系.图是锕系图.纵坐标N表示________,横坐标Z表示________,从U→Pb有________次α衰变,________次β衰变.7、射线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的是那些?8、的半衰期是4.5×109年,假设一块矿石中含有2kg.求:(1)经过45亿年后,还剩多少238U?(2)假设发生衰变的铀都变成了206Pb,矿石中含有多少铅?(3)这时铀、铅的质量之比是多少?9、如图R 为一含有的放射源,它能放出、、三种射线变为为一张厚报纸;MN为一光屏,虚线框内存在着匀强磁场在屏上只有O、P两个亮点则打在P点的是______ 射线;衰变为要经过多次衰变和衰变,其中要经过的衰变次数为______ .10、完成下列内容(1)请写出铀23892U发生α衰变生成钍23490Th的核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在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E,则该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________(真空中的光速为c)。

高中物理放射性的发现 同步测试

高中物理放射性的发现 同步测试

放射性的发现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2.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 ,经研究知道()A. A为中子,B为质子B. A为质子,B为中子C. A为γ射线,B为中子D. A为中子,B为γ射线3.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4.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C.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A. α粒子散射现象B. 光电效应现象C. 电离现象D. 天然放射现象6.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的玻璃管内已经抽成真空,当左右两个电极连接到高压电源时,阴极会发射电子,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下飞向阳极,挡板上有一个扁平的狭缝,电子飞过挡板后形成一个扁平的电子束,长条形的荧光板在阳极端稍稍倾向轴线,电子束掠射到荧光板上,显示出电子束的径迹,现在用该装置研究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没有施加磁场时,电子束的径迹是一条抛物线B. 若图中左侧是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加上图示的磁场,电子束会向上偏转C. 施加磁场后,根据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径迹和磁场方向,可由相关知识判断出阴极射线管两个电极的极性D. 施加磁场后,结合阴极射线管的两个电极的极性和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但无法判断出磁场的强弱7.阴极射线是()A. 光子流B. 电子流C. 质子流D. 中子流8.下列关于电磁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磁污染主要是指电磁辐射B. 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的正常工作C. 电磁辐射对人体和动物都有危害D.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就越小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这些α粒子()A. 一直受到重金属原子核的斥力作用B. 动能不断减小C. 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 出现大角度偏转是与电子碰撞的结果10.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一定不符合事实的是()A. 1 305、25、7、1B. 202、405、625、825C. 1 202、1 010、723、203D. 1 202、1 305、723、203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D. 核力是短程力,只存在质子和质子之间.12.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极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B. 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来自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C.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D.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原子的质量三、填空题(共4题;共7分)13.用α粒子()轰击氮核(),结果生成氧核()和x粒子,则x粒子为________,生成的氧核中有________个核子.14.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假如放射源能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而根据设计,该生产线压制的是3mm厚的铝板,那么是三种射线中的________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当探测接收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放射性粒子的个数超过标准值时,将会通过自动装置将M、N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________一些.15.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了一种粒子流,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16.用γ光子轰击氘核,使之产生中子和质子,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5u ,质子质量为1.0072u ,中子的质量为1.0086u ,1u=1.6605×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s ,则γ光子的波长应为________ m .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17.在电脑显示器的真空示波管内,控制电子束扫描的偏转场是匀强磁场,磁场区域是宽度为3.0cm的矩形,右边界距荧光屏20.0cm ,高度足够.某段时间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B=4.55×10﹣3T不变.电子初速度不计,经U=4550V电压加速后沿中心线射入磁场,偏转后打在屏上产生亮点(若无磁场,亮点在屏中心),已知电子的质量m=0.91×10﹣30kg ,电荷量e=1.6×10﹣19C .(1)在图中大致图出电子运动的径迹;(2)求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有一半该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并不都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半衰期适用于大量原子核.故B错误.C、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现象,原子核里虽然没有电子,但是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故C错误.D、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辐射γ光子,即射线,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有一半发生衰变的时间,且适用于大量核子数;β衰变产生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跑出来的,而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2.【答案】A【解析】【解答】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即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所以A为中子,B为质子,所以A 正确.故选A【分析】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高速中子流,轰击石蜡时会打出质子.3.【答案】D【解析】【解答】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有一半该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并不都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半衰期适用于大量原子核.故B错误.C、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现象,原子核里虽然没有电子,但是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故C错误.D、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辐射γ光子,即射线,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有一半发生衰变的时间,且适用于大量核子数;β衰变产生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跑出来的,而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4.【答案】A【解析】【解答】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分析】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正确理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即可正确解答.5.【答案】D【解析】【解答】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故A 错误.B、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B错误.C、电离现象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不涉及原子核内部变化.故C错误.D、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离现象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α粒子散射现象是用α粒子打到金箔上,受到原子核的库伦斥力而发生偏折的现象;6.【答案】C【解析】【解答】A、没有施加磁场时,电子束只受电场离,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因为左边是阴极,右边是阳极,所以电子在阴极管中的运动方向是左到右,产生的电流方向是右到左(注意是电子带负电),根据左手定则,四指指向左,手掌对向N极(就是这个角度看过去指向纸面向里),此时大拇指指向下面,所以电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轨迹向下偏转,故B错误;C、根据轨迹和左手定则即可判断阴极射线管两个电极的极性,故C正确;D、施加磁场后,结合阴极射线管的两个电极的极性和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根据曲率半径可判断出磁场强弱,故D错误;故选:C【分析】此题要求要了解电子射线管的构造和原理,阴极是发射电子的电极,电子在磁场中运动,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从而显示电子运动的径迹,偏转方向有左手定则判断;根据曲率半径可判断磁场强弱;7.【答案】B【解析】【解答】阴极射线是电子流,电子带负电.而γ射线是光子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阴极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而电子流、质子流与中子流均是实物粒子,而光子流,属于电磁波,是特殊的物质,从而即可求解.8.【答案】D【解析】【解答】A、电磁污染主要是指各种电磁辐射;如手机、雷达等;故A正确;B、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并能人和动物造成伤害;故BC正确;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就越大;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分析】各种电器在工作中均会造成电磁辐射,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频率越高,电磁辐射远严重.二、多选题9.【答案】A,C【解析】【解答】解:A、α粒子和原子核均带正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B、C、D、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先靠近后远离,故库仑斥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根据功能关系,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动能先减小后增加,故BD错误,C正确;故选:AC.【分析】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且质量很大,α粒子也带正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和阿尔法粒子被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弹回.10.【答案】B,C,D【解析】【解答】解: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统计结果,大多数粒子能按原来方向前进,少数粒子方向发生了偏移,极少数粒子偏转超过90°,甚至有的被反向弹回.所以在相等时间内A处闪烁次数最多,其次是B、C、D三处,并且数据相差比较大,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事实,BC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CD.【分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少数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11.【答案】B,C【解析】【解答】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A错误;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B正确;C、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故C正确;D、核力是短程力,存在与质子和质子之间、中子与中子间、质子与中子间,故D错误;故选:BC.【分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核结合能除以质量数称为比结合能;α射线是α衰变中释放的射线;质能方程E=mc2,可知一定质量相当于一定能量;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12.【答案】AC【解析】【解答】解:A、α粒子散射实验的内容是: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故A正确;B、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排斥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故B错误;C、从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可以推测使粒子受到排斥力的核体积极小,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故C正确;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和绝大部分质量,D错误;故选:AC.【分析】明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内容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确利用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三、填空题13.【答案】质子;17【解析】【解答】根据质量数守恒4+14=17+1知X粒子的质量数为1,由电荷数守恒2+7=8+1知X粒子的电荷数为1,所以粒子为质子,生成的氧核中有17个核子.故答案为:质子,17【分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判断粒子的种类,核子的个数即为质量数.14.【答案】β;大【解析】【解答】α、β、γ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同,α射线不能穿过3 mm厚的铝板,γ射线又很容易穿过3 mm厚的铝板,厚度的微小变化不会使穿过铝板的γ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所以基本不受铝板厚度的影响.而β射线刚好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因此厚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穿过铝板的β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即是β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若超过标准值,说明铝板太薄了,应该将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大些.故答案为:β,大【分析】α射线穿透本领太弱,γ射线穿透能力又太强,而β射线穿透能力β居中.15.【答案】147N+42He→178O+11H;94Be+42He→126C+10N【解析】【解答】在核反应中应保证质量数守恒与电荷守恒,并且注意核反应为单向反应,应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47N+42He→178O+11H用α粒子轰击铍核,其核反应方程为:94Be+42He→126C+10N故答案为:147N+42He→178O+11H ,94Be+42He→126C+10N【分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从而发现了质子,产生了质子和氧17,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生成了中子和126C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配平,书写核反应方程.16.【答案】5.8×10﹣13【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质量亏损△m=(1.0072+1.0086﹣2.0135)u;根据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E=△mC2=(1.0072+1.0086﹣2.0135)×1.6605×10﹣27×(3×108)2=3.44×10﹣13J而E= ,可得m=5.8×10﹣13m .故答案为:5.8×10﹣13.【分析】根据核反应方程,确定质量亏损,结合质能方程E=mC2与E= ,即可求解.四、综合题17.【答案】(1)(2)电子经U加速得到速度v0由eU=得v0= = M/s=4×107m/s .由evB= 得①R= =0.05m=5cm②Sinα=0.6,cosα=0.8,tanα=0.75③亮点偏离屏中心的距离:y=(r﹣rcosα)+20.0tanα=5×(1-0.8)cm+20.0× cm=16cm;【解析】【分析】(1)电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在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向上,则电子向上偏转(2)先由动能定理求出粒子离开电场时获得的速度,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为磁场中竖直方向偏离的距离与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竖直方向的位移之和.。

《放射性的发现》同步练习1

《放射性的发现》同步练习1

《放射性的发现》同步练习同步测控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B.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C.伦琴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伦琴发现了电子答案:B2.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解析:选C.天然放射性说明一个原子核可以分出不同的粒子,所以原子核可再分.3.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β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C.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解析:选C.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它的电离能力强,但穿透能力弱;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具有较强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弱.4.图3-1-6图3-1-6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解析:选BC.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为光子,不带电,根据带电粒子在穿过电场时会受到力的情况,可判断选B、C.5.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通常有三种,分别叫做________射线、________射线和________射线.其中,________射线贯穿本领很小,但是它有很强的__________作用,它的本质是________流;________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________,它的________本领很强,但它的________作用却很弱.答案:αβγα电离氦核γ电磁波贯穿电离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标志中,属于放射性物质标志的是()图3-1-7解析:选A.B是危险化学品标志;C是禁止携带和托运放射性及磁性物品标志;D是腐蚀品标志.2.关于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两种不是电磁波,后两种是电磁波B.前两种传播速度较真空中的光速小,后两种与光速相同C.前三种传播速度较真空中的光速小,后一种与光速相同D.四种射线都是电磁波解析:选AB. α射线、β射线不是电磁波,速度比光速小,γ射线、X射线是电磁波,与光速相同,所以A、B对,C、D错.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电子流B.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氦核流C.天然放射现象显示出原子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D.天然放射现象显示出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答案:BD4.图3-1-8(2012·青岛高二检测)如图3-1-8所示是产生伦琴射线的装置示意图(伦琴射线管和电路图),其中用到了两个电源E1和E2,关于这两个电源E1和E2的说法正确的是() A.E1、E2既可以是直流电源,又可以是交流电源B.E1只能是高压直流电源,且与对阴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C.E1只要是高压直流电源即可,不论与对阴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还是负极D.E2既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解析:选BD.E1只能是高压直流电源,使管内阴极发出的电子加速,且与对阴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E2既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目的是加热灯丝.5.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D.β射线的中和作用解析:选B.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故正确选项为B.6.图3-1-9如图3-1-9所示,铅盒A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打在图中a,b,c三点的依次是α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B.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场强适当的匀强电场,可能使屏上的亮斑只剩下b解析:选AC.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向右射出后,在匀强磁场中α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上,β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下,轨迹都是圆弧.由于α粒子速度约是光速的1/10,而β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在同样的混合场中不可能都做直线运动(如果一个打在b,则另一个必然打在b点下方).本题选A、C.7.如图3-1-10所示,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框内是匀强磁场B,LL′是一厚纸板,MM′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O、P两处有亮斑,则此时磁场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与实验相符的有()图3-1-10磁场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A 竖直向下β射线α射线B 竖直向下α射线β射线C垂直纸面向内γ射线β射线D垂直纸面向外γ射线γ射线解析:选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人们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有放射性.它们放射出来的射线共有α、β、γ三种.其中α、β射线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区时将受洛伦兹力作用发生偏转,γ射线不受洛伦兹力作用,故打在O点的射线应为γ射线,由于α射线贯穿本领弱,不能穿透厚纸板,故到达P点的应是β射线,依据β射线的偏转方向及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故正确选项应为C.8.天然放射物质放出的射线包含三种成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张厚的黑纸可以挡住α射线,但不能挡住β射线和γ射线B.某原子核在放出γ粒子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C.三种射线中对气体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D.β粒子是电子,但不是原来绕核旋转的核外电子解析:选ACD.α射线贯穿本领最弱,一张黑纸都能挡住,而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故A正确;γ射线是伴随α、β衰变而产生的一种电磁波,不会使原核变成新核.三种射线中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故C正确;β粒子是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故D正确.所以本题选A、C、D.9.(2012·洛阳一中高二检测)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洛阳、广州各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治疗患者5000余例,效果极好,成为治疗肿瘤的最佳仪器.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内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问:γ刀治疗肿瘤主要是利用()A.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C.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D.γ射线很容易绕过阻碍物到达目的地解析:选AC.医院里用γ刀治疗肿瘤是利用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然后利用其携带的很高的能量使癌细胞汽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0.图3-1-11如图3-1-11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射出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方向如图3-1-11所示),调整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使得在MN上只有两个点受到射线照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射到b点的一定是α射线B.射到b点的一定是β射线C.射到b点的可能是α射线或β射线D.射到b点的一定是γ射线解析:选C.γ射线不带电,在电场或磁场中它都不受影响,只会射到a点,因此D选项不对.调整E和B的大小,既可以使带正电的α射线沿直线前进,也可以使带负电的β射线沿直线前进.沿直线前进的条件是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即Eq=Bqv.已知α粒子的速度比β粒子的速度小得多,当我们调节使α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大的β粒子向右偏转,有可能射到b点;当我们调节使β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较小的α粒子也将会向右偏,也有可能射到b点,因此C选项正确,而A、B选项都不对.二、非选择题11.X射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即CT)由于诊断迅速、准确率高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CT的扫描部分主要由X射线管和检测器组成.X射线贯穿人体经部分吸收后,为检测器所接受.检测器接受到射线的强弱取决于人体截面的组织密度.检测器所测得的不同强度的信号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变成图象,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也可用胶片拍摄出来.(1)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________.A.贝克勒尔B.马里·居里C.伦琴D.卢瑟福(2)用X射线诊断是利用X射线的________.A.电离能力B.穿透能力C.速度大 D.能使胶片感光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可以知道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伦琴.根据X射线的特点可知CT 主要是应用了X射线的穿透能力.答案:(1)C(2)B12.图3-1-12如图3-1-12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1)请你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2)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 mm的铝板,在α、β和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哪一种射线在铝板的厚度控制中起主要作用,为什么?解析:(1)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运动的铝板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被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相应的装置,进而自动控制如题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使铝板的厚度恢复正常.(2)β射线起主要作用,因为α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小,一张薄纸就能把它挡住,更穿不过1 mm厚的铝板;γ射线的穿透本领非常强,能穿过几厘米的铝板,1 mm左右的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γ射线强度变化不大;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能穿过几毫米厚的铝板,当铝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射线强度变化较大,探测器可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变化,使自动化系统作出相应的反应.答案:见解析。

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试题1

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试题1

第一节、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1.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有: ( A .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B .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C .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生散射现象;D .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都可以。

2.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使少数α粒子产生大角度偏转的作用力是原子核对α粒子的( )A .万有引力B .库仑力C .磁场力D .核力3.从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出发推出的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说明α粒子的速度很大B .说明α粒子的质量比金原子质量还大;C .说明金原子的内部大部分是空的D .说明金原子也是个球体。

4.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 ( )A .全部α粒子穿过金箔后按原方向运动.B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按原方向运动,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有的被弹回.C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被反弹,只有少数按原方向运动.D .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5.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考虑α粒子跟电子的碰撞,其原因是( )A .α粒子不跟电子发生相互作用.B .α粒子跟电子相碰时,损失的能量极少,可忽略.C .电子的体积很小,α粒子不会跟电子相碰.D .由于电子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所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6.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 ( )A .原子核外电子大小B .电子运动速度C .原子的大小D .原子核的大小.7.图中画出了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两个α粒子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 )8.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如果两个具有相同能量的α粒子,从不同大小的角度散射出来,则散射角度大的这个α粒子 ( )A .更接近原子核B .更远离原子核.C .受到一个以上的原子核作用D .受到原子核较大的冲量作用.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则 ( )A .α粒子的动能最小.B .α粒子的电势能最小.C .α粒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系统的能量最小.D .α粒子的电势能最大.第一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答案1.A 2.B 3.C 4.B 5.B 6.D 7.D 8.A 、D 9.A 、D。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

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

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

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

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

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礅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

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得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爪子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

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山喜鹊都飞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

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1)这眼泉水为什么叫“一碗水”?(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3)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想象一下,这些爪印是哪些动物的?(4)你觉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文言、文化夸父不量力①,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②。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③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④,生邓林。

高中物理第1节放射性的发现试题

高中物理第1节放射性的发现试题

高中物理第1节放射性的发现 试题 2019.091,右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a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 、B 、C 、D 四 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时间内放在A 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 .相同时间内放在B 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 位置时少得多C .放在C 、D 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 .放在D 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2,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 = 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 = 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 = 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 2/n A E n -= ,式中n=l ,2,3,… 表示不同能级,A 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A .16/3A B .16/7A C .16/11A D .16/13A3,a光经过某干涉仪形成的光的干涉图样如图甲所示,若只将a光换成b 光照射同一干涉仪,形成的光的干涉图样如图乙所示.则下述正确的是:()A.a光光子的能量较大B.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较大C.若用a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b 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D.若a光是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b光可能是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4,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一群原处于n=4 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 =1的状态过程中()A.放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子B.放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C.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其12 . 75ev ,最小能量是0.66eV D.放出的光能够使逸出功为13 . 0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5,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A.电子轨道半径越小 B.核外电子运动速度越大C.原子能量越大 D.电势能越小6,氢原子从第2能级跃迁到第1能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有下列说法:①电子的动能一定增大;②原子系统的电势能一定减小;③电子动能的增加量一定等于系统电势能的减少量;④电子动能的增加量一定小于系统电势能的减少量,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④ D.只有①②④7,氢原子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是_______nm,这种光子属于___ 光。

高一物理放射性的发现试题

高一物理放射性的发现试题

高一物理放射性的发现试题1.(2012•延庆县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示踪原子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可跟踪性B.天然放射现象中β射线是大量的原子被激发后,从原子中脱出的内层电子C.伦琴发现了X射线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答案】B【解析】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伦琴发现了X射线,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的枣糕模型,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解:A、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即能够发生衰变,故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故A正确.B、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故B错误;C、伦琴通过实验发现了X射线,故C正确D、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的枣糕模型,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简单,只要多看多记就能解决.故要加强知识的积累.2.(2012•房山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D.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广泛采用核聚变【答案】B【解析】汤姆逊在发现电子后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反应,世界上的核电站广泛采用核裂变反应.解: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A错误;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B正确;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反应,C错误;D、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广泛采用核裂变反应,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和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点都是书上有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对课本的学习.3.(2013•泉州一模)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曾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以下关于核辐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射性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B.β射线本质上是一种高频电磁波C.α,β,γ三种射线中穿透本领最强的是α射线D.α,β,γ三种射线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γ射线【解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正确理解α、β、γ三种射线性质和应用,从而即可求解.解: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有的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并非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故A错误;B、β带负电,是粒子流,而γ是高频电磁波,不带电,故B错误;C、α,β,γ三种射线中穿透本领最强的是γ射线,故C错误.D、α,β,γ三种射线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γ射线,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知识大都需要记忆理解,因此对类似知识要加强积累和记忆.4.(2014•徐汇区二模)下列射线来自于原子核外的是()A.阴极射线B.α射线C.β射线D.γ射线【答案】A【解析】本题较简单,根据阴极射线和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本质与来源判断即可.解:A、阴极射线是阴极受热后,原子的核外电子受激发而发射出的电子,故A正确;B、C、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在放射性物质衰变的过程中放射出的,来自于原子核的衰变.故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类问题要求对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一般不大.5.(2014•锦州一模)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E.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答案】CDE【解析】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释放出的电子,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解;A、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无关,A错误;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释放出的电子,B错误;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C正确;D、设发生x次α衰变,y次β衰变,衰变方程为:92238U→82206Pb+xα+yβ,则:238=206+4x,解得:x=8,又:92=82+8×2﹣y,得:y=6,D正确;E、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E正确;故选:CDE点评:掌握半衰期的意义,会解释衰变的实质,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求衰变的种类和次数.6.(2012•长宁区二模)关于放射性物质,以下正确的认识是()A.放射线就是电磁波B.放射线是不带电的粒子流C.其半衰期与温度有关D.其半衰期与外界条件无关【答案】D【解析】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衰变的过程,属于天然放射现象,电磁波不是实物粒子,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固定的.解:A、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衰变的过程,属于天然放射现象.故A错误.B、αβ是带电的放射性.故B错误.C、D: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固定的,不随时间,位置,状态,温度等等的变化而变化.故C 错误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不难,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7.(2011•浙江)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来源:α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在一起而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γ射线是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产生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是原子核自身决定的.解:A、α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在一起而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故A错误.B、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故B错误.C、γ射线是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产生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故C错误.D、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是原子核自身决定的,而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原子的原子核,故化学反应并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简单,只要多看多记就能解决.故要加强知识的积累.8.(2011•长宁区二模)关于不同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形成的电子流,它是一种电磁波B.x射线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C.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作用非常弱D.β射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答案】B【解析】阴极射线是电子流不是电磁波,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他的电离作用很强,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形成高速电子流.解:A、阴极射线是电子吸收能量后从原子当中发生电离的而形成电子流,是实物粒子,不是电磁波.故A错误.B、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而产生的,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故B正确.C、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他的电离作用很强.故C错误.D、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形成高速电子流,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较简单,属于识记层次,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记忆与积累.9.(2011•崇明县二模)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有关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B.放射性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C.αβγ三种射线中只有γ射线是不带电的D.可以通过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环境来改变放射性衰变的快慢【解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正确理解半衰期的含义;α、β、γ三种射线性质和应用.解: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有的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并非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故A错误;B、合理应用放射性辐射可以造福人类,如示踪原子、人工育种等,并非都是有害的,故B错误;C、α射线带正电,β带负电,γ是高频电磁波不带电,故C正确.D、放射性衰变的快慢即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的,与外部环境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知识大都需要记忆理解,因此对类似知识要加强积累和记忆.10.(2011•朝阳区二模)碘﹣131(I)是重要的核裂变产物之一,因此它可以作为核爆炸或核反应堆泄漏事故的信号核素.碘﹣131本身也具有放射性,它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β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B.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C.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D.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答案】A【解析】碘的质子数是53,中子数=131﹣53=78;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解:质量数=质子+中子,所以碘﹣131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它的放射性物质β射线是一种高速负电子流,不是电磁波,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组成和天然放射现象.。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1-2 第三章第一节 放射性的发现 同步测试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1-2 第三章第一节 放射性的发现 同步测试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1-2 第三章第一节放射性的发现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2.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 ,经研究知道()A. A为中子,B为质子B. A为质子,B为中子C. A为γ射线,B为中子D. A为中子,B为γ射线3.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4.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C.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A. α粒子散射现象B. 光电效应现象C. 电离现象D. 天然放射现象6.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的玻璃管内已经抽成真空,当左右两个电极连接到高压电源时,阴极会发射电子,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下飞向阳极,挡板上有一个扁平的狭缝,电子飞过挡板后形成一个扁平的电子束,长条形的荧光板在阳极端稍稍倾向轴线,电子束掠射到荧光板上,显示出电子束的径迹,现在用该装置研究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没有施加磁场时,电子束的径迹是一条抛物线B. 若图中左侧是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加上图示的磁场,电子束会向上偏转C. 施加磁场后,根据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径迹和磁场方向,可由相关知识判断出阴极射线管两个电极的极性D. 施加磁场后,结合阴极射线管的两个电极的极性和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但无法判断出磁场的强弱7.阴极射线是()A. 光子流B. 电子流C. 质子流D. 中子流8.下列关于电磁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磁污染主要是指电磁辐射B. 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的正常工作C. 电磁辐射对人体和动物都有危害D.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就越小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这些α粒子()A. 一直受到重金属原子核的斥力作用B. 动能不断减小C. 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 出现大角度偏转是与电子碰撞的结果10.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一定不符合事实的是()A. 1 305、25、7、1B. 202、405、625、825C. 1 202、1 010、723、203D. 1 202、1 305、723、203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D. 核力是短程力,只存在质子和质子之间.12.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极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B. 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来自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C.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D.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原子的质量三、填空题(共4题;共7分)13.用α粒子()轰击氮核(),结果生成氧核()和x粒子,则x粒子为________,生成的氧核中有________个核子.14.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假如放射源能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而根据设计,该生产线压制的是3mm厚的铝板,那么是三种射线中的________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当探测接收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放射性粒子的个数超过标准值时,将会通过自动装置将M、N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________一些.15.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了一种粒子流,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16.用γ光子轰击氘核,使之产生中子和质子,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5u ,质子质量为1.0072u ,中子的质量为1.0086u ,1u=1.6605×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s ,则γ光子的波长应为________ m .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17.在电脑显示器的真空示波管内,控制电子束扫描的偏转场是匀强磁场,磁场区域是宽度为3.0cm的矩形,右边界距荧光屏20.0cm ,高度足够.某段时间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B=4.55×10﹣3T不变.电子初速度不计,经U=4550V电压加速后沿中心线射入磁场,偏转后打在屏上产生亮点(若无磁场,亮点在屏中心),已知电子的质量m=0.91×10﹣30kg ,电荷量e=1.6×10﹣19C .(1)在图中大致图出电子运动的径迹;(2)求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有一半该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并不都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半衰期适用于大量原子核.故B错误.C、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现象,原子核里虽然没有电子,但是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故C错误.D、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辐射γ光子,即射线,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有一半发生衰变的时间,且适用于大量核子数;β衰变产生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跑出来的,而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2.【答案】A【解析】【解答】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即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所以A为中子,B为质子,所以A 正确.故选A【分析】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高速中子流,轰击石蜡时会打出质子.3.【答案】D【解析】【解答】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有一半该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并不都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半衰期适用于大量原子核.故B错误.C、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现象,原子核里虽然没有电子,但是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故C错误.D、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辐射γ光子,即射线,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有一半发生衰变的时间,且适用于大量核子数;β衰变产生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跑出来的,而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4.【答案】A【解析】【解答】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分析】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正确理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即可正确解答.5.【答案】D【解析】【解答】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故A 错误.B、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B错误.C、电离现象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不涉及原子核内部变化.故C错误.D、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离现象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α粒子散射现象是用α粒子打到金箔上,受到原子核的库伦斥力而发生偏折的现象;6.【答案】C【解析】【解答】A、没有施加磁场时,电子束只受电场离,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因为左边是阴极,右边是阳极,所以电子在阴极管中的运动方向是左到右,产生的电流方向是右到左(注意是电子带负电),根据左手定则,四指指向左,手掌对向N极(就是这个角度看过去指向纸面向里),此时大拇指指向下面,所以电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轨迹向下偏转,故B错误;C、根据轨迹和左手定则即可判断阴极射线管两个电极的极性,故C正确;D、施加磁场后,结合阴极射线管的两个电极的极性和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根据曲率半径可判断出磁场强弱,故D错误;故选:C【分析】此题要求要了解电子射线管的构造和原理,阴极是发射电子的电极,电子在磁场中运动,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从而显示电子运动的径迹,偏转方向有左手定则判断;根据曲率半径可判断磁场强弱;7.【答案】B【解析】【解答】阴极射线是电子流,电子带负电.而γ射线是光子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阴极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而电子流、质子流与中子流均是实物粒子,而光子流,属于电磁波,是特殊的物质,从而即可求解.8.【答案】D【解析】【解答】A、电磁污染主要是指各种电磁辐射;如手机、雷达等;故A正确;B、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并能人和动物造成伤害;故BC正确;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就越大;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分析】各种电器在工作中均会造成电磁辐射,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频率越高,电磁辐射远严重.二、多选题9.【答案】A,C【解析】【解答】解:A、α粒子和原子核均带正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B、C、D、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先靠近后远离,故库仑斥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根据功能关系,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动能先减小后增加,故BD错误,C正确;故选:AC.【分析】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且质量很大,α粒子也带正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和阿尔法粒子被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弹回.10.【答案】B,C,D【解析】【解答】解: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统计结果,大多数粒子能按原来方向前进,少数粒子方向发生了偏移,极少数粒子偏转超过90°,甚至有的被反向弹回.所以在相等时间内A处闪烁次数最多,其次是B、C、D三处,并且数据相差比较大,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事实,BC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CD.【分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少数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11.【答案】B,C【解析】【解答】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A错误;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B正确;C、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故C正确;D、核力是短程力,存在与质子和质子之间、中子与中子间、质子与中子间,故D错误;故选:BC.【分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核结合能除以质量数称为比结合能;α射线是α衰变中释放的射线;质能方程E=mc2,可知一定质量相当于一定能量;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12.【答案】AC【解析】【解答】解:A、α粒子散射实验的内容是: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故A正确;B、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排斥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故B错误;C、从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可以推测使粒子受到排斥力的核体积极小,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故C正确;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和绝大部分质量,D错误;故选:AC.【分析】明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内容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确利用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三、填空题13.【答案】质子;17【解析】【解答】根据质量数守恒4+14=17+1知X粒子的质量数为1,由电荷数守恒2+7=8+1知X粒子的电荷数为1,所以粒子为质子,生成的氧核中有17个核子.故答案为:质子,17【分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判断粒子的种类,核子的个数即为质量数.14.【答案】β;大【解析】【解答】α、β、γ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同,α射线不能穿过3 mm厚的铝板,γ射线又很容易穿过3 mm厚的铝板,厚度的微小变化不会使穿过铝板的γ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所以基本不受铝板厚度的影响.而β射线刚好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因此厚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穿过铝板的β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即是β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若超过标准值,说明铝板太薄了,应该将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大些.故答案为:β,大【分析】α射线穿透本领太弱,γ射线穿透能力又太强,而β射线穿透能力β居中.15.【答案】147N+42He→178O+11H;94Be+42He→126C+10N【解析】【解答】在核反应中应保证质量数守恒与电荷守恒,并且注意核反应为单向反应,应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47N+42He→178O+11H用α粒子轰击铍核,其核反应方程为:94Be+42He→126C+10N故答案为:147N+42He→178O+11H ,94Be+42He→126C+10N【分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从而发现了质子,产生了质子和氧17,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生成了中子和126C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配平,书写核反应方程.16.【答案】5.8×10﹣13【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质量亏损△m=(1.0072+1.0086﹣2.0135)u;根据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E=△mC2=(1.0072+1.0086﹣2.0135)×1.6605×10﹣27×(3×108)2=3.44×10﹣13J而E= ,可得m=5.8×10﹣13m .故答案为:5.8×10﹣13.【分析】根据核反应方程,确定质量亏损,结合质能方程E=mC2与E= ,即可求解.四、综合题17.【答案】(1)(2)电子经U加速得到速度v0由eU=得v0= = M/s=4×107m/s .由evB= 得①R= =0.05m=5cm②Sinα=0.6,cosα=0.8,tanα=0.75③亮点偏离屏中心的距离:y=(r﹣rcosα)+20.0tanα=5×(1-0.8)cm+20.0× cm=16cm;【解析】【分析】(1)电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在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向上,则电子向上偏转(2)先由动能定理求出粒子离开电场时获得的速度,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为磁场中竖直方向偏离的距离与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竖直方向的位移之和.。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C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C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7·桂林模拟) 有关近代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碘131的半衰期大约为8天,1g碘131经过64天后,未衰变的大约为B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不牢固,原子核越不稳定C . 铀235的裂变方程可能为92235U→55137Cs+3788Rb+1001nD .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一定大于吸收光子的频率2. (2分)利用碘131( I)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甲亢的方法,它是通过含有β射线的碘被甲状腺吸收,来破坏甲状腺组织,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来达到治愈甲亢的目的。

已知碘131发生β衰变的半衰期为8天,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碘131的衰变方程为B . 核比核多一个中子C . 32g碘131样品,经16天后大约有8g样品发生了β衰变D . 升高温度可能会缩短碘131的半衰期3. (2分)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A . 原子不可再分B . 原子的核式结构C . 原子核还可再分D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4. (2分)如图,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B . 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C . 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D . 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5. (2分)图示是用来监测在核电站工作的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 mm铝片和3 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则工作人员可能受到了辐射的射线是()A . α和βB . α和γC . β和γD . α、β和γ6. (2分)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少B . 放在B 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置时稍少些C . 放在C、D 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 . 放在D 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7.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B . 假如有18个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一定是有9个原子核发生了衰变C . 某单色光照射一定金属时不发生光电效应,改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该金属时可能发生光电效应D .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8. (2分)二十世纪初,为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如图装置的实验是()A . α粒子散射实验B . 发现质子的实验C . 发现电子的实验D . 发现中子的实验9. (2分) (2017高二下·包头期中) 有关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图中,可计算出普朗克常数h=B . 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 . 丙图中,射线甲由β 粒子组成,射线乙为γ 射线,射线丙由α 粒子组成D . 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聚变10. (2分) (2017高二下·兰州期末) 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A . γ射线的贯穿作用B . α射线的电离作用C . β射线的贯穿作用D . β射线的中和作用11. (2分) (2017高二下·河北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温度有关B . 核电站采用了重核裂变,用中子轰击 U,产生的新核的比结合能比 U小C . 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D . 氢原子发光时只能发出一种频率的光12. (2分)关于粒子的分类,目前人们认为粒子世界是由下列哪三类粒子构成的()A . 媒介子、夸克、强子B . 夸克、轻子、强子C . 媒介子、轻子、强子D . 质子、中子、电子13. (2分)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 .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14. (2分)如图为磁流体发电机的示意图,流体中的正、负离子均受到匀强磁场的作用,向M、N两金属极板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放射性的发现习题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B.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C.伦琴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伦琴发现了电子答案:B2.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A.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再分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解析:选C.天然放射性说明一个原子核可以分出不同的粒子,所以原子核可再分。

3.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β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C.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解析:选C.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它的电离能力强,但穿透能力弱;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具有较强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弱。

4.图3-1-6图3-1-6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解析:选BC.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为光子,不带电,根据带电粒子在穿过电场时会受到力的情况,可判断选B、C.5.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通常有三种,分别叫做________射线、________射线和________射线。

其中,________射线贯穿本领很小,但是它有很强的__________作用,它的本质是________流;________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________,它的________本领很强,但它的________作用却很弱。

答案:αβγα电离氦核γ电磁波贯穿电离一、选择题1.下列标志中,属于放射性物质标志的是()图3-1-7解析:选A.B是危险化学品标志;C是禁止携带和托运放射性及磁性物品标志;D是腐蚀品标志。

2.关于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两种不是电磁波,后两种是电磁波B.前两种传播速度较真空中的光速小,后两种与光速相同C.前三种传播速度较真空中的光速小,后一种与光速相同D.四种射线都是电磁波解析:选AB. α射线、β射线不是电磁波,速度比光速小,γ射线、X射线是电磁波,与光速相同,所以A、B对,C、D错。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电子流B.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氦核流C.天然放射现象显示出原子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D.天然放射现象显示出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答案:BD4.图3-1-8(2012·青岛高二检测)如图3-1-8所示是产生伦琴射线的装置示意图(伦琴射线管和电路图),其中用到了两个电源E1和E2,关于这两个电源E1和E2的说法正确的是()A.E1、E2既可以是直流电源,又可以是交流电源B.E1只能是高压直流电源,且与对阴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C.E1只要是高压直流电源即可,不论与对阴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还是负极D.E2既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解析:选BD.E1只能是高压直流电源,使管内阴极发出的电子加速,且与对阴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E2既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目的是加热灯丝。

5.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D.β射线的中和作用解析:选B.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

故正确选项为B.6.图3-1-9如图3-1-9所示,铅盒A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打在图中a,b,c三点的依次是α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B.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场强适当的匀强电场,可能使屏上的亮斑只剩下b解析:选AC.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向右射出后,在匀强磁场中α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上,β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下,轨迹都是圆弧。

由于α粒子速度约是光速的1/10,而β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在同样的混合场中不可能都做直线运动(如果一个打在b,则另一个必然打在b点下方)。

本题选A、C.7.如图3-1-10所示,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框内是匀强磁场B,LL′是一厚纸板,MM′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O、P两处有亮斑,则此时磁场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与实验相符的有()图3-1-10磁场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A竖直向下β射线α射线B竖直向下α射线β射线解析:选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人们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有放射性。

它们放射出来的射线共有α、β、γ三种。

其中α、β射线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区时将受洛伦兹力作用发生偏转,γ射线不受洛伦兹力作用,故打在O点的射线应为γ射线,由于α射线贯穿本领弱,不能穿透厚纸板,故到达P点的应是β射线,依据β射线的偏转方向及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故正确选项应为C.8.天然放射物质放出的射线包含三种成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张厚的黑纸可以挡住α射线,但不能挡住β射线和γ射线B.某原子核在放出γ粒子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C.三种射线中对气体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D.β粒子是电子,但不是原来绕核旋转的核外电子解析:选ACD.α射线贯穿本领最弱,一张黑纸都能挡住,而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故A正确;γ射线是伴随α、β衰变而产生的一种电磁波,不会使原核变成新核。

三种射线中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故C正确;β粒子是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故D正确。

所以本题选A、C、D.9.(2012·洛阳一中高二检测)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洛阳、广州各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治疗患者5000余例,效果极好,成为治疗肿瘤的最佳仪器。

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内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

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

问:γ刀治疗肿瘤主要是利用()A.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C.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D.γ射线很容易绕过阻碍物到达目的地解析:选AC.医院里用γ刀治疗肿瘤是利用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然后利用其携带的很高的能量使癌细胞汽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10.图3-1-11如图3-1-11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射出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方向如图3-1-11所示),调整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使得在MN上只有两个点受到射线照射。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射到b点的一定是α射线B.射到b点的一定是β射线C.射到b点的可能是α射线或β射线D.射到b点的一定是γ射线解析:选C.γ射线不带电,在电场或磁场中它都不受影响,只会射到a点,因此D选项不对。

调整E和B的大小,既可以使带正电的α射线沿直线前进,也可以使带负电的β射线沿直线前进。

沿直线前进的条件是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即Eq=Bq v.已知α粒子的速度比β粒子的速度小得多,当我们调节使α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大的β粒子向右偏转,有可能射到b点;当我们调节使β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较小的α粒子也将会向右偏,也有可能射到b点,因此C选项正确,而A、B选项都不对。

二、非选择题11.X射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即CT)由于诊断迅速、准确率高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CT的扫描部分主要由X射线管和检测器组成。

X射线贯穿人体经部分吸收后,为检测器所接受。

检测器接受到射线的强弱取决于人体截面的组织密度。

检测器所测得的不同强度的信号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变成图象,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也可用胶片拍摄出来。

(1)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________。

A.贝克勒尔B.马里·居里C.伦琴D.卢瑟福(2)用X射线诊断是利用X射线的________。

A.电离能力B.穿透能力C.速度大D.能使胶片感光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可以知道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伦琴。

根据X射线的特点可知CT主要是应用了X射线的穿透能力。

答案:(1)C(2)B12.图3-1-12如图3-1-12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

(1)请你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

(2)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 mm的铝板,在α、β和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哪一种射线在铝板的厚度控制中起主要作用,为什么?解析:(1)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运动的铝板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被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相应的装置,进而自动控制如题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使铝板的厚度恢复正常。

(2)β射线起主要作用,因为α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小,一张薄纸就能把它挡住,更穿不过1 mm厚的铝板;γ射线的穿透本领非常强,能穿过几厘米的铝板,1 mm左右的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γ射线强度变化不大;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能穿过几毫米厚的铝板,当铝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射线强度变化较大,探测器可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变化,使自动化系统作出相应的反应。

答案: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