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放射性的发现 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D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D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7·桂林模拟) 有关近代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碘131的半衰期大约为8天,1g碘131经过64天后,未衰变的大约为B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不牢固,原子核越不稳定C . 铀235的裂变方程可能为92235U→55137Cs+3788Rb+1001nD .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再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一定大于吸收光子的频率2. (2分) (2015高二下·翔安期中) 据央视报道,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并调试成功,这种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如图),它能够承受上亿摄氏度高温且能够控制等离子态的核子发生聚变并稳定持续地输出能量,就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在下列核反应方程中有可能是该装置内部所进行的核反应的是()A . N+ He→ O+ HB . H+ H→ He+ nC . U→ Th+ HeD . U+ n→ Ba+ Kr+3 n3. (2分)(2020·河南模拟) 由于太阳自身巨大的重力挤压,使其核心的压力和温度变得极高,形成了可以发生核聚变反应的环境。

太阳内发生核聚变反应主要为:,已知部分物质比结合能与质量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释放的核能约为()A . 5 MeVB . 6 MeVC . 24 MeVD . 32 MeV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人类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B . 在α ,β ,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电离作用最强C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D . 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质量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减小5. (2分) (2017高二下·射洪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α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γ射线强B . 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C . 用加温、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D . 原子核经过衰变生成新核,则新核的质量总等于原核的质量6. (2分) (2018高二上·乌鲁木齐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原子核的结合能是组成原子核的所有核子的能量总和B . 在所有核反应中,都遵从“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的规律C . 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β射线就是电子流,该电子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辐射出来的D . 镭226衰变为氡222的半衰期为1620年,也就是说,100个镭226核经过1620年后一定还剩下50个镭226没有发生衰变7. (2分)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B . 处于n=3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可能会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C .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D . 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原子的内层电子8. (2分)关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B . 稳定的重原子核里,质子数比中子数多C . 原子核都是非常稳定的D . 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以及核力的饱和性,不可能无节制的增大原子核而仍稳定存在9. (2分) (2017高二下·江津期中) 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经过20天后,剩下元素A和元素B的质量之比mA:mB是()A . 30:31B . 31:30C . 1:2D . 2:110.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现代各种复杂精密的机械,都是从古代简单的机械逐步发展而来的B . 机器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器,它能代替人做一些单调重复而又要求非常精确的操作C . “智能机器人”是现代机器人的一个发展方向D . 机器人将最终代替人类11. (2分)在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流方向由左向右,其上方有一根通有如图所示电流的直导线,导线与阴极射线管平行,则阴极射线将()A . 向上偏转B . 向下偏转C . 向纸里偏转D . 向纸外偏转1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α粒子散射实验是估算原子核半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B . 光子像其它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C . 普朗克认为,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D . 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波长太短13. (2分)关于不同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形成的电子流,它是一种电磁波B . x射线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C . 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作用非常弱D . β射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14. (2分) (2018高二上·张家口期末) 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P、Q水平放置,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带负电板间存在匀强电场和强磁场(图中未面出),一个带电粒子在两平行板间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从O点垂直进入另一个垂直纸而向外的匀强磁场中,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打在挡板MN上的A点,不计粒子重力。

物理人教版选修12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练习教师用卷

物理人教版选修12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练习教师用卷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根据电磁波谱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电磁波的范围相互交错重叠、且频率顺序由高到低排列的情况()A. 伦琴射线、紫外线、可见光B. 伦琴射线、紫外线、红外线C. 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D. 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答案】A【解析】解:A、伦琴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相互交错重叠、且频率顺序由高到低排列,故A正确B、伦琴射线、紫外线、红外线,不相互交错重叠,但是频率顺序由高到低排列,故B 错误C、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不是频率顺序由高到低排列,故C错误D、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是频率顺序由低到高排列,故D错误故选A.2.在存放放射性元素时,若把放射性元素①置于大量水中;①密封于铅盒中;①与轻核元素结合成化合物.则()A. 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B. 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C. 措施①可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D. 上述措施均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衰变【答案】D【解析】解: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本身决定的,不随外界条件改变的改变而改变,即与放射性元素所处的环境、位置、温度,状态、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等无关,故将放射性物质存放在水中并不能增大它的半衰期.故只有D正确.故选D.3.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有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①、①和①三种射线第1页/共7页【答案】C【解析】解:A、有些原子核不稳定,可以自发地衰变,但不是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故A错误;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决定,与外界的温度无关,故B错误;C、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核外电子无关,故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故C正确;D、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不可能同时放出①、①和①三种射线,故D错误;故选:C4.关于①、①、①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B. ①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C. ①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①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答案】B【解析】解:A、①射线电离本领最大,贯穿本领最小,但不属于电磁波,故A错误;B、①射线是原子核在发生①衰变和①衰变时产生的能量以①光子的形式释放,是高频电磁波,波长很短,故B正确;C、①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①粒子,但电离能力没有①射线强,故C错误;D、①射线不带电,没有电离能力,故D错误.故选:B.5.下列哪一种医学治疗、检查手段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A. B超B. 化疗医治肿瘤C. X光透视D. CT断层扫描【答案】B【解析】解:A、B超采用的是超声波.故A错误;B、化疗医治肿瘤采用①射线对杀死肿瘤细胞伤害,①射线是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故B 正确;C、X光不是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产生的.故C错误;D、CT断层扫描使用的是x射线,不是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B6.在威耳逊云室中,关于放射产生的射线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于①射线的能量大,更容易显示其径迹B. 由于①粒子的速度大,其径迹粗而且长C. 由于①粒子的速度小,更不易显示其径迹D. 由于①粒子的电离作用强,其径迹直而粗【答案】D【解析】解:A、①射线电离本领小,一般看不到其径迹或只能看到一些细碎的雾滴,故A错误;B、①粒子的速度大,但其电离本领较小,所以其径迹细而且长.故B错误;C、①粒子的质量大,不易改变方向,①粒子电离本领大,产生的粒子多,故径迹直而粗短.故C错误,D正确.故选:D7.如图,铅盒A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打在图中a、b、c三点的依次是①射线、①射线和①射线B. ①射线和①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 ①射线和①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 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则屏上的亮斑可能只剩下b【答案】C【解析】解:A、由左手定则知正电荷向上偏,负电荷向下偏,不带电的①射线不偏转,所以打在图中a、b、c三点的依次是①射线、①射线和①射线,故A错误;B、①射线和①射线受的洛伦兹力与粒子速度方向垂直,轨迹是圆,故B错误;C、由B知①射线和①射线轨迹是圆弧,故C正确;D、再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①射线受到的合力,偏转变小,亮斑不可能只剩下b,故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8.放射性同位素钴60能放出较强的①射线,其强度容易控制,这使得①射线得到广泛应用.下列选项中,属于①射线的应用的是()A. 医学上制成①刀,无需开颅即可治疗脑肿瘤B. 机器运转时常产生很多静电,用①射线照射机器可将电荷导入大地C. 铝加工厂将接收到的①射线信号输入计算机,可对薄铝板的厚度进行自动控制D. 用①射线照射草莓、荔枝等水果,可延长保存期【答案】AD第3页/共7页【解析】解:A、①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所以医学上虽制成①刀,不需要开颅才可治疗脑肿瘤;B、①射线的电离能力很弱,所以运转时常产生很多静电,用①射线照射机器不能将电荷导入大地,而是用①射线,故B错误;C、在工厂中不能使用①射线信号输入计算机,对薄铝板的厚度进行自动控制,故AC 错误;D、①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所以①射线照射草莓、荔枝等水果,可延长保存期,故D 正确.故选:AD.9.目前,在家庭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斗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可能会放出①、①或①射线,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为了鉴别放射性元素释放射线的种类,现使它们进入图示匀强磁场,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如图所示,则()A. 射线1是①射线B. 射线2是①射线C. 射线2是中子流D. 射线3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形成的电子流【答案】ACD【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射线1所示洛伦兹力向右,由左手定则可知,射线1带正电,则射线1是①射线,故A正确;B、由图示可知,射线2不是洛伦兹力作用,该射线不带电,是中子流,故B错误,C 正确;D、由图示可知,射线3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左,由左手定则可知,该射线带负电,是①射线,射线3是原子核外的电子形成的电子流,故D正确;故选:ACD.10.关于天然放射性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玛丽⋅居里夫妇首先发现的B. 首先说明了原子核不是单一的粒子C. ①射线必须伴随①或①射线而产生D. 任何放射性元素都能同时发出三种射线【答案】BC【解析】解:A、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故A错误;B、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和对放射性的研究,说明了原子核不是单一的粒子,故B正确;C、①射线伴随①射线或①射线而产生,故C正确;D、放射性元素不一定都能同时发出三种射线,故D错误;故选:BC.11.将①、①、①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下图表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D【解析】解:AB、因①射线是高速氦核流,一个①粒子带两个正电荷.根据左手定则,①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左,①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荷.根据左手定则,①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右,①射线是①光子,是中性的,故在磁场中不受磁场的作用力,轨迹不会发生偏转.故A正确,B错误.CD、因①射线实质为氦核流,带正电,①射线为电子流,带负电,①射线为高频电磁波,根据电荷所受电场力特点可知:向左偏的为①射线,不偏的为①射线,向右偏的为①射线,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许多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B. 工业部门可以使用放射线来测厚度C. 利用①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D.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来做示踪原子【答案】BCD【解析】解:A、自发地放出射线,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原子核是有复杂结构的,故A错误;B、工业部门可以使用放射线来测厚度,不同的放射线,可测量不同厚度,故B正确;C、①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故C 正确;D、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来做示踪原子,故D正确;第5页/共7页故选:BCD .三、填空题13. 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的①、①和①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后,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 、b 两束,射线a 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 发生了偏转,如图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 为______ 射线,射线b 为______ 射线.【答案】①;①【解析】解:因①粒子无法穿透铝箔,故打在底片上的只有①和①两种射线,因①光子不带电,故在电场中不会偏转,故a 为①射线;①射线带负电,故在电场中会向正极偏转,故b 为①射线;故答案为:①,①.①、①和①三种射线中,①带正电、①带负电、①不带电,且①粒子的穿透力最弱,无法穿过铝箔;再根据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可判断ab 分别是什么射线.本题要求学生能熟记放各种射线的性质,并能根据平行板电容器内电场的性质区分射线的种类.14. 如图R 为一含有 92238①的放射源,它能放出①、①、①三种射线变为 86222①①.①①′为一张厚报纸;MN 为一光屏,虚线框内存在着匀强磁场.在屏上只有O 、P 两个亮点.则打在P 点的是______ 射线; 92238①衰变为 86222①①要经过多次①衰变和①衰变,其中要经过的①衰变次数为______ .【答案】①;4【解析】解:因为①粒子的贯穿本领较小,一张纸即可把它挡住,所以亮斑中不可能有①射线,因为①射线不带电,所以不受磁场约束,直接打在O 点,所以打在P 点的是①射线; 92238①衰变为 86222①①,质量数减小16,电荷数减小6.由于原子核经过一次①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经过一次①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所以要经过的①衰变次数为=238−2224=4,故答案为:①,4.①、①和①三种射线电离本领依次减弱,贯穿本领依次增强,①射线不带电,经过磁场时不发生偏转.原子核经过一次①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一次①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根据衰变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求解.本题考查了三种射线的特点,知道①、①和①电离本领依次减弱,贯穿本领依次增强,①射线不带电.第7页/共7页 要知道①衰变、①衰变的实质和衰变前后生成物的电荷数、质量数的变化.15. 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如图7中P 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 、B 、C 三束.16. (1)构成A 射线的粒子是______ ;17. 构成B 射线的粒子是______ ;18. 构成C 射线的粒子是______ .19. (2)三种射线中,穿透能力最强,经常用来对金属探伤的是______ 射线;电离作用最强,动量最大,经常用来轰击原子核的是______ 射线;当原子核中的一个核子由中子转化为质子时将放出一个______ 粒子.20. (3)请完成以下与上述粒子有关的两个核反应方程:21. 90234①①→ 91234①①+ ______ ;22. ______ + 1327①①→ 1530①+ 01①.【答案】①射线;①射线;①射线;①;①;①; −10①; 24①①【解析】解:(1)①射线为氦核,带正电,①射线为电子流,带负电,①射线为高频电磁波,故根据电荷所受电场力特点可知:a 为①射线、b 为①射线、C 为①射线,(2)三种射线中,穿透能力最强,经常用来对金属探伤的是①射线;电离作用最强,动量最大,经常用来轰击原子核的是①射线;当原子核中的一个核子由中子转化为质子时将放出一个①粒子.(3)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定律,则有: 90234①①→ 91234①①+ −10①; 24①①+ 1327①①→ 1530①+ 01①.故答案为:(1)①射线、①射线、①射线;(2)①、①、①;(3) −10①, 24①①.根据①、①、①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特点可正确解答. 在这三种射线中,①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衰变方程,通过一次①衰变电荷数少2,质量数少4,一次①衰变电荷数多1,质量数不变.熟练掌握①、①两种衰变实质以及衰变方程的书写,同时明确①、①、①三种射线性质及应用,注意三种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 第五章 第4节 放射性探测和防护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 第五章 第4节 放射性探测和防护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第五章第四节放射性探测和防护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无偏转电场时,电子束加速后打到荧屏中央形成亮斑.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则()A. 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上移动B. 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下移动C. 偏转电场对电子做的功不变D. 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减小2.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有关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B. 放射性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C. 可以通过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环境来改变放射性衰变的快慢D. αβγ三种射线中只有γ射线是不带电的3.如图所示,甲、乙是分别用“阴极射线管”和“洛伦兹力演示仪”实验时的两幅图片,忽略地磁场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电子束径迹是抛物线B. 乙图中的电子束径迹是圆形C. 甲图中的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D. 乙图中的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是恒力4.阴极射线是()A. 光子流B. 电子流C. 质子流D. 中子流5.同位素是指()A. 核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原子B. 核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C. 质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D. 中子数相同而核子数不同的原子6.下列应用中把放射性同位素不作为示踪原子的是()A. 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B. 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利用探测器的测量,找出合理的施肥规律C. 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D. 给怀疑患有甲状腺的病人注射碘131,诊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7.如图为电视机显像管中电子束偏转的示意图.磁环上的偏转线圈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沿轴线向纸内射入的电子束的偏转方向( )A. 向上B. 向左C. 向下D. 向右8.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 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C. 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D. 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9.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关于核辐射说法正确的是()A. 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B. 放射性辐射对人类一定都是有害的C. α、β、γ三种射线中只有γ射线是不带电的D. 可以通过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环境来改变放射性衰变的快慢10.新华社合肥2006年9月28日电,世界领先水平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28日在安徽合肥首次放电成功,这意味着人类在核聚变能研究利用领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关于核聚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辐射极少,更为安全、清洁B. 世界上已经有利用核聚变能来发电的核电站C. 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D. 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十分丰富,从海水中可以提炼出大量核聚变所需的氘核二、填空题(共3题;共9分)11.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是________.用石墨、重水等作为________,使裂变时产生的中子速度减小,易于被铀核吸收.用镉棒来________,以控制反应的________,再用水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传输反应中产生的热量.12.如图所示是查得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粒子X代表的是________粒子,粒子X轰击铍核的核反应方程是________.13.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中核外的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的原子来说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三、综合题(共3题;共35分)14.在电脑显示器的真空示波管内,控制电子束扫描的偏转场是匀强磁场,磁场区域是宽度为3.0cm的矩形,右边界距荧光屏20.0cm ,高度足够.某段时间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B=4.55×10﹣3T不变.电子初速度不计,经U=4550V电压加速后沿中心线射入磁场,偏转后打在屏上产生亮点(若无磁场,亮点在屏中心),已知电子的质量m=0.91×10﹣30kg ,电荷量e=1.6×10﹣19C .(1)在图中大致图出电子运动的径迹;(2)求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15.在电脑显示器的真空示波管内,控制电子束扫描的偏转场是匀强磁场,磁场区域是宽度为3.0cm的矩形,右边界距荧光屏20.0cm ,高度足够.某段时间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B=4.55×10﹣3T不变.电子初速度不计,经U=4550V电压加速后沿中心线射入磁场,偏转后打在屏上产生亮点(若无磁场,亮点在屏中心),已知电子的质量m=0.91×10﹣30kg ,电荷量e=1.6×10﹣19C .(1)在图中大致图出电子运动的径迹;(2)求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16.汤姆孙测定电子比荷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从阴极K发出的电子束经加速后,以相同速度沿水平中轴线射入极板D1、D2区域,射出后打在光屏上形成光点.在极板D1、D2区域内,若不加电场和磁场,电子将打在P1点;若只加偏转电压U ,电子将打在P2点;若同时加上偏转电压U和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电子又将打在P1点.已知极板长度为L ,极板间距为d .忽略电子的重力及电子间的相互作用.(1)求电子射人极板D1、D2区域时的速度大小;(2)打在P2点的电子,相当于从D1、D2中轴线的中点O′射出,如图乙中的O′P2所示,已知∠P2O′P1=θ试推导出电子比荷的表达式;(3)若两极板间只加题中所述的匀强磁场,电子在极板间的轨迹为一段圆弧,射出后打在P3点.测得圆弧半径为2L、P3与P1间距也为2L ,求图乙中P1与P2点的间距a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解答】A、B、设电子由加速电场加速后的速度为v .电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eU1=解得,v=电子进入偏转电场后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沿极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沿电场线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水平方向有:L=vt竖直方向有:a= =v y=at电子刚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正切为:tanα=由以上各式解得:电子刚离开偏转电场时偏转角的正切为:tanα=,则α=arctan .即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α随偏转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U2,在荧屏上的亮斑向上移动.故A正确,B错误;C、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量:y= = ,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U2,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量将增大.偏转电场对电子做的功:W=e•E•y ,偏转量越大,电场力做的功越多.故C不正确;D、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E= ,所以如果只逐渐增大M1M2之间的电势差U2,偏转电场的电场强度增大.故D错误.故选:A【分析】电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子获得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解电子离开加速电场后的速度;电子垂直进入偏转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平行于极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垂直于极板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得偏转量的表达式与电场力做功的表达式,即可进行说明.2.【答案】D【解析】【解答】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有的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并非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故A错误;B、合理应用放射性辐射可以造福人类,如示踪原子、人工育种等,并非都是有害的,故B错误;C、放射性衰变的快慢即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的,与外部环境无关,故C错误;D、α射线带正电,β带负电,γ是高频电磁波不带电,故D正确.故选D.【分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正确理解半衰期的含义;α、β、γ三种射线性质和应用.3.【答案】B【解析】【解答】A、如图,电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故A错误.B、乙图中的电子束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径迹是圆形.故B正确,C错误.D、洛伦兹力方向总是与电子速度方向垂直.故D错误.故选:B.【分析】电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方向总是与电子速度方向垂直,不做功.4.【答案】B【解析】【解答】阴极射线是电子流,电子带负电.而γ射线是光子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阴极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而电子流、质子流与中子流均是实物粒子,而光子流,属于电磁波,是特殊的物质,从而即可求解.5.【答案】C【解析】【解答】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或核子数不同的原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或核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来分析解答.6.【答案】C【解析】【解答】A、利用含有放射性碘131的油,检测地下输油管的漏油情况,是利用碘131的放射性,即将碘131作为示踪原子,故A不正确;B、把含有放射性元素的肥料施给农作物,利用探测器的测量,找出合理的施肥规律,是示踪原子的运用,故B不正确;C、利用射线探伤法检查金属中的砂眼和裂纹,是利用γ射线穿透能力强,不是示踪原子的运用,故C错误;D、给怀疑患有甲状腺的病人注射碘131,诊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是将碘131作为示踪原子,故D不正确;故选:C.【分析】放射性同位素碘131能做示踪原子;γ射线穿透能力强,通常会用于工业探伤.7.【答案】B【解析】【解答】磁环上的偏转线圈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时,根据安培定则,在磁环上形成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磁场是闭合的,故在磁环中心处的磁场是竖直向上的,在根据左手定则,当电子束沿轴线向纸内射入时,电子束受到向左的洛伦兹力,故电子束的偏转方向向左.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将整个线圈当成左右两部分研究,因为绕向变化,结合安培定则判断出磁场方向,由左手定则分析判断电子束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即可判断偏转方向.8.【答案】D【解析】【解答】A、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α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导体,将静电放出,故A错误;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因此不能用来人体透视,故B错误;C、DNA变异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也有时发生变害的一面,故C错误;D、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在用于治疗肿瘤时要严格控制剂量,故D正确;故选:D.【分析】α射线使空气分子电离成导体,将静电放出;变异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大.9.【答案】C【解析】【解答】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有的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并非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故A错误;B、合理应用放射性辐射可以造福人类,如示踪原子、人工育种等,并非都是有害的,故B不正确;C、α射线带正电,β带负电,γ是高频电磁波不带电,故C正确.D、放射性衰变的快慢即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的,与外部环境无关,故D错误;故选:C.【分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正确理解半衰期的含义;α、β、γ三种射线性质和应用.10.【答案】B【解析】【解答】A、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辐射极少,更为安全、清洁,故A正确;B、世界上已经有利用核裂变能来发电的核电站,故B错误;C、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核力才能起作用,故C正确;D、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十分丰富,从海水中可以提炼出大量核聚变所需的氘核,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分析】轻核聚变辐射极少,更为安全、清洁,已经有利用核裂变能来发电的核电站,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必须使它们的距离达到10﹣15m以内.二、填空题11.【答案】铀;慢化剂;吸收中子;速度【解析】【解答】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是铀,用石墨、重水作为慢化剂,使裂变时产生的中子速度减小,易于被铀核吸收.用镉棒来吸收中子,以控制反应速度.故答案为:铀,慢化剂,吸收中子,速度.【分析】核反应堆中的燃料是铀,石墨、重水等可以作为慢化剂,镉棒可以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12.【答案】α;【解析】【解答】查得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粒子X代表的是α粒子,粒子X轰击铍核的核反应方程是.故答案为:【分析】图中粒子X代表的是α粒子,粒子X轰击铍核的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13.【答案】90;90;144【解析】【解答】左上角的数为原子的质量数,即234,左下角数值为质子数,即y=90,所以电子数也是X=90,中子数:z=m﹣y=234﹣90=144故答案为:90,90,144【分析】根据中性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注意核素的表示方法以及其意义.三、综合题14.【答案】(1)(2)电子经U加速得到速度v0由eU=得v0= = M/s=4×107m/s .由evB= 得①R= =0.05m=5cm②Sinα=0.6,cosα=0.8,tanα=0.75③亮点偏离屏中心的距离:y=(r﹣rcosα)+20.0tanα=5×(1-0.8)cm+20.0× cm=16cm;【解析】【分析】(1)电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在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向上,则电子向上偏转(2)先由动能定理求出粒子离开电场时获得的速度,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为磁场中竖直方向偏离的距离与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竖直方向的位移之和.15.【答案】(1)(2)电子经U加速得到速度v0由eU=得v0= = =m/s=4×107m/s .由evB= 得①r= = m=0.05m=5cm②sinα=0.6,cosα=0.8,tanα=o.75③亮点偏离屏中心的距离:y=(r﹣rcosα)+20.0tanα=5×(1﹣0.8)cm+20.0×0.75cm=16cm;【解析】【分析】(1)电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在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向上,则电子向上偏转;(2)先由动能定理求出粒子离开电场时获得的速度,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为磁场中竖直方向偏离的距离与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竖直方向的位移之和.16.【答案】(1)电子在极板D1、D2间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沿中心轴线运动,即受力平衡,设电子的进入极板间时的速度为v .由平衡条件有:evB=eE①两极板间电场强度:E= ②解得:v= ③(2)由几何关系得电子射出电场时竖直方向的侧移量:y= tan 8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⑤根据分位移公式,有:L=vt⑥y= ⑦又v=联立各式得到:= ⑧(3)如图所示,极板D1、D2间仅有匀强磁场时,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射出磁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r=2L ,由几何关系得到:α=30°⑨射出磁场后水平方向的距离:x= =3L(10)解得:a=(+3L)tanθ=【解析】【分析】(1)当电子在极板D1、D2间受到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可求出电子运动速度.(2)极板间仅有偏转电场时,电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将运动分解成沿电场强度方向与垂直电场强度方向的分运动,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从而可以求出电子比荷的表达式.(3)极板D1、D2间仅有匀强磁场时,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射出磁场后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电子运动的轨迹,根据几何知识求解y .。

高二物理选修1-2第三章核能-一、放射性的发现同步测试

高二物理选修1-2第三章核能-一、放射性的发现同步测试

一、放射性的发现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 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需在真空条件下完成B. 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C. 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没有发生散射D. α粒子从金原子内部穿出后携带了原子内部结构的信息2.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 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C. 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D. 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 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D. 证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4.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

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五个区域。

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该α粒子的作用,那么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能在①区域B. 一定在②区域C. 可能在③、④区域D. 一定在⑤区域5.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α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可能符合事实的是( )A. 1 305、25、7、1B. 202、405、625、825C. 1 202、1 010、723、203D. 1 202、1 305、723、2036.β射线()A. 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 与阴极射线一样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加速形成C. 它的电离作用比α射线强D. 它的穿透本领比α射线强7.科学家常用中子轰击原子核,这是因为中子()A. 质量较大B. 速度较大C. 能量较大D. 不带电,与原子核没有库仑斥力8.通过如图的实验装置,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高一物理放射性的发现试题

高一物理放射性的发现试题

高一物理放射性的发现试题1.(2012•延庆县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示踪原子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可跟踪性B.天然放射现象中β射线是大量的原子被激发后,从原子中脱出的内层电子C.伦琴发现了X射线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答案】B【解析】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伦琴发现了X射线,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的枣糕模型,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解:A、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即能够发生衰变,故放射性同位素可以作为示踪原子.故A正确.B、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故B错误;C、伦琴通过实验发现了X射线,故C正确D、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的枣糕模型,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简单,只要多看多记就能解决.故要加强知识的积累.2.(2012•房山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D.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广泛采用核聚变【答案】B【解析】汤姆逊在发现电子后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反应,世界上的核电站广泛采用核裂变反应.解: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A错误;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B正确;C、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轻核聚变反应,C错误;D、目前世界上的核电站广泛采用核裂变反应,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和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点都是书上有的,所以我们要重视对课本的学习.3.(2013•泉州一模)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曾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以下关于核辐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射性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B.β射线本质上是一种高频电磁波C.α,β,γ三种射线中穿透本领最强的是α射线D.α,β,γ三种射线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γ射线【解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正确理解α、β、γ三种射线性质和应用,从而即可求解.解: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有的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并非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故A错误;B、β带负电,是粒子流,而γ是高频电磁波,不带电,故B错误;C、α,β,γ三种射线中穿透本领最强的是γ射线,故C错误.D、α,β,γ三种射线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γ射线,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知识大都需要记忆理解,因此对类似知识要加强积累和记忆.4.(2014•徐汇区二模)下列射线来自于原子核外的是()A.阴极射线B.α射线C.β射线D.γ射线【答案】A【解析】本题较简单,根据阴极射线和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本质与来源判断即可.解:A、阴极射线是阴极受热后,原子的核外电子受激发而发射出的电子,故A正确;B、C、D、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在放射性物质衰变的过程中放射出的,来自于原子核的衰变.故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类问题要求对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一般不大.5.(2014•锦州一模)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E.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答案】CDE【解析】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释放出的电子,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解;A、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温度无关,A错误;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而释放出的电子,B错误;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C正确;D、设发生x次α衰变,y次β衰变,衰变方程为:92238U→82206Pb+xα+yβ,则:238=206+4x,解得:x=8,又:92=82+8×2﹣y,得:y=6,D正确;E、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E正确;故选:CDE点评:掌握半衰期的意义,会解释衰变的实质,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求衰变的种类和次数.6.(2012•长宁区二模)关于放射性物质,以下正确的认识是()A.放射线就是电磁波B.放射线是不带电的粒子流C.其半衰期与温度有关D.其半衰期与外界条件无关【答案】D【解析】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衰变的过程,属于天然放射现象,电磁波不是实物粒子,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固定的.解:A、产生放射线的过程是原子核衰变的过程,属于天然放射现象.故A错误.B、αβ是带电的放射性.故B错误.C、D: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是固定的,不随时间,位置,状态,温度等等的变化而变化.故C 错误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不难,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问题.7.(2011•浙江)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来源:α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在一起而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γ射线是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产生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是原子核自身决定的.解:A、α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在一起而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故A错误.B、β射线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高速电子即β粒子.故B错误.C、γ射线是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时产生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释放.故C错误.D、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是原子核自身决定的,而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原子的原子核,故化学反应并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简单,只要多看多记就能解决.故要加强知识的积累.8.(2011•长宁区二模)关于不同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形成的电子流,它是一种电磁波B.x射线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C.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作用非常弱D.β射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答案】B【解析】阴极射线是电子流不是电磁波,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他的电离作用很强,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形成高速电子流.解:A、阴极射线是电子吸收能量后从原子当中发生电离的而形成电子流,是实物粒子,不是电磁波.故A错误.B、x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而产生的,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故B正确.C、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衰变时放射出的氦核流,他的电离作用很强.故C错误.D、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而形成高速电子流,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较简单,属于识记层次,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记忆与积累.9.(2011•崇明县二模)日本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所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让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下面有关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B.放射性辐射对人类都是有害的C.αβγ三种射线中只有γ射线是不带电的D.可以通过改变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环境来改变放射性衰变的快慢【解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正确理解半衰期的含义;α、β、γ三种射线性质和应用.解:A、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有的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同位素,并非都是天然放射性元素,故A错误;B、合理应用放射性辐射可以造福人类,如示踪原子、人工育种等,并非都是有害的,故B错误;C、α射线带正电,β带负电,γ是高频电磁波不带电,故C正确.D、放射性衰变的快慢即半衰期是由元素本身决定的,与外部环境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知识大都需要记忆理解,因此对类似知识要加强积累和记忆.10.(2011•朝阳区二模)碘﹣131(I)是重要的核裂变产物之一,因此它可以作为核爆炸或核反应堆泄漏事故的信号核素.碘﹣131本身也具有放射性,它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β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B.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C.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D.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答案】A【解析】碘的质子数是53,中子数=131﹣53=78;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解:质量数=质子+中子,所以碘﹣131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它的放射性物质β射线是一种高速负电子流,不是电磁波,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组成和天然放射现象.。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1-2 第三章第一节 放射性的发现 同步测试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1-2 第三章第一节 放射性的发现 同步测试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1-2 第三章第一节放射性的发现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2.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 ,经研究知道()A. A为中子,B为质子B. A为质子,B为中子C. A为γ射线,B为中子D. A为中子,B为γ射线3.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4.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C.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A. α粒子散射现象B. 光电效应现象C. 电离现象D. 天然放射现象6.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的玻璃管内已经抽成真空,当左右两个电极连接到高压电源时,阴极会发射电子,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下飞向阳极,挡板上有一个扁平的狭缝,电子飞过挡板后形成一个扁平的电子束,长条形的荧光板在阳极端稍稍倾向轴线,电子束掠射到荧光板上,显示出电子束的径迹,现在用该装置研究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没有施加磁场时,电子束的径迹是一条抛物线B. 若图中左侧是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加上图示的磁场,电子束会向上偏转C. 施加磁场后,根据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径迹和磁场方向,可由相关知识判断出阴极射线管两个电极的极性D. 施加磁场后,结合阴极射线管的两个电极的极性和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但无法判断出磁场的强弱7.阴极射线是()A. 光子流B. 电子流C. 质子流D. 中子流8.下列关于电磁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磁污染主要是指电磁辐射B. 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的正常工作C. 电磁辐射对人体和动物都有危害D.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就越小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这些α粒子()A. 一直受到重金属原子核的斥力作用B. 动能不断减小C. 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 出现大角度偏转是与电子碰撞的结果10.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一定不符合事实的是()A. 1 305、25、7、1B. 202、405、625、825C. 1 202、1 010、723、203D. 1 202、1 305、723、203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D. 核力是短程力,只存在质子和质子之间.12.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极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B. 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来自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C.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D.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原子的质量三、填空题(共4题;共7分)13.用α粒子()轰击氮核(),结果生成氧核()和x粒子,则x粒子为________,生成的氧核中有________个核子.14.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假如放射源能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而根据设计,该生产线压制的是3mm厚的铝板,那么是三种射线中的________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当探测接收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放射性粒子的个数超过标准值时,将会通过自动装置将M、N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________一些.15.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了一种粒子流,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16.用γ光子轰击氘核,使之产生中子和质子,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5u ,质子质量为1.0072u ,中子的质量为1.0086u ,1u=1.6605×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s ,则γ光子的波长应为________ m .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17.在电脑显示器的真空示波管内,控制电子束扫描的偏转场是匀强磁场,磁场区域是宽度为3.0cm的矩形,右边界距荧光屏20.0cm ,高度足够.某段时间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B=4.55×10﹣3T不变.电子初速度不计,经U=4550V电压加速后沿中心线射入磁场,偏转后打在屏上产生亮点(若无磁场,亮点在屏中心),已知电子的质量m=0.91×10﹣30kg ,电荷量e=1.6×10﹣19C .(1)在图中大致图出电子运动的径迹;(2)求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有一半该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并不都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半衰期适用于大量原子核.故B错误.C、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现象,原子核里虽然没有电子,但是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故C错误.D、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辐射γ光子,即射线,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有一半发生衰变的时间,且适用于大量核子数;β衰变产生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跑出来的,而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2.【答案】A【解析】【解答】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即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所以A为中子,B为质子,所以A 正确.故选A【分析】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高速中子流,轰击石蜡时会打出质子.3.【答案】D【解析】【解答】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有一半该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并不都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半衰期适用于大量原子核.故B错误.C、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现象,原子核里虽然没有电子,但是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故C错误.D、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辐射γ光子,即射线,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有一半发生衰变的时间,且适用于大量核子数;β衰变产生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跑出来的,而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4.【答案】A【解析】【解答】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分析】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正确理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即可正确解答.5.【答案】D【解析】【解答】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故A 错误.B、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B错误.C、电离现象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不涉及原子核内部变化.故C错误.D、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离现象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α粒子散射现象是用α粒子打到金箔上,受到原子核的库伦斥力而发生偏折的现象;6.【答案】C【解析】【解答】A、没有施加磁场时,电子束只受电场离,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因为左边是阴极,右边是阳极,所以电子在阴极管中的运动方向是左到右,产生的电流方向是右到左(注意是电子带负电),根据左手定则,四指指向左,手掌对向N极(就是这个角度看过去指向纸面向里),此时大拇指指向下面,所以电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轨迹向下偏转,故B错误;C、根据轨迹和左手定则即可判断阴极射线管两个电极的极性,故C正确;D、施加磁场后,结合阴极射线管的两个电极的极性和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根据曲率半径可判断出磁场强弱,故D错误;故选:C【分析】此题要求要了解电子射线管的构造和原理,阴极是发射电子的电极,电子在磁场中运动,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从而显示电子运动的径迹,偏转方向有左手定则判断;根据曲率半径可判断磁场强弱;7.【答案】B【解析】【解答】阴极射线是电子流,电子带负电.而γ射线是光子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阴极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而电子流、质子流与中子流均是实物粒子,而光子流,属于电磁波,是特殊的物质,从而即可求解.8.【答案】D【解析】【解答】A、电磁污染主要是指各种电磁辐射;如手机、雷达等;故A正确;B、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并能人和动物造成伤害;故BC正确;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就越大;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分析】各种电器在工作中均会造成电磁辐射,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频率越高,电磁辐射远严重.二、多选题9.【答案】A,C【解析】【解答】解:A、α粒子和原子核均带正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B、C、D、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先靠近后远离,故库仑斥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根据功能关系,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动能先减小后增加,故BD错误,C正确;故选:AC.【分析】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且质量很大,α粒子也带正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和阿尔法粒子被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弹回.10.【答案】B,C,D【解析】【解答】解: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统计结果,大多数粒子能按原来方向前进,少数粒子方向发生了偏移,极少数粒子偏转超过90°,甚至有的被反向弹回.所以在相等时间内A处闪烁次数最多,其次是B、C、D三处,并且数据相差比较大,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事实,BC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CD.【分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少数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11.【答案】B,C【解析】【解答】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A错误;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B正确;C、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故C正确;D、核力是短程力,存在与质子和质子之间、中子与中子间、质子与中子间,故D错误;故选:BC.【分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核结合能除以质量数称为比结合能;α射线是α衰变中释放的射线;质能方程E=mc2,可知一定质量相当于一定能量;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12.【答案】AC【解析】【解答】解:A、α粒子散射实验的内容是: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故A正确;B、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排斥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故B错误;C、从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可以推测使粒子受到排斥力的核体积极小,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故C正确;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和绝大部分质量,D错误;故选:AC.【分析】明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内容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确利用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三、填空题13.【答案】质子;17【解析】【解答】根据质量数守恒4+14=17+1知X粒子的质量数为1,由电荷数守恒2+7=8+1知X粒子的电荷数为1,所以粒子为质子,生成的氧核中有17个核子.故答案为:质子,17【分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判断粒子的种类,核子的个数即为质量数.14.【答案】β;大【解析】【解答】α、β、γ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同,α射线不能穿过3 mm厚的铝板,γ射线又很容易穿过3 mm厚的铝板,厚度的微小变化不会使穿过铝板的γ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所以基本不受铝板厚度的影响.而β射线刚好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因此厚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穿过铝板的β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即是β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若超过标准值,说明铝板太薄了,应该将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大些.故答案为:β,大【分析】α射线穿透本领太弱,γ射线穿透能力又太强,而β射线穿透能力β居中.15.【答案】147N+42He→178O+11H;94Be+42He→126C+10N【解析】【解答】在核反应中应保证质量数守恒与电荷守恒,并且注意核反应为单向反应,应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47N+42He→178O+11H用α粒子轰击铍核,其核反应方程为:94Be+42He→126C+10N故答案为:147N+42He→178O+11H ,94Be+42He→126C+10N【分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从而发现了质子,产生了质子和氧17,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生成了中子和126C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配平,书写核反应方程.16.【答案】5.8×10﹣13【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质量亏损△m=(1.0072+1.0086﹣2.0135)u;根据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E=△mC2=(1.0072+1.0086﹣2.0135)×1.6605×10﹣27×(3×108)2=3.44×10﹣13J而E= ,可得m=5.8×10﹣13m .故答案为:5.8×10﹣13.【分析】根据核反应方程,确定质量亏损,结合质能方程E=mC2与E= ,即可求解.四、综合题17.【答案】(1)(2)电子经U加速得到速度v0由eU=得v0= = M/s=4×107m/s .由evB= 得①R= =0.05m=5cm②Sinα=0.6,cosα=0.8,tanα=0.75③亮点偏离屏中心的距离:y=(r﹣rcosα)+20.0tanα=5×(1-0.8)cm+20.0× cm=16cm;【解析】【分析】(1)电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在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向上,则电子向上偏转(2)先由动能定理求出粒子离开电场时获得的速度,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为磁场中竖直方向偏离的距离与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竖直方向的位移之和.。

《放射性的发现》同步练习1

《放射性的发现》同步练习1

《放射性的发现》同步练习同步测控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玛丽·居里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B.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C.伦琴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伦琴发现了电子答案:B2.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C.原子核还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解析:选C.天然放射性说明一个原子核可以分出不同的粒子,所以原子核可再分.3.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β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C.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解析:选C.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它的电离能力强,但穿透能力弱;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具有较强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弱.4.图3-1-6图3-1-6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解析:选BC.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为光子,不带电,根据带电粒子在穿过电场时会受到力的情况,可判断选B、C.5.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通常有三种,分别叫做________射线、________射线和________射线.其中,________射线贯穿本领很小,但是它有很强的__________作用,它的本质是________流;________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________,它的________本领很强,但它的________作用却很弱.答案:αβγα电离氦核γ电磁波贯穿电离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标志中,属于放射性物质标志的是()图3-1-7解析:选A.B是危险化学品标志;C是禁止携带和托运放射性及磁性物品标志;D是腐蚀品标志.2.关于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前两种不是电磁波,后两种是电磁波B.前两种传播速度较真空中的光速小,后两种与光速相同C.前三种传播速度较真空中的光速小,后一种与光速相同D.四种射线都是电磁波解析:选AB. α射线、β射线不是电磁波,速度比光速小,γ射线、X射线是电磁波,与光速相同,所以A、B对,C、D错.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电子流B.α射线的本质是高速氦核流C.天然放射现象显示出原子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D.天然放射现象显示出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答案:BD4.图3-1-8(2012·青岛高二检测)如图3-1-8所示是产生伦琴射线的装置示意图(伦琴射线管和电路图),其中用到了两个电源E1和E2,关于这两个电源E1和E2的说法正确的是() A.E1、E2既可以是直流电源,又可以是交流电源B.E1只能是高压直流电源,且与对阴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C.E1只要是高压直流电源即可,不论与对阴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还是负极D.E2既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解析:选BD.E1只能是高压直流电源,使管内阴极发出的电子加速,且与对阴极相连的是电源的正极;E2既可以是直流电源,也可以是交流电源,目的是加热灯丝.5.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D.β射线的中和作用解析:选B.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故正确选项为B.6.图3-1-9如图3-1-9所示,铅盒A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打在图中a,b,c三点的依次是α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B.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抛物线C.α射线和β射线的轨迹是圆弧D.如果在铅盒和荧光屏间再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场强适当的匀强电场,可能使屏上的亮斑只剩下b解析:选AC.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向右射出后,在匀强磁场中α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上,β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下,轨迹都是圆弧.由于α粒子速度约是光速的1/10,而β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在同样的混合场中不可能都做直线运动(如果一个打在b,则另一个必然打在b点下方).本题选A、C.7.如图3-1-10所示,R是一种放射性物质,虚线框内是匀强磁场B,LL′是一厚纸板,MM′是荧光屏,实验时,发现在荧光屏O、P两处有亮斑,则此时磁场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与实验相符的有()图3-1-10磁场方向到达O点的射线到达P点的射线A 竖直向下β射线α射线B 竖直向下α射线β射线C垂直纸面向内γ射线β射线D垂直纸面向外γ射线γ射线解析:选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人们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有放射性.它们放射出来的射线共有α、β、γ三种.其中α、β射线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区时将受洛伦兹力作用发生偏转,γ射线不受洛伦兹力作用,故打在O点的射线应为γ射线,由于α射线贯穿本领弱,不能穿透厚纸板,故到达P点的应是β射线,依据β射线的偏转方向及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故正确选项应为C.8.天然放射物质放出的射线包含三种成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张厚的黑纸可以挡住α射线,但不能挡住β射线和γ射线B.某原子核在放出γ粒子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C.三种射线中对气体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D.β粒子是电子,但不是原来绕核旋转的核外电子解析:选ACD.α射线贯穿本领最弱,一张黑纸都能挡住,而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故A正确;γ射线是伴随α、β衰变而产生的一种电磁波,不会使原核变成新核.三种射线中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故C正确;β粒子是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故D正确.所以本题选A、C、D.9.(2012·洛阳一中高二检测)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洛阳、广州各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治疗患者5000余例,效果极好,成为治疗肿瘤的最佳仪器.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内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问:γ刀治疗肿瘤主要是利用()A.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C.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D.γ射线很容易绕过阻碍物到达目的地解析:选AC.医院里用γ刀治疗肿瘤是利用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然后利用其携带的很高的能量使癌细胞汽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0.图3-1-11如图3-1-11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射出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方向如图3-1-11所示),调整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使得在MN上只有两个点受到射线照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射到b点的一定是α射线B.射到b点的一定是β射线C.射到b点的可能是α射线或β射线D.射到b点的一定是γ射线解析:选C.γ射线不带电,在电场或磁场中它都不受影响,只会射到a点,因此D选项不对.调整E和B的大小,既可以使带正电的α射线沿直线前进,也可以使带负电的β射线沿直线前进.沿直线前进的条件是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即Eq=Bqv.已知α粒子的速度比β粒子的速度小得多,当我们调节使α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大的β粒子向右偏转,有可能射到b点;当我们调节使β粒子沿直线前进时,速度较小的α粒子也将会向右偏,也有可能射到b点,因此C选项正确,而A、B选项都不对.二、非选择题11.X射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即CT)由于诊断迅速、准确率高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CT的扫描部分主要由X射线管和检测器组成.X射线贯穿人体经部分吸收后,为检测器所接受.检测器接受到射线的强弱取决于人体截面的组织密度.检测器所测得的不同强度的信号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变成图象,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也可用胶片拍摄出来.(1)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________.A.贝克勒尔B.马里·居里C.伦琴D.卢瑟福(2)用X射线诊断是利用X射线的________.A.电离能力B.穿透能力C.速度大 D.能使胶片感光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可以知道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伦琴.根据X射线的特点可知CT 主要是应用了X射线的穿透能力.答案:(1)C(2)B12.图3-1-12如图3-1-12是工厂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1)请你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2)如果工厂生产的是厚度为1 mm的铝板,在α、β和γ三种射线中,你认为哪一种射线在铝板的厚度控制中起主要作用,为什么?解析:(1)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运动的铝板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放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被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相应的装置,进而自动控制如题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使铝板的厚度恢复正常.(2)β射线起主要作用,因为α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小,一张薄纸就能把它挡住,更穿不过1 mm厚的铝板;γ射线的穿透本领非常强,能穿过几厘米的铝板,1 mm左右的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γ射线强度变化不大;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能穿过几毫米厚的铝板,当铝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射线强度变化较大,探测器可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变化,使自动化系统作出相应的反应.答案:见解析。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I)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9·文登模拟)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玛丽居里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B .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可以分割的C . 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D . 温度越高,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就越强2. (2分)(2020·虹口模拟) 一个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成新核,放出一个()A . 中子B . 电子C . α粒子D . 质子3. (2分)原子核的表示符号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原子核的质子数为AB . 原子的质量数为AC . 原子的质量数为ZD . 原子核的质子数为Z4. (2分)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B . 处于n=3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可能会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C .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D . 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原子的内层电子5. (2分) (2019高二下·福州期末) 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某原子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质子数不变B .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后就不具有放射性C . 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D .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6. (2分)(2019·普陀模拟) 氢氘氚是同位素,它们的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的()A . 电子数B . 质子数C . 中子数D . 核子数7. (2分)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B . 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C . 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D . 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8. (2分) (2019高三上·辽宁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孙最早提出的B . 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C . 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 .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9. (2分) (2019高二下·南宁月考) 烟雾探测器使用了一种半衰期为432年的放射性元素镅来探测烟雾。

高中物理第1节放射性的发现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物理第1节放射性的发现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物理第1节放射性的发现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离子源S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正离子束,离子从S出来时速度很小,可以看作是静止的。

离子经过加速后垂直进入有界匀强磁场(图是虚线框所示),并沿着半圆周运动而到达照相底片上的P点,测得P 点到入口S1的距离为x。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离子束是同位素,则x越大,离子质量越大B.若离子束是同位素,则x越大,离子质量越小C.只要x相同,则离子质量一定相同D.只要x相同,则离子的荷质比一定相同2,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电路中电源相同,各电阻器阻值相等,各电流表的内阻相等且不可忽略,电流表A1、A2、A3和A4读出的电流分别为I1、I2、I3和I4,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I1=I3 B.I1<I4 C.I2=2I1 D.I2<I3+I43,一个航天飞行器P在高空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它沿运动相反方向发射一枚火箭Q,则( )A.P和Q都可能在原高度绕地球作圆周运动B.P可能在原高度绕地球作圆周运动,Q不可能在原高度作圆周运动C.Q可能在原高度绕地球作圆周运动,P不可能在原高度作圆周运动D.P和Q都不可能在原高度作圆周运动4,2000年7月16日(农历6月15日)晚19∶50-21∶30,我国上空出现月食现象(先偏食逐渐全食)( )A.这是月球先进入地球的半影区再进入本影区所至B.这是月球先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再进入半影区所至C.这是月球先进入月球的半影区再进入本影区所至D.这是月球先进入月球的本影区再进入半影区所至5,在云室中,为什么α粒子显示的径迹直而粗、β粒子显示的径迹细而曲?6,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K为单刀双掷开关,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U1为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I1为原线圈中的电流强度,则( )A.保持U1及P的位置不变,K由α合到b时,I1将增大B.保持P的位置及U1不变,K由b合到α时,R消耗的功率减小C.保持U1不变,K合在α处,使P上滑,I1将增大D.保持P的位置不变,K合在α处,若U1增大,I1将增大7,天然放射性元素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08铅)。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B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B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1-2 3.1放射性的发现同步训练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8高二下·南平期末) 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粒子散对实验现象中,绝大多数粒子不偏转,说明原子内几乎是“空”的B . 核聚变反应方程中,表示质子C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D . 衰变现象说明粒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 (2分) (2017高二下·博野期中) 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衰变出α粒子的动能为Ek0 ,假设衰变时产生的能量全部以动能形式释放出来,则此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是()A .B .C .D .3. (2分) (2017高二下·博野期中) 下面关于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 . 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C . 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都大D . 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4. (2分)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少B . 放在B 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置时稍少些C . 放在C、D 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 . 放在D 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5. (2分)在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流方向由左向右,其上方有一根通有如图所示电流的直导线,导线与阴极射线管平行,则阴极射线将()A . 向上偏转B . 向下偏转C . 向纸里偏转D . 向纸外偏转6. (2分)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B . 处于n=3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可能会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C .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D . 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原子的内层电子7. (2分)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医学上利用γ射线治疗肿瘤主要是利用了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强的特点B . 若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照射时,同级牛顿环半径将会变大C . 机械波在传播波源的振动的形式的同时不传递了能量D . 麦克耳孙﹣莫雷实验表明: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8. (2分)关于原子结构及原子核的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B . 处于n=3的一个氢原子回到基态时一定会辐射三种频率的光子C . α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D . 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原子的内层电子9. (2分) (2017高二下·重庆期中) 当前房地产很火爆,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发生α衰变时,生成的核与原来的核相比,中子数少4B . 发生β衰变时,释放出电子,说明原子核内有电子存在C .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其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却最弱D . 若只有4个氡核,经7.6天一定只剩下1个氡核10. (2分) (2017高二下·故城期中) 月球的表面长期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使得“月壤”中的 He含量十分丰富, He是发生核聚变的极好原料,将来 He也许是人类重要的能源,所以探测月球意义十分重大.关于 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He的原子核内有三个中子两个质子B . He的原子核内有一个中子两个质子C . He发生聚变,放出能量,一定会发生质量亏损D . He原子核内的核子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11. (2分)以下哪些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的结构()A . 粒子散射实验B . 光电效应C . 天然放射现象D . 原子发光12. (2分) (2017高二下·河南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内部存在质子B . 波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C .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过3.8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D . 铀核( U)衰变成铅核( Pb)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13. (2分) (2017高二下·重庆期中) 分别用α、β、γ三种射线照射放在干燥空气中的带正电的验电器,则()A . 用α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带电荷量将增加B . 用β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电荷量将先减少后增加C . 用γ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带电荷量将不变D . 用三种射线照射时,验电器的电荷都将消失14. (2分) (2017高二上·新疆期末) 如图所示,质子()和α粒子(),以相同的初动能垂直射入偏转电场(粒子不计重力),则这两个粒子射出电场时的侧位移y之比为()A . 1:2B . 1:1C . 2:1D . 1:415. (2分)有关对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得出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微粒,且测出了电子的电量B . 密立根是通过对电子在电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出了电子的电量C . 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不能解释原子呈电中性D . 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16. (1分)电视机显像管是应用了________原理.17. (2分)卢瑟福通过________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结构模型.18. (2分)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出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为__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__射线.19. (2分)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了一种粒子流,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20. (2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从星系光谱的观测中发现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彼此远离退行,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大,两者成正比,这个规律称为哈勃定律.一个遥远的超新星以速度v远离地球观察者,则地球观察者测量的星系光谱波长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超新星发出光谱波长;地球观察者测量超新星发出光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三、解答题 (共4题;共30分)21. (15分)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成功在实现了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装置示意图,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F是铝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1)完成该人工核转变的方程式?(2)在观察由新粒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必要的调整的是?(3)在容器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是什么?22. (5分)最早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科学家是谁?23. (5分)为了临床测定病人血液的体积,可根据磷酸盐在血液中被红血球吸收这一事实,向病人体内输入适量含有的血液4 cm3分为两等分,其中一份留作标准样品,20 min后测量出其放射性强度为10 800 s-1;另一份则通过静脉注射进入病人体内,经20 min后,放射性血液分布于全身,再从病人体内抽出血液样品2 cm3 ,测出其放射性强度为5 s-1 ,则病人的血液体积大约为多少?24. (5分)天然放射现象,自然界中含有少量的14C , 14C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因此在考古中可利用14C来做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填空题 (共5题;共9分) 16-1、17-1、18-1、19-1、20-1、三、解答题 (共4题;共30分) 21-1、21-2、21-3、22-1、23-1、2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的发现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2.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 ,经研究知道()A. A为中子,B为质子B. A为质子,B为中子C. A为γ射线,B为中子D. A为中子,B为γ射线3.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B. 氡半衰期为3.8天,若取40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10个氡原子核了C.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D. 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4.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A.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C.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A. α粒子散射现象B. 光电效应现象C. 电离现象D. 天然放射现象6.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的玻璃管内已经抽成真空,当左右两个电极连接到高压电源时,阴极会发射电子,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下飞向阳极,挡板上有一个扁平的狭缝,电子飞过挡板后形成一个扁平的电子束,长条形的荧光板在阳极端稍稍倾向轴线,电子束掠射到荧光板上,显示出电子束的径迹,现在用该装置研究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没有施加磁场时,电子束的径迹是一条抛物线B. 若图中左侧是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加上图示的磁场,电子束会向上偏转C. 施加磁场后,根据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径迹和磁场方向,可由相关知识判断出阴极射线管两个电极的极性D. 施加磁场后,结合阴极射线管的两个电极的极性和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但无法判断出磁场的强弱7.阴极射线是()A. 光子流B. 电子流C. 质子流D. 中子流8.下列关于电磁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磁污染主要是指电磁辐射B. 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的正常工作C. 电磁辐射对人体和动物都有危害D.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就越小二、多选题(共4题;共12分)9.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这些α粒子()A. 一直受到重金属原子核的斥力作用B. 动能不断减小C. 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 出现大角度偏转是与电子碰撞的结果10.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处位置.则这四处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一定不符合事实的是()A. 1 305、25、7、1B. 202、405、625、825C. 1 202、1 010、723、203D. 1 202、1 305、723、203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 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D. 核力是短程力,只存在质子和质子之间.12.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极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B. 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来自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C.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D. 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原子的质量三、填空题(共4题;共7分)13.用α粒子()轰击氮核(),结果生成氧核()和x粒子,则x粒子为________,生成的氧核中有________个核子.14.如图所示,是利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装置.假如放射源能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而根据设计,该生产线压制的是3mm厚的铝板,那么是三种射线中的________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当探测接收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放射性粒子的个数超过标准值时,将会通过自动装置将M、N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________一些.15.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了一种粒子流,其核反应方程为________.16.用γ光子轰击氘核,使之产生中子和质子,已知氘核的质量为2.0135u ,质子质量为1.0072u ,中子的质量为1.0086u ,1u=1.6605×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s ,则γ光子的波长应为________ m .四、综合题(共1题;共10分)17.在电脑显示器的真空示波管内,控制电子束扫描的偏转场是匀强磁场,磁场区域是宽度为3.0cm的矩形,右边界距荧光屏20.0cm ,高度足够.某段时间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B=4.55×10﹣3T不变.电子初速度不计,经U=4550V电压加速后沿中心线射入磁场,偏转后打在屏上产生亮点(若无磁场,亮点在屏中心),已知电子的质量m=0.91×10﹣30kg ,电荷量e=1.6×10﹣19C .(1)在图中大致图出电子运动的径迹;(2)求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有一半该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并不都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半衰期适用于大量原子核.故B错误.C、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现象,原子核里虽然没有电子,但是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故C错误.D、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辐射γ光子,即射线,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有一半发生衰变的时间,且适用于大量核子数;β衰变产生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跑出来的,而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2.【答案】A【解析】【解答】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即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所以A为中子,B为质子,所以A 正确.故选A【分析】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高速中子流,轰击石蜡时会打出质子.3.【答案】D【解析】【解答】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有一半该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并不都要发生变化,故A错误.B、半衰期适用于大量原子核.故B错误.C、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抛射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现象,原子核里虽然没有电子,但是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故C错误.D、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辐射γ光子,即射线,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有一半发生衰变的时间,且适用于大量核子数;β衰变产生的电子不是核外电子跑出来的,而是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产生的.4.【答案】A【解析】【解答】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而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分析】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正确理解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即可正确解答.5.【答案】D【解析】【解答】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并没有涉及到核内部的变化.故A 错误.B、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没有涉及到原子核的变化,故B错误.C、电离现象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不涉及原子核内部变化.故C错误.D、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反应的过程中核内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发生变化,涉及到原子核内部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D.【分析】电离现象是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逸出;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内部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或电子的现象;α粒子散射现象是用α粒子打到金箔上,受到原子核的库伦斥力而发生偏折的现象;6.【答案】C【解析】【解答】A、没有施加磁场时,电子束只受电场离,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因为左边是阴极,右边是阳极,所以电子在阴极管中的运动方向是左到右,产生的电流方向是右到左(注意是电子带负电),根据左手定则,四指指向左,手掌对向N极(就是这个角度看过去指向纸面向里),此时大拇指指向下面,所以电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轨迹向下偏转,故B错误;C、根据轨迹和左手定则即可判断阴极射线管两个电极的极性,故C正确;D、施加磁场后,结合阴极射线管的两个电极的极性和电子束在磁场中运动的径迹,可以判断出磁场的方向,根据曲率半径可判断出磁场强弱,故D错误;故选:C【分析】此题要求要了解电子射线管的构造和原理,阴极是发射电子的电极,电子在磁场中运动,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从而显示电子运动的径迹,偏转方向有左手定则判断;根据曲率半径可判断磁场强弱;7.【答案】B【解析】【解答】阴极射线是电子流,电子带负电.而γ射线是光子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阴极射线的实质是电子流,而电子流、质子流与中子流均是实物粒子,而光子流,属于电磁波,是特殊的物质,从而即可求解.8.【答案】D【解析】【解答】A、电磁污染主要是指各种电磁辐射;如手机、雷达等;故A正确;B、电磁辐射会干扰其他仪器并能人和动物造成伤害;故BC正确;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电磁辐射的危害就越大;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分析】各种电器在工作中均会造成电磁辐射,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频率越高,电磁辐射远严重.二、多选题9.【答案】A,C【解析】【解答】解:A、α粒子和原子核均带正电荷,相互排斥,故A正确;B、C、D、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先靠近后远离,故库仑斥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根据功能关系,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动能先减小后增加,故BD错误,C正确;故选:AC.【分析】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且质量很大,α粒子也带正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和阿尔法粒子被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弹回.10.【答案】B,C,D【解析】【解答】解: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统计结果,大多数粒子能按原来方向前进,少数粒子方向发生了偏移,极少数粒子偏转超过90°,甚至有的被反向弹回.所以在相等时间内A处闪烁次数最多,其次是B、C、D三处,并且数据相差比较大,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事实,BCD错误.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BCD.【分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少数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11.【答案】B,C【解析】【解答】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不能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A错误;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B正确;C、波尔理论认为: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存在着能级,故C正确;D、核力是短程力,存在与质子和质子之间、中子与中子间、质子与中子间,故D错误;故选:BC.【分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核结合能除以质量数称为比结合能;α射线是α衰变中释放的射线;质能方程E=mc2,可知一定质量相当于一定能量;放射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无关.12.【答案】AC【解析】【解答】解:A、α粒子散射实验的内容是: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被反弹回来),故A正确;B、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排斥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故B错误;C、从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可以推测使粒子受到排斥力的核体积极小,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故C正确;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和绝大部分质量,D错误;故选:AC.【分析】明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内容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确利用物体受力和运动的关系判断.三、填空题13.【答案】质子;17【解析】【解答】根据质量数守恒4+14=17+1知X粒子的质量数为1,由电荷数守恒2+7=8+1知X粒子的电荷数为1,所以粒子为质子,生成的氧核中有17个核子.故答案为:质子,17【分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判断粒子的种类,核子的个数即为质量数.14.【答案】β;大【解析】【解答】α、β、γ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同,α射线不能穿过3 mm厚的铝板,γ射线又很容易穿过3 mm厚的铝板,厚度的微小变化不会使穿过铝板的γ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所以基本不受铝板厚度的影响.而β射线刚好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因此厚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穿过铝板的β射线的强度发生较明显变化,即是β射线对控制厚度起主要作用.若超过标准值,说明铝板太薄了,应该将两个轧辊间的距离调大些.故答案为:β,大【分析】α射线穿透本领太弱,γ射线穿透能力又太强,而β射线穿透能力β居中.15.【答案】147N+42He→178O+11H;94Be+42He→126C+10N【解析】【解答】在核反应中应保证质量数守恒与电荷守恒,并且注意核反应为单向反应,应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147N+42He→178O+11H用α粒子轰击铍核,其核反应方程为:94Be+42He→126C+10N故答案为:147N+42He→178O+11H ,94Be+42He→126C+10N【分析】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从而发现了质子,产生了质子和氧17,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生成了中子和126C .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配平,书写核反应方程.16.【答案】5.8×10﹣13【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质量亏损△m=(1.0072+1.0086﹣2.0135)u;根据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E=△mC2=(1.0072+1.0086﹣2.0135)×1.6605×10﹣27×(3×108)2=3.44×10﹣13J而E= ,可得m=5.8×10﹣13m .故答案为:5.8×10﹣13.【分析】根据核反应方程,确定质量亏损,结合质能方程E=mC2与E= ,即可求解.四、综合题17.【答案】(1)(2)电子经U加速得到速度v0由eU=得v0= = M/s=4×107m/s .由evB= 得①R= =0.05m=5cm②Sinα=0.6,cosα=0.8,tanα=0.75③亮点偏离屏中心的距离:y=(r﹣rcosα)+20.0tanα=5×(1-0.8)cm+20.0× cm=16cm;【解析】【分析】(1)电子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在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向上,则电子向上偏转(2)先由动能定理求出粒子离开电场时获得的速度,然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粒子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的半径,亮点偏离荧光屏中心的距离为磁场中竖直方向偏离的距离与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竖直方向的位移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