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盆地区天然草地分布特征
青海省草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1 基本情 况 1
青 海 省 草 地 资 源 丰 富 。全 省 天然 草 地 面 积 3 4 . 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5 . %;其 中 44 6 9 00 6
可 利 用 草 地 面 积 31 10 6 .3万 公 顷 。 全 省 冬 春 草 地 1 8.6万 公 顷 , 占全 省 可利 用 草 地 面 积 的5 .9 63 5 01%;
性 ,同时也具有完整性和牧草的多样性 。应紧紧抓住
实施 《 青海三江源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总体规 戈 的有利时机 ,结合退牧还草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 的实施 ,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区的草地资源优势 ,积极 发展天然草地放牧和发展饲草生产 ;紧紧围绕产业结
构和畜群结构的调整 , 提高牲畜出栏率 、商品率 ;有 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发展中藏药材产业 ; 保护高原野生 动物和湿地资源 ,发展特种养殖业。 2 . 环湖地区草地资源保护对象是青藏高原又一特 .2 1 殊草地类型——高寒干草地类 :本类草地是在高海拔 地区长期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影响而发育成的草地类
1 草地 资源现状
持降雨 、 减轻雨滴激溅 、降低流速 、分散流量 、过滤 泥沙 的功能大大降低 ,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 , 地表径流会溶解和携带大量的营养物质从高海拔地区 流人低海拔地区,从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全省水土
流 失 总 面积 达 330万 公 顷 , 占全 省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4
夏秋草地 1 7 . 万公 顷 ,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 47 5 6
的 4 .l 98 %。
4 %,其中境内长江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 6 1 6 万公顷和 7 3 6 0 3 万公顷。据资料统计 , 黄河上游的
甘德 、玛沁 、称多三县水土流失 面积达 4 万 公顷 ,其 6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与草地生态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与草地生态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也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地区。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干旱、寒冷和多风,而且年降水量非常稀少。
然而,近年来,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对当地的草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柴达木盆地气温的变化。
以前,这个地区的夏季气温非常高,冬季则是寒冷而严寒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冬季气温逐渐上升,而夏季气温则变得更加炎热。
这种气温变化对于草地生态系统来说是一种挑战。
一方面,高温影响了草地的生长,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
另一方面,过高或过低的气温会增加草地动物的死亡率,对草食动物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威胁。
其次,降水量的变化也对柴达木盆地的草地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盆地地势低洼,气候干燥,本来降水量就很少,但近年来,年降水量更是减少了很多。
这导致草地植被的水分供应不足,影响了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能力。
同时,干燥的气候也增加了火灾的风险,给草地生态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火灾不仅会破坏植被,还会对土壤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得草地难以恢复。
另外,柴达木盆地的风力也是一大影响因素。
这里的风力非常强劲,经常形成沙尘暴。
沙尘暴不仅会损害草地植被,还会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沙尘暴一旦发生,会限制人们的户外活动,并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大量的沙尘暴还会增加草地的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的风险,使得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气候变化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挑战,柴达木盆地的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一方面,他们加强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监测,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的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另一方面,他们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此外,他们也加强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以增加草地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温性荒漠灌丛草地的分布及基本特征

要 屏 障。
1 主 要 草 地 型
1 1 白刺 型 .
白刺 属 植 物 在 青 海 省 有 三 种 , 小 果 白刺 即 ( iai.ira原 名 西 伯 利 亚 白刺 ) 白 刺 ( . Nt r s ic r a bi 、 Ⅳ
tn uou 原 名 唐 古 特 白 刺 )和 大 白 刺 ( . ag t m r Ⅳ rbr si , 与 柽 柳 ( a ai s . 混 生 , 为 ooo ki 常 w ) Tm r p ) xp 成
主, 总盖 度 3 % ~ 0 , 木 高度 10m 一10m, 0 4% 灌 2c 5c 其它 植 物 lc ~2 c 白刺 株 丛 径 8c 枸 杞 Om 0m。 0 m, 株丛 径 6 c lO 样 方 内有 白刺 l 、 杞 4 0 m;O m O株 枸 株 。常 见伴 生 种 有 芦 苇 、 草 、 苣 菜 、 生 风 毛 赖 苦 盐 菊等 。地表 盐结 皮较 厚 , 现深 褐 灰 色 , 呈 夏季 常 因 土壤解冻 , 下水 位升 高, 地 出现 土 壤 过 度 湿 润 的
柴 达 木 盆 地 温 性 荒 漠 灌 丛 草地 的 分布 及 基 本特 征
才红 梅 ( 兰县 草原 工作 站 , 海 希 里 沟 870 ) 乌 青 110
摘要 : 对柴达木盆地的温性荒漠灌丛草地 的分布和基本特征进行 了较为 系统的描述 , 为该草地的利用、 保 护和 维护 荒 漠草地 生 态 系统 的 良性循 环提 供 了基础 资料 。 关键词 : 温性荒漠; 灌丛; 分布 ; 特征
环 和能 量 流通 , 是 阻止 沙漠 扩展 、 地沙 化 的重 也 草
下水位较高的或有地表径流 的地段。草群可分为 两个层次 , 灌木株高 10 m一 9 c 其它植物高 2 c 10m, 5 m 一 0 m, c 4 c 总盖 度 2 % ~4 % 。 白刺 株 丛 直 径 5 5 9 5~15m,0 m 0 c 10 样方 内有 8~1 0丛 。常见 伴 生 种 有 柽 柳 、 果 枸 杞 ( yir r ̄cw m) 芦 苇 黑 Lc n u n u 、 u.
青海省温性草原类草地的分布特征

1 分布 区域及分布规律
1 . 1 分 布 区域
据调查 , 青海省境 内温性草原类草地 的分 布
面积 为 2 1 1 7 9 3 5 h m , 占全 省 天 然 草 地 总 面 积 的 5 . 0 5 %, 其 可利用 面积为 2 0 7 1 4 4 1 h m , 占全 省 草
另外 , 在青 南 高 原 区 的高 山和 广 袤 的高 原 面
上 草地 分 布具 有 水 平 地 带 性 和 垂 直 地 带 的 叠 加
性 。在 青南 高 原 的东 南 部 区域 , 由 于海 拔 的升 高 西 南季 风 已成强 弩 之末 , 在3 0 0 0~ 3 9 0 0 m( 玉树 州 通 天河 谷 地 , 受河 谷气 候 的影 响 , 海拔 高 度可上 升 到4 4 0 0 m) 的深沟、 峡谷地带 , 零 星 分 布有 少 量 的
地可利用面积 的 5 . 3 6 %。依据不 同区域的地形、 气候和海拔高度等 自然 因素的差异 , 可将 温性草
3 5
青海 草 业 原 分布 区划 分 为两 个 主要 的分 布 区 ( 图1 ) , 即环
2 0 1 4年
第2 3卷
第 1 期
性 草原 优 势种 长 芒 草 、 冷 蒿 等 均是 我 国 温性 草 原 的代表 种 。
青海省温性草 原类草地 的分布特征
辛 玉春
( 青海省草原总站,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8 ) 摘要: 以青海省境 内广泛分布的温性草原类草地为研究对 象, 初步探讨 了该类草地 区域分布规律及植被 结构特点。认为温性草原类是 青海省天然草地垂直带谱的基 带草地 , 其分布范围东西跨越 5个经度 带, 南北 约跨 越 1个纬度 带 。分布 地 区海拔 高度一般 在 1 7 0 0~ 3 5 0 0 m, 但 在 柴达木 盆地 及 青 南高原 区海拔 可 上升至 3 9 0 0— 4 4 0 0 m。草地植被组成每平方米牧草种类约为 1 0一 l 7种 , 以旱生丛生禾草西北针茅、 疏花 针茅、 长芒草、 芨芨草 、 青海 固沙草等为优 势种。由于受人 类活动影响较 强, 在利用上要做 到保 护和利 用、 建设 和 发展 并举 , 实现 可持 续发展 。 关键词 : 青海 ; 温性草原类; 分布 ; 特征 中图分 类号 : ¥ 8 1 2 .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温性草原是在温带干旱、 半 干旱 的气候条件 下, 由典型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 的草地类型 , 第ຫໍສະໝຸດ 3卷第 1期 青 海
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青海省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第二分课题组)按照中德合作管理培训项目江西行动学习子项目执行办公室的统一安排,4月18日~21日,第二分课题“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课题组核心和外围成员随培训班赴青海省,针对青海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及青海湖开发治理等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以厅纪检组长罗小彰带队的分课题组,包括催化师省委党校高莉娟副教授一行共5人,通过讲座、座谈会、对口交流及现场考察等方式对青海省省情、环境保护、实施行动学习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
此次调研过程历时4天,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为有效促进行动学习,使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为我省所用,分课题组撰写了此次青海生态环境考察调研报告。
一、青海省情学习(一)青海省情在青海省调研考察学习期间,通过讲座、学习、交流和考察,对青海省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1、自然地理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全省均属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250~530 mm。
青海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青海省具有典型的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其中东部季风区主要为湟水河流域,约占全省面积的1/6,西部干旱区主要为柴达木盆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其余为青藏高原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2。
而这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地带,即是青海湖,因此造就了多样独特的美丽青海湖。
青海湖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态系统典型脆弱地区。
青海省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突出优势。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头,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流域是一个四周环山的封闭式内陆盆地,地理位置为36°15′ N~38°20′ N,97°50′ E~101°20′ E之间,海拔3194~5174m。
青海省草地资源概况

27 0 4 , 7 . 3h 日照百 分 率 为 6 . 5 , 短 的青 南 为 3 2 最
青 海省 植被 类 型多样 , 布错 综 复杂 , 分 以草甸植
其 森 25 2 5 , 4 . 6h 日照 百 分 率 为 5 . 8 , 长 的柴 达 木 被 为主 , 次 是 荒 漠 植 被 和 草 原 植 被 , 林 植 被 很 8 0 最
侧 山地 ; 高寒 干草原 集 中分 布 于青 南 高 原 西部 和 北 面积 为 1 2 8 1 h , 中 可 利 用 草 地 面 积 3 . 1× 0 m 其
东 西长 12 0k 南 北 宽 8 0k 总 面积 9 ×1 0 m, 0 m, 6 0
土 壤是 草 地 生 态 系 统 的重 要 组 成 成分 , 草地 植
k , 占全 国陆地 土地 总面 积 的 1 . , 次于新 物赖 以生存 并 从 中摄 取 各 种 养 分 而 形 成 繁 茂 的植 m。约 33 仅
地 为 8 ~ 9 , 宁 为 4 , 部 河 、 水 谷 地 为 分布 于青 南高 原 和祁 连 山地 , 5 8d 西 5d 东 湟 由于 各种 因素 影 响 , 草
2 。 8d 在青 南西 部 沙尘暴 日数 为 1 , 达木 西 部 为 场退 化严 重 。 9d 柴 1  ̄ 1 。按 照 全 国气 候 区划 分 , 海 草地 属 青 藏 3 8d 青
养殖与饲料 2 1 0 0年 第 1 期 1
经 营与管理 .9 3.
青 海 省 草 地 资 源 概 况
尚 拜 ( 海省 贵德 县 草原站 , 青 青海 贵德 8 1 0 ) 1 7 0
柴达木盆地不同退化程度天然草地生态位分析

[] 3 童德文 , 曹光荣 , 耿果霞 , . 等 薄层扫描测定 5 种疯草 中苦马豆 素含 量[ ] J. 中国兽 医学报 , 0 ,3 2 :8 — 8 . 2 3 2 ( ) 13 15 0 [ ]al B Sr k n . p a neadd a pa neo s s s — 4 Ty r ,tcl dJ A er c n i p er c i o oJ i a R p a s a fw n
地为研 究对象 , 利用生 态位理论对天然 草地退化过 程进 行研究 , 以求得到退化 过程 中群落 主要 植物生态功 能的
变化规律 。 1 材料 与方 法 1 试验 区概况 . 1 柴达木盆地地处 欧亚大陆腹地 , 年 终
气、 热等 自然资源 的利用 能力 , 以决定群 落结 构 的演 可
S 浓 度过 低 ,对 0 甘露 糖苷 酶活 性抑制 作用 就不 明 W 【 一 显, 使用 酶分析法就无从谈 起 。本试验 发现 当苦 马豆素 浓度在 1 1 m l 0 一 0 oL范围 内,反应 p / H值 为 45 ,【 .时 0 一 甘露糖苷酶分析法具 有较好 的准确性 , 与孔祥雅等 的
干燥少 雨 , 型 的大 陆性气 候 , 属典 年均降水 量 2 . 5 . 3 — 75 5
m 年 均温度 43C, 0o年积温 254℃, 草生长期 m, .o I > C 8 牧 短, 无绝 对无霜期 。区内 自然植被 主要 为温性荒漠 和少 量 的盐生草甸 『] 2 。 1 方法 . 2 选取未退化 、 轻度退化 、 中度退化 、 重度退化
参 考 文献
[] 1 王帅新 疆 小花棘豆 中苦马豆 素的提取方法 研究 [ ] D. 阿拉尔 : 里 塔
青海省草地资源

青海省草地资源(一)天然草场的总量与特征1.天然草场的总量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
全省有天然草场3,645万公顷。
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16O万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86.7%。
冬春草场面积为1,586.37万公顷,夏秋草场面积为1,574.6万公顷,分别占草场总面积的 49.92%和 5O. O8%。
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十分之一,居全国第4位。
按照全国统一分类系统,青海省草场分为9个类,7个亚类,28个草场组,173个草场型。
常见的植物有1,616种,其中有饲用价值的1,184种。
全省草场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533.2公斤,总产量为796亿公斤,平均O.9公顷草场养1只羊。
2.天然草场的特征(1)草场类型以高寒草甸为主体。
全省天然草场面积大,分布广,所处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因此,草场类型丰富多样。
有山地干草原、高寒干草原、山地草甸,也有高寒草甸,山地、平原、荒漠、高寒荒漠,潮湿的沼泽化草甸,湿润的灌丛、疏林等。
高寒草甸面积为2,400万公顷,占全省草地面积的65. O6%,构成了我省草场的主体。
(2)豆科牧草比重小,莎草、禾草占优势。
豆科牧草蛋白含量高,是优良牧草。
全省豆科牧草约64种,仅占草地植物种数的4.6%。
主要有黄芪、棘豆、锦鸡儿等,大部分有毒、有刺。
可食豆科的牧草大多植株低矮或匍匐生长,牲畜难以采食,利用率低。
莎草科、禾本科牧草适合青海省寒冷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良好。
据统计,全省173个草场型中,以莎、禾草为优势种或在草本层中占优势的草场型有111个,占草场型总数的64.16%。
草场面积为3,3O0万公顷,占全省草场面积的90.03%。
(3)牧草营养丰富,具有“三高、一低”(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特点。
据分析,禾本科牧草粗蛋白质含量10.86%(干物质,下同),莎草科、豆科、菊科、蓼科、蔷薇科牧草粗蛋白质含量都在13%以上;粗脂肪含量除了蓼科1.98%外,其他各科都在2%以上;无氮浸出物除了藜科39.62%外,其他各科都在4O%以上;粗纤维含量均在35%以下。
柴达木盆地知识点

柴达木盆地知识点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
本文将介绍柴达木盆地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地理特点、物种资源、气候条件、文化历史等方面。
地理特点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藏高原北缘,包括青海省西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海拔3000-5000米之间,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盆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
盆地内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戈壁、荒漠草原等自然荒漠景观。
由于陆地型的高山大环境条件形成了一系列特殊的地理景观,该地区风光独特,是旅游者的胜地之一。
物种资源柴达木盆地在全球地理分布上处于独特的地位,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
其动植物区系丰富,并具有重要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柴达木盆地是典型的典型高寒半干旱地区,异域气候和地理环境为盆地珍贵的生态系统留下了难能可贵的天然遗产,也让盆地成为生物物种多样化的自然天堂。
气候条件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典型高寒半干旱气候。
该地区的气温呈季节性波动,夏季气温高达20℃至30℃。
冬季气温低至-20℃至-30℃,最低气温可达-40℃。
由于盆地所在位置的特殊性,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巨大,表现在温度的急剧下降和快速升高的变化上。
这种气候条件为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系统保障了稳定的保护条件。
文化历史柴达木盆地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自古就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境内发现的古代文明遗址证实,特别是羌文化和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许多历史与传说都深深地埋藏在这片土地上。
此外,盆地内地处交通要道,也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一环,盆地对于人们的商业与文化交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今,盆地内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都印证着这一事实。
总结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历史感的地方。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柴达木盆地都有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柴达木盆地的地理、生态、气候以及文化历史等方面,从而深入地理解这片独特的土地。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摘要:青海省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仅次于西藏、新疆和内蒙古,位居第四。
但由于青海处于青藏高原东北地带,深居内陆,地势高耸,气候干燥,优质的土地十分有限,再加上以往对土地盲目利用,造成土地质量下降,耕地、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潜在危机日益明显。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土地的需要日益增加,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土地保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关键词:土壤;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一、青海省土地资源的概况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5%。
仅次于内蒙古、新疆、西藏居全国第4位。
由于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空气稀薄,海拔高,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又因青海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气温低、荒漠化土地多、草地多、农地少,这些自然因素形成青海省土地独有的特征:土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牧草地多,但是产量低;林地面积少,森林覆被率仅为0.26%,低于全国13.92%的平均水平。
再加之青海居民滥垦、乱伐森林、滥占耕地、超载放牧、过度垦伐等社会因素,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这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大。
二、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征与类型1.青海省土地面积大,但土地利用率低。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地带,海拔高,气温低,大多数地区降水很少,土地发育程度低,因此,优质土地极少。
但青海也有一些面积质量较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河湟地区、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2.青海省分布相对集中的牧草地多,但适宜农林的土地少,青海省草地面积大,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0.5%,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草地主要集中在青南高原、祁连山地带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山地。
3.青海省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垂直分布明显。
青海省土地面积辽阔,南北纬度相差8度,土壤、植被类型较多,构成了较多的土地类型,土地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相应的变化,就出现了明显的土地垂直带。
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地主要植被的特征

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地主要植被的特征
首先,青海湖流域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至4800米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年均气温在0°C左右。
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
草地植被长势不旺盛,生长周期短,植被覆盖度较低。
同时,草地地区日
照时间较长,蒸发量大,土壤湿度低,水分资源相对匮乏,这也是草地植
被的生长所面临的困难之一
其次,青海湖流域的天然草地植被类型主要包括高寒草甸、高山草甸
和高山草原。
高寒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至3800米的地区,以三毛
委陵菜、垂穗苔草和针茅等为主要植物群落。
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3800米至4200米的地区,以早熟禾、狭叶灰莓和厚叶灰莓等为主要植物
群落。
高山草原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米至4800米的地区,以红花错碱草、柔毛黄囊苔草和紫花针茅等为主要植物群落。
这些植物群落在适应高寒、
干燥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再次,青海湖流域的天然草地植被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由于青海
湖流域的植被受到高寒环境、海拔、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地区
生态系统内拥有众多特有的植物物种。
例如,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区域分
布着多种高山植物,如藏北红绒蒿、青海蓝、侏儒杜鹃等。
这些植物不仅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对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青海湖流域的天然草地植被具有寒冷、干燥、多样性等特征。
了解这些特征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维护地方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都兰县天然草地盐生植物资源种类及利用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节省劳动力 ,建议栽种在边坡等 不易耕作的地带。
参 考 文 献
[] 1 李春喜, 王文林 , 生物统计学[ . 科 学出版社,9 7 等. M] 北京: 19 . []贾慎修冲 国饲用植物志[ . 2 M] 北京: 出版社, 8 . 农业 19 9 [] 3 王琳 , 徐远 东, 野生牛鞭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评定 [] 范彦, 等. J.
产量极显 著高于两单作试验小 区。大力士甜高粱与 拉 巴豆混作小 区粗脂肪 、粗蛋 白极显著高于牛鞭草 单作小 区 ,总可消化养分获得量显著高于牛鞭草单
作 小 区 ,表 明大 力 士 甜 高 粱 与 拉 巴豆 混 合 样 品 的 品
高温的皇竹草 、 桂牧一号或饲用甜高粱等牧草 ,秋季 种 植多 花黑 麦草 等冬季 能生长 良好 而难 以越夏 的一 年 生牧草 ,到第二年春夏之交 时 ,又可种植耐高温牧 草 ;或 者 多 年 生 牧 草 与 耐 高温 牧 草 和 耐 低 温 牧 草 间 作 。牛鞭草适 口性与营养价值都不错 ,具有生命力
中图分 类号 :¥ 1 . 8 28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7 — 4 32 1 )3 0 3 — 4 6 3 8 0 (0 2 0 — 0 2 0
1 基本情 况 都 兰县位 于青海省 中部 ,柴达木 盆地东南 缘 ,介
于东经 9 。 2 一 9 l ,北纬 3 。 1 一 7 2 O 9 9。 6 5 7 3。 7
对湿 度较小 ,增加 了植 物的 叶面蒸腾量 ,有利 于抑 制
之 间 ,东接 海南 州共和 县 、兴 海县 ,南 濒果 洛州玛 多
县和玉树州曲麻莱县 ,西连格尔木市 ,北邻大柴旦 镇 、德 令 哈市 和乌 兰 县 。东 西 长 30公 里 ,南 北 宽 1 10 里 ,跨 柴 达 木 盆 地 和 昆仑 山 山 脉 两 大 单 元 地 8公
柴达木盆地草原资源现状及草地生态建设浅析

位 错 ,形 成深 能 级 载流 子复 合 中心 ,从 而降低 少 子 寿
命 ,造成太阳能电池的光衰减加剧 ,最终降低太 阳能
电池 的效 率 。可见 碳 杂质 所 造成 的负 面影 响 比其 促 进 氧沉 淀 带来 的正 而影 响要 大得 多 。
也可将石英坩埚和石墨托隔开或选取适 当的气流方式 使C O达到熔硅表面 ,以减少晶体生长过程 中的碳污
参考 文献 :
太阳能级单晶硅行业 内为降低杂质氧普遍采用两
种 方 法 :一种 是 在拉 晶过程 中加横 向磁 场 ,减 少熔 硅 中的 热对 流 ,从 而 降低 了石 英坩 埚 的 溶解 速 率 ,能显 著 地 降低 单 晶硅 中 的氧 含量 ,但 这 种 方法 的缺点 是 成 本 较 高 ,存在 一 定 的辐射 危 害 ;另 一 种是 对 已经 含 有 较 高 氧 含 量 的单 晶硅 棒 ,在 后 期 电 池 片加 工 过 程 中 , 对硅 片 进 行二 次 热处 理 ,使 氧在 硅 片体 内沉 淀 ,经 过
较大 ,年平均降水量西少东多 ,自西向东 由 lm O m左 右 递 增 到 20 0 mm左 右 ,部 分 山地 超 过 4 0 0 mm。 盆地
严 酷 的 自然地 理条 件 决定 了当地 草 原 资源 匮乏 和生 态 环 境脆 弱 ,因此 只有将 经 济社 会 的 发展 与 资源 、环境
盆地气候特点是 :日照时数长 ,太阳辐射强 ;冬季寒
冷而 漫 长 ,夏季 凉 爽 而短促 ;气 温 日较 差 大 ,年 较差 小 ;年平 均 气 温 2~5 ,盆地 无 霜期 平 均 7 ℃ 0~10 , 2 d 料 产生 一 定 的正 面影 响 。但 碳 过 多又将 与硅 原 子发 生
反 应 ,产 生一 定数 量 的碳 化 硅 ,碳 化 硅沉 淀 导致 晶格
青海天然草地分布规律初探

部分 , 天然草地在发育形成上 , 也表现出其特殊的
类 型 和分布 规律 。本文 就青 海草 地 的分 布规 律进
水分。热量和水分受所处地带的位置、 大气环流 、
海拔 高度 的影 响 , 致 了气 候 按 一 定 规 律 的地 理 导
行分析探讨 , 供参考。
1 影响青海天然草地类型形成的 因素
1 1 地 形 地 貌 .
性变化形成了不 同的生境 , 从而发育成与地带性 气候 带相 适 应 的草地类 型 , 即草地 的地 带性 分布 。 To (98 对植被的分布规律提 出了“ r l16 ) l 三向性” 的 概念 , 即一方 面 南北 向 的依 地 理 纬 度 的 变 化称 之
为 纬 向地 带性 ; 另一 方 面是 东 西 向 以环 流形 势 的 变化称 之 为经 向地带性 。二者结合 , 成 “ 形 水平 地
青 海省 南北宽 约 80 i, 8个纬 度 带 ; 0k 跨 n 东西
长约 10k 跨 1 20 m, 3个经度带之多 , 面积约 7 0× 1 m , 0k 从地质构造看 , 这个地 区主要 由新生代 、 中生代 、 古生代和晚远古代地质体镶嵌组成。异 常强烈的新生代构造运动 , 地壳发生了褶皱、 断裂 和沉降地质运动 , 使青海省的青南地区隆起 , 而东 北部相对下陷, 形成现今的基本地貌格局。 1 11 青南高原 位于北纬 3。 .. O 以北 , 整个高原
海西州天然草地资源景观格局现状分析——基于TM影像

表 1 海西州天然草地斑块水 平景观指数 斑块指数 斑块指数
…
箍
1 79 .98 12 3 .7 28 0 .9 l .0 17 2 20 4.4 59 07 4 .2 2.3 46 196 . 1 3 9 l .4 1O 5 17 8 .5 16 9 .5 313 .1
西州天然草地分类 系统 , 如下 : I高寒草原类
冁稿 1I 0 10 ̄9 | | l : 1-7 2 季2
- -
j _ 曩 “ | | - | | “ 》 - j |
锦鼍 糍贽 褥 % 黪 ’ 曼 酞 骠古嫉 i 镳赢 1 囊章璇 号 t t I m 姒 蛹,
l( n m)
F= / , r NA
上式 中,k 尸: k种草地类 型面积 占总面积之 比; m: 研究区中草地类 型的总数 ;
利用 E C L20 对天然草地解 译数据信 息利 用景 X E 03
观格 局分析方法继 续分析。试验从斑块水平分析不 同草
Ⅳ: 区天然草地斑块数量 ; 研究
斑块指数
F 2n L/ (A) = l( )n 2 l
D M+ ) x 0 % ( P/ 10 2
上式 中 , 类型 内一个斑块 周长 ,m; : k
A: 类型 内一个斑块面积 ,m ; k
:
类 型密 度 , 为类型总斑块数与景观要 素类 型总斑
块数 的比值 ; P: 型面积 比例 , 类 为类 型 的总面积 与景观要 素类 型
一
成危 害 , 山地 草 甸 比较 理想 的可持 续 利 用方 式 。 是 参 考文献
[] 1 张树海 , 成红 , 吴志刚. 同利用方式和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生产力 不 的影响[ ]当代畜牧 , 0 (2 :4 3 . J. 2 6 1 )3 — 5 0
柴达木盆地的自然景观描述

柴达木盆地的自然景观描述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大型地下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面积约为50万平方公里。
它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荒漠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这里的自然景观以高原草原、沙漠和湖泊为主,这些景观呈现出独特的风情。
首先,柴达木盆地的高原草原分布广泛,草原上长满了矮小而茂密的草丛。
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如藏野驴、藏狐、藏羚羊等。
此外,草原还有不同的季节景观变化,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以看到一片片嫩绿的草;而在秋季,草原被染上了金黄色,阳光下的草原十分美丽。
其次,柴达木盆地的沙漠景观十分壮观。
在盆地的西北部,有一个面积达到50万公顷的沙漠,其中的沙丘高低起伏,像一座座巨大的沙堆,非常壮观。
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少的沙漠生物,如沙漠狐、沙漠兔、沙漠胡杨等,这些生物适应了沙漠艰苦的环境,生命力很强。
最后,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景观也非常美丽。
盆地内有许多淡水湖泊,其中最大的有纳木错、圣湖、唐古拉山神湖等。
这些湖泊水质清澈,蓝色的湖水和周围的山峰相互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景观。
湖泊周围还有许多美丽的草原和植被,为湖泊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总之,柴达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十分独特和美丽。
每一处景观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这里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区,也是远足、摄影等户外活动的好去处。
- 1 -。
柴达木盆地概况

柴达木盆地概况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
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面积25万7千8百平方千米。
“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
柴达木盆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平均海拔为3000米左右。
柴达木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峻山、丘陵、盆地、河谷、湖泊交叉分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加之人口稀少,为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柴达木盆地是我省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之一,有96种野生动物,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动物30余种,主要的水禽有黑颈鹤、天鹅、斑头雁、赤麻鸭、鱼鸥、鹭鹅等;哺乳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白唇鹿、马鹿、盘羊、岩羊、藏原羚、鹅喉羚等珍稀的野生动物。
此外,以祁连山和昆仑山还有雪豹、猞猁等,野禽有石鸡、雪鸡等。
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称。
全州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其中大型矿床72处,中型矿床61处。
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原盐、钾、硼、锂、镁、锶、溴、碘、芒硝、自然硫、铬、铅锌、金、银、石棉、石灰岩等,其中原盐、钾、镁、锂、锶、石棉、芒硝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溴、硼等储量居第二位。
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
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盐湖资源。
目前共发现盐湖矿床(点)70余处,勘查盐湖区含矿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累计探明总储量3799亿吨。
据初步勘探结果,柴达木盆地盐储量为600多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它不仅是中国盐矿之冠,也是世界盐矿之冠。
这些盐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设一座6米厚12米宽的盐桥,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2000年。
东台吉乃尔湖和一里平盐湖,卤水中锂含量比美国同含盐湖高出10倍,比其工业开采品位高出50倍。
其中钠盐探明储量530多亿吨;硼探明储量1100多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氯化镁探明储量约20亿吨。
因此,柴达木盆地又称为“盐的世界”。
青海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与载畜压力评价

青海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与载畜压力评价
一、青海草地资源概况
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
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青海草地载畜量是评价草地利用效率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介绍了青海草地资源的概况、载畜量计算方法以及载畜压力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青海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二、青海草地资源特点
青海草地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 类型多样:青海草地资源类型多样,包括高寒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沼泽草甸等多种类型。
2. 分布不均:青海草地资源的分布不均,不同地区之间的草地资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3. 生产力高:青海草地资源生产力较高,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 生态环境脆弱:青海草地资源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管理会导致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三、载畜量计算方法
载畜量是指单位面积草地上所能承受的牲畜头数。
青海草地载畜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单位面积载畜量计算法:根据不同类型草地的生产力水平,计算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牲畜头数。
2. 理想饲养法:根据牲畜的理想营养需要和不同草地的生产能力,计算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牲畜头数。
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李晓明;孙海松【期刊名称】《草业与畜牧》【年(卷),期】2011(000)011【摘要】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面积696.9万公顷,依据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可分为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及沼泽类等8类、38个草地型。
主要由于水分、热量条件的变化,导致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在东半部以温性草原类为主,西半部以温性荒漠类为主。
受地形地貌特征及海拔高度的影响,草地类型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从盆地中心至边缘呈现沼泽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或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或高寒荒漠类。
%Rangeland area is 696.9 x 10^4 hm^2 in Chaidamu basin, according to China' s rangel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the rangeland of Caidamu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8 types: temperate steppe type, alpine steppe, temperate desert, alpine desert, lowland meadow, mountain meadow, alpine meadow and marsh etc., 38 formations. Mainly due to moisture, heat conditions change, the rangeland type in the eastern half of Chaidamu basin is mainly temperate steppe type, and temperate desert mainly in the western half. Because of the effect by terrain features and altitude, clear pattern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rangeland types from the basin center to the edges is marsh type, lowland meadow, mountain meadow, temperate desert or temperate steppe, alpine steppe, alpine meadow or alpine desert.【总页数】4页(P19-22)【作者】李晓明;孙海松【作者单位】青海省海西州草原站,青海德令哈817000;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3【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植被覆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J], 卢娜;金晓媚2.青藏高原东部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养分的分布规律 [J], 顾振宽;杜国祯;朱炜歆;索南吉;张世虎3.西藏草地类型及其地理分布规律 [J], 崔恒心4.柴达木盆地小梁山—大风山区域钾盐矿分布规律研究 [J], 甘会春5.柴达木盆地小梁山—大风山区域钾盐矿分布规律研究 [J], 甘会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柴达木盆地区天然草地分布特征辛玉春;张继军;李晓明【摘要】草地资源是柴达木盆地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面积占盆地内土地资源的35.78%.柴达木盆地区的草地资源有以下特点:盆地内以荒漠类草地为主,四周山地草地类型又具有明显的高原地带性特征.受地下水位等影响,又具有隐域性的非地带性分布特征.盆地内天然草地类型呈现出向心形环状分布特点.盆地是全省荒漠类草地和低地草甸类草地的集中分布区.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区域内草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期刊名称】《青海草业》【年(卷),期】2016(025)002【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柴达木地区;天然草地;分布特征【作者】辛玉春;张继军;李晓明【作者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山东日照276800;青海海西州草原站,青海德令哈8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2.3调查研究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北部,范围涉及青海省海西州的格尔木市(不含唐古拉山镇)、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天峻县和大柴旦、冷湖、茫崖3个行委工委地区。
盆地北靠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依昆仑山。
地理坐标为北纬35°01′~39°19′,东经90°07′~99°46′之间,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东西长850km,南北宽350~450km,面积25.30×104km2,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36.32%。
柴达木盆地区是个封闭的高原构造盆地,地貌类型多样,有冰川冻土地貌、干燥剥蚀山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湖积地貌等[4],不同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孕育了独特的植被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柴达木盆地区的草地资源不同于青海高原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和特征。
草地资源是柴达木盆地区牧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研究和分析该地区草地资源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柴达木盆地区深居大陆腹地,四周高山环绕,具有典型的高寒大陆性荒漠气候特征,寒冷、干燥、富日照、多风。
由于受地形和纬度的影响,盆地气温中间高,四周低,南部高,北部低。
1月和7月初是各地平均气温的低谷和峰顶,1月份盆地平均气温为-9.8℃~-13.9℃,山地区为-14.7℃~-17.2℃;7月份平均气温,盆地为13.6℃~19.2℃,山地区为5.6℃~-10.4℃。
盆地内年日照时数普遍在3100h以上,年平均风速一般在3~4m/s,一年之中以3~5月份的风速最大,11月至翌年1月份最小。
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为89.88mm,由东向西递减,年均蒸发量为2525.3mm。
盆地内的土壤种类丰富,有灰褐土、棕钙土、灰棕漠土、新积土、盐土、高山草甸土、高山漠土、高山寒漠土等15个土类[1]。
生物资源种类少,天然植被稀疏,常由单种或3~4种植物构成单层空间的群落。
柴达木盆地是全省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是全省荒漠生态系统的重点分布区域。
柴达木盆地内荒漠化土地占绝大部分,是我国的三大风沙源之一,风沙危害严重,直接威胁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周边地区[1]。
2.1 土地面积大,草地面积相对较小,草地初、次级生产力低柴达木盆地区土地总面积2530×104hm2,土地面积仅次于三江源区域位居全省第二。
区域内天然草地面积903×104hm2,可利用草地面积717×104hm2,分别占全区土地面积35.77%和28.33%。
天然草地面积占全省天然草地面积的21.60%,可利用面积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8.55%。
相对于全省其他区域,草地面积较小。
天然草地初、次级生产力较低,全区天然草地平均鲜草产量和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1469kg/hm2、1246kg/hm2,与全省天然草地平均鲜草单位产量1978 kg/hm2、1561kg/hm2相比,少509kg和315kg。
2.2 草地类型多样,荒漠类和低地草甸类集中分布盆地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多样的草地类型。
全区天然草地8个草地类中,以温性荒漠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三类草地分布面积最大,分别占全区天然草地面积的29.92%、24.73%、23.73%。
尤其是荒漠类草地(含温性荒漠和高寒荒漠类)草地面积占全区天然草地总面积的41.56%,是全省荒漠类草地的集中分布区,占全省荒漠类草地总面积的93.10%。
另外,该区域也是全省低地草甸类草地的集中分布区,该区域的低地草甸类草地占全省低地草甸类草地面积的94.79%。
2.3 草地植被稀疏,植物种类少,多具旱生形态,植物适口性差柴达木盆地区多分布有大面积的盐湖、戈壁、沙丘、石质山地、风蚀裸地等,区域内零星分布的矮小灌木或小半灌木株间距多在1m~2m之间,多则达10m以上,均属非草地区。
该类土地面积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
盆地内的天然草地以荒漠类为主,植被平均覆盖度只有15%~35%,多数地区的草地植被盖度在10%~25%之间,个别地区的植被盖度不足10%。
植物种类组成十分简单,每平方米仅有3~5种,个别地方仅由一种植物组成单种群落。
植物旱生形态明显,植株矮小,多呈丛状,深根系;大多数植物具地下芽,地面芽和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小;许多灌木小半灌木植物的叶退化,叶面积缩小,角质层增厚或成为肉质状和刺状;植株体密被灰白色绒毛也是该区域植物适应干旱气候的特点。
另外,盆地内还有许多植物具有适盐、耐盐和抗盐的特性。
盆地的植物尽管粗蛋白质的含量高,因受其植株形态结构、生态习性的影响,家畜喜食程度不高,多数为中等以下。
柴达木盆地区主要由柴达木盆地及部分的祁连山、昆仑山等地理单元组成,从而形成了盆地与四周山地两种不同的气候特点。
因此,天然草地既有纬向地带性的变化,也有经向地带性分布的差异。
另外,由于山体在区域内垂直高度上带来的差异,使得草地植被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植物种类组合和分布变化,天然草地又具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3.1 纬向分布柴达木盆地区天然草地的纬向分布从昆仑山东端纬度35°20′的马尔争山(海拔5172m)向北进入柴达木盆地的东部地区,再向北经巴隆、尕海、德令哈等地,北到纬度38°30′的疏勒南山岗则吾结(海拔5808m)作一直线剖面,分析草地由南向北的分布格局。
南起昆仑山中段的马尔争山顶为石山,向北的山地上部为高寒草甸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进入山地坡麓带开始为温性荒漠类草地→砾石、戈壁→温性荒漠类草地→低地草甸类草地→温性荒漠类草地→砾石戈壁→温性荒漠类草地,到盆地东北部的宗务隆山上部为石山,由此再向北,进入哈拉湖地区为高寒荒漠类草地,直至到疏勒南山为石山。
3.2 经向分布柴达木盆地区天然草地的经向分布,拟从东部的茶卡盆地起,直线向西,穿越整个柴达木盆地直至西部边缘,全长约800多千米,横跨约9个经度带,是一长条状区域。
该区域在东南季风余泽和西伯利亚—蒙古干冷气团的双向交替作用下,随着降水量自东向西的逐渐减少,天然草地表现出相应的变化。
在东部的茶卡、乌兰、德令哈、察汉乌苏、香日德一带,微弱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在此交汇,年降水量约为150mm~200mm,在河谷阶地和宽谷地区,主要发育着以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为优势种的温性草原;向西至柴达木盆地的中部地区,西伯利亚—蒙古干冷气流加强,降水减少,干旱加剧,草地植被以超旱生小乔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柽柳(Tamarix spp.)、白刺(Nitraria spp.)、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盐爪爪(Kalidium spp.)等为优势种的温性荒漠草地;再向西至盆地西部的乌图美仁和冷湖地区,年降水量已降至17.6mm(冷湖)~25.2mm(乌图美仁),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分布着大面积的戈壁、盐沼以及流动沙丘和风蚀地貌,仅在近水源的湖泊周围分布有小面积的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优势种的隐域性低地草甸草地。
3.3 垂直地带性分布柴达木盆地的山体相对高差小,草地垂直分布的带谱简单,但盆地南、北两侧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3.3.1 祁连山西段山体祁连山西段的山体面对柴达木盆地,其阳坡的基带草地为半灌木组成的温性荒漠类。
其山体阳坡的垂直带谱是:2675m~2800m,为洪积—冲积砾石戈壁带;2800m~3300m,为盐爪爪和猪毛菜为优势种的温性荒漠类草地;3300m~3500m,为以芨芨草为优势种的温性草原类草地;3500m~4100m,为以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为优势种的高寒草原类草地。
祁连山西段山体局部阴坡的分布是:2800m~3500m,为以盐爪爪和猪毛菜为优势种的温性荒漠类草地;3500~3800m,为以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的高寒草原类草地;3800~3900m,为以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为优势种的高寒草甸类草地;3900m以上,为石山和冰川。
3.3.2 昆仑山东端山体昆仑山东端山体是柴达木盆地与三江源区域的界限,只有山体阴坡(即北坡)面向柴达木盆地,为山地迎风面,受盆地干燥气团影响,垂直带谱十分简单。
2800m~3000m,即山地坡麓地带和冲积扇地区为沙砾戈壁带,成为垂直带谱的基带,生长着稀疏的红砂、猪毛莱等半灌木温性荒漠类草地;2800m~3300m的山坡,在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裸露的石质山地;3300m~3800m的区域,为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带;3800(4000)m地带,发育着以高山嵩草为优势种的高寒草甸类草地;但分布狭窄,分布宽约不足100m;3900m以上,为石山。
3.3.3 宗务隆山宗务隆山由西向东,横亘德令哈市北,南临浩瀚的柴达木盆地,北临哈拉湖地区,成为盆地东北部的内部山地。
该山地南部的德令哈市区和怀头他拉地区是盆地荒漠绿洲,地形平坦,海拔较低,该区域还分布着一咸一淡、水质决然不同的姊妹湖,是德令哈市海拔最低的地方,湖滨海拔为2808m。
区域内草地类型以温性荒漠类为主,仅在湖区周边地区生长着以芦苇为主的低地草甸类草地。
宗务隆山草地分布状况见图2。
该山体2920m~3800m的基带生长着梭梭、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驼绒藜、猪毛菜、白毛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var. albicans Rehd.et wils.)为优势种的温性荒漠类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