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改善的校园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态改善的校园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研究
作者:安建米刘晓辰李婧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7年第16期
摘要:大学校园规划的前提是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地域文化,以这些为基础建造出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并具有景观化的校园公共空间场所。
本论文以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针对校园建设过程中出现地绿地和公共空间消失的现象,采用生态改善的手段改善现有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
论文通过资料文献搜集、校园调研分析、问卷访谈等方法,对北方工业大学进行现场调研,结合师生的行为心理需求,发现了诸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公共空间景观活力改善思路和改造途径。
旨在创造富有合理意境,可以为师生生活学习、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各种交流的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环境。
对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场所空间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以后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改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校园公共空间;生态修复;景观活力
1 前言
进入21世纪大学校园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大学原有的部分功能,如社会服务体系、生活服务体系、产业开发体系等与社会的联系已经超过了与大学校园本身的联系。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校园环境问题也已成为大学校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态化是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北方工业大学整体校园布局分区延续了九十年代,同时整体建筑在严格控制日照间距的前提下,呈现高密度、高层、高集中的态势。
校园内部现存大小七处公共空间广场散布在教学区和生活区。
由南到北分别是:大操场、喷泉广场、小操场、旧图绿化、毓秀园、中心广场和古松园。
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较早期校园布局呈现减少的态势,同时现状各个公共空间彼此之间没有联系,相关性差,导致整个校园的公共空间景观活力差。
2 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现状校园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由3个部分构成,一是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用于分析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便于后期选取用的数据进行分析;二是对校园公共空间的基本认知;三是对如何增加现有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的一些方式。
其中,第一、第二部分采取预设选项供受访者选择的方式进行判断。
第三部分
提升方式为单元,从感知、体验和判断的视角进行访谈调查,选择合适的方式改善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
从统计结果看,选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受访者男女比例为24:21,在校时间介乎3-4年之间,因此,这一基本上代表了主流意见,较好地满足调研的结果信息准确这一要求。
在选择公共空间时,前四位选择的结果是:中心广场、小操场、毓秀园和喷泉广场,占总量的82%。
针对这一结果通过访谈可知,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场所的私密性以及设施的完备性成为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到达时间方面64%的人选择的结果的5-10分钟,28%的人选择的5分钟之内,仅有8%的人选择是大于15分钟,因此公共空间的设置距离应控制在10分之内可方便到达;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从事的活动主要是以休息、健身和社团活动为主,学习所占比例机会可以不计,仅为2%。
并且去公共空间的频率78%的人是每周去2-3次,因此公共空间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在对公共空间是否需要增添的设施的选项中,所有人都选择了需要增加,并且排名前三位的是:桌椅板凳、阴翳(遮挡树木)和固定摊位,课件当前的公共空间仍需要增加灰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对于影响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选择如下(见表1)。
由表可知,现状校园公共空间还需要进行提升和改善,才能满足大多数的人需求。
人们更加在意整体环境和公共空间的设施的完善。
阳光、空气、绿化等要素影响着对公共空间的选择;公共空间的灰色基础设施以及周边设施的完善影响着人们的停留时间;同时,活动以及营造的环境也是一个吸引点。
3 基于生态修复的改善措施
针对于校园公共空间来讲,具体保护方法包括:设置生态廊道。
有意识地在各个生态多样性良好的块区之间设置生态廊道,有利于生态系统向外扩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边界和设置生态缓冲地带。
必要的生态保护措施。
包括控制人群的活动范围、限制建筑密度和高度、限制污染排放等等。
调整功能分区。
规划出更合理,更符合师生行为习惯的分区;利用整合型的铺装材质,如预制水泥方磚,强化复合木地板等材料将地面划分成若干区域,每块区域在功能上都与之不同,使空间更加富有层次感与多样化。
改善空间绿化。
多层次立体化的进行校园绿化,积极利用校园高层建筑的墙面、平台等,利用生物多样性来改善环境;空间绿化方面:植物是某种具有沟通与联系功能的媒介,籍由它的运作转化可使一个环境富有生命与文化意涵,人藉由植物的生长及形态,所带来生命的活力,而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栽培会赋予当地环境特别感,使人产生归属感。
增加景观分区。
日本设计师荣久庵宪曾说过:设计就是创造,是一种把价值转化为物质,物质上升为价值,再从中产生新的价值的一种反复轮回于价值与形态之间的良性循环系统。
这
种观念应在校园公共空间中体现。
设计者划分的功能分区应具有精神、物质双重传播。
在创造空间时运用技术与艺术手段组织空间,让它趋向于合理化。
完善植物配置。
供使用者休憩娱乐、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是公共空间的基本要求。
校园公共空间也是以此为基点,绿化的设计成为重中之重。
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特质创造空间,将地方特色与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做到处处皆景。
植物配置要具有高度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属于水平或垂直性质、横向或纵向性质,针对植物上的设计,乔木灌木相搭配,四季树为主,使校园在冬季同样充满生机。
学校大门入口广场是本次设计树木最丰富的区域,既有常青树种油松、龙爪槐,又有樱树、红枫和银杏等,多样搭配,丰富空间。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的提升和改善整体的景观活力,如何运用生态修复的方式来进行改造,是校园环境改造,乃至城市环境改造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正旺、王伯伟. 大学校园城市化的生态思考.建筑学报,2004(2):42~44
[2] 吴正旺、王伯伟.大学校园规划的生态化趋势.新建筑,2003(6):45~47
[3] 吴正旺、王伯伟.大学校园规划100年.建筑学报,2005(3):5~7
[4] 简坡,戴珊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析[J].南方建筑,2005,(01):31-32.[6]
[5] 刘剑.寻求高校校园环境景观发展的新基点[J].硅谷,2008,(19):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