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质学相关知识积累

合集下载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1、地质学三大类岩石分别是沉积岩分别是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

2、构造变动主要指岩石受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岩石永久性变形,这种变形包括两大类,即褶皱变动构造、断裂变动构造。

3、地层的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两个一级不连续面,把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两个不连续面分别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5、火山喷发的两种类型分别是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6、年代地层分类系统是指国际性的.全国性的或大区域性的地层系统.地层单位分别为宇、界、系、统、阶。

7、判断背斜的依据是从褶皱的核部到翼部岩层的新老变化规律是由老到新。

8、古生代由老至新的六个纪依次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9、很据岩浆中Sio2的相对含量,可以把岩浆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四种类型。

10、岩浆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而成的岩石。

11、深层侵入作用岩体的产状主要有岩基、岩株等。

12、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两个一级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把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3、中生代三个纪由新至老依次是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14、判断向斜的依据是从褶皱的核部到翼部岩层的新老变化规律是由新到老。

15、岩石地层关系分类系统是指区域性的或地方性的,以岩性变化为主的地层系统,地层单位分别为群、组、段、层。

1、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和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异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结晶习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具有的形态称为结晶习性。

4、地球圈层:外三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5、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又称元素丰度。

6、地壳: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

7、矿点:发现矿石的地方或地段统称为矿点。

8、矿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均质的物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结构和演变过程的科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大一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地质知识。

本文将对大一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地质作用等内容。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是地球宇宙形成的起点,它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和冷却。

2.行星形成理论:地球是由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凝聚形成的。

3.地球的分化: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分别由不同成分和物质组成。

4.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大气的形成、水的起源、生命的出现以及地质事件的发展。

二、岩石与矿物1.岩石的分类: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每种岩石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3.沉积岩:由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岩等组成,形成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沉积作用。

4.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包括片麻岩、页岩和大理岩等。

5.矿物的特征:矿物是由确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地质作用1.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外部的构造和变形,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

2.地质力学:研究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力学行为,包括岩石的断裂和褶皱形成。

3.地貌地质学: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包括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地质作用。

4.环境地质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包括地质灾害的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的学科,大一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以及地质作用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地球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小小地质学家

小小地质学家

小小地质学家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历史、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和地球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

众所周知,地质学家是研究地质学的专业人士。

然而,即便年纪很小,我们也可以成为小小地质学家,通过观察和探索身边的事物,发现地球的奥秘。

本文将探讨一些简单但有趣的方法,帮助我们成为一名小小地质学家。

第一部分:地质学基础知识在成为一名小小地质学家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质学术语和概念:1. 地壳: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底部。

2. 岩石:由一个或多个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

3. 矿物质:天然形成的无机化合物,如石英、长石和钾长石等。

4. 地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导致的地面振动。

5. 火山:地球表面上的热点,岩浆通过火山口喷发到地面。

第二部分:观察和实验1. 观察地质景观:我们可以参观附近的地质景观,如山脉、河流、湖泊等,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构成。

2. 探索岩石:在露天地区,我们可以收集各种岩石样本,并在清洁的表面上观察岩石的特点,如颜色、结构和硬度。

3. 进行矿物质实验:使用一些常见的矿物质样本,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检查它们的透明度、溶解性和热导率。

第三部分:地质学家的工具虽然我们是小小地质学家,但我们仍然需要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和实验。

1. 放大镜:用于观察小型矿物质样本和岩石的细节。

2. 锤子和凿子:用于在实验室或露天场所中分割岩石,以便更好地观察其内部结构。

3. 化学试剂:用于检测矿石的化学成分。

4. 地震仪:用于监测地面振动,并了解地震活动。

第四部分:科学实践成为小小地质学家不仅仅是观察和实验,还需要进行科学实践,以整理和记录我们的发现。

1. 笔记和日记:我们可以用笔记本或日记本记录我们的地质观察和实验结果,包括岩石和矿物质样本的描述、颜色和特征等。

2. 绘制地质图:通过观察地质地貌,我们可以尝试绘制简单的地质地图,标记山脉、河流和湖泊等。

3. 小小实验室: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小型的地质实验室,用来进行矿石检测、岩石切割和化学实验。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貌发育和地球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

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含了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此外,地球的大气由氮、氧、水蒸气等组成,水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构造分为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内部是由球状结构的圈层构成的,其中地幔是最厚的一层,占地球体积的84%。

三、地质时间与地质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质历史发展上的时间尺度。

地质年代是区分地质历史的基本单位,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代,分别对应地球历史上的不同阶段。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形态,这些地貌特征是地球内部地质活动和外部侵蚀作用的结果。

五、地球的地质变动和地质地球历史演变地球的地质变动包括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这些变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板块运动所引起的。

地球的地球历史演变是指地球从形成到发展演化的过程,包括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六、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壳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七、地球的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地下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八、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的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

九、地球的矿产资源地球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等内容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如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等。

以下是几个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

1.矿物学矿物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地球上各种矿物物质的性质、成因和分类等。

矿物是地壳中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矿物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2.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形成、组成和变质作用等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常见的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岩石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地壳的演化历史,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3.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循环和相互作用等的科学。

地球化学元素是构成地球物质的基本成分,常见的元素有氧、硅、铁等。

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4.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等的学科。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构成了陆地和海洋的基础。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5.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上各个地层的分布和演化等的学科。

地层是地壳中连续分布的一层层岩石,通过研究地层的特征和化石的分布可以推断地层的时代和地质历史。

地层学的研究对于地质历史的重建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等的科学。

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等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它们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地质学的知识体系。

通过研究地质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奥秘,为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一、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

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质常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地球结构和演化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铁镍合金,内核则是固态的铁镍合金。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由熔岩构成,温度较高。

地壳是地球的最薄的一层,分布在地幔之上,主要由岩石构成。

2.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地球内部存在着地热,地热能是地球内部释放的热能。

地热能通过地球表面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分布到地球表层。

地热能的发展利用对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3. 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是指地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据地质学的研究,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原始地球演化、地球大陆演化、地球气候演化、地球生物演化等多个阶段。

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球发生了地壳形成、地震地壳的漂升、喷发火山、地壳板块漂移等现象。

第二部分:地质地貌和地质灾害1. 地质地貌地质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特征。

地球表面的地貌可以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河谷、湖泊、海洋等。

地质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气候作用、水体冲刷等有着密切关系。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灾害、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地裂缝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测对于减灾和救灾意义重大。

第三部分:地球资源和环境保护1. 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地质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对地球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防止环境污染和退化。

环境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推行可持续发展等。

地质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从而更好地保护地球。

第四部分:地球科学的应用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采用地质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地下资源进行勘察和探测,包括矿产资源勘探、水资源勘探、地热资源勘探等。

新高一地理地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一地理地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一地理地质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地球的构造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质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形成、地壳运动和地质灾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新高一地理地质知识点,本文将对地质学方面的重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地球的形成主要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论,地球经历了大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

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铁镁矿物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薄的一层,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

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相对运动,导致地球表面出现了山脉、地震和火山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运动中重要的现象,它是由板块移动、应力释放导致的地球表面的震动。

3.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造成的一系列灾害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滑坡和泥石流等。

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中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地表震动。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导致地幔岩浆上升到地表形成的现象。

地质滑坡是由于山体的坚硬岩层和松散的土层之间发生滑动引起的。

4.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内部或地表的各种可利用的物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煤炭和石油等。

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5. 地球环境与保护地球环境问题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土地退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植被退化的现象。

水土流失是由于水体和土壤的大量流失引起的环境问题。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质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地质学的知识点。

I. 地球结构地球由内向外分为五层,分别为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

其中,地核是由铁和镍组成,外核是由液态铁和镍组成,下地幔和上地幔主要由硅、氧、镁、铁等元素组成,地壳则是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II. 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其两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4天。

此外,地球还有章动和岁差等运动方式。

III. 地球历史地球的形成始于46亿年前,经历了原始地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时期。

其中,古生代是生命大爆发的时期,中生代是恐龙繁盛的时期,新生代是哺乳动物逐渐兴起的时期。

同时,地球还经历了多次冰川时期和大灭绝事件。

IV. 岩石的分类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基本物质,可分为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可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

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等因素下发生变化形成的。

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形成的。

V.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表层及其相互作用引起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等。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能量释放而引起的地面振动,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VI. 矿产资源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探索和开发矿产资源。

常见的矿产资源包括铁、铜、铝、锡、金、银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

同时,稀土、钨、钼等特种金属也逐渐受到重视。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与地球有关的复杂而又丰富的学科。

通过学习地质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规律,了解其演化历程,并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及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子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古生物学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的学科。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人类利用矿物进行建筑、工艺和能源开发。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以及它们的形成、分类和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形成于地球的不同部分和不同过程。

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表面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火成岩中的矿物颗粒由于冷却速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晶体大小和岩石的质地。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冰等力量将碎屑物质沉积在地表或水底形成的岩石。

例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是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中保存了动植物的化石,对研究过去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等环境条件下经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有关,它们常常出现在构造带和大规模地壳运动的地区。

例如片麻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等都是常见的变质岩。

三、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地表过程的演化规律。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为的特征和地形,包括山地、平原、河谷和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了解板块构造、地震断层和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构造地质学对于理解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测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构造演化的学科,对于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大一地质学主要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现象和地质活动非常重要。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成因等内容的学科。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通过风化、侵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丽江岩等。

3.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学科。

矿物是构成岩石和地壳的基本组成单元,了解大部分常见矿物的特征和性质对于识别岩石和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4. 结构地质学结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壳发生的变形和破裂等内容的学科。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蚀变等,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震和构造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历史。

5. 地质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学科,通过分析地球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可以了解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和地球演化过程。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层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历史演化等内容的学科。

地层是一种记录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的地质体,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古地理环境。

7. 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受人类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矿藏、能源矿产和地质工程材料。

环境地质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地质等内容。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一、岩石相关。

1. igneous rock [ˈɪɡniəs rɒk](名词短语)- 释义: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例如花岗岩(granite)就是一种常见的侵入型火成岩。

2. sedimentary rock [ˌsedɪˈmentri rɒk](名词短语)- 释义: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砂岩(sandstone)、页岩(shale)等。

3. metamorphic rock [ˌmetəˈmɔːfɪk rɒk](名词短语)- 释义: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

大理岩(marble)是由石灰岩(limestone,一种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二、地质构造相关。

1. fold [fəʊld](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褶皱,是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

褶皱有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两种基本类型。

- 动词释义:使弯曲,例如:The layers of rock were folded by the tectonic forces.(这些岩层被构造力弯曲了。

)2. fault [fɔːlt](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 动词释义:挑剔,例如:You can't fault his work.(你不能挑剔他的工作。

)在地质学语境中主要用名词意义。

3. stratum [ˈstrɑːtəm](名词,复数strata)- 释义: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例如:The different strata tell the story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periods.(不同的地层讲述着不同地质时期的故事。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地球历史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地球的结构、岩石的分类、地质时间尺度和地质灾害等。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分为两种类型: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厚度约为30-70公里,而海洋地壳厚度约为5-10公里。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幔由固体岩石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的上部和下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上部是软流圈,下部是固体流圈。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地核的直径约为3480公里。

二、岩石的分类岩石是地球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和成分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的成分和结晶方式,火成岩又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

酸性岩的成分富含二氧化硅,如花岗岩;中性岩的成分介于酸性岩和基性岩之间,如安山岩;基性岩的成分富含镁、铁等金属元素,如玄武岩。

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等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岩石。

根据沉积物的粒度和成分,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

碎屑岩由碎石、砂和泥等颗粒物质堆积而成,如砂岩、泥岩;化学沉积岩是由溶解的矿物质沉积形成,如石膏、石灰岩;有机沉积岩是由有机物质沉积形成,如煤、页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由原有岩石经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可以分为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等。

三、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根据地球上岩石和化石的年代顺序,以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划分的时间尺度。

地质时间尺度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单位:宙、代、纪和期。

宙是最大的时间单位,代表了地球的整个历史。

地质历史上被划分为四个宙:前寒武纪宙、寒武纪宙、古生代宙和现生代宙。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2.地球圈层结构: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气体、尘埃等占1%>、(2)水圈(3)生物圈二、内三圈:(1)地壳(2)地幔(3)地核3.莫霍面或莫氏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8.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9.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10.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1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

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一门研究大自然塑造作用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问。

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在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地质学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各种作用、地球的历史、应用问题、综合性研究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3.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不停息。

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热和太阳能。

4.“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是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

5.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必须经得住他人的重复检验。

大自然是地质新理论、新发现与新成果的源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

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于一体,有利于建立各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6. 我国地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

第二章矿物1.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其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主量元素的单位一般为%,微量元素单位有g/t(克/吨) 或10-6(百万分之一)。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它们总量占地壳质量的98.03%, 其中O、Si、Al、Fe、Ca 五种元素占了91.26%。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固体。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除个别特例以外,矿物都属于晶体。

5.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此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初中地质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质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质学知识点归纳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分、演化过程和地球表面现象的科学领域。

作为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地质学涉及广泛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主要由内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其中,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幔又分为软流圈和下地函,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初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来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和过程。

二、岩石与矿物1. 岩石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地质物质,由矿物质和其他物质组成。

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和成分组成,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沉积过程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下,原有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2. 矿物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辉石、磁铁矿等。

矿物的硬度、颜色、光泽以及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用来识别和鉴定矿物。

三、地质作用与地质过程地质作用是指地球深层构造变化引起的地质现象,包括构造作用、岩浆作用、风化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

这些地质作用构成了地球的地质过程,如构造运动导致地壳变形和地震发生,岩浆喷发形成火山,风化侵蚀作用造成河流侵蚀和沉积过程,变质作用使岩石形成新的矿物组合。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与水文1. 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势和地物的总称。

地貌形成受构造、侵蚀和沉积等地质作用的影响。

常见的地貌有山脉、高原、盆地、河流、湖泊和沙漠等。

2. 水文水文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的起源、分布、循环和利用的科学。

水循环是地球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湖泊等。

五、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1. 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断裂和震动的现象,是地震波的传播引起的。

地震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起源、演化、结构和组成等方面的科学。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地质学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知识点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常遇到的。

本文将以普通地质学知识点为主题,简述一些有关地质学的基础知识。

1. 岩石的分类和形成岩石是地球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根据其形成方式和成分的不同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等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包括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一层,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脉岩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以玄武岩为主。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的,它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地震和地壳运动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是地壳内部断层运动所引起的地表晃动。

地震不仅能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地壳的构造破裂和摩擦会使地震发生。

此外,地球的地壳也会发生拗裂、隆起和下沉等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形。

4. 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的不断循环过程。

太阳能使地球上的水体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

当云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时,就形成了水滴,最终以降雨、降雪等形式返回地表。

这些水体在地表形成江河湖泊,经蒸发又回到大气中,循环不息。

5. 地理气候与土壤形成地理气候是指地球不同地区在气候方面的差异,涉及温度、湿度、降水和风等因素的分布和变化。

地球上气候类型众多,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这些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是地壳表面的一层,由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等组成,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的类型也各不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塘
羌塘在藏语中意思是“北方高地”,特指藏北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

羌塘,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

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就是那些存在于星星之间的各种物质的总称,这些物质既有实体,也有传播的波,直到最近几十年,人类才发现星际物质的存在。

(interstellar matter )星体与星体之间的物质。

恒星之间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各种各样的星际云﹐还可包括星际磁场和宇宙线。

地盾
地质学名词,构造地貌的术语,是大陆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区域。

和造山带相反,在地盾中造山活动、断层以及其它地质活动都很少。

地盾通常是大陆板块的核心,环绕着寒武纪岩石褶皱。

地盾是克拉通中前震旦纪或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大面积出露的地区。

地盾长期处于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

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

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盾轮廓变化不大,区内地势起伏较小,由于地盾上出露的岩层都属太古宙和元古宙,对它的研究可以发掘出地球演化早期历史的宝贵信息。

克拉通craton
大陆地壳上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即大陆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
造陆运动发生过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常与造山带(Orogen)对应。

“W.H.施蒂勒1936年提出,作为与造山带相对应的地壳稳定地区。

克拉通一词源于希腊语Kratos ,意为强度。

1921年柯柏称之为“kratogen”,1936年施蒂勒改称“kraton”,当时还划分出高克拉通和低克拉通,分别对应于大陆和大洋盆地,由于后来已证实大洋是活动的年轻地壳,今克拉通一词仅用于大陆地区,是地盾和地台的统称。

韧性
韧性越好,则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

韧性可在材料科学及冶金学上,韧性是指当承受应力时对折断的抵抗。

材料的断裂前吸收能量和进行塑性变形的能力。

与脆性相反,材料在断裂前有较大形变、断裂时断面常呈现外延形变,此形变不能立即恢复。

断裂韧性材料阻止宏观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度量,也是材料抵抗脆性破坏的韧性参数。

它和裂纹本身的大小、形状及外加应力大小无关。

是材料固有的特性,只与材料本身、热处理及加工工艺有关。

是应力强度因子的临界值。

常用断裂前物体吸收的能量或外界对物体所作的功表示。

例如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

韧性材料因具有大的断裂伸长值,所以有较大的断裂韧性,而脆性材料一般断裂韧性较小。

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地壳深部(大于10~15公里)普遍存在的具有强烈的塑性流变及旋转应变特征的面状高应变带。

又称韧性断层。

韧性剪切带中没有明显的破裂面,但两侧岩石可发生明显的剪切位移,韧性剪切带内部及与围岩之间的应变均呈递进演化的关系。

其小者可见于薄片中,大者宽数公里,延展可达上千公里。

韧性剪切带在造山带、裂谷带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韧性剪切带地质示意图
滑脱构造
滑脱构造(Detachment structure)是岩石圈内部的一种构造。

由于岩石圈本身并不是一个均质的圈层,而是由许多平行的小圈层组成,当它受到地应力作用时,相邻的小圈层之间会发生滑动、脱离的现象,从而形成各种滑脱构造,两个小圈层之间也从而形成滑脱界面。

岩石圈中多级分层及滑脱构造的发现是构造地质学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片理
又称“片状构造”。

指岩石形成薄片状的构造。

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可通称为片理。

在变质岩中极为常见,是重要特征之一。

对于其成因观点不一,一般认为在应力和温度的联合作用下,导使沿剪切面方向之一发育成一组劈理,或因重结晶较强烈,进而在此方向上形成片理构造。

片理面的方向有的与原岩层理斜交,但也有与原岩层理方向一致的,后者说明片理的形成可能是继承原岩层理发育而成。

岩石层之间的分割面称为层理面。

沉积岩层的原始产状多是趋于水平的,后来的构造运动可以使其倾斜、直立、弯曲甚至发生破裂,形成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等构造形态。

(注:片理是在变质岩区,由强烈变形和变质作用,使片状或板状矿物成定向排列而形成的一种面状构造。

是变质岩中特有的构造。

层理是沉积岩过程中的原生成层构造和组成叠层石的基本单元,由微生物席黏结或沉淀沉积物构成。

不只是沉积岩才有层理,火山岩也有。

层理是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质
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

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

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