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教室的生物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学科智慧教室建设方案【最新版】

生物学科智慧教室建设方案【最新版】

生物学科智慧教室建设方案智慧教室建设-生物多媒体实验教室方案、生物数字化实验室解决方案、生物学科教室建设方案、生物技术实验教室建设、生物学科教室设计建设方案一、智慧教室建设-生物学科教室功能生物专用教室是开展初中生命科学课程相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实验探究活动的场所。

生物专用教室需满足初中生命科学实验教学要求,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标本、模型、试剂等课程资源,方便学生熟悉并操作实验仪器设备,学习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智慧教室建设-生物学科教室建设要求基于初中生命科学学科学习特点,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营造安全、实用、富有科技和文化内涵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满足学生观察体验、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样化学习需求。

(一)选址生物专用教室应朝南或东南。

仪器室、标本室、准备室应邻近生命科学实验室设置。

(二)面积生物专用教室使用面积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 中 7.1的有关规定。

(三)布局1.功能区域生物专用教室在保证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区域的基础上,宜设置互动体验区、标本陈列区、生态种养区、信息查询区、作品展示区等。

各区域可独立设置,也可混合布置。

2. 布局要求室内设备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 中 5.1 和 5.3 的有关规定。

(1)书写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 1.00m~1.10m。

(2)沿墙布置的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壁柱、管道等墙面突出物间宜留出疏散走道,净宽不宜小于 0.60m;另一侧有纵向走道的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物间可不留走道,但净距离不宜小于0.15m。

(3)桌凳、橱柜、台等应根据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进行布局,确保不影响室内空间和走道的安全。

实验桌纵横排列时,应符合如下要求:双人单侧操作的,两实验桌长边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 0.60m,中间纵向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70m;四人双侧操作时,两实验桌长边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 1.30m,中间纵向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0.90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两实验桌长边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0m,中间纵向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0.90m。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分析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分析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分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物系统性思维、科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本体性思考、技术应用能力、科学沟通能力和科学伦理意识等方面。

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课程设计1.生物系统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物种适应性和遗传基因的变异,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

以“鲨鱼的适应性”为例,让学生了解鲨鱼种群的生态环境,掌握其食性、趋光性、散热机制等适应性特征,并引导学生对其适应性的基因变异进行探究,理解鲨鱼种群在环境变迁过程中如何进行自我适应。

2.科学实验与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细胞膜的半透性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从而探究细胞膜的半透性机理,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并解释细胞膜半透性的重要意义。

3.本体性思考通过让学生思考生物学题目,引导他们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启发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如“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相关性”,让学生思考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与生命活动、环境变化等相关性,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来深化对生物学的理解。

4.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教学案例和实践,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基因编辑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讨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5.科学沟通能力通过让学生参加团队讨论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科学沟通和合作能力。

如“创新的生命科技团队研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团队成员一起开展创新性的生命科技研究。

让学生在团队交流和创新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沟通和合作能力。

6.科学伦理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伦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

如“基因改造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让学生探究基因改造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讨论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分析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以下方面。

基于生物学科教室的探究实验设计教学案例研究

基于生物学科教室的探究实验设计教学案例研究

基于生物学科教室的探究实验设计教学案例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物学科教室的探究实验设计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

基于生物学科教室的探究实验设计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

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实验设计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生物学科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存在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问题。

探究实验设计的引入对于提高生物学科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生物学科教室的探究实验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生物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基于生物学科教室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法,并通过案例研究来分析其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探究实验设计对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还希望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为未来生物学科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促进生物学科教学的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实验设计对生物学科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通过开展基于生物学科教室的探究实验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室探究实验设计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深入研究生物学科教室的实验设计方法和案例分析,可以不断完善教学案例应用,进一步提高生物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学科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生物学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生物学教学设计

生物学教学设计

生物学教学设计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涉及生命体各方面组成和功能的科学。

生物学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点:
1. 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方法辅助理论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培养皿、显微镜等多种视觉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

教师还应设计一些实验课程,比如观察细胞或本体结构等,让学生参与实验中并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

2. 关注生物学与生活的关联。

生物学知识广泛涵盖人体结构与生理卫生、食物营养与广泛环境保护等日常生活相关内容。

教师应强调生物学知识在各行各业和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的实用性。

3. 注重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个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科学。

教师应重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总结结果。

4. 重视小组合作与讨论。

生物学知识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理解一个问题。

教师可以采取讨论教学法,组织小组学习与交流,并鼓励组内成员协作互助。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5. 注重生物课堂内外联系。

教师还可以组织生物实地考察,比如到林区观察生态环境,到医院看一下相关生物实验室,增加学生对生物学知
识的认知与体会。

以上内容可供生物学教学设计参考。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和立体的生物学修养。

生物和化学组合课程设计

生物和化学组合课程设计

生物和化学组合课程设计内容如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学中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以及化学中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描述生物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并解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和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运用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

2.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掌握生物和化学实验结果的处理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生物和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和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和健康观念。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观点,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生物和化学学科性质,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1. 生物学科内容:-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的特点及功能。

-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及其能量转换。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生物学教科书第四章“细胞与能量”相关内容。

2. 化学学科内容:-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基础知识。

- 生物体中的化学现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生物大分子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化学教科书第三章“原子与分子”以及第五章“生物大分子”相关内容。

教学安排与进度:1. 生物学科内容:2课时,讲解细胞结构与功能,演示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2. 化学学科内容:2课时,介绍原子与分子基础知识,分析生物大分子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实践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生物课实验设计方案

生物课实验设计方案

生物课实验设计方案一、引言生物课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设计一个生物课实验方案,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来验证理论。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 水生植物(如水葱、水蕹等)2. 透明水槽3. 钳子4. 过滤纸5. 滤水瓶6. 光照设备(如荧光灯或日光灯)7. pH试纸8.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水生植物,将其根部洗净并去除多余的叶片。

2. 将透明水槽中注满适量的水,并放置于光照设备下。

3. 将水生植物放置在透明水槽中,确保它们浸没在水中。

4. 用钳子夹起一片水生植物的叶片,并将其通过滤水瓶的塞子部分悬于水中,确保叶片表面不接触水。

5. 将透明水槽放置在光照设备下,并给予适当的光照强度。

6. 记录实验开始时的光照强度(Lux)和水的pH值。

7. 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记录叶片颜色变化,并检测水的pH值和温度。

8. 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结束时的光照强度(Lux)和水的pH值。

五、数据处理1. 统计实验过程中叶片的颜色变化,并根据变化程度对光合作用进行分类。

2. 对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水的pH值和温度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3.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六、结果展示1. 制作表格或图表展示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

2. 制作折线图展示实验过程中水的pH值和温度的变化。

七、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探讨水的pH值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八、实验改进和展望1.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展望后续实验,可以研究其他影响因素,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周期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九、实验风险和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钳子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及手指或其他身体部位。

生物学科毕业课程设计

生物学科毕业课程设计

生物学科毕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3)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学会查阅文献和撰写科学论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生命观;(3)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生命的起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法等;3.生物学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4.生物学科的应用领域:生物技术、生态环保、医学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讨论法:学生就生物学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学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4.实验法:开展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教材,提供基本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指导;2.参考书:生物学相关著作,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3.多媒体资料:生物学相关的视频、图片、动画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生物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取多元化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2.作业:布置生物学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3.考试:定期进行生物学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5.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1.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并行:强调生物学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生态环境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设计1.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若干个知识点。

2.课程内容:涵盖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如生命起源、细胞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遗传与变异等。

3.实践环节:设置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设计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评价设计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生物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课程实施与保障1.教师培训:加强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生物学教学设计

生物学教学设计

生物学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 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奇妙,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2.教学内容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命活动
- 遗传与进化
-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 生物技术与应用
3.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演示、板书等方式,系统地讲解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 实验操作: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生物学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 户外考察:组织野外考察活动,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现象
4.教学评价
-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等
- 期末考试:客观题、主观题,全面考查知识掌握程度
5.教学资源
- 教材及辅助读物
- 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 多媒体课件
- 网络资源(生物学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等)
生物学教学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生物学教育的课程设计

生物学教育的课程设计

生物学教育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如细胞学说、遗传定律、生物进化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生物学研究;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生物学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学研究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细胞学说、遗传定律、生物进化等。

2.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

3.生活中的生物学: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

2.讨论法:用于探讨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生物学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生物学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生物学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生物学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考试:定期进行生物学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高中生物学教学课程设计

高中生物学教学课程设计

高中生物学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本知识,理解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作用。

2. 理解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原理,掌握基因、DNA、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其稳定性,掌握生态学基本理论。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进行细胞实验操作。

2. 能够运用遗传图解分析遗传现象,解决遗传问题。

3. 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生物学学科性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生物学素养的社会新人。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细胞结构与功能- 教材章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内容列举: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2. 遗传与变异- 教材章节:遗传与变异- 内容列举:基因、DNA、染色体的概念,遗传定律,遗传图解,人类遗传病,生物变异。

3. 生态系统- 教材章节:生态系统- 内容列举: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生态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进行,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结合课本内容,运用实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对于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建议(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建议(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建议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课程设计建议一、课程设计理念1.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生物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并重:强调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文素养。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生物学技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实验、调查等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责任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三、课程内容设计1.生物基础知识:细胞、生物组织、器官、系统、生物分类、生物进化等。

2.生物与环境: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与环境的关系等。

3.生物生理:植物生理、动物生理、人体生理、健康与生活方式等。

4.生物技术:微生物、遗传、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态工程等。

5.生物伦理:生命伦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品安全与健康等。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生物学的重要性。

3.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价与反馈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生物学知识、技能的测试,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自我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4.教师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与实施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与实施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初中教育中,生物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初中生物课程设计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并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这一课程。

一、课程设计理念初中生物课程设计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观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基本认识和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使其乐于探索和了解生命现象。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其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生物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沟通和合作学习能力。

生物学涉及到多方位知识的整合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安排1.生物基础知识的传授。

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生态与环境等方面,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2.生物实验和观察活动的开展。

在课程中增加生物实验和观察活动的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科学案例分析和问题探究。

通过引入一些生物学的科学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综合性课程项目的开展。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学科的综合性项目,如生态保护实践、植物栽培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生物学规律。

2.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育资源,展示生物学的实验和观察过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生物优秀课程设计理念

生物优秀课程设计理念

生物优秀课程设计理念生物优秀课程设计理念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态环境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设计生物课程时,我坚持以下理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我会增加实验环节,并设计有趣而具有挑战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和发现生物学的本质。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和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关注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了解生物学知识对于人们科学健康的生活至关重要。

在课程设计中,我会引入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讲授植物光合作用时,我会结合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再次,倡导跨学科融合。

生物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生物学知识也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

在课程设计中,我会将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与生物学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将生物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探讨生物伦理、环境伦理等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责任意识。

最后,重视学生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时可能存在不同的困难和需求。

在课程设计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我会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设计生物优秀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跨学科融合,以及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只有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备科学素养和生态环境意识的优秀生物学人才。

生物初中一年级生物课教学设计(第二节)

生物初中一年级生物课教学设计(第二节)

生物初中一年级生物课教学设计(第二节)第二节:细胞与生命的起源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生物课程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并探索生命的起源。

本节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探索生命的起源理论。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定义及组成。

2. 细胞理论的产生。

3. 生命的起源理论。

教学步骤:Step 1:细胞的定义及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在课堂上,教师将展示一片鱼鳞组织切片,并使用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切片中的细胞。

引导学生描述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帮助学生整理观察结果。

Step 2:细胞理论的产生(互动讨论)教师将介绍历史上一些重要的科学家,如洛克、辛格和维尔纽斯,他们在细胞研究方面的贡献。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细胞理论的产生过程,并解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的原因。

Step 3:生命的起源理论(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生命的起源理论,例如自然发生说、神说或化学进化说。

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和总结他们所分配的理论,并准备向全班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

Step 4:小组呈现和讨论每个小组依次呈现他们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提供意见,并就各种理论进行辩论。

Step 5:练习和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例如:1. 细胞是什么?它为什么被称为生命的基本单位?2. 你认为哪种生命的起源理论最有可能?为什么?3. 你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或观察来证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Step 6:拓展阅读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生物学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例如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科普文章或视频。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进行阅读,然后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将对细胞及其在生命起源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生物教学课程设计思路(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课程设计思路(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课程设计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生物教学课程设计思路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教学需求,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初中生物教学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介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细胞结构与功能:探讨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分析生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和发育特点。

4.生物与环境: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5.人体生理: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6.遗传与变异:探讨遗传规律、变异现象及其在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情况。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调控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适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生物学教材。

2.辅助资料:提供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上课活动设计教案

高中生物上课活动设计教案

高中生物上课活动设计教案
活动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3.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准备材料:
1. 各种颜色的纸板、剪刀、胶水、标签等制作材料。

2. 图片或模型展示细胞结构,以供参考。

活动步骤:
1.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质体、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等部分。

2. 分组给每个小组分发材料,让学生根据模型或图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

每个小组负责制
作一个细胞结构模型。

3. 每个小组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合作,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调整和
完善。

4. 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细胞结构模型,并介绍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5.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
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活动评估:
1. 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对于自己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
可以邀请生物学专业的老师或研究生来学校为学生讲解更深入的细胞结构知识,并进行实
验或研究项目。

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竞赛或展示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
趣和学习热情。

生物课堂活动课程设计

生物课堂活动课程设计

生物课堂活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2.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能够对生物进行基本的分类;3.了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对生物进行识别和分类;2.能够运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简单的生物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的分类方法;3.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呼吸、排泄等。

其次,介绍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分类法和遗传分类法,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分类技巧。

最后,讲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清晰地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和研究方法;其次,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对生物的认识和理解;再次,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生物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最后,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生物实验,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教科书;2.参考书:生物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生物学相关的视频、图片、图表等;4.实验设备:显微镜、样本、实验材料等。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生物特征和分类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考试:进行一次生物学知识的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生物系课程设计表

生物系课程设计表

生物系课程设计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1)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了解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

(3)掌握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2.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模型或实物,能正确画出细胞结构图。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生物学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细胞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叶绿体等。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细胞壁、液泡、中心体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4.实验法:观察细胞模型或实物,画出细胞结构图。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课本相关章节。

2.参考书:细胞生物学相关书籍。

3.多媒体资料:细胞结构动画、植物光合作用视频等。

4.实验设备:细胞模型、显微镜等。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作业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一次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讨论。

趣味生物校本课程设计

趣味生物校本课程设计

趣味生物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生命起源、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等;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进行生物学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为主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起源与进化:介绍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细胞结构与功能:探讨细胞的结构组成、功能及其代谢过程;3.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遗传规律和变异的类型及意义;4.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三、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讨论法:学生就生物学问题进行探讨,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生物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4.实验法:进行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生物学知识;2.参考书:提供生物学相关领域的拓展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教学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生物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践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占总评的20%;3.考试:定期进行生物学知识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教学时间: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生物学知识;3.教学地点:教室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课程实施 基于学科教室的课程实施模式是走 既是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课时教学设计的一种依据。
班制,学生按照科目的不同,到指定的地点上课,改变 如科学探究能力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表,等待各科 教师依次到教室来授课的模式。 实施走班制,一方面 需要硬件设施保障,如教学活动空间、仪器设备、多媒 体设备等;另一方面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选择性教 学的课程运行机制保障。 生物学科教室不仅是创新学 生学习生物学的空间,更是营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 个性化发展的环境,在活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品质和 学科关键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邓 鹏,丁 娟.2007.生物学中的相异构想及矫 正策略.生物 学
通报,42(6) :40槾
· 14·
生物学教学 2016 年( 第 41 卷) 第 9 期
面设立图书角,配备有不同版本的生物学初高中教材、 包括 10 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二级主题及
大学教材、国外教材和一些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科普书 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组成。 具体内容规定了生物学课
该是跨课时的,甚至是跨学期、学年的。 在生物学科教 室的背景下,教学设计应该打破课时的束缚,从单元设 计的高度,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统整。 单元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1] 甄兆敏.2013.生物学科功能 教室 建 设 的 探 讨.课 程 教 育 研 究,
(5) :189 ~190槾
课程标准活动建议和教材活动设计,可进一步开发活
2.1 课程内容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 动(表 1)。
表 1 “ 绿色植物的一生”活动设计
课程标准 具体内容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 件和过程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 的生长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 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 腾作用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 过程
告等。
法有效开展。 基于学科教室的学习目标,一般要高于
1.5 生物学科教室的教学研究功能 每个生物学科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同时根据区域、学校、教师和学
教室都设置教师的办公区域,从而把传统的教室、实验 生的特点,开发与学科教室功能相适应的活动。 因此,
室变成教师的工作室、研究室,教师是学科教室的主 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教学时首先借助文本中的 光合作用习题引发学生的预测,然后要求学生将独立 思考得到的答案,填写在文本提供的空白区域内,此过 程中无需学生进行讨论。 3 概念转变文本的反思 3.1 相异构想普遍存在 学生的相异构想超越了年 龄、能力、性别和文化界限,是普遍存在的。 在学习的
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相异构想,有时甚至让教师觉得 匪夷所思。 在进行概念转变教学时,教师必须事先考 虑学生脑海中普遍的相异构想,才能抓准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文献、访谈、问卷和二段式 测试等多种方式探查学生脑海里的相异构想。 3.2 要充分关注概念转变文本的教学策略 概念转 变文本在编写时要求展示相异构想并解释相异构想的 不合理,加强相异构想与科学概念的辨析比较,其教学 重点不仅有科学概念的建构,更看重相异构想的激活、 呈现和解构。 在进行概念转变文本的教学时,教师是 以学生为主体,在利用文本的同时结合课堂讨论、视频 等辅助手段促使学生真正解构相异构想,为新概念的 完全接受提供可能性。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充分关注 概念转变文本的各种教学策略,才有可能实现概念的 真正转变。
人,除了上课外,教师还要建设和管理学科教室的各种
以苏教版枟生物学枠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 绿色植物
资源,营造属于自己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研究的独特 的一生”为例,共有 “ 植物种子的萌发” “ 植物根的生
环境。 学生只要有时间,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老师, 长”“ 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 植物茎的输导” “ 植
求。 1.2 生物学科教室的实验探究功能 生物学科教室 可改变过去为了实验才去实验室的弊端,分组实验、演 示实验可以与知识学习同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恢复了生物学课堂的理科特性。 一方面让常态课与 实验课的区别消失;另一方面生物学教师自己管理实 验器材药品、准备实验,让教师与实验员的区别消失。 实验桌一般固定于学科教室的两侧,实验桌的上下边 分别设置壁橱和底橱,存放实验所用仪器与药品。 1.3 生物学科教室的展示交流功能 生物学科教室 的墙壁、窗帘、窗台、橱柜都具有展示和交流功能。 墙 壁可张贴与生物学相关的照片、图片、简报、实验报告 等;窗帘上可喷绘有生物学特色的图案;窗台上可培养 实验或观赏用的动植物;橱柜中还可摆放生物学标本、 模型和学生的作品,甚至天花板上也可彩绘或悬吊生 物标本、模型。 总之,将学科教室营造浓厚的生物学氛 围,让学生走进生物学科教室,就进入有生物学特色的 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1.4 生物学科教室的阅读查询功能 学科 教 室 的后
观察花 的 结 构; 观 察 果 实 的 结构
新开发活动设计
探究种子的发芽率;观察出土萌发与留 土萌发现象;制作豆芽 观察枝芽切片标本;探究根尖的生长部 位;观察水培植物的根 探究植物器官吸水或失水的原理;收集 植物因缺乏无机盐而表现出的症状;无 土栽培蔬菜 观察康乃馨、芹菜茎中的导管;探究影响 蒸腾作 用的 因 素; 自制 “ 蓝色 妖 姬” 玫 瑰;探究绿化对校园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花和果实主题摄影;收集无籽西瓜等果 实的形成原理;探究影响水果成熟的因 素
基于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碎片化。 从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到生物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的目标应
完成科学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体验生物学知 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不同 的科学探究实验有不同的价值,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形成的贡献具有差异性。 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的科 学探究能力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科学探究的教学目 标具有差异性。 对科学探究的教学进行单元设计,有 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导向,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作为载 体,有可靠的评价工具作为保障,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 体学生,实现生物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课程标准 活动建议 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 动
为班 级或 家庭 中 的 植 物 浇 水、施肥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 大气湿 度 数 据, 并 进 行 比 较 分析 开展人工授粉活动
教材活动设计 观察大 豆 种 子 的 结 构; 探 究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观察植物根尖结构 观察外界溶液浓度对叶形态 的影响;讨论含氮的无机盐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探 究茎的输导功能
2.2 文本使用的差异性 不同教师在文本使用过程 中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身的相异构想。
有的文本在展示相异构想之前,要求学生必须对 思考题先进行预测和小组讨论。 例如,在进行“一种密 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 的教学实证研究时,首先要求学 生独立阅读文本中的思考题“ 一种氨基酸是否只对应 一个密码子?”“ 每个密码子都对应一种氨基酸吗”,时 间大约是 5 min[1] 。 然后学生分组将自己的想法进行 讨论,之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班级讨论,达到激活 相异构想的目的。 有的文本则要求学生独立对思考题 进行预测,不进行讨论交流。
籍、杂志,将图书馆中的图书杂志摆放在生物学科教室 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
内,让师生在需要时第一时间能够伸手可及,在休闲的 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时候可以拓宽知识面。 同时配有多台电脑,供个人或 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相对来说活动数量少,而
小组收集生物学信息、处理实验数据、形成电子实验报 由于时间、空间、硬件等条件的制约,许多活动建议无
生物学教学 2016 年( 第 41 卷) 第 9 期
· 13·
基于学科教室的生物学课程设计
李能国 戴舒玥 (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 213001)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生物学科教室功能的基础上,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学科教室的生物学课程设计。 关键词 学科教室 生物学课程 设计
2011 年,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公布枟 关于全面实 施学科教室制度的基本规划枠 指出:“ 到 2014 年为止, 韩国将在全国初、高中普遍实施学科教室制”。 我国在 北京市十一学校、深圳市皇岗中学等,开展了学科教室 建设和使用的尝试。 生物学科教室是传统的教师办公 室、教室、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图书馆等功能场馆的结 合体,它改变了原来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固定不动,教师 到各个班级的教室授课的历史,从而具有更丰富的功 能。 基于学科教室而设计的学校课程,在课程内容、课 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领域都发生了改变,旨在促进学生 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1] 。 1 生物学科教室的功能 1.1 生物学科教室的教育教学功能 生物学科教室 内配备有黑板、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进行常规的教学 活动。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需要运用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桌椅摆放的形式要灵活多变, 可以是秧田式,可以朝一个方向摆成半圆状,也可摆成 几个小圈,或者相对而坐等,因此桌椅不能固定,也不 能过大,形状为长方形或梯形,才能满足不同组合的需
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完成个性化的实验;教师拥有属于 物的开花和结果” 5 节,对应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
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可以潜心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而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中“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绿
实现专业发展。
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两个二级主题,在基于
2 基于学科教室的生物学课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