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doc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
2. 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语言的陈情特色。
3.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 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游子吟》导入,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进而引出课题《陈情表》。
2.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密及写作背景。
3. 文体知识介绍:讲解“表”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4.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5. 深入研读:
-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 体会文章语言的陈情特色。
- 理解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6. 拓展延伸:让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孝”。
7.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8.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5《7 陈情表》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方式。
2 、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二、导入:魏太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邴原任五官长史。
一次,太子燕会,宾客有一百多人。
曹丕提出一个议题让大家讨论:“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大家众说纷纭,或救父,或救君,意见并不一致。
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如忠与孝的矛盾等。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李密的《陈情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6页。
三、背景简介此表写于西晋晋武帝泰始三年。
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年号泰始。
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
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李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为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
四、作者简介李密,西晋犍为武阳人,字令伯。
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力辞。
后任温县令、汉中太守。
五、解题陈:陈述。
情:具体什么意思,我们通过文章学习。
{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六、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凄苦,悲凉;感激,真挚,诚恳,忠诚,期待七、合作探究活动一:既然李密“愿乞终养”,想请皇上同意自己的辞官请求,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段中直接表达这样一种愿望,而是曲折迂回地从自己幼年的经历写起?他又是用哪些语句来具体表现的?1、为什么从自己的经历写起?动之以情。
2、第一段中叙写了作者几重不幸?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必修五7《陈情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陈情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4、隔行抄写课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李密及其《陈情表》逸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2、生齐读3、师就其中重点句让学生在抄写本上做笔译(分段进行)三、研读第一节:1、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2、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
大家一齐动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实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
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
(投影:)“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总摄作用: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3.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4.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
1.教材分析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陈情表-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陈情表-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熟悉《陈情表》的背景、作者和内容。
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理解文言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了解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1.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阐述《陈情表》的主题和思想。
2.能够独立阅读、理解和分析文言文。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感悟。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
2. 教学重点1.熟悉《陈情表》背景和作者。
2.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分析《陈情表》的主题和思想。
3. 教学难点1.独立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2.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2.讲授式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5. 教学步骤5.1 了解背景和作者1.教师介绍《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陈康伯的生平。
5.2 理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1.教师介绍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2.学生阅读示范文段,并分析文段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5.3 分析《陈情表》的主题和思想1.教师讲解《陈情表》的内容和思想。
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陈情表》的主题和思想。
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6. 教学评价6.1 自我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学生自我评价分析和阐述《陈情表》的能力。
6.2 互相评价1.学生相互评价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学生相互评价分析和阐述《陈情表》的能力。
7. 课后拓展1.学生重读《陈情表》,尝试做阅读并理解文言文的题目。
2.学生自主拓展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陈情表》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陈情表》教学设计【设计说明】《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明确历史背景,在阅读中梳理内容,读懂文意,读出情感,强化感悟,体味感恩。
【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理清思路,学习本文缜密的结构思路、严谨委婉的表达、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品味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4.读写一体当堂训练。
【重点难点】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课堂导入】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两篇“表”让人感动至极,一篇是初中时学过的《出师表》,另一篇是什么呢?(预设回答:《陈情表》)正如苏轼所说:“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可谓忠则《出师》孝则《陈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陈情表》。
【研讨展示】一、预习成果展示:【讨论明确】1.是谁“陈情”?李密,西晋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出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文体知识“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陈情表》就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陈述自己不能应召的奏章。
二、整体感知---朗读展示1.配乐朗读2.学生在预习基础上,谈读课文后的总体感受。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表”这种文体的特征和作用。
2.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3.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君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2. 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和忠君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一些关于亲情和感恩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
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报答父母或恩人?
2. 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
介绍作者和作品。
讲述文章的背景和主题。
3. 阅读文章
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文章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讨论
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6. 课堂总结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并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亲情和感恩,并通过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18 新人教版必修5.doc
陈情表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当处于忠孝两难的时候,是尽忠还是尽孝?(学生发表见解)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来看看晋代的李密,是如何处理的。
今天,我们来读他的《陈情表》。
(板书)解题: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刘禅陈情的奏章。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 )情况(事实);(2 )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 )情理(忠孝之道)。
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疏通字词。
臣以险蛭凰遭辺凶门衰连薄茕茕孑立床厘塑以微贱非臣圈首责臣逋慢犹蒙独育过蒙拔擢_宠命优渥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以下问题(1)是谁陈情?学生明确:李密介绍作者: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 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2)向谁陈情?学生明确:晋武帝。
(3)陈什么情?学生明确: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提示:第一段: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第二段:写自己忠与孝的两难处境。
第三段:为打消武帝的疑虑,重申自己的人生态度及特别处境。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14 新人教版必修5.doc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背诵全文
明确
总结
理解
赏析
品读
板
书
设
计
陈情表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导入
介绍
点拨
教师活动
了解
默读
思考
回答
学生活动
总结
练习
作业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三、分析课文(二)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2.7《陈情表》教案14(人教版必修5).doc
2.7《陈情表》教案14(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德育目标:深入体会李密的感情,培养学生敬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串讲结合,突出诵读,强调质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讨论三四段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本文辩言的特点。
教学步骤:一、指名背诵,导入新课。
1、分别指名背诵一二段。
2、谈话导入。
在前两段中,作者陈述了自己的身世之苦和忠孝不能两全的难,这样就能打动多疑的晋武帝,使他消除对自己的疑心了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密还得进一步陈情。
那么,他最后是用什么情来彻底说服晋武帝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三四段。
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段设问导读。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
孝既己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
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A、 "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人教版语文高三-人教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32
人教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抒情散文的文体、语言特征;2.过程与方法:学习并运用课文中说理、叙事与抒情的浑融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文言常识的掌握;作者真挚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作者两难处境的理解【教学方法】1.提问法与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提问,通过回答进行点拨。
2.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 讨论法:教师引导讨论和自由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章字词读音;整体感知文章;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中张本等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辈的辛勤劳苦。
教学重点:第一段内容的作用的理解;文言常识的掌握;教学难点:时代背景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1、(投影展示《二十四孝图》)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讲一下你熟悉的一幅图,或者谈谈你所了解的古代关于“孝”的小故事?(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今天我们来学这篇被人誉为美文的《陈情表》,感受李密的孝情。
2.文体介绍表:又称“奏议”,是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
二、朗读与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诵录音,注意字音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播放录音)2、提问:《陈情表》,那么是谁陈情?明确:李密,字令伯,晋初散文家。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曾任蜀汉尚书郎,甚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司马炎建立晋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
《陈情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
教学目的: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一节一、导入: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二、解题:“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
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
“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
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
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
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
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
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
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
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
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担任高职,充分施展其才能。
但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
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
四、写作背景: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晋武帝笼络的对象。
陈情表-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
陈情表-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和作者;2.分析《陈情表》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3.掌握《陈情表》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4.感受《陈情表》所表达的忠诚和爱国精神;5.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陈情表》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2.掌握《陈情表》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感受《陈情表》所表达的忠诚和爱国精神;2.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介绍《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和作者;2.列举与历史背景相关的词语,让学生猜测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20分钟)1.分别介绍《陈情表》的三个部分:开篇奏章、自述盖棺和陈情表;2.分析其中的句式、修辞和词语运用,比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并总结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最后让不同的小组进行讲解。
3. 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25分钟)1.讲解阅读技巧,比如找出关键词、分析句式结构、寻找主题思想等;2.播放《陈情表》的朗读视频或让学生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3.分析《陈情表》所传达的忠诚和爱国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意义。
4. 课堂讨论(15分钟)1.发放小组任务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答辩,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2.让每个小组分享总结的结论和收获;3.整合各小组的结论,让学生对《陈情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内容;2.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阅读习惯和习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作业布置1.课后阅读《陈情表》,总结一篇 500 字的读后感;2.组织小组答辩,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心得。
总结本节课以《陈情表》为教材,通过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的讲解、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文是一篇情满笔端,措辞恳切的至情美文。
文章委婉得体,悲恻动人。
作者无论是诉自己的孤苦之情和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还是述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之情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都十分感人。
在阅读理解时,应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古代散文,读懂文字是关键。
只有在真正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谈得上鉴赏。
本文有许多古今异义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讲解时须着重指出。
本文运用语言十分精练准确,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鉴赏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
3、学习古代散文,要特别注意诵读,最好能熟读成诵。
本文文笔简练流畅,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四字句和对偶句的交错使用,不仅言简意丰,而且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以体会,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和快慢节奏,读出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节奏感。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苦情、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和其用词的精练准确。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诵读课文。
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成语,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讲解表达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至性之言,悲恻动人”的原因。
讨论作者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委婉陈情的方法步骤;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教学难点作者委婉陈情的方法步骤;诵读时的对各段情感的把握。
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运用讲解法,在疏通课文时注重常用实词和虚词的讲解。
2、运用提问和讨论加固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的掌握。
3、联系背景和关键语句,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感情。
4、通过范读和讲解表达作者感情的关键语句,指导学生有表情地反复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基本理清课文思路。
2、研读第一段,积累文言词汇,并背诵此段。
教学过程:导语: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了。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一、解题1、释题: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至孝之情);表――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又称“奏议”。
2、作者: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孝著称,受举荐,曾仕蜀汉为郎中和尚书郎,曾多次出使东吴。
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3、背景: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
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
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二、诵读1、听读:听录音,边听边注意体会文章的节奏和文中抒发的感情。
2、诵读:学生自己高声朗读课文至熟,并注意下面字词的注音。
3、默读: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关注疑问处。
4、听读:再放录音,学生可以跟读录音。
正音: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凶mǐn 终鲜兄弟xiǎn 门衰祚薄zuò期功强近jī茕茕孑立qióng 常在床蓐rù除臣洗马xiǎn猥以贱微wěi 生当陨首yǔn 责臣逋慢bū刘病日笃dǔ犹蒙矜育jīn 过蒙拨擢zhuó宠命优渥wò日薄西山bó更相为命gēng三、积累(分散到各课时中)1、注意以下列通假词:闵-悯,悲痛怜惜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蓐-褥,草垫子,草席2、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慈父见背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期功强近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常在床蓐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寻蒙国恩猥以贱微除臣洗马生当陨首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不矜名节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日薄西山二州伯牧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拜表以闻3、古今异义: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不能够,不同意成立-成人自立/指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告诉-报告申诉(苦衷)/说给人听或使人知道辛苦-辛酸悲苦/身心劳苦4、词类活用: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不幸的事察臣孝廉-名作动,作孝廉,为孝廉猥以微贱-形作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远离则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5、注意虚词“以”的用法:臣以险衅(因)臣以供养无主(因)猥以微贱(凭)臣具以表闻(用)圣朝以孝治天下(拿)但以刘日薄西山(因)无以至今日(不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拜表以闻(来)6、注意以下句式: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介词结构后置)7、成语: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茕茕孑立――形容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日薄西山-—比喻人年老或事物衰微,接近死亡。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朝不保夕――早上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形容形势危急。
四、研读第一段:奏诉早年家庭不幸,祖孙相依为命。
(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1、齐读第一段。
2、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3、思考分析: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生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拘答案,老师投影,逐条显示)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四大不幸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指导学生朗读全段,提醒学生注意此段的感情基调――凄苦,悲凉。
5、指导学生理解性的背诵第一段。
6 、学生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
五、作业:背诵第一段,预读下文。
板书设计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四大不幸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二、三段,积累文中文言词汇,并背诵这两段。
教学过程:一、温习1、背诵第一段,注意感情基调:凄苦,悲凉。
2、翻译重点句子和词语,解释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的意思。
过度语: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难道你的心中只有私情吗?”故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 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二、研读(一)第二段:禀诉祖母供养无主,实诉奉诏进退两难。
(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1、齐读第二段。
2、学生口译本段文字。
3、思考分析: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指导学生朗读全段,提醒学生注意此段的感情基调――感激,恳切。
5、指导学生理解性的背诵第二段。
过度语: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晓之以理”即“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大旗恰是“以孝治天下”。
(二)第三段:坦陈经历态度,以求皇帝体恤。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1、齐读第三段。
2、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3、思考分析:⑴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⑵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⑶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⑷“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4、指导学生朗读全段,提醒学生注意此段的感情基调――真挚,诚恳。
教师: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可见,这篇文章的抒情和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是多么强烈。
⑴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段首句就说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合情合理亦合法,因此,“以孝治天下”要重读。
⑵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
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
这里,“不矜名节”要重读。
⑶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
准确地陈述了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这里的“至微至陋”和“宠命优渥”要重读。
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如泣如诉,字字都表达着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所以,“日薄西山”和“人命危浅,”要重读,“朝//不虑夕”要慢读。
⑸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