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本溪十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辽宁省本溪十二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
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6.0分)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 夏天家中饮水机桶中的凉水温度能达到55℃
B. 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C. 人在超市购物时推购物车的速度约为5m/s
D. 一张纸厚度约为10−4m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9.6nm=9.6×10−3mm=9.6×10−3μm
B. 9.6cm=9.6×10mm=96mm
C. 9.6cm=9.6cm×10=96mm
D. 9.6cm=9.6×100dm=0.096m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抽出一些空气就听不到铃声
B. 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
C. 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手按琴弦不同位置能改变声音的响度
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出现了错误
B. 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 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D. 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去测量长度,可消除误差
5.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三个数值为
6.52dm、65.20cm、
652.0mm,则最小分度值相同的尺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丙
D. 都不相同
6.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 甲图: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 乙图: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鼓面
C. 丙图: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 丁图: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7.对速度公式v=s
的理解,正确的是()
t
A. 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D. 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
8.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
速走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3m/s
B. 7m/s
C. 3.5m/s
D. 2.5m/s
9.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
水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
的质量会增加
10.小榆和小月周末约好一起去公园游玩,小榆和小月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为5:3,
她们一起分别从各自的家里出发,小榆到达公园用了5min,小月到达公园了6min,则她们的速度之比为()
A. 2:1
B. 1:2
C. 25:18
D. 2:5
11.图中蜡烛油在顺着蜡烛向下流淌时,它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是
下图中的()
A.
B.
C.
D.
12.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
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则()
A.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
C. 汽车的速度是26.2m/s
D. 汽车的速度是42.5m/s
13.如图甲所示,某班同学在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乙是根据实验数
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采用了水浴法加热,目的是为了受热均匀
B. 该物质在80℃时,是固态
C.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D.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min
14.为抗击疫情,口罩生产厂家竭力提高口罩的产能。

如图
为全自动一次性口罩生产线的局部图,口罩由传送带匀
速传送。

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口罩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 传送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口罩相对于生产线上用于加工的机器是静止的
D. 口罩相对于传送带是静止的
15.如图所示,关于声音的利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倒车雷达
B. 超声波检查胎儿健康
C. 扬声器前晃动的烛焰
D. 大象之间的交流
16.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
熔点/℃−3934101080660232−117−259
A. 在−265℃时,氢是固态
B. 可用铝锅炼锡
C. 在很冷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
D. 1080℃的铜一定是固态
17.小红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
小红继续前行,5分钟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

小红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200m/min
B. 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C. 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2000m
D. 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900m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8.如图,向左行驶的自行车上绑着一面红旗,红旗飘扬的方向如图
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时可能没有风
B. 风可能从左吹向右
C. 风向可能从右吹向左
D. 风向一定从左吹向右
1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 “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20.中国“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用
于警示海盗等人员。

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
B. 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护航官兵配戴耳罩是在入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
D. 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3.0分)
21.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
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_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2.学校在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
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人在奔跑后,脉搏会迅速提高到每分钟120次,此时脉搏频率较高,这种频率的声波称为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3.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
度相同的是______。

24.如图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
或“次声波”)来工作的;若以正在倒车的汽车为参照物,障
碍物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后,0.04s接受到回声,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障碍物距汽车为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

25.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性质制成的。

若只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变大并装入更
多的液体,温度计的分度值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是:17.82cm;17.81cm;
17.79cm;17.28cm;物体的长度应取______cm。

27.有两支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7.7℃,用这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分别给两个病人测体
温,如果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______、______℃
28.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糖化为糖浆,再用勺
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出蝴蝶、鱼等图案,等石
板上的糖浆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如图所示的栩栩如生的
“糖画”。

29.安装在窗户上的排风扇工作时,发出的噪声非常影响人们的学习、
工作、休息,为了根治这一问题,工程人员研制出静音排风扇。


音排风扇是在______减弱了噪声;人们以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
强弱的等级。

而非静音排风扇工作时,往往会振得附近窗户上的玻璃嗡嗡作响,这是因为声具有______。

30.甲、乙两物体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其运动情况与时间关系图象
如图所示。

如果甲与乙的运动速度最后相同,则该图象为______
与时间关系图象;如果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则该图
象为______与时间关系图象;如果该图象为路程与时间关系图象,则______(选填“甲”或“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31.请在图中大致画出能描述晶体凝固的图象。

32.已知物体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甲,请在图乙中画出与此对应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
33.小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AC长为1m,B点为AC中
点,她让小车从斜面最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1)实验前,小月先练习使用停表测时间,某次读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s;
(2)实验测得通过路程s1所用时间为6s,通过路程s2所用时间为4s,则通过路程s3的
平均速度为______m/s。

由此她得出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3)小月发现,由于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小车的长度,将会导致路程s1和路程
______(选填“s2”或“s3”)测量的速度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月又利用了刻度尺测量出了小车的长度如图丙所示为______cm,小车全程的
平均速度的准确值应为______m/s。

34.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3)试管中的固体物质用______(“整块”或“颗粒”)好。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的熔化过程对
应图线中的______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向外界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为图丁中的a,
若有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35.(1)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
杯中。

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
了,如图所示。

请解释这个现象。

(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
什么?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6.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
答下列问题:
1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1)13次列车由北京到达上海的平均速度;
(2)中途13次列车以36km/ℎ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
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人的正常体温是37℃,饮水机桶中的凉水温度不高于体温,更不可能达到55℃。

故A不符合事实;
B、课桌的高度在75cm左右,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

故B不符合事实;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在超市购物时推购物车的速度与此差不多,在1m/s 左右。

故C不符合事实;
D、一张纸的厚度在100μm=10−4m左右。

故D符合事实。

故选:D。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事实的答案。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答案】B
【解析】解:A、换算单位错误。

应为9.6×1nm=9.6×10−3μm。

故A不正确;
B、进率及过程正确。

故B正确;
C、换算过程错误。

应为9.6×1cm=9.6×10mm=96mm。

故C不正确;
D、换算单位错误。

应为9.6×1cm=9.6×0.01m=0.096m。

故D不正确。

故选:B。

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

据此作出判断。

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3.【答案】B
【解析】解:A、抽出一些空气后,还能听到铃声,因为罩内还有少量的空气,故A错误;
B、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故B正确;
D、手按琴弦不同位置能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2)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减弱噪声的方法,理解和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可解答此题。

4.【答案】B
【解析】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测量时出现了误差,不一定出现了错误,故A错误。

B、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B正确。

C、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故C错误。

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D 错误;
故选:B。

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误差与错误在产生原因上,及是否能避免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充分认识二者的不同。

5.【答案】B
【解析】解:甲:对于“6.52dm”,“5”对应的单位是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对于“65.20cm”,后面的“2”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丙:对于“652.0mm”,后面的“2”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选B.
同一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一定,明确每个数据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确定符合题意的选
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值,包括两部分:准确值和估读值.其中,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6.【答案】D
【解析】解:
A、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梳齿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相同力度敲击不同的鼓面,不同鼓面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改变杯内水量,水量多的杯子难振动,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时,杯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钢尺振动的快慢相同,则声音的音调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概念及其公式的了解与掌握,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变的,与路程长短和时间长短无关。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A.运动路程越长,但不知道时间大小,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B.运动时间越短,但不知道路程大小,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是一定值,也就是其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故C正确;
D.由路程公式s=vt可知,一定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解:(1)第一段的运动时间t1=s1v
1=40m
2m/s
=20s;
(2)后一段的路程s2=v2t2=5m/s×10s=50m;
(3)总路程s=s1+s2=40m+50m=90m,
总运动时间t=t1+t2=20s+10s=3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s
t =90m
30s
=3m/s;
故选:A。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s
v
求出第一段的运动时间;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出后一段的路程;
求出总路程与总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问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运动时间及路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基础。

9.【答案】D
【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2)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大约是−2℃;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D正确,C错误。

(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处于液态;
(3)根据晶体熔化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此题考查了有关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学习时要用比较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

10.【答案】A
【解析】解:小榆和小月家到达公园的时间之比:t 小榆
t 小月
=
5min
6min =5
6
, 又知小榆和小月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为:s 小榆
s
小月
=5
3
, 则她们的速度之比为:v 小榆
v 小月
=
s 小榆
t
小榆s
小月t
小月
=
s 小榆s 小月
×
t 小月t 小榆
=53
×65
=2:1.
故选:A 。

已知小榆和小月家距离公园的路程之比,求出她们到达公园的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其速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11.【答案】A
【解析】解:蜡烛油在顺着蜡烛向下流淌时,属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A 、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A 正确;
B 、整个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
C 、整个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错误;
不断上升,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D错误。

故选:A。

要解决此题,需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发生变化。

熔化图象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凝固图象温度有下降的趋势。

此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的分析,关键是通过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是熔化还是凝固图象,根据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12.【答案】D
【解析】解: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1=v×t1
2=340×0.5
2
m=
85m,故A错误。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2=v×t2
2=340×0.3
2
m=51m,故B
错误。

CD、在两次信号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距离s=s1−s2=85m−51m=34m
34m内汽车用时t=△t−t1
2+t2
2
=0.9s−0.25s+0.15s=0.8s,所以汽车的速度为v=
s t =34m
0.8s
=42.5m/s,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信号在空中匀速传播,根据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的时间,由s=vt求出汽车距距测速仪的距离。

根据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和时间,求出汽车的速度。

本题是实际应用问题,考查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理解现代科技装置原理的能力,关键要准确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和所用时间,从而求得汽车的速度。

13.【答案】A
【解析】解:A、实验装置中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内水中加热,这种方法是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故A正确;
B、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80℃),则该物质是晶体,晶体刚达到熔点温度还没开始熔化时是固态,熔化过程中物质是固液共存态,刚好完成熔化时全部是
错误;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0min−5min=5min,故D错误。

故选:A。

(1)实验装置中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内水中加热,这种方法是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
(2)该物质是晶体,在熔点温度时,可能刚开始熔化,为固态;也可能处于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也有可能刚熔化结束,为液态;
(3)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实验的应用,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14.【答案】D
【解析】解:A、口罩相对于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传送带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
C、口罩相对于生产线上用于加工的机器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口罩相对于传送带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5.【答案】C
【解析】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检查胎儿健康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扬声器前晃动的烛焰,是由于声具有能量产生的现象,故C正确;
D、大象之间的交流,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知道声传递信息和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解答此题。

16.【答案】D
【解析】解:A、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不符合题意;
B、锡的熔点是232℃,铝的熔点是660℃,高于锡的熔点,可以用铝锅炼锡,不合题意;
C、水银温度计不能测量−40℃的温度,因为在该温度下水银是固态的,可用酒精温度计,不合题意;
D、铜的熔点是1080℃,晶体处于熔点是可能是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符合题意.故选:D.
(1)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
(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掌握物质在熔点时、低于熔点时、高于熔点时的状态.
17.【答案】C
【解析】解:
A、根据图象可知,她们同行时,20min通过的路程为4000m,同行时的速度:v=s
t
=
4000m
20min
=200m/min,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小红是第20min后沿原路返回的,则根据题意可知,她妈妈沿原路返回
的时刻为20min−5min=15min,即m的值是15;
由v=s
t
可得,两人同行时,15min通过的路程:s0=vt0=200m/min×15min=3000m,即n的值是3000,故B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妈妈返回到家的时间,t′=45min−15min=30min,则返回过程
中,妈妈3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3000m,则妈妈返回的速度:v′=s′
t′=3000m
30min
=
100m/min,
由图象可知,小红开始返回时比妈妈返回时多前进5min,
由v=s
t
可得,妈妈5min通过的路程:s1=v′t1=100m/min×5min=5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