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两套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难度比较研究
中外物理教学比较及研究
国内外中学物理的教育比较及研究刘磊学号 2012114916 摘要:对中外物理教材,物理教学活动,教学实验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指出其中的差异,并提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物理教材;教学;实验一、中美物理教材比较国内物理学教材现状国内现行教材大纲分为必修和选修共12册,其中必修部分:高中理科高中文科选修部分有5册如下:必修加选修共12册内容由5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由数章组成,并且都有对应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及课题研究。
书中还有“科学漫步”、“思考与讨论”、“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学生视野,启发思考。
美国物理学教材现状美国现行教材是《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作者是美国密执安-迪尔伯恩大学的著名物理学教授保罗-齐策维次博士。
后又经修订与改版,至今长盛不衰。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具体结构如下:《Physics:principles and problems》全书共30章组成,选取的内容是理学、物态、波于光、电和磁、电磁感应、近代物理学。
每一章都有“内容提要”、“学习本章的意义”、“想一想”、“起步实验”等栏目,结尾都有“复习指南”、“测评”、“标准化测试”,除征文外还有“学习目标”、“物理学应用”、“迷你实验”、“本章复习题”等栏目,以突出科学探究,强调物理与技术的关系,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反应科学的人文性。
教材结构比较(一)、两套教材的共同点1、结构严谨,内容完整两套教材均注重对学生以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知识的选取,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教材编写时不仅注重物理学本身的发展,还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的发展,从分体现了逻辑结构的严谨性。
两套教材都包括了经典物理学得几乎所有内容,在最后几章给出了近代物理的相关知识,同时每一小节后都配有习题,便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重视实验,加强研究要学好物理比较重要的一条是循序渐进认识物理规律体验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
两套教材都很好的利用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的规律其中有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包含了验证试验和探究性试验。
三套高中物理教科书同一内容难度的对比分析
三套高中物理教科书同一内容难度的对比分析自2004年秋季入学开始,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进入实验阶段,目前,已有15个省(市)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标多本”和教材多样化。
以高中物理课程为例,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1](以下简称《课标》)编写、教育部推荐的物理教材就有5套。
面对不同系列、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教材,如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教材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内容体系、课程难度等内容。
由此可见,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对比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难度是选用教材的重要指标之一,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教材的难度不仅能为教材选用提供较为重要的依据,而且对教材编写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然而,目前人们对物理教科书难度的评价仅仅停留在经验和定性的层面,缺乏科学量化的评价方法。
本文将对评价物理教材难度的定量模型进行研究,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以下简称人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3](以下简称鲁科版)、广东教育出版社[4](以下简称广教版)出版的三套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课程难度进行对比分析。
一、物理课程难度模型1、影响物理课程难度的因素及其量化方法已有的研究指出,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是影响教材难度的重要因素[5,6]。
笔者认为,对物理教材而言,除上述因素外,内容呈现抽象度也是影响教材难度的重要方面。
课程广度是指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可以通过对比“知识点”的多少对其进行量化,涉及的知识点越多,内容越广泛;课程深度是指课程内容要求的思维深刻程度,它不仅涉及到理解概念、原理所要求的认知深刻程度和概念之间的关联程度,而且涉及到课程内容的推理与运算步骤等, 对此可以用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目标要求的不同认知层次赋值的加权平均值进行量化,课程目标要求的认知层次越高,表明课程越深。
中德两套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难度比较研究
中德两套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难度比较研究中德两套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难度比较研究本文以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参照,从文本角度对我国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教材中力学部分进行内容难度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KPK 物理教材在可比深度、可比广度、难度方面均高于人教版教材,以期对教材的编制和使用提供有益参考。
教材难度;难度模型;比较研究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其改革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环节。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材科学客观地分析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中对教材难度的分析比较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参考,从文本角度对中德两套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部分进行定量分析对比。
衡量教材的重要数据指标之一是教材的难度,其模型由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等人2005年在《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中建构,并已经被多次用在数学、化学等教材的难度定量分析中。
[1][2]由于不同国家各自的培养目标及国情不同,教材的内容难度会出现差异。
本文选取我国使用最广泛的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与德国具有革命性的正在推广使用的卡尔斯鲁厄高中物理教材为样本(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和KPK教材),利用课程难度模型对其中的力学部分进行定量分析,具有可比性。
同时,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部分,而两版教材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选取这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具有代表性。
一、教材难度模型史宁中教授构建的难度模型中影响教材难度的因素有三个,即课程深度(S)、课程广度(G)和课程时间(T)。
[2]这里的课程深度(S)泛指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思维深度,这个因素非常不易量化,涉及到概念的抽象、概念间的关联程度、课程内容的推理和运算步骤。
所以,本文中是通过对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赋值来量化课程深度。
课程广度(G)是指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一般通过教材中“知识点”的数量来量化。
高中物理哪个部分是最难的
高中物理哪个部分是最难的
物理在很多高中生心里都是最难的存在,有的学生在高一的时候物理学的还是不错的,但是到了高二就不行了,原因是物理的难度在逐渐增大。
那幺,高中物理最难的部分是什幺呢?
1高中物理哪个部分最难1.力学方面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在整个的高中物理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高中物理力学方面出的题目非常多,渗透到每个题型中被学生认为是高中物理最难学的部分。
高中生想要学好力学方面就必须要对每一个运动规律,每一个力学公式熟练的掌握。
熟练掌握公式之后,高中生需要做大量的物理题型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够让自己真正的掌握力学。
2.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在高中物理中占的分值非常的重,很多人认为能量守恒这方面的题型非常难做。
学生在分析能量守恒题时,一旦分析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错误题目,题目就没有办法做正确。
能量守恒的题型对于知识点的考察非常的多,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非常的高。
3.电学方面
初中阶段学生就接触过电学,进入高中之后学生会发现高中物理的力学非常的抽象,有很多的定律不仅需要去记忆,同时也要对这些定义进行理解。
很多学生会认为高中物理最难的部分是电学,由于电学非常的抽象难以理解。
1高总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难度排序
高中物理难度排序高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也是理科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它涉及到很多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等等。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高中物理在难度上确实比较大。
接下来我将从易到难来依次给大家介绍高中物理的难度。
1.力学(简单难度)力学是高中物理的起点,也是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在力学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等内容。
这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认真理解和练习即可。
2.热学(入门难度)热学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与热相关的问题,如热传递、热力学、热量等等。
初学者在学习热学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但只要理解热学的概念和公式,并且进行练习,就能够掌握它。
3.光学(中等难度)光学涉及到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反射、光的成像等等。
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对光的性质和行为有深刻的理解。
因此初学者在学习光学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认真学习和反复练习。
4.电磁学(较难难度)电磁学是高中物理中最难的内容之一,它分为电学和磁学两个部分。
电学中涉及到电荷、电场、电势、电容、电流等内容,而磁学则涉及到磁场、磁感线、电磁感应等内容。
相对来说,电磁学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对许多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总结:总的来说,高中物理的难度并不是单一的,不同的内容难度有所不同。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学习、充分掌握基础,然后再根据难度逐步向前发展。
只要认真学习,并且进行适量的练习,就可以顺利掌握高中物理的知识,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种高中物理教科书力学习题的比较研究
2.习题分布和题型比较
为清楚地对比香港牛津大学版高中物理教材《生活与物理 2
力和运动》中的课(章)节结构和习题分布,列出下表。其中牛津版
高中物理教材中习题包含:课节内习题“例题”和测试性习题即
“进度评估”、课节后习题即“习题与思考”、章末复习性习题“复
习”;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习题包含:课节内习题“例题”和课节
一、教科书介绍
香港地区现行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科书必
修部分为五册。第一册讲热和气体;第二册讲力和运动;第三册讲
波动;第四册讲电和磁;第五册讲放射现象和核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部分包括:力学
部分的必修 1、必修 2,电学部分的必修 3-1、3-2;选修部分包
括:选修 3-1、3-2、3-3 等。
3.习题编排系列化,体现前后呼应的编排设置原则 课内的例题都是以一定难度梯度来设置,并且每道例题的右 下角都会标注与课后哪一道习题的属相似题型,而在“复习”中 的挑战性题目必会标注与前面的哪一道例题属相似题型(即参看 某某页例题)。 就是复习中每一道挑战性题目的类型在例题中都有体现,可见例 题涵盖了这类题目的全部题型,也做到了习题设计的前后呼应。 四、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教科书改版习题编写的建议 1.习题编排设计,可体现生活情景和实际问题 对比于牛津版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教材的习题数量很少, 又脱离实际生活情景,可能是由于篇幅原因,题目几乎很少配图, 更少见生活情景的图片,不能以有趣的生活情景图片,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设计 习题时,可以以生活情景中的图片为起点,或者从解决某个生活 情景中的问题入手,这样设计习题才能从试题角度,来激发学生 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好奇心,也从试题角度增 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亲和力。 2.习题编排设计,可体现难度梯度和应试要求 对比于牛津版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没有体现 难度区分,也没有标注试题的出处、来源。如果要把教材变为真正 起到满足教师、学生教与学的需要的优质教材和资料,那么标注 习题的难度区分、甄选部分会考、高考试题编入教材是十分必要 的,同时要标注会考、高考题的出处来源。标注习题的难度区分也 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的必然要求。 3.习题编排设计,可体现前后呼应的设计原则 对比于牛津版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习题编排设计也要 体现前后呼应的理念,课后习题和章节习题设计的各种题型,在 前面例题中要全面、分层次、分梯度地体现,然后在例题中要标注 后面哪些习题与这道例题属相似题型,方便学生在解题时作比较 学习参考。章后难度较大习题要标注出与哪一道例题属相似题 型,铺设台阶,降低学生的解题难度,方便学生复习和思考。如果 能做到习题的前后呼应,就能较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主性、 主动性,让学生感觉学好物理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 【参考文献】 [1]黄小玲,彭永聪。新高中生活与物理 2.力和运动[M],牛津大学 出版社,香港,2010.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 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 1[M],人民教育出 版社,北京,2010.
新旧课标下高中物理必修部分课程难度对比研究
新旧课标下高中物理必修部分课程难度对比研究作者:张鹏周向玲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年第10期摘 ; 要;运用史宁中教授等人创立的课程难度模型,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03年版)》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量化分析,对新旧课程标准难度发生的变化展开研究。
结果显示:新课标中课程难度有所增加,其中课程广度增幅明显。
根据课程难度的变化,本文从教师教学、校本课程编制、环境三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建议,以期减弱难度变化初期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不适。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程标准 ;课程难度2017年底,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版课程标准修订完成。
其中着力发展学生协作、交往、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有积极影响。
物理新课标规定着高中物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
新课标较以往有很大程度的变化,涉及到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考试评价等方面,课程的实质问题是课程难度[1],课程难度的变化必然会对教育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03年版)》(以下简称《高中物理课标(03版)》)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物理课标(17版)》中的必修部分进行课程难度量化分析,并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010版)》(以下简称《高中物理(10版)》)进行综合分析。
一、研究方法课程难度的结构是十分复杂的,黄甫全教授认为课程难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可能、人发展的要求与可能以及人类知识的发展及其体系[1]。
本研究运用史宁中教授等人创立的课程难度模型,其中影响课程难度的基本元素最少有三个: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和课程时间[2]。
课程难度的公式可表示为:课程难度系数N值越大,课程难度就越大。
课程深度S,是指课程内容所要求的思维的深度,通過两种课标对课程内容不同的程度要求来赋值。
新课标下不同版本高中物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
新课标下不同版本高中物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新课标下不同版本高中物理教材难度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下不同版本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版本教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版本的教材在表述方式、难度设置和习题的选择上有所不同。
本研究对教材编写的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希望能够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难度比较,内容分析,教材改进引言新课标是指国家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教材的修订和更新。
新课标实施后,相关教材也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
而高中物理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新课标下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的难度比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国内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变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育经历了多次教材的变革和更新。
从早期的“军事教材”到后来的“暂行教材”,再到现在的新课标,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都发生了变化。
2.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和应用性。
教材的内容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增加了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内容。
3. 不同版本高中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在内容的组织方式和阐述方式上有所不同。
以新课标下的两个版本为例,一本教材内容整体更系统、清晰,涵盖面更广;而另一本教材更注重概念的拓展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不同版本高中物理教材难度的比较除了内容的不同外,不同版本物理教材的难度也有所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习题的难度和设置,我们发现新课标下的教材习题更具挑战性和灵活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5. 教材编写的改进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教材编写的改进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国际中学科学教材实验内容难度比较以高中物理为例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国际中学科学教材实验内容难度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不同 国家在高中物理实验内容难度上的差异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本次演示提出了 解决高中物理实验内容难度的措施和建议。这些措施和建议包括:简化理论推导 部分的内容、增加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等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大对 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等。通过这些措施和建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高中物理 实验内容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4、实验过程:实验过程的复杂程度是影响实验难度的因素之一。例如,涉 及到多个步骤和复杂操作的实验相对较难。比较发现,国外教材在实验过程上更 加简洁明了,而国内教材则更加注重细节和规范性。
5、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释也是一项重要 的能力要求。例如,需要使用到复杂数学知识和统计方法的实验相对较难。国内 教材在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方面更加注重数学技能的培养,而国外教材则更加注 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解决高中物理实验内容难度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从教 育理念上来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减少对理论知识的过度依 赖。其次,从教材编写上来说,应该简化理论推导部分的内容,增加实验操作和 问题解决等内容,同时注重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此外,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合 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从教学资源上来说,应该加 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提高实验设备的可获取性和实用性。
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准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难易程度。例如, 一些实验需要使用到专业的仪器和设备,如果这些设备不易获取或者操作复杂, 那么实验难度就会增加。比较发现,国内教材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更加严谨,而 国外教材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可获取性。
高二物理学习中的力学难点解析
高二物理学习中的力学难点解析一、引言高二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力学的难点在于理论部分的抽象性和问题解题的复杂性。
本文将对高二物理学习中力学的难点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力学的三大难点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学的基础是对力的认知。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学生常常难以准确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例如,学生容易混淆力的定义和质量的定义,将重力视为一种力而不是一种力的特殊形式。
此外,学生也容易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混淆,无法准确分类。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具体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
例如,通过展示物体受到不同力的情况,解释力的方向和作用对象。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在实践中感受力的作用和分类。
2.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学生普遍难以掌握的难点。
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多个力对物体的合力及其方向,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这会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
解决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例如,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解析力的合成过程。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也是高二物理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特别是在应用题中,学生往往难以准确运用牛顿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在斜面运动的问题中,学生难以正确判断物体受力情况和加速度的方向。
解决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利用实际情境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同时,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三、解决力学难点的学习方法1. 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力学是一个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学科。
学生应该首先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运动定律等基本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注重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力学学习中重要的环节,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力的作用和规律。
试论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的难点分析
试论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的难点分析
高中物理是中学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而其中力学的学习难度相比于其他单元来
说更高一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的难点。
一、数学基础
二、概念理解
物理学是一门涉及到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科学,其中概念的理解是非常关键的。
而高中
物理力学单元中的力、质量、加速度、速度等概念,需要学生对它们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否则会影响后续知识点的学习。
三、物理公式的掌握与应用
高中物理力学单元中涉及到的公式较多,例如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公式、运动方程、万有引力定律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不仅如此,还需要灵
活掌握和运用公式,通过加减乘除的方式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四、细节处理能力
在力学实验和题目的处理中,细节非常重要。
例如当物体对称时如何处理、当受力不
在同一竖直平面时如何分解、如何正确地选取参考系等,这些都需要学生有很好的逻辑思
维和分析能力。
五、图像表达能力
高中物理力学单元中的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具备图像表达的能力。
例如波浪、杠杆、滑轮、弹簧等都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图像较为准确地表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
断和解答。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的难点在于数学基础、概念理解、物理公式的掌握与应用、细节处理能力以及图像表达能力等方面。
应该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中注重对这几个
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力学的知识。
中德高级中学《物理》之力学部分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德高级中学《物理》之力学部分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涉及质点、刚体和运动的规律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力学作为物理学中的基础学科,常常是高中物理学的一大难点。
德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将力学作为科学的基础。
随后他又发明了微积分,奠定了世界物理学的基础。
中德高级中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拥有较好的物理技能和思维能力,但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深入,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推导过程经常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例如自由落体,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和电磁力等等。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比较中德高中学生在力学部分的学习水平,以便更好地了解两国学生在力学领域的优势和不足。
二、研究目的:1. 了解中德两国高中学生在力学领域的学习水平。
2. 比较中德两国高中学生在力学领域中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差异。
3. 探究中德两国高中学生在力学学习中的兴趣、自信心、自觉性等方面的差异。
三、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中德两国高中学生在力学领域的学习情况、态度和方法等数据。
2. 实验研究。
采用实验数据分析法,分别对中德两国高中学生在物理实验室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中的差异。
3. 文献阅读。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调查两国高中的课程教学大纲以及相应的教材,特别是力学部分的教学内容,为比较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四、研究内容:本文将着重比较中德两国高中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 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及应用能力。
2. 学生对力学文献资料的阅读及理解水平。
3. 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表现。
4. 学生在力学学习中的兴趣、自信心、自觉性等方面的差异。
五、预期成果:1. 掌握中德两国高中学生在力学领域中的学习水平差异。
2. 比较中德两国高中学生在力学领域中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差异。
3. 了解中德两国高中学生在力学学习中的兴趣、自信心、自觉性等方面的差异。
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比较的开题报告
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比较的开题报告本文是一份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比较的开题报告。
在本文中,将对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教学效果。
一、研究背景现代物理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贯穿着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在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通常被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
然而,不同的教材对于现代物理部分的内容和教学重点会有所不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现代物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还会对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异同点和教学效果,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1.现代物理部分的内容。
本研究将比较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内容和教学重点,以探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2.现代物理部分的教学方法。
本研究将比较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以探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现代物理的效果是否有所不同。
3.现代物理部分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将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比较不同教材在现代物理部分教学效果上的差异,以探究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兴趣是否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对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共性。
其次,通过设计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教材在现代物理部分教学效果上的差异,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研究意义通过对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现代物理部分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教材对现代物理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揭示它们在教学效果上的优缺点。
这不仅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提供参考和借鉴,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现代物理的概念和原理提供帮助。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中、英、高中物理教育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全球物理教育水平。
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力学实验对比研究
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力学实验对比研究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新教材的实验编写不同于旧教材。
基于内容分析法,选取高中生教材新旧版本进行对比分析,从实验内容和实验难度解读新教材的实验变化,总结出总体范围。
新教材实验的总难度和平均难度不同。
但是,探究性实验的比例会增加,内容设计将有助于教与学。
关键词:课本分析、物理实验、难度分析引言:新课改提倡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协同学习模式。
通过教师创造的一些小组活动情境,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高中物理教材改版之后的实验设计内容虽然缩小,但是留给学生的探究性空间增大。
有利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散性的思考。
一、实验内容及类型变更以“人的自由落体”课为例,教师应参照教材的课文分析,明确学生继续自由落体的实验内容和推理目的。
自由落体在不同大小和质量的不同物理中的实验研究让学生探索落体运动与空气之间的关系[1]。
其次,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自由落体合作自学标准,采用合作小组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两人一组,每组分发一张纸和纸板(铁球和塑料球),其他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落在同一高度。
实验会提高高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为轻物体的下落速度会更快,老师会引导学生互相合作进行牛顿力学实验。
这就引出了自由落体的概念。
学生加深对自己想法的理解。
科学的合作目标可以向高中生明确实验过程中需要与他人合作的环节,氛围在课堂评价中起到协调和凝聚作用,也是教育评价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和基础最后老师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得到的数据,得出需要学生完成的结论,老师有探索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们。
通过强调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得出结论,自由落体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教学活动的配合,有效培养了高中生的勤奋大脑、动手能力和写作习惯。
2019年人民教育版高中物理、必修课和必修课本(“新课本”)、2010年必修课(“旧课本”)全部实验统计新课本119本。
2021国内和中外物理教材对比研究综述范文1
2021国内和中外物理教材对比研究综述范文 摘要: 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近几年物理教材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根据当前物理教材比较现状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 物理;物理教材; 教材比较; Abstract: Textbooks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fter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physics textbook comparison in recent year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s textbook comparis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search prospects. Keyword: physics;physics textbooks; textbook comparison; 1、引言 教材建设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
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即将来临,对于教材比较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
在中国知网以主题词“物理教材比较”搜索后,共有321篇相关文献,整理2001~2018年数据,发现物理教材比较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
2、物理教材比较文献综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教材比较研究,以期能更好地帮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物理教材的比较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
本文主要是对国内物理教材之间的比较和中外物理教材的比较,以时间为线横向比较的文献,从三个方向,即针对某一知识点、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材难度比较三个方面作综合叙述。
2.1、国内物理教材的比较 分析知网以主题词“物理教材比较”搜索到的文献,整理2001~2018年文献,国内物理教材比较研究的文献数目共有128篇。
2013年新《课标》刚修订使用后,相关研究数量迅速增加,文献数量上升明显。
中韩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韩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韩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比较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不仅是研究和探究自然规律的基础,也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力学作为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学习物理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高中力学作为高中物理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各个国家都非常注重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以中韩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知识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旨在为今后的物理教学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对比中韩两国高中物理教材的力学部分,考察其教学内容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中韩两国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力学部分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探讨其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
3、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中韩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知识体系结构,探讨其脉络和逻辑,分析其差异和共性。
本研究旨在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种相关资料和文献,对比中韩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知识体系等方面,对两国物理教育模式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研究结论:通过对比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韩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国的教材注重物理概念的讲解和推导,而韩国的教材注重物理实验和应用。
2、两国教学力学部分的教学方法差异也较大,其中韩国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实验环节的设计,而中国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3、中韩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知识体系结构都比较清晰且合理,但中国的知识体系更为系统和完整,而韩国的知识体系更为实践性和实用性。
以上结论旨在提供给各位物理教育教师和研究者借鉴和参考,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物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 上 述 教材 内容难 度 模 型与 各 知 识水 平 的 量化 赋
了解 :一 般 指 对 知 识 涵 义 有 感性 的 、初 步 的 认 识 ,
如 能 回忆 知 识 点 、辨认 、举 例 等 ;
值 方 法 ,笔 者对 两 版 教材 力学 相 似 部分 的 内容 进 行 了评
了解 了解 、 知道 、 描述 、 说 出、 举例 说 明 、 列举、 表述、 1 识别、 比较 、 简述 、 对 比
知 识 性 认 识 认 识 2
考课 程 标 准 中 的相 关 要 求 以 及 各 版 本 教 材 配 套 的 教 师
教 学 用 书 中提 出 的建 议课 时 数 。 本 文 的研 究 对 象为 中德 高 中物理 教 材 ,高 中阶 段 物 理 课 程 为基 础 性课 程 ,所 以物理 课 程 的 设计 肯 定会 考 虑 广 度 和深 度 两个 方 面 ,课 程 对于 “ 可 比深 度 ”和 “ 可 比 广度 ” 的侧 重程 度 要保 持 平 衡 。因 此 , 系数 不 能 过 小 或 过 大 ,所 以本 研 究取 系数 大小 为 0 . 5 ,即 假 设课 程 深 度和 课 程 广度 对 课程 难 度 的影 响程 度 相 同 。
经历 学 习、 探究、 预测、 考虑、 经历 、 体验 、 参加 、 参观 、 1
体验 性 查 阅 目标 反 应 体会 、 关注、 注意 、 关心、 乐 于、 敢 于、 勇 于、 发展 、 2
保持
领悟 形成、 养成、 具有、 领略、 体会 、 思考 Nhomakorabea3
上 表 中各 目标 要 求 层次 划 分 的涵 义 :
表 1 学 习 目标及赋 值情 况
类 型 水 平 行为 动词 赋值
式 ,其 次 掌 握 加 速 度 与 力 的 关 系 、加 速 度 与 质 量 的 关
系 ,并 会运 用 牛 顿 第二 定律 进 行计 算 ,知识 深 度层 次 为
4。
对 于 课 程 广 度 G 的 赋 值 ,本 文 选 择 知 识 点数 量 来 进 行 量 化 。课 程 时 间 T本 文 选 用 课 时数 来 量 化 ,可 参
用 ,深 度赋值分别为 1 、2 、3 、4 ;综合 考虑 两套教 材 理 解 物 体 运 动 速度 的 大 小 和 方 向 ,故 知 识 深 度 层 次 为
立 操 作 和 设 计 ,其 深 度 分 别 赋 值 为 2 、3 ;体 验 性 目标 的 水 平 层 次 为 经历 、反 应 和 领 悟 ,深 度 赋 值 分 别 为 1 、 2 、3 。具 体 要求 程 度如 表 1 所示 。
分 统 计和 计 算 。
认 识 :一 般 指 对 知识 点 概 念达 到理 性 的 认 识 ,位 于
“ 了解 ”与 “ 理 解 ”之 间 ;
人 教版 教 材 中选取 了 1 7 节 知 识 内容 ,共 4 1 个 知识
点 。属 于 “ 了解 、经 历 ”要 求 水 平 ,即 赋 值为 1 的 知识 点有 :机 械运 动 、 自由落体 运 动 、力和 力 的图 示 、四种 基 本 相互 作 用 、弹 性 形变 和 弹 力 、几种 弹 力 、惯 性 参考
独 立 操作 :一 般 指基 本 能 够独 立完 成 操 作 、调 整 实
验器 材 等 ;
度 、从图 象 看加 速 度 、 自由 落体 加 速度 、重 力 、胡 克 定
律 、牛 顿 第 一定 律 、牛顿 第 三定 律 、引 力常 量 、动 量 定 理 ,共 计 1 1 个 。属 于 “ 理 解 、设 计 、领 悟 ” 要求 水 平 即 赋 值 为 3的 知 识 点 有 :质 点 、参 考 系 、速 度 、加 速 度 、加 速 度 方 向 与 速度 方 向的 关 系 、线 速 度 、角速 度 、 线 速 度与 角速 度 的关 系 、向 心 力 、万 有 引力 定律 、实 验 探 究 碰 撞 中 的 不 变 量 、动 量 守 恒 定 律 ,共 计 1 2个 。属 于 “ 应用 ”要 求 层 次 ,即 斌值 为 4的知 识 点有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用 牛顿 运 动 定律 解 决 问题 ,共计 2 个。 K P K物理 教 材 中选 取 了 1 2节 知识 内容 ,共 计 3 9 个 知识 点 。在 四个 深 度 层 次 中 的个 数 分 布 分 别 是 1 4 、1 5 、 7 、3 。属 于 “ 了 解 、经 历 ” 层 次 的 有 :机 械 运 动 、质
三 、 两版 教材 内容 难度 的量 化 比较
目标
理 解 阐述 、 解释 、 估计 、 理解、 计 算、 说 明、 判断、 分析、 3
区分
应用 评估、 使 用、 验证 、 运用 、 掌握 4 技 能性 独 立操 作 测 量、 测 定、 操作 、 会、 能 1 目标 设 计 制作 、 设计 2 观察、 收集、 调查、 交流 、 讨论、 阅读 、 尝 试、 实验 、
2 . 技 能 性 目标
曲线运 动 、动 量 、系统 内力和 外 力 、动 量守 恒 定律 的普
适 性 、弹 性 碰 撞 和 非 弹 性 碰 撞 、对 心 碰 撞 和 非 对 心碰
撞 、散 射 ,共 计 1 6 个 。属 于 “ 认 识 、操作 、反 应 ”水 平 即 赋值 为 2 的 知 识 点有 :坐 标 系 、平 均 速度 、瞬 时速
系 、超 重 和 失重 、角速 度 的 单位 、变 速 圆周 运 动 和 一般
理 解 :一 般 指 能把 握 知 识 的 内在 逻 辑 联 系 ,与 已有
知识 建 立 联 系 ,并 且能 进 行 一定 的 解 释 、推 断 、 区分 和 扩 展 ,还 要注 重 信 息 的收 集 和整 理 等 ; 应 用 :一 般 指 能在 新 的 情 境 中使 用 抽 象 的概 念 、原 则 ,并 且 能进 行 总 结 、推 广 ,能 够 建立 不 同 情 境下 的 合 理 联 系等 ;
知 识 性 目标 的 水 平 层 次 分 别 为 了 解 、 认 识 、理 解 和 应 中的 实验 情 况 下 ,有 关 实验 技 能 目标 的 水 平 层次 分 为独
识 点 不仅 要 求 知道 其 是描 述 物体 运 动 的物 理 量 ,并且 要 3 。 “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知 识 点要 求 首 先 理 解 其 内容 和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