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人物名号的文化考察_马金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6-12
作者简介:马金喜(1964—),男,安徽含山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金庸小说人物名号的文化考察
马金喜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金庸小说中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文化意蕴不仅表现于故事情节中,亦且渗透于人物名号、风物处所、武功招式名称等每一个写作环节,其中人物名号的文化意蕴尤为明显。
[关键词]金庸小说;人物;名号;文化[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02(2008)05-0091-03
金庸小说取得的巨大成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之所以取得成功并不仅仅因为情节奇异,打斗凶险,他高出一般武侠小说作者的地方主要在于其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内涵,而且其文化意蕴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严家炎先生认为: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都会有的共同感觉。
”又说:“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由多元所构成,儒、道、墨、法、释乃至兵、法家等
各种思想成分都有。
”
[1]
其实,金庸小说的文化意蕴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亦且渗透于人物名号、风物处所、武功招式名称等每一个写作环节。
本文将以人物名号为主要对象,对其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做粗略考察。
1反映邦国观念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除极少数外大多安排在民族冲突的背景下,邦国观念不仅表现在故事内容中,通过人物的名号也有所反映。
金庸小说中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的英雄豪杰,在他们身上闪现着勇与义、
仁与爱的美德,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天下苍生,他们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忍辱负重,顽强拼搏,以天下为己任,力挽狂澜。
英雄侠士具有强烈的救世精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苦难的大环境。
金庸小说中,不论宋、金、契丹人,还是汉人,凡是具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就是英雄。
《射雕英雄传》中两位主要人物是郭靖、杨康。
故事发生在南宋与金国对峙、成吉思汗崛起的时期。
郭靖、杨康的名字是长春子丘处机给取的,那是挑明了要这两位未出世的儿童不忘“靖康之耻”。
小说第一回便写道:
丘处机微一沉吟,说道:“郭大哥的孩子叫郭靖,杨二哥的孩子叫作杨康,不论男女,都可用这两个名字。
”郭啸天道:“好,道长的意思是叫他们不忘靖康之耻,要记得二帝被俘之辱。
”
丘处机道:“正是!”
[2]
因此,郭靖作为郭啸天之子,从他出生的那时候起,便注定了将背负家仇国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丈夫的追求。
他重言诺,轻生死,以天下为怀,苍生为念,直至在
《神雕侠侣》中死守襄阳,终于完成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一生。
可是抗金名将杨再兴的儿子杨康却投入金国王爷完颜宏烈的怀中,做了金国的小王爷,这一结局当与丘道长起初为之命名时的愿望相佐了。
《碧血剑》[3]的主要人物是袁承志,其父大明抗金名将
袁崇焕,刚勇威烈,精忠报国,却遭遇奸臣诬陷而死。
因此,从名字即可看出,他的身上承载着无数人对故去抗金英雄的热爱,更寄寓着汉民族对新的抗金英雄的热切期待。
《鹿鼎记》[4]中韦小宝被封“一等鹿鼎公”。
书中“逐鹿
中原”的典故一语双关,引出中国历史上惊世骇俗的“文字案”,再现了清初以少年天子康熙为首的清朝与“反清复明”的侠士和文人之间的民族纷争。
鹿鼎,首先得名于书中的鹿鼎山,其处北极之地的额木尔与黑龙江交汇处,山中藏有八旗重宝,且为大清龙脉所在。
古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之说,亦有“人为鼎镬,我为鱼肉”之说,因此中国自古便以“鹿、鼎”作为政权、帝位的注解。
《鹿鼎记》第十七回:因位于鹿鼎山的雅克萨城被“罗刹国”所占,康熙封韦小宝为“三等鹿鼎公”、抚远大将军,出征罗刹,得胜后升为“二等鹿鼎公”,最后韦小宝为首的谈判代表不辱使命,与“罗刹国”签订了清朝开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的“边界条约”。
韦小宝回京后,“皇帝温言奖勉,下诏韦小宝进爵为一等鹿鼎公”,毋庸置疑,“鹿鼎公”实乃康熙对韦小宝忠于皇帝、为大清做出重大贡献的至高无尚的嘉许,其中的邦国观念不言而喻。
2反映宗族、派系观念
汉民族自古有崇拜祖先的传统,由此而形成的宗、族观
Journal of Chizhou College
2008年12月第22卷第6期
Dec.2008Vol.22No.6
第22卷池州学院学报
念在姓名中亦有很好的体现。
《天龙八部》中有“北乔峰,难慕容”之说,其中“慕容”即是慕容复,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已亡的大燕国嫡系子孙,“是五胡乱华时鲜卑人慕容氏的后代”,自儿时起便受言传身教,日夜不忘恢复大燕国,并为此而牺牲私情,克服人性上的各种弱点,甚至不择手段。
其父慕容博与其有一段对话:
慕容博道:“爹爹给你取名,用了一个‘复’字,那是何含义?“慕容复道:“爹爹是命孩儿时刻不忘列祖列宗的遗训,须当兴复大燕,夺还江山。
”[5]
一次,他化装成西夏武士,同时化名李延宗。
“复”也好,“延宗”也罢,无不表明他生命的全部便是要恢复故国。
最终,慕容复理想破灭,他虽然疯了,但仍然头戴高高的纸冠,接受一群小孩的朝拜,口中念道:“众爱卿平身,朕既兴复大燕,身等大宝,人人皆有封赏。
”[5]
慕容复虽然念念不忘恢复大燕国,但他的思想本质却并非“为国为民”,而是强烈的宗族意识。
而宗族观念在姓名中“首先表现在名字的排行字辈上,一个大的宗族不同辈分的宗亲的名字,用不同的汉字来区别,这个汉字便称为字辈。
”[6]不论同一宗族的人居住在什么地方,只要通过名字便可明了相互是否为同宗族的人。
《倚天屠龙记》[7]中,天鹰教教主殷天正有三个家奴:殷无富、殷无禄、殷无寿;他们本是横行西南一带的大盗,被殷天正所救后,立下重誓终身替殷天正为奴,因此抛弃从前姓名,改名为此。
以这种方式作为报答,也从侧面反映了“宗族”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自孔子以后,中国历朝历代尊师的风气大盛,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加之宗族观念的影响,宗派的观念也因而深入人心。
金庸小说中表现更为明显。
《笑傲江湖》[8]中的青城派有“英雄豪杰,青城四秀”之说,这四人分别是:侯人英、洪人雄、于人豪、罗人杰。
从他们的姓氏中可以看出,他们并非同一宗族的人,一般来说,不同宗族辈字虽有可能相同,但四个宗族字辈全然一致则不可能。
这四人是师兄弟,他们辈字相同,名“字”相关,实为宗派意识的结果。
《天龙八部》无量剑派弟子中,有干光豪、恭光杰、吴光胜、郁光标、葛光仪等人,分属东宗与西宗,他们皆以“光”为辈字,尽管东宗西宗相互争斗不休,但仍维持宗派的甚至血缘的关系。
至于佛教诸派,由于其成员皆为出家人,即脱离世俗本家,更是无一例外的以各派系的辈字命名。
如《笑傲江湖》中恒山派的定逸、定闲、定静;少林派的方证、方生……;《天龙八部》中少林派的玄难、玄苦、玄痛、玄寂、玄慈……
《天龙八部》中大理国保定皇帝段正明,在大敌当前时,至天龙寺出家,拜枯荣大师为师,法名本尘。
书中写道:“佛门不叙世俗辈分,本因方丈虽是保定帝的叔父,但是保定帝受枯荣剃度,便成了本因的师弟。
”
可以看出,金庸小说中强烈的宗族意识直可与宗族意识相提并论。
3表现儒家“仁”的思想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儒家思想体系具有强烈的仁爱精神。
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讲“亲亲,仁民,爱物”。
金庸小说中也无处不融注着这种儒家文化的精髓。
且不论其故事英雄侠士们的从学法求仁到舍生取义乃至最终杀身成仁,单就人物名号而言,小说中一些以“山”或相关概念命名的人物,其性格的主要方面便表现为“仁”,即“重视正义、气节、舍生取义”等亦儒亦侠的特征。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原名乔峰)便是典型。
其名字中的“峰”,既喻指其武功造诣登峰造极,高山抑止,又隐含了萧峰宽仁的性格。
第十六回中,智光大师追述:“汪帮主初时对你还十分提防,但后来见你(即乔峰,笔者注)武功进境既快,为人慷慨豪侠,待人仁厚……”
“乔峰素来于属下极有恩义,才德武功,人人钦佩。
”
他的结拜兄弟段誉也说:“我这把兄弟香火情重,他宁可别人负他,自己却不肯负人。
”
最后,在雁门关前,萧峰胁迫辽主耶律洪基答允永不犯宋,然后,“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胁陛下,成为契丹人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剑,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
仁爱的本性使他不仅化解了私人恩怨,也化解了派系和种族偏见,更以自己的一腔碧血,将一场一触即发的刀兵之祸消弥于无形。
他的所作所为,正表达了作者的仁义理想。
《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第五弟子张翠山,名中有“山”字。
儒家的“仁”在他身上则更多地表现为“仁义”或“侠义”,即更多地体现在“义”字上。
他与当时被人称为“魔教”的天鹰教紫微堂堂主殷素素结为夫妻。
自冰火岛归来后,得知妻子曾一手导致师兄俞岱岩的终身残废,他为此又急又愧,“一剑便要递出,刺向妻子的胸膛”,但念及夫妻之情,不忍下手;加之不愿说出义兄谢逊的下落,于是在众人面前,“横过长剑,在自己颈中一划,鲜血迸溅,等时毙命。
”[7]从而成为"舍生取义"最鲜明的注脚。
俞岱岩,没有直接以“山”为名,但“岱、岩”二字皆与“山”紧密相连。
其性格中的主要方面也是“宅心仁厚”。
张翠山携带妻子自自冰火岛归来,听到殷素素开口说话,俞岱岩认为殷素素就是用毒针伤他后又委托都大锦送他上武当的女子,而他的残疾又与此直接相关。
此时,他虽说出几句悲愤的话,却依旧不愿因为自己的遭此惨祸而有碍翠山与素素的夫妇之情。
《天龙八部》中,萧峰之父萧远山也以“山”为名,“少年时豪气干云,学成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一心一意为国效劳,树立功名,做一个名标青史的人物。
”没想到雁门关有一战弄得他妻离子散,自己亦死里逃生。
此后三十年来,为报“杀妻之仇,夺子之恨”,他从“本是个豪迈诚朴、无所萦怀的塞外大汉”一变而为“越来越乖戾”,虽然为此杀了一些中原豪杰,但其本性仍不失仁厚;一经无名老僧妙语点拨,便死而复活,投身佛门。
92
第6期
4表现佛道思想
佛道思想可以说几乎渗透于金庸小说的全部,而以《天龙八部》表现最为明显。
书名“天龙八部”的名词出于佛经,金庸在小说篇首写可一篇《释名》,解释说:“‘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但“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佛家认为,人之贪、嗔、痴、爱的欲望,往往是人类痛苦和灾难的根源。
金庸便是要用佛教的“大悲大悯”来破孽化痴,用佛教的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来开导世人。
这一点在人物(特别是佛家各派的人物)的名号中表现极为突出。
少林派大师有:玄难、玄苦、玄痛、玄寂、玄慈等;这些法号无不表现出“慈悲为怀,悲天闵人”的精神。
大理国拈花寺大师黄眉僧的二弟子名“破嗔”,其意不言自明。
虚竹是小说中三大主要人物之一,从他的法号不难想到,“四大皆空”实为佛家修炼的最高境界。
虚竹二字,“虚”为空也,“竹”不仅为空更为清;但正因为“空”与“清”,使得他像一张白纸,一无所有,而与无意中了解世间无人能解的玲珑棋局,从而成为“逍遥派”的掌门人;也才能戒“贪”戒“痴”,才能从容容纳世界的一切。
也正因如此,虚竹才能信奉佛、道,以慈悲为本,弃名利与女色于脑后。
大理国皇太弟段正淳的情人甚多,其中之一为甘宝宝,甘宝宝外号“俏药叉”。
而在佛经中,“药叉”就是“夜叉”。
“释名”中说:“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又说:“‘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
‘夜叉’的本意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
”所以,夜叉本非恶神,佛经认为最终皈依佛门。
甘宝宝原为段正淳的情人,由于怀孕嫁给了钟万仇。
虽然她一直对段正淳旧情难忘,但又严守“妇道”;虽然挑起女人们为争风吃醋而斗争,却又不失善良、正直。
“段正淳走到钟夫人身边,笑到:‘宝宝,我也香香你的脸,许不许?’钟夫人庄严道:‘我有夫之妇,决不能坏了我丈夫的名声。
你只要碰我一下,我立即咬断舌头,死在你的面前。
’”然后又说:“我若有半分对不起他,教我宝宝天诛地灭,万劫不得超生。
”
慕容复要杀她胁迫段正淳时,她“强自镇定,朗声道:‘你要杀便杀,可不能要胁镇南王什么。
’”可见,她的性格中虽有“邪”的一面,但其主流仍同外号一样,并非大恶之辈。
《倚天屠龙记》中,谢逊是一个重要人物,号为“金毛狮王”,明教四大护法之一,表字退思,名字中有一“逊”字,性格却极是倨傲。
最后承少林高僧点化,大彻大悟,废去武功,将毕生罪过一一化解。
最后,谢逊明明可致成昆于死地,却不杀对方,他对成昆说:“你杀我全家,今日毁你双目,废去你的一身武功,一此相报。
师父,我一身武功是你所授,今日我自行尽数毁了,还了给你。
从此你和我无恩无怨,你永远瞧不见我,我也永远瞧不见你。
”这种境界,正是佛家所推崇的“宽恕”。
谢逊独自漂泊冰火岛,千辛万苦自不必说,只那仇恨无时无刻不缠绕着他,他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但他因着善道,在少林寺地窖中,聆听少林高僧的佛法教诲后,他大彻大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门。
善与佛相通,佛心宽容博爱拯救了谢逊的善,使他醒悟“虚空”之境;无罪无业,无德无功,谢逊也终于在佛经中悟到自我,悟出人生。
金庸小说,凡阴狠辣的人物名号中,常用“魔”、“煞”等名号,无一不体现佛教教义。
常敬宇说:汉字中本来没有“魔”字,梵语mara的对译,初作“魔罗”,后来做“魔”。
史有为认为:“魔,原作魔罗,又作末罗、魔罗,佛教中所指的鬼。
梵语原词为mara,义为扰乱、破坏、障碍,因此而称呼恶鬼。
”[8]《书剑恩仇录》中有“关东六魔”;很多不被武林正道认可的教派被称为“魔教”,而其教中主要人物便自然而然地称为“魔教”;如《笑傲江湖》[9]中的日月神教中,很多人物被武林正道称为“魔头”,而东方不败、任我行则更是名副其实的“魔头”。
也正因如此,作为名门正派的少林寺便是一项武功名为“伏魔金刚圈”[10]
此外,在佛经中,罗煞即“恶鬼”。
所以人们常用“煞”表现既阴且毒之人。
《射雕英雄传》中,梅超风号“铁尸”,其师兄、丈夫名陈玄风,号“铜尸”,二人一起盗取了师父桃花岛主黄药师的半部《九阴真经》,后皆习得“九阴白骨爪”(九为数字中最大的,意为“极”。
“九阴白骨爪”是一种最为阴毒的武功),号称“黑风双煞”。
此外,道家思想也可以从金庸小说人物中名号中见出一斑。
《倚天屠龙记》,明教光明左使是杨逍,光明右使是范遥,二人又合称“逍遥二仙”。
逍、遥二字一看便知来自于《庄子·逍遥游》,他们(特别是杨逍)的性格,也颇为自由洒脱,从而与道家思想相吻合。
除此之外,金庸小说人物名号还能反映出汉民族的方位观念、阴阳观念、龙的观念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将在以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严家炎.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J].中国文化研究,1998(21).
[2]金庸.射雕英雄传[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3]金庸.碧血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4]金庸.鹿鼎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5]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6]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7]金庸.倚天屠龙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8]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80.
[9]金庸.书剑恩仇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0]金庸.笑傲江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责任编辑:谢家顺]
马金喜:金庸小说人物名号的文化考察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