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高效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高效课堂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校结合东教〔2010〕187号《关于深化我县初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主动探究、大胆实践。

我校从2010年12月开始在七年级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实验,以促进我校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专题讲座,并多次组织实验班教师到县进修学校全员培训,到西中教研学习;组织学校教务教研部门的人员下班级随堂听课、议课评课;边实施边摸索。

课改近一年来,初见成效,问题困惑也不少,经过这次大田县之行,受益匪浅。

比对前阶段我校的实施措施,欣喜的看到,在新课程改革征程上,我们有共性也有个性,但值得深思的是,我们离理想高效课堂的终级期盼还有一大段距离,下面就此次学习取经之行和我校具体工作做简要总结:
一、对“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结构的理解
我们可以把大田县的“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操作方法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这堂课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首先看“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再看“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再看“高效课堂”,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是大田县教学致胜的法宝。

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二、大田县“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

这就是目前课堂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

而洋思中学把学生的学放到课堂教学的首位,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学、有效地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学会了学习。

但可惜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这种教育的基本事实相去甚远。

把学生仅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灌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已经形成具有超稳定
结构的经验系统。

我们有许多教师教学改革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的全面素质(包括教学组织能力)也并不比大田县的教师落后,但他们的改革却步履维艰,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已有经验系统在起作用。

当这种经验系统能够派上用场的时候,是不愿放弃的,更何况目前还有许多相关因素在强化这种经验系统。

但在洋思可不行,这种经验系统一定要改革以后才能适应需要;而一旦实行了改革,他们的教育实践就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所以,我们学习大田县经验,恐怕首先得学习他们重组经验系统的决心和行动。

2、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需改革跟进
我们学习大田县经验,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实现三个“转向”。

(1)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
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多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培养得怎么样),通过这一转向,促进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
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

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

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
课堂上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应算是好课。

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

实行阶段性评价,即对课堂教学每一步的效果进行评价。

如对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评价,就看学生是不是紧张的自学,效果好不好。

对学生自学阶段的评价,由教师通过巡视、提问、板演、练习等检测方式来进行,看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了多少问题,收获多少。

对“后教”这一环节中教师“教”的评价,则看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真正能够理解、运用。

对当堂训练阶段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当堂完成作业的正确率高低,说明效果好坏。

3、注重问题意识的改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毫无疑问,已有的教育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方面的教育规律,大田县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大田县教育有他们自己的理念,而且用他们自己的实践证实自己的理念,这些理念和实践都是从教育的实际出发,去创造解决教育问题的办法,注重问题意识的改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主动学习,转变观念,初见成效
在大田之行之前,按照教育局的有关部署,我校新课程课堂模式改革已经如火如荼举行。

学校教务处、教研室会同初中部教研组、备课组认真学习研究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决定以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为重点,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建立一种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在七年级2个班级进行实验,鼓励八年级教师也行动起来,大胆改革教学模式,打破旧有的条条框框,改变原有的陈旧教法,借鉴、创新性地引进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进经验,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真正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融汇于我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制度管理、人文管理完美地糅合于一体。

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将我校建设为人们满意的学校。

课改近一年来,实验班教师都能以东教〔2010〕187号《关于深化我县初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指导,以洋思经验作理论支撑,始终把提高课堂效益放在首位,以教学法指导为突破重难点的重要手段,以导促学,以学促教。

备课时要做到“五必备”,课堂上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追求“少教多学”;要做到“五坚持”,突出培养学生“五个习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自学要求明确,引导到位,精选习题分层训练,精讲多练的主导与主体地位凸现明显。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意识空前高涨,当堂训练效果良好。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有效课堂”初见成效。

四、方案得当,扎实推进,有效反馈
我校结合东教〔2010〕187号《关于深化我县初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东山二中七年级“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根据方案把课改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2010年12月作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理论学习阶段。

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两种方式学习。

集中学习由教研室培训教研组长,再由组长利用教研例会培训教师;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利用网络浏览搜集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2011年2-3月,我们以七年级各学科实验课为支点,尝试新教法,互相观摩学习,不断改进提高;目前七年级教师能基本熟练运用新模式,学生参与程度高,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成型。

我们预期2011年9月新学年开始,七年级教师能熟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并进入良性循环。

同时,学校还实行推门听课,并完善对作业的检查要求,使其能够发挥引导学生自学的功能;学校还将加大实行洋思经验监控力度,学校领导都挂靠级部、学科、教师、学生,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经常性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给所有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及时公开通报的方式,给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敲响警钟。

五、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个别老师尚未彻底的、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

我校教师绝大多数教龄近20年,受传统教学影响难以自拔,个别老师面对课改,怀疑观望,裹足不前,或穿新鞋走老路,一时改不了“好为人师”习惯,讲起课滔滔不绝,不讲不放心,“不吐不快”。

在课改中还是显得有些以“教”为中心,学生虽有自主、合作学习,但有搞形式,走过场之嫌,没有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不能准确把握课改要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检验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行为的高度概括。

个别教师对这一精髓理解不透,先学要求学什么、怎么学、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不明确。

缺乏任务驱动型问题的设计、引导,导致重点不突出。

由于自学目标不明确,暴露不出重要问题,后教也就抓不住关键,找不到突破难点的合理方法。

3、生搬硬套,迷信先进经验。

如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和“练”的时间方面。

洋思中学在改革的初期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

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

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形成的。

因此,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练的过程,让学生“当堂训练”、“练在课堂”。

洋思中学这一做法其目的不是要我们机械地遵循这个时间规定,而在于真正理解新的教学模式的意义。

我们应根据“学情”活用、变通、创新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和“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发现、展示自我,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每节课45分钟教师的“教”只能在多少时间以内,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时间,该长则长,当短则短,抓住教学中的闪光,灵活组织课堂,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激发课堂高潮。

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智能的发展。

六、困难与困惑
1、“先学后教”操作步骤是“先学——展示、后教——当堂训练”。

目前我们是大班教学,50多位学生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理讨论、互教,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更正、点拔,引导深入和拓展。

教师没有很好的驾驭功夫是无法完成的,会不会出现“漏网之鱼”,扩大差生面?
2、是否每课都要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带给老师的压力更大了,学校的印刷后勤服务能否跟上,学生的课外学习任务是否加重了?是否有专家编好的导学案可以征订?
3、“先学后教”是否适合每一种学校,每一学科,是否适合每一课时?
4、教师课堂上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如何有的放矢。

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

“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如何把握易错、易混、易漏点?哪些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50多位学生,程度有差异,教师怎么把握讲与不讲?
5、我们目前还没告别应试教育,如何有效跟踪。

在质量监控中,成绩评比还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管理手段,许多老师相信“有数据才有魅力”,“先学后教”会让学生考更高的分数吗?
6“先学后教”是应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还是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七、今后保障措施
当然,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通过课堂反复的实践才能真正落实于教学行为才能使课堂真正见效,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校坚决迎难而上,积极投入到这场课改大潮中。

1、加强领导,确保实效。

加强对实验与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搞好过程监控,做好记录,切实保障课改工作扎实有效、顺利进行。

2、加强管理,细化过程。

进一步完善制度的配套建设,努力把教
育教学的全过程纳入制度的监控之下,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面管理。

形成民主、科学、严密、严格的运行机制,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

3、加大投入,倾力支持。

为保证课改顺利进行,学校向课改年级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保证。

如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教研培训机会(最好能有机会让实验班教师到杜郎口或洋思中学参观学习),尽可能改善教室环境,组织骨干教师协助编写导学案,并及时印制。

4、及时总结,促进推广。

将按照“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整体思路,做到及时总结,定期交流,协作攻关,逐步扩大成果推广范围,切实把创新教育研究引向纵深。

5、开展活动,促进研究。

为更好地配合这一实验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师徒结对活动,并进一步健全完善活动内容。

为课改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和条件。

6、优化评价,形成激励。

今后对于教师的评价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还更关注平时的过程性评价。

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引导学生知道“我要学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我应当掌握什么” ,引导学生计划“我准备怎样去学”.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

是否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成为让学生明了的课堂,成为师生和谐共建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