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谈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谈保护环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发达,环境污染正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经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呼声。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密切联系。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儒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核心命题。
在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的今天,重新检讨“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神与特点,加强人们现代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虽然“天人合一”一词出现得较晚,但这一观点却很早就有了。
最早出现于《周易》中,已经蕴涵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的观念。
《易经》中“天人合一”的主要内涵是:首先,其承认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是追求天人合一的逻辑起点。
其次,充分肯定天与人的区别,肯定人的主体性,这是追求天人和谐的基本前提。
人是认识的主体,而天是认识的客体,在认识天这个客体的同时也在了解和认识自身。
再次,自然界有客观性的普遍规律,人的活动也有客观性的规律,人要服从于普遍规律,这是《周易》“天人合一”观念的核心观点。
这一观点说明人
们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主体和客体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自然规律与人的规律一致,人作为认识主体,与天的关系之主要问题在于人如何做到与天相
适应而不相违背。
二、现代环保现状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和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
随着工业化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掠夺式开采和破坏,不仅扰乱了自然环境,而且污染了生活环境。
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们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势必对我国今后经济的发展大为不利。
三、环境问题的分析
1.经济因素,目前,我国经济是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同时也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高额利润的刺激,使得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高速增加。
2.人文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人口众多,环境资源压力大。
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
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浪费的现象,给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其次,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对环境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很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知之甚少,甚至不愿意主动去获得环境知识。
四、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启示
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也包含着许多合理因素。
它对反思工业文明和
科技文明所产生的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疏离等负面效应,重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一)天人合一思想启发我们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要有“法”有“天”“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权威地位,“天”能主宰一切,“天”有自己的人格,在这种情形下,天是人们生活的道德和法律基础。
人们的内心对于周围世界有一种敬畏之心,易于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谐共存。
然而,在当代,“已死”,天的神性、道德的权威消失了,人们的行为好像失去了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而变得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其结局必然是: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滥用,大自然生态受到严重毁坏而失衡。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所以,我们可以从古代天的权威作用中得到启示,填补原始的作为道德和法律基础的天的缺位,以使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有“天”也有“法”。
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自然规律、的惩罚。
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辩证法办事,以使人类免受自然界的惩罚。
“天人合一”观要求建立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既重人又重自然,肯定自然规律与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
人们自觉依照神圣的生态伦理道德行为,才有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
总之,上述“法”与“天”得到重塑,人们在处理与大自
2然关系的问题上受到了如上的约束,人类生存环境才有可能在根源上得到保护。
(二)“天人合一”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对保持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类必须共同正视和认真处理的全球性问题。
现代社会的人类片面强调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错误地把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导致人类对自然界采取了一种单向的客体化或对象化的征服与掠夺姿态。
这种片面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才是价值的主体,自然界是没有价值的,其价值是以人的需要为前提的。
造成的结果是人类肆意地破坏自然,挥霍资源,污染环境,从而导致自然的报复,造成了人类自我生存的危机。
在惨痛的教训面前,人类不得不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的生存价值要受到自然存在及其特性的根本限制,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就要改变那种人与自然对立的态度,纠正以人为中心的天人二分的对立观点,树立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在这方面,中国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
儒家认为自然界有其普遍规律,人的行动必须遵循这种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将生产、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选择符合生态环境规律和自然本性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的行为生态化。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含有阴阳两方面的因素,阴阳二气交融和谐,万物才得以生存发展。
因此,和谐是自然界最根本的规律,而“天人合一”包含的动态循环平衡观念也已经被自然科学所证实。
因此,吸收“天人合一”的智慧,有利于反省现实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持生态平衡。
(三)“天人合一”思想有助于在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由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性增长等问题日益构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威胁,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致力于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协同发展,企求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但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又受到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重困扰。
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正是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出发点,倡导人们更加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祈3求人与自然在和谐相处的环境中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从而复归到传统“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我国儒家“天人合一”观关于整体和谐的思想,对于当今世界范围内所积极推行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儒家的“赞天地之化育’’的天人合一思想能够唤起人对人、自然、社会的整体观和对地球命运的责任,具有非常重大的生态哲学价值。
人与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相存相依、相互影响。
因此,人们只有树立整体和谐、“天人合一”的观念,才有可能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维护生态平衡,人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天人合一”思想注重价值理性的特点有助于遏制现代人工具理性的过渡臌胀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具理性或科学技术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关系包括人和人的关系都被商品化了,表现为多方面的异化。
虽然这种物化或异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上发挥了一定作用,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但也由此造成了人的主体地位的失落和精神价值的淡化。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里,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在技术控制和物欲的操纵下,变成了只有物质追求而没有精神追求的“单向度的人”,人们在精神上成了无家可归者。
所以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失衡。
因此,如何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之下拯救人类精神及心灵痛苦,就成为时代的要求与呼声。
而中国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凸显的是价值理性,关注的是人的精神指向,旨在强调做人和如何做人,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儒家的“天
人合一”重在“天人合德”,意即个人必须经过后天的陶冶和修养,以铸造一种伟大的人格,从而“充其量”,“尽其类”,德配天地,参赞化育。
在其“为仁”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五、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制定环境保护策略
值得高兴的是,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并采取措施以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大历
史任务,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上个世纪末,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根据联合国环发大会文件《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编写出台了《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202x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2x年,党的十九大把环境保护问题列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政策,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02x年“两会”期间,环保问题也是热点问题之一。
六、个人体会
几年前,我所在的村庄中大多数的村民还都不富裕。
但是,我们可说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自己种菜、种果树、种小麦、水稻。
而且那时的河水很清,每次和奶奶去放羊时总会去小河里洗澡。
我记的印象深刻的是插秧时因为离家远没水喝就可以直接喝河水。
随着年龄的增大,村庄也变了。
村庄里开始多了“打料厂”,他们把工厂设在河边,不光我们村,邻村也开了好几家。
他们把污水全部排放在河里,以至于河水变浑浊了,紧接着河里漂着许多死鱼。
以前我们会对于环境变化方面,我可以说自己是亲自经历了它的变化。
在我小的时候,那应该是十到河里抓鱼,捉蜗牛吃,现在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
河水从浑浊变成黑水,而且带着一股恶臭,老远你就能闻到。
虽然开工厂让我们村在经济收入上提高了,但是它的代价也很大,以至于到十几年后,虽然这期间陆陆续续关了工厂,但是每到庄稼浇水,打药时仍然使用的是污水。
有次放假正赶上插秧,我帮着一块插,插了一天到第二天清早起来突然看到腿上起了很多想水泡似得东西,而且很多。
回忆一下就是插秧时水到腿的哪个部位,水泡就到哪个部位。
我问了一下奶奶,她说早就习惯了,腿早就有“免疫力”了。
还有在清明节时,我在网上看到有关癌症村以及癌症病人的信息。
他们所在的村庄周边都有大的造纸、印染、化工、机械、冶金、采掘、钢铁、电力、酿酒、食品加工、纺织、农药和煤炭等企业。
他们把污染物排到村庄周围,导致村民患食道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血癌的人数逐年增加。
从我身边的这些事列说明,人没有达到儒家“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就是自然,人与自然相竞争,人想改造自然,但是人怎么能战胜自然呢。
到头来,人败在天上。
造成环境变得越来越差。
还有目前土地沙化严重,特别是今天刮的几场大沙尘暴。
出门几乎睁不开眼。
人在与天的抗争中永远处于弱者,所以我们为了让环境变好,应该从“天人合一”方面治理。
用人的能动性改变环境,千万不能抱有“人定胜天”的观念,要考虑可持续性发展。
环境是头等问题,我们一定要从“天人合一”中学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第二篇:浅谈“天人合一”对人们在环境方面的启示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现状
1.1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古已有之,但那时自然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未被破坏,尚未构成危机。
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经济飞速发展的2o世纪以来,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扩展为全球性,从第一代环境问
题演化为第二代环境问题,从影响当代人的生存恶化为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化学药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含海洋污染)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以大气污染为例,大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国际上的“八大公害事件”中,五件直接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