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自主探究+探求新知+拓展提升)1.1.2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6.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定量关系。
7.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6.022×10^23个粒子。
8. 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可以用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表示。
9.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 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10.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及其化合物- 主族元素:如碱金属、卤素等。
- 过渡金属:如铁、铜、镍等。
-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等。
2. 酸碱盐- 酸:氢离子(H+)的供体。
- 碱:氢离子的受体。
- 盐: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3.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配位数、配位多面体、配位平衡。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自发和非自发。
- 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场作用下进行。
5. 无机化学反应类型- 置换反应、合成反应、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只含碳和氢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教学浅谈
高中化学教学浅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也是如此。
传授方法,培养能力,比单独地学习知识更重要。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教材改革1.1新课程在教材组织形式和版面上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上真正做到了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进得去也出得来,避免了传统教材的”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理论知识,学生难进去、难出来的不良现象。
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转变教育观念2.1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知识以讲授、灌输为主。
实践表明,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和学的效率是很低的,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更辛苦,建构主义论认为:教学应是支持学生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在理解、感悟、批判的过程中建构知识。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教大于学”,而应是”学大于教”,帮助和支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在没有框框限制思维的自由空间中,依赖个体的体验、经验,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准、思维习惯,从不同的层面去思索,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对学生灌输和训练知识。
2.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成功的认定是多元化的。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那种只有高分、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传统狭隘的人才观,树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的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实施成功教育,努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
2.3教师还应树立新的课程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从单纯的课程使用者和执行者逐渐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引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对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概述《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2 课程结构《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主要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
选修部分包括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
2.3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 无机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 有机化学:烃、醇、醚、酮、羧酸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分子、晶体结构,物质性质与结构关系等;- 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等。
三、《新课标》的特点3.1 贴近生活,注重应用《新课标》强调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强调科学探究《新课标》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3 注重学科交叉《新课标》提倡学科之间的融合,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生物、地理等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高中化学教学中自主性学习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初探摘要:在中小学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中学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园地。
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一、”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涵义所谓”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从中掌握探究性学习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在掌握所学新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从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对事实和证据进行解释,进而获得结论,又通过表达与交流,检查或修正自己的解释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是培养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
即通过探究过程激发思维能力,培养探究能力。
三是使知识能力同步到位。
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和体验,使知识掌握很自然,理解更深刻,学习效率高。
四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在”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起主导作用。
它要求教师必须克服机械传授、硬性灌输等包办代替现象,努力做到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及时反馈探究学习的信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总结等,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多边活动”。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现途径根据”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涵义及特点,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一)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搭建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论文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分别从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力以及引导学生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这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探究实验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创新能力探究实验学习兴趣延伸拓展化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
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
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实施的,在选择和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去参与活动。
在此过程中,他们始终处于紧张、积极的状态。
从选择内容到动手实验,得出结果,都是学生自己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选择和获得新知,教师只起指导、组织和协助作用。
它可以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自主性。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允许的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这种学习氛围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果学生对实验产生了稳定兴趣,带有自觉性和持久性,就能够主动钻研,认真操作,掌握更多的实验知识,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反之,如果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自己动手做过的实验,也毫无印象,那当然谈不上迁移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实验的稳定兴趣上下功夫。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景。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该精于设计,巧于结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竟,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以便培养其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实践性。
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六十年代,五角场地区大部分还是农田,有一天早晨,农民起来发现沿马路两旁的杂草以及一些农作物都发黄死了,便感到很奇怪,经过调查,原来有一辆装有氯气瓶的车经过,发生了氯气泄漏造成了这一现象,幸好当时没有人员伤亡。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实践——以选择性必修课程“原电池”为例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实践——以选择性必修课程“原电池”为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均得到发展。
为此,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价值。
笔者以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课堂实践为例,重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力求将素养培养融入课堂教学。
一、“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内涵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努力创新、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
研究型、创新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极其需求的人才。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素养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1.课堂教学缺乏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传授知识,忽视演绎、推导的过程,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大胆质疑。
课堂停留在浅层次教学,缺“一探究竟”的深层次教学,少关注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建构。
课堂是核心素养落实的根本点,因此教学意识必须要转变。
2.学生缺乏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高中化学知识点散、乱、杂,化学的学习在于背知识点,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点,学习收获甚微。
还有部分学生认知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同时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及对化学问题的敏感度,对事物少钻研少质疑,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是低效且无趣的。
三、“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对教材分析,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设计教学过程,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原电池是对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能量转化等知识的复习,同时也为电化学其他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高一化学选修1-2知识点
高一化学选修1-2知识点一、化学元素及其周期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周期表则是对元素进行分类和归纳的重要工具。
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指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一类基本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其性质由其原子的结构决定。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表格,由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同时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电子排布方式进行了分组。
3.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由若干个周期和若干个族组成。
一个周期包括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能级的元素,共分为7个周期。
而一个族则包括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族。
4. 元素周期律及其规律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周期规律,即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离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变化。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化合物中原子间通过电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连接。
1. 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间的电荷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正离子失去电子,负离子获得电子,通过电荷吸引使两者结合。
2. 共价键共价键是指由两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用外层电子,使得每个原子能够填满其最外层能级。
3. 金属键金属键是指由金属原子间的紧密排列和自由移动的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具有高热导性和高电导性等特点。
4.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是指在化学键形成时,原子轨道混合产生新的轨道。
其作用是使得原子能够更好地进行共价键的形成,同时解释了分子的几何结构。
三、溶液与溶解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混合物。
溶解是指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1. 溶剂与溶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而溶质则是被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课件 1.1.2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2)其中能跟—C2H5 结合生成有机物分子的微粒有
(填序号);
(3)其中能跟 C2H5+ 结合生成有机物分子的微粒有
(填序号)。
解析:(1)官能团属于基,而基不一定是官能团,容易判断出②⑤⑥是官
能团,要注意的是,烷基不是官能团。
(2)—C2H5 是基,根据基与基之间能直接结合成共价分子的原则可知:能
数字用“-”连接。
例如:
首 页
探究一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GZHI DAOXUE
探究二
例题 2
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中正确的是(
A.3-甲基-4-乙基戊烷
B.3,3,4-三甲基己烷
C.3,4,4-三甲基己烷
D.3,5-二甲基己烷
)
HONGNAN TI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提示(1)和(2)均不妥;(1)丙烯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要写作:
,名称是:碳碳双键。
(2)乙醛的官能团要写作:
或—CHO。
2.你认为 OH-与—OH 有哪些不同?
提示 OH-是离子,可以以游离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结构中含有
10e-,而—OH 是基团,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原子或基团结合在一起,其
结构中含有 9e-。
①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②当有几条相同的最长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条作为主链。如:
含 6 个碳原子的链有 A、B 两条,因 A 有
三个支链,含支链最多,故应选 A 为主链。
(2)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的原则。
①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前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以下理念:1. 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科学素养:强调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重视学科交叉: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必修模块:包括化学必修1和化学必修2,主要介绍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涵盖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领域。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注重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其学科素养。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与检测《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其知识、能力、素质。
高中化学自主性学习实践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自主性学习探究与实践【摘要】新课改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把内在的积极意识和学习精神激发出来,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
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入手,就如何培养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能力表述自己的一些简单看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研究实践【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70-01高中新课标崇尚弘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性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技能学习的一种方式,这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高中生正处于心智成熟的关键阶段,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比较单薄,大多依赖于教师的灌输,习惯了被动学习。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革新的突破口,着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翁,化学教师则应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建立自主的知识建构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创造潜能和天赋得以发挥,自身个性得到发展。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高中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根据多年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以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1 精选合适的化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是在无数化学知识宝库中选择的最基础的能代表化学基本特征的知识点作为基本内容。
高中化学教学在内容选择上要有一定的取舍,一些过于高深复杂的理论无法在中学阶段介绍,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也受制于条件,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无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相关知识技能。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挖掘出适合学生施行自主学习的素材。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条件和环境能否提供学习中最佳的教学帮助,包括仪器设备、化学药品、教学工具、活动场所等各种外部情境。
高中化学浙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浙教版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在核外运动。
- 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分为分子式、化学式和结构式。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平衡标志。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5.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量化化学反应中的物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元素的性质与用途- 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 非金属元素:如氧、氢、碳、氮等,具有多样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酸碱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的物质,具有酸性。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具有碱性。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三、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溶质和溶剂: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度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溶解度未达到最大。
2. 化学平衡- 动态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仍在进行的状态。
-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四、能量变化与热化学1. 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总和是恒定的。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高一化学在整个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很重要。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①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是一个专有名词。
②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③用摩尔为单位表示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符号或化学式。
如:1molH、+1molH、1molH2,不能用“1mol氢”这样含糊无意义的表示,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④物质的量的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1)科学上规定为: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如果某物质含有与0.012Kg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符号:NA单位:mol(不是纯数)数值:约为6.02×102323注意:不能认为6.02×10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也不能认为1mol粒子=6.02×10个-123N(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间的关系n=NA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或kg·mol数值:M=-1m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二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二、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高一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化学的第一二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与化合物以及化学式等知识点。
下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转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与物质有关的各种现象。
2.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电子排布和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的基本单位。
元素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三类。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3. 元素的命名与符号为了方便交流与记录,化学元素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符号。
元素的命名通常是根据其性质、发现者、地理位置等来确定的。
符号是由元素英文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组成。
4.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构成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原子组成的。
5.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表示原子数目的标记来表示化合物的化学组成。
有分子式、离子式和结构式等不同的表示方法。
6.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和性质等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周期、族和区块等不同的分类方式。
7.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包括物质的转化、能量的变化和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离反应等。
8. 摩尔与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指的是物质内含有的粒子数目。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摩尔数所包含的质量。
9.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剂中溶质的含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和体积分数等。
10.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的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的状态。
平衡常数、平衡位置和平衡常量等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
综上所述,高一化学第一二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式、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摩尔与摩尔质量、溶液的浓度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 应在通风厨中进行, 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 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 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 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 宜先用干抹布拭去, 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 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 先用稀醋酸中和, 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 宜先用大量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 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 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 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及时关闭活塞, 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 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 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 为了使杂质除尽, 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 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4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2024)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碳元素包含^12C、^13C、^14C等不同的原子。
- 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空气(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蒸馏水。
-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
- 酸、碱、盐、氧化物:-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如HCl、H_2SO_4。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_2。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_2CO_3。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MgO。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组成。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如2H_2 +O_2{点燃}{===}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3. 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 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mol)。
- 阿伏伽德罗常数(N_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mol^-1。
- 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例如,H_2O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 气体摩尔体积(V_m):在标准状况(0^∘C,101kPa)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即V_m = 22.4L/mol。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Eg:①O2,O3;②金刚石,石墨,C60;③红磷P和白磷P4注意: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几种同素异形体Eg:①O2和O3的混合物(2)分类方法:①树状分类法:按统一标准(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特征: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②交叉分类法:根据多种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特征:物质类别间有交叉的部分。
1、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3)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nm均匀、透明、稳定能能没有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nm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没有泥水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介稳性。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聚沉的三方法***: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注意*:胶体不带电,胶体微粒带电(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根据分散质的构成导师指点:1Fe(OH)3胶体粒子是由许多Fe(OH)3小分子聚集所形成的的微粒,其直径为1~100nm,故称为粒子胶体。
2淀粉属于高分子,其单个分子的直径为1~100nm,故称为分子胶体。
高中化学 知识点 各册
高中化学知识点各册第一册: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概念是高中化学学习的起点,它包括了化学的定义、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化学键相连而形成的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被转化为新的物质,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第二册: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在学习化学计量时,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摩尔与物质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其中包括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它们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我们可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质量以及化学反应的理论产率。
第三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涉及到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在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时,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释放,以及能量变化与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来描述,焓变为正表示吸热反应,焓变为负表示放热反应。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以及应用热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平衡态。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我们需要了解反应速率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速率方程式的推导与应用。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通过学习化学平衡,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的正逆方向、平衡常数以及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
第五册:溶液与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质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们涉及到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和电解质的电离现象。
在学习溶液时,我们需要了解溶质与溶剂的概念、溶解度规律以及溶液的浓度计算。
高一月考化学知识点必知 化学知识点高中
《高一月考化学知识点必知》高中化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挑战的学科,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刚刚接触高中化学,掌握好月考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月考化学的必知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月考。
一、物质的分类1.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氧气、水等。
2. 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铁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3. 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铁等。
-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等。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
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
- 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液体药品可用倾倒法,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2. 物质的加热- 给固体物质加热:一般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 给液体物质加热:一般用试管、烧杯、烧瓶等,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器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3. 仪器的连接和洗涤- 仪器的连接:一般按照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 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三、化学计量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自主探究+探求新知+拓展提升)1.1.2元素周期表(2)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预备知识】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碱 金 属 元 素[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基础知识】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Li +O 2Na +O 2 K+O 2K 、Rb 等碱金属与O 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 、Cs 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K +H 2O Rb +H 2O除Na 、K 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 2。
[小结]2M +2H 2O == 2MOH +H 2↑ 碱性:[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钠 钾 与氧气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课堂练习1]: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阅读教材]第7、8页典型的非金属-----卤素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归纳与整理](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归纳与整理]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在水中的溶解性:[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归纳与小结](四)卤素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8页)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 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反应程度依次,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
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
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1、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Cl2+ NaBr===== Cl2+ Br-=====Cl2+ KI=====Cl2+ I-=====[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归纳与总结]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课堂练习2]:现有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KCl、KI、新制氯水、KBr、淀粉、AgNO3,不用其他试剂,怎样鉴别它们?[课堂练习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性质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C.砹是有色气体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熔、沸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2.关于锂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①与水反应比钠剧烈;②锂的原子半径比钠小;③锂的氧化物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收CO2;④锂的阳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⑤锂是还原剂。
其中错误的是( )A .只有①和⑤B .只有②和③C .只有③和⑤D .只有①和④3.化学实验中传导输送高浓度溴气所用的导管最好用( )A .铁管B .橡胶管C .玻璃管D .铜管4.实验室里下列药品的保存方法中,正确的是( )A .溴化银保存于棕色瓶中B .液溴以少量的水液封后用橡皮塞塞紧C .碘保存于细口玻璃瓶中D .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5.卤素单质的性质与F 2>Cl 2>Br 2>I 2的变化规律不相符的是( )A .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 .单质还原性的强弱D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6.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由于海带含有较丰富的( )A .碘元素B .铁元素C .钾元素D .锌元素练方法技巧——同主族元素性质应用技巧7.向含有NaBr 和KI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 2充分反应。
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的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A .NaCl 和KIB .NaCl 、KCl 和I 2C .KCl 和NaBrD .KCl 和NaCl8.已知锂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与碱金属差异较大,却与镁相似。
下面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锂在过量氧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Li 2O 而不是Li 2O 2B .Li 2CO 3受热很难分解C .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Li 2CO 3小于LiHCO 3D .少量的锂保存在固体石蜡中9.试管中装有足量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
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B .反应过程中煤油不会燃烧C .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H 2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10.已知元素a A 、b B 、c C 、d D 、e E 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____________。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11.实验室常用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共热来制取氯化氢,有关反应如下:NaCl +H 2SO 4(浓)=====△NaHSO 4+HCl↑NaCl(固)+NaHSO 4(固)=====△Na 2SO 4+HCl↑某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如图所示:⎭⎪⎬⎪⎫固体A 固体B ――→混合⎪⎪⎪⎪⎪ →钠盐C ――→水溶解――→无色溶液――→加入BaCl 2和稀硝酸白色沉淀E →气体D ――→少量水溶解D 的浓溶液――→黑色粉末F △气体G ――→加入NaBr 溶液橙黄色溶液(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______________。
(2)若要从橙黄色溶液中分离出有色溶质,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分离时所使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A 项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A 项正确;B 项虽然单质的还原性顺序为:K >Na >Li ,但K 不能置换出NaCl 溶液中的钠,而是先和水反应,B 项错误;C 项中碱金属元素从Li 到Cs ,熔、沸点逐渐降低,即Li >Na >K >Cs ,故C 项正确;D 项中从Li 到Cs ,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NaOH<KOH<CsOH ,故D 项正确。
]2.D3.C [溴易腐蚀橡胶,高浓度的溴蒸气温度较高,易与Fe 、Cu 发生反应。
]4.A [溴化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液溴易挥发,加入少量水,可减轻挥发,但溴能腐蚀橡胶,不能用橡皮塞;碘是固体,应盛放在广口瓶中,以便取用;液体试剂应盛在细口瓶中,氢氧化钠溶液能腐蚀玻璃,盛放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5.C [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决定其性质的变化。
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与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因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也逐渐减弱。
]6.A7.D [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是2NaBr +Cl 2===2NaCl +Br 2,2KI +Cl 2===2KCl +I 2。
溶液被蒸干时,Br 2和I 2都挥发了,留下的是NaCl 和KCl 。
]8.B [碱金属中,锂最不活泼,密度最小,比煤油还轻,能浮在煤油上,故应保存在固体石蜡中。
]9.D [因为题中所给的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之间,说明金属的密度比煤油大而比水小,可能是Na 或K(Li 的密度比煤油小),所以A 项正确;Na 或K 在溶液中与水反应,并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不与空气接触,故不会燃烧起来,煤油也就不能燃烧起来,所以B 项正确;金属做上下往复运动,是由于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时将其往上推的缘故,所以C 正确;金属钾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小,氢气将其推得更远,故其上下运动的幅度较大一些,所以D 项不正确。
]10.(1)Na 、Al 、Cl F 、Cl 、Br (2)Na F(3)NaOH解析 (1)弄清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即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等,所以A 、B 、C 同周期。
主族的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B 、D 、E 同主族。
(2)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所以Na 的金属性最强,F 的非金属性最强。
(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11.(1)NaHSO 4(或NaCl) NaCl(或NaHSO 4) Na 2SO 4 HCl BaSO 4 MnO 2 Cl 2 (2)萃取 分液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