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豪患有穷怕了的精神虚妄症

合集下载

张朝阳闭关禅修: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

张朝阳闭关禅修: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

张朝阳闭关禅修: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在杨澜访谈录《一个成功者的告白——张朝阳的精神危机》中,张朝阳如是说,“我觉得我出问题了,我是真的什么都有,但是我居然这么痛苦,幸福跟钱的多少真的是没关系”,经过一年多的“闭关”,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在接受《杨澜访谈录》专访时,首次披露内心的精神危机。

201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群雄逐鹿、硝烟四起,然而正在行业争夺的激烈时刻,“互联网老兵”张朝阳却远离企业管理和公众视线长达一年之久。

2013年1月,张朝阳重新在公众视野中露面,他在一条微博中说:“闭关一年多,重新进入地球,发现三件事,1.人人都在用微信,2.人人都在说好声音以及梁博等对我来说陌生的名字,3.好像是开了十八大,民心从骂街和用脚投票变成了建设性和拭目以待,改革开放好像又时髦了。

”媒体追捧让我膨胀张朝阳用“悲催”来形容他的2012年,他焦虑、抑郁,精神上常常处于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恐惧之中“,脑子里总是有某些虚妄的想法赶不走,这些想法非常恐怖”,张朝阳说,以前用脑过度,导致脑子出现一些死循环,对与人交往产生了某种恐惧,这些恐惧没有办法描述,难以言说。

在他看来,早年成功之后不断被媒体、周围人追捧,导致了对自我的成功管理出现问题。

“成功者往往什么东西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图走,我变得更加完美主义者,想要控制事情的结果,甚至认为我可以活到150岁。

”“大约2年前开始,我觉得我出问题了,怎么可以这样想,而且自己没办法克服。

这导致我工作时总是出于忐忑不安的状态,因此我跟团队说我不能工作了,必须去解决我的问题。

”张朝阳透露,他曾尝试去美国找心理医生、大量阅读心理精神类书籍,同时尝试在东方哲学中寻找自己焦虑的原因。

张朝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有钱又有名的第一人”来形容自己。

他认为,自己有钱而且是阳光财富,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处于新兴产业,是将互联网带进中国的第一人,受到大量的媒体吹捧,滋养了虚荣和自我的膨胀。

贫穷的罪恶包括使人精神失常

贫穷的罪恶包括使人精神失常

学习时空・经济茶鹰贫穷的罪恶包括使人精神失常从9月3日开始,广州的各大媒体都接连不断紧紧围绕贵州毕节地区纳雍县精神失常的青年村民郭云致使小女孩任湘死亡、自己随之自杀的事件,做了大量的追踪报道,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震撼。

两条生命的离去,提出了一个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城乡呈板块结构性矛盾,又在缺乏润滑与粘合的状态下运行,必然导致社会纤维化,造成危机的警示。

因为,以我在贵州当过十多年记者的经历深知.贫穷的罪恶,以其覆盖的深度与广度,也足以包括让人精神失常这一范畴。

尽管有人从司法的角度提出郭云精神失常的证明,揭示郭云的家很穷、其“小时候给人印象很乖”、整个事件悲剧性的祸端都是贫困,也不足以消弥剥夺一个无辜孩子生命的罪恶。

但因社会纤维化,打工艰难、贫困挤压、内心焦虑.足以使一些离开了贫穷却也充满温情的家乡的农民工,产生严重的心理疾患.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

比如《重庆晨报》"2006年5月1日就刊发了一则新闻:《打工小伙见到女人脱衣精神失常》,内容是一个不满30岁的青年小李,因看到女人脱衣服而突然发疯.被亲属从外省工地绑回重庆治疗。

报道有一段内容发人深思: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苏华龙说,因不堪重负,我国的农民工已成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

仅重庆一市的精神卫生中心,“五一”期间就收治了精神疾病患者17人,其中农民工8人,占了近50%。

该中心现有住院病人400多人,农民工占20%左右。

社会生存压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产生精神疾病的诱因。

而在性福问题、城市歧视、居住环境恶劣三大农民工精神疾病诱发因素中,性福问题是最突出的精神疾病诱因。

缓解农民工压力、减少其精神疾病发病率,已经成了社会各赛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难理解,苏医生的话是警世良言。

这使我想起1989年,贵阳铁路分局贵阳客运段一位年仅23岁的女乘务员,因力图阻止一狂徒杀人而被杀死的惨案。

是年春节前后,在152次贵阳至上海拥挤不堪的列车上,子夜凌晨,一男子突然转身,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抽出一把杀猪刀,见人就或砍或刺。

中产阶层的养老焦虑: 不敢生不敢死, 特别想赚钱

中产阶层的养老焦虑: 不敢生不敢死, 特别想赚钱

中产阶层的养老焦虑: 不敢生不敢死, 特别想赚钱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9年第10期关爱买房君“一切都要靠自己”,这个信念让中产阶层发自内心地感到孤独和无助,不敢生二胎,生不起病,唯一缓解焦虑的办法就是拼命赚钱。

90后开始养生、80后开始养老……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单身税、生育基金等话题大热,但“中国式养老”不只是网络段子。

有人说,在中产阶层的生活哲学里,“一切都要靠自己”,这个信念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到孤独和无助,而这也是一切焦虑的根源。

在中国,想要体面地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根据2018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目前中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部分认为自己可以在57岁左右退休,而对于需要多少钱才能体面地养老,他们给出的平均数字是:163万人民币。

但真实的答案是多少?这是专家给出的数据:目前,中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约为82岁,其中男性为80岁,女性为84岁。

理想情况下,中国男性的退休养老时长平均为20年,而女性的退休养老时长平均为29年。

根据相关学术研究测算,考虑到通货膨胀,1个人如果在2028年之后退休,假设养老时长20年,至少需要准备300万,才能过上体面的养老生活。

如果在一线城市,这个数字可能还要翻倍。

而按瑞士信贷银行研究院的定义,中产阶层的标准是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约34.5万-345万人民币)财富。

50万美元是什么水平?相当于美国1个即将退休的人,为自己准备的养老金的中位数。

也就是说,就算你是中产阶层,未来也不能保证可以体面地养老。

传统的养老模式,如何一步步分崩瓦解,以至于连中产阶层都开始为养老感到焦虑?在当代现实环境下,中产阶层消解焦虑的出口又在哪里?这是“赚钱”能解决的问题,还是“生娃”能解决的问题吗?养儿防老?现代人的默契是互不拖累长久以来,中国传统观念都把“养儿防老”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养儿防老”的实质,不过是把子女当成自己人生抗风险的工具。

在中产阶层看来,把亲情等同于置换,不仅落后过时,而且有失体面。

中国富豪身体状况 亚健康有什么症状

中国富豪身体状况  亚健康有什么症状

中国富豪身体状况亚健康有什么症状*导读:中国富豪身体状况你知道是怎样的吗?近日胡润研究院公布了一份中国富豪身体状况白皮书,显示中国有6成以上的富豪处于亚健康状态。

看来健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富豪也不能幸免,下面来看看亚健康有什么症状吧。

*一、中国富豪身体状况:日前胡润研究院公布了《2017胡润财富报告》,该报告显示,2017年符号最想拥有的东西是健康,第二是家庭生活,第三是时间,第四是学习机会,然后才是物质财富。

此外胡润研究院还公布了一份富豪身体状况白皮书,显示中国有6成以上的富豪有亚健康症状,而符号维持健康的方式也与常人无异:运动+饮食。

白皮书显示,富豪们对健康的总体满意度为7.85分,且对身体健康的总体满意度(7.4分)明显低于心理健康的总体满意度(8分)。

在8项细分指标中,满意度最高的是自我提升,得分8.03,满意度最低项是运动健康,仅为7.73分。

相比男性富豪,女性富豪更满意自己的健康。

从年龄结构来看,40多岁的主力高净值人群健康满意度(7.8分)最差,25-30岁高净值人群的健康满意度(7.97分)最高。

有意思的是,此次调研还发现,单身富豪比已婚富豪对健康的满意度更高。

从城市和区域细分来看,一线城市高净值人群的健康指数不如其他城市。

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包括华东、华北、华南区域,由于健康设施以及医疗资源相对具有优势,健康指数均占据比较高的位置。

其它地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西北地区的高净值人群在此次健康指数排名中最高,得分8.09。

调查还显示,61%的富豪有亚健康症状。

而富豪们已经不满足于公司体检,40%的受访者选择了公司体检和自费型体检两种方式相结合,51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中,更有一半宁愿完全自费体检。

其中,基因检测成为自费型体检产品的最热门选项。

值得注意的是,有83%的富豪表示自己有较为明显的睡眠问题。

睡眠较浅、夜里醒后难以入睡是他们最普遍的睡眠困扰,占比超过3成,其次是失眠和多梦,分别占23%。

仇富心理现象探析

仇富心理现象探析

仇富心理现象探析仇富心理是指社会中一些人因为对富人拥有的财富、权利和优越条件的不平衡感而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

此心理可能表现为嫉妒、仇恨、厌恶、歧视等,其表现形式包括言行举止和心理反应。

仇富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方面是经济上的不平衡。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分配的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人因此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富人则享受了比他们更多的财富和优越条件。

此外,一些富人可能因行为不端或不公正的手段积累了财富,导致社会对富人的不信任和厌恶情绪。

还有一些人可能因为财富上的差距和社会等级的存在而感到自卑和压抑,从而产生仇富情绪。

仇富心理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物质或者心理方面的,其中物质方面表现为攀比,贪婪,以及利用各种机会去对富人进行抢夺甚至泼墨污衣等恶劣行为,因为他们觉得富人不义,不应享受这些财富。

同时,这些人觉得自己应该得到这些财富,因为自己认为比富人更努力,更有天赋,更加勤奋。

这种物质化的心态会加剧财富不平等现象,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心理方面则表现为嫉妒、恨、鄙视、以及人身攻击。

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此类言论较为常见,甚至演化为网络暴力。

仇富心理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它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另一方面,会带来负面的情绪和对他人的攻击,伤害着所有人的情感和积极性。

对个人而言,它可能会制约人们对自己的商业判断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让自己过度关注分配公平而忽略了自己的发展。

面对这种现象,社会需要调整政策以缩小社会财富分配的间隔,同时也需要在文化层面增强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宣传,以减少仇富心理产生的机会和恶性的循环。

同时,应注意到仇富心理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以根本性地解除仇富心理的产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仇富心理现象探析

仇富心理现象探析

仇富心理现象探析
仇富心理是指一种强烈的对富人的反感、嫉妒和不满情绪。

在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距逐渐扩大,仇富情绪日益增强。

首先,仇富情绪的背后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的加剧。

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速度非常快,富裕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
距的急速扩大。

贫富分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承受生活成本,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弱势群体。

这种贫富分化会引发羡慕、妒忌的心态,进而演化出仇富心理。

其次,媒体的煽动和引导也成为了仇富心态加强的原因之一。

当今社会,新闻媒体对
于贫富差距和富人的报道数量多于富人的优点。

大众媒体不断强调所谓的“富人不义”。

不可否认,社会上确实存在一部分富人存在道德缺陷,但并非所有的富人都是如此,媒体
的报道有时候存在误导。

这样的煽动和引导让人们对于富人有了负面的印象,自然也会增
强仇富情绪。

第三,人们自身的经济压力也会引发仇富情绪。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加班加点,而富人却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由于个人原因不能
过上富足的生活,从而对于富人既羡慕嫉妒又不满,心理上会产生仇视情绪。

总之,仇富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在消除仇富心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
到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公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政策制定者要制定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政策,消除社会贫困,让富人与穷人公平待遇,在共同的基础上,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

当今中国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再不看真晚了!

当今中国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再不看真晚了!

当今中国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再不看真晚了!当今中国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再不看真晚了!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当富人已经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01去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我有一个员工,单亲家庭,父母工作不稳定,他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

爷爷奶奶家里也穷,但正因为穷,只要有10块钱,就把10块钱全花在他身上。

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

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让同事对他意见很大。

离职前,我找他谈话,他表情游离,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个人,特别像我爷爷。

我知道长大成人对他是一种凌厉的痛,因为宠爱他的人再也帮不了他。

02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有钱人小孩更易患心理病

有钱人小孩更易患心理病

有钱人小孩更易患心理病文章目录*一、有钱人小孩更易患心理病*二、美国有钱人担心孩子问题*三、如何帮助有心理病的小孩有钱人小孩更易患心理病1、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有钱人家小孩比家境较不富裕的小孩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科学家发现,富家子弟罹患精神功能症的严重程度大幅攀升。

精神功能症会导致药物滥用及犯罪,也可能造成饮食失调。

2、研究显示,父母年收入超过10万英镑的家庭,孩子得到忧郁症和焦虑症的机率,几乎是一般值的2倍。

这可能是因为家长求好心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过大压力。

3、对青少年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

家长持续给孩子压力,希望孩子表现好,让许多孩子吃不消。

富裕人家的孩子要求自己在学校、课外活动,甚至社交场合,都能够表现优异。

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压力。

美国有钱人担心孩子问题根据美国CNBC新闻网报道,名为“威瑟斯LLP和天蝎伙伴”法律事务所访问了美国3000个家庭关于他们对自己财富和家庭未来最害怕的事情,结果发现担心孩子被宠坏、失去奋斗的动力排在第二名,超过了他们对投资、家庭成员过度消费和婚姻失败等恐惧。

该调查报告还指出,许多美国家庭都面临家庭成员彼此疏远的问题,有的是因为给予孩子太多,有的则是因为给予孩子的太少。

报道还指出,像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特等美国超级富豪都曾表示过他们更倾向于拿钱来做慈善,而不是为后代累积财富,他们只会给家庭成员们留一部分的财富。

就像巴菲特曾经说过,他会给孩子留的钱“足够让他们感觉可以做任何事,但又不至于让他们觉得什么都不用做”。

家长们担心孩子被宠坏,美国富有家庭更是如此。

美国一项最新民间调查显示,那些身价千万的富有人士除了担心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外,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被宠坏,失去动力继续奋斗;专家也建议越是出身于富有家庭的孩子,父母越当及时为孩子们培养正确的金钱观,让他们学会不要浪费,把钱用到刀刃上。

家长们常常会自责,如果他们给予孩子太多,就会害怕宠坏孩子;当他们无法负担起孩子的礼物开销时,他们又会对自己加倍自责,有四分之三的母亲表示如果拒绝孩子的礼物要求,她们会感到内疚。

多数信仰佛教 中国顶级富豪精神世界报告

多数信仰佛教 中国顶级富豪精神世界报告

多数信仰佛教中国顶级富豪精神世界报告"富豪"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创造财富过程中,本身就在塑造着我们这个市场经济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

人们平时看到的多是他们光鲜外表,但是他们到底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呢?最近,《南方周末》发布了中国顶级富豪精神世界调查报告,本次调查的对象是2004年和2005年"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入选的富豪,调查者从中选出60人进行问卷调查。

这60人均拥有财富为22.02亿元人民币,平均年龄为49.8岁。

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事业、财富、婚姻与家庭、人生和宗教等5方面,共收回有效问卷33份。

关于事业:八成人认为事业只是过程在回答"你对事业的看法"时,27人认为"事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和过程",只有4人认为事业是"人生的全部",另外的2人觉得"无所谓"。

分析:多数富豪深知"努力---逆转"法则当人们越是把某件事情看得很重,往往就会达不到想要得到的目标,这在心理学上就称做"努力---逆转"法则。

当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面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愿望,这时,一味地想达到某个外在目标的努力行为,就会受到潜意识的阻碍,表现为越是试图达到目标,结果离目标就越远。

这些富豪并没有将事业看得很重,在规划自己的外在事业目标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内在的情感需要和价值实现,达到了内外目标的协调一致。

所以他们才成功了。

关于金钱:九成人认为金钱带来不安对于巨额财富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绝大多数的富豪高度重视金钱给自己带来的"社会地位"和"成就感";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也承认金钱给自己带来的"不安全感"和"烦恼",其中有7人感到烦恼是最主要的。

除了用于生产,富豪们花钱最多的是"改善企业员工和经营团队的福利"、"慈善捐赠"、"培养和发展个人爱好"和"提高个人生活品质"等方面,其中前两项占76%,后两项占24%。

马云、王石们的财富焦虑

马云、王石们的财富焦虑

马云、王石们的财富焦虑作者:江寒秋来源:《齐鲁周刊》2014年第43期王石们的身份焦虑:名利十字架,灰色政商局2001年,在“王石Online”首页的第一行,王石引用了哈维尔的一句名言:“病人比健康人更懂得什么是健康,承认人生有许多虚假意义的人,更能寻找人生的信念。

”那时,哈维尔在中国还不太出名,整个商业界也正陶醉于新经济的诞生及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亢奋之中,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已经病了。

大概是在2010年,他首次对外透露了事实:“从1994年到1997年间,我三年连续体检的结果是,我的心肌功能0分……我在去西藏登山之前腰椎有个血管瘤,压迫到我的左腿神经,晚上痛得吃止痛片都睡不着觉。

医生的诊断,几乎宣布我必须坐轮椅了,随时可能瘫痪。

”这种疾病的焦虑是身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在某种意义上,王石好像有着一种很深重的“病人情结”。

王石把万科当成了“病人”,它超速长大青春激荡,病疾常常莫名发作,因而必须时时警觉,日日维新;王石把房地产业当成了“病人”,它暴利惊人游戏诡异,充斥着令人迷失的金色陷阱,因而必须让欲望遏制,令心智清明;王石把他自己当成了“病人”,在没有约束、众星捧月中又有多少人能找到自我?王石把这个时代也当成了“病人”,物欲横流,价值多元,到底什么是人们真正的渴望?因为有“病”,所以有所敬畏。

敬畏源于对未来的不可知,源于对自我身份的迷茫。

这一代企业家,他们享受改革红利,但又觉得这种红利来的并不安全。

他们遇到的每一件事都不可思议,都超出以往的经验值,他们的成功几乎都凭借无畏的勇气和对秩序的破坏,对命运的西西弗斯式的嘲笑构成一代人共同的姿态。

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破坏的终极很可能是对破坏的坚持,若没有新的建设,破坏本身将成为新的破坏的开始。

三十多年来的中国,正是极端功利主义的成功。

曾经的首富宗庆后被砍,这个事件看似偶然,实际上便是社会对财富失衡的一种反应。

荣誉与财富如同两根木棒,架于这一代企业家的脊背之上,便成了“名利的十字架”。

“中国土豪”的精神虚幻

“中国土豪”的精神虚幻

“中国土豪”的精神虚幻作者:杨公振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4年第12期“土豪”旧指有钱的地主,说的是那些坏透了的乡绅。

这个词的变味得益于2013年9月初流传的一则笑话:一名青年问禅师:“我很富有但不快乐,我该怎么办?”禅师回答:“何谓‘富有’?”青年说:“我在银行有上百万存款,北京市中心有三套房子,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向他伸出一只手。

青年恍然大悟:“大师,您是让我懂得感恩和回报吗?”“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禅师说。

一个国家的崛起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巨人要从沉睡中站立起来。

要有骨骼的支撑,要有肌肉的松紧,要有呼吸的配合,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真正想要站起来的精神。

它要知道为什么要站起来以及站起来之后去哪儿。

如果站起来仅仅是为了不挨打,为了和其他国家能够齐头并进平起平坐,那当外界安逸时,这个国家仍然会落入迷惘不知所向。

买得起最贵的奢侈品,换不来最基本的尊重。

如何评判一个国家的富强?是看北京奥运的礼花绽放得多绚烂,还是看上海世博会的人头有多攒动?把财富转化为权力,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

权力的必定属性之一就是扩张,它无可厚非,更是一种在国际生态圈的弱肉强食,即便我们脱离了蛮荒的征伐,也无法避免国力角逐之下的得利与失利。

也许成功会带来国家跃进的不安,失败更会带来刻骨铭心的屈辱,这一切最终都转嫁到每一个国民的头上。

在一次次大国博弈和小贩买卖中,我们做着金钱的交换,也在进行着尊严的买卖。

大国决策由国家和政府说了算,但是在一个国家的富强之路上,公众情绪和传媒引导也占了很大比例的影响,而聚焦到最个体的个人——那些在市场上抢购奢侈品的土豪们,我们很难看到他们带着什么积极的消费情绪,更多的则是一种自负与自卑的混合,一种穷怕了的精神虚妄症。

不仅是购物,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意淫式的报复。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王启明把大把的钞票扔到白人妓女身上,让她说“我爱你”。

至今,许多人在抢购了高价苹果手机后依旧要去破解越狱,为的是不用购买六块钱一个的正版软件。

京城四少被指富而不贵中国新富豪缺乏贵族精神

京城四少被指富而不贵中国新富豪缺乏贵族精神

京城四少被指富而不贵中国新富豪缺乏贵族精神编辑:刘雨时间:2011年9月28日近日,京城四少之一的王烁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故意损坏财物罪被公诉至法院。

这也引起了大众对富二代以及中国富人的热议。

中国富人大多富而不贵。

“贵族”所具备的内涵、社会责任,以及贵族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富豪所缺乏的。

“京城四少”(左起)汪雨、汪小菲、王珂、王烁中国富人大多富而不贵在中国尤其是在北京不乏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们,然而,中国的富人们似乎一直没有表现出令人敬服的贵族气。

他们聚敛了大量财富,本应对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却只是热衷泡明星、奢侈炫富、逞强好斗、私藏枪支、目无法纪,恰如有人所说“富得只剩下钱了”,毫无一点真正贵公子风度,丢尽了“公子”的脸面。

中国的富豪们在慈善、公益等方面也少有作为,单从慈善方面来讲,似乎成了陈光标的独角戏。

简而言之,中国富人大多富而不贵。

吊诡的是,社会却时常标榜“高贵”一族,路边,“贵族”、“富豪”、“帝王”等招牌林林总总;店内,“豪华”、“名贵”、“贵族气派”等广告词比比皆是;贵族学校、贵族俱乐部之类的词语在街谈巷议之间伴随着羡慕的目光在营销的欲望下,“贵族”两个字成了引诱别人慷慨解囊的流行噱头。

有钱就是贵族。

真的是这样吗?贵族精神:勇敢责任教养“贵族”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特指,最早的贵族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贵族不仅意味着一种地位和头衔,也意味着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一种我们称之为“贵族精神”的东西。

贵族精神的第一个特点是骑士精神,勇敢尚武,光明磊落,尊重女性并延及孺弱。

贵族精神的第二个特点是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莎修女出身富裕家庭,曾任修道院院长,而她赤脚走进印度社会的底层,一生都在奋力拯救那些在贫穷和苦难中挣扎的平民。

贵族精神中的社会责任主要元素其实就是平民意识,“俯身而下”,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当然,贵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上个世纪初,流落中国东北的沙俄世袭贵族,家道衰败,有些伯爵夫人、公爵夫人甚至买不起奶油和砂糖,只能喝清咖啡、吃白面包,但餐桌上的鲜花依然芳香四溢,她们在日常开销中省去了一些牛肉、鱼子酱和上等黄油,却舍不得省略衣领上的花边和餐桌上的鲜花,舍不得省略沙龙上冒着幽香的白色蜡烛。

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丁元英,一个商界大佬,曾是外国资本在中国股市“收割市场”的代理人,他意识到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贪婪“掠夺”,是强势者对弱势者的欺凌,于是他选择解散私募基金,他的资金因此被冻结,就到古城隐居。

丁元英手头本来就只有18万,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二话不说给了15万。

他可以在大热天穿背心摇蒲扇,也不愿买空调,在过年时只吃方便面,却愿意在房间里摆一套40多万的音响,一整墙的进口光碟。

他去小吃摊边吃饭,常常都是先付钱再坐下吃饭。

有一次,当他吃完饭就准备离开时,老板娘叫住他,让他付钱,他愣了一下,不争辩,立马再一次付了钱。

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从来都是向内求取的。

向外求,只能在越来越大的欲望里迷失自己。

如果只有假借外在的名气、权势和金钱才有底气,那只是狐假虎威虚张声势,其实内心是虚弱的,更容易患得患失。

写在最后
这本书还有一些精彩的地方,比如说芮小丹在与歹徒搏斗后,毁容且腿被炸断了,当刑警大队来支援,确定歹徒逃不了的时候,她选择开枪自杀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丁元英去五台山论道也很精彩,投射中国千年思想,以及中国现状。

还有据说很多商人根据这本书的商业模式发家,是一本可用于商界实战的手册。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思考,希望也对你有帮助。

让我们一起转换思维模式,升级认知,做一个精神富足的人。

为什么有些很富有的人,精神上却很贫瘠?(深度好文)

为什么有些很富有的人,精神上却很贫瘠?(深度好文)

为什么有些很富有的人,精神上却很贫瘠?一个内心善良、乐于行善的人,能够获得来自心灵的巨大满足,这种满足感远远高于来自物质层面的幸福感。

这也验证了那句:为什么有些很富有的人,精神上却很贫瘠。

01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江苏常州新北区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又让人泪奔破防的一幕。

一位不会游泳的父亲为救落水儿子,奋不顾身跳入河中。

在将孩子拖举出水面时,自己却慢慢地向水底沉入。

孩子的呼救声,被附近的工人发现,一个个救人者纷纷出现……当孩子被拉上岸时,突然说了一句:“爸爸还在水下”。

救人者纷纷一惊,因为水面上早已看不到孩子父亲的身影。

接下来便出现了那震撼的一幕:孩子的下面正是他的父亲。

原来在父亲托举孩子的同时,孩子也一直紧紧抓着爸爸的手,父亲就这样连带被拖到岸边。

揪心的是:父亲被救岸时,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

这时旁边的救人者赶紧轮流做心肺复苏,在经过七八分钟后,这位父亲终于有了微弱的呼吸。

随后,这位孩子和家人被送往医院。

骨肉连心的父子互救令人感动,但一旁陌生人奋不顾身的挺身而出更让人感到温暖。

真是一些人温暖了一座城。

看到那些施救者受到表扬和奖励时,好人还是会有好报的。

02中国有句古训:行善积德。

”有的人心怀善心,同情弱者,共渡难关;有的人抑强扶弱,挺身而出,打抱不平……这些善行善举,彰显出人们高尚的精神风貌。

善良的人通常性格都很好,喜欢乐于助人,他们对于身边的每个人都非常真诚,无论谁需要帮助,他们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因此他们常常能感受到快乐。

科学家指出:快乐的人会使大脑释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

这两种物质能使人在激动和紧张中平静下来,使人心情愉悦,减轻压力。

而“爱”、“感激”和“满足”这样的情感,会刺激脑下垂体后叶激素的分泌。

该激素会使神经系统放松,压抑感减少,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含氧量显著增加,脑部和心脏还有同步电流产生,体内各器官的运动更加有效,就像经过一次康复治疗,对健康极为有利。

所以说,心存感恩的人,身体更健康。

多角度分析中国人的仇富心理

多角度分析中国人的仇富心理

多角度分析中国人的“仇富心理”(一)从揭示客观真理的角度分析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探究真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根本任务,遵循真理是实践成功的根本保证。

要正确分析中国人的“仇富心理”就要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并发展真理。

当一些人打破了中国人几千年的“等贵贱、均贫富”的历史夙愿,张扬炫富于世时,人们就会对富贵阶层、特别是一夜暴富者产生怀疑、迁怒、嫉妒、蔑视、不屑、愤懑、仇恨等复杂的心理,即所谓的“仇富心理”。

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是对财产观念的非正常看待,是因“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仗义”之心所致。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存在对财富红眼的心理,只是人们往往会找到平衡这种心态的理由,譬如认为富人拥有财富是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苦努力的,或祖辈几代人打拼下来的遗荫等。

可以一旦自己替对方找的富裕的因由不能令自己信服,或认为自己付出的富裕成本太过低廉,尤其是当财富和腐败的重叠性较多时,那种不公平感就会变成仇恨,甚至产生“杀富济贫”的仇恨心理。

此外,社会贫富差距太大,富人为富不仁也是引起仇富心理的原因。

但这种心理过于严重便会导致心理疾病。

(二)从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角度分析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恩格斯说:“关于永恒的公平的现象,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一个人有一个解释。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开始全面触及社会利益的深层格局。

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现实,亦使社会成员因利益格局反差明显而产生严重的相对剥夺感或社会不公平感,甚至出现“仇富”心理的泛化、偏激化。

所谓“仇富”心理的泛化是指对一切富者都怀有愤慨态度;所谓“仇富”心理的偏激化,是指用非理性的方式向富者表达愤慨、讨回“公道”,更有甚者,肆无忌惮的向社会发泄“仇富”的愤怒情绪。

“仇富”心理的泛化、偏激化都是不当的。

一些人认为,仇富不是仇视富人,而是仇视这些人的不道义的行为。

但事实上,人们总是习惯性的存在双重标准,穷人也有不道义行为,为何很少受到关注?而富人的不道义行为却往往被放大?原因是国人总喜欢为自己或多或少的龌龊行为辩解。

别信关于中国经济的恐怖故事 都是想象出来的

别信关于中国经济的恐怖故事 都是想象出来的

别信关于中国经济的恐怖故事都是想象出来的2017年01月10日04:00 新浪综合香港《南华早报》1月9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不要相信有关中国经济的恐怖故事眼下流行着有关中国、人民币和金融崩溃风险的种种惊悚说法。

此类故事细节不同,情节基本相似。

比如,中国富人对本国经济和人民币丧失信心。

随着增长放慢和债务水平上升,害怕危机在即的中国人把财富转移海外并兑换成外币。

这种外流带来的压力造成人民币走弱,从而促使更多中国人想把资金兑换成外货以避险保值。

结果是造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此类传言很抓眼球。

幸好,像所有好看的恐怖故事一样,它源自想象而非事实。

这并非说它毫无现实依据。

显然,中国增长在放慢,债务相对上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出现资本外流。

但这些现象无一预示中国怀疑论者所讲的令人悚然的金融死亡螺旋近在咫尺。

是的,中国再不能像从前那样轻而易举追赶发达经济体了。

是的,其总债务水平在膨胀。

是的,实体经济投资的回报率因此降低……但是,人民币下跌和资本外逃的幅度均被夸大了。

过去3年来,尽管人民币兑美元下跌13%,但加拿大元兑美元下跌20%,英镑下降21%,欧元更是暴跌24%。

换言之,我们所见到的不是人民币普遍走弱,而是美元强势。

实际上,过去6个月来,人民币对中国人民银行的参考货币篮子是保持在稳定水平的。

类似的,中国外汇储备从2014年中的近4万亿美元减至目前的3万亿这事也被夸大了。

假定中国持有的外汇一半是非美元货币,那么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上升28%就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即便没任何流失,其非美元部分按美元计算也缩水4380亿美元。

因此,净外流要比媒体报道的少得多。

当然,若资本外逃明显加速的同时人民币急剧下跌,就可能严重削弱对中国保持金融稳定的信心。

但北京手握众多工具,可预先阻止对人民币的任何此类挤兑。

最近,他们就收紧了对个人购汇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管控。

总之,有关人民币走弱和资本外逃加速的灾难性后果的种种惊悚说法,只是虚构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豪患有穷怕了的精神虚妄症
来源:中国网 2013-10-18
当我们拼命追求物质标榜的富强,真正达到的时候就会发现它除了可以金光闪闪地炫耀之外,带不来其他。

这也就让我们的追求富强的意义霎时间荡然无存,一个国家本不该这样空洞。

作者:杨公振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0月15日文章谈及近日在中国网络上的流行词“土豪”,评析土豪文化折射中国当代发展现状。

文章称在中国的新浪微博上,土豪一词被提及超过5600万次。

人人想做他们的朋友,但没人喜欢他们。

他们似乎无所不在,挥金如土;但他们难觅行踪,回避媒体。

他们对奢华的热衷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支柱,他们也因品味差而遭鄙视、嘲笑和抨击。

面对这样的言论,我们可以立即起身奋力反驳——这是西方的又一次刻意抹黑。

中国的富强有目共睹,早就已经世界第二甚至第一了,但是我们当我们沉醉在飞升的GDP中、坐在高耸入云的摩天楼里、喝着昂贵的咖啡挎着奢侈的皮包时,没有人觉得内心空洞吗?当全世界人民都开始知道中国的土豪们正在全世界扫货,还是昂贵的奢侈品、千足的金条和豪车时,我们也该把这个词拿出来说一说了。

“土豪”旧指有钱的地主,说的是那些坏透了的乡绅。

这个词变味得益于9月初流传的一则笑话:一名青年问禅师,“我很富有但不快乐。

我该怎么办?”禅师回答:“何谓‘富有’?”青年说,“我在银行有上百万存款,北京市中心有三套房子。

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向他伸出一只手,青年恍然大悟:“大师,您是让我懂得感恩和回报吗?”“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禅师说。

被误读的富强
一个国家的崛起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巨人要从沉睡中站立起来。

要有骨骼的支撑、要有肌肉的松紧、要有呼吸的配合,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真正想要站起来的精神。

它要知道为什么要站起来以及站起来之后去哪儿。

如果站起来仅仅是为了不挨打、为了和其他国家能够齐头并进平起平坐,那当外界安逸时,这个国家仍然会落入迷惘不知所踪。

大国崛起需要军队的强盛、人民生活的富足、经济发展的提升,同样更需要国人心境的通透和觉悟。

在许多国人当今挥金如土的豪气之中,他们随着炫耀性消费的狂风席卷全球,无非是两种心态:第一种是关于自己的,拼命地证明自己有多成功多有钱,就像手中的奢侈品、身上穿的貂皮大衣一样高调奢华,第二种是假以爱国糖衣包装的,意图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告诉世界,“瞧一瞧看一看了啊,中国现在可是越来越富强了!”
从1840年的炮火轰开了中国,至今我们依旧生活在一种根深蒂固的屈辱之中。

政治家们看到了在国际舞台上的节节败退,军人们扛不住那些机枪炮火的攻击,知识分子们发现自己抱守的经典思想只不过是西方意识形态中的小学生。

老百姓则在被各种洋物洗礼,洋酒、洋烟、洋火柴、洋肥皂,总之沾上洋气的东西都立即抬高了档次。

交织不清的个人挫败混杂着国家挫败,使得我们混乱了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富强的标准,很多人单纯地以为拥有了洋物质就可以赢得那平起平坐的尊重,抹煞那百年前的屈辱。

不知道什么是一个国家的富强,不懂得什么才叫一个民族的自信。

如果说那些都是过去式,近代史离我们也有些年头了。

那9月20日,苹果推出的金色版智能手机后飙升翻倍的价格又该作何理解呢?最初有人不相信苹果居然变得如此俗气,但这款手机在国内炙手可热,并衍生“土豪金”的称呼——甚至上了国内媒体头条。

买得起最贵的奢侈品,换不来最基本的尊重
如何评判一个国家的富强?是看北京奥运的礼花绽放的多绚烂,还是看上海世博会的人头有多攒动?
把财富转化为权力,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

权力的必定属性之一就是扩张,它无可厚非,更是一种在国际生态圈的弱肉强食,即便我们脱离了蛮荒的征伐,也无法避免国力角逐之下的得利与失利。

也许成功会带来国家跃进的不安,失败更会带来刻骨铭心的屈辱,这一切最终都转嫁到每一个国民的头上。

在一次次大国博弈和小贩买卖中,我们做着金钱的交换,也在进行着尊严的买卖。

大国决策由国家和政府说了算,但是在一个国家的富强之路上,公众情绪和传媒引导也占了很大比例的影响,而聚焦到最个体的个人——那些在市场上抢购奢侈品的土豪们,我们很难看到他们带着什么积极的消费情绪,更多的则是一种自负与自卑的混合,一种穷怕了的精神虚妄症。

不仅是购物,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意淫式的报复。

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王启明把大把的钞票扔到白人妓女身上,让她说“我爱你”。

至今,许多人在抢购了高价苹果手机后依旧要去破解越狱,为的是不用购买六块钱一个的正版软件。

而他们更有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当初西方列强侵略我们的时候,他们抢得够多了,现在该他们还。

甚至还有许多刻意编纂出来的事件挑拨情绪,带着无知的愤怒在广泛流传。

至今在网上还在流传着许多的白岩松语录,其中一条就是一位年轻姑娘(或者小伙子)在北京地铁上被一个外国人羞辱(这个人通常是日本人,也可能根据当前的跟中国较劲的国家而改换),最后这个外国人被正气凛然的中国乘客抓捕(或者围殴),最终以抵制日货结束,或许再加上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

白岩松本人对此早早就辟了谣,到现在是谁说的已经无从查证,重要的是可以在民间轻易传播的这种愤怒下面是一个民族不肯直视的自卑与自负,这种情绪与我们当前“世界第二”的身份一点也不匹配。

当中国人买得起全世界最昂贵的奢侈品时,却赢不来最基本的尊重,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物质富足与精神空洞
当国家富强、人民富足之后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或者说,追求什么样的东西才可以表示我们已经足够大。

强大既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和思想上的。

许知远曾说,我们生活在一种通过集体来拯救个人的虚妄幻觉中,也让我们把世界视作一个粗鄙的丛林——认定权力和金钱决定一切。

原本是一种手段的“国家富强”,变成了目的本身。

当我们拼命追求物质标榜的富强,偏离了合理价值观的坐标系,等达到目标的时候就会发现它除了可以金光闪闪地“仅供炫耀”之外,带不来其他任何价值和尊重。

这也就让我们的追求富强的意义霎时间荡然无存,一个国家本不该这样空洞。

好在,正逐渐富起来的中国3亿中产阶级也有很多“反土豪”的思想。

他们鄙视炫耀性消费、提倡更有精神内核的生活追求。

在这些人看来,国家崛起之后的追求,一定不是可以拿钱垒起来的金色土豪大楼。

土豪们穷怕了的精神虚妄症正需要用这种精神力量来治一治,洗掉那些依附在物质上的寄托,刷掉那些需要金钱才能填满的欲望,更多的是塑造一种由独立意识、自由精神树立起来的民族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