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复习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众多发明和创新,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已有初步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较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广,技术更为先进,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发明和创新为例,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4.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成就以及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影响有初步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以及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成就、发明家及其发明,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资料、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主要成就、发明家及其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图片资料展示:运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历史资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3.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时间、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阶段特征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思想上:自然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创造出辉煌的科技和文化成果。
二、单元框架三、单元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内燃机的发明等,了解科学技术的创新促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重大成就以及政治经济影响;结合相关史料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及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和文化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背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一)最显著成就(标志性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1.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2.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建立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3.“电气时代”: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①奥托(德国):煤气内燃机;②戴姆勒(德国):汽油内燃机;③狄塞尔(德国):柴油内燃机。
2.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交通工具(1)汽车:①19 世纪 80 年代,本茨(德国)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1913 年,福特(美国)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2)飞机:1903年,莱特兄弟(美国)发明飞机。
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例研究——以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07-2024年第1期(总第377期)教学案例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从主题内容、学习任务、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方面来组织单元学习。
当前深度学习研究的焦点在于深度学习与教育策略之间的关联。
深度学习和大单元课程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基本条件,而前者则是后者的终极目标。
当前,我国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正处于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的阶段,如何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成为历史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初中历史大单元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大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单元内容,在主题下整合单元内容,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选择设计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这五个方面包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客观存在的世界观察视角)、时间空间概念理解及应用、以事实证据作为依据的研究态度、对过去事件及其影响力的阐释、爱国爱家的情感表达,它们构成了历史学科的基础框架,并相互支持彼此的发展进步。
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内涵,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创建相应的学习任务。
首先,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在主题下梳理知识要点。
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可根据课标要求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通过电的利用以及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三个深度学习主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带来的变革,牛顿、达尔文等名人的历史纪实。
在确定三大主题后,梳理相关知识点,从而形成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单元体例化题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世界近现代史的过渡交替阶段,讲述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工业化国家在社会结构、大众教育、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西方列强为了争夺市场和原料,展开了激烈争夺。
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大约从17世纪开始,近代科学文化发展起来,逐渐走向繁荣。
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依据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学习经验,通过表格归纳等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和近代科学文化,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对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产生认同感,培养积极探索、勇于求真的精神。
四、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背景,如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内燃机的发明等。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重大成就及对政治经济的影响;结合相关史料,理解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认识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家和发明,以及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发明成果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家和发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家和发明。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电力、内燃机、钢铁、化学工业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设计说明本课的知识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上已经有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验,因此学生能够较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感受发明家非凡的人格魅力,但是,学生可能较难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补充相关史料或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教学中,可以采用表格归纳和综合比较等方式;在难点知识教学中,可以采用材料分析和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开始时间、重要标志、特点和影响。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如电的应用,爱迪生的发明,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等,理解科学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图片资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著名发明家及科技成果图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乘飞机出行……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话、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预习检查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重大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电的应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材料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学生回答:(1)政治基础: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复习【教案】
在此期间,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
教后反思
领域
代表人物
地位
成就(作品)
科学
文学
艺术
师:提复习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主温故。
生:根据记忆回顾知识,遇到疑难问题,自己查阅教材解决。
师:进行巡视,检查学生学习进度。
生:互相提问,根据提纲自主梳理知识点。
师:抽查学生记忆情况。
师:采用抢答的方式,指导学生巩固知识。
生:积极回答问题,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笔记重点。
引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依据材料一回答,工业化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什么消极影响?举两个工业化对人类社会造成积极影响的事例?
2)材料二中,“新的革命”指什么?近代自然科学家中,英国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谁?他的三大成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
生: 分组讨论答案,归纳知识,加深对问题的整体认识。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问题1】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标志
能源
重要发明
科学与技术结合程度
基本特征
共同影响
【问题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工厂均乐于建立在河流或运河两岸,这是由于他们普遍需要水力资源,蒸汽机供水或廉价的水上交通的需求。泰晤士河两岸有不少的造纸厂、制革厂等工业废水流入其中,而沿途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流入其间。
生:讨论问题答案,书写做题。互相交流学习成果。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配套习题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世界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隐患的史实。
通过学习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认识到科学家们在发命中所体现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从而树立起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爱迪生》教师: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伟大!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那么,爱迪生还发明那些东西呢?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发明家还有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揭秘电灯的历史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爱迪生和电灯说起,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到课堂当中去,从而更好的开展课堂学习。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含义教师:本节课主要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什么是工业革命呢?(多媒体展示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第一篇【设计思想】本学年度我校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四要素”建设,即目标、问题、活动及评价。
本课设计从课标要求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设置了三个篇章: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魅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光芒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力量。
通过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位于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起着引领作用。
在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史有了一定了解。
在内容部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成就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用丰富的图片及视频材料引起学生兴趣,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材料)1931年10月18日,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与世长辞,他为人们点燃了二十世纪的灯火!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哀悼他的去世。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
师:为什么爱迪生可以受到这样的特殊对待?(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爱迪生来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成就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插图、资料和事例,生动地展示了第二次工业时期的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工业的概念和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工业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二次工业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成就,掌握第二次工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成就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工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史料、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工业的图片和成果,引出第二次工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特点、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工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讲授法: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的重要成果和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第二次工业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第二次工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学案 新人教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学习目标】掌握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习重点】近代科学家、文学巨匠、音乐美术大师及他们的成就【学习难点】近代科学文化产生的背景【课前预习】一、科学家1.牛顿:(1)牛顿哪个国家的科学家?英国(2)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哪些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
(3)牛顿的三大成就是什么?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4)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是什么?有什么意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达尔文(1)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生物学家?英国(2)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精品①《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什么观点?包括哪些内容?1859年出版的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进化论”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②《物种起源》的出版有什么意义?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1.巴尔扎克(1)巴尔扎克是19世纪哪个国家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2)巴尔扎克生活在法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3)巴尔扎克主要有哪些作品?《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4)巴尔扎克的作品有什么特色和价值?描绘社会现象细致,塑造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2.列夫·托尔斯泰(1)列夫·托尔斯泰是哪个国家的伟大的作家?俄国精品(2)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哪些作品?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3)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复习课件
爆发);
(5)对环境: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大规模
开采,汽车和飞机的出现,排放的废气污染了环境
7
影响
对中国
(1)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掀 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和辛亥 革命
8
考点 2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理解)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 的迅速增长
18
2.右图是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其中对
A A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B. 发明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C. 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 D. 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电灯照明
19
3.下图是来源于1885年某周报的一则漫画。该漫画表达的主旨
C 最可能是( )
A. 工业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B. 工业革命后,英国默许德俄在亚非疯狂争夺殖民地 C.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德俄的挑战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动摇了英国的殖民霸权
尔)、赛璐珞(海厄特)、人造纤维(夏尔 多内)
5
(1)自然科学开始和生产技术紧密结合; (2)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特点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如德国、日本); (4)从重工业领域开始
6
(1)对生产力: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主要 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美国、德国
4
理论基础 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
动力与能源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重要成就
(1)电力广泛应用;电灯泡发明(爱迪生); (2)内燃机; (3)交通工具:汽车(卡尔·本茨)、飞机; (4)通讯工具:无线电报、电话等 (5)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无烟炸药(诺贝
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复习课件.pptx
工具
二
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他被誉为“汽车大王”)。
主
次
(1)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
要
工
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
成 化学
业
面得到广泛应用(诺贝尔奖的设立及颁发)。
就 工业
革
(2)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和新
命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二
背景 善,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
次
的不断发展。
工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理论的发展;资产阶级统治
业 条件
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革
理论
命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基础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主 具体内容
题
(1)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
电力成为
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
(2)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
近
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是他的三大成就。
代 牛顿 (3)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使物理
科科
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学学
(4)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
与家
了一大步。
文
(1)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 《物种起
就
革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命
(3)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
(4)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
考点知识回扣
(续表)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地前提条件;了解电力地广泛应用;认识内燃机地创制和使用;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原因。
2.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3.感悟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地影响。
二、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八课的内容,本课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下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地经济侵略,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大发展地一大转折点,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私人垄断帝国主义阶段的开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汽时代的来临难点:分析革命的背景四、学情分析此阶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于学习本课有一定的积累。
本节课需要培养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所以应注重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爱迪生与电灯老师: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电灯时代的来临充满信心?学生:人们普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提高了。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进入爱迪生与电灯的那个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会爆发?展示图片教师: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分析(形成性评价一)学生:政治前提、资本发展、市场、技术、劳动力分析(生成性问题:可能回答不全面,加强引导)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就呢?1.电的广泛使用展示图片,学生可以有直观的感受教师: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展示贝尔的电话和马可尼的无线电通讯,它们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的成就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梳理】
【要点提示】
►要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要点二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
(1)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
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口数量增多,消耗的资源也随之增加,由于人口素质不高而进一步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加剧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3)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能力提高】
1.[2018·青岛市南区二模]伴随着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和11号线的通车,青岛人民的出行将变得更加便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使人们的出行变得便捷的人物是()
①斯蒂芬森②本茨③莱特兄弟④爱迪生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2018·重庆北碚区模拟]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
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历了“蒸汽时代”到“信息时代”的演变②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产生新的工业部门③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④都推动了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A.②④B.①③
C.①②D.③④
3.[2018·广东二模]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各主要大国工业方面的排序,导
致各国排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4.[2018·河南新乡一模]“经启蒙运动熏陶出来的人们的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那个时代感到已经不再需要上帝,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为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而是认为,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
”这里的“自然法则”是指()
A.启蒙思想
B.牛顿力学体系
C.生物进化论
D.文艺复兴
【达标练习】
1.[2018·烟台]下面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2018·甘肃]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D.改良蒸汽机
3.[2018·重庆]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应用
D.电灯的发明
4.[2018·潍坊]1921年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5/6,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3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
这主要得益于() A.生产技术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5.[2018·泰州]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蒸汽机的产生②汽车的发明③飞机的研制
④核能的利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②③
6.[2018·淄博]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
这些“邻居”中,包括()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伏尔泰
D.法拉第
7.[2018·乐山]《向日葵》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了狂热的情感,将形式美和意境美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其作者是()
A.梵高B.达·芬奇
C.莎士比亚D.牛顿
教师详解详析
【能力提高】
1.B[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本茨于19世纪80年代发明了汽车,美国人莱特兄弟于1903年发明了飞机。
所以②③符合题意。
2.A
3.B[解析] 分析图表可知英、法、美、德的工业生产排序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工业发展势头超过了英法。
B选项符合题意。
4.C
【达标练习】
1.D[解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C
3.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赛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再加上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石油产量大幅度提高。
故本题选C项。
4.A[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内燃机,后研制出了汽车。
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5.D[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
故本题选D项。
6.B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