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性干扰对免疫分析的影响
酶免疫试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标本因素
标本含有干扰酶免疫测定,可以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 结果的因素,分为两类,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
(一)内源性干扰因素 内源性干扰因素:一般包括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 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异嗜性抗体、某些自身抗体、 因使用鼠抗体治疗或诊断诱导的抗鼠Ig抗体、交叉反 应物质等。在日常的临床血清(浆)检测中,有相当 比例的标本不同程度含有上述各类干扰物质,导致测 定结果的假阳性。
二、患者准备及标本采集
对用于激素和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要注 意收集时间及体位有可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如:可的松在早晨4:00~6:00之间,会有一峰值出现; 生长激素、促黄体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均以阵 发性方式释放,因此,在测定此类激素时,有必要在 密切相连的时间间隔内采取数份血样本,以其中间值 为测定值;又如当从卧位变为立位时,血清中肾素活 性将出现明显增高。再如治疗药物的检测,应根据药 代动力学选择服药后的最适时间采血检测。
需要使用其他方法如:重组免疫印迹(rerconbinant im munoblot assay,RIBA)、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或中 和试验来确认,才能报告阳性。
HBsAg的测定主要是弱阳性的问题,即“灰区”,处 于cut-off值周围即“灰区”,其结果的可靠性通常较 差,阳性当然需要确认,阴性却也未必是真,这一点 在血站筛检献血员血液时非常重要,须引起注意,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此类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传染 性疾病经输血传播。
1.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的影响
在类风湿患者、其他疾病以及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 较高或不同浓度的RF,RF一般为IgM型,亦有IgG和 IgA型,RF具有与变性IgG产生非特异结合的特点,因 为在ELISA测定中,其可与固相上包被的特异抗体IgG 及随后加入的酶标的特异抗体IgG结合,从而出现假阳 性结果。尤其是在捕获法IgM型特异抗体的测定中,因 为此时固相包被的抗体为抗人μ链抗体,IgM型RF的存 在可使其大量结合于固相上。为避免RF对ELISA测定的 干扰,通常可以采取下述措施: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酶联免疫(EliSA)是检验科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之一,其操作方便、简单,不须要特殊设备,使其在各级医院都可应用。
但如果忽视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难免会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
因此了解影响结果的因素,是减少差错事故发生很必要的。
1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因素实验室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因为我们是为人服务的,所以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张冠李戴,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很重要,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
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在繁忙工作中有条不紊。
所以人员素质问题对检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因素。
2标本处理因素实验室人员收到标本后应:“三查七对”,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和申请单拒收,合格标本及时分离血清,避免溶血。
提取血清时不能混有大量纤维蛋白或细胞成分,对不能及时检测的标本要妥善保存于4℃冰箱,做好原始记录。
从冰箱取出的标本要预温至室温,对冰冻的样品要融化好,充分混匀再用。
3操作过程的影响因素3.1 操作前应对实验的物理参数有充分的了解,如环境温度(保持在18~25℃),反应孵育温度和孵育时间、洗涤的次数等,各种条件必须符合要求。
3.2 正确使用加样器,加样器应垂直加入标本或试剂,避免摩擦包被板底部。
加样过程中避免液体外溅,血清残留在反应孔壁上,加样器吸头要一次性使用,加样次序要与说明书一致,否则易发生错误,造成实验重复性差。
3.3 手工洗板加洗液时冲击力不能太大,洗涤次数不超过说明推荐的次数,洗涤液在反应孔内滞留的时间不宜太长。
不要让洗液造成孔间污染,导致假阴性和假阳性。
3.4 要保证加液量一致,我们在使用时感觉加样器比滴瓶加样准确,滴瓶加液量不准造成显色不一,造成判断错误。
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
随着基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免疫学理论的建立,使大量免疫学检测技术被不断地创新、发明;在临床疾病诊治的应用中也不断地推陈出新。要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实验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干扰因素有比较清楚的掌握和了解。
免疫学检测- 干扰因素
标本自身及前处理所造成的干扰因素: 类风湿因子(RF) 嗜异性抗体 自身抗体 补体 纤维蛋白 溶血或黄疸 交叉反应物质 外源性物质
18
7
20
0
17
0
13
0
5
16
9
19
1
17
0
13
0
10
9
16
18
2
16
1
13
0
20
2
23
12
8
12
5
12
1
30
0
25
4
16
7
10
10
3
在加样放置时间改变后阴性标本A450nm与结果的关系
3
6
0
1 (1.0)
40
74
11
3
6
1 (1.0)
0
加样同时加入抗-HBc-HRP放置不同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操作不当-交叉污染
目前的全自动加样系统,不管是一次性加样针还是永久性加样针,均难以避免样本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当遇到高浓度的抗原或抗体,沿加样方向被污染的甚至可能不止1 个孔。为了排除这种污染造成的假阳性,建议当同一行/列上(沿加样方向)出现连续阳性,并经复查仍为阳性时,应同时采取新鲜标本进行检测来加以证实。
6
7
13
68
2
0
6
3
免疫透射比浊法常见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贾珂珂,女,1976年生,硕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检验工作。
通信作者:崔丽艳,E-mail :。
免疫透射比浊法常见干扰因素的识别与应对策略贾珂珂, 孙文苑, 聂 睿, 崔丽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191)摘要: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常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如样本性状、内源性干扰、钩状效应和携带污染等,这些干扰因素可使检测结果假性升高或降低,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等。
文章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常见的干扰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以帮助检验人员识别和确认可能存在的干扰,及时纠正检测结果,尽可能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关键词:免疫透射比浊法;样本性状;内源性干扰;钩状效应;携带污染;干扰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mmon interference in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JIA Keke ,SUN Wenyuan ,NIE Rui ,CUI Liya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The accuracy of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is affected by a few interference factors ,such as sample appearance ,endogenous interference ,hook effect and carry-over contamination. These interference factors may cause the results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falsely and further affect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nitoring. The laboratory staff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common interference factors and mechanisms ,communicate with doctors in time and identify ,confirm and prevent possible interferenc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Key words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Sample appearance ;Endogenous interference ;Hook effect ;Carry-over contamination ;Interference文章编号:1673-8640(2021)04-0362-07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1.04.002免疫比浊法是将液相内的沉淀反应与现代光学仪器和自动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分析技术,常用方法为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
免疫学检测中的干扰因素
免疫检测技术- 标记物
免疫测定技术均是以标记物示踪作为基 础,同位素、荧光素、酶是经典的三大标记 免疫测定技术。这三大标记技术发展了各种 各样的免疫测定方法,如RIA、ELISA、荧光 免疫测定、免疫化学发光测定等,目前应用 这三大标记技术的检测试剂盒在临床广为应 用。近年来,作为免疫测定发展方向的非同 位素标记技术以其敏感、安全等倍受关注。
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 干扰因素和对策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
沈 茜
随着基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免 疫学理论的建立,使大量免疫学检测技术 被不断地创新、发明;在临床疾病诊治的 应用中也不断地推陈出新。目前应用免疫 学原理检测的检验项目占到三级综合医院 检验科全部检验项目的1/4,医疗收入约 占1/3。这就要求检验人员不断掌握最新 的临床免疫学知识和各种新的检验方法, 了解检验项目的基本原理。
干扰因素和对策- 类风湿因子
收集10份RF31~>1000IU/L的患者血清, 在美国和欧洲66各临床实验室进行74个项目 的免疫竞争法或免疫夹心法检测,仪器和试 剂均配套。3445个结果中8.7%为假阳性。错 误高值结果中的21%(所有结果的1.8%)引 起了临床的错误诊断,在使用RF吸附剂后再 检测,错误结果得到纠正。39%的假阳性结 果也可在使用RF吸附剂后降低。
干扰因素和对策- 外源性物质
冻存后融解的标本,蛋白质局部浓缩, 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合后再测定,但混匀时 应轻柔,不可强烈振荡。标本的反复冻融所 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将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 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
操作流程不当-造成结果的改变
我们对HBV血清标志物五项指标仅抗HBc总抗体单阳性的血清实行了严格的复检 措施,发现初、复检结果的符合率<50%。 偏差如此之大是无法用实验人员操作不当解 释的。抗-HBc总抗体采用竞争抑制ELISA法 检测, 日常工作中无论标本多少,必然是先 加完血清标本后再加抗-HBc-HRP。这样, 血清中的抗-HBc与抗-HBc-HRP存在着明显 的‚不公平竞争‛。
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对应措施
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对应措施在现代临床中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均会应用到免疫学检查方法,获取到免疫检验结果能够为疾病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但在免疫学检测全过程中,基于设备或人员操作等因素可能影响到工作顺利进行,或直接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可靠。
针对此,需采用有效方式强化免疫学检测管理,以确保其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具有可靠性的数据。
结合本人工作经验对免疫学检测的干扰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应对措施。
什么是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是临床疾病诊断中常用的检查手段。
可将其进一步分为体液免疫学检测与细胞免疫学检测。
其中体液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参考辅助因子参与下出现的反应,对疾病进行判断。
细胞免疫学测定方法是通过对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独有标志物及产生细胞因子的测定,观察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在体液免疫学检测中所观察到的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电解质参与下,形成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凝集物,此种现象被称之为凝集反应。
在免疫学检测中,免疫荧光法的应用较为常见。
此种检测方式具体通过对于荧光素染料的应用标记抗体并不会影响其活性,此种抗体被称之为荧光抗体。
利用已知种类的荧光抗体浸染需要检测的含有抗原细胞或组织切片,若通过观察发现抗原则抗原与此抗体出现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粘着在细胞上,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荧光可见物,能够辅助对相应疾病作出判断。
免疫学检测方法干扰因素1 准备工作常见干扰因素在免疫学检测之前,需要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包括对材料的采集以及设备准备等,而在此期间也存在诸多因素能够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
例如免疫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对科室内检测工作人员未能够给予系统化且有针对性的培训,可能导致检测人员自身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在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
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若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化培训,或其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则可导致其样本采集时间与采集部位不合理,致使样品出现溶血或损坏等情况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
影响elisa结果的若干内源性干扰因素
内源性干扰因素一般包括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异嗜性抗体、某些自身抗体、因使用鼠抗体治疗或诊断诱导的抗鼠Ig抗体、交叉反应物质等。
在日常的临床血清(浆)标本中,有相当比例不同程度的含有上述各种干扰物质,从而导致测定结果的假阳性。
1.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在类风湿患者、其他疾病以及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或不同浓度的RF,RF一般为TgM型,亦有IgG和IgA型,RF具有与变性IgG产生非特异结合的特点,因为在elisa测定中,其可与固相上包被的特异抗体IgG以及随后加入的酶标的特异抗体IgG结合,从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尤其是在捕获法IgM型特异抗体的测定中表现最为明显,因为此时固相包被的抗体为抗人弘链抗体,IgM型RF的存在可使其大量结合于固相。
为避免RF对ELISA测定的干扰,通常可以采取下述措施:(1)稀释标本:这在判断急性病原体感染的特异IgM抗体如抗HAVIgM,抗HBclgM, TORCH的IgM 抗体检验等尤为有用。
因为急性感染时,血循环中特异的IgM抗体滴度通常很高,而RF滴度通常相对要低得多。
因此,在测定前对标本进行稀释,特异的IgM因高滴度存在仍可检出,而非特异的RF则会因为稀释变成非常低的滴度,从而对测定几乎不产生干扰。
现在,有些特异IgM检测elisa试剂盒不要求稀释标本,直接检测,这样虽然方便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操作,但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并且由于某些慢性感染,如HBV的感染,血循环中抗HBelgM可持续以一定的滴度存在,标本不做稀释即进行检测,即可出现阳性结果,从而失去抗HBclgM用于HBV急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因此,在临床实验室,一定要使用要求对标本做1:1000稀释的试剂盒进行检验,从而保证相应检测项目结果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2)改变酶标抗体:由于RF结合的是IgG的Fc片段,如果将待酶标的抗体的F,片段酶切夫除,仅留下具有特异结合功能的F(ab’)2部分标记酶,则在测定中即可避免RF的干扰。
免疫检测中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
二、内源性干扰因素及对策——生物素
生物素: 生物素又被称为维生素B7或维生素H,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反应放大系统。现被广泛应用于医 学领域,在体外诊断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生物素可以和几乎 所有生物大分子结合,亲和力高,结合稳定,灵敏度高,具有多级放大作 用。 生物素干扰存在于使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或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的检测中, 与仪器厂家、仪器型号、发光底物无关,同一厂家不同项目包被方式也可 能不同。生物素对化学发光干扰需要一定的浓度,不同项目/试剂抗生素干 扰的能力不同。生物素干扰可能产生假阳性,也可能产生假阴性。一般来 说,夹心法产生假阴性,竞争法产生假阳性。
三、外源性干扰因素及对策——溶血
溶血: 要注意避免严重溶血,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其有类似过氧化物的 活性,因此,在以HRP为标记酶的ELISA测定中,如血清标本中血红蛋白 浓度高,则其就很容易在温育过程中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HRP 底物反应显色。另外,机械强力震荡、突然反复冻融、低渗溶液、过酸、 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以起溶血。
临床免疫检测中的干 扰因素及对策
目录
一、概述 二、内源性干扰因素及对策 三、外源性干扰因素及对策 四、总结
一、概述
伴随着免疫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免疫学检验发展已取 得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常量分析到微量、超微量分析;从手 工检测到全自动化检测;从单标本检测到高通量检测等重大 的进步。应用范围遍及医学和其他生物学检验的各个领域。 经典的免疫检验技术(如凝集试验、沉淀反应等)由于仅能 定性或简单定量,灵敏度低,耗时费力,不能自动化。逐渐 被高敏感度和高特异性的现代免疫学检验方法 (如RIA、 ELISA、荧光免疫测定、免疫化学发光测定等)所取代,而这 些又主要是源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及各种不同标记物的使 用,加上免疫检测系统也实现自动化、集成化和微型化,也 将有助于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 性和重复性。
浅谈影响ELISA结果因素分析
浅谈影响ELISA结果因素分析ELISA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该方法的检测原理主要是通过待测物和酶连接,使得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反应,通过观察底物和酶颜色的变化得出检测结果,ELISA法根据种类和变化能够分成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以及捕获法,其中双抗体夹心法主要用于抗原的检测,间接法主要用于抗体的检测,竞争法可用于抗原与抗体的检测,捕获法则用于测定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的成分[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具有灵敏性高以及特异性高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发挥出十分积极的临床价值,然而存在诸多因素诸如试剂、标本、操作方法以及环境等方面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对影响ELISA结果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具体信息如下。
1 试剂方面的因素ELISA法的检测结果直接受到试剂质量优劣的影响,试剂盒的生产厂家和质量、标记物的免疫活性、抗原抗体的纯度、试剂是否有效与试剂的储存方式等方面均会对ELISA法的检测结果有程度不一的影响[2]。
为避免上述情况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①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确保ELISA 试剂盒中阴性对照的质量,从而避免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出现;②抗原的中和必须准确滴定,防止由于抗原浓度过低或者过高影响试剂盒的敏感性而导致假阴现象的发生;③重视试剂的质量,给予完善的室内质控与定期开展室间质量评估;④根据试剂盒的开封时间与保存的状况来实施全点定标,进而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⑤有研究显示ELISA法的检测结果不准确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试剂质量的影响,因此生产厂家必须重视试剂的质量,有必要时可通过人新鲜标本方法学来评估试剂的质量。
2 标本方面的因素实验标本对ELISA法的检测结果也具有很大的影响[3],主要包括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干扰。
内源性物质干扰主要包括药物、嗜异性抗体、人抗动物抗体、代谢产物、类风湿因子以及补体等,然而在ELISA法的检测过程中可通过下述方法处理标本来降低内源性物质干扰:①通过将抗原结合片段取代免疫球蛋白(IgG),将结晶片段(即Fc片段)消除,这样能够很大程度降低类风湿因子、嗜异性抗体以及人抗动物抗体对检测结果的干扰;②通过热处理的手段(56℃处理30min,63℃处理10min)与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标本进行稀释与2一巯基乙醇对标本进行稀释,以降低补体与类风湿因子对检测结果的干扰;③在标本中添加阻断剂如10%正常人血清和1%正常动物血清;④若检查发现标本中存在血红蛋白、胆红素以及血脂等成分时,必须重新采血检查[4]。
内源性疑似干扰物对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
Efe to u p ce n o e o sitree t o eut fE S et S fc fss e td e d gn u n efrn s n rs l o LI A ts UN u , s H i ZHAo aqa g, Ji— in SUN n DU Ga g,
Chi a) n
[ bt c A s a t O jci T v siaeteitree c f h n o e o sitr rn se it g i s mpe ( o j — r ] be t e o i e t t h efr n eo e d g n u ef e t xsi a l c nu v n g n t e n e n n s
扰 物 浓 度 未超 过 以 上 浓 度 时 , 对 E IA 的 检 测 结 果 产 生 干扰 , 检 验 工 作 中仍 需 注 意 舍 有 大 于 以 上 浓 度 干 扰 物 不 LS 但
质 的 样 品 可 能会 对检 测 结 果 产 生影 响 , 其 应 采 取 前 处理 或 重 新 采 血 检 测 的 办 法 。 对 【 关键 词】 结合 胆 红 素 ; 溶 血 血 红 蛋 白 ; 乳糜 ;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测 定 D I 1 . 9 9 j i n 1 7 - 4 5 2 1 . 5 0 4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 6 2 9 5 ( O 1 0 5 30 o :0 3 6 / .s . 6 29 5 . 0 1 0 . 1 s A 1 7 — 4 5 2 l ) 50 4 —2
4 r p e e t t e i ms d u l— n io y s n wi h a s y c mp t i n m e h d c p u eme h d a d i d r c eh d i e r s n a i t v e o bea t d a d c s a ,o b e i o t o , a t r t o n n ie t t o n t m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2.2.2.5 分析中质量控制|异常结果复检
1 检验仪器提示结果异常时需要复检 2 检验结果超出线性范围时需要复检 3 检测过程中,仪器出现故障,所检出结果需要复检 4 胶体金法、ELISA,超过判读时间后判读的结果需要复检 5 前后两次检测结果相差较大 6 特殊检测指标(如HIV抗原抗体等)
2.2.2.5 分析中质量控制|异常结果复检
失控: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中任一数值>n3s对应数值
2.2.2.3 分析中质量控制|失控处理
质控物——仪器——试剂
由易到难
2.2.2.3 分析中质量控制|失控处理
建议性
1阴、阳性对照正常,弱阳性和阴性质控在控,且没有出现“花板”的情况下认 为该检测批有效,但仍需对“灰区”结果、弱阳性结果及少见模式结果进行复查, 避免偶然因素及孔间差对结果造成影响;
移液器的年度校准
1)移液器和酶标仪的年度校准 可联系厂商对移液器和酶标仪进行年度校准,每年至少进行1次。
酶标仪的年度校准
2)水浴箱的日常校准 日常使用水浴箱时,应使用温度计检测温度是否在控。
水浴箱的日常校准
3)水平旋转仪的日常校准 日常使用水平旋转仪时,应检测转速是否能达到设定的转速。
水平旋转仪的日常校准
3 化学发光法 配合自动化分析仪,方法简便,标准化程度高,干扰因素较少,但成本高。
4 免疫印记法 敏感度高,干扰因素多,适用于部分确证性试验。
1.2 免疫学检验的特点|结果类型的多样性
1)定性结果 阴性、可疑、弱阳性、阳性等报告形式,如胶体金法检测项目。
2 半定量结果 滴度(稀释度)报告结果,如RPR滴度、TRUST滴度等。
2.3 室间质量评价或比对|室间质量评价
室内质量控制(IQC)是检验实验室做 得 稳不稳——精密度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服务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上述工作是免疫组化工作的重点内容。
只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标准的实验操作、专业化的结果分析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1•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
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2•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
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 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 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
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3•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
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4•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
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5•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一)对照染色的目的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 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②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③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Fc 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阳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一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讲义
第二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保证第一节概述一、定义1.质量保证(QA):为一产品或服务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提供充分可信性所要求的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措施。
2.室内质量控制(IQC):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实验室工作的可靠性程度,旨在监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并确定当批的测定结果是否可靠,可否发出检验报告。
3.室间质量评价(EQA):采取一定的方法,连续、客观地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发现误差并校正结果,使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这是对实验室操作和实验方法的回顾性评价,而不是用来决定实时的测定结果的可接受性。
当EQA用来为实验室执业许可或实验室认证的目的而评价实验室操作时,常描述为实验室能力验证(PT)。
4.准确度: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
准确度不以数值表示,通常以不准确度来间接衡量。
对一分析物重复多次测定,所得均值与其真值或参考靶值之间的差异亦即偏倚即为测定的不准确度。
5.偏倚:待测物的测定值与一可接受参考值之间的差异。
偏倚又分批内偏倚和批间偏倚,批内偏倚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如校准不准、非特异显色等。
批间偏倚问题要更大,如试剂或校准物变质所致的误差。
6.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独立的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以不精密度来间接表示。
测定不精密度的主要来源是随机误差,以标准差(SD)和(或)变异系数(CV)具体表示。
SD或CV越大,表示重复测定的离散度越大,精密度越差,反之则越好。
准确度好的实验,其精密度不一定好;准确度差的实验,其精密度则不一定差;反之亦然。
7.重复性条件:是指在短的间隔时间内,在同一实验室对相同的测定项目使用同一方法和同一仪器设备,由相同的操作者获得独立的测定结果的条件。
8.批:在相同条件下所获得的一组测定。
9.均值:一组测定值中所有值的平均值,亦称均数。
均值为计算值,在实际测定数据中可能会出现该数值,也可能没有。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对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以我院实验室酶联免疫检测为例,对其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实施多重性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其中对免疫检验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标本的采集质量、试剂平衡时间、实验室温度和适度、检验员素质以及洗液更换情况。
结论: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在临床检验过程中,一定要对其标本采集流程进行规范,同时严格提高其检验规范性,以此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免疫检验质量影响因素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85【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23-01临床免疫检验是临床中一种常用检验方法之一,其中包括有放射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抗原抗体的反应、免疫原以及抗血清的制备等。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对其检验质量进行提高。
下面本文就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进行临床免疫检验的标本中抽取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已经进行免疫检验的160例标本,主要的检验项目有传染标记物,hav-ab,hcvab,以及乙肝五项,进行数据检验主要是指免疫检验的结果、实验室内各环节的因素。
1.2 检验对象。
进行调查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仪器设备(规定操作、更换洗液、维修故障);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卫生环境状况;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学历、专业资质、从业时间);试剂的存储、平衡使用情况;实验标本等各项内容。
1.3 检验方法。
对需要检验的标本,从接收、离心以及标本检验结果的处理等全过程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首先对需要检查的各个项目进行简单的初级检验,当检测结果出现阳性或者有可疑性很强的标本时必须进行二次检查,注意每次检查前都要采用室内质量的方法控制血清。
临床免疫检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
临床免疫检测中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医学检验是现代医学取得发展的重要成就,为开展循证研究和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基础支撑。
而临床免疫检验时针对临床免疫相关指标的检验,而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免疫检测对后续免疫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医学基础研究等活动提供依据。
标签:临床免疫检测;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建议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linical ImmunoassayMING Yan-jiao,HUI Li-hong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Baotou Steel Hospital,Baotou,Inner Mongolia,014010 China[Abstract] Medical test i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which provides the basic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ce-based research an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u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 Immunoassa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auxiliary diagnosis of subsequent immune system diseases,the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the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nd so on.[Key words] Clinical immunoassay;Quality control;Influencing factors;Suggestions隨着国内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院检验设备的快速发展,临床免疫检测的硬件条件得到极大发展,免疫检验设备等仪器不断更新检测检验科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水平逐渐提高,通过分析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并根据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应对建议。
内源性和外源性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内源性和外源性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是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细菌、病毒等外界威胁的重要系统。
然而,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既可以是生理上的,如营养状况和年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如应激和情绪状态。
下文将就免疫系统受内源性和外源性环境因素影响的情况进行分析。
主要内容:一、内源性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营养状况是影响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不良的营养状况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性免疫功能障碍,增加各种感染和肿瘤的风险。
例如,维生素A、B6、B12、C、E和叶酸等营养素的摄入,能够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不仅如此,缺铁性贫血患者和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也显著下降。
因此,良好的饮食和均衡的营养摄入不仅对于保护健康,而且对于增强免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年龄也是影响免疫系统的重要内源性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这被称为免疫衰老。
这是由于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减少,以及对多种刺激的反应性降低所致。
因此,老年人容易受感染和肿瘤侵袭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二、外源性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非常大。
尤其是大气污染,可导致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升高从而引起细胞毒性,进而导致DNA氧化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
该类污染物包括甲醛、苯、乙醇等有机物质和尾气、二氧化硫、臭氧、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
2.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由于自由基等对生物分子的酶解而导致的。
在过度氧化应激时,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带来重大威胁。
自由基不仅会导致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破坏,还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例如,超氧化物单线态和羟基自由基等会导致蛋白质氧化,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致使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因此,减轻氧化应激的程度,是保持人体免疫力强大的重要手段。
3.压力心理应激是导致人体内源性环境因素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如:工作压力、考试压力、家庭生活的压力等。
论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控制方法
论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控制方法[论文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影响因素;控制方法论文摘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ayme li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因其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和抗体的测定,为辅助临床诊断与生物科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ELISA测定中影响因素较多,操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出现错误的结果。
现笔者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方法分析探讨如下:1 试剂的因素1.1 试剂的选择试剂的选择是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的关键要素。
虽然国家采用批批检定的形式对ELISA 试剂严格把关,但不同厂家的试剂在使用效果上仍存在在差异。
要选购知名度相对高、具有“三证”的试剂,不要用无批号的试剂,最好选用与仪器配套的试剂。
更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和混用不同批号的试剂。
1.2 试剂的准备在临床实验室,对试剂的准备一般不太注意,通常的做法是在实验时将试剂从冰箱中拿出来即用,而忽略了这种做法有可能影响后面时间不够的问题,其直接的后果是对一些弱阳性标本的检测出现假阴性。
因此,在ELISA 测定中试剂的准备最为关键的是,将试剂盒先从冰箱中拿出来,在室温下放置20~30 min后,再进行测定,使试剂盒在使用前与室温平衡,这样做的目的能使反应微孔内的温度较快地达到所需的温度,以满足后面的测定需求。
2 样本的因素2.1 内源性干扰因素包括类风湿因子、补体、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异嗜性抗体、某些自身抗体等[1]。
2.1.1 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或不同浓度的类风湿因子(RF),其一般为IgM 型,亦有IgG和IgA型,具有与变性IgG产生非特异结合的特点,因为在ELISA测定中,其可与固相上包被的特异抗体IgG 以及随后加入的酶标的特异抗体IgG结合,从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干扰现象名词解释免疫学
干扰现象名词解释免疫学
在免疫学中,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phenomenon)是指在抗原-抗体相互作用中,与本来的抗原或抗体没有交叉反应的物质,在混合物中存在时干扰了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干扰可能导致误判、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干扰现象的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其他抗体或类似物质与试剂中的抗原或抗体发生交叉反应,导致抗体数量不足以便准确地识别所检测的物质。
例如,某些动物血清会对多个不同的抗原产生反应,因而会引起干扰现象。
为了避免干扰现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在试验中加入一些高浓度的“非特异性”抗体或类似物质,以使全部的这些物质都被与之相互作用的抗体结合;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清除或减少干扰物质的存在,以获得更精确的检测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 抗 体
也 可 引 起 肌 红 蛋 白E] T H 假 性 增 高 。 l、S o
液 中加 入 热 处 理 后 的 非 特 异 性 鼠 I g MAK3 。 7 用 鸡 抗 体 作 3 )
i产 生 原 因 .
自身 抗 体 是 针 对 自身 抗 原 成 分 产 生 的 一
类 抗 体 , 能 与 恶 性 疾 病 或 自身 免 疫 紊 乱 有 关 。 常 见 的 影 响 免 可 疫 分 析 的 自身 抗 体 有 抗 甲状 腺 球 蛋 白抗 体 ( g ) 抗 甲 状 腺 T Ab 、 激 素 抗 体 、 甲状 腺 激 素 受 体 抗 体 、 胰 岛 素 抗 体 等 。 抗 抗 2 产 生 的 干 扰 及 干 扰 机 制 . 自身 抗 体 的 出 现 改 变 相 应 抗 原 的浓 度 , 产 生 假 性 结 果 , 响 程 度 和 游 离 抗 原 与 抗 原 一 可 影 抗
3 消 除 方 法 . 1 封 闭 HAb 异 嗜 性 抗 体 封 闭 剂 ) 。
( R) 免 疫 球 蛋 白抑 制 剂 (I ) 异 嗜 性 抗 体 封 闭 管 ( T) HB 、 IR 、 HB 可 消 除 HAb干扰 。 2 聚 乙 二 醇 预 处 理 沉 淀 抗 体 。 3 对 热 稳 ) ) 定 的 组 分 加 热 处 理 。4 利 用 基 因 工 程 重 组 单 链 抗 体 片 段 作 捕 ) 获 抗 体 。5 以非 I 和 蛋 白作 固 相抗 体 或 酶 标 抗 体 。6 缓 冲 ) g亲 )
1产 生 原 因 .
使用 鼠抗体进 行诊 断或治 疗 、 触 鼠类 、 接
疫 苗 接 种 、 血 、 婴 传 播 可 导 致 人 抗 鼠 抗 体 ( u n a t 输 母 h ma n i —
为 固 相 抗 体 和 检 测 抗 体 。8 去 除 分 析 抗 体 F 片 段 , 变 分 析 ) c 改
抗 体 的 结 构 或 进 行 化 学 修 饰 。9 使 用 不 受 HAb影 响 的 方 法 ) 进 行 分 析 , Krpo 分 析 。 1 ) 其 他 类 型 标 本 进 行 测 定 加 如 y tr 0用
( 西 医科 大 学附属 第 四 医院检 验科 , 州 5 5 0 ) 广 柳 4 0 5
【 键 词 1 自身 抗 体 ; 抗 体 , 异 性 ; 类 风 湿 因 子 ; 实 验 室 技 术 和 方 法 ; 内 源 性 干 扰 关 嗜
DOI 1 . 9 9 j is . 6 34 3 . 0 0 1 . 5 :0 3 6 /.sn 1 7 — 1 0 2 1 . 0 0 6
抗 体 在 免 疫 法 测 定 中造 成 T H 值 增 高 。 在 E IA 测 定 中 , S LS 抗 胰 岛 素 自身 抗 体 等 能 与靶 抗 原 结 合 形 成 复合 物 , 靶 抗 原 的 检 对 测 结 果 造 成 负 干 扰 。R6 my指 出 在 胰 岛 素 直 接 免 疫 分 析 中 胰
HAb的 干 扰 _ ] 5 。另 有 报 道 指 出 HAb干 扰 导 致 T g未 被 检 出/ , 7 HAb还 可 干 扰 嗜 铬 粒 蛋 白 A 、 胰 蛋 白 酶 ¨ 的 测 定 , ] ¨ 类 9
通 过 不 同 方 法 验 证 内源 性 干 扰 的 存 在 , 后 设 法 消 除 干 扰 , 然 再
以 验证 , HAb引 起 血 h G 假 性 增 高 , 测 定 尿 液 h G。1 ) 如 C 可 C 1
体 复 合 物 的 比例 、 体 性 质 、 应 类 型 及 试 剂 成 分 有 关 。J h 抗 反 aa
gr a 等 指 出 T Ab干 扰 导 致 T i r d g g假 阳 性 。 Ga o等 [ 指 出 2 T g与 Tg Ab在 化 学 发 光 免疫 分 析 中相 互 干 扰 。 李凤 英 等 报 道 甲状 腺 激 素 自身 抗 体 引 起 F r 、 r 假 性 增 高 。 嵌 合 抗 T H ] Fr 3 4 S
者是在试验结果可疑 或 与临床不符 时 , 回顾 性 寻 找 干 扰 原 因 ,
激 素 ( C 、 列 腺 特 异 性 抗 原 ( S 、 黄 体 生 成 激 素 h G) 前 P A) 促
( H) 甲 状 旁 腺 激 素 ( T ) 降 钙 素 、 A1 5等 检 测 受 到 I 、 P H 、 c 2
国际检验 医学 杂志 21 年 1 第 3 卷 第 1 00 0月 1 o期 It a dO tbr 00V 1 1N .0 n L bMe ,c e 21, o 3, o1 J o .
・
经 验 交 流
・
内 源 性 干 扰 对 免 疫 分 析 的 影 响
李金 万 , 李 钰 , 盛明 戴
利 用 不 同 IG亚 类 作 抗 体 可 降 低 HA g b干 扰 。1 ) 组 单 克 隆 2重 IY 作 试 剂 抗 体 能 防止 干 扰 现 象 。 g
人 抗 动 物 抗 体 ( u n a t a i la tb d , h ma n i nma nio y HAAA) —
中图分类号 : 4.1 R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6 34 3 ( 0 0 1 — 1 70 1 7—1 0 2 1) 01 6—3
免 疫 分 析 受 多种 因 素 影 响 , 括 内 源 性 干 扰 。 内源 性 干 扰 包
可 引 起 假 性 结 果 , 致 误 诊 或 不 必 要 的检 查 、 疗 。 大 部 分 学 导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