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上语文 使至塞上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姓名孙映雪单位名称奎屯市第七中学填写时间2020年8月学科语文年级/册八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13课《使至塞上》
难点名称难点名称:理解《使至塞上》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这首诗是“诗佛”王维的代表作品之一,最能体现他“诗中有画”的特点。
学生理解起这一特点下的诗歌意蕴和内涵来太过抽象,诗中的表达方式、修
辞手法等的运用,在融情于景的背景下较难体会。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资料展示作者简介。
2、全面了解写作背景。
3、逐联分析诗句中的内涵,体会意境。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提起唐代诗人,你会想到谁?
是潇洒飘逸的“诗仙”李白,还是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今天我们提到的这位诗人,可是唐代诗坛中的一股清流。
那就让一起走进王维和他的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作者简介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对王维影响深远的母亲。
王维的母亲信奉佛教,是当时的著名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
母亲给王维取的字号就取自佛教典籍《维摩诘经》。
王维形成了“佛系”的人生信条。
(2)王维琴书诗画样样在行,写诗方面,擅长五言诗和山水田园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21岁高中进士,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等职。
二、背景介绍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三、诗歌学习
(1)示范诵读。
(2)生读。
(3)诗歌学习
①首联点题并交代地点及事由。
山高路远更衬托出诗人形只影单的孤寂、惆怅。
②颔联中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诗人用“征蓬”“归雁”比喻自己,透露出内心的
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微难言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③颈联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构图美:大漠、烽烟、长河、夕阳 ——苍茫辽阔;
线条美:直烟、曲河、圆日——层次丰富;
可以替换词语试试吗?
学生思考。
色彩美:黄沙、青烟、碧水、红日 ——鲜艳优美。
意境美: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④用沙画作品感受诗句意境。
⑤尾联中引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的典故。
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
表现出诗人的达观以及慷慨悲壮的情感。
⑥通过视频总结诗歌的思想情感。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学习了诗歌,你一定对诗歌的意境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现在做个小练习。
1、概括诗意的五个要素:谁/什么时候/去哪里/干什么/怎么表现。
2、在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重读诗歌,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把这首《使至塞上》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写法指导:注意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运用、注意描写景物的多种角度和方法,也可以有自己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小结
作者经过前三联的铺垫,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寂之情和在雄壮景色中感受到的慷慨悲壮之情,在尾联中都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在宏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人生是短暂的,人应该对大自然持有敬畏之心,人生虽短,但无论处境的顺逆,我们的内心都要圆满,要乐观面对,要有幸福感。
这就是诗佛王维,通过《使至塞上》这首诗,教给我们的那些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