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学科:生物
工作单位:浏阳市北盛初级中学
姓名:丁爱芳
摘要:实验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实验教学仍是相当薄弱的环节。

实验教学难、效果差,如何提高学生生物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即注重方法、面向全体、加强操作示范,强化学生的技能练习、正确地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并体会到加强实验教学,可培养和增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实验教学动手能力
1 问题的提出
动手能力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实验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中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验、重升学轻实际需要、重高考学科轻非高考学科”的严重倾向,没有把实验放到应有的高度。

因此,往往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动手能力差。

例如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我国选手虽然届届都夺金拿银,但却都是实验成绩远差于理论成绩,与国际其它选
项手有明显差距。

可见实验教学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2 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
实验课独立性大,组织教学难,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满堂乱”、效果差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行为习惯差,认为实验课自由好玩;二是不清楚实验步骤,不知如何实验;组内无明确分工,喜欢动手的同学代替全组操作,其它同学无事可做,只好袖手旁观;四是不重视实验过程,实验不考操作,实验情况与成绩无关。

针对上述原因,结合实际情况觉得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一、注重方法、面向全体
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在小学的时候从来没有用过显微镜,而显微镜的使用又是七年级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成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显微镜的使用》一节的实验教学中,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我教会他们如何快速对光的方法:1、眼睛看着反光镜和通光孔下部,一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见有一束白光反射到通光孔下部为止。

2、眼睛对准目镜,双手微调反光镜,直到看见明亮的视野。

交会他们如何升、降镜筒:首先要把物镜降到离玻片大概有2厘米,同时要用眼在一侧观察,然后再对着目镜,双手缓慢地往上并且只能往上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这样即可以避
免损坏玻片,又可以节省时间。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只能3个学生共用一台显微镜,为了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一节课里使用到显微镜,我还在每个组里选出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把显微镜操作顺序打乱后再让组长手把手地教其他动手能力弱的学生。

通过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一部分学生的领导才能,又照顾了弱势学生,使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都得到了初步地培养。

二、加强操作示范,强化学生的技能练习
学生的实验操作很多是在模仿教师的操作中获得的,因此,教师的规范操作对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影响很大,教师在操作中不但要规范,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例如:在使用显微镜时,我能坚持用左眼看目镜,这样有利于绘图。

俗话说“熟能生巧”,生物实验技能是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通过动手做实验,学生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三、正确地引导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学生能否获得培养技能的关键。

例如,在怎样盖盖玻片才不会出现气泡上,我经常强调学生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边靠在载玻片上,与载玻片形成一定的角度(45度左右)后才能轻轻地往下放,这样才不会由于有气泡而干扰学生的观察。

在这几年来,七、八年级的段考、期考中,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相对较多,大部分学生都懂得做探究的四个步骤:1、提出问题,2、作假设,3、作实验,4、得出结论。

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学生不懂得如何根据给出的材料提
出问题、作假设。

因此平时上课时,我就在课堂上指导一些学生:提出问题就是对探究题目的提问,作假设就是对探究题目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通过对七年级学生多次做这类练习后,学生做探究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当做完一个实验后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一部分学生会回答不上来,由此看来,一部分学生有着“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心态,即他们正处于一种“非学习状态”,也说明他们感兴趣的只是实验的表面现象,而要掌握的却被他们忽略了,要让学生学到、观察到实质的东西,只有让他们对这些实验感兴趣,才能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力,才能从实际意义达到培养实验素质的目的。

总之,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只要我们注重实验教学,无形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