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答案
【恒心】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语文试题(6)及参考答案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六)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
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作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河南省2014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本卷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使用(共27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山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
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语文卷(二)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绝密 ★ 启用前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1.C 2.D 3.A 4.C 5.D 6.C 7.A 8.A 9.D 10.B 11.B 12.C 13.C 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4.D 15.B 16.A 17.C 18.A 19.AD 20.BC 21.A D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7分) (1)乙(2分) (2)丙(2分) (3)0.06(3分) 23.(8分) (1)左(2分) (2)01()g E R r R R KI K'-+++(2分) (3)电路图如图所示(4分) 24.(13分)(1)当轻杆被拉至竖直位置时,设物块的速度为v ,小球的速度为v′,由于物块此时的速度与轻杆中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根据杆上各点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可知:小球的速度v′=2v ,则v :v′=1:2 (3分) (2)根据几何关系可知,物块下滑的距离为4s L = (1分)对m 和M 组成的系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sin 622Mg s mg L Mv mv θ'⋅-⋅=+ (2分)解得32v gL = (1分)小球在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 26v mg F m L'+= (1分)解得 12F mg =(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轻杆在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大小为:12F mg '= (1分)(3)对小球和轻杆,由动能定理 2162W mg L mv '-⋅= (2分)解得:212W mgL = (1分)25.(19分)(1)设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轨迹半径为r由2v qvB m r=得mv r qB = (2分)代入数据解得 00.2m mv r qB== (2分) (2)由几何关系得圆形磁场的最小半径R 对应: 22R r = (3分) 则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为:22π0.02π m S R ==(或0.0628m 2) (2分)(3)粒子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设它出电场时的位移为L ,则有: L cos θ = v 0t (1分)L sin θ =212at (1分) qE = ma (1分)代入数据解得,2022mv E qL= (3分)若出电场时不打在挡板上,则L <0.32m 或L >0.48m (2分) 代入解得:E >10N/C 或 E <6.67N/C(2分)26.(14分)(1)CH 3COOH +(CH 3)2CHCH 2CH 2OH CH 3COOCH 2CH 2CH(CH 3)2+H 2O(2分)(2)圆底烧瓶(1分)(3)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率(1分) b (1分)浓硫酸 △v oE(4)便于控制反应温度,使圆底烧瓶受热均匀等(共2分,每空1分) (5)水面高度(体积、刻度)不再变化(答案合理均给分)(2分) (6)a d (2分) (7)作干燥剂(1分) (8)44%(2分) 27.(15分)(1)H 2-2e -+2OH¯ = 2H 2O (2分) (2)CdO +H 2= Cd↑+H 2O (2分) (3)Al 2O 3+2OH -= 2AlO 2-+H 2O (2分)(4)Fe 、Ni (2分)氨水消耗了H +,溶液中c (OH¯)增大,促使Fe 3+形成Fe(OH)3沉淀(答案合理均给分)(2分)(5)阴(1分) KNO 3、NH 4NO 3(2分)(6)2CN -+5ClO -+2OH -= 2CO 32-+N 2↑+5Cl -+H 2O (2分) 28.(14分)(1)2CO 2+6H 2 ≒ C 2H 5OH +3H 2O (2分)32522622c(C H OH)c (H O)c (CO )c (H )⋅⋅(1分) (2)a 、b (2分) (3)0.22(2分)(4)①正反应(或右)(2分) ②40%(2分) ③1.5a mol·L -1(3分) 29.(10分。
2014河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考试题库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C.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日起开始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首次提出保修期不低于三年。
2014年河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卷Ⅰ)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学科网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2014年适应性测试文综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第Ⅰ卷1.A 2.A 3.C 4.D 5.B 6.A 7.D 8.B 9.B 10.D 11.A 12.A13.D14.B15.C16.C17.B18.A19.D20.B 21.D22.C23.A24.D 25.B 26.A 27.B 28.A 29.D 30.D 31.D 32.B 33.C 34.B 35.C第Ⅱ卷36.(24分)(1)位于河谷两侧的天山山脉将沙漠的干热气流(2分)和西伯利亚干冷寒流阻隔,气候温暖。
(2分)向西开敞的喇叭形谷地,(2分)使大量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湿润气流沿河谷上升形成地形雨,气候湿润。
(4分)(2)冬季(2分),由于山上气温高于谷底,可在逆温层安排牲畜越冬(2分),发展冬季温室蔬菜和果树(2分)。
(3)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措施:节约水资源;合理灌溉。
(4分)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措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4分)水土污染;措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减轻河水污染。
(4分)(任答2点给8分)37.(22分)(1)入湖河流多,(2分)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2分)与委内如拉海湾连接的水道狭窄,不利于海水和湖水的交换(2分)。
(2)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西北部;(2分)地势较高的地方。
(2分)原因:海拔高,气候凉爽;(2分)石油丰富,石油工业发达;(2分)北部开发历史悠久;(2分)海上交通便利。
(2分)(任答3点给6分)(3)观点一:应该大力发展水电,(2分)该河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修建大坝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6分)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水电,(2分)该河流域人烟稀少,电力需求小;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发展水电能力有限;建坝容易破坏河流生态环境。
(任答3点给6分)38.(26分)(1)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2分)②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在竞争中占据优势;(3分)③科技创新促进和催生民用产品的开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3分)④科技创新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分)⑤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更好地维护我文综测试试题答案第1页(共3页)国经济独立和经济安全。
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但时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性格、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贫穷和饥饿,但是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看出,敦煌文化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的。
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
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
敦煌文化中还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
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通过对“此岸世界”的肯定和重视替代对“彼岸世界”的玄想,凸显人自身的现实感和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
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
”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盛。
敦煌文化并不是敦煌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等的简单相加,它融合、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成为“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整体。
它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具有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适应性摸底考试-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郑州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预测
河南省长葛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预测(三模)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
《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
唐代来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
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
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
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粱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
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
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
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殊,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
2014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题库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丰收的秘密阅读及答案
丰收的秘密阅读及答案【篇一:七年级上阅读检测答案】s=txt>1.不是。
妈妈所说的“海”是指人生的理想追求。
原诗中所说的“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可以视为答案。
2.指想爬过山去看看海。
不能,因为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是“隐秘的”。
3.“零分”指幻想的破灭。
“我”原来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现实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比喻我的幻想全然落空了。
4.“种子”是妈妈说的山那边是“海”的信念理想。
“扎下了根”则表示“我”对信念理想的渴望。
5.虚写。
抒写了对实现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的向往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6.d2、走一步,再一步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方法1.(1)(第1自然段)(2)(第2-22自然段)①(第2-13自然段)②(第14-15自然段)③(第16-22自然段)(3)(第23自然段)2. ①高不可攀的险峰②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冬冬直跳③心惊肉跳④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⑤我下不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⑥按父亲的指点,每次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了悬崖⑦产生了一成就感,忘不了的经历3. 此题的各小题均为开放性题,只要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3、生命生命珍视、善待生命有意义1. 小飞蛾在挣扎无用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求生的欲望,我感到小小生物对自己的生命的珍视,这“令我震惊”,所以“我”最后“放了它”。
2.不矛盾。
小瓜苗的生长原先依靠种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茁壮生长,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长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耗尽了它自身的养分,没得到补充,当然只能活几天了。
3. 指“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4 .①b ②c ③a4、紫藤萝瀑布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战胜不幸,在生命的长河中鼓起勇气前进1.①第一部分:通过对花瀑、花穗、花朵的描写,展示了紫藤萝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
第二部分:写花给“我”的感受及花经历磨难后又焕发勃勃生机。
2014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4年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试卷及答案2014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二第Ⅰ卷阅读题(A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
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
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p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
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
”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空间本来是小的,通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这样,在观赏者的心理上,空间的容量就增大了。
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
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就是借景的一例,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又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
”他的《园冶》中专设一节讲借景,可见他对借景的重视。
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虚景。
月影、花影、云影、风声、水声、鸟声……这种种虚景,在构成园林意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历代诗人一些咏园林的名句,如:“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高濂《玉簪记·琴挑》)等等,也可以说明中国园林意境的这个特点。
2014年河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恒心】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语文试题(1)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模拟练习(一)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从先秦时期起,个人就被群体压得喘不过气来。
孔子把“仁”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准则,而他给“仁”所下的定义,一则说“克己复礼”,再则说“爱人”。
这不但意味着“复礼”与“爱人”是一致的,而且也意味着对个人要“克”,对群体要“爱”。
其实这种观点并非孔子首倡,孔子的主张,至少在周文化中早就是根深蒂固的观念。
众所周知,在周武王灭纣以后,殷文化就日渐衰落,周文化的影响则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也正因此,最迟从周代起,贬抑个人就成为我国文化,特别是中原地区文化的主流,战国时期的儒家和墨家都是贬抑个人的。
其间虽然也出现过主张“为我”的杨朱,并且其学派一度颇有些影响,孟子甚至以之与墨家相提并论,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杨朱及其弟子的著作一种都没有,可见他们的学说很快便烟消云散,以至在汉代就已绝传。
这本是很正常的事:在一个以贬抑个人作为文化主流的社会里,杨朱的“为我”之学是无法站定脚跟的。
此外,以《楚辞》为代表的楚文化也较重视个人,但一则楚人在当时颇为中原地区所歧视,连其君熊渠自己也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直到楚汉之交,楚人还被讥为“沐猴而冠”。
再则即使是《楚辞》中的最好作品——屈原的作品,虽具有一种坚持自己理想、挺然不屈的精神,并公开宣称“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但却又高唱:“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王逸注解说:“俨,畏也;祗,敬也。
言殷汤、夏禹,周之文王,受命之君,皆畏天敬贤,论议道德,无有过差。
”则其政治思想实已接近儒家。
而儒家的政治思想根本上就是一种重群体而抑制个人的思想。
所以,最迟在屈原的时代,楚文化也至多是一种在重群体的前提下又适当重视个人的文化。
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我国先秦的文学作品没有从个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人出发的反抗挑战之声,只有当诗人以群体利益代表的身份出现时,才敢于愤激地挣击对方,《诗经》里的“变风”“变雅”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
2014河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版本图文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2015年度中国文化跨界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围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热点进行了交流。
B.对于那些熟稔互联网的人来说,进行“互联网+”创业,最难的可能并不是“互联网”这一部分,而是“+”什么以及怎么“+”的问题。
C.这家民用小型无人机公司一年前还寂寂无闻,一年后却声名鹊起,其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十大科技产品”“2014年杰出高科技产品”。
D.近年来,广袤蜀地的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巴山区漂亮民居星罗棋布,大凉山上彝家新寨鳞次栉比,西部高原羌寨碉楼拔地而起。
2、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6)书不尽言,。
(《周易?系辞上》)(7)沧浪之水清兮,。
(屈原《渔父》)(8)今夕为何夕,。
(袁凯《客中除夕》)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味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
A.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B.情趣冷峭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轻重D.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轻重4、写作 70分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河南省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规民约作为传统“德礼法制”文化的独特载体和传统乡村治理的独特方案,在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被作为解决乡村社会问题的本土资源而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证明其重要的法律文化价值。
然而,在汲取这一独特法律文化资源精华时,如若打开方式不正确,则会很大程度影响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及功效。
乡规民约的制定需要有明确的立约宗旨。
乡规民约是乡村社会共同价值与乡村理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理性精神自然融入乡村社会生活的途径与载体。
而目前有些地方的乡规民约,在劝禁、惩罚、规范等内容上,明显存在“不合道德”、“逾于法律”的情形,这是需要避免的。
当代乡规民约建设的宗旨与目标的确立,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合理、适当的方式融入乡规民约体系建设,通过乡规民约的独特产生形式、内容表现、传播与落实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乡村的社会风尚、社会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处理乡村“细事”的前提。
乡规民约不是国家政策与法律条文的简单抄录,也不是各地乡规民约的简单拷贝。
乡规民约之于中国法律文化中的持久生命力,之于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在于其本土性、地域性、传播性以及规范的普遍性、可执行性、可操作性、世代相沿不悖性。
传统乡规民约形式多样,易记易学易诵,可仪可则可范可守,为民众信服。
传统总类性乡规民约,集教育、规劝、告知、奖惩等功用于一体,为一定地域内的乡村民众所普遍遵守。
河南省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考试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时间是哲学中永恒之谜。
什么是时间?它意味着什么?离开了人有时间么?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时间首先是与人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
事物在变迁,生命在流逝,人生极其有限,生活何其短促……那么,有没有可能或如何可能去超越它呢?去构造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吗?去皈依上帝相信灵魂永在吗? 先秦儒家持守的是一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实用理性,它拒绝作抽象思辨,也没有狂热的信仰,不去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当下既得的时间中。
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个体生死之谜便被溶解在时间性的人际关系和人性情感之中。
在儒家哲人看来,只有懂得生,才能懂得死,才能在死的自觉中感觉到存在。
人之所以在走向死亡中痛切感受存在本身,正因为存在本身毕竟在于生的意义。
正因为“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对死亡就可以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
正因为“生”有意义和价值,就让个体生命自然终结而无需恐惧哀伤,如果要哀伤,那哀伤的就并非死而是短促的生——时间大快,对生的价值和意义占有和了解得太少,这便是儒家哲人所追求的生死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5分) 示例: 即使浪花永不对我微笑,我的热血 依旧如汩汩的山泉水; 即使星光永不为我灿烂,我的人生 依旧如辉煌的地平线。
六(60分)作文 18、(60分) 参考角度:
①从“多”的角度来思考,可以写 “多看”“多思”“多做”,强 调量变,只有量的积累到一定程 度,才能形成质变。
②从“早”的角度立意,可以写“早 看”“早想”“早做”,强调“早”, 早下手为强,后下手赶不上;还可以 引申为引领潮流,敢为天下先,有预 见才能占主动等立意。 ③从“一”的角度立意,可以写:不 要忽略小,没有小的积累,就没有大 的成功;量变到质变;脚踏实地,一 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功。
(4) ①题材独特新奇。小说选择的故事颇 具神奇色彩,想象丰富,表现了对人 性中恶的鞭挞和对善良品性的褒扬, 传达出劝人向善的主旨。 ②故事情节离奇生动,迷幻曲折。故 事叙述善于设悬念、抖包袱,引人入 胜。如烟娘的死而复生,既在意料之 外,又在情理之中,一急一缓,张弛 有致。
③用文学的语言讲述故事,叙述婉转 动人。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 描写、抒情、议论等较少。全文采 用第三人称,娓娓道来,凭情节和 人物命运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 兴趣。 ④语言典雅而不晦涩,富有民族化、 通俗化、生活化的特色,颇具古雅 色彩和历史韵味,既有文学意蕴, 又有生活气息。(每点4分,答出两 点即可;共8分)
(意近即可。每点3分,共6分)
(4)观点一:南怀瑾先生是国学大
师。南先生广泛涉猎经史子集, 诗文皆精,为传播传统文化尽心 尽力;他对中国传统文化阐释的 广度和深度不是一般国学研究者 所能企及的,其著作更是阐释中 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观点二:南怀瑾先生是畅销书写 手。他的著作虽立足于中国传统 文化研究,但更多涉及的是宗教 领域;且其讲座与作品多面向大 众,研究层次无法提升到更高境 界。他的作品文字境界过于软俗, 善于迎合读者的内心需求,更适 合作为畅销书行销。
9、(6分)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移情于景。 (3分)花红、风新、“乳燕”具 体描写了“佳时”,良辰美景, 自然引出对故人的思念。“飞絮” 绵长撩人情思,“且将此恨,分 付庭前柳”表达出欲摆脱而无法 摆脱之情,含蓄而隽永。(3分) (意对即可)
(三)(6分) 10、(6分) (1)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小乔初嫁了 樯橹灰飞烟灭
三、(25分 11、(25) (1)AD(3分美好的景物,反衬江大佬焦 急、郁闷的心情;②营造飘逸、 清朗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 铺垫。(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3)烟娘是一位似仙非仙的 传奇女子。(2分)她有高超 的技艺,表演的烟戏堪称一 绝;(2分)她善良温和,对 他人大度。(2分)
四、12、(25分)
(1)
EC(3、2分,B1分)
(2) ①在困厄中坚持研究学问,完成著作。 ②安贫乐道,悉心指导学生。 ③乐善好施,自身虽窘迫却无私助人。 ④勤奋写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⑤热心讲学,内容涉及范围极广。 ⑥不辞劳苦,创办杂志服务大众。
(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
(3)
①表现了南怀瑾先生以天下为己任 的襟怀。 ②突出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 显出南先生研究的价值所在。
观点三:认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国学著作未必一定要深奥难懂,用 通俗的语言、生动的表述深入浅出 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阐释出来,这 也是一种研究形式。南怀瑾先生终 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普及, 他的著作也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无 数读者,成为畅销书。从这个意义 上讲,两者并不矛盾。
16、(6分)示例: (“隐居族”是指)长期蛰居在出租 屋中,由于社交恐惧和缺乏自信很 少与人交往,依靠“啃老”和打零 工等赚取生活费,过得像“隐居” 生活的年轻群体
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
适 应 性 测 试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一、(9分)
1、C 2、B
3、C
二、(36分)
(一)(19分)
4、C
5、A
6、B
13、A
14、D
15、C
7、(10分)
(1)郭令图已经进入城中,王 审琦等人于是去救援黄州, 几天后,郭令图又被舒州人 驱逐出来。
(“既”“遂”“救”“逐”各1分, 被动句式1分)
(2)我驻守边疆重镇,而 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斥责撤 掉狡猾的属官,这确实是 值得赞扬的,有什么该处 理的呢?
(“斥”“去”“嘉”“按”各1分, 语句通顺1分)
(二)(11分)8、(5分)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情人) 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2分)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一 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思念之 深切;通过对不同情景的想象, 丰富了情感的内涵。(3分) (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