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3.8.1《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联系所学课文,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本题C项,“我欲因之梦吴越”中“因:于是”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因”在这里解释为“顺着,根据”。

故选C。

2.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项“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青云梯”,在这里指上天的阶梯,在这里诗人将高峻入云的山路比喻成“青云梯”;B项,“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仙人就是以霓为衣,以风为马,此处并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C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里将“古来万事”比作“东
流水”;D项,“指如削葱根”,将“指”比作“削葱根”。

A、C、D三句为比喻。

所以选B项。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石
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①春水碧于天②取之于蓝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联系所学课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性和意思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
A项,均为副词,解释为“有时”。

B项,依据,沿袭,介词;接续,副词。

C项,暂且,姑且,副词;并且,连词。

D项,比,介词;从,介词
故选A。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仙府之门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正面描写天姥山高耸入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使我不得开心颜(3).忽魂悸以魄动(4).恍惊起而长嗟(5).列缺霹雳(6).丘峦崩摧(7).洞天石扉(8).訇然中开(9).天姥连天向天横(10).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
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

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易错字形:(1).事(2).魂悸、魄动、长嗟(3)霹雳、崩摧、扉、訇(4)拔。

二、阅读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①。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②尽冠缨。

注①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②豺狼:指安禄山及其部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用游仙体的方式写的古诗,反映了作者身在山林而心系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思想矛盾。

B.全诗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写游仙;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写现实。

C.开首两句先分别交代游仙之地及山高险峻之态,西岳华山的莲花峰上明星闪烁,高耸云端。

D.“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描绘了诗人飘然进入仙境的超然忘我,为后文同仙人卫叔卿登天台铺垫。

E.进入仙境后“俯视洛阳川”的景象是当时安史之乱的悲惨现实写照,表达了诗人忧国和爱民情怀。

(2)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两首诗主旨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请比较分析。

【答案】(1)CD
(2)《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该诗则表现了诗人出世和入世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明星闪烁”理解错误,“明星”是神仙明星仙子。

从下文“邀我至云台”可以推断出是另一个人物。

D项,“描绘了诗人飘然进入仙境的超然忘我”表述错误,描写的应是明月仙子的外貌及神态。

故选CD。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道对比鉴赏题目,考生应抓住诗中关键词句,分别理解诗歌情感,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

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古风》(其十九) 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

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

“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

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

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

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

天宝初年,诗人不
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

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

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

【点睛】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

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

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情真意浓。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既言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体现了李白诗
的浪漫主义风格。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BC
(2)“我”要将自己的这一片忧愁之心托寄给明月,让它陪伴着好友一直跟随到夜郎西。

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全诗,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抓住主要意象,读懂诗歌情感。

本题
B项,“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表述错误,“杨花落尽子规啼”在这里突出了杨花的凋落和子规啼叫的哀伤,使人伤感。

C项,“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中“痛惜之情”理解错误,根据诗歌中“闻道”一词,可知这里应该有“惊惜”之意。

故选BC。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全诗,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找出主要意象,然后分析诗歌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