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世系与家史若干问题新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第3期(总第63期)
闽台文化研究
FUJIAN-TAIWAN CULTURAL RESEARCH
No.3.2020
General Seria3.No.63黄道周世系与家史若干问题新考
张哲民
(东山县文化体育局,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黄道周祖籍及世系,历来为黄道周文化与黄氏源流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多本于
黄道周《乞言自序状》及《洪谱》《庄谱》等,然《乞言自序状》毕竟不够详实,两谱关于黄道周世系
及家史记述简略,甚至偶有讹误,由此导致黄道周世系及祖籍研究观点不一、语焉不详。

近几
年,随着明代铜山东门黄氏分支,关隘顶《启裕派黄氏族谱》的发现,张燮《黄母陈孺人生传》的
出版,以及新考论的黄道周在渔鼓溪顿坑历史、黄道周在铜山故里史迹,结合早前黄道周祖籍
世系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黄道周先祖启裕公在兴化府莆田县的祖藉地、考辨"深井黄氏"实为
“东门黄氏”之讹,同时对新发现的若干黄道周家史进行辨析厘清。

关键词:黄道周;东门黄氏;祖籍世系
明末大学问家、隆武朝内阁首辅、武英殿大学士、大忠臣黄道周的世系与家史研究,诚为黄道周文化的基础课题,历来为学界所重视。

由于铜山故里历经明清鼎革、兵燹、迁界等遭遇,黄道周世系与家史诸多史料毁于战火,导致后人论述有时出现模糊不清,甚至讹误。

清朝以来,多地黄氏编撰族谱时认为与黄道周祖籍有渊源,根据洪思《黄子年谱》记载,或硬凑附会、或臆造冠名,与黄道周扯上联系,实则疑问重重,如清嘉庆既有《台湾军城双牌铜海深井黄氏世谱》,然黄道周故里却没有“深井黄氏”一派;又如认为黄道周为邵武黄峭山公派下,并列出世系,然其列出由莆田开基铜山始祖庞德公则是东汉末年鹿门山隐士;再如认为黄道周先祖源于莆田兴福里前黄村,即今莆田涵江区国欢镇黄巷山之前黄村,然明朝莆田兴福里却为今莆田荔城区北高镇一带,明显为两个不同地方。

笔者在整理黄道周早年历史中,据铜陵镇东门黄氏分支关隘顶族亲珍藏的编修于清乾隆年间的《启裕派黄氏世系家谱》(以下简称《家谱》)所载,结合黄道周《乞言自序状》、张燮《黄母陈孺人生传》及铜山尚存黄道周史迹,在前人研究黄道周世系及家史的基础上,对若干问题进行考辨,以期逐步完善黄道周先祖徙铜以来的世系与家史研究。

一、铜山“深井黄氏”实为“东门黄氏”辨析
以往记载黄道周铜山派系常有“深井黄氏”之称,溯其源最有可能来自《洪谱》所记:"黄子生于铜山之深井。

”“且随其后的《庄谱》又记:“所生之地,在漳郡铜山所之深井,世称'深井黄氏'。

”0致铜山以外黄氏源流研究多称黄道周宗族为“深井黄氏”,然而铜山实际并无“深井黄氏”之派系。

作者简介:张哲民(1971-),男,福建东山人,东山县丈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

•79•
闽台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
(一)铜山“深井黄氏”来源。

稽黄道周铜山历世先祖,据黄道周《乞言自序状》:“曾祖讳宗德,其先从莆阳徙铜海再世矣”“祖讳世懋”“父讳季,字嘉卿”“先高祖遗安公”⑸等记述,可推黄道周先祖自莆田迁徙入铜,至黄道周已历六世。

结合《洪谱》所载:“(黄子)其先有侃介公宗德。

侃介公生肃毅公世懋。

肃毅公生青原公嘉卿。

青原公生子。

”⑷可推黄道周铜山世系顺序为:开基始祖一黄遗安一黄宗德一黄世懋一黄嘉卿一黄道周。

《洪谱》记载黄道周出生地为铜山深井,据侯真平《黄道周年谱•附传记》辨析:“康熙四年(1665)前后,这便是《收文序》撰成的时间,而《收文序》以及洪思的另一篇作品《黄子传》,又都说洪谱被收入洪思自己编的《石斋十二书》中,于是可知洪谱早于《收文序》,即撰成于康熙四年以前。

”⑴《洪谱》为最早之黄道周年谱,洪思亦为最早记述黄道周出生地为“铜山之深井”者,《庄谱》则紧随其后进行充实,记载黄道周所生之地,在漳郡铜山所之深井,世称“深井黄氏”。

《庄谱》多出“世称深井黄氏”此记,不详何据。

(二)铜陵并无“深井”地名。

“深井”一词最早见于《洪谱》,紧接《庄谱》又有“深井黄氏”之说,后又陆续见于外地多种世谱、家谱冠以“铜海深井黄氏”之称,后学者多藉此推测“深井”为铜山所一个村,即所谓“深井村”。

明之铜山,为千户所军事要地。

黄道周出生地在铜山所东门,当地俗称“菜园仔底”,早期民众聚庐于此。

笔者曾请教数位年长的本地文史研究者,确实从未听闻铜山城内有“深井”这个地名;黄道周故居这一带旧称“东门”,有若干早期文献可证,如关隘顶《家谱》记载启裕公:"二十七年移调官军防守铜山所,驻于郭内东厢,子孙家焉。

”冏又如,清乾隆《铜山志•街巷》(陈振藻撰)记载铜山有:“东门街”卩再如,当今铜陵镇靠东门城墙门牌地名仍称“东门楼脚”,而黄道周故居门牌地名称“菜园仔底”,至今铜陵里人皆知此地名。

“菜园仔底”地名是怎么来的?黄道周故居后面宝智寺(初名保安堂),清咸丰保安堂住持净波和尚所识《保安堂世系谱序》记有:“蒙诏邑主杨公、铜山营主黄公,率诸董事同议募捐善缘百余金,以助筑座,遂卜右畔菜园,名宦祠之侧,立兴土木之匠,越三四月间,爰成精舍,号为保安小隐。

”同从记载可证,明清时期,名宦祠前侧(今风动石景区管理处)有“菜园”;关隘顶《家谱》二世次房:“荣济公,讳廷贵,幼名和,生二子,长宗能、次宗扬。

妣方氏,合葬于东坑大路边龙舌山下,坟后园一垢、右边园一:S、坟前路边园一垢、打铁尾菜园一歩、城内城隍庙边菜园一所。

”何亦证城内城隍庙边有“菜园”。

详稽黄道周故居地理位置,西面一二十米远正是城隍庙、名宦祠之侧的菜园,顺古喽山势而下,至黄道周故居落差甚大;至东边城郭,地势又再抬高;南面为尖石山,缓缓而降,黄氏族众聚居地刚好处于低洼地带,民众称之“菜园仔底”。

铜山地名取名有个习惯现象,民众常在“某某”地点的低洼处,称为“某某底”,如澳仔头中间的低洼处称“澳仔头底”、咸田下面的低洼处称“咸田仔底”、田办下面的低洼处称''田办仔底”、宫角下面的低洼处称“(宫)角仔底”、菜园下面的低洼处则称“菜园仔底”,这些地名至今尚在使用。

(三)铜山“东门黄氏”辨析。

黄道周铜山宗族称“东门黄氏”至少有两处权威文献可据:其一,关隘顶《家谱》所载之始祖庙:“祖庙建在城内帝庙边,城隍庙前,守府衙署后,粟仓后,两进相朝,坐北向南,庙门向北,从夹道而入。

今虽颓塌,遗址尚存,现竖有'东门黄氏家庙'石钉四柱,俾后人知其遗跡,间有好义敬公祖之思者,可仍旧址而兴建焉。

昔我族众于城内东厢关帝庙前聚庐而处,雍穆无间,虽铜山黄姓不一其族,惟我一族众,特称之曰'东门黄氏’,犹晋代之称王谢,唐世之尚崔卢也。

叩切关隘顶《家谱》记载明代铜山有多派黄氏,驻于城内东厢的启裕公一派特称为“东门黄氏”,且有“东门黄氏家庙”石钉为证。

其二,《东山县志》(民国稿本)黄忠端公祖祠:“在今中正公园后。

清康熙三年祠毁。

据黄道周《赴逮与兄书》略云:'每岁时粗具杯椿,未及俎豆。

在铜山祠堂,则吾兄克备诚敬,吾终缺然,未有牲醴之奉,荣锡之施,是吾所报本
.80.
张哲民:黄道周世系与家史若干问题新考
锡类,不若吾兄之恋恋子舍,如在一日也。

’”「山黄忠端公祖祠即关隘顶《家谱》所记始祖庙,由此证实黄道周铜山宗族为“东门黄氏”,而非“深井黄氏”。

东山县黄道周文化研究学者黄炳钦撰有《铜陵黄氏》一作,详尽铜陵镇各支派黄氏渊源,亦未见有“深井黄氏”派系。

可见铜山即没有“深井”地名,亦没有“深井黄氏”,《洪谱》所记“深井”又从何而来?据铜陵镇黄道周族孙、82岁黄友恭称,深井乃黄道周故居内的深水井,这口井为当时“菜园仔底”为数不多的甜水井,东门黄氏族内称为“深井”,由此成为族内小地名。

洪思及其父洪京榜师从黄道周期间,当闻黄道周提及故里深井,误以为黄道周出生地即称“深井”,后来庄起借又衍化为“深井黄氏”。

铜山属于海滨丘陵地形,民居混杂,一个地名之内又夹有小地名并不稀奇,如南门就有“南门井仔脚黄氏”''南门隘门内黄氏南门大池边黄氏”等。

既然''深井黄氏”为“东门黄氏”之讹,铜山城内自然也不存在有“深井村”之说。

二、铜山“东门黄氏”开基始祖并非“庞德公”辨析
铜山东门黄氏开基始祖为何人,究竟从莆田何处徙居铜海,是研究黄道周世系与家史的首要问题。

(一)庞德公并非东门黄氏开基始祖。

由于《乞言自序状》没记述开基始祖名字,遂成迷案。

长期以来,多有学者据《乞言自序状》篇末有:“先高祖遗安公,每诵庞德公之言,不以官禄遗其子孙”「⑵之言,认为遗安公每诵之言的“庞德公”即是铜山东门黄氏开基始祖,或是开基始祖的谥号;也有认为“黄庞德”是更早到铜山的先祖,这些理解皆谬。

首先,黄道周并没有冠庞德公以辈份,不若曾祖讳宗德、祖讳世懋、先高祖遗安公等,皆以辈份称之;其次,族谱、行状等类文章,虽然多称先祖为“某某公”,然《乞言自序状》文中“庞德公”乃指东汉末年荆襄名士庞德公。

该公姓庞,名德公,别名庞公,乃诸葛亮老师。

《后汉书•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

居觇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夫妻相敬如宾。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吠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

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表叹息而去。

”黄道周高祖遗安公所诵庞德公之言,即东汉末年鹿门山隐士庞德公,这句“不以官禄遗子孙”正是此庞公之千古名言,且黄道周著述屡用庞德公隐居典故,可见“庞德公”并非铜山东门黄氏开基始祖。

(二)启裕公为东门黄氏开基始祖谥号。

关隘顶《家谱》自开基始祖启裕公至黄道周以下世系、序言及加注全部引自明代铜山东门黄氏祖谱。

《家谱》记载铜山东门黄氏开基始祖启裕公犹为详确:其一,黄笃行所识之序。

铜山东门黄氏九世公黄醇谨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开基铜陵关隘顶,生七子,次子黄笃行,太学生。

黄笃行编修《家谱》时间在乾隆年间,其所识序言:“盖闻之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启裕公,余族之鼻祖也。

再传而后子孙渐繁。

”「⑷其二,驻铜开基始祖:“启裕公,讳矫,字德钦,幼名仲五。

妣陈氏,谥慈敏。

生四子,长廷存、次廷贵、三廷尧、四廷美。

”旁有详注其至铜开基历史:“先人有传云:商舟生万一,万一生仲四。

其弟商楫生万二,万二生仲五,仲五即始祖考启裕公也,原驻兴化府莆田县兴福里前黄村。

缘有明洪武二十年编隶军籍,二十七年移调官军防守铜山所,驻于郭内东厢,子孙家焉。

第四子名隆讳廷美者,复籍兴化。

疆业垂绪于铜者惟淳笃公、荣济公、贻安公此三人焉。

⑷由此可证,铜山东门黄氏开基始祖黄矫,字德钦,幼名仲五,谥号启裕,也侧证东门黄氏开基始祖之号非“庞德公”。

(三)启裕公祖籍为莆禧所附近兴福里前黄村。

关隘顶《家谱》记载东门黄氏开基始祖启裕
•81•
闽台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
公“原驻兴化府莆田县兴福里前黄村”,东山县铜陵镇“菜园仔底”黄道周族孙黄友恭曾到莆田实地考察,莆田黄氏族人证实,莆田确实有'‘前黄村”,今属于国欢镇“前后黄”。

国欢镇“前后黄”与“东里黄”等黄姓族人,皆为黄岸后裔,可证黄道周是黄岸后裔云云。

然据《明正统十三年兴化府政区示意图》显示,明朝莆田县兴福里位置在今荔城区北高镇绝大部分,包括毗邻的黄石、笏石两镇小部分,今北高、黄石、笏石三镇查无“前黄”一村,或为明时兴福里一个自然村。

所以说,启裕公祖籍为国欢镇的“前后黄”尚存疑待考。

考辨这个疑问有三条线索可循:其一,明之莆田县兴福里距平海卫莆禧所更近,明代荔城区这一带有没有“前黄”自然村?其二,据《家谱》载:“商舟生万一,万一生仲四。

其弟商楫生万二,万二生仲五,仲五即始祖考启裕公也。

”皿莆田黄氏族谱能不能查到“商舟、万一、仲四”“商楫、万二、仲五”这三世的线索?其三,《家谱》所载启裕公第四子“名隆讳廷美者,复籍兴化”,在今莆田黄氏族谱里能否查到廷美公派下?此诚考辨启裕公在莆田祖籍的重要依据。

三、黄道周铜山场世先祖墓葬地辨析
历史上铜陵后澳“貓儿洗脸”葬有黄道周先祖,青原公去世18年后从顿坑移葬漳浦北山,东门黄氏开基祖启裕公墓莹至今仍在。

考辨黄道周历世先祖墓葬情况,是研究黄氏世系的直接依据。

(一)开基始祖启裕公葬于城安村乌石坪。

关隘顶《家谱》驻铜开基始祖启裕公考妣:“合葬余垓(即城安)山乌石坪,亦名狮山,坐癸向丁。

其坟地一所,皆我始祖妣用铜钱千伍佰文购买,立界东至龙潭山,西至余垓石鸡,南至面前大路,北至山峰背后。

坟后两处石壁镌有'东门黄氏始祖考妣'之字跡为记。

”⑴〕东门黄氏裔孙黄友恭称,其儿时曾随先辈至此祭祖,坟后乌石坪石壁上“东门黄氏”四个白色大字,从远处即可看到。

几十年来,黄友恭先生致力《先祖石斋公祖籍世系》课题研究。

2011年3月,黄老根据族亲提供线索,在铜陵龙潭山南麓找到开基始祖启裕公妣的合葬墓莹,该坟墓所处地理位置和四至、坐向均与《家谱》记载相符,坟后乌石坪和两处石碑已被毀掉,位于今东山岛职业中专学校后山的东侧。

(二)二世祖贻安公葬于飞凤下田穴。

该地位于东山岛职业中专学校东侧的山脚,距启裕公墓葬地不远的东北角,铜陵民间俗称“鹦鹉朝凤”。

《家谱》二世三房贻安公(黄道周《乞言自序状》称遗安公)讳廷尧考妣:“合葬于始祖墓右,山峰起伏有情,号飞凤下田,坐癸向丁。

”问这是一处风水宝地,《家谱》二世三房祖墓祭祝文:“继述翼燕,附兆先莹,山称飞凤,秀气钟灵,传世至五,遂启文明,产厥忠精,不愧令名。

”⑴)祝文所云“传世至五,遂启文明”,即指黄道周出生。

(三)三世祖宗德公坟葬地点不详。

黄道周《乞言自序状》记曾祖为宗德公,《家谱》则记宗哲公:“字侃介,幼名在。

妣林氏,谥勤耿。

”[沏《天启壬戌科进士同年序齿录》黄道周:“福建漳州府镇海卫军籍,廩生,字幼玄,号石斋,治《诗经》,行二,乙酉年二月初九日生。

戊午乡试七名,会试二百十二名,廷试二甲七十三名。

刑部观政,改翰林庶吉士,甲子授编修。

曾祖宗德。

祖世懋。

父嘉卿,赠文林郎。

母陈氏,封孺人。

慈侍下。

兄道琛。

弟□口。

娶林氏,赠孺人。

”a 同年序齿录,系科举时代的官方人事档案,当不会有误,故黄道周曾祖应为宗德,非宗哲。

以往多误宗德、宗哲为兄弟俩,乃笔误也。

《家谱》没记载宗德公葬于何处,《乞言自序状》记述:“(宗德公)诸从兄弟皆繁富自豪,公独澹然绵袍不耻。

”⑼宗德公家境贫困,常当面指责他人之过,人称“东门懸公”。

关于宗德公坟葬地点,东山县黄道周文化研究学者黄炳钦先生认为同时期黄
•82•
张哲民:黄道周世系与家史若干问题新考
氏先祖已葬后澳“猫儿洗脸”祖坟园,宗德公很有可能亦葬于此,或因家境穷困没有立墓碑,后迷失位置,致无人知晓。

姑且存之,留待后考。

(四)四世祖世懋公葬于后澳“猫儿洗脸”。

铜陵镇大澳社区有一地名称片尾山,亦称猫儿山,明朝以来为黄道周祖坟地,世懋公考妣合葬于此。

关隘顶《家谱》世懋公:“字肃毅,幼名舖,妣翁氏,合葬后澳山,号猫儿洗脸。

”⑺]张燮《黄母陈孺人生传》记载陈孺人治理黄道周祖父、大伯及祖母之丧事:“居无可,翁之伯子死,二胤嗣亦死,众议卜葬,孺人曰:'父数十年遗柩之不问,而葬子急耶?’众以费柜颇难之,孺人抚翁背曰:'力所不能至者听之天,力所犹及至者任之我。

'乃手自拮据为舅营玄庐之土,而伯子拊其旁,族子唯唯,告成事而已。

又无何,姑又病卒,孺人茹泣治丧事,翁藉以不废礼。

”凶当时家庭贫穷,治丧只是拮据简单,直至崇祯元年春(1628),黄道周44岁返回铜山,葬祖母及伯叔于后澳祖坟园。

《庄谱》崇祯元年:“是春,葬先祖母及伯叔,又葬前夫人林氏于北山之左。

”⑵]即记此事。

清雍正十三年(1735),铜山改为诏安管辖,历代诏安官民对此地多有关注保护。

如清道光十三年(1833),有人在黄道周祖坟园偷偷占地营葬,为禁止这种不德行为,里人广东碣石总兵官林鸣岗及沈廷章、沈景云、方士林等在这里立下《明理学石斋先生祖莹神道》碑。

清道光二十四年,诏安县韩知事禁令当时后澳村民不得在黄道周祖坟园前后取土掘石,甚至黄姓族人皆不得在此营葬,否则将严拘究治,在这里立下《调署碑》。

清咸丰五年(1855),诏安县知事杨福五感慕黄道周的孝行,将“猫儿洗脸”山界四至丈量清楚,立下《黄山碑界序》,以警示后人。

于是铜陵民众称这里为“三支牌”,至今地名尚存。

民国9年(1920),又出现一个无知顽民在黄道周祖坟园内盗葬,当时县治林中乔严厉处置,并自捐廉金,大力修建黄道周祖坟,定于每年清明节举行集体祭扫,立下《严禁黄忠端公祖坟界内不准盗葬牌示》碑,避免盗葬之弊日久复萌,"三支牌”遂为四支牌矣。

遗憾的是到文革后期,这里被无序占用建设民房、道路,东门黄氏先祖骨骸由后人合葬于狮山公墓区,四支石牌全部移至风动石景区碑廊。

(五)五世祖青原公由顿坑移葬漳浦北山。

青原公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为避族人之难,全家移居顿坑,次年四月赍志而没,葬在顿坑山间。

天启四年(1624),黄道周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青原公得赠文林郎、翰林院编修。

次年,黄道周返乡,把父亲棺木(或骸骨)从顿坑移葬漳浦北山。

《家谱》匪石公:“匪石公为青源公长子。

青源公因与次房有隙,移驻顿坑,改名遁耕。

丁未年正月,公步出山间,日晡困倦,假寐案上,梦一人跪递文书曰:'要请国公上任。

'惊寤而起,谓匪石曰:'吾梦如此,终矣。

’遗命。

葬遁耕后,匪石复故里,石斋公移寓浦邑东郊。

”滋]张燮《黄母陈孺人生传》亦记:“翁老而谢屐齿,会族人与他豪搆词连翁,虎冠叩门良苦。

孺人私计,子云氏不云乎?'鸿飞冥冥,弋人何慕’,乃谋徙空山,伐木驾屋,比于庞氏之鹿门而终老焉。

而翁竟齎志没,不及睹参玄之羊角以徙溟也。

”切《家谱》及《黄母陈孺人生传》皆记青原公移居顿坑、逝于顿坑、葬于顿坑等史实。

《庄谱》天启五年(1625):“夏四月,请告归里。

秋七月,至家。

冬十二月,葬青原公于北山,因结庐其下,躬自负土成坟,勒先人行事铭于屏石。

盥沐为书,每书辄簪笔以拜,一字一拜,拜毕而后书。

文皆从古,如三代以上碑。

复立小石屏于坟后,颜曰'青原玄多’,背镌三十五字,语同古谶,不可解。

次及坟庭,亦取青石员砥之,著《河》《洛》正变之文,宛然地上。

经营数年,然后就。

常曰:'吾兹莹域,上下数之,卦变俱全,后世谁复有能知之者。

'”匈北山,乃漳浦县北之市州山简称。

天启六年(1626),黄母逝世。

次年,黄道周合葬父母。

文革后期,由于周边发展,青原公妣合葬墓被毁坏,现漳浦县在市州山建设黄道周公园,里有黄道周夫妇合葬墓及四弟子之墓。

•83•
闽台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
(关隘顶《家谱》中黄道周有关资料)
三、新发现黄道周初名及其父亲名字辨析
黄道周字号甚多,侯真平教授考证“至少有32个”冋之多,关隘顶《家谱》又发现新的黄道周之名,且不在侯教授考证的字号之内。

(一)黄道周“初名士瑛”辨析。

关隘顶《家谱》石斋公:“讳道周,字幼玄,赠文明伯,谥忠烈,初名士瑛,号螭若,又名参玄。

”3
对于黄道周初名“士瑛”,笔者认为可信度较高,理由有三:其一,从大哥黄道琛之名合理推断。

黄道周《赠考青原公墓碑》:“子:长士珍,次道周,是肇封俾于有庙。

”皿]古人给同辈子弟取名往往喜欢有相同之字或同个偏旁部首,黄道琛名士珍,黄道周初名士瑛,不但首字同为“士”,且次字同为斜玉旁,符合情理。

其二,同宗堂兄弟名之首字全为“士”字。

关隘顶《家谱》记载:“孟春(道周大伯父)子名士享,次卿公仲春(道周二伯父)子名士誉、士安,阳卿公复春(道周四叔父)子名士华、士富、士益、士荣。

”⑼世懋公之孙辈取名全带“士”字,不可能唯黄道周不带,这是重要侧证。

其三,从黄道周与黄道琛字号释义推断。

兄弟俩取号皆与石有关,黄道琛名士珍,号匪石,匪石即非石,道琛即其道如珍宝,不像圆石可转移;黄道周初名士瑛,瑛为似玉的石头,号石斋,盖其一生尤为钟爱石头,也与石头结缘颇深,黄道周在崇祯五年(1632)撰有《米万钟墓表》赞石曰:“石者,天下之伟林也!其精确瑰致,以御君子;其博笃安忍,以御小人。

自仞壁而下,拳拳而上,天下之求成立者,皆取之矣!以为易与取之,以为易取而去之,石卒矶然无所复言。

故天下之有道者,莫如石也!”⑴】黄道周一生开辟石室甚多,尚有“漳海石人”“石道人”“石史”等别号,故新发现黄道周初名“士瑛”,诚可信。

(二)青原公“黄季”之名辨析。

黄道周《乞言自序状》自述:“父讳季,字嘉卿,以字行。

”凶现行多种版本注释,皆注“黄季”乃“黄季春”之漏讹。

青原公名曰“黄季春”,有黄道周天启七年(1627)篆书《赠考青原公墓碑》:“公行十九,小讳季春,字嘉卿,铜陵人,以字行”①]为证,自不必疑,然黄道周注是“小讳”,而非“讳”,且关隘顶《家谱》也记:“世懋公生四子,长孟春、次仲春、三季春、四复春。

”时张燮《黄母陈孺人生传》记载:“孺人年十八,始称妇于黄矣。

所居四壁立,风
•84•
张哲民:黄道周世系与家史若干问题新考
日见侵。

姑又怜爱季,偕季爨,孺人晨昏之是虞,悉鬻簪佐之,而继以女红也。

夙宵问起居,咆愉唯谨,于是姑意良惬。

”""黄道周祖母疼爱黄父,日常与黄父一起生活,张燮此处之“季”即黄父,当闻黄道周所述,不会有误,结合黄道周《乞言自序状》所述“父讳季”,可见青原公本名即为“黄季”,并非漏脱,而“季春”乃其初名,因青原公以字(嘉卿)行,知其名者或不多也。

四、黄道周若干家史辨析
黄道周《乞言自序状》自述家史内容翔实,然背景相对简略,现有张燮《黄母陈孺人生传》及相关地方文献,综合辨析,对完善黄道周家史研究则起到重要的补充。

(一)黄道周祖父母生卒时间。

黄道周《乞言自序状》:"(祖父)卒食贫,郁郁四十而没。

子四,先君其三子也。

祖妣翁氏寿八十三,携四子哺血瘁羽者四十三年,愁叹之声不出于户。

宗族私谥曰:勤勣。

”阖黄道周祖父40岁而没,祖母守寡43年,终年83岁,可推祖父与祖母同岁,但生卒时间不详。

《赠考青原公墓碑》:“生甲辰,徂于丁未。

唧青原公生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卒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

《黄母陈孺人生传》又有青原公''九岁而孤”之述,可推青原公9岁,时正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壬子,此年世懋公逝世。

据此,世懋公当生于正德八年癸酉(1513),卒于嘉靖三^一年壬子(1552),享年40岁。

祖母翁氏同样生于正德八年癸酉,卒于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享年83岁,时黄道周11岁。

(二)青原公童小即与陈氏定亲。

黄道周《乞言自序状》记母族:“外祖后山陈公,五世为诸生,虽贫不徙业。

”胞《黄母陈孺人生传》记载黄母:“漳铜陵人,父陈处士教授里中,黄翁童少时,数挟策问字,遂缔盟焉。

黄翁九岁而孤,然稍成立,便喜务为豪举,闻闽清佳山水,辄拄笔骋迈,经岁逗留。

陈氏度婿无还理,顾处士夷然也,曰:'吾女奇,是必兴门,且黄故当有后,无虑也。

’嗣而翁至,孺人年十八,始称妇于黄矣。

”刖综合辨析,黄道周外祖家在铜山所城内后山,以教书为业,今铜陵城内仍存“后山”地名。

青原公童小时候,喜欢读书作文,经常挟策到后山外祖家里问字请教。

外祖喜其好学豪迈,把女儿许配给青原公。

若干年后,18岁陈氏与青原公完婚。

(三)青原公返羊史实。

黄道周《乞言自序状》记述母亲:''平生未尝妄受人一钱。

先君青原公常为人解纷,岁暮矣,馈羊一牵。

母遣人还之,夜系其门而去。

常云:“女子不纺绩,男子不读书,坐得一钱者,便是辱人贱行。

”青原公平素喜欢帮别人排忧解难,别人感激其恩,年终送来一牵羊,但黄母不妄受别人财物,派人连夜送回。

张燮《黄母陈孺人生传》也记此事:''翁居恒好排难解氛,里中儿德翁者,廉翁遭大丧,致膳数金及羊一头,孺人熟视曰:'若之蒿目,抵掌于此也。

若市义,其以义市耶?’翁曰:'如卿言,是吾心也。

'亟反金而受羊。

久之,侦其家有事,并反之羊,系门而去云。

”⑷]从中可推其背景为黄道周祖母逝世,当时家境贫困,倚母亲拮据操办,青原公得以不废礼。

乡里有感恩青原公平素相助之人,送来赠金及一头羊,陈氏只是暂收羊而拒收贝專金。

直到年底,打听此人家里有事,派人趁夜把羊送回去。

此时黄道周己11岁,记忆清楚,这件事亦反映黄道周父母仗义正派的禀性。

(四)黄道周四叔父以孝闻名。

黄道周祖父逝世时,四叔父阳卿公年纪尚幼,及其长成,以孝事母,闻名郡邑。

关隘顶《家谱》阳卿公:“长以捕鱼赡家,母痛其冒突风涛,甚怜惜之。

公朝出暮入,必询其母安乎,兄弟和睦,服劳奉养,虽肚不襄。

及有妻子,每食嗜味,必先进供。

乡里咸称其贤,时庠生朱时亿、陈星,耆老许国佐等会举以孝子,乡评为匾旌之黄母陈孺人生传》记述:“翁之季,素以孝闻郡邑中,间中仇人坐法,孺人乃罄机杼,又别贷以解小郎围。

季既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