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炎炎夏季,接踵而来的“电荒”、“水荒”,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尝到资源短缺的苦涩。此时此刻,节约能源和资源这个话题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6月下旬以来,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中央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正各地迅速落实。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经济发展不能以无限制消耗资源为代价,必须考虑资源和生态承受能力。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浙江少地、无油、缺煤,一次能源95%靠从外省输入,经济发展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很大,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浙江能源、淡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在保证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结构优化和升级是资源节约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目前浙江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处于支柱地位,其能源消费始终占据绝对比重。从资源制约的角度来看,浙江的产业发展必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建立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框架;以知识密集的金融、现代物流、商贸旅游、会展和技术密集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替代资源密集型产业,形成适合浙江资源特点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结构和模式,提高非资源密集产品的消费。在当前居民消费进入向汽车、住房等结构升级的时期,亟需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品,鼓励使用节约型产品,增加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从而逐步将高消费、高消耗的“物质享受第一型”消费模式转变为适度的、可持续的“生态型”消费模式。
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有利于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不断突破“增长极限”,特别是资源节约技术,能够给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强大支撑。而现代意义上的资源节约技术,不是传统社会低水平的物资回收利用,其核心应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先进技术。当前首要的是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比如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构建起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促进资源节约潜能向节约能力和节约效益转化。
从浙江人多地少的省情出发,建设节约型社会还需要从空间节约入手。从未来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来看,浙江走空间节约即集约化布局的道路势在必行。无论是城市化布局还是工业化的布局,必须坚持集约化配置资源。如以产业集群为纽带,形成多
层次、开放性、网络式、布局合理的现代城市圈(带),有计划、有步聚地引导中小企业向园区和城市集中,打破“小而全”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实现空间上高密度的经济产出;坚持规划和建设节约型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发展城市共同交通,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效率,从空间节约中提高布局效益等。有人认为,浙江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土地不足,所以要放宽土地限制。其实,走空间节约式的道路,即使不征地或少征地,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业化率与城市化水平。这正是当前空间节约的精髓所在。
同时应当看到,建立节约型社会不可能自然建成,必须要靠政府的推进和指导。对浙江而言,科学的资源节约评价体系和资源综合利用管理体系亟待建立。要把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把资源节约(能耗、材耗等)作为考核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进行量化控制、量化考核,建立规范、公开透明的项目准入制度和落后产品、工艺、设备淘汰制度;制定和落实资源节约中长期规划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等等。
在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先贤这一论断的现实意义。“节约型社会”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价值诉求,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逻辑。然而,建设节约型社会,绝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只有社会中每一个个体都树立节约意识并付之行动,,整个社会才会形成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再次强调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明确思路举措,把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突出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生产领域,要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在消费领域,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在城乡建设领域,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设节约型的住宅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
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既要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又要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尽快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三、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我们不但要推进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