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练习题
3、你能背诵和默写二十四节气歌吗? 请写出24 个节气。
• 答: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 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 24 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 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 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 至、小寒、大寒。
10
5、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它经历岁月的洗 礼,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体现着人们的 智慧和创造。( √ ) 6、陶的制造工艺比瓷的制造工艺简单一 些,但瓷器比陶器出现得更早一些。( × ) 7、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文字是拼音文 字,而汉字不是拼音文字。( √ ) 8、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汉语最简短。
(√ )
2
5、立夏三天遍地( 锄 );春雨惊春清 谷天,夏满芒( 夏 )暑相连。 6、筷子使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它 具有( 挑、拨、夹、拌、扒 )等功 能。全世界有( 15 )亿以上 的人在 使用筷子。
3
7、每年的( 5 )月( 5 )日是我国传统 的( 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
方式纪念( 屈原 )。
8、二三千年前,我国已有了( 棉花 )种
植,黄道婆传递了先进的( 棉纺 )技术。
9、日本的和服受到我国( 唐服 )的影响,
并吸收了它的风格;二千多年前,我国精
美的丝绸 通过(
丝绸)之大路量传入西方,
因此西方人把我国称为(
),意
思是赛里( 丝国
)。 产丝之国 4
10、中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生产 ( 丝织品 )的国家。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是我国的( 长安 ),途 径( 兰州 )、 ( 敦煌 )、( 吐鲁番 )、( 喀什)等地方, 到达( 西亚)和( 欧洲 )。 11、远古时候,生活在南方的人们
《汉字和书的故事》追根寻源PPT课件4 (共20张PPT)
书的演变•Leabharlann 竹简 帛书纸 质 书•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人教版小学政治思品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课后辅导练习
人教版小学政治思品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课后辅导练习第1题【单选题】是我国古代的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 )A、柳公权B、颜真卿C、王羲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前。
A、70万-20万年B、20万-70万年C、10多万年D、50万年【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青铜发明于______年前,它广泛用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中。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用______将木块咬合在一起的方法,结实美观,是中国独特的建筑构造。
A斗拱【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______演变而来的。
与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字逐步演变为拼音文字不同,我国的汉字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的方快字特点。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有迹可查的最早的汉字叫______,我国的汉字始终保持了既______又______的方块字特点。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二千多年前,中国精美的丝绸通过______之路大量传入西方。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我们的汉字有着惊人的______,有着永久的______。
A传承性B魅力【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A历史考察B文献记载【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______是祭器,亦是食器,在历史上曾被视为权力和威武的象征。
A鼎【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______向彝族人民学习纺织技术,传给了家乡的妇女,并改革了棉纺机械,提高了纺织的速度。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______种,占20%以上,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A136【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______发明了农耕技术,被尊奉为农业的创始者,人们称他为______。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一)吃穿住话古今教学目标:1.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
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第二课时古人的歌谣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
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4 汉字和书的故事》课件_12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 种新的汉字字体: 楷书出现了。图 为楷书的创始人 钟繇。
钟繇
• 楷书笔画平直,字 形方正,书写简便。 直至今天,楷书仍 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图为钟繇作品《宣 示表》。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在汉字还没产生的远古时期, 人们采用( )、( )和 ( )的方法来记录事情。
汉字的演变过程依次为( ) 、 ( )、( )、( )、 ( )。
汉字的演变
• 甲骨文 用刀刻在龟甲兽 骨上的甲骨文是 现在所知最早的 汉字,它的字形 有大有小,笔道 很细,每个字都 像是一幅小孩子 画的 一样。
•
汉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汉字
• 英文
马
horse
汉字的魅力
• 目前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有此4000万人 以上,每年到中国来学习的就有8万多个。
• 现在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多所孔子 学院。
小资料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越来越多的专 家认为: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汉语最简 短。联合国用五种文字印刷同一文件,用 汉字写的文件,装订出来的文本最薄。在 相同的时间内阅读中文比阅读其他文字所 获得的信息要多。
汉字的统一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 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 进行了统一。从此奠定 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 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 的交流与发展。
秦始皇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
• 小篆,使汉字的笔画 和结构得到定型,奠 定了汉字"方块形"的 基础。图为秦丞相李 斯书写的《峄山刻 石》。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追根寻源4汉字和书的故事》教案_10
《汉字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联系。
2.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1.收集资料,查阅汉字的产生。
2.了解有关汉字的传统故事。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假如没有汉字1.如果没有汉字,我们该如何记录事情?我们试着古人的方法好吗?1-4组:部落里原有7头牛,今天又生了一头小牛。
5-6组:部落的果林丰收了。
2.学生使用结绳记事和画图的方法,然后谈谈感受。
生:费时、费力、不能把事情记录清楚。
师:这就是汉字产生的原因,引出仓颉造字的传说。
生:讲述仓颉造字这个故事。
师:想一想,汉字是仓颉一个人造出来的吗?生:不是。
师:“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不是史实。
汉字不可能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人人都在创造文字。
直到今天,汉字都还没有“结果”也永远不会有“结果”。
因为,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
二、【活动二】汉字的产生和演变1.观看视频《汉字的演变》。
2.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3.学完汉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
生1:由图形变为笔画。
生2:由复杂变为简单。
师:汉字字型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了前一种字型难写难记的特点,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三、【活动三】汉字的特点师:每个汉字都是智慧的结晶,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又是怎么样变化的,请大家分组研究一下,下面汉字的特点:1.猜字谜。
“休”2.袍、泡、跑。
生:一组是象形字。
生:一组是形声字。
3.汉字的构词组句能力很强4.汉字的阅读信息量是最大的。
同学们,此时,你觉得汉字带给你的是怎样的感受?生1:太神奇了!生2:太有趣了!生3:太有意思了!四、情感体验师结:汉字是有灵性的,它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它有形象,有气味,还有情有意。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代,要从小学好汉字、写好汉字、用好汉字,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国家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二单元 追根寻源 4 汉字和书的故事》教案_18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4课第1部分的内容。
教材分析:从单元教学目标来说,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是中心。
而与本单元前几章侧重介绍物质生活不同,汉字与书偏向于精神生活。
本课第一部分内容“汉字的创造与发展”向学生讲述了汉字的产生、演变和特点,从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旨在通过讲述汉字的产生、演变以及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领略汉字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的创造力,树立唯物主义发展观,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学科整合的意义;能借助网络和其它相关资料了解关于汉字的知识;能通过猜想、探寻、研究、体验等活动体会到一切事物都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以及与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与生俱来的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气息,并升华凝聚对汉字的一种真诚的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有关汉字的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语文课本上有关汉字的故事,并做好课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汉字的资料并且进行整合。
教学过程:一、巧用甲骨文设疑引入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猜谜,这里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文字,想请大家猜猜看。
(出示“日、月、山、人、木、牛、鹿、象、书”的甲骨文,学生看甲骨文猜字。
)师:汉字起源于什么时候,我们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有迹可查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出示大屏幕:“甲骨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感受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4.4《追根溯源》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
研究人类进化历程
南方古猿,最早两
脚行走的原始人类,脑
容量与现代类人猿相当
(450-530毫升),能
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
制造工具。
南方古猿生活想象图
露西
研究人类进化历程
能人 距今200万~150万年前,平均脑容量约为680毫升,能够 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
能人的头骨
能人生活想象图Biblioteka 研究人类进化历程生活在毛里求斯岛,体形庞大,双 腿粗壮,体重可达23千克。喙(huì)长23 厘米左右,前端有弯钩。全身羽毛呈蓝 灰色,翅膀短小,无法飞行,只能在陆 地上跳跃前行。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研究人类进化历程
根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经历了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的进化过程。从生物学分类上,现代人属于智人种。
研究人类进化历程
世界各地的人为什么肤色、眼色、毛色、发型、鼻型等会存在差异?
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变异使生物产生新的特征,促 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观察猛犸象骨骼化石
Thanks!
会用火和使用 制造功能各异的石 更先进的工具 器和骨器,创造出原
始艺术
研究人类进化历程
1. 最明显的变化是脑容量 越来越大了,从使用天然工 具到学会制造工具,再到火 的使用……
研究人类进化历程
2.行走方式的变化应该 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影 响……
研究人类进化历程
生物进化是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想一想,如果没有遗传, 生物会怎样?如果没有变异又会怎样?
观察图片并上网收集相关信息,记录他们的主要特点。
研究人类进化历程
观察图片并上网收集相关信息,记录他们的主要特点。
9-2第二单元追根寻源单元备课
3、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4、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和发展,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的探究。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3.借助教材P59的“活动天地”,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的社会文化历史内容,梳理清楚生活和历史之间的联系及发展脉络,进而形成较为明确的历史观,学会辩证地理解和看待一个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历程。
教学课时
吃穿住话古今(一)…………………………………………2课时
吃穿住话古今(二)…………………………………………2课时
单元课题
第:吃穿住话古今(一)。主题二:吃穿住话古今(二)。主题三: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主题四:汉字和书的故事。
单元分析
本单元基本上是从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物质生活)和汉字、书(精神生活)两个层面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尽可能的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的距离的同时,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2课时
汉字和书的故事………………………………………………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教学用具
1.搜集各种有关中华文化方面的图片、文字素材、视频素材资料。
2.制作知识编排框架图。
3.课件、图片、资料。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4汉字和书的故事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要求: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书法作品,分析其字体、笔法和章法等特点,并撰写一篇欣赏分析文章,阐述你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作业四:采访身边的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
要求:采访一位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了解他们学习书法的经历、书法创作的体会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整理采访内容,撰写一篇访谈录。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古代书籍的制作工艺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展示古代书籍的实物和讲解书籍的制作工艺,学生们对古代文化和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化和技艺,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加细致地进行讲解和引导。另外,部分学生对古代书籍的制作工艺也存在着一些疑问,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作业五:设计一堂书法教学课。
要求: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一堂面向低年级学生的书法教学课。课程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
答案示例:
1.作业一答案:以汉字“马”为例,展示其从甲骨文到现代简化字的演变过程,并介绍“马”字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作业二答案:选择活字印刷工艺,详细介绍活字印刷的制作流程、历史背景及其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搜集古代书籍制作过程的视频资料,如活字印刷、线装书装订等,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古代书籍的制作工艺。
-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名人故事图片和简介,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事迹,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设计和打印学习任务单,包括课堂讨论问题和课后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堂内外使用。
人教版小学政治思品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知识点练习
人教版小学政治思品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知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据考证,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 )。
A、火
B、瓷器
C、工具
D、钱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前。
A、70万-20万年
B、20万-70万年
C、10多万年
D、50万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活字印刷方法是( )发明的。
A、蔡伦
B、毕昇
C、仓颉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中国古代建筑有______的历史,在世界上建筑史也是______。
A五千年
B独一无二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______人喜欢将铁艺用于建筑装饰中。
铁艺线条流畅简洁,工艺比较细腻。
A 欧洲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日本的和服受到我国______服的影响,并吸收了它的风格
A唐
【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追根寻源一、我会填:1.(吃)、(穿)、(住)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
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的考验中。
面对这样的艰苦条件,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2.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北京人)。
据考证,(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
(北京人)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的多。
3.(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炎帝也被尊奉为(农业的创始者)。
人们称他为(神农氏)。
也有“神龙尝百草”的传说。
(炎帝)4.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5.据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北方就有了(粟)的种植,南方也有了(稻)的种植。
我国是最早种(粟)和(稻)的国家之一。
6.(一千七百)多年前,人们就学会驾牛(犁地)和(耙地)。
7.人们可以通过考察(古遗迹)、(史书),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8.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在全世界(667)种农作物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20%)以上,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9.农谚积累:(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三天遍地锄)。
(瑞雪兆丰年)。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0.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11.“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植),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7.(面条)是我们中国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
12.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13.(筷子)使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它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
现在,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在使用筷子。
据说,人们使用筷子至少可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还能激发(大脑)运动。
14.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人们就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两千百年前(战国)时(楚)国人--(屈原)。
15.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食文化)。
16.我们的祖先曾经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数万年,终于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他们不仅懂得了(遮自暖体),还创造出灿烂的(服饰文化)。
17.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能用(骨针)缝合兽皮做衣服了。
六千多年前,人们已经能用野生麻织(麻布)了。
18.二三千年前,我国已有了(棉花)的种植。
19.(黄道婆)生活在七百多年前,向(黎族)人民学到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并改革(棉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从而提高了纺织的速度,进一步促进了(棉花种植大面积)的推广和(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20.中国的(服饰史)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化宝库,他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变迁,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美)的向往。
21.日本的(和)服受到我国(唐)服的影响,并吸收了它的风格。
22.中国是最早(种桑)、(养蚕)、生产(丝制品)的国家中国丝绸不仅是一种(服装面料),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服饰文化),为早期(世界服装)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3.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丝绸就有了(纱)、(素)、(帛)、(绫)、(罗)、(绡)等十多个品种。
精美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大量传入西方。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方人一直称我国为(“赛里丝”)国,即(产丝之国)。
24.最初,生活在南方的人们是在树上搭窝,后人称之为(构木为巢)。
想出这种办法的人叫做“(有巢氏)”。
25.中国古代建筑有着近(五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这在世界建筑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
它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6.用(格门)(格扇)代替墙面,用(斗拱)将木块咬合在一起的方法,结实美观,是中国独特的建筑构造。
27.(建筑)是凝固的文化,他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体现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
28.我国今天的建筑和家居文化在保留了(传统风格)的同时,还融入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并具有(新时)的气息。
17.八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做出了最初的(陶盆)、(陶罐),陶是人类第一次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
29.(紫砂壶)是用江苏(宜兴)的(紫砂泥)烧制而成的。
即使在夏天,泡出的茶也能保持好几天不变质。
30.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
文化的使者(瓷器)。
31.六百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带去中国的(陶瓷器)和(丝绸)与沿途各国交换,开辟了中国的“(陶瓷路)”中国的瓷器通过“(陶瓷路)”源源不断地传入欧洲,倾倒了欧洲人。
32.中国瓷器以(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
(CHINA)是我们中国的英文名字,同时还有“(瓷器)”的意思。
中国发明陶瓷的历史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
(瓷都)--江西的(景德镇)以(瓷器)著称,(陶都)--浙江的(宜兴)是中国制陶业的发源地之一。
13.从年代上看,祖先的生活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回望我们祖先走过的路,从一件(陶器)、一粒(稻谷)、一个(传说),都可以去了解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33.青铜发明于(五千)年前,它用于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
更重要的是那些刻在青铜上的文字,它铸铭着(时代)的印记,对后人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文化生活)、(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21.青铜是(红铜)与(锡)、(铅)的合金,一般可以用来作(各种器具)、(机械零件)轴承、齿轮等……。
34.(青铜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就像一部缩写的“中国大百科”,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好多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1976年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利簋)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史实,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了曾侯乙(编钟)64件,1965年(湖北江陵)出土了越王(勾践)的(剑)。
35.(编钟)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饮活动中使用的主要的礼乐器。
(鼎)是祭器,亦是食器,在历史上曾被视为权力和威武的象征。
成语有:(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立相助)。
36.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37.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它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的(方块字特点。
我们的汉字有着惊人的(传承性),有着永久的魅力。
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采取(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图画记事),后来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汉语最(简短)38.随着(打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人们对古老汉字的生命力提出了质疑。
聪明的中国人创造了(汉字)输入法,特别是(五笔字型),只需按四键就能输入所有的字或词。
39.古人把字刻在竹片、木片上,用绳子连起来成为“(册简)”,这是我国最早的(书),古时候的人们还把字写在帛上,卷成一卷,这就是(帛)书。
40.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4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它们凝聚了祖先的智慧,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选择题2.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北京人,他们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C)A.耕牛 B.弓箭 C.火 D.马车4.端节午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B)A.孔子 B.屈原 C.黄道婆 D.司马迁5.和服是(B )的传统服饰。
A 中国B 日本C 印度6.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精美的丝绸,并通过“(B)”传入西方。
A.茶马古道 B.丝绸之路 C.陶瓷之路 D.香料之路7.最初,生活在南方的人们是在树上搭窝,后人称之为(D),想出这种办法的人叫做“有巢氏”。
A.结绳为网 B.挖土为穴 C.钻木取火 D.构木为巢8.五彩镂空云风纹瓶是(B)时期的文物。
A.隋 B.明 C.宋9.青花楼阁圆盘做工细腻,自然,淳朴,流利,含蓄而生动,它是(B)的文物。
A.清代 B.明代 C.宋代10.在古代开辟中国的“陶瓷路”的人是( B)。
A.张骞 B.郑和 C.郑成功11.景德镇以瓷器著称,被称为瓷都;宜兴以出产陶器闻名,被称为(D)。
A.锡都 B.雾都 C.雨都 D.陶都12.有着一千七百年的制瓷历史,被称为“瓷都”的地方是()。
A 宜兴B景德镇C余姚县13.据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文字是( C)A.竹简文字 B.帛上的文字 C.甲骨文14.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A)演变而来的。
A.图画 B.拼音 C.结绳记事15.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我们把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做“(A)”。
A.甲骨文 B.钟鼎文 C.石鼓文 D.小篆16.汉字字体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C)A.甲骨文小篆隶书金文楷书 B.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甲骨文C.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D. 楷书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17.一千八百多年前,(B)改进和促进造纸术的发展,并推广。
A.毕昇 B.蔡伦 C.郑和18.毕昇发明了()A、造纸术B、地动仪C、活字印刷19.活字印刷方法是(B)发明的。
A.蔡伦 B.毕昇.C仓颉20.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A)。
A.司南 B.指南鱼 C.罗盘2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A.秦始皇B.周文王C.汉武帝D.明太祖22.我国历史上做皇帝最长的一位是()。
A乾隆B康熙C 汉武帝23.两千多年前,(C)发明“望、闻、问、切”诊断疾病方法,解除无数人的病痛。
A.李时珍 B.华佗 C.扁鹊24.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D)。
①造纸术②农耕技术③指南针④火药⑤印刷术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2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的名言,与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其它言行一同收集在《(B)》里。
A.史记 B.论语 C.孙子兵法 D.三国志26.司马迁整整用了18年时间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B)。
A.《齐民要术》 B.《资治通鉴》 C.《史记》 D.《本草纲目》27.李时珍用27年完成的著作是( C)。
A.《资治通鉴》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三、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北京人。
( √ )2.我国是世界上培养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 √ )3.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