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假设
第三章货币流通
第三章货币流通●1.试述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
(1)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结果,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前提。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不断地由买者手中转到卖者手中,货币的这种不断运动是完全依赖于商品流通的。
因此,货币流通在构成、数量和速度方面无一不受制于商品流通。
(2)货币流通也会对商品流通起重要的反作用。
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适应商品流通需要的货币流通量,是商品流通正常进行的前提。
当货币流通量少于商品流通量时,商品的价值往往不能顺利实现,从而使商品流通迟滞;而当货币流通量超过商品流通量时,商品就会供不应求,物价就会上涨,通货就会紊乱。
因此,要使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就必须重视货币流通,使之能够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第57页)●2.试述货币流通形式和渠道。
(1)现代的货币流通有两种形式: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
现金流通是指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即以现款直接完成的货币收付行为。
非现金流通也称转账结算流通,是指各经济主体在银行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帐户上转移存款的办法来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构成统一的货币流通。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实际上是统一的和相互联系的。
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①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②无论流通中的现金还是银行存款,都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发生的信用货币,两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也有一些区别:①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
②两者受银行控制的程度和调节方式不同。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的区别是相对的。
(2)货币流通渠道是指货币进入流通和退出流通的途径。
与两种货币流通形式相对应,有两种货币流通渠道,即现金流通渠道和非现金流通渠道。
●现金流通渠道①现金投放渠道。
现金投放渠道主要有以下四条: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采购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
②现金回笼渠道。
现金回笼渠道主要有以下四条:商品销售收入;服务事业收入;财税收入;信用收入。
●非现金流通渠道非现金流通渠道是指通过银行进行各种货币收支转移的方向和途径。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经济活动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货币收支体系。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治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者国际协定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无限法偿无限发偿是指法律规定的货币具有的无限制偿付力量,是货币制度根本内容的一局部,具体而言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力量的货币,不管每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双方均不得拒绝承受,取得无限制偿付力量的货币称为法币,本位币均为法币。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由政府或银行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制造的,能行使货币全部或局部职能的信用凭证,是由银行信用关系产生的货币,只能由央行发行并强制使用,不能与贵金属兑换,不是贵金属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是债务货币,且具有强制性。
5、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个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根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中固定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展单方面转移时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作为社会财宝的代表,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贮藏起来时的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6、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①金币本位制是指国家规定以肯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具有无限制偿付力量。
②金块本位制是指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又称“富人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家储藏黄金作为预备金,黄金不再实行自由兑换;③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是指一国的货币与黄金间接兑换的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黄金不能自由流通、自由兑换,但银行券可以兑换成外汇。
参考答案:第十一章货币需求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一、填空1.流通速度2.商品价格商品价格水平3.资产4.现金交易现金余额5.利率6.预防动机投机动机7.收入利率8.预防性货币需求9.恒久性收入10.物价变动11.机会成本12.保值生利13.规模机会成本二、判断1.错2.对3.对4.错5.错6.对7.对8.对9.对10.错三、单选1.C 2.A四、多选1.ABD 2.BCD 3.AD 4.BCD 5.ABC6.ABCD 7.AB四、问答1.阐明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
答:首先,马克思是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
他的论证是:(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黄金的价值,而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2)商品价格有多大,就需要有多少金来实现它;(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金却留在流通之中可以使另外的商品得以出售,从而一定数量的金,流通几次,就可使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出售。
因此,有: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马克思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假设,即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流通中需要较多的黄金,金从贮藏中流出,流通中有一些黄金不需要了,多余的金退出流通,转化为贮藏。
也正是由于假设存在这样一个调节器,所以流通需要多少货币,就有多少货币存在于流通之中。
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并不一定必然存在这样的假设条件。
其次,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纸币是由金属货币衍生来的。
纸币所以能流通,是由于国家的强力支持。
同时,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有流通,才能作为金币的代表。
如果说,流通中可以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定的,那么流通中无论有多少纸币也只能代表客观所要求的金量。
也就是说,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M1与M2:都是美联储计算货币存量的指标,M1是指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它支票性存款,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2是指加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储蓄存款以及小额定期存款,被称为广义的货币。
M1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没有利息。
M2有利息但不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M1与经济关联性强,而M2与货币政策关联性强。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
3、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政府大规模地滥发货币造成的,但深层的原因往往是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因此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最终还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改变。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储藏价值功能,而且至少部分丧失交换媒介的职能,公众尽管不可能完全放弃正在迅速贬值的货币,但要进行代价高昂的努力,以减少货币持有量。
宏观经济学关于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
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与政策短期经济如何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众多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中,凯恩斯经济学派用总需求和总供给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理论,成为主流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
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以及从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如何形成,各种政策如何通过影响总需求或者总供给来形成短期经济的均衡。
具体来说,可将该理论整理如下:一、经济周期的衡量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被认为是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最概括的指标,它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
GDP的增长变动,代表着经济的周期波动。
我们由GDP的核算课程中可以知道,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GDP=C+I+G+NX。
因此,GDP的增减变动,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增减变动,分析GDP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分别分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变动原因。
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失业率。
短期经济繁荣的时候,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就下降;反之,短期经济衰退时,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上升。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率和GDP存在着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
以美国的经济数据为例子,通过计算失业率的变动和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个函数:实际GDP的百分比变动=3%-2×失业率的变动该公式表明,对失业率增长的每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增长通常下降2%。
短期中,失业率和GDP的这种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通过研究GDP的变动,可以大概掌握失业率的变动,这进一步说明GDP是衡量短期经济的最好指标。
因此,在短期中,我们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短期波动的指标。
在GDP核算中,我们知道GDP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支出,在以后的分析中,GDP常以这两个名称出现。
二、短期经济的假设经济在短期和在长期是有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差别表现在价格上。
宏观经济学假设,在长期,经济中的价格是具有弹性的,很灵活,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
货币本质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金融学练习题题目
⾦融学练习题题⽬《⾦融学》练习题⼀、填空1、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时发挥的是()职能。
2、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基础是()3、商品价格是()4、信⽤⾏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5、典型的商业信⽤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的经济⾏为:()和()。
6、商业票据主要有()和汇票两种。
7、银⾏信⽤具备的两个特点是:()与()。
8、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的利率被成为()。
9、物价不变,从⽽货币购买⼒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是()。
10、假设r表⽰名义利率,i表⽰实际利率,p表⽰借贷期内的物价变动率,则r、i、p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11、名义利率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呈()。
12、以⼀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折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的汇率标价法称为()。
13、汇率是⼀项重要的经济杠杆,其变动能反作⽤于经济,对进出⼝、物价资本流动和()都有⼀定的影响。
14、⽬前⼈民币的可兑换性达到下列哪种程度()。
15、⾦融市场的交易“价格”是()。
16、流动性是指⾦融⼯具的()能⼒。
17、⼀张差半年到期的⾯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得到1900元的贴现⾦额,则年贴现率为()18、按股东享有的权利和权限分为()和()19、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称为()市场。
20、()是由政府投资设⽴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融业务的银⾏。
21、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是()、()、()、()。
22、⼀国⾦融机构体系的中⼼环节是()。
23、70年代末以前,我国⾦融领域的“⼤⼀统”格局取决于⾼度集中的()体制。
24、改⾰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为主体的保险业体系。
25、商业银⾏接受客户的现⾦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获得的再贴现和再贷款叫做()。
26、商业银⾏经营的三原则是()、()和()。
27、银⾏券是在()流通的基础上产⽣的。
28、银⾏根据客户的要求,买进客户未到付款期的票据的业务,叫做(贴现)。
29、银⾏买进⼀张未到期票据,票⾯额为1万元,年贴现率为10%,票据50天后到期,则银⾏应向客户⽀付()30、中央银⾏对经济进⾏调节的成本最低的资⾦来源是()。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1)货币是贵金属、是财富。
(2)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是名目或符号。
(4)货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5)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
(6)货币是“流动性"。
(7)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
价值尺度:交易、借贷、工程建设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标的物价值的计算和测量,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单位,可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劳务、资产、负债、工程等的价值量大小,使各种价值物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比较,货币的这种功能被称之为价值标准(尺度)或计算单位。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充当媒介,才使得商品在不同主人之间顺利地实现了转换或流通,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货币首先表现为一种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储藏手段:当货币被当做价值或财富而为人们保存起来、退出流通并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是其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时候,货币因此被看做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支付,如清偿债务、交纳赋税、借贷、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都是用货币完成的,因此,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延期偿付标准。
铸币:一种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的金属货币便产生了,这就是铸币。
纸币:纸币根源于铸币。
国家有意铸造不足值的货币,用来集中更多的社会财富。
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国家强制发行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纸币来充当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银行券: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对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存款货币: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电子货币:用电脑储存和处理,无需借助纸质工具即可用于广泛支付的预付来人票据。
第八章货币需求作业和答案
第八章货币需求一、填空题1、费雪方程式中,M是一个()变量。
答案:外生2、剑桥方程式是从()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答案:微观3、凯恩斯认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与()负相关。
答案:利率水平4、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增减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利率水平的估价。
答案:现存5、凯恩斯的后继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增幅小于收入的增幅,因而具有()的特点。
答案:规模节约6、弗里德曼认为,人们的财富总额可以用()作为代表性指标。
答案:恒久收入7、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需求与人力财富的比重()相关。
答案:正8、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时,财富和收入属于()变量。
答案:规模9、从宏观角度分析,微观主体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已被纳入()变量之中。
答案:货币流通速度10、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的分析。
答案:动机11、费雪方程式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答案:微观主体动机12、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概念是指人们的()。
答案:货币需求行为1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的影响。
答案:物价二、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理论的假设条件是()。
A、完全的金币流通B、完全的纸币流通C、金币流通为主D、纸币流通为主答案:A2、费雪在其方程式(MV=PT)中认为,最重要的关系是()。
A、M与V的关系B、M与T的关系C、M与P的关系D、T与V的关系答案:C3、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A、交易功能B、资产功能C、避险功能D、价格发现功能答案:B4、凯恩斯把用于贮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
A.货币与债券B.股票与债券C.现金与存款D.储蓄与投资答案:A5、凯恩斯提出的最有特色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资动机D.投机动机答案:D6、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的特点。
A、不稳定B、不确定C、相对稳定D、相对不稳定答案:C7、下列哪个方程式是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A、MV=PTB、P=MV/TC、M=PQ/VD、M=KPY 答案:C8、下列变量中,属于典型的外生变量的是()。
金融学练习题3
一、单选题1、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用()A、单一型B、复合型C、跨国型D、准中央银行型答案: A2、下列中央银行的行为和服务中,体现其银行的银行的职能是()A、代理国库B、对政府提供信贷C、集中商业银行现金准备D、发行货币答案: C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代理国库,集中()A、国库存款B、企业存款C、团体存款D、个人存款答案: A4、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时,()法定准备率A、调高B、降低C、不改变D、取消答案: B5、各国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准备基本上包括两种:一是现金准备,二是()A、商品保证准备B、票券保证准备C、外汇保证准备D、信用保证准备答案: B6 中央银行若提高再贴现率,将()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C、使商业银行没有行动D、使企业得到成本更高的贷款答案: B7.根据票据交换理论,再多家银行参加的票据交换和清算的情况下,各行应收差额的综合一定()各行应付差额的总和。
A、大于B、小于C、等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答案:C8、中国人民银行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于( )首次规定各专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办法A、1983年B、1985年C、1984年D、1986年答案: C9、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A、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B、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C、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D、与原始存款成反比,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正比答案: B10、假定原始存款为200万元,准备率为20%,现金漏损率为30%,存款总额可扩大为()A、615万元B、750万元C、655万元D、520万元答案:D11、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调整主要着眼于( )的考虑。
A、短期B、中期C、长期D、年度答案:A12、在中央银行初创时期,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是()A、英格兰银行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C、瑞典里克斯银行D、德意志银行答案: C13、下列银行中,不同于其他三家银行的是()A、英格兰银行B、东京---三菱银行C、中国银行D、花旗银行答案:A14、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变动中,使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的是()A、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B、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C、流通中的通货减少D、其他负债的增加答案: C15、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变动中,导致准备金减少的是()A、央行给存款机构贷款增加B、央行出售证券C、向其他国家中央银行购买外国通货D、中央银行增加在国外存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中央银行是()A、发行的银行B、国家的银行C、银行的银行D、监管的银行答案:ABC2、中央银行的作用有()A、稳定货币与稳定经济B、调节信用于调节经济C、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D、开展国际金融的合作与交流答案:ABCD3、中央银行的‘银行的银行’的职能体现在()A、集中存款准备B、金融监管C、最终的贷款人D、组织全国的清算答案: ACD4、中央银行的活动表正是()A、不以盈利为目的B、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C、制定货币政策是具有相对独立性D、 AC选项答案: ABC 5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是()A、法定准备金率B、再贴现C、公开市场业务D、信用配额答案:ABC6、中央银行要实现"松"的货币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降低再贴现率C、提高证券保证金比率D、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答案: BD7、以下属于人民币发行保证的有()A、掌握在国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B、商业票据C、黄金储备D、外汇储备答案: ABCD8、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较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优越性明显体现在()A、直接性强B、主动性好C、作用力大D、灵活性好答案: BD9、中央银行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包括()A、利率最高限B、信用配额C、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比率D、直接干预答案:ABCD10、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包括()A、金融体系经营安全性B、公平竞争目标C、政策的协调一致目标D、一元化监管答案: ABC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理论的假设条件是()。
第一节货币需求
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的涵义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和区域内(如一个国家),社会各个部门(企事业单位、政府和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总和。
二、需求理论的发展(一)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先以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可表达为: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这个规律用符号表示为:PT/V=M d其中,P为商品价格;T为商品交易量;V为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M d为货币需求量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几个因素。
马克思在对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分析中指出: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马克思揭示的货币必要量规律,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该理论的前提条件是:(1)黄金是货币商品。
(2)商品价格总额是既定的。
(3)这里考察的只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例题·单选题】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其货币需求规律表达式是()。
『正确答案』B(二)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即:MV=pY其中,M:总货币存量;V:货币流通速度;Y: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p:价格水平。
该方程式表明,名义收入等于货币存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积。
上式可以变形为:p=MV/Y这一方程式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变动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变动成正比,而与商品交易量的变动成反比。
因此,在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随着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而正比例的变动。
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
马歇尔(Marshall)、庇古(Pigou)等英国剑桥的一批古典经济学家则认为,个体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两点:交易媒介和财富储存。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编辑]什么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1、同理,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
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
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
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
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2、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3、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7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和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他认为:Y是实际恒久性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个人财富的比率;rm货币预期收益率;rb固定收益的证券的利率;re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预期物价变动率;u其他的变量函数。
他强调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完整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沙发5600元/套
一盏灯泡=10元
一套沙发=5600元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注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
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如一台电脑5000元, 商家卖电脑时不需要将 5000元的现金放在旁边, 只需要用数字标明,贴个 价格标签即可〕
2、流通手段 〔购买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3、纸币发行量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 纸币,也不能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假定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 量为8000亿元,纸币发行量为16000亿元,这时 1元纸币相当于几元金属的货币购买力?
4、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
商品生产者要为购买者着想,只有生产适销 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
Don’t open a shop unless you can smile.
注意: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 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那是不 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的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验——市民可到银行柜台去,那里有专门的设备来识别真伪.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 ,是指用一定金额 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 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 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电子货币出现的原因:信息技术的迅猛 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
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 用的价值符号.
<1>纸币必须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如果不是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就是伪造的假币.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不是绝对数量上的稳定,而是与其决定变量间稳定的函数关系。
他认为这种稳定的函数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影响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第二,在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与利率,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较低,对收入的弹性较大;第三,货币的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是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分析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效用、收入、机会成本,其货币需求函数式为:其中,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P为实际货币需求,Y表示名义恒久收入,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w,u,三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货币需求函数研究的是货币需求量同收入、利率、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而言,货币需求函数包括两个类型的变量: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
但是对于中国,特有的制度因素应该考虑进货币需求函数。
1、规模变量是指那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的变量,如收入、财富、产量等。
2、机会成本变量是指人们因持有货币而放弃持有其它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它包括两个组成部份:货币自身的收益率和除货币以外的其它资产的收益率(即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3、制度因素的变化是我国货币需求形成和变动的一个基本因素,固定的制度因素对应着货币需求稳定不变的部份,而制度变迁则会直接导致货币需求的异常变动。
现状在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金融体制改革中,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这对货币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大学货币银行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51
大学货币银行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1.[单选题]下列治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措施中,有效的是( )A)减少政府税收B)减少政府投资C)降低利率D)启动民间投资需求答案:B解析:2.[单选题]在金融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行为叫做A)升水B)贴水C)多头D)空头答案:C解析:3.[单选题]商业银行参与货币市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A)筹集资金B)头寸管理C)实现货币政策目标D)降低投资风险答案:B解析:4.[单选题]平行本位制是()。
A)金银币比价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金银复本位制B)金银币的比价由市场决定的金银复本位制C)金银币的比价由政府规定的金银复本位制D)金银币的比价由银行规定的金银复本位制答案:B解析:5.[单选题]名义利率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呈()A)正相关B)负相关C)交叉相关关系D)无相关关系6.[单选题]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 )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不确定答案:B解析:7.[单选题]欧洲货币市场的中心是( )A)纽约B)伦敦C)法兰克福D)巴黎答案:B解析:8.[单选题]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是( )。
A)物价上涨B)货币升值C)经济过热D)消费膨胀答案:A解析:9.[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B)公司债券C)股票D)政府债券答案:A解析:10.[单选题]《中国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在中国设立信托投资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A)1亿元B)2亿元C)3亿元D)4亿元答案:C11.[单选题]“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以下哪种货币制度下A)双本位制B)金本位制C)信用货币制度D)银单本位制答案:A解析:12.[单选题]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的是( )。
A)瑞典银行B)英格兰银行C)德意志银行D)纽约银行答案:B解析:13.[单选题]我国股票的发行实施的是( )。
A)注册制B)核准制C)核准制下的保荐人制度D)保荐制答案:B解析:14.[单选题]公开市场业务可以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 )而发挥作用。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 第二部分
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方程式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
1.公式:MV=PT或 P
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各种商品 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 2.仅分析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3.本身是一个恒等式: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 商品交易总额相等。 4.理论假定:T受制于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等非货币因素, 短期内稳定不变;V受制于支付习惯、社会传统等制度因素, 短期内也不变→P(价格)的变动来自于M(货币数量)的变动。 5.给定一个价格水平,也可以算出货币需求量
(1)需求与恒久收入正相关; (2)货币需求与人力财富所占财富之比正相关这是 因为人力财富比非人力财富具有更大的不稳定性, 因而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满足预防性动机需求; (3)货币需求与货币本身受益(利率)正相关 (4)货币需求与固定和非固定证券收益负相关 (证券收益越高,人们则越愿意持有证券,货币需求 相应减少) (5)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变动率之间负相关 (物价水平上升,人们则更愿意持有商品,货币需求 相应减少) (6)货币需求与其他因素之间关系不确定
4、根据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
上升时,人们就会( ) A 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 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只持有货币 D只持有债券 5、根据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当利率相对稳定时 人们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是() A预防动机 B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之和 C投机动机 D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之和
MT V
缺陷:
只关注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没有认识到货 币是财富的一种形式。 V和T是变化的; 没有考察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越多越多的货币,越少越少的货币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货币为纸币,在货币过多时, 人们会产生货币价值将下跌的预期,从而促使公众加速出让 手中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货币 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减少而是增加,物价也因 此上升。而在货币过少时,人们会产生货币价值将上涨的预 期,从而会促使公众推迟货币的支付,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不是 增加而是减少,物价也随之下降。
名词解释货币流通规律
名词解释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简单来说,货币流通规律表明,社会上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以及货币的流通速度。
当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上升时,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进行交易,因此货币需求量会增加;反之,当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下降时,货币需求量会减少。
而货币的流通速度则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在社会上的周转次数,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少。
货币流通规律是货币经济学中的基本规律之一,对于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出自 MBA智库百科()[编辑]什么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1、同理,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
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
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
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
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2、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3、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7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公式。
货币学派强调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和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他认为:Y是实际恒久性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个人财富的比率;rm货币预期收益率;rb固定收益的证券的利率;re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预期物价变动率;u其他的变量函数。
他强调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假说及政策含义[摘要]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简单货币数量论者、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理论,以及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的制度假说、随机游走假说、货币供给波动性假说,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释。
这些理论和假说能够为我国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政策含义;启示一.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在货币理论中,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有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存量在融通该时期收入流量时周转运动的次数,它等于GDP与货币存量的比率(名义量或者实际量的比)。
货币流通速度是研究货币问题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变量。
在一定时期内,货币存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决定着市场上货币流通总量的多少。
由于经济学家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问题主张不同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也就不同。
二.货币流通速度各种理论的假说1.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1.1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配第最早研究货币流通速度问题,突出贡献是提出了第一个货币流通速度函数,认为支付频率、支付规模、收入、收入分配、银行体系的出现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最主要因素。
洛克第一个将利率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函数。
坎蒂隆18世纪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论述中引进最多影响变量,还预测发展中经济体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呈U型。
桑顿第一个指出通货膨胀预期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及金融创新可以提高货币流通速度。
魏克赛尔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是费雪之前较成熟、较系统的成果,特别强调了信用经济和银行制度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流通速度长期内是较稳定的,不是说货币流通速度长期中不变,而是说其长期变动趋势可以预期,为后续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2马克思的货币理论马克思把货币流通速度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与流通中的货币量相提并论,认为对流通中货币量的研究并不能取代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
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流通量的关系:(1)是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流通量而不是相反(2)货币流通速度可以代替货币数量。
但货币流通速度代替货币数量的程度要受到限制。
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马克思认为:(1)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恒定的量,所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因素几乎都作用于货币流通速度。
(2)货币流通速度有自动稳定的倾向,因为各种流通手段的互补性在起作用。
(3)货币流通速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是逐渐加快的,它的自动稳定倾向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这种加快的速度。
1.3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清晰的阐述。
货币数量论最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表示为:MV=PY。
那么货币流通速度V=PY/M。
该式中,Y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
费雪在这里认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货币流通速度V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所决定的。
由于这些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内的变动也极为缓慢,所以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可视为不变的常量。
所以名义收入只是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即所谓的货币数量论。
当货币数量增加时,名义收入也同比例增加。
他还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在充分就业时,T的变动也极小,将其视为常量。
货币数量论表明,V和P都是常量,物价水平的变动只是由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可以自动均衡,货币供求也会趋于均衡,即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Md,可以得出M=Md=PT/V=GDP/V。
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其没有影响。
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收入水平所支持的交易规模和由人们交易方式所决定的不变的货币流通速度。
费雪方程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最大的特点是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稳定。
1.4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凯恩斯主义假定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3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他的实际货币需求模型是Md/P=(fi,Y),式中i表示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即货币的需求是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把上式代入V=PY/M,其中M 用Md代替可以得出:V=PY/M=Y/(fi,Y),该式反映出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
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因此货币流通速度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实际国民收入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同样,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水平呈正方向变动,其原因在于利率水平的上升,货币持有成本增加,货币需求就会减少,这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正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对收入和利率的变化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收入和利率水平变化又是事实,这就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他还认为价格具有黏性,即实际收入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比例也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受到利率这一因素的影响,受人们对未来利率预期的影响,这些因素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
1.5现代货币数量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得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即现代货币主义,理论核心是证明“唯有货币最重要”,即货币量的变动是决定名义收入的唯一重要变量,在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和认识中,首要的是说明它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得曼认为,经济生活中,实际货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是由恒久收入决定的。
恒久收入是一种平均收入,在短期中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在长期中,恒久收入是稳定增加的,货币需求也在稳定增加,所以实质货币需求函数也就具有相对稳定性,由恒久收入和货币存量所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也就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主张采取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政策以消除通胀,保持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货币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理论,而是关于由哪些因素决定货币需求的理论。
他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为:Md/P=(fy*,w;rb,re,rm,dP/Pdt;u),式中:Md/P为实际货币需求;y*为恒久收入;w为财富构成;rb,re,rm分别为固定收益证券、非固定收益证券、预期货币收益率;dP/Pdt为预期物价变动率;u为综合变量。
他认为,货币需求不仅是利率的函数,而且是所有资产收益率的函数。
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还有物价水平及物价变动率,还引入了预期因素,货币需求还受收入与利率外的各种主客观影响,主要体现在u这一综合变量上。
他认为,实际货币需求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恒久收入,而恒久收入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实际货币需求也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他主张保持货币供给量的稳定增长,因为Y与y*的关系通常是很容易预测的,所以V=Y/(fy*,r)也是稳定的,Y是实际收入。
主要的观点是货币流通虽然稳定但不是常量。
2.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假说2.1制度假说Bordo和Jonung(1987)将货币化程度、银行的普及、金融发展、经济稳定性程度等制度因素加以量化,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函数中,对只考虑利率和收入变量的传统模型进行了明显改进。
在第一阶段,金融铸币、以货易货以及实物支付逐渐为纸币所取代。
在此“货币化”阶段,公众相对于其收入或GDP持有更多的货币,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在第二阶段,债券、股票和货币市场工具等货币替代品的出现降低了货币需求,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先是随着货币化的深入而下降,然后又随着金融创新和经济的稳定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呈现“U型结构。
2.2“随机游走”假说Gould和Nelson(1974)较早地证明货币流通速度是随机游走的。
Gould等发现,用年度数据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是随机游走的,但用季度数据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随机游走的。
David Karemera等发现:美国的M1、M2的流通速度是随机游走的;英国、日本、意大利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否随机游走,视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和研究的样本期间而定。
2.3 货币供给波动性假说弗里德曼解释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早期货币(M1)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认为美国1979年货币政策操作方法上的变化导致货币供给波动性增强,这增加了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使货币需求特别是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弗里德曼关于货币供给波动性与货币流通速度关系的结论可称为“货币供给波动性假说”。
三.货币流通速度的政策含义以上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以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和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为核心理论。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货币政策含义:货币流通速度V是一个常量,产量恒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量,货币量变动的影响序列是:M—P—GDP;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货币量的变动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再通过货币乘数作用影响名义收入,即M—r—i—GDP,就业由产量决定,产量由有效需求决定;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货币供给量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名义收入,影响序列是:M—GDP。
货币量的增加在不被货币流通速度抵消的情况下,会使GDP增长。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是个稳定的函数,名义总收入的变化几乎都是由于货币量的变化,名义总收入的变化由产量和价格的变化所决定。
所以他认为只有货币最重要,货币量的增长率与名义收入的增长率保持一致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否定了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关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它分析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并得出中央政府的货币政策影响实际的货币量,其中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影响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首先通过改变货币总需求影响收入和利率,收入和利率又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而货币流通速度又会影响国民收入。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收入水平增加、利率上升,这就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使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收入水平减少、利率下降,这就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收入水平进一步下降。
它还证明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随利率的周期变动也是顺周期的,这样就否定了古典的简单货币数量论中财政政策无效的观点,为自己的财政政策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此来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表明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用。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模型对货币流通速度的观点既不同于古典学派的简单货币数量论,也区别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模型,它认为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不是一个常数,但却具有稳定性,这一点与古典学派相近。
现代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水平都影响实际的货币需求,但在影响程度的认识上产生了分歧。
现代货币数量论则认为,虽然价格水平变动率与利率实际上会影响实际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但实证分析它们的影响是十分微小的,主要影响的是恒久收入水平。
由于恒久收入水平在长期内是稳定的,所以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一样是相当稳定的,这样就自然地得出了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十分相近的政策结论: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小,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