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流通规律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3章 货币)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章货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含义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公式为: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
(2)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①相对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价值形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②等价形式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等式右端的“石斧”处于等价形式上。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c.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之间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而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
1、纸币流通规律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社会所需要的货币必要数量的变化规律。
2、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联系:
马克思明确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
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也就是说,纸币发行的数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数量。
由此可见,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有着内在的联系,纸币必要量与金属货币必要量有着同增同减的关系,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必要量大,则纸币的必要量就大,反之,亦然。
如果违背纸币的流通规律,任意发行纸币,势必造成纸币的贬值,破坏币值的稳定性。
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
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纸币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形式,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流通规律是指纸币在经济交易中的使用方式和特点。
本文将从纸币的发行、流通速度、使用范围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探讨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
纸币的发行是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
纸币的发行由中央银行负责,它根据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需求来决定发行的数量。
发行的纸币必须具备一定的价值,以便在经济交易中被接受和使用。
纸币的发行量直接影响着纸币的流通速度和使用范围。
纸币的流通速度是纸币流通规律的重要方面。
纸币的流通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纸币在经济交易中的使用频率。
纸币的流通速度与经济活动的繁荣程度密切相关。
当经济繁荣时,人们的交易频率增加,纸币的流通速度也会相应增加。
相反,当经济不景气时,人们的消费减少,纸币的流通速度也会下降。
纸币的使用范围也是纸币流通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纸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货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消费到企业的交易结算,纸币几乎无处不在。
然而,在某些特殊场合,如高额交易或特定行业的交易中,电子支付或其他形式的支付方式可能更为便捷和安全,纸币的使用范围会受到一定限制。
纸币流通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政策的调控会对纸币流通规律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调控经济,这些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纸币的发行量、流通速度和使用范围。
其次,科技的发展也会对纸币流通规律产生影响。
随着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变化,纸币的使用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
再次,社会信用和法律法规对纸币流通规律也有重要影响。
信用良好的个人和机构更容易获得纸币的流通和使用,而违法犯罪行为则会限制纸币的流通。
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是纸币的发行、流通速度、使用范围以及影响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纸币的发行量、流通速度和使用范围是纸币流通规律的重要指标,而经济政策、科技发展、社会信用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则对纸币流通规律产生重要影响。
金融案例分析及答案
金融案例分析及答案【篇一:金融案例分析】ss=txt>一、名词解释1、影子价格2、纸币流通规律3、利率市场化4、离岸金融市场二、问答题1、我国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利率市场化实施战略有哪些经验教训和裨益?2、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什么特点?二者搭配有哪些常用方法?三、案例分析题1. 钱多“钱荒”话货币流通背景资料: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强行发行金圆券20亿元。
以金圆券1元折合300万元的比率,收兑贬值的法币。
黄金每两兑金圆券4元,银币每枚兑金圆券2元。
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为130万亿元。
黄金每两兑金圆券900百亿元,银币每枚兑金圆券10亿元。
由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仅短短10个月,黄金价格涨了45000万倍,银元价格涨了5亿倍。
这种极度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货币必然是短命的。
至1946年6月,金圆券在出台10个月后结束了它短暂的生命而宣告终结。
通过上述材料试用货币流通规律加以分析。
2. 新加坡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成功经验背景资料:1967年6月,新加坡成立了货币委员会,从英国人手中收回了货币发行权,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1968年新加坡政府创建了亚元市场,从事亚太地区特别是新加坡国际银行从事境外美元及其他可兑换货币的存贷款业务。
1972年以后新加坡政府取消了外汇管制。
1990年又进一步放宽了对外资持有银行股份的限制。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新加坡亚元市场获得较大发展,新加坡由此成为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通过上述材料试析新加坡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成功经验?《金融案例学与分析》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影子价格——也称最优价格,指以线性规划为基础的、反应资源得到最佳配置的价格。
确定影子价格是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问题。
2、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流通量决定于它所代表的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规律。
3、利率市场化——指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交易主体自主决定,央行调控基准利率来间接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如何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货币流通规律也叫货币需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所以,它也被称为“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
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多少货币,主要取决于:商品交换规模货币流通规律:也就是一个时期内进行交换的商品价格总额,它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即商品的数量和各种商品价格的乘积。
假如价格已定,流通的商品量愈大,需要的货币量也愈大。
如果投入流通的商品量是已定的,那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水平。
价格愈高,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愈多。
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总是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也就是同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成正比。
流通速度:也就是同一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转手的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例:即货币的流通次数增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的流通次数减少,货币量就会增加。
正是由于货币流通速度这一因素的作用,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总是小于商品的价格总额。
因此,商品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可以看出,根据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正比;而货币流通速度同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成反比。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提出的。
在不兑现的纸币流通条件下,因纸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过多的纸币也不会自动退出流通。
因此,在社会商品可供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流通中的纸币数量倒决定了一般物价水平。
宏观经济学习题4
习题一、基本概念:价值形式货币商品拜物教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信用二、填空:(1)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2)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
(3)货币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其中()和()是货币的两种基本的职能。
(4)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成()比,与货币的价值成()比。
(5)一定时间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与待售商品总量和和商品价格成()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比。
三、不定项选择题: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2.在“一只绵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
A.绵羊的价值在斧子的商品体上相对地表现出来B.绵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D.斧子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3.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征:()。
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D.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4.在价值形式的发展中,一般价值形式是()。
A.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惟一的、同一的商品上。
B.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固定地表现在贵金属上。
C.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的使用价值上D.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5.货币的起源是:()。
A.商品交换自发产生的。
B.价值形式和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C.政府强制规定的。
D.贵金属天然具有货币的属性。
6.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与区别是:()。
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C.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领域,货币仍然在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D.商品和货币都同时投入流通和退出流通。
7.在下列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
A.顾客用19元钱可购买5斤水果B.顾客购买5斤水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9元钱购买了5斤水果D.顾客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水果8.()是货币用来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职能。
简述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基础
简述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基础纸币是一种重要的流通手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进步,纸币流通规律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善,在流通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是社会中存在的流通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的设定。
一是社会流通基础设施的发展。
流通基础设施指的是可以支持纸币流通的银行、货币发行机构和支付系统等,它们负责管理、发行和维护货币系统。
这些机构既收取货币和银行存款,又发行货币,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社会流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纸币的流通规律,有利于推进货币供应和使用。
二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全国各地都针对纸币流通设定了法律法规,主要是为了预防金融诈骗、控制通货膨胀以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纸币流通规律的实施是为了确保纸币流通秩序,有效地保护社会经济利益。
例如,我国现行的《货币法》中规定了纸币标准、纸币发行、流通管理等等,以及纸币的使用数目限制等。
三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
社会公共服务是指一些基本的社会福利活动,包括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就业创业专案、意外保险和社会教育。
它们对构建具有健康纸币流通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够改变社会层面上纸币流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纸币流通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流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对改善纸币流通规律起着重要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
纸币流通规律的建立和实施不仅是一项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其不仅有利于社会流通的稳定,还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纸币流通规律的研究和制定,完善纸币发行和流通管理制度,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流通服务,使纸币流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知识点第3章货币与信用☆[识记]简述货币的含义与本质?答案:(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对立的两极:一极是普通的商品,另一极是货币。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现在进一步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货币的具体形式发展过程为:贵金属的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
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不随货币的形式变化而变化。
☆[领会]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答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一本质说明:(1)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3)普通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具有普通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使用价值。
(4)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领会]简述货币的产生?答案: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的发展过程。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其公式是: 1只绵羊=2把石斧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偶然交换关系。
在这一价值形式中,“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它的价值在石斧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石斧”(称作个别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用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去表现“绵羊”的价值。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第十章 货币需求
第十章货币需求第一部分练习题一、解释名词1 、金币流通规律2 、纸币流通规律3 、费雪方程式4 、剑桥方程式5 、流动性陷阱6 、平方根法则7 、恒久性收入8 、名义货币需求9 、实际货币需求二、填空1 、马克思认为,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商品数量和货币的这三个因素。
2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3 、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的功能。
4 、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说,而剑桥方程式则称说。
5 、剑桥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6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取决于交易动机、和三种动机。
7 、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水平。
8 、不同于凯恩斯,其后继者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和也是利率的函数。
9 、强调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
10 、实际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需求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影响。
11 、将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的典型表现。
12 、资产选择,就其最泛泛的意思来讲,目的不外两个:一是;二是。
13 、对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类:一类为变量,如收入和财富;一类为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余下的则称之为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三、判断1 、、费雪方程式强调了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2 、剑桥方程式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3 、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
4 、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5 、“平方根法则”描述了收入和利率对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
6 、弗里德曼基本上承袭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即非常看重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因果联系。
金融学概论(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的演变:实物货币(货币价值=商品价值)—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不兑现信用货币—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实物货币:如果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那么,则称这种货币为实物货币。
铸币:得到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可兑现信用货币(银行券):所含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
不兑现信用货币(纸币):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指足值货币及其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其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本位币: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双本位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铸币之间的法定比价,两者的交换比率不再受市场上金银价格的波动影响。
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金币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货币价值的自由调节机制。
金块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
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的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为准备,居民可在一定范围内按法定含金量自由地兑换金块。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虽然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兑换黄金,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在经济中的流通方式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纸币流通规律:
1.法定货币:纸币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定货币,由政府发行和管理。
政府通过法律规定纸币的法定地位,使其成为经济交易中的主要支付手段。
2.流通性:纸币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可以在经济中快速传递和接受。
纸币的流通性使得它成为经济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3.信任和信用:纸币的流通依赖于人们对其价值和信用的信任。
如果人们相信纸币可以在市场上被接受和兑换,他们就会愿意接受和持有纸币。
货4.币供应和需求:纸币的流通取决于货币的供应和需求。
当货币供应增加时,纸币的流通量也会增加。
相反,当需求下降时,纸币的流通量可能会减少。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纸币的流通量和流通速度。
6.纸币的使用和保存:纸币不仅用于支付交易,还被用作储蓄和投资工具。
人们可以选择将纸币存放在银行账户中或持有现金。
总的来说,纸币的流通规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经济活动和市场需求等。
高三政治纸币及其流通知识点汇总
高三政治纸币及其流通知识点汇总货币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常识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政治《纸币及其流通》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考点二:纸币及其流通一、考纲要求知道纸币在生活中扮演的作用以及纸币发行量和产生的影响。
二、考情分析1.高考在本考点的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试题对教材知识的考查较直观。
2.本课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纸币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三、考向分析1.在主观题方面考查时,会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进行。
注重试题的基础性,这是高考命题的永恒追求。
2.运用纸币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有关知识,认识国家采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义。
3.结合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假币现象和人们对待金钱的不同态度,运用货币与财富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打击制造和使用假币行为对维护金融秩序的重要作用,分析树立正确金钱观的重要意义。
四、考点知识纸币与金属货币的关系;通过膨胀与通过紧缩教学过程1.金属货币:一般指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1)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3)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1.全面解读纸币的含义(1)关键词:国家(或某些地区)——点明了纸币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或某些地区)。
但国家(或某些地区)对纸币的发行“三有一无” ,即有权发行(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有权决定发行量、有权决定面额(面值)、无权规定购买力。
(2)强制使用——点明了纸币的强制性,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所以在纸币使用之初需要国家以强制力来保证施行;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在现行货币制度即纸币本位制下,纸币的这些职能,是从它取代黄金的流通手段职能开始,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
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商品流通量决定市场货币需要量的规律。
遵守这个规律,货币流通就正常、稳定;违背这个规律,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秩序紊乱。
所以,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币值稳定,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办事。
一、货币流通规律(一)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既然货币流通规律是商品流通量决定市场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它表明了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速度。
当货币的支付手段出现以后,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就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时在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包括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减去)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同一时期中到期应支付总领,(减去)相互抵销的支付总额。
从上述可见,货币流通规律所揭示的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内在联系,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只能根据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来决定。
首先,从商品价格总额看,它是决定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最根本因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越多,商品价格总额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商品数量一定时,商品价格总额的大小就决定于价格水平的高低。
所以商品价格总额与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升降成同方向变动。
其次,从货币流通速度看,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同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周转的次数。
在一定时间里,货币流通次数增加,可实现的商品价值量就增大,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流通次数减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要增加。
总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二)纸币流通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发挥作用,它只是交换的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
因此,人们关心的并不是流通手段本身有无价值,而是它能否起媒介作用,能否换取别的东西,这就产生了用价值符号(纸币)代替真实货币的可能性。
要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性,它必须得到社会的公认,那就是国家赋予价值符号的强制行使力,强制人民不得拒绝使用。
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之间的关系
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之间的关系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这两个听起来像是大书本里才会出现的词儿,但一说到你就会发现,咦,这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说得简单点,就是指的是钱是怎么在我们生活中来来去去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怎么在市场上流动的。
这个话题看似有点枯燥,但其实非常有趣,因为它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甚至钱流动得越快,咱们的生活就越能充满活力,大家不是也常说“钱来得快,日子才好过”嘛。
咱得说说货币流通的规律。
想象一下,你口袋里的那张百元大钞,它可不仅仅是用来随便买个午餐的工具。
它的背后可是有着一套复杂的机制在支持着它的流动。
就好比你把这个钱交给一个小商店老板,老板又把这笔钱付给了批发商,批发商把钱再给到生产商。
这样一来,钱就像流水一样,循环不断地流动,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原理,钱不断交换,价值不断转移,经济就活跃起来。
就像一颗小石子落入湖面,能引起一圈圈涟漪,越是流动,经济就越有生气。
可是,纸币的流通规律呢?你有没有想过,纸币和硬币这些东西其实就是货币流通的一种载体。
说白了,纸币流通规律就是指纸钞是怎么被“传来传去”的。
纸币虽然和硬币比起来显得轻薄,但它的流动性可一点不差。
你有没有发现,纸币有时候流通得更快,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大家都喜欢用纸币来结算,小额交易特别多。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纸币的历史。
最早的时候,大家交易时用的是实物,比如贝壳、粮食什么的。
但随着社会发展,纸币应运而生,成为了大家日常交换的工具。
虽然纸币很轻便,但它的流通性却强得很,想想看,不管你到哪里,纸币都是能用的。
这就是纸币流通规律的魅力所在。
不过,说到纸币的流通,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纸币的流通速度。
你会发现,某些地区的人花钱特别快,像过节时,街上几乎每个人都在用现金买东西,商店也是络绎不绝。
这时候,纸币的流通就非常快速,经济的活力也随之增强。
这和货币的流通规律是一脉相承的,纸币就像是推动货币流动的“发动机”,只要它在市场上流通的速度快,经济的活力也会随之提升,大家的消费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纸币流通规律是金币流通规律的颠倒
纸币流通规律是金币流通规律的颠倒一、金币有价值才流通,纸币流通才有价值第一个颠倒是:金币的流通是因为金有价值,与此相反,纸票的有价值是因为纸币的流通。
要了解这个命题,就要了解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的精髓。
就这个问题而言就是:货币是由于要解决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而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商品;贵金属的自然性质使其最适合于执行货币直接是社会劳动这一社会职能;纸币是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这一职能中产生出来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
认为货币是商品中的一种,这固然正确,但这并不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的精髓。
马克思指出,还在17世纪最后几十年,人们已经知道货币是商品。
古典派在这基础上,还认为货币和商品一样,其价值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决定(李嘉图的理论有些不同,留待下述)。
但他们并不了解货币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要实现为社会劳动这一矛盾的产物。
由于要解决这一矛盾,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首先,其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对他人就必须是有用的,即私人劳动的质为社会所承认,然后才有可能实现为社会劳动,亦即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其次,在上述基础上,私人劳动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要转化为平均的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从生产一个使用价值来看的,同时,生产同样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者,其生产总量就要符合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各种使用价值所结成的比例,就是说,个别劳动时间的总和要等于符合比例的必要劳动时间,这同样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它指的是有用性的基础上的适量性。
很显然,这两层含义的必要劳动时间从发展观点看是一致的。
直接代表社会劳动,对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进行质的承认,以此为前提,再对私人劳动按照两层含义必要劳动的要求进行量的计算,这合起来就是执行外在的、社会的或真正的价值尺度的职能;然后最终将私人劳动实现为社会劳动,即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执行上述全部职能的社会劳动依以凝结的实体即商品,就是货币。
这就是说,货币虽是商品,但它和商品不同,生产它的私人劳动,无需经过交换,直接就是社会劳动。
简述纸币流通规律
简述纸币流通规律纸币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的流通规律涉及到货币供求、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纸币的发行、流通、回笼等方面,简述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发行是纸币流通的基础。
发行纸币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维持货币的流动性。
中央银行在决定纸币发行量时,通常会考虑到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
发行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发行不足则会引发货币供应紧缩。
因此,中央银行需要根据经济状况调整纸币的发行量,以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
纸币的流通是指纸币在市场中的交换和使用。
纸币的流通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
当市场需求旺盛时,纸币的流通速度加快,流通范围也扩大;相反,当市场需求不足时,纸币的流通速度减慢,流通范围缩小。
市场需求的变化与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投资水平等都会对纸币的流通产生影响。
纸币的流通还受到政府政策的调控。
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引导纸币的流通方向和规模。
货币政策的松紧会影响到市场对纸币的需求,从而对纸币的流通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影响银行信贷的供给,从而间接影响纸币的流通。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特定面额的纸币、限制或禁止某些纸币的流通等方式,直接干预纸币的流通。
纸币的回笼是指纸币从市场中重新回到中央银行的过程。
纸币回笼主要通过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发行和回收政策来实现。
中央银行会定期对市场上的旧版、损坏等不符合流通标准的纸币进行回收,并按照一定比例发行新版的纸币,以保持纸币的质量和外观。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利率等手段来影响银行对纸币的需求,从而实现纸币的回笼。
总结起来,纸币的流通规律是由纸币的发行、流通、回笼等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纸币的发行量,以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则会影响纸币的流通速度和范围;政府通过货币政策等手段对纸币的流通进行调控;而纸币的回笼则是通过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发行和回收政策来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币流通规律
19
(3)通货膨胀的分类
10%以下
10%-99%
成倍上涨
温和通货 膨胀
奔腾式 通货膨胀
纸币流通规律 年物价上涨率
恶性 通货膨胀
20
(4)通货膨胀的类型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的商品总供给, 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纸币流通规律
21
纸币流通规律
22
需求膨胀的原因
• 引起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实际因素主要 有:①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 财政赤字,并主要依靠财政透支来弥补;
• ②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形成 所谓的“投资膨胀”;
• ③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 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
纸币流通规律
23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导致 成本上升的因素为:
纸币流通规律
27
• ④输入型通货膨胀。
由于国际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 的普遍上涨。
纸币流通规律
6
1、纸币发行量相当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币的 数量。此时,纸币的购买力与金币的购买 力基本相当。
2、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金币的
数量,那么由于黄金总量不变,纸币数量
大增,结果会引起单位纸币的含金量下降。
也就是说单位纸币的购买力下降,即货币
贬值,物价上纸涨币流。通规律
7
纸币的发行量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 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16
(2)货币供应量的分类
• 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变现能力)划分为 M0、 M1、M2三个层次;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的活期存款 M2=M1+单位的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有 价 证券
• M0流通中的现金量作为最窄意义上的货币 M1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能力 M2既反映了现实纸币的流购通规买律力,也反映了1潜7 在的购买 力,研究M2,特别是掌握其构成的变化,对整个
纸币流通规律
2
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
概念 类型 成因
影响
概念
货 币
通货紧缩
表现
流
通
危害
治理方法
财政政策 收入政策
纸币流通规律
货币政策
税收
价格限价 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
3在贴现率
一、货币流通规律
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1.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 币量就是一定时期内,所有交易进行时流通中存 在的货币总额(现买现卖时货币数量)
• (2)物价飞涨、币值日落,人们拿到纸币后,就象拿了
只烫手的红薯一样想赶快扔掉,一拿到钱,就尽可能马上
用掉,“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以致于人们一拿到工
资就要跑步到商店去购买商品,否则下班后购买,物价又
高涨,纸币又贬值纸了币。流通规律
15
•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 弗里德曼
纸币流通规律
•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支付总额 抵消总额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 = —————————————————————————
• 所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
纸币流通规律
5
二、纸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着纸 币流通的数量。
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的“金”的实际流通 的数量。
因此,纸币是代替金银执行货币流通手段 职能的价值符号。
—— 《资本论》
纸币流通规律
8
400亿元 1元代表1元金属货币
流通中所需要 的货币数量
贵金属货币 400亿元
发行纸币
800亿元 2元代表1元金属货币
纸币流通规律
9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如果不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就会引起社会 经济的混乱。
1、通货膨胀
(1)概念
当纸币发行量大于需求量时,货币就会贬 值,物价就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通货 膨胀”。
纸币流通规律
10
• 1945年恶性通货膨胀
纸币流通规律
11
纸币流通规律
12
纸币流通规律
13
纸币流通规律
14
• 背景资料
恶性的通货膨胀
使得通货逐渐丧失了价值储藏和交换媒介的职能 ,出现了 货币替代现象 。
(1)人们在核算成本、利润时纷纷改用米、金、银、外 汇等为单位,支付工资采用米、生活指数或者外汇。上海 市场大宗交易,如买卖房屋、地产、机器,甚至顶房子, 都以黄金计价。最后,商品交易甚至均发展为以物易物。
商品的价格总额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 ——————————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
纸币流通规律
4
2、货币充当支付手段时,流通中所需要的 货币数量因赊销而存在时间的滞延,即本 期所需要的货币总数量会因赊销而在后一 时期中的经济活动中实现。
•
本期代售商品 - 本期赊销商品 + 上期到期 – 上期与本期彼此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原理 (2)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仅发生在纸币流通背
景下的原因 (3)理解通货膨胀的概念,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
类型及表现(重点、难点) (4)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成因及表现 (5)了解央行治理货币流通失衡的三大工具(难点、
应用)
主要表现为2种情况:
(1)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 足,导致价格猛涨,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 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 涨(演化为需求拉动型)
(2)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 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 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 , 引起价格上涨(演化为成本推动型)
纸币流通规律
18
2003-2008 M1与M2余额的增长 率
%
图2:2003—2008M1与M2余额的增长率
25
20
15
M1
10
M2
5
0
2003年1月2003年4月2003年270月03年10月2004年1月2004年42月004年72月004年10月2005年1月2005年42月005年72月005年10月2006年12月006年4月2006年72月006年102月007年1月2007年4月2007年270月07年10月2008年1月
一是物耗增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二是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劳动力价格纸上币流涨通规)律.
24
纸币流通规律
25
③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 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 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 象。
如钢铁,猪肉,楼纸币市流通,食规律用油,等,如果2结6 构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