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检查

合集下载

肺动脉栓塞与CTPA成像技术

肺动脉栓塞与CTPA成像技术

概述
病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80-90%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 原发于肺动脉的血栓。 其他:心腔血栓、癌栓等。
诱因:
久病卧床、妊娠、外科手术后、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下 肢静脉炎、肿瘤。
概述
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增高——--肺动脉扩张。
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扩大,心肌缺血。 对肺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图像质量,应给予病人充分的呼吸训练。 训练时,应嘱病人以平静呼吸时屏气为佳。过度吸气将使横膈 位置下移过多,增大了扫描范围,增加病人受辐射剂量,也增 加了扫描时间。同时过度吸气也会使肺血容量增多,有可能会 降低血管的对比度。考虑到屏气后期横膈出现运动的概率增大, 同时为减少上腔静脉内残留对比剂的影响, 扫描方向以从足侧 到头侧为宜。
肺泡死腔增加。 通气功能障碍——呼吸困难。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萎陷。 肺梗死。
检查方法
心电图: 70%以上的PE患者心电图呈现异常,但缺乏特异 性,多呈一过性动态改变,只能起辅助作用。
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影响因素众多,其作用主要用于排除 PTE。 D二聚体水平<500 μg/L,可基本排除急性 PTE。
肺动脉栓塞与CTPA成 像技术
CONTENTS

01

ONE 正常肺动脉解剖
03 THREE
影像学表现
05 FIVE
小结
02 TWO
04 FOUR
肺动脉栓塞概述 CTPA检查技术
肺动脉CT解剖定位
CT断层上,肺动脉 主干是由心脏发出的靠 前方的血管结构,肺动 脉发出点位于胸骨后方。 正常人肺动脉主干的平 均直径约 28mm,进 行测量最佳层面是肺动 脉主干分叉水平。

肺栓塞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肺栓塞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4. Mamlouk MD, vanSonnenberg E, Gosalia R, Drachman D, Gridley D, Zamora JG.Pulmonary embolism at CT angiography: implications for appropriateness, cost, and radiation exposure in 2003 patients. Radiology. 2010 Aug;256(2):625-32.
秦乃姗,唐光健, 孙红霞, 蒋学祥.肺动脉血栓CT值的测量对 于诊断及鉴别急性肺栓塞的意义.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4.
(2) 下肢深静脉检查
征像:
血栓
充盈缺损
显影中断
管腔狭窄
侧支循环
评价:
敏感性: 94%
特异性:96%
血栓
RV
肺栓塞CTPA诊断评价
敏感性90—97%
特异性90—96%
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4%
• 经胸超声检查(TTE)
• 食道超声检查(TEE) • 诊断要点
间接征象:右心大,室壁、间隔运动异常 直接征象:肺动脉腔内异常回声
(2)深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诊断
股静脉血栓
征像:深静脉增宽,实性回声 多普勒断流 充盈缺损 压迫探头辩新旧血栓
评价: 敏感性:88-98% 特异性:97-100%
4. 肺动脉造影诊断
5. 核磁共振(MRI)诊断
(1)肺 栓 塞 诊 断
.
自旋回波(SE)序列T1WI :肺动脉腔内异常信号。 血栓为中等信号, 脂肪栓子为高信号 栓 塞 MRI 检 查
髂静脉
2D TOF
股静脉
征像: • 中等信号充盈缺损 管腔狭窄

肺动脉栓塞的CT影像学

肺动脉栓塞的CT影像学

肺动脉栓塞的CT影像学肺动脉栓塞的CT影像学表现为肺血管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周围环绕着高密度的血液。

这种低密度充盈缺损通常呈现为条状或块状,与血管壁紧密相连,长度可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低密度充盈缺损可能呈现为不规则的形状。

肺动脉栓塞的CT影像学还表现为肺血管的增粗和扩张。

受影响的肺动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管径增大,管壁增厚。

这种增粗和扩张通常是对称的,但有时也可能出现不对称的情况。

在CT影像学中,肺动脉栓塞还可以表现为肺野的密度增加。

受影响的肺组织因血流减少而出现密度增加,表现为肺实质的密度增高,肺纹理增多,肺野密度不均。

这种现象在肺动脉栓塞的早期尤为明显。

肺动脉栓塞的CT影像学还可见到肺部并发症的表现。

例如,肺栓塞后可出现肺梗死,CT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梗死灶。

梗死灶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因栓塞的部位和范围而异。

肺动脉栓塞还可能导致肺血管床减少,表现为肺泡间隔的增厚和肺血管的减少。

在CT影像学中,还可以观察到肺动脉栓塞的动态变化。

例如,随着治疗的有效进行,受影响的肺血管逐渐恢复,管径缩小,管壁变薄。

同时,肺栓塞所导致的肺部并发症也逐渐减轻,梗死灶减小或吸收,肺血管床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肺动脉栓塞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通过观察肺血管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肺血管的增粗和扩张、肺野的密度增加以及肺部并发症的表现,可以对肺动脉栓塞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T影像学仅作为一种诊断手段,不能替代临床综合评估。

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时,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在临床诊断中,CT影像学已成为肺动脉栓塞的重要诊断手段。

当我提到肺动脉栓塞的CT影像学表现时,我要描述的是肺血管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

这种现象表现为条状或块状的低密度区域,与血管壁紧密相连,长度可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这些低密度充盈缺损周围环绕着高密度的血液,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低密度充盈缺损可能呈现为不规则的形状,使得诊断更具挑战性。

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作为一名从事医学影像学研究的专家,我深知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从我的专业角度,详细阐述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作为肺动脉栓塞的主要诊断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要介绍的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造影(CTPA)。

CTPA是目前诊断肺动脉栓塞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注入对比剂,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肺动脉进行断层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情况。

当肺动脉出现栓塞时,栓子会导致肺动脉的局部充盈缺损。

栓塞部位的肺实质由于血流减少,会出现低密度影。

CTPA可以准确地显示栓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磁共振成像(MRI)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状况。

MRI肺动脉造影(MRA)利用对比剂使肺动脉显影,通过观察肺动脉的充盈情况,可以判断肺动脉是否存在栓塞。

MRI还可以观察到肺栓塞引起的肺实质改变,如肺梗死。

MRI在诊断慢性肺动脉栓塞方面具有优势,但对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果略逊于CTPA。

超声心动图(Echo)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Echo可以观察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于检测肺动脉栓塞引起的右心室负荷增加和功能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特别是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测,Echo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然而,Echo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肺动脉远端分支的栓塞诊断效果不佳。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V/Q扫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也有应用。

V/Q扫描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观察肺部的通气情况和血流状况,从而判断肺动脉是否存在栓塞。

V/Q扫描对于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低。

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肺动脉栓塞CTAPPT

肺动脉栓塞CTAPPT
史进行鉴别。
肺动脉炎症
肺动脉炎症可能导致血管壁增厚、 血管腔狭窄等表现,与肺动脉栓塞 相似,需要通过临床病史和其他检 查进行鉴别。
肺动脉畸形
肺动脉畸形可能导致血管形态异常 、血流异常等表现,需结合临床病 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肺动脉栓塞CTA与其他 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CTA与MRI的比较
患者需要提前进行碘过敏试验,并确保体 内没有金属异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节 育环等。
饮食要求
停用相关药物
患者需要在检查前2-3天保持清淡饮食,避 免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以免影响检 查结果。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如血管扩 张剂、利尿剂等,患者需要在检查前停用 。
检查过程
扫描方式
肺动脉栓塞CTA检查通常采用 64排或更高排数的CT扫描机, 扫描范围包括胸廓入口至膈肌
定义
肺动脉栓塞CTA是指通过CT血管 造影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进行诊断 的一种检查方法。
特点
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 ,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 及其位置、大小、形态等,为临 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肺动脉栓塞的危害
呼吸困难
肺动脉栓塞导致肺组织 缺血、缺氧,引起呼吸
困难、气促等症状。
胸痛
肺动脉栓塞可引起胸痛 ,通常为突发的剧烈疼 痛,可放射至肩部、手
时间效率
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时 更为迅速,而MRI需要更 长时间。
图像质量
MRI提供的图像质量更高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细节 。
适用范围
MRI对于某些人群可能不 适用,如体内有金属植入 物或起搏器等。
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
肺动脉内出现充盈缺损是肺动脉栓塞 的典型表现,缺损部位通常与血栓形 成相关。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在临床实践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

影像学检查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

一、X线胸片X线胸片是肺动脉栓塞最常用的筛查手段。

典型的肺动脉栓塞X线胸片表现为基底段肺血管纹理减少或消失,肺野透亮度增加。

然而,X 线胸片的敏感性较低,对于小的肺动脉栓塞病例可能无法显示出来。

二、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肺动脉栓塞时,超声心动图可显示肺动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可见充盈缺损。

超声心动图还可以检测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等改变。

三、CT肺动脉造影(CTPA)CTPA是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金标准”。

检查时,患者经静脉注射对比剂,通过计算机处理,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影像。

CTPA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对于判断血栓的位置、大小和范围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CTPA对碘过敏者、孕妇及儿童患者存在一定的限制。

四、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A)五、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V/Q扫描)六、心导管检查心导管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通过插入心导管至肺动脉,直接观察肺动脉内的血栓情况。

心导管检查对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风险较大,临床上少用。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包括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CTPA、MRA、V/Q扫描和心导管检查等方法。

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临床医生需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结合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做出准确判断。

在临床实践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

影像学检查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肺栓塞和肺梗死是常见且严重的肺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在肺栓塞和肺梗死的诊断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能够提供可靠的信息以协助临床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栓塞和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并提供相关的附件和法律名词及其注释。

一、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1.血管造影a.传统肺动脉造影b.CT血管造影2.CT肺动脉造影a.扫描方法b.影像表现c.诊断指标3.MRI肺动脉造影a.扫描方法b.影像表现c.优势和局限4.V/Q扫描a.扫描方法b.影像表现c.诊断指标二、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1.CT肺部平扫a.影像特点b.诊断指标2.CT增强扫描a.扫描方法b.影像表现c.诊断指标3.MRI肺部平扫a.影像特点b.优势和局限4.MRI增强扫描a.扫描方法b.影像表现c.诊断指标附件:1.CT肺动脉造影图像示例2.CT肺部平扫图像示例3.V/Q扫描图像示例4.MRI肺动脉造影图像示例5.MRI肺部平扫图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肺栓塞:指血栓或其他物质通过血流途径堵塞肺动脉、肺小动脉或肺小叶动脉等血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肺组织损伤的疾病。

2.肺梗死:指肺血管的栓塞导致相应的肺组织灌注障碍、缺血和坏死的病变。

附件:1、CT肺动脉造影图像示例2、CT肺部平扫图像示例3、V/Q扫描图像示例4、MRI肺动脉造影图像示例5、MRI肺部平扫图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肺栓塞:肺栓塞是血栓或其他物质通过血流途径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和肺组织损伤的疾病。

2、肺梗死:肺梗死是由于肺血管栓塞导致相应肺组织血液供应障碍、缺血和坏死的病变。

肺栓塞影像学灌注及CT诊断

肺栓塞影像学灌注及CT诊断

肺栓塞影像学灌注及CT诊断导语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可直观判断PE累及部位及范围,PE的程度及形态,判断急性血栓与陈旧性血栓;是目前判断PE最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对于大多数患者,CTPA是确诊或排除PE的首选检查。

对非高风险PE疑似患者,阴性的CTPA结果是排除诊断的充分依据。

对临床高风险组且CTPA结果阴性的患者是否需要其他检查还尚存争议。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诊断可疑PE的可靠手段,且安全有效。

典型的肺栓塞通气灌注显像是呈肺叶或段分布的灌注缺损,且与肺通气显像不匹配。

由于CTPA不利于评估远端肺小动脉的血流灌注情况,故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是CTPA的有效补充检查,可更有效的评估肺血管灌注情况。

本文就肺栓塞核素通气灌注显像和CTPA诊断进行阐述。

1、肺通气灌注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V/Q):是一种无创评价肺血液灌注和肺通气的方法,曾广泛应用于临床疑诊肺栓塞患者。

通常选用放射性药物锝99m标记的人白蛋白(Tc-99m HAM)或聚合白蛋白粒子(Tc-99m MAA)。

可获得前位、后位、左侧位、右侧位、右后斜位和左后斜位等多个体位图像。

该方法对PE的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差。

肺通气灌注显像依据其影像特点对PE可能性进行评估:① 高度可能:大于等于2个肺段的明显灌注缺损(每个肺段>75%),与通气显像不匹配,胸部X线异常;2个以上肺段的中等灌注缺损(每个肺段25%-75%),与通气显像不匹配,胸部X线异常,并伴有1个肺段的大的灌注缺损;大于等于4个肺段的中等灌注缺损,与通气显像不匹配,胸部X线异常。

②中度可能:界于高度可能和低度可能之间,而不能划分为高度或低度可能。

③低度可能:非段性灌注缺损(如心脏肥大、主动脉增粗、肺门扩大、膈肌抬高等),或>3个肺段的小灌注缺损(每个肺段<>肺通气灌注显像的主要特点为:①正常灌注显像阴性预测价值接近100%,高度可能的显像结果阳性预测价值大于90%;但通常符合以上两种情况的PE患者较少;②对段以下肺血管栓塞诊断敏感性高,优于CTPA;③患者接受检查的辐射量相对较少,适合年轻女性、妊娠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利于随访期间监测病情;④费用较CTPA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肺栓塞影像学诊断

肺栓塞影像学诊断

3、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 PI)
4、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5、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PTE与DVT共属于VTE,为VTE的二种类别
PE包括: 1、肺血栓栓塞症(肺血栓形成) 2、肺梗死(外来血栓栓子) 3、脂肪栓塞综合征 4、羊水栓塞 5、空气栓塞 6、脓毒栓子栓塞
肺通气/灌注严重失衡:栓塞区为死腔样通气,非栓塞 区血流增加、增快,弥散量下降。 通气受限:反射与体液因素促使气道收缩、肺通气量
减少。
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发生肺萎陷,肺顺应性下降,又 促使肺泡上皮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或弥漫性肺水肿 通气和弥散功能进一步下降。 影响氧气与二氧化碳排除
神经体液因素对肺循环的影响
肺栓塞的吸收时间
吸 收 2周
30~80% 56%

间 3~4周
55~100% 74%(3月内)
作者
1周内
0~78%
Murphy Dalen
动脉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
低碳酸血症 P(A-a)O2增大 P(A-a)O2=150-1.25×PaCO2-PaO2
正常值为5-15mmHg 注意检查血气的时机对结果的影响
肺血管床堵塞15~20%
PaO2可<80mmHg
>50%
一组CPA确诊肺栓塞
<50mmHg 占13%
19%
PaO2 <50mmHg
50~59mmHg
60~80mmHg
>80mmHg
55%
13%
PE的诊断:PE患者典型临 床表现为胸痛、昏厥、呼吸窘迫、 右心衰、高血压、血循环障碍。 其他的症状还包括发烧、眩晕、 心律不齐、轻微胸闷、咳血。

2024年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2024年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摘要:肺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肺循环的疾病,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血管疾病的关键手段,主要包括胸部X光片、CT肺动脉造影、磁共振成像等。

本文将对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一、引言肺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肺循环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炎症、肿瘤、感染等。

肺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和漏诊。

影像学检查在肺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胸部X光片:胸部X光片是筛查肺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可以初步观察肺血管的形态、分布和大小。

但对于肺血管疾病的确诊价值有限。

2.CT肺动脉造影(CTPA):CTPA是诊断肺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通过注射对比剂,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充盈情况,对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磁共振成像(MRI):MRI具有无辐射、多参数成像的优势,可以全面评估肺血管的病变。

MRI肺动脉造影(MRPA)可以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充盈情况,对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右心功能,间接反映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同时,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肺动脉血流速度,对肺栓塞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5.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评估肺血流分布的一种方法,对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但该方法存在放射性损伤,不适用于孕妇和儿童。

三、影像学诊断要点1.肺动脉高压:CTPA和MRPA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扩张、扭曲等改变,同时可以评估肺动脉压力。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右心功能,间接反映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2.肺栓塞: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可以明确栓塞部位、范围和程度。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可以评估肺血流分布,对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肺动脉栓塞影像学

肺动脉栓塞影像学

肺动脉栓塞影像学肺动脉栓塞影像学一、概述⑴肺动脉栓塞的定义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指由于血管内血栓、气泡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血流减少或阻塞的疾病。

⑵影像学的作用影像学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分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显示血栓的特征,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观察疗效。

二、影像学检查⑴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作为最初的筛查工具,用于评估肺动脉栓塞导致的心血管影响,如肺动脉扩张、右心扩大、透析区域和肺门静脉充盈等。

⑵ CT肺动脉造影(CTPA)CTPA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利用螺旋CT技术,通过静脉滴注造影剂,获取高分辨率的肺动脉图像,能够准确地显示血栓的位置和程度。

⑶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可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标记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碘-125或Technetium-99m,观察其在肺血栓所在部位的分布情况,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

⑷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用于评估右心功能和肺动脉高压,发现肺栓塞导致的右心室负荷过重的表现。

⑸磁共振成像(MRI)MRI可用于诊断肺动脉栓塞,特别是对于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它能够显示血液流动情况和肺动脉栓塞的解剖结构。

三、肺动脉栓塞的分级⑴ Well's评分Well's评分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评分系统,用于评估肺动脉栓塞的可能性。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给予相应的评分,从而确定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风险。

⑵ Miller评分Miller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肺动脉栓塞程度和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

根据CTPA图像显示的血栓程度和肺动脉阻塞程度,给予相应的评分,从而判断肺动脉栓塞的严重程度。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附件1:CTPA图像示例附件2:核医学检查结果示例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的疾病。

⑵螺旋CT(Spiral CT)一种高分辨率的CT技术,能够通过连续螺旋扫描获取大量图像数据。

肺栓塞影像诊断

肺栓塞影像诊断
透亮度增加 肺体积缩小:肺不张 心影增大:主要右室增大
肺栓塞影像诊断
第8页
X-Ray
患者,男,46 岁,因突发呼吸困难、胸膜炎性胸痛及低氧血症就诊于一家医院急诊科。 无特殊既往史和家族病史。
肺栓塞影像诊断
第9页
同一病例CT冠状位重建
患者,男,46 岁,因突发呼吸困难、胸膜炎性胸痛及低氧血症就诊于一家医院急诊科。 无特殊既往史和家族病史。
肺栓塞影像诊断
第29页
CTA假阳性
肺门和支气管肺淋巴结(10,11区)。 肺动脉和静脉部分显影(延时时间不满意)。 部分容积效应(相邻脂肪,斜行肺动脉)。 垂直行走动脉周围低密度伪影(不适当高分辨重
建算法)。 任何使肺局部灌注降低原因(血流降低,肺实
变)。
肺栓塞影像诊断
第30页
判别诊疗
(三)梗死阴影内极少发生空洞。可有少许胸腔积液 和膈肌位置升高及盘状肺不张。
(四)阴影消退迟缓,需3~4周,局部常残留纤维条
状影及胸膜增厚或结节状阴影。部分病例可完全消

肺栓塞影像诊断
第36页
肺栓塞影像诊断
肺梗死影像学表现
本例患者突然出现胸 膜炎样胸痛。
楔形是梗死经典表现 ,宽基底面靠近胸膜 ,尖端指向肺门;
本例为2D成像
肺栓塞影像诊断
第17页
肺少血征 马赛克征 肺栓塞影像诊断
(二)CTA间接征象
1.肺少血征; 2.“马赛克”征; 3.胸腔积液; 4.右室增大伴/不伴室间
隔偏移; 5.主肺动脉和/或右侧叶
间肺动脉扩张; 6.支气管动脉扩张; 7.心包积液; 8.肺梗死。
第18页
肺栓塞影像诊断
9、螺旋CT 肺血管造影含有安全省时快捷、敏感性 特异性都好, 而且能够同时检验DV T 和肺其它病变 等优点, 值得在PE 诊疗中推广使用。

肺动脉栓塞影像学

肺动脉栓塞影像学

肺动脉栓塞影像学引言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血栓从其他部位经血液循环到达肺动脉引起的。

PE的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引起患者的死亡。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PE的患者至关重要。

影像学在PE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影像学表现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胸部X线胸部X线是最早进行的一种影像学检查,但其对于PE的敏感性较低。

常见的X线表现包括肺门阴影增大、肺动脉扩张及肺动脉纹理增多等。

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很难准确诊断PE。

CT肺血管造影(CTPA)CTPA是目前诊断PE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对肺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准确评估血管的充盈情况以及存在的栓塞影像。

根据所见,可将PE分为无栓塞、间质性栓塞和血管阻塞性栓塞等不同类型。

CTP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且有利于评估栓塞的严重程度和局部影响,并可提供有关其他并发症的信息。

核医学核医学检查在PE的诊断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是一种核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分别进行肺通气和肺灌注的扫描,可以评估肺血流和通气的均匀性。

这对于PE的诊断和分级是非常有帮助的。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简便、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对于PE的诊断,可通过观察右心室扩张、右室收缩功能减弱、右心室流出道阻塞等表现来进行判断。

诊断价值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肺动脉栓塞的存在和性质,并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特别是CTPA,其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使其成为PE诊断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栓塞的严重程度、确认其他并发症以及指导治疗的过程。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及早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影像学在PE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PE的存在和性质,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进展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进展

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进展引言: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常见但危害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常被忽视。

通过影像学的方法进行早期诊断和准确判断对于及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近年来的治疗进展。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胸部X线摄片胸部X线摄片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并初步判断肺动脉栓塞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这种方法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较差,因此对于高度怀疑PE患者仍需要进一步检查。

2. 螺旋CT血管造影螺旋CT血管造影(CTA)是目前最常用的PE诊断方法之一。

其优势在于该技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静脉血管图像,并能准确显示各个肺段及亚段的血流情况。

通过对肺动脉的CTA检查结果,可以定位栓子的存在、程度以及其他相关病变。

3.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主要采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显像,如V/Q扫描和肺灌注扫描。

这些技术能够评估血液和气体在肺内的分布情况,并识别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异常区域。

虽然这些方法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较高的射线暴露和技术难度,近年来应用逐渐减少。

二、治疗进展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PE患者常用的首选方法。

低分子肝素(LMWH)和华法林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

其中,LMWH具有作用迅速、副作用少等优点,并且不需要常规实验室监测。

而华法林则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2. 导管介入治疗对于高危或伴有失去意识等严重情况的急性PE患者,导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选择。

常见的方法包括经腔静脉导管注射溶栓剂以溶解血栓、使用气囊导管进行机械性碎栓等。

这些方法通过直接进入血管系统并将治疗器械送入到肺动脉内,能够有效地清除血栓。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极少数严重病例,如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伴有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肺动脉内血栓摘除术和肺动脉旁路术是常见的手术方法。

肺栓塞影像学诊断

肺栓塞影像学诊断

右肺下叶动脉内栓子,血栓边缘不规则,为部分性溶解的征象, 栓子向下延伸进入前、外、后基底段动脉。左肺下舌段及下叶前 基底段动脉内亦可见栓子。上述栓塞动脉管腔均扩张。
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及后基底段动脉内栓子(冠状位重建)。
右肺上叶尖段动脉肺栓塞,管腔近于完全闭塞,亚段动脉内亦 可见栓子。左肺上叶尖段及后段动脉中心型肺栓塞,呈典型 “环征”。注意动脉管径增粗,为急性肺栓塞的表现。
X 线胸片可以显示肺部的其它改变,如肺炎、肺癌等, 从而对引起患者相关症状的原因做出解释。
X线胸片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不大
1、X线胸片
最近有研究者提出,胸片可以做为可疑肺栓塞患 者的初诊影像学检查方法,其检查策略如下:
如果胸片无异常发现,即进行同位素通气灌注成 像检查?。
如果胸片有异常,即进行CT肺血管造影检查。 这种影像学诊断策略,可以大大的提高了肺栓塞
引起的右心功能不 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全的表现
但右室壁不厚
变细,不清楚,动脉分支 管径不成比例
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右 室壁增厚
5.3 CTP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Remy-Jardin Teigen Goodman Remy-Jardin Van Rossum Mayo Garg Drucker
5.2 慢性肺栓塞 CTPA征象
直接征象
肺动脉内的附壁栓子,与管壁呈钝角。 血管壁不规则增厚,管径变小或不成比例。 血管完全闭塞,管径小于相邻正常血管。 血管腔内可见皮瓣样分隔。
5.2 慢性肺栓塞 CTPA征象
间接征象
右心扩大、室壁增厚。 中心肺动脉扩张、支气管动脉的迂曲扩张 (直
径)。 盘状肺不张、Mosaic灌注、小叶间隔增厚等。
肺栓塞一般表现

肺栓塞的影像诊断

肺栓塞的影像诊断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肺动脉造影,为 有创性技术。
历史背景
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核素通气/灌注 (V/Q)扫描,为间接证据。
1992年Remy-Jardin首先报告用螺旋 CTA作急性肺栓塞诊断。
1998年开始作CTA+深静脉的CTV 近10年来快速CTA已成为另一种重要的
诊断工具。
发病情况
肺栓塞的影像诊断 (重点在CT)
定义
肺栓塞(PE)是指临床或病理上,肺 的部分血供因供应血管为来自栓塞的凝 块所阻塞而中断的情况。
广义的肺血栓病还包括由脓毒性、肿 瘤、羊水、脂肪、空气等所致的栓塞。
肺栓塞并不等于肺梗塞。
历史背景
1800年Virchow首次描述了静脉栓子和 PE的关系。
1922年Wharton和Pierson首次报告了PE 的X线表现。
CTA阳性较CTA阴性在PE的诊断上更 有把握。
但亚段以下栓塞的临床意义,还有待 研究。
CTA的限度
肺动脉增强不满意、延时过短使最上 肺动脉显影不满意,肺动静脉重叠的容 积效应、把肺门和段间淋巴结误认为栓 塞等都可造成假阳性。
中叶和舌叶的栓塞不能都见到、栓塞 位于段以下血管内、上腔静脉内过高浓 度造影剂形成的高或低密度的伪影
胸片
胸片在诊断上的价值 敏感性33%,特异性59%。 主要作用为除外其他疾病。
肺动脉造影像
放大时可检出直径2mm的栓塞。 主要表现: 1, 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远端血管变
细。 2,肺动脉分支闭锁,但无特异性。
肺动脉造影响很大
金标准。 阴性敏感性98-99%,675例阴性者中假阴性
正常及低度可能为可除外PE。
V/Q扫描
不能直接显示栓塞部位、形态。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0%及52%。 有心血管病者易出现假阳性,血管不

2023修正版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1]

2023修正版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1]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和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 PI)是两种常见的、严重的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是由于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肺梗死则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血供中断导致相应肺组织梗死所致。

影像学诊断在鉴别肺栓塞与肺梗死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影像学诊断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肺栓塞和肺梗死最常用的初筛方法之一。

通过X 射线检查可以观察到以下影像学特点:- 肺栓塞:肺野局限性浸润阴影、肺门扩大、肺门血管充盈不均等。

- 肺梗死:肺野局限性浸润阴影、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等。

然而,X射线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对于肺栓塞和肺梗死的诊断不够准确。

2. CT肺血管造影(CTPA)CT肺血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肺栓塞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通过CTPA可以观察到以下影像学特点:- 肺栓塞: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对比,在肺动脉和其分支中可见充盈缺陷,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梭形。

- 肺梗死:在充盈缺陷周围可见条索状影,代表着炎性渗出或肺梗死所致的破坏。

CTPA具有高准确性和高敏感性,可帮助快速识别肺栓塞和肺梗死,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3. V/Q扫描V/Q扫描即肺通气/肺灌注扫描,也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通过V/Q扫描可以观察到以下影像学特点:- 肺栓塞:肺通气正常而肺灌注减少,导致肺通气/灌注比值失调。

- 肺梗死:肺通气正常而肺灌注完全中断,导致肺通气/灌注比值严重失调。

V/Q扫描可以用于怀疑肺栓塞和肺梗死的筛查和诊断,但其准确性与CTPA相比稍低。

影像学诊断结果及其意义影像学诊断结果主要包括肺栓塞和肺梗死的定位、数量、程度和严重性评估。

根据具体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病情,可以判断病变的累及范围和阻塞程度,以指导后续的治疗计划。

对于肺栓塞,影像学诊断结果可以帮助确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或溶栓治疗,并评估治疗的效果。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引言
影像学诊断方法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包括X线胸片、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心导管检查等方法。

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用于初步筛查和诊断,但对于一些细微的病变无法准确显示。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能够提供肺部血管的详细信息,包括血栓、动脉狭窄等病变。

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进一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3. MRI:MRI在肺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较少使用,但对于某些情况下无法进行CT检查的患者,MRI可以提供血管的详细解剖结构信息。

4. 心导管检查:心导管检查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通过插入导管进入肺动脉来观察血管病变。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诊断更加准确。

常见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 肺血栓栓塞症:CT扫描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方法。

血栓可显示为充盈缺损,常见于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

可伴有肺实
质梗死和心功能不全等表现。

2. 肺动脉高压:X线胸片可见肺动脉增宽,而CT和MRI对于
肺动脉异常扩张的显示更加准确。

心导管检查可以测量肺动脉的压
力和血流量。

3. 肺动脉瓣狭窄:X线胸片可显示肺动脉瓣瓣膜的钙化和钙化度。

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以提供肺动脉瓣的精确定位和评估。

影像学检查在肺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种影像
学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熟悉常见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
至关重要。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简版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简版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肺栓塞与肺梗死是常见的肺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在肺栓塞和肺梗死的鉴别和定位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1.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V/Q扫描是肺栓塞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肺血流和肺通气进行定量分析。

肺栓塞时,血流和通气异常分布的区域会呈现局部灌注缺损。

2. 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CTPA是目前诊断肺栓塞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将CT技术与造影剂注射相结合,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和其分支的血管结构。

通过观察肺血管的阻塞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肺栓塞。

此外,CTPA还能帮助评估肺动脉的大小和肺栓塞的程度。

3. 磁共振肺血管成像(MRA)MRA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评估肺血管的状况。

相比于CTPA,MRA不需要使用放射性造影剂,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暴露。

然而,MRA在肺栓塞的诊断上相对CTPA来说准确度较低,并且需要更长的扫描时间。

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1. 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螺旋CT肺动脉造影同样可以用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

通过对肺血管的观察,可以发现梗死区域的血流变化和血管阻塞情况。

此外,CTPA还可以帮助鉴别肺梗死的位置和范围。

2. 核医学心肌灌注显像(MPI)MPI是一种评估心肌灌注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样适用于肺梗死的诊断。

该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通过显像来评估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灌注缺损区域来确定肺梗死的位置和大小。

3. 磁共振成像(MRI)MRI在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梗死的解剖学位置和范围。

MRI还可以观察心脏和肺血管的功能状况,对肺梗死的临床评估提供更多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 ( ) 5 —5 0 4 1 1 :3 5
【 收稿 日期] 2 0 0 6—0 8—0 5肺ຫໍສະໝຸດ 动脉 栓 塞 的 影像 学 检查
洪 志 平
( 江省 淳安 县 第一人 民 医院 , 江 淳安 3 1 0 ) 浙 浙 170
[ 关键词 】 肺动脉栓塞 ; 影像 学检 查 [ 中图分类号 】 R 6 . 5 35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0 8 4 (0 7 1 0 8— 8 9 20 )5—2 1 15—0 2
维普资讯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 ora o tgae aioa C i s n str d ie 0 7Ma , 6 1 ) dr unl f nertd dt nl hn eadWe enMein 0 y 1 (5 J I Tr i e c 2
[ ] 任 自文 .心 房 颤 动— — 维 持 窦 律 还 是 控 制 心 室 率 ( ) A] / 1 二 [ / 胡 大 一 , 长 生 .心 脏病 实践 2 0 — — 规 范 化 治 疗 [ .北 京 : 马 o2 M]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24 0—4 3 20 :4 4
出 版 社 ,0 2 4 9 5 2 0 : 4 —4 9
[ ] 李 淑 敏 , 涛 . 房 纤 颤 诊 断 治 疗 进 展 [ / 郭 涛 .心 血 管 前 沿 6 郭 心 A] / [ .云 南 : 南 科技 出 版社 ,0 3 13—2 5 M] 云 2 0 :9 0 [ ] 张 新 超 .房 颤 治 疗 中 的 几 个 问 题 [ ] 7 J .世 界 急 危 重 医 学 杂 志 ,
[ ] WyeD F r h F I 3 s G. o eA FRM n et ae :uvv ai ns r— t Ivsi t S riai pte tpe g s ln t
s n i g wi t ilf rl t n: h ti i rl to o l u v t e t t a ra i ia i t ea ra f i a in f l n h b l o l b l w— p i e i n s —
[ ] 马 长 生 .心 房颤 动 心律 控 制 与 室 率 控 制 的 比较 [ /胡 大 一 , 4 A] / 马
长生.心脏病实践 2 0——新 进展与 临床 案例 [ .北京 : o5 M]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0 5 4 6—4 5 20 :8 9
[ ] 许 俊 堂 , 大 一 .华 法 林 抗 凝 治 疗 的 实 际 应 用 [ / 胡 大 一 , 5 胡 A] / 马 长 生 . 脏 病 实 践 2 0 —— 规 范 化 治 疗 [ .北 京 : 民 卫 生 心 o2 M] 人
发 症 无 显 著性 差 异 ( 均 >0 0 ) ② 口服 华 法 林 抗 凝 往 往 需 P .5 ; 要 住 院 观 察 , 据 I 值 调 整 华 发 林 用 量 , 常 规 组 平 均 住 根 NR 故 院 天 数较 T E组 明显 延 长 ( E P<0 0 ) ③ T E组 复 律 成 功 率 .5 ; E 较 常 规 组 高 ( 0 0 ) 其 原 因 可 能 与 房 颤 促 成 心 房 电 重 构 P< .5 , 有 关 _ 。房 颤 较 长 时 间 持 续 发 作 会 使 心 房 肌 不 应 期 随频 率 发 7 ] 生 适 应 性 变 化 , 心 房 肌 保 持 在 短 的不 应期 状 态— — 心 房 电重 使 构 , 种心 房 电重构 导致 房颤 的连 缀 现象 , 成功 率下 降 。 这 复律 本 研 究 结 果提 示 : 符 合 复 律 条 件 但 持 续 发 作 超 过 4 对 8h 的 房 颤 患 者 , 先 经 TE 可 E检 查 发 现 左 房 无 血 栓 者 , 律 前 予 复 普 通 肝素 后再 行药 物 复 律 +电 复 律 治 疗 是 安 全 的 , 且 明 显 并 缩 短 住 院 时 间 以 及 可 以 防 止 因 房 颤 的 连 缀 现 象 导 致 复 律 成 功 率的下降。 [ 参 考 文 献 ]
tmai tilf rl t ni h ti irl t n fl w. piv t a. o t ara i iai tea r f iai ol . e i . c b l o n l a b l o o u n s g
抗 凝 或 者 复律 前 予 普 通 肝 素 静 脉 应 用 即 可 , 免 降 低 复 律 成 以
gt no h tm ngmetA F R )td [ ] rga ad ai f yh maae n( o r F I M s y J .Po rm n u
Ab t a t f h Am e ia f Ca d oo y s r c s o t e rc n o r i lg 51 t s An u ei g, n a me t l n 2 0 4 6— 7 0 2, 0:
估 患 者 栓 塞 的 风 险 , 非 栓 塞 高 风 险 的患 者 , 律 前 可 不 强 求 对 复
・2 1 ・ 15
[ ] Eptn A VialtH, en , ta.F eunyo y p 2 se E, die GreeHI e 1 rq ec fsr — i l u
功率[ 。 本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2组 间 的 出 血 并 发 症 与 血 栓 栓 塞 并 ①
t no h tm ngme tA F R )td [] ad vs lc i f yh ma ae n ( F I M su yJ .E rI ac e— o r o E
t p ys l20 2, 3: 6 o r h i , 0 1 6 7—6 1 o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