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并掌握重点生字词。
1.3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1.4学习作者描绘三峡景色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背景。
2.2通过分析课文,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方法。
2.3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三峡的旅游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2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之美。
1.2学习作者描绘三峡景色的方法。
2.教学难点
2.1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长江三峡的纪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原因。
3.课堂讲解
3.1分析课文结构
3.1.1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写山、写水、写山水的变化。
3.1.2分析每个部分的作用和表达方法。
3.2学习生字词
3.2.1让学生自己查找不理解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3.2.2教师讲解重点生字词的用法。
3.3分析课文内容
3.3.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3.2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4.小组讨论
1)课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2)如果你去三峡旅游,你最想看哪些景点?为什么?
3)如何保护三峡的自然环境?
5.课堂小结
6.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作者描绘三峡景色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三峡的山美在何处?水又美在何处呢?”
1.2在学习描绘方法时,可以这样引导:
教师:“请大家找一找,作者在描述山和水的时候,用了哪些特别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找出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发现,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让山水仿佛跃然纸上,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
2.教学难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描绘三峡的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分享:“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这是我们需要去体会的。
”
教师:“请大家试着自己用比喻和拟人来描述一件物品或景物,看
看能否让同学感受到你的情感。
”
学生尝试后,教师评价并引导:“很好,这就是修辞的魅力,它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更能表达我们的情感。
”
教学过程补充:
3.课堂讲解
3.1在分析课文结构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
教师:“谁能告诉我在文中,作者先写山,再写水,又写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作者这样的安排,是不是让我们对三峡的印象更加深刻呢?”
3.2学习生字词时,可以这样进行:
教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我说一个词,你们快速说出它的意思和用法,看谁反应最快。
”
教师说出生字词,学生快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
4.小组讨论
4.1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教师:“同学们,在你们讨论的时候,可以想想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三峡之美的,这可能会给你们讨论提供一些灵感。
”
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分享:“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三峡,感受了它的壮美,也学习了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之美。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运
用今天学到的知识。
”
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要个别辅导,特别是对生字词的掌握,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2.在分析课文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尊重他们的不同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对于修辞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修辞的魅力,而不是单一的理论讲解。
4.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
5.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讲解课文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生僻的专业术语。
6.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互动,但也要注意引导,避免讨论偏离主题。
7.作业布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过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课堂内容。
8.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保证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