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 中图版
1.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在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中,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热带草原 ①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基本一致的是 热带雨林 带与________ 带。
②注意热带沙漠气候和 热带荒漠 带的对应中,气候用语是 “沙漠”,自然带用语是“荒漠”。 ③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带,亚热带季风气 候对应的是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带。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 热带季雨林 带。 _____________ 温带季风 气候和 温带海洋性 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 ④__________ 叶林带。 ⑤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在各地的降水特征不同,对应的植被 可能是 森林 、 草原 和 荒漠 三种类型。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 400 mm以上为 森林,200~400 mm为 草原 ,在200 mm以下 为 荒漠 。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素 地区 南半球中 高纬度地 区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 非地带性(现实状 态) 况) 苔原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无 成因
海陆 分布
南半球该纬度 无陆地
地形 起伏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东非高原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入, 处于背风坡
地势高、气温 低,对流弱, 降水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
分异。而水平地域分异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和经度
地带性地域分异。如下表所示:
地域分 异规律
主要因素 分 布 特 征 延伸 方向 更替 方向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热 量 纬线方向(东西) 纬度变化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地带性 水 分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 识 整 合 ]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 ( 气候、地形、土壤、植被 ( 生物 ) 、水 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 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 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如下图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C
B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律)
①、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②、成因: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递减,以水 分为基础划分 ③、分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垂直分异规律
珠 穆 朗 玛 峰 自 然 带
4、垂直地带性
①、影响因素:海拔高度 ②、成因: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水热组合不 同,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划分 ③、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表现明显
西北地区
干旱
地表水贫乏, 河流欠发育。 且多为内流河
多风蚀的戈壁 和风积的沙漠
降水少,植被 稀少
降水少,植被 少,土壤贫瘠 且易发土壤 盐碱化
水
地貌
植被
土壤
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 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 改变。
黄土高原
植被破坏
降雨后,易汇 聚成地表径流 ,下渗减少。
返回
如图: 北半球温带某东西向山地 的南坡和北坡垂直带的分 布
坡
坡
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苔原带
返回
冰原带
北极圈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温带 温带落叶 温 阔叶林带 带 荒 亚热带常绿 漠 亚热带常 带 阔叶林带 绿硬叶林带 草原带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赤道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2、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④、分布特征:
A、山体所在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基带类型。
比较
B、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 垂直带谱越完整。 比较 C、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向阳坡高于背阳坡。 比较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自然地理 第五章 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什么是地理环境的结构呢?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但是整体性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
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
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李春芬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综合体洪堡提出了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言将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严格的地理体系自然地理系统概念: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卡列斯尼克认为,“自然地理结构”是指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性质。
伊萨钦科把自然地理结构定义为:建立在景观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组织(《现代地理学》,1997年)。
索恰瓦(1976年)则认为,每个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应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空间结构是时间上稳定的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时间结构是维持着空间结构的地理综合体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局。
•根据上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地球表层这个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整体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整体性在我国最早提出整体性概念的李春芬教授,他在?南美洲地理环境的构造?〔科学出版社,1962〕一书的前言部分指出:“所谓地理环境构造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的联络性,它们互相联络、互相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此后,广阔学者对这一概念不断充实和补充,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好的理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
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络性。
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根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互相作用、互相联络,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该属性是整体性最根本的内容。
〔2〕空间组合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展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构造。
该属性是内在联络性在空间上的反映。
〔3〕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开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开展的过程中。
该属性是内在联络性在时间上的反映。
现以澳大利亚大陆为例来加以说明。
在澳大利亚大陆,首先,南回归线中贯的纬度位置以及东西长、南北窄的大陆轮廓等原因,使大陆各组成要素均导致气候具有干热的特点,因此,感热就成为各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络性。
其次,山地偏于东侧沿海的地形构造以及降水量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递减等原因,使该大陆自然带呈半环状〔或马蹄状〕构造,即空间组合性。
第三,作为原冈瓦纳古陆的组成部分以及所经历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形式,遂使该大陆的生物界具有古老性、原始性和特有性,总的可视为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之所以具有整体性,这是因为:①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发生的事物〔或现象〕,依普遍联络的法那么而发生的互相作用那么是事物开展的真正原因之一。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章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中图版必修1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东西方向上或南北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南北方向上或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2)基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和因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
2.自然带(1)概念:自然景观地区差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
(2)表现⎩⎪⎨⎪⎧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类型占有一定的宽度,在地球上呈长条状分布(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 典型地区 表现形式 图示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低纬度、高纬度地带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经度地带性水分 中纬度大陆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垂直地带性水热 海拔较高的山地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非地带性规律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荒漠的绿洲无固定形式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1.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2)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哪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 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答案(1)C (2)C解析第(1)题,各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地理特征是由该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所决定,是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
第(2)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这说明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考向立意】结合实例,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思维过程】阅读题干→准确把握其信息,特别是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选择项判断结论。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说课稿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各个地理要素的属性及其在整个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之后,对地理环境作综合分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过程和方法: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地理知识有限,基础较差,再加上高一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在教学时要化繁为简,以感性知识带动理性知识的学习,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效果会更好。
2、教法:
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景观图、分布图等多种方式呈现,创设情况,利于学生对自然带的空间把握,从而培养学生感性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迪。
3、学法:
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思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念,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如下:
具体展示上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共同认识自然带的位置。
〖2021年整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名词解释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名词解释岩石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厚约60~12021,为地震高波速带。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
对岩石圈的认识,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岩石圈与地壳是同义词,而与下部软流圈即上地幔有区别,但岩石圈与上地幔系过渡关系而无明显界面;有人认为岩石圈至少应包括地壳和地幔上层。
大气圈:(atmohere),地质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氧气占%;氩气占%;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水圈:Hdrohere,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水圈也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介质,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它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
生物圈:(bio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
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成土母质:或称土壤母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质):泛指土壤中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热带雨林带: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由热带种类组成的,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高大茂密而终年常绿的乔木植物群落。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共89页)
【探索应用】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加固训练】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
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 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 复的植被。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
A.6月
B.7月
C.8月
D.10月
2. 与 其 他 时 间 相 比 较 , 该 区 域 7 月 、 8 月 表 层 土 壤 含 水 量 较 低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 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 盖度随着水土流失持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河流挟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给黄河下游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使黄河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 (2)此材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 提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4选D,5选D。第4题,其原产地接近沙漠,D处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 大,适合该植物生长。其他选项中没有大面积沙漠分布。第5题,该植物喜高温 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其原产地接近沙漠,花土中掺入沙粒、长时间 阳光下暴晒、花土干裂才浇水都不会影响;不耐寒,室内温度比较低,可能导致 植株慢慢枯萎。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4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区域差异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列表比较法:地域分异规律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
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①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引导式教学法: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
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3、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4、联系法:地理环境由气候、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六大要素所构成,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
因此,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首先要抓住气候要素的特殊性,再结合具体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复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要联系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记忆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名称及相应的动物与土壤。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比较
(2013·山东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
A.草原
C.针叶林 主导因素是( A.纬度 )
B.荒漠
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获取和解读信息]
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
答案:(1)A (2)D
(2013·全国课标Ⅰ,6)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
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
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 完成下题。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刚果盆地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带,而格陵兰岛为苔原带及 冰原带,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热带森林带的风化壳厚度远大 于苔原带,故选项C正确;伊朗高原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半 荒漠草原及荒漠带,而恒河平原主要为热带森林带和热带草 原带,因此恒河平原的风化壳厚度大于伊朗高原,故可排除 选项D。 答案:(1)B (2)C
1.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
2.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2013•北京卷)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 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 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13-6,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祝同学们高考考个好成绩!
考点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形成基础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 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如图13-2所示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三文科科目:地理授课人:课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2 课时课标及高考要求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了解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含义、表现和成因。
重点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综合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心发言人王延军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复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法学法个人主页教学过程基础回顾:第一课时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环境是由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所谓内涵即其本质,它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通过四大循环,彼此间进行不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表现在三方面: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右图南方低山丘陵区。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2.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物质——大气、水、岩石、生物彼此渗透,在不停的运动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或系统)。
见图1.3-2-1:(1)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间的物质交换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为基础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课时考点2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因纬度位置、距海远近及海拔高度不同引起的热量、水分条件的变化是地域分异现象产生的基础,其规律性表现如下表中所示:主导因素地域分异规律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大尺度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在低纬度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热量为主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水分条件垂直分异规律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地水热状况地方性分异规律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较小尺度的地域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差异2.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图解自然带的标志是植被,植被的生长需要特定的光、热、水条件,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对应性。
自然地理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什么是地理环境的结构呢?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但是整体性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
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
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李春芬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综合体洪堡提出了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言将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严格的地理体系自然地理系统概念: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卡列斯尼克认为,“自然地理结构”是指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性质。
伊萨钦科把自然地理结构定义为:建立在景观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组织(《现代地理学》,1997年)。
索恰瓦(1976年)则认为,每个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应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空间结构是时间上稳定的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时间结构是维持着空间结构的地理综合体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局。
•根据上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地球表层这个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整体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教案(3)(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明白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彼此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明白得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缘故;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不同是普遍存在的。
(2)进程与方式: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散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进程中培育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熟悉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教学方式:采纳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讨的方式五、教学进程:【新课导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探讨:(出示阅读材料)某一地域自然环境中的植被受到大规模破坏以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洗加重,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转变。
(学生试探)(1)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2)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教学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师归纳)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等)彼此阻碍、彼此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称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出示案例增强学生的明白得)案例1:进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份进展转变着,在景观上老是力求维持和谐一致,与环境的整体特点相统一;(2)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转变会致使其它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学生活动)尝试动手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阻碍链图(情景活动)假设你是旅行爱好者,从酷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何不同?(教师点拨)从整体上看,全世界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那个整体的不同地域却常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不同,能够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人们印象中的云南,是风花雪月, 是四季如春,是彩云之南。云南是中国 自然环境最复杂、景观最丰富的省份, 有永不回应的“高冷”雪峰,也有孕育 生命的热带雨林;有奔流直下的大江大 河,也有静谧旖旎的高原湖泊。它的多 样性远超你的想象。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为什么雪峰、草原、雨林等自然景观能并存于云南? 提示:纬度较低,加上北部有高原和山脉的阻挡,使得云南南部冬 季气温较高,能满足热带雨林的存在;云贵高原西北部地处横断山脉的 南端,山脉海拔较高,使得雪峰连绵,高大的山脉有草原分布。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4.非地带性:因受海陆分布、□30 __地__形__起__伏___等因素影响,出现的
一些比较复杂的分布现象。 5.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半球中高纬为什么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
为什么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显著?
绿 洲
带草原带
热 带 荒 漠 带
简述 井冈 山旅 游区 的自 然地 理特 征。 (7 分)
低山(山地)丘陵;
亚热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 中小河流众多; 以红壤为主。
C
B
D C
B
A
D
A
自然地理环 境整体及组 成要素
某个方向上 保持一致, 另一个方向 上表现出差 异性
陆地自然带 (占有一定宽 度,呈长条状 分布,以植被 命名)
有规律更替
体现
纬度地带性 地理环境地 经度地带性 域分异规律
阿尔卑斯山 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
乞力马扎罗山 5895米
“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地带性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
有规律更替
体现
地理环境地 域分异规律
E
C D G
F G F C
B
A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带
亚 热 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带
寒带苔原景观
亚欧大陆中纬度的气候、自然带变化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沿海 降水较多 深居内陆,距海远 水分趋于减少
沿海 降水较多
生物
气候
地貌
水文
土壤
自然地理环 境整体及组 成要素
某个方向上 保持一致, 另一个方向 上表现出差 异性
陆地自然带 (占有一定宽 度,呈长条状 分布,以植被 命名)
自然地理环 境整体及组 成要素
某个方向上 保持一致, 另一个方向 上表现出差 异性
陆地自然带 (占有一定宽 度,呈长条状 分布,以植被 命名)
北纬30-40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 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不同 B.大气环流形式不同 C.人类活动不同 D.地面状况不同 青藏高原终年气温较低,影响该地最主要的气 候要素为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人类活动 D.地面状况 人类改变局部地区气候的主要途径是 A.改变地面状况 B.改变大气成分 C.改变太阳辐射强度 D.改变大气环流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