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传承的国医大师金世元熟地黄调剂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试论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

试论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

试论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发表时间:2018-03-20T14:38:50.2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9期作者:暴梅佳[导读] 炮制地黄时,要合理的选择炮制方法及使用的辅料,以提高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提高药效,发挥其应用的临床作用及价值。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广州 510430)【摘要】目的:分析地黄炮制的思路及方法。

方法:以不同炮制方法、添加不同辅料炮制而成的地黄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炮制方法及辅料对地黄中有效成分及药效的影响。

结果:炮制方法不同时,酒炖炮制法对地黄中有效成分及药效的影响要小于清蒸炮制方法;炮制方法相同,加入不同辅料情况下,白酒对地黄中有效成分及药效的影响要小于黄酒。

结论:炮制地黄时,要合理的选择炮制方法及使用的辅料,以提高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提高药效,发挥其应用的临床作用及价值。

【关键词】地黄;炮制方法;辅料【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367-02 地黄属于地黄的块根,在我国的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1]。

炮制地黄时,会改变其性味及功效,而炮制方法、加工中应用的辅料不同时,改变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即对此做出分析,旨在为地黄炮制方法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

1.材料与仪器1.1 材料选择经实验室教授鉴定确定属于地黄块根的生地黄,产地河南,按照炆制、酒炖及清蒸的规定方法,炮制呈酒炖地黄、清蒸地黄。

炮制地黄过程中,将生地黄及辅料均分成两份,两份均加入砂仁、陈皮等辅料,但一份使用黄酒,一份使用白酒。

黄酒与白酒均为食品级,砂仁、陈皮等来源于实验室标本陈列室。

1.2 仪器试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包含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分析天平、超声波清洗器、精密型超纯水机等。

2.方法及结果2.1 色谱条件以Wondasil C18柱作为色谱柱,5μm,4.6mm×250mm;以乙腈(A)-水(B)梯度洗脱作为流动相,前15min时洗脱3%~8%A,15~30min时洗脱20%~28%A;检测时,采用203nm的波长,柱温30℃,进样量10μl。

走近汉典中医特聘国医大师金世元

走近汉典中医特聘国医大师金世元

走近汉典中医特聘国医大师金世元——记“活药典”金世元耄耋之年,成汉典中医顾问14岁药铺学徒出身,89岁仍做科研著书立说,中药鉴定、炮制、成药、调剂的问题无所不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中药产区,一手牵起中药传统与现代。

金老从事中医药70余年,已然“活的药典”。

被汉典中医院“始终追求道地药材”的办院理念所打动,2015年6月份,金世元老先生正式成为汉典中医的顾问专家,严把药材关,以高质量、高标准为要求,共建汉典中医道地药材体系,确保药材之疗效。

以中药为伴的多彩人生1940年,14岁的金世元被父亲送到了北京复有药庄做学徒,从此与中药结下了不解情缘。

回忆起学徒生涯,金世元说:“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还得抢着干!”这段经历对他影响至深,也从中学到了传统中药的“全活儿”。

中药制药的全过程,饮片炮制、成药制作等技艺,在少年金世元的脑海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同时,他还在北京市中药讲习所师从北京名医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两年后对四部中医基础理论典籍的内容更是烂熟于胸。

后来,他又参加了北京“中医预备会员学习班”,中医经典选读及老专家临床诊治经验结合的学习,基础知识沉淀更加深厚。

1957年,金世元考下第一批中医师资格执照。

出于对中药的热爱,他选择继续留在药材公司做老本行。

“中药是门很深的学问,有待我们探索。

很多懂医的人不识药,懂药的人不知医,我有信心搞好中药。

”医药不能分家,是他一直坚持的观点。

很多人不知道,金世元还是位杏林高手,从医几十年来,治愈患者数以万计。

正是这样坚实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得他在中医和中药领域融会贯通、得心应手。

1995年,国务院下发《整顿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的通知,年近古稀的金老被特聘为中药鉴别专家,跟随检查团深入全国各药材市场明察暗访。

虽然当时他身患糖尿病,依旧拖着病体和年轻人一样长途跋涉、不辞辛劳,感染了随行的每一个人。

为考察全国各地的种植基地,研究野生“道地药材”资源,20多年间,从最北端的黑龙江省到最南端的海南省,从黄沙漫天的敦煌戈壁,到四季湿润的西双版纳,金世元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金世元学术思想传承及临床用药经验(一)

金世元学术思想传承及临床用药经验(一)

金世元学术思想传承及临床用药经验(一)针对当今临床用药情况,将其用药实践经验进行初步总结。

如橘红和陈皮的药用品种已与传统使用不符,药材品质明显不及以前;再如当归、甘草、黄芩和乌药的药用部位与传统发生变化,致使药效有所偏差;传统鲜药钱菖蒲已经失传,应延续使用等现代临床用药中涉及到的关于药用历史、品种变迁、药用部位变化、炮制工艺改变等多方面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供中医药管理部门、生产和临床应用参考。

标签:金世元;橘红;陈皮;当归;甘草;黄芩;乌药;钱菖蒲金世元教授从事中药工作70余年,对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成药合理使用以及中药调剂等多方面领域均有建树,这与他所处历史背景,特殊工作经历,和自身熟读经典、勤于实践息息相关的。

金教授1940年来京在复有药庄学徒,主要学习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调剂等传统技术。

同时期,又被单位选送到北京市公共卫生局主办的“北京市中药讲习所”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师从汪逢春、赵树屏、瞿文楼、杨叔澄等中医名宿,并以优异成绩取得毕业证书。

1956年他调入北京市药材公司,主要负责原料药材、饮片炮制等质量工作。

由于见识广、经验多,并已经过大量实践,掌握一套娴熟的中药材鉴别本领,通过形、色、嗅、味等方法能明确辨识药材的道地以及伪劣与否。

1957年金教授参加了北京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师资格考试,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医师资格。

因此,金教授的学术特色是“医药兼通”。

1960年被调入北京卫生学校,创建中药专业。

30多年来,为北京市培养中药专业人员1 200多人,为解决中药专业人员的缺乏作出巨大贡献。

金教授爱党敬业,淡泊名利,刻苦钻研业务,著述颇丰。

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曾几次听到金教授讲到,有业内人士向他提到“有些药的疗效不如以前了”,“某某药病人吃了没那么管用了”,诸如此类的问题。

他从各方面分析原因,实事求是地追究问题根源,涉及药用历史、品种变迁,药用部位变化,野生变家种,炮制工艺改变等多方面,并建议有关部门恢复相关药品的使用。

金世元教授“医药圆融”学术思想浅析

金世元教授“医药圆融”学术思想浅析

…★解今的(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摘要: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从事中药工作“医靠药治,药为医用”的原则,形成了“医药圆融,为“国药泰斗”。

提倡中青年医师,一定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对中医的指导为准绳,实现“医药圆融”,传承中药,关键词:金世元;医药圆融;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A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从事中药工作70余年,熟读中医经典,深谙中药鉴别、中药炮制、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精髓,被誉为“中药泰斗”,是我国唯一的中药行业的国医大师。

始终坚持以“中医对中药的临床应用”为中心,倡导“医靠药治,药为医用”的原则,形成了“医药圆融”的学术思想和技术特长。

现将其学术思想和技术特长加以阐述。

1…医药圆融,指导中药鉴别自古医药不分家,医师在遣方用药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了质量低劣的药材或误用了伪品,即使辨证准确,用药得当,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体现了“医靠药治”;反之,如果道地药材运用到临床中,势必会让医师如虎添翼,见证了“药为医用”。

可见,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医药圆融”需要将中医、中药理论紧密结合,灵活运用,才能形成战胜疾病的有机整体。

金教授对于黄芩品质的研究,从历代本草考证出发,结合实践经验以及临床用药实际等情况,认为枯黄芩与条黄芩功效和主治证候不同,应分别加工,分别入药,并对枯黄芩与条黄芩的性状特征做出详细描述[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李时珍《本草纲目》谓:“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内实而色黄”,与现用黄芩性状相符。

金教授强调黄芩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多枯朽利大肠湿热为主。

金教授对黄芩的鉴别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2…医药圆融,规范中药炮制金教授自从14岁入了药行,从学徒开始学习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调剂等传统技术,同时期又在“北京市中药讲习所”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师从汪逢春、赵树屏等中医名家,熟读经典,联系临床辨证用药实际,深谙炮制的要义,规范中药炮制技术。

浅谈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在中药调剂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在中药调剂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在中药调剂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壮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7期摘要:全国已开展了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笔者参与其中;结合笔者全国各地游学的经历,应用到中药调剂实践教学中,以继承和发扬张中药特色技术,培养出更多中医药人才。

关键词:中药调剂;特色技术;传承;发扬;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142-02笔者正为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执教《中药调剂学》课程,但苦于现行的中医药院校教学体系里,没有《中药调剂学》这门课程及相应本科以上教材。

怎么办?幸好,笔者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能够把全国各地游学到的中药调剂理论结合到其实践教学中来,并配以大量的实物图片以及生动的微电影,使得其教学相长,效果显著。

中药调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用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1]。

北京中医药大学翟华强教授认为,中药调剂其实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它与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炮制学、制剂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还涉及药品质检、药品保管与养护,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

调剂员不仅要对处方应付药品的种类是否正确、分量是否准确负责,而且对于药品质量真伪优劣、清洁卫生和炮制是否合格,以及医师处方是否正确,都有监督和检查责任。

受我国药学教育的专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国内院校《中药调剂学》的教学仍偏重于理论而轻实践。

李妍等[2]通过澳大利亚TAFE学院培养模式中得到启示:现有的《中药调剂学》课程包含了所涉及的必备基础知识,如中药材的鉴别、中药炮制、中药调剂、中成药销售、中药的贮存保管与养护等内容,课程中必备知识所占比重较大,但新颖和前沿性不够突出,缺少中药调剂管理信息平台、小包装中药饮片的应用、免煎颗粒的应用等内容,实际操作内容更少。

金世元教授“医药圆融”学术思想

金世元教授“医药圆融”学术思想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3期参加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工程,有幸成为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再传弟子,金世元教授从事中药事业70余年,被学界誉为“国药大师”、“药学泰斗”。

听金老讲课,学习金老临床经验教材,收益颇丰,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医药有机融合,提高临床疗效,浅谈笔者学习体会。

医药圆融,选方用药金世元教授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又对中药材及其配伍炮制了如指掌。

金老经常提到中药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这一直是金老合理使用中药思想的精髓。

张仲景《伤寒论》第16条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指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病机而立治法。

《神农本草经》指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

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

选方用药,是治病至关重要的环节。

药物都具有性味归经,《神农本草经》曰“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

”药性和药味是药物性能的一个方面。

不同药物配伍发挥作用不同,药物都有归经,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或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医师在临床诊断辨证中根据患者病情拟处方选药,或有针对性地加减化裁,灵活用药,一般选用汤剂治疗较多,饮片用药准确对疾病起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临床中经常遇见橘皮、橘红相互替代混用现象。

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二陈汤(处方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临床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痰易咳出,胸满闷,或见恶心,苔腻,脉滑。

处方中半夏为君,其辛苦温燥,可燥湿化痰,又可降逆和胃止呕,使胃气降则生痰无源;橘红为臣,理气燥湿,和胃化痰,使气顺则痰消。

之所以方名为“二陈”。

是因半夏、橘红要以陈久入药为佳。

方中为何用橘红而不用橘皮,因疾病的病理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加之肺虚津液不布而生痰湿,痰浊阻肺,宣降失常,故气喘咳嗽。

“第二届金世元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

“第二届金世元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

“第二届金世元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
赵奎君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年(卷),期】2014(0)9
【摘要】2014年9月10日,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举办的“第二届金世元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金世元的学术思想,传承与传播首都中医药文化。

金世元教授在70余年的中药理论与实践研究中,融会古今,兼收并蓄,承前启后,著书立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金世元中药学术思想,对中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会上,西苑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培红代表众弟子向金世元教授敬献了鲜花。

【总页数】1页(P76-76)
【关键词】学术思想;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继承发扬;实践研究;兼收并蓄;承前启后;著书立说
【作者】赵奎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7
【相关文献】
1.第十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讨去在京举行、第二届中国唱片"金碟奖"评选活动启动、陈怡近期创作、全国首届柳琴艺术研讨会
在京召开、"鼓魂--李民雄作品与演奏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 [J],
2.第二届汉语视听说教学理论与应用研讨会暨新媒体数字环境下的汉语教学创新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J], ;
3.中医中药科学家周超凡中医中药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精彩诗图话方剂》新书发布会在京隆重召开 [J], 杨鸣旭
4.第二届智慧城市标准与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SOA标准化研讨会在京召开[J],
5.21世纪特许经营的主旋律——合作、双赢——“第二届中国特许加盟展览会暨研讨会”在京召开 [J], 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药泰斗”金世元谈中医药与养生保健-国药泰斗金世元

“国药泰斗”金世元谈中医药与养生保健-国药泰斗金世元

“国药泰斗”金世元谈中医药与养生保健:国药泰斗金世元“国药泰斗”金世元谈中医药与养生保健:国药泰斗金世元金世元教授在中药界被称为“国药泰斗”。

他和中药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却总是向别人推荐他的“无药养生”观点。

《黄帝内经》,指点迷津金世元教授初次接触《黄帝内经》是1940年的事。

70年来,众多中医经典著作所蕴含的哲理对于金世元来说已经了熟于心、运用自如。

在和金老的谈话中,你会经常听到他使用书中的理论观点,然后再深入浅出地给你做详尽的解释。

在回答老年人如何吃出健康的问题时,金世元就运用了《黄帝内经》中的观点。

《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原则,金老做了具体解释: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这种膳食结构模式和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模式相比,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类型的疾病的发病率可明显降低。

益为补益的意思,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

就是说动物性食品,可以作为人体营养必要的补充。

蔬菜水果对脏腑有充养、辅助作用。

果蔬含有人体必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有与人体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酶也主要依赖果蔬供给。

对于《黄帝内经》中的膳食配伍原则,金老一直是坚定的执行者,也是受益者。

金老还告诫人们吃饭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能过饱或过少。

金老的这些观点,在中医名著之中也都有据可循。

《饮膳正要》提出:日食以三餐为宜,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

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饥饱失度。

如《内经》所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讲的是过饥的害处。

《内经》还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过饱的弊端。

和中医药打了几十年的交道,金老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生活中更是将这些知识灵活掌握,时刻指导自己的健康生活。

无药养生,贵在坚持金世元大半生都在和药材打交道,像人参,鹿茸等滋补佳品,对他来说,自然是近水楼台。

但生活中,金老从不提倡依靠药材养生,而是始终向身边的人推荐“无药养生”的观点。

基于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传承的国医大师金世元熟地黄调剂技术研究

基于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传承的国医大师金世元熟地黄调剂技术研究

基于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传承的国医大师金世元熟地黄调剂技术研究通过整理《本草纲目》对熟地黄炮制历史源流、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记载,对比分析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理论认识及相关实践操作,以继承和发展熟地黄临床调剂技术。

在分析过程中,以“熟地黄”、“炮制方法”、“临床应用”、“李时珍”、“金世元”、“调剂技术”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系统梳理《神农本草经》、《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景岳全书》相关古籍,归纳熟地黄炮制及功效的历史沿革;金世元教授注重熟地黄的临床调剂技术,包括熟地黄性状辨别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代技术、临床煎煮技术、采购管理技术和贮存养护供应技术。

通过整理考证得知,《本草纲目》对熟地黄炮制的历史源流、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熟地黄蒸制方法始载于《金匮要略》,李时珍非常注重熟地黄“九蒸九晾”的炮制方法,并在临床应用方面将其与生地黄、鲜地黄区分开来。

金世元教授发展完善了熟地黄的臨床调剂技术,以其自身“精药通医”的知识结构传承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为熟地黄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

标签:李时珍;熟地黄;金世元;调剂技术;药学服务[Abstract]To collect the historical origin,processing method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levant practic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physician master Jin Shiyuan,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s clinical disp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analysis process,CNKI was searched with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Processing method”,“Clinical application” “Li Shizhen”,“Jin Shiyuan”,and “Dispensing technology” as keywords In addition,Shennong′s Herbal Classic,Bencao Tujing (illustrated Classics of Materia Medica),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Jingyue Quanshu (Jingyue′s Complete Works)and related ancient books were accessed systematically to summarize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processing methods and efficacy of 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 Professor Jin Shiyuan emphasizes the clinical dispensing technology of 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including its natur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cli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prescription audit technology,prescription coping technology,drug delivery technology,clinical decocting technology,purchas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 as well as storage,maintenance and supply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ollation and research,it was confirmed that historical origin,processing method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 were recorded in details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Steaming method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 was originated from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Li Shizh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steaming and drying alternatively for nine times” for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and differentiated it from Radix Rehmanniae Recenand fresh rehmannia roo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fessor Jin Shiyuan has developed and improved the clinical dispensing technology of 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and carried forward the essence of Li Shizhen′s pharmaceutical academic thought with his own proficient knowledge structure in medicine,providing scientific pharmaceutical servi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 in future[Key words]Li Shizhen;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Jin Shiyuan;dispensing technology;pharmaceutical servicedoi:10.4268/cjcmm20160930熟地黄属于临床常用中药,是四维药之一[1]。

国医大师金世元医药圆融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国医大师金世元医药圆融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国医大师金世元医药圆融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中医药发展蒸蒸日上,医药圆融在中医药发展中体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药人才培养也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德”“行”“识”三个方面对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医药圆融思想进行阐述,供所有学习和研究金世元教授思想体系者借鉴。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吧!文章来源:刘春宇, 翟华强, 冯传有,等. 国医大师金世元医药圆融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v.18;No.326(06):64-66.国医大师金世元医药圆融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刘春宇 1 翟华强 2,3*,冯传有 4,宋玉 5 ,金世元 31.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13;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调剂标准化研究中心,北京 102488;3.金世元名老中医工作室北京中医药大学分部,北京 100029;4.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北京100026;5.贵州万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563000摘要: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金世元教授在从事中药专业的70余年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

本文主要从“德”“行”“识”3个方面研究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医药圆融”思想传承特色,阐述“德”“行”“识”的内涵及三者关系,为传承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金世元;医药圆融;学术思想;传承特色中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医中药密不可分。

但中草药品种繁多、属性复杂、极易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来源不稳定、应制不制、生熟不分,这些严重影响中医医疗质量问题已经显得更加重要。

金世元教授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通过长期的实践,在中药鉴别、炮制、调剂及中成药合理使用等领域形成“医靠药治,药为医用”的具有特色的“医药圆融”学术思想。

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思政研究

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思政研究

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思政研究钱俊1.赵琰玲2.央珍3(1.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2.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3.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摘要】本文阐述了在高职“.中药调剂技术.”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本课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并详细地展示了在“.中药调剂技术.”混合式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为中药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R283.3.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5-0167-03课程思政是指将价值观引导于各类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将传统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结合。

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就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

2020年5月28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针对不同类型专业课程如何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全国所有高等学校、所有类型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进入了广泛实施阶段。

随着对课程思政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课程思政的理解逐渐清晰,课程思政不是新开一门思政课,也不是在专业课中增加不相关的思政内容,而是要深入梳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结合专业课中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同学们在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法制意识、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1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中药调剂是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要求,将炮制合格的中药饮片或制剂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方剂的全过程,是中药应用于临床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中医处方只有通过准确无误的中药调剂,才能使中医的理、法、方、药取得一致。

李时珍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

李时珍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

李时珍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标题:草木之王——李时珍研究药物的方法探析导语:李时珍,明代著名药学家、医学家,他的著作《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

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了一套独特的方法,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对李时珍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药物研究领域的价值和意义。

一、李时珍的研究方法简介1. 药物分类方法李时珍将药物分为动植两大类,以及根据药性和功效对药物进行细分。

这种分类方法为后人在观察和整理药物特性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临证探索方法李时珍注重临床实践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以及对药物的试验,进一步探索药物的功效和作用机制。

3. 文献研究方法李时珍对前人的著作进行广泛阅读和整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观察,对文献中的药物进行研究和总结。

二、李时珍研究方法的深度探究1. 临床实践与实地考察李时珍以“十里草木”为基础,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深入了解各种草药的生长环境、特性和功效。

他重视对药物的品质和来源的考察,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 多样化的实验方法李时珍对药物进行了多样化的实验,包括使用动物模型观察药物对疾病的疗效、对不同药物的配伍进行试验等。

他不拘一格,采取多种实验方法,以全面了解药物的功效和作用机制。

3. 合理利用文献资料李时珍综合利用前人的著作和医籍,对文献中的药物进行研究和归纳。

他重视先贤的经验和知识,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药物的特性和功效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李时珍研究方法的广度探究1. 草木之王的视角李时珍将药物视为大自然的恩惠,他通过对大量植物和动物药物的研究和归纳,对草木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的“草木之王”思想,为后来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方向。

2. 本草纲目的精华《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药物学巅峰之作,他在该书中全面搜集了草药和动物药物的信息,并对药物进行分类和整理。

这本书对后来的学者和医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药物研究的综合性李时珍的研究方法注重综合和横向对比,他不仅探索单一药物的性质和功效,也将不同药物进行配伍和组合,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时珍国医药系统评价再评价

时珍国医药系统评价再评价

时珍国医药系统评价再评价《时珍国医药系统》是我国国宝级的医药巨著,由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撰写而成。

它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品,对于研究中医药的历史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对《时珍国医药系统》进行评价再评价,探讨其在中医药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不得不赞赏《时珍国医药系统》在整理和传承中医药知识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本巨著涵盖了包括草本药物、动物药物、矿物药物等在内的中草药药材,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用法等方面的知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时珍国医药系统》还包括了大量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时珍国医药系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传统医学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其次,值得肯定的是,《时珍国医药系统》在传统医学研究中的影响力。

自问世以来,这部巨著被广泛流传且被奉为医学圣典,对后世的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代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和借鉴经验,为中医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时珍国医药系统》在中医药领域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我们深入挖掘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时珍国医药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受到作者时代背景和笔记本本身的限制,《时珍国医药系统》在一些方面存在知识的不全面和偏颇。

例如,在草本药物方面,有些草药的毒性、副作用等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描述;在临床应用方面,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掌握相对较少。

此外,《时珍国医药系统》在一些理论和观点上也受到了时代观念和局限性的影响,与现代医学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另外,由于《时珍国医药系统》的篇幅庞大,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易于理解和消化。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有更系统化、简明化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更好地传授和推广中医药知识。

国医大师金世元浅析五味子的中药调剂关键技术

国医大师金世元浅析五味子的中药调剂关键技术

国医大师金世元浅析五味子的中药调剂关键技术李睿;翟华强;张田;田伟兰;郭兆娟;袁一平【摘要】为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经验,对临床常用中药-五味子的调剂技术进行系统梳理.通过文献检索、名师访谈、技术调查以及实践操作等方式,分析梳理五味子的九项调剂关键技术,包括了五味子的性状辨识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待技术、临床煎煮技术、调剂供应技术、采购管理技术及贮存养护技术.全面系统地掌握中药调剂的九项关键技术对继承发展中药调剂学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6(018)012【总页数】4页(P1546-1549)【关键词】中药调剂;五味子;国医大师金世元【作者】李睿;翟华强;张田;田伟兰;郭兆娟;袁一平【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正文语种】中文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药泰斗,在中药调剂、鉴定、炮制工作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继承金世元中药调剂学术思想与操作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中药调剂是中医临床药学工作的基础,中药调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1]。

目前,中药调剂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调剂人员匮乏,调剂技术丢失,对名老中医调剂学术经验的继承不足等方面[2]。

五味子是临床常用药、重点药,现以其为例,分析调剂的关键技术,有利于把优秀资源恢复起来,培养中药调剂人才、传承中药调剂技术[3]。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东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长期以来,南五味子、北五味子一直同作五味子入药,而以北五味子质量为优。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成药合理使用学术思想探讨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成药合理使用学术思想探讨

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成药合理使用学术思想探讨
陈丹;马春;崔国静;金世元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22(38)18
【摘要】临床中药师如何运用中成药的相关知识,为医生提供准确有效的用药资讯,为患者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服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笔者通过跟师学习,对金世元教授的中成药合理使用学术思想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

金世元教授明确提出中成药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

临床中药师应掌握中医理论,熟悉中药药性,采用中医思维辨证选择中成药;探寻传统中成药处方源头,理解制方寓意,加深对中成药配伍与功效之间关系的理解;聚类分析处方,有效扩大可选择中成药的种类,分析类方间组成差异、抓住功效区别,精准应用于临床。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陈丹;马春;崔国静;金世元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太洋树康药业有限公司;金世元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中药传统技术经验在高等职业院校传承模式的研究
2.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对三种清心丸合理用药地辨析
3.国医大师金世元医药圆融学术思想
的继承与发展4.基于中医象思维浅谈金世元教授"医药圆融"学术思想的必要性5.从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病案探讨其证治特色及学术思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江苏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80分国医大师金世元浅析地黄丸系列中成药合理使用

2020年江苏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80分国医大师金世元浅析地黄丸系列中成药合理使用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不属于耳聋左慈丸的药物组成的是()A.南柴胡B.煅磁石C.熟地黄D.陈皮2.治疗肺肾阴虚引起的干咳少痰、痰燥及痰中带血应使用()A.六味地黄丸B.麦味地黄丸C.济生肾气丸D.金匮肾气丸3.肉桂和官桂虽来源相同,但药用部位有差异,长在树干的肉桂比长在树枝的官桂更能补阳,故桂附地黄丸中用肉桂比官桂合适。

()A.正确B.错误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地黄性温,清热补血,滋阴B.熟地黄性寒,清热补血,滋阴C.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滋阴D.熟地黄性温,清热凉血,滋阴5.六味地黄丸除了治疗小儿因肝肾功能不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症候之外还可以()A.调节免疫系统;防止肿瘤B.降低血压;降低血糖C.改善冠心病;改善肾功能D.以上都对6.生地黄质黏,色漆黑,味由苦变甜;熟地黄性寒,清热凉血,也有滋阴作用。

()A.正确B.错误7.由于南、北柴胡在挥发油含量上有很大差异,南柴胡比北柴胡高 2~3倍,从而导致了解热药理作用的不同。

临床上用柴胡解热时,最好选用南柴胡。

()A.正确B.错误8.肉桂地黄丸主治病症是()A.主要治疗肾阴虚引起的虚火上炎B.治疗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虚汗C.治疗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D.治疗肾虚兼有血虚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六味地黄丸中加入枸杞和菊花有利于()A.补肾B.养肝明目C.滋养肝脏D.利于慢性肝病患者的康复2.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的差异,说法正确的是()A.北五味子质重,种皮硬而脆易碎B.北五味子粒大,白霜多,果肉柔软C.南五味子呈红色或紫红色D.南五味子粒小,干瘪肉薄,白霜少,果皮紧贴种子上。

浅析熟地黄“类、态、能”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熟地黄“类、态、能”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熟地黄“类、态、能”的传承与发展赵学敏;张飞;翟华强;金世元【摘要】目的:整理《本草纲目》中熟地黄类、态、能的记载,对比分析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相关认识,以利于传承熟地黄临床调剂技术.方法:以“熟地黄”、“分类方法”、“本草记载”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文献检索,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图经》、《景岳全书》等本草著作进行研究整理,以及实践操作,研究李时珍对熟地黄类、态、能认识应用及熟地黄的调剂技术.结论:《本草纲目》中对熟地黄类、态、能作了详细的记载,国医大师金世元传承李时珍对其认识应用,发展完善了熟地黄的临床调剂技术,包括熟地黄性状辨别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代技术、临床煎煮技术、采购管理技术及贮存养护供应技术,为熟地黄在今后的临床调剂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6(018)006【总页数】3页(P798-800)【关键词】熟地黄;本草基源分类;李时珍;金世元【作者】赵学敏;张飞;翟华强;金世元【作者单位】中国中药公司,北京 100195;河南中医学院,河南450046;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北京卫生学校,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药文化·“类、态、能”作为本草基源分类三境界,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表里。

金世元教授是当代中药泰斗、国医大师,继承金世元中药调剂学术思想与操作规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笔者有幸跟随金老学习,本文旨在以临床常用中药(熟地黄)为示例,整理分析李时珍对熟地黄“类、态、能”的认识及应用,继承发展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熟地黄调剂技术,为规范熟地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熟地黄属于临床常用中药,《本草纲目》对其“类”、“态”、“能”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指出不同炮制方法影响其“态”,并强调“九蒸九晾”的炮制方法可使其更好发挥其“能”。

1.1 李时珍论熟地黄之“类”《神农本草经》把三百六十五种药品,分为上、中、下三类。

治病救命,恪守药德!国医大师金世元浅议地黄丸系列中成药

治病救命,恪守药德!国医大师金世元浅议地黄丸系列中成药

治病救命,恪守药德!国医大师金世元浅议地黄丸系列中成药中成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从单味药物组成简单方剂开始,逐渐发展而来。

随着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中成药用量猛增,新品种又不断增加。

近千种中成药的组方、配伍意义、功能主治以及名称类似的中成药有何区别?有些医生知之甚少,因为医生的主要精力要花在诊断疾病上,所学的《方剂学》(统编教材)共载方剂319首。

其中,制成中成药的,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仅有69首,而常用的牛黄清心丸和牛黄解毒丸均未被收载在书中。

然而目前就地黄丸系列就有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等多种中成药。

所用失之毫厘,则效用可能谬以千里。

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国医大师金世元在授课中对地黄丸系列中成药作出的相关解答,带大家深入浅出地认识地黄丸系列中成药的用药技巧。

国医大师,教授金世元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药材系统高级职称评委。

金老大半生都在和药材打交道,倡导“医靠药治、药为医用”的中医中药结合理论,始终坚持以中药疗效为导向。

金老被中医药界誉为“国药泰斗”,堪称中药的“活地图”。

▼1.肾气丸中桂枝是否去皮?肾气丸原方中记载桂枝需去皮,然而现代成方制剂中桂枝并未去皮。

桂枝为樟科肉桂的干燥嫩枝,皮中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桂皮醛,是桂枝的主要有效成分,去皮后药效丧失,故金老认为不应去皮。

一般来讲,桂枝去皮,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尖。

麻黄发汗解表,治疗表实无汗证,然而,桂枝和麻黄则不同,桂枝主治表虚有汗证,一味治中风,一味治伤寒。

▼2.八味丸中干、熟地黄的解释方中用量最大者为地黄,地黄主要用于滋阴,生地黄也可用于养阴清热,生、熟地黄的重点区别在于凉血与补血。

有人认为,方中干熟地黄是指生地黄和熟地黄,因此方来源于《金匮要略》,汉代尚未发展熟地黄的炮制,故原方干地黄即指生地黄。

同时,此方过于滋腻,若方中有生地黄,更有利于治疗。

而金老则认为,干熟地黄是指熟地黄的干燥品。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被誉为中药行业的经典之作。

其所蕴含的鉴别经验不仅是中药学术领域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医诊断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金世元先生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于中药鉴别的认真态度,以及他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方法和经验。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步骤阐述“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第一步,认真阅读药典。

药典是中药材鉴别的基础,其中所包含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显微形态等信息对于中药鉴别至关重要。

因此,认真阅读药典是进行中药鉴别的第一步。

金世元先生在著作中强调:“要做好中药鉴别工作,首先要有一本好的药典。

”这是因为药典中所记载的信息,是经过严谨实证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二步,注重形态特征。

金世元先生认为,中药材的形态特征是进行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形态方面,特别是形态的颜色、形状、外观等,可以通过眼观察来鉴别。

例如,鉴别甘草时,可以根据其外形,确定是否为人工削去表皮的草皮,或者是真正的甘草根。

在鉴别过程中,需要观察中药材表面的细节,如是否有毛刺、裂纹、虫蛀等痕迹。

这些特性都可以作为中药鉴别的重要参考。

第三步,使用仪器进行鉴别。

除了观察形态特征外,金世元先生也非常注重使用仪器进行中药鉴别。

在他的书中,介绍了许多仪器如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等,这些仪器可以通过测量中药材的吸收光谱,鉴别出化学成分的差异。

这种方法不仅快捷准确,而且可以相对客观地鉴别中药材的真假。

第四步,结合临床实践。

最后,金世元先生认为,鉴别中药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临床实践。

因此,鉴别中药材时,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践中,一些中药材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和变形,加上不同生产地区中药材的差异,都需要从临床反映的角度去进行鉴别。

在总结中,金世元先生的中药鉴别经验涉及到药典、形态特征、仪器鉴别和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

在这些步骤中,需要注意的是:每种中药材有其固有的属性和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传承的国医大师金世元熟地黄调剂技术研究[摘要]通过整理《本草纲目》对熟地黄炮制历史源流、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记载,对比分析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理论认识及相关实践操作,以继承和发展熟地黄临床调剂技术。

在分析过程中,以“熟地黄”、“炮制方法”、“临床应用”、“李时珍”、“金世元”、“调剂技术”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系统梳理《神农本草经》、《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景岳全书》相关古籍,归纳熟地黄炮制及功效的历史沿革;金世元教授注重熟地黄的临床调剂技术,包括熟地黄性状辨别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代技术、临床煎煮技术、采购管理技术和贮存养护供应技术。

通过整理考证得知,《本草纲目》对熟地黄炮制的历史源流、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熟地黄蒸制方法始载于《金匮要略》,李时珍非常注重熟地黄“九蒸九晾”的炮制方法,并在临床应用方面将其与生地黄、鲜地黄区分开来。

金世元教授发展完善了熟地黄的?R床调剂技术,以其自身“精药通医”的知识结构传承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为熟地黄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李时珍;熟地黄;金世元;调剂技术;药学服务[Abstract]To collect the historical origin,processing method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levant practical operation of national physician master Jin Shiyuan,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s clinical disp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analysis process,CNKI was searched with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Processing method","Clinical application" "Li Shizhen","Jin Shiyuan",and "Dispensing technology" as keywords In addition,Shennong′s Herbal Classic,Bencao Tujing (illustrated Classics of Materia Medica),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Jingyue Quanshu (Jingyue′s Complete Works)and related ancient books were accessed systematically to summarize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processing methods and efficacy of 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 Professor Jin Shiyuan emphasizes the clinical dispensing technology of 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including its nature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cli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prescription audit technology,prescriptioncoping technology,drug delivery technology,clinical decocting technology,purchas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 as well as storage,maintenance and supply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ollation and research,it was confirmed that historical origin,processing method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 were recorded in details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Steaming method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 was originated from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Li Shizh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steaming and drying alternatively for nine times" for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and differentiated it from Radix Rehmanniae Recen and fresh rehmannia roo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Professor Jin Shiyuan has developed and improved the clinical dispensing technology of 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and carried forward the essence of Li Shizhen′s pharmaceutical academic thought with his own proficient knowledge structure in medicine,providing scientific pharmaceutical servi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hmanniae Radix Preparata in future[Key words]Li Shizhen;Rehmanniae Radix Praeparata;Jin Shiyuan;dispensing technology;pharmaceutical service doi:10.4268/cjcmm20160930熟地黄属于临床常用中药,是四维药之一[1]。

其名最早见于宋代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二月、八月采根,蒸三、二日令烂,暴干,谓之熟地黄”[2]。

历代本草对熟地黄记载颇多、良莠不齐,本研究旨在分析李时珍对熟地黄的炮制历史源流、炮制方法、临床应用及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对熟地黄的临床调剂经验,继承发展熟地黄的临床调剂技术,为拓展熟地黄的临床应用以及实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李时珍论熟地黄的炮制与应用纵观历代本草,地黄的炮制方法有十余种之多[4],有些方法沿用至今。

《本草纲目》系统的论述了熟地黄的制用源流、炮制方法、临床功效及应用等,并着重论述了熟地黄“九蒸九晾”的炮制方法,为现代熟地黄的炮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11熟地黄炮制的历史源流历代本草对熟地黄加工炮制方法的记载颇多,最早记载地黄蒸制方法的医书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生地黄二斤,蒸之如斗米饭久”。

可见,当时蒸制地黄已具有现在熟地黄的雏形。

另外,最早记载酒蒸地黄的医书是南北朝的《雷公炮炙论》:“采生地黄,去白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

宋《普济本事方》首次记载地黄“洒酒九蒸九曝,焙干”。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完善了地黄的炮制方法,首次记载用酒与砂仁共同蒸制炮制熟地黄的方法,“熟地的近时造法,持沉水肥大者,以好酒人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瓦锅内,蒸令气透,晾干,再以砂仁酒拌蒸晾,如此九蒸九晾乃止”[5]。

并指出“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合之气,归宿丹田故也”。

此法是将砂仁加入酒中共蒸制的一种炮制方法。

可见,李时珍十分注重熟地黄“九蒸九晾”的炮制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蜜拌制[6]、茯苓制[1]、沉香制[7]等多种熟地黄炮制方法。

但以蒸制、酒制、砂仁制为主。

12熟地黄炮制经验干地黄经蒸制后名熟地黄,其性由寒转温,其味由苦转甘,其功效由清转补,以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主[3]。

《神农本草经》载有干地黄,认为其“填骨髓,长肌肉”,并未明言其为生干或熟干,李时珍曰:“《本经》所谓干地黄者,即生地黄之干者也。

其法取地黄一百斤,择肥者六十斤洗净,晒令微皱。

以拣下者洗净,木臼中导绞汁尽,投酒更捣,取汁拌前地黄,日中晒干,或火焙干用”,“《本经》所谓干地黄者,乃阴干、日干、火干又云生者,故又云生者尤良。

别录复云生地黄者,故其性大寒。

其熟地黄,乃后人复蒸晒者,诸家本草皆指干地黄为熟地黄,虽主治证同,而凉血补血之功稍异”。

熟地黄乃“九蒸九晾”后所得,炮制后的熟地黄“黑而亮,触即沾”。

可见,李时珍从炮制方法上已将生地黄与干地黄严格区分开来。

13熟地黄临床应用经验熟地黄的临床应用始于宋朝。

汉代伤寒学派盛行,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使用地黄的方剂有5首,但方中只有生地黄和干地黄之分。

明清时期,温补派发展开来,温补学派宗师张介宾治方好用熟地,熟地黄“九蒸九曝”的炮制方法随之被广泛沿用。

《本草纲目》云:“生地黄甘、寒、无毒。

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李时珍将熟地黄功效概括为“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认为可治疗“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多种病症。

又曰:“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

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入所补之处。

”虽然李时珍认为《本经》中干地黄并非熟地黄,但《本草纲目》中论及的熟地黄功效与临床应用与《本经》、《别录》极为相似[8]。

2国医大师金世元谈熟地黄的临床调剂基于李时珍对熟地黄炮制及临床应用等认识,金世元教授传承李时珍药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熟地黄的临床调剂技术,包括熟地黄性状辨别、熟地黄临床炮制、熟地黄处方审核、熟地黄处方应付、熟地黄发药交代、熟地黄临床煎煮、熟地黄采购管理、熟地黄贮存养护供应技术,为熟地黄的临床调剂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