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荣教授常用对药经验浅析
国医大师的三药配方心得笔记
国医⼤师的三药配⽅⼼得笔记凡⽤药,有单⾏者,有⼆药相⽤成对者,有三药联合成⾓药者,依药物之七情,各宜⽤之。
孙光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运⽤药对的协同作⽤,达到治病的⽬的。
中公医考⽹的⼩编为⼤家整理奉上孙光荣教授最常⽤的三药联合形成⾓药的规律。
快收藏吧!1.⽣晒参(西洋参、西党参、太⼦参)黄芪丹参⼈⾝百病,不离⽓⾎⼆字。
⼈参最能补⽓调⽓,凡⽓虚、⽓滞,皆可以诸参治之。
黄芪最能补中⽓,凡五脏虚损,⽓羸不⾜,咳喘⼼悸,⽔肿,腹胀,腹泻,眩晕,脑鸣者,乃⽓虚使然也,以黄芪补之。
然黄芪补⽓调⽓,配伍诸参更佳,⼆物相须为⽤。
量病⼈之体质、病情,据⾆脉⽽断之以证。
于诸参、黄芪配伍时,调节⼆药之剂量轻重即可。
黄芪补⽓之余,尚有利⽔之功效,凡⽔肿病,黄芪可倍⽤之。
丹参⼜名⾚参,紫丹参,红根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燥根和根茎。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燥。
全国⼤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具有活⾎祛瘀,通经⽌痛,清⼼除烦,凉⾎消痈之功效。
⽤于胸痹⼼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烦不眠,⽉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管系统的作⽤1. 强⼼加强⼼肌收缩⼒、改善⼼脏功能,不增加⼼肌耗氧量2. 对⾎管作⽤扩张冠脉,增加⼼肌⾎流量;扩张外周⾎管,⾎流增加;脑⾎流量下降3. 抗⾎栓形成提⾼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时间;抑制⾎⼩板聚集(提⾼⾎⼩板内cAMP⽔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液流变学特性(⾎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4. 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作⽤1、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丹参制剂治疗:坏死⼼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芽形成⽐较成熟。
局部淤⾎减轻、⾎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2、抑制过度增⽣对过度增⽣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
保肝,改善肝微循环。
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
2.茯神酸枣仁桂枝(龙眼⾁、灵磁⽯、⽣龙齿、灯⼼草)茯神是植物茯苓的中药制品,原植物多寄⽣于马尾松或段⽊上,其⽣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丝状物)阶段和菌核阶段。
孙光荣教授带下病外治法的学术经验
薛武 更 杨 建 宇 李彦 知 王 兴。 曹柏龙 孙 光 荣 △
( 1 北 京 市 丰 台 区方 庄 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 北 京 1 0 0 0 7 8 ;2 中 国 中 医 药现 代 远程 教 育杂 志 社 ,北 京 1 0 0 0 3 1 ;
3 北 京同仁堂 中医医院,北京 1 0 0 0 5 1 ; 4 北京 中医药大学东直 门中医院东 区,北京 i 0 1 1 0 0 )
摘 要 :孙光荣教授在诊治带下病的长期临床 实践中形成 了鲜明的学术观 点和用药特 色。孙光荣教授从生理 、病理两方面着眼,认 为外 治 法治疗带下病,不能只顾针对症状而一味使 用清热解毒止痒的药物,单纯清热解毒止瘁,可取效于一 时,但 效果 不能持久 ,容 易反 复。故 还要 兼顾到 “ 带下”本属人体生理现 象这一情况,所以要注意加 用敛湿止带 的药物 。这一 学术 思想,具体体现 在孙氏清带 汤的组方用 药 中。孙氏清带汤融清、利、敛为一体 ,在 清热解毒止痒药物的同时,加 用敛湿止带的药物 ,坐浴治疗带下病取得 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关 键 词 :孙 光 荣 ;外 治 法 ; 带 下 病 ; 孙 氏 清 带 汤 ;名 老 中 医 经验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0 7 0 0 9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4 ) 一 0 7 0 0 1 7 — 0 2
如经期涉水淋 雨 ,感 受寒 湿 ,或 产后胞脉 空虚 ,摄生 不
从古至今 , 带下病 以内治法为多 。但外治法具有 局部 药物浓度高 、 直达病灶 的优 点 , 备受重 视。带下病 外治 法 首见 于《 金匮要 略》 的矾石 丸。有研究发 现 , 自《 金 匮要 略 》 之后 , 治疗带下病的外用方不 多, 多采用 阴道纳药 的疗 法 ,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组方思路与经验方
国医大师孙光荣认为,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平和”的方药组合,其有“三忌”。
一忌在未固护正气的前提下施以大热、大寒、大补、大泻之剂;二忌过度滋腻,过度攻伐;三忌崇贵尚奇,动辄以昂贵难求、不可寻求之奇方怪药而求奇验。
所以,“中和组方”,就是在“中和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和辨证”的结果,采用的不偏不倚、调平燮和的组方用药方法。
“中和组方”的基本原则:1.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
2.谨守病机,以平为期。
3.中病即止,不滥伐无过。
4.从顺其宜,病人乐于接受。
“中和”组方的用药要阴阳结合、动静结合、升降相应、收散兼融、寒热共用等。
以期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
孙老组方思路是:1.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之药。
2.依功能组成“三联药组”,严格按君臣佐使结构组方。
3.“三联药组”注重其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4.药少量精,注意产地、炮制。
5.重益气活血,讲究专病专药。
6.必要时,用子母方,内外合治。
孙老经过大量的临床探索和实践,体悟出经方继承创新之心得,即以治法来定君臣佐使,再依每种治法组成每个“三联药组”。
根据确定的治则治法,每方可由1~4组构成。
必要时,还可根据病症需要,在常用药组中增减。
下面以生脉散为例说明。
生脉散源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之中·暑伤胃气论》。
方由人参五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七粒组成。
何以谓之“生脉散”,吴昆释曰:“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
”对于方解,原书解释详尽,云:“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
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之苦寒泄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
”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
”此方之要旨为甘、苦、酸并用,后贤区少章在此方加一味黄芪,组成区氏复方生脉散,即人参6g(另炖服),黄芪4.5g,五味子1.5g,麦冬4.5g。
原方之上,加一味黄芪,用于阳气未充,阴血未长,禀赋薄弱,血气不和者。
孙光荣论治胃病的临证经验
孙光荣论治胃病的临证经验第六节论治胃病的临证经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脾胃疾病的发病有增加的趋势。
由于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活动质量和健康水平,故对脾胃病的研究与防治越来越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
一、治疗胃病的理论基础胃腑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受纳功能是胃主腐熟功能的基础,也是整个消化功能的基础。
胃贵乎通降,这是其生理特性之一。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胃之通降是受纳的前提条件。
所以,胃失通降,可以出现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胃失和降之证,或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之候。
脾胃居中,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所以,胃气不降,不仅直接导致中焦不和,影响六腑的通降,甚至影响全身的气机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
胃腑的另一生理特性是喜润恶燥。
所谓“恶燥”,恶其太过之谓。
“喜润”,意为喜水之润。
故《临证指南医案》曾说“胃喜柔润”,“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胃中津液充足,方能消化水谷,维持其通降下行之性。
因为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胃阴每多受伤。
所以,在治疗胃病时,要注意保护胃阴,即使必用苦寒泻下之剂,也应中病即止,以祛除实热燥结为度,不可妄施苦寒以免化燥伤阴。
所以,孙老认为,对于胃病的治疗,如胃痛、恶心、呕吐、纳差、胀满、便秘等,除了解外感内伤、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是否兼及其他脏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抓住胃的生理特性来治疗,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胃病的症状,需要排除是否是因其他系统疾病而引起,这涉及治疗重点的问题。
二、治疗胃病的方药运用临床上,对于胃病的治疗,孙老常用自拟方——孙氏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
孙氏健脾和胃方以生晒参10g,生北芪10g,紫丹参10g,乌贼骨12g,西砂仁4g为基础用药。
方中“乌贼骨、西砂仁”为孙老治疗胃病的基本药对,可谓是专病专药。
在辨证的基础上,往往以此药对加入某味药而成一“三联药组”。
如恶寒凉饮食者,加入荜澄茄,成“乌贼骨、西砂仁、荜澄茄”药组;如喜寒凉饮食者,加入瓦楞子,成“乌贼骨、西砂仁、瓦楞子”药组。
国医大师孙光荣用这些方药治抑郁(内含福利日获奖名单)
国医大师孙光荣用这些方药治抑郁(内含福利日获奖名单)小编导读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疾病谱正在发生改变,有些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抑郁便是其中的一种。
情绪抑郁、焦虑不安、对生活失去兴趣……如何对付这种病呢?且看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的经验——1主要病机及证治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是与应激密切相关的一类精神病。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主要由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而引起的情绪抑郁、思绪不宁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可能与营养神经、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抗氧化、抗神经损失等有关。
现代文献数据库中收录治疗抑郁症的方剂以疏肝解郁、活血补血、健脾化痰、疏肝理气、清热泻火、健脾益气、开窍醒神、滋阴补肾、安神定志等功效为主,多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移情易性”为治疗原则。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作用持久、复发率低、身心整体调治等特点,适合长期服用。
2孙光荣教授治疗抑郁症理论创新及主方孙光荣教授认为,抑郁症与心、肝、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注重清心安神定志。
抑郁症的主要病因是心神失养。
根据子母补泻,心属火,肝属木,木生火,肝为心之母,肝气条达,疏泄功能正常,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则心有所主。
脾胃为心之子,心属火,脾胃属土,火生土,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运化正常,化生水谷精微,濡养心脉,则心有所养。
孙光荣教授自拟“孙氏舒心汤”治疗抑郁症。
方药组成包括太子参、黄芪、丹参、茯神、酸枣仁、柴胡、郁金、菖蒲、远志等。
根据抑郁症的伴随症状,加减用药,如失眠,则选用珍珠母、莲子心、灵磁石、灯心草清心安神;眩晕,则加天麻、何首乌安神补脑等。
孙教授用药上常用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灯心草泻心火,磁石收敛心气,车前子引心火下行从小便而出,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桂枝振奋阳气,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
3医案举例于某,女,56岁。
心烦,郁闷不舒1年,查无器质性病变。
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中和医派诊疗胃肠病学术经验点滴
1 中和 医派学 术思想概 述 孙光 荣老 教授 倡行 的中 . 2
和学术 思想认为 :“ 中和 是机体 阴阳平 衡稳态 的基 本态
现代远程 教育创始人之 一,享 受国务 院特殊 津贴的有突
出贡献专家。原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
※基 金 项 目: 北 京 同仁 堂 中 医大 师工 作 室 项 目 作 者 单 位 : 1北 京 同仁 堂 中 医 院 中 医大 师孙 光 荣 教 授 学 术 经 验 传 承 工 作室 ( 京 10 5 北 0 0 1)
家 、 临床 家 , 中 医 药文 献研 究 学 术 带 头 人之 一 , 中 医 药
长 ,湖南省 中医药研究 院文献信 息研 究所所长 ,湖南省 中医药科技信息 中心主任 , 中医药时代 》 《 杂志执行 主编 , 《 湖南中医药导报》杂志主编,任北京 2 世纪中医药 网 1 络教育中心 ( 世中联< 北京> 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 )主 任/ 名誉主任 ,北京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 ,中 国网络教育集团 ・ 国讯医药集 团总裁 ,《 中国中医药现代 远程 教育》杂志主编/ 名誉主编 ,受聘为北京 同仁堂 中医 医院诊疗专家并评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同仁堂 ”中 医大师。先后当选为 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七 届、第 八届委员会常委 ,中华 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 主任委 员、中医药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中医 药编辑 出版分会副主任委员/ 问、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 顾 员,老干 部健康 指导委员会 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第 五 届理事会常务 理事 ;受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 续教育委 员会委 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 与科学普及专家委 员会委 员,国家科技部科技奖励评 审 专家 ,国家食 品药 品监 督管理局 药品、医疗器械 审评专 家 ,《 中国中医药年鉴 ( 学术卷 ) 》编辑委员会委员 ” 。
孙光荣教授经验浅析
孙光荣教授经验浅析孙光荣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家。
孙老从医多年,无论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有极高的造就,其经验值得我辈珍惜并深入学习,以下就学习孙师经验的心得作简要介绍。
一、重视经典,推崇中藏经,示人以规矩准绳孙老认为:中医药典籍,系历代中医药学家智慧与经验之结晶,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之支撑,乃中医临证实践之指南,亦乃中医药学继承创新之源泉。
故凡业中医者,均视中医药典籍为行医之圭臬、诊疗之准绳。
而诸多经典之中,孙老尤其强调中藏经的重要意义,认为此书实为璀璨之明珠,医家之宝典。
中藏经,又名华佗中藏经,疑为华佗弟子将华佗弟子将其所授理法方药集腋成裘、自诊自用之作,实为课徒用书。
全书原文约3万字。
乃一部文字古奥、行文简约、理论系统、内容丰富、方法独特、临床实用之中医典籍。
孙老考虑其为古代散佚之医经,经华佗弟子搜集整理又经后世道家与医家补充而形成之古代中医用于课徒之读本。
因历代很多人认为中藏经为后人所杜撰,系一部假托华佗之名的伪经,极大的影响了后人对中藏经的学习和临床探索,孙老独具慧眼,经过大量的考证,肯定了本经的真实性和理论及临床价值,并举周学海《新刊中藏经》序所云:“三代以后,医学之盛莫如汉。
前有阳庆、淳于意,后有仲景、元化,盖四百余年得四医圣焉。
阳庆、淳于意无遗书,仲景方论到两晋已散佚,叔和搜辑成编,绵绵延延,至于今日,若在若亡,独华氏书晚出而最完。
顾或以晚出伪之。
观其书,多详脉证,莫非《内经》之精义要旨,而又时时补其未备,不但文章手笔非后人所能托,其论脉论证,至确至显,繁而不泛,简而不略,是熟于轩岐诸书而洞见阴阳血气升降虚实之微者,非知之真,孰能言之凿凿如此?” 使人认识中藏经的重要。
并最终给我们说明《中藏经》是以脏腑脉证为中心,广搜而精选《内经》、《难经》以及上古医籍之中论阴阳、析寒热、分虚实、辨脏腑、言脉证之理,揆诸大旨而融会贯通,条分缕析且发挥蕴奥,最早形成以脉证为中心之脏腑辨证学说,奠定脏腑辨证理论之基础,为中医明经正道,厥功甚伟。
国医大师孙光荣:“角药”组方心得
国医大师孙光荣:“角药”组方心得不少人都听说过“对药”,其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那大家知道“角药”吗?“角药”也不难懂,根据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三味药配伍在一起,这便成了“角药”。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擅长以“角药”的形式组方用药,这9个方子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起来看看吧。
“三联药组”是孙光荣教授根据中药相须、相使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第三味药物,形成三味中药的“角药”形式,但是在三味中药中,又有所偏重,如黄芪、人参补气,共同配伍丹参活血,实现益气活血的作用。
而在“护正防邪固中和、存正抗邪达中和、扶正祛邪畅中和”之“中和”的处方理论中,其主导思想仍然是脏腑辨证的核心思想。
以下为孙光荣教授传授给弟子的“入门九方”。
1.心者,君主之官也。
心主神明,安神定志孙氏安神定志汤:西党参10g、生北芪10g、紫丹参7g、干小麦15g、大红枣10g、生甘草5g、云茯神15g、炒枣仁15g、川郁金10g、灯心草3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此方乃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甘麦大枣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西党参、生北芪、紫丹参益气活血为君药组,干小麦、大红枣、生甘草养心柔肝为臣药组,云茯神、炒枣仁、川郁金安神开郁为佐药组,灯心草清心安神为使药。
四组药共奏养心柔肝、安神定志之功,可用于治疗失眠症、更年期综合征、焦虑、抑郁症、心悸等。
此方对应脉或细数,或细数无力,或细数且涩。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苔少、少津。
症见精神恍惚,五心烦热,潮热阵阵,呵欠连连,虚汗淋淋,悲伤欲哭,难寐多梦,言行异常。
2.肝者,将军之官也孙氏扶正祛邪中和汤:生晒参10g、生北芪15g、紫丹参10g、北柴胡12g、川郁金12g、制香附12g、法半夏10g、广陈皮10g、淡黄芩10g、大红枣10g、生姜片10g、生甘草5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此方乃《伤寒论》之“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方。
方中生晒参、生北芪、紫丹参益气活血,北柴胡、川郁金、制香附疏肝解郁,法半夏、广陈皮、淡黄芩清热化痰,大红枣、生姜片、生甘草益气生津,调和诸药。
孙光荣教授中和思想治疗肿瘤之经验
◎寸
O 远 U C A 程 n O N 敬 o  ̄ c
2 第 0 1 1 3 卷 年 第 3 5 月 期 ・ 总 上 第 半 1 5 月 7 期 刊
孙 光荣 教授 中和 思想治疗肿瘤之 经验
曾镛 霏¨ 杨建宇 李彦知
( 1 陕 西省 延 安 市 中医 药研 究 会 ,国 家名 老 中 医孙 光 荣传 承 工 作 ,延 安 7 1 6 0 0 0 ; 2 ,3 国家 名老 中医孙 光 荣 传 承 工作 室 ,北 京 1 0 0 1 9 3 )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t h e t h o u g h t h a r mo n y。s o me e x p e r i e n c e s we r e s u mma r i z e d a b o u t t u mo r t h e r a p y b y p r o f e s s o r S u n Gu a n gr o n g . Th e t r e a t me n t c e n— t r a l i z e d a s l i v e r a n d k i d n e y a s mc i a t e t o r e d u c e s p h l e g m a n d r e n[ i r i n g I T  ̄S S e S ,p r o mo t i n g b l o o d c i r c u l a t i o n a nd r e mo v i n g o h s t r u c t i o n i n c h a n ne l s .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治疗妇科病的临床经验
第 1 2卷第 l 9期 ・总 第 1 9 5期
2 0 1 4年
国医大师孙 光荣教授是我 国著名的 中医药文献学 明确 提 出女 子生 理 上存 在 血分 不 足状 态 ,月 经 的失 调 家 、中医临床家 ,中和学派 的创始 人 ,是全 国第五 必然与气血的失衡密切相关 。气与血相互依存 ,血为 批 、北京市第 四批名老 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 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 ,伤于血者必及于气 ,伤于气者
必及于血。血病则气不能独化 ,气病则血不能畅行 。 孙师认为 ,因气为血之帅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无形 之气所 当即顾 ,调理气血必 以补气为先 ,要补气 以生 血 ,补气 以摄血 。同时 ,气血流通 即是补 , 在益气补 血时又须辅以活血 , 使补而不滞 ,使营卫流通 。
1 . 2 . 2调理肝脾 肾以平衡气血 的升降 气充血足 ,周流 孙光荣教授认为 ,妇科疾患不外有经 、带 、胎 、 无碍是调理气 血的初步 目标 。 《 素 问・ 六微 旨大论》 产四个方面。其 中胎 、产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 ,并且 说 : “ 出人废则神机化灭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 出入 ,则无 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 ,则无以生长化收 与经 、带密切相关 ,故应 以经 、带为主 。验之临床 , 经 、带疾患 占妇科疾病 的十之八 、九 。结合女性的生 藏。是以升降出人 ,无器不有……”气血在人体内也 理 、病理特点 ,孙光荣教授提出如下要点。 进行着升 降出入 的运动 ,并且这种运动又是通过脏腑 1 _ 1女子 以月 经为用 月经是脏腑 经脉气 血作用于胞 的功能活动来 实现 的。孙师认 为气血 的升 降主要与
国医大师的三药配伍心得
国医大师的三药配伍心得小编导读凡用药,有单行者,有二药相用成对者,有三药联合成角药者,依药物之七情,各宜用之。
孙光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运用药对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奉上孙光荣教授最常用的三药联合形成角药的规律。
快收藏吧,错过了一定后悔哦!1.生晒参(西洋参、西党参、太子参)+黄芪+丹参人身百病,不离气血二字。
人参最能补气调气,凡气虚、气滞,皆可以诸参治之。
黄芪最能补中气,凡五脏虚损,气羸不足,咳喘心悸,水肿,腹胀,腹泻,眩晕,脑鸣者,乃气虚使然也,以黄芪补之。
然黄芪补气调气,配伍诸参更佳,二物相须为用。
量病人之体质、病情,据舌脉而断之以证。
于诸参、黄芪配伍时,调节二药之剂量轻重即可。
黄芪补气之余,尚有利水之功效,凡水肿病,黄芪可倍用之。
丹参乃活血之圣药,可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凉血散血,其功同于四物。
凡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寒凝血瘀、痰瘀阻络之证,均可以诸参配伍丹参治之。
诸参之中,又以生晒参补气第一,若有阴虚内热、湿热相裹者,则分别以西洋参、党参代之。
西洋参药力不在人参之下,对于肿瘤、不孕不育、脏器囊肿、顽痰怪症,均可以西洋参为首药。
若舌上有苔者,湿浊之气也,则以党参代之。
遇小儿病,或气阴两虚不甚重者,以及妊娠者,亦可以太子参主之,益气养阴。
丹参虽活血,遇崩漏、经带、胎孕等症,亦可用之,然其用量须斟酌,量少为宜。
凡出血急或量多者,丹参宜慎之。
2.茯神+酸枣仁+桂枝(龙眼肉、灵磁石、生龙齿、灯心草)心主神明,五脏六腑皆主于心,神静则心安,神乱则心烦。
茯神与酸枣仁配伍,最能宁心安神。
茯神,《神农本草经》云:“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酸枣仁是安神圣药,《神农本草经》云:“主烦心不得眠。
”茯神抱松根,阳中寓阴;酸枣仁生树梢,阴中寓阳。
茯神与酸枣仁配伍,阴阳和合,乃安神鸳鸯。
焦虑、抑郁、失眠、健忘各种情志病,乃心气之乱也。
孙老学术经验概述
孙老学术经验概述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医理论源自《黄帝内经》《难经》《中藏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同时受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李东垣学术思想影响,其学术思想可以用“中和”二字概括。
在“中和”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中和辨证–中和处方–中和用药”的方法,构建、创新了中医方剂处方模式的新体系——“三联药组”法。
其治疗目标,是实现“上静-中和-下畅”。
在“中和辨证”方面,提出了“二十元素表”,包括“时令”“男女”“天癸”“干湿”“劳逸”“鳏寡”“生育”“新旧”“裕涩”“旺晦”“神形”“盛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主从”“标本”“逆顺”“生死”。
“中和组方”的基本原则是:①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②谨守病机,以平为期;③中病即止,不滥伐无过;④从顺其宜,病人乐于接受。
其组方用药注重“天人合一”“审辨燮和”,采用调气血、护脾胃、平升降、衡出入的治疗方法。
在“护正防邪固中和、存正抗邪达中和、扶正祛邪畅中和”的治疗思想引导下,创制了用于调理气血的“孙光荣益气活血安神汤”,用于调理气机升降的“孙光荣扶正祛邪中和汤”,用于治疗咳喘类疾病的“孙光荣化痰降逆汤”,用于治疗痰饮类疾病的“孙光荣涤痰镇眩汤”,用于调理脾胃的“孙光荣益气温中汤”“孙光荣建中和胃汤”,用于清利下焦湿热的“孙光荣清热利肠汤”,用于补肾培精的“孙光荣益肾振阳汤”等。
孙光荣教授中和学术思想注重“识病、断病”。
凡病必审病因,在疾病的发病病机中,孙光荣教授不但重视环境和遗传的因素,还重视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倡导“审辨燮和”的辨证论治思想,重视“阴、阳”对立统一、调和平衡的思想。
提出“以人为本、效法自然、和谐平衡、救死扶伤”的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
倡导人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生老病死乃自然法则。
在整理中医古籍《中藏经》的过程中,孙光荣教授提炼出了“寒热虚实生死逆顺”的新八纲辨证思想。
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体会
习的过程 中,通过跟 师医案浅谈 一下感 悟体会 。冀 希望 各位同仁对 孙 老教授 的 临床思辨 及 学术 思想 有所 了解 ,
以供同道们参考 。 案1 :任某 ,女 ,8 岁 。2 0 1 1 年8 月1 1日首诊 。 主证 :言语謇涩 ,行走 不能 ,牙未出 ,口干 ,纳 可 , 寐可 ,小便可 ,大便 溏 ,舌 红 ,有 散在 斑点 ,苔 白,脉
剂 ,每 日一剂 ,服法同前 。
体会 :汗 为心 之 液 ,有 精 气所 化 ,不 可 过 泻 。盗 汗 的病 因病机主要 有肺 气不 足 、营卫不 和 、阴虚 火旺 、 邪热郁蒸 ,而本案 患者 上 述 发 病 因素 均 不 明 显 ,根 据 其症舌 脉 表 现 ,当属 肾阴 不 足 ,瘀 血 阻滞 ,正 如 《 医 林改错 ・ 血府逐 瘀 汤所 治 之症 目》说 : “ 竞 有 用 补气 、 固表 、滋阴 、降火 ,服 之 不 效 ,而 反 加 重 者 ,不 知 血 瘀亦 令人 自汗 、盗汗 ,用血 府逐 瘀汤 。 ”故治 疗 上 ,余 师 用紫丹 参 、川 红 花活 血 通 经 ,气 行 则血 行 ,血 行 汗 自止 ,故用生北芪 以益气通 脉 ,且有敛汗 之功 。
珠6 g ,桑寄 生 8 g ,路路通 6 g ,松节 l O g ,生 甘草 3 g 。7
剂 ,每 日一剂 ,水煎 内服 ,每 日2次。 2 0 1 1 年 8月 2 0 日复诊 :服上 方后 已见 效 ,言语 清 晰 ,能直立行走 ,但仍齿 迟 ,面 色无华 ,口干 ,舌淡 苔
少 ,脉细 。
处方 :西洋参 9 g ,生北黄芪 9 g ,紫丹参 7 g ,川杜仲 l O g ,J I I 牛膝 l O g ,金 毛 狗 脊 l O g ,伸 筋 草 9 g ,刀 豆 子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治疗小儿咳喘心得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治疗小儿咳喘心得小儿咳喘为小儿科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高,疾病进展迅速,容易缠绵难愈,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死亡。
故而,此病为中医儿科最常见的病证,临床大夫有必要认知此病,并对此病具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确切的治疗效果。
咳嗽与喘息为呼吸系统的两个主要症状,咳者指声响,嗽者指吐痰,即所谓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喘息指呼吸受阻所发出的声音,我将之统称为小儿咳喘病证。
其实该病涵盖范围宽泛,广义而言之,包括小儿一切呼吸系统的疾病,即肺系相关的疾病,如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炎喘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狭义而言之,即咳嗽与哮喘二病。
此病古有论治,历代医家对此病多有阐发,早在《黄帝内经》便载有咳嗽的病名,并对咳嗽提出系统的论治,其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认识更是深入医者之心,殆至隋代《诸病源候论》更是详细论述小儿咳嗽病因、病机、病位等,散在历代医家医案记载更是举不胜举。
吾在临证之中,多遇此病证的患儿,在前贤基础之上结合家传与师传以及本人多年来心悟,总结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从患儿及家长的长期反馈来看,具备较好疗效。
一、小儿咳喘病因病机认识论及病因无非内外,外所因所谓外邪也,内所因可以分为虚实两端,虚者多正气不足,实者多邪气充盛。
总而言之,可用“正气充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来概括。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各器官与组织发育不完全,各系统功能不完善,此特点小儿更容易感受外邪,尤其容易感受风、寒、暑、热等六淫之邪气。
小儿又为“稚阴稚阳”之体,阴常不足,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不足,故小儿感邪亦可致虚证,尤其是久病迁延难愈,并且多转为虚证。
综上,小儿咳喘病证可分内外两端,外伤咳喘多为六淫之邪侵袭所致,病程较短,进展较快。
内伤咳嗽多为气血脏腑虚弱所致,病程较长,迁延难愈,进而会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咳喘病位多在肺,对于久病迁延难愈的咳喘可以涉及脾、肾。
肺为“娇脏”,故容易受邪;肺为“华盖”,故最先受邪。
孙光荣。 论治肿瘤的临证经验
孙光荣。
论治肿瘤的临证经验(三)治疗扶正祛邪是治疗肿瘤的基本治则。
临床应根据肿瘤的阶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灵活运用扶助正气,理气活血,祛湿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治法,尤其在患者羸弱之时,切不可堆砌一些清热解毒的所谓“抗癌药物”,过度使用攻伐药物,以免正气不支。
正如程国彭在《医学心悟·积聚》所言:“治积聚者,当按初、中、末之三法焉。
邪气初客,积聚未坚,宜直消之,而后和之。
若积聚日久邪盛正虚,法从中治,须以补泻相兼为用。
若块消及半,便从末治,即住攻击之药,但和中养胃,导达经脉,俾荣卫流通,而块自消矣。
更有虚人患积者,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斯为善治,此先补后攻之法也。
”临床上,孙老治癌基本方为自拟方——孙光荣扶正抑瘤汤,全方组成及方义如下:【君】生晒参10g 生北芪15g 紫丹参10g——益气活血【臣】天葵子15g 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清热解毒【佐】珍珠母12g 制鳖甲12g 山慈菇12g——软坚散结【使】☆☆☆☆g ☆☆☆☆g ☆☆☆☆g——补引纠和此组方思路为孙老治疗肿瘤的基本思路。
以此方为基础,临床上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而相应地加入作用于某部位的药物或加入引经药。
★论治脑瘤的临证经验脑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按其起源部位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
原发性脑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很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颅脑损伤、遗传因素、射线、化学物质、病毒等可能为诱因。
中医学中没有脑瘤这个名称,散见于头痛、头风、脑鸣、厥逆、瘫痪等范围之内。
孙老认为,脑瘤的发生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
正虚为本,以肝脾肾不足为主;邪实为标,以痰、瘀、热、毒等病理因素相互作用为主。
肝脾肾不足,使肝肾亏虚、髓海不足,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气虚痰阻,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瘀血内生。
痰邪凝聚于脑,气血失调,瘀血内生,脉络受阻;痰瘀日久化热,毒热之邪积聚,久之而成脑瘤。
孙光荣治湿热咳嗽的临证经验
孙光荣治湿热咳嗽的临证经验第五节论治湿热咳嗽的临证经验湿热咳嗽,在古代中医文献中虽有论述,如《湿热病篇》云:“湿热证,咳嗽昼夜不安,甚至喘不得眠”,但论述较少。
这或许既往“(湿温)上焦最少,病势不甚显张”(《温病条辨》)有关。
但目前在临床上湿热咳嗽却是时常遇到,已陆续有临床报道,而目前中医专著和教科书对湿热咳嗽所述甚略。
为此,在孙老指导下,将湿热咳嗽及孙老治疗湿热咳嗽的经验论述如下。
湿热咳嗽,即由湿热之邪犯肺致使肺失宣降而发生咳嗽之证候。
一、病因病机外感湿热之邪,是湿热咳嗽的外因。
湿热病邪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夏秋为多,其“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而入者,十之八九”(《湿热病篇》)。
因夏秋季节,气候溽暑,天气热气下迫,地之湿气上腾,湿热交蒸,人居其间则易于感受湿热邪气而为病。
湿热邪气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引起肺失宣降,而发为咳嗽。
就地域而言,南方气候常湿热交蒸,故发病更多。
早在金元时期,朱丹溪就认为东南地土卑湿,气候温热,“六气之中,湿热为患,十之八九”。
但近年来北方出现湿热所致咳嗽者也逐渐增多。
也有冒雨涉水,久卧湿地,致湿邪侵犯,郁久化热或与内蕴之热相合而发病者。
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许多人体育活动减少,紧张焦虑过度,或嗜食肥甘厚味、辛辣酒酪等助湿增热之品太过,熏蒸脾胃,造成脾失健运,内湿蕴于中焦,日久形成湿热,使得人体对湿热之邪极具易感性,或感受湿邪后易转为湿热。
此外,现在许多人滥用滋补,平素恣服滋腻温补之品;或有咳嗽初起,失治误治,不当补而误补,日久造成脾运不健,湿热内生。
这种“湿热型”体质导致人们一感外邪则易入里,随湿化热。
这正如《外感温热篇》所说:“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
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
”也如《湿热病篇》所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湿热上蒸于肺,肺气宣降失司,则引起咳嗽。
总之,湿热咳嗽的发生与外感湿热和脾胃失之健运密切相关,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
孙光荣教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
孙光荣教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
孙光荣教授,第十三批中国医学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
委员会原党组成员,江苏省外科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胸心外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抗风
湿性心脏病研究会副会长,九州通用院士,同时也是江苏省中国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风湿科
教授,江苏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临床抗风湿性疾病方面的杰出科学家。
他尤其在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经验方面有着丰富的学识,收获了良好的成绩。
孙光荣教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丰富,因为他深入研究并长期从事风湿性心
脏病临床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地实现了对风湿性心脏病临床医疗的大范围的
领域。
孙教授一直致力于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治,以其深厚的临床基础、多样的经验、
疗效确切的技术方法而享誉临床领域。
首先,孙教授根据风湿性心脏病的特点,结合国际先进的抗风湿治疗方法,对患者进
行了认真的健康检查,有效地调理伴随症状,为患者提供了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其次,孙教授运用“抗风湿拉锯式连续治疗”的临床方法,注重改善病情、加强护理,不
仅起到良好的疗效,还让患者的家属得到安慰,从而取得良好的预后;最后,孙教授还运
用先进的细胞免疫学技术,对患者进行了深入检查,及时给予个体化治疗,改善了心脏病
患者的预后疗效。
通过这些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经验,孙教授实现了抗风湿病治疗与预防的双目标,为
抗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明显的效果和研究基础,对发现、治疗和防治风湿性心脏病
的深入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医大师孙光荣:治疗失眠经验
国医大师孙光荣:治疗失眠经验不寐病主要病机及证治不寐病乃阴阳不和、肝郁、心神失养所致。
治疗不寐病有学者主张以调整心、脾、肝、肾各脏腑之阴阳、养心宁神、疏肝为主要法则。
也有学者认为,不寐病乃内伤所致,其主要病因是情志不遂,临床以虚证为主,老年患者尤甚。
且“肝为起病之源,心为病传之所”,心、肝、脾、胃四脏与不寐病密切相关。
治则应以调和肝脾、安养心神为根本。
也有学者认为可采取温潜浮阳、导龙入海的治疗方法。
理论创新及主方孙光荣教授认为,不寐病多因心脾两虚,久则气虚血瘀,或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故当益气活血,或行气活血。
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津液代谢失常,火炼成痰,凡顽疾怪症,多因痰作祟,在顽固性失眠病人当中尤其明显,治疗当清热化痰。
若阴虚火旺,心神不宁,焦虑烦躁,治疗当清心安神。
孙光荣教授根据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甘麦大枣汤”加减化裁,自拟用于治疗失眠和焦虑的“孙氏安神定志汤”,其方组成:西党参、生北芪、紫丹参、法半夏、广陈皮、川郁金、云茯神、炒枣仁、灯心草、淡竹叶、连翘、夜交藤、浮小麦、大红枣、生甘草等。
早、晚分服。
▲灯心草方中西党参、生北芪、紫丹参益气活血为君药组,半夏、陈皮、川郁金化痰为臣药组,云茯神、炒枣仁、灯心草、淡竹叶清心安神为佐药组,连翘、夜交藤、浮小麦、大红枣、生甘草养心柔肝为使药组,共奏“益气、活血、化痰、清心、安神”之功,可用于治疗失眠症、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心悸症等。
凡失眠又分为心脾两虚及阴虚火旺,无火者加龙眼肉15g,有火者加灵磁石15g;易惊怵者加生龙齿10g;抑郁症或记忆衰退者加石菖蒲10g、制远志10g;月经延期或停经者加益母草、制香附各12g;狂躁症加合欢皮10g、灵磁石5g、石决明20g;更年期综合征加银柴胡12g、地骨皮10g、制鳖甲15g;盗汗甚剧者加浮小麦15g、麻黄根10g;网瘾症者加炙远志10g、石菖蒲10g、合欢皮10g、灵磁石5g。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寐病的治疗,要重视以下三点:一要重视“上下不宁”学说,二要重视“升降之法”,三则重视“心神”。
国医大师孙光荣:《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十大组方的裁化应用
国医大师孙光荣:《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十大组方的裁化应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1、原方组成: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歌诀】苓桂术甘痰饮方健脾化饮又温阳脾阳不足痰饮停胸胁支满悸眩尝2、应用大旨:宜:胸胁胀满目眩心悸心下痞闷气短咳嗽(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忌:阴虚津少咳痰粘稠【经方要义】苓桂术甘汤⑴方剂分类:属于“祛湿剂”⑵针对病证:胸胁支满短气而咳目眩心悸脉弦滑苔白滑⑶配伍特点:甘淡为主,辛温为辅,温阳化饮⑷选方提要:中阳不足痰饮内停(“病痰饮者,温药和之”)【应用精义】吴谦等《医宗金鉴》:《灵枢》谓心包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包,其病则必若是也。
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精于上也。
茯苓淡渗,逐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
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
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
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痰饮,阴邪也,为有形,以形碍虚则满,以阴冒阳则眩。
苓桂术甘温中祛湿,痰饮之良剂,是即所谓温药也。
盖痰饮为结邪,温则易散,内属脾胃,温则能运耳。
3、孙光荣化裁之经验方之七——孙光荣涤痰镇眩汤:【君】生晒参10g 生北芪10g 紫丹参10g——益气活血【臣】云茯苓15g 炒白术10g 化橘红6g——逐饮燥湿【佐】川桂枝10g 炮干姜10g 车前仁6g——通阳利水【使】大红枣10g 炙甘草5g——健脾和中孙光荣涤痰镇眩汤适应病证:【脉象】弦滑,细滑。
【舌象】舌质淡红,苔白滑。
【症状】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气短咳嗽。
【适应病证加减举例】高血压眩晕(形肥):加石决明20g,川杜仲12g、川牛膝12g。
脑震荡后遗症(眩晕):加煅龙骨15g,煅牡蛎15g。
心包积液:去炮干姜,云茯苓改云茯神12g,加炒枣仁10g。
二尖瓣右下叶腱索断裂并下垂:去炮干姜,云茯苓改云茯神12g,加炒枣仁10g,川续断12g,干鹿筋6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 蔽清窍 之神志 昏迷 ,惊 痫 ,癫 狂 ;气滞 血瘀之 胸痹 心痛 ,脘腹胀满 。 51 治神 昏 本对 药为治痰 浊蒙蔽清 窍及热 入心包 之 . 神 昏谵语,惊狂 ,癫痫诸症的常用对药常与竹沥、竹叶、 栀子等 同用。 5 治痫症 、癫狂 常与远志 、胆南星、僵蚕、全蝎 、 . 2 琥珀、龙齿等 同用 。 53 治惊怔 惊怔乃痰瘀凝滞 ,神 明被蒙饮浊攻心犯胆 - 动肝所致 ,二药配合远志、胆 南星痰瘀 并祛 。 5 治胸痹心痛 治心绞痛 因气虚而致者,用 香砂六君 . 4 汤加石菖蒲 、郁金健脾益气,行气止痛 。 5 开诸窍 ‘ . 5 通利 胆窍 以排石退 黄 ;开精窍 治射 精 障 碍;利湿泻浊开窍治疗膀胱开 阖失 司,排尿不畅,尿 闭;
( 本文 校对 :杨宝 林 收稿 E期 :2 1.I1) l 001-2
第 9卷第 O 期 ・ 1 总第 1 5 0 期
21 0 1年 01月 ・上 半 月 刊
◎ 毫M J : DC O CE E 教 妫 F fr , ̄ C ; : E O
胃经 。行气 散结 ,散寒止痛 。二药合用 ,行气破滞 ,可
桂枝 、升麻 、柴胡、陈皮 、甘草。
微寒 ,归肝 、肾二经。二者均有平肝潜 阳,收敛固涩之 功 。龙骨尤善镇静 安神 ,牡蛎长于软坚散结 。临床常常 相须为用 ,以治疗多种病证 。以龙骨 、牡蛎为主药,配 伍于不 同的方剂中,用 以治疗眩晕 、心悸、带下、不寐
等病,均 能取得较好疗效 。此对药孙老最常用,还用在 妇科外洗方 中。 1 治眩晕 重用龙骨 、牡蛎 ,重镇平肝 ,以潜浮阳, . 1 配 以滋 阴养液 ,清泄肝火之药 ,使肝有所养 ,肝阳得潜 , 肝火得泄 ,则眩 晕 白止 。药用 :龙骨 、牡蛎、夏枯草、 龙胆、栀子、黄芩 、沙参 、麦冬 、玉竹 、川牛膝 、木通、 生地黄、泽泻 、甘草 。 1 治心悸 镇惊 定悸助化源 ,《 . 2 丹溪心法 ・ 惊悸怔忡 》 篇指 出:“ 怔忡者血虚 、血少者多。 ”故重用龙骨、牡蛎, 镇惊定悸 ,与养血益气、升发清阳之药为伍 ,使化源充 , 气血足 ,则心有所养 , 心神得安而心悸诸症可平 。药用 : 龙骨、牡蛎、党参、黄芪 、当归、白芍 、熟地黄 、大枣、
泄 胃肠 结气 ,以消积 导滞 除痞 为主,对 实证或虚中夹 实 者均可配伍应用;厚朴味苦 、辛,性温。归脾、胃、肺 、
大肠经 。善散寒湿 ,偏于行气 ,以散满 除胀 为主。两药 同用 ,散满消痞 ,可 治胃腑实邪积滞 、腹满胀疼痛 、大 便不畅等症 。
1 山药 、 薏 苡仁 0
疗高血压头痛屡获 良效 ,尤其是蔓蓟子,孙老认为此药 有 补 脑 之功 ,值 得 深 入 探 讨 。 4 白茅根 、车前子 白茅根味甘 、性寒 。归肺 、胃、膀胱经。凉血止血, 利尿通 淋,兼能生津止渴 ;车前子 味甘 、微寒 。归肝 、 肾、肺 、小肠经 。清热利尿 ,渗湿通淋 。二药合用 ,质 淡味薄, 渗利清热而无损正伤阴之弊。本对药甘寒滑利 , 利尿通淋 ,兼 能凉血止血 ,为治热淋 、血尿 、水肿之要 药,对湿热伤阴所 致者尤 为合拍 。 5 石菖蒲、郁金 石菖 蒲味辛 、苦 ,性 温 。归心 、 胃经 。芳香入 心 开窍 ,涤 痰醒脑 ,去湿开 胃。郁 金 味辛 、苦 ,性寒 。 归肝 、心、肺 经 。活血祛 瘀 ,行气 解郁 ,清心 开窍 。 二药合用 ,共奏 开窍 解郁 ,痰瘀 并 祛之效 。用 于痰 热
甚好 。
l 蒲 公 英 、 金银 花 5
药中之润剂 。石决 明味咸 ,性寒 ,归肝经 。偏于平肝 , 其质重 ,有一定的补肝作用 。二药合用 ,平肝祛风 ,清
肝 通 络 止痛 。
蒲公英味甘 、微苦 ,性寒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
金 银 花 味 甘 ,性 寒 。归 肺 、心 、 胃经 。清 热 解 毒 ,疏 散
用 白术散健脾温中除湿安胎 时,若 出现心烦吐、痛等证 , 除用药救治外 ,更用小麦汁 、大麦粥服之 ,以补益脾胃,
※基金项 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 世纪环球中医药网络 1 教育中心十二五科技攻关项 目【o 2 1 5 C 0 】 N : 1 T M0 3 C2 作者 单位 : 1北京 同仁 堂中医院中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学 术经验传承工作 室 ( 北京 1 0 5 0 0 1) 2 北京 2 世纪环球 中医药网络教育 中心( 0 0 8) 1 10 2 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 北京朝 阳区十 里河路 3 1 9 号 10 2 0 0 1) 4 湖南 省泰尔药业公司 ( 浏阳 4 0 0 1 3 0)
◎ iIDfCC 、 ISIRIA 川 _ EENEO育 , CM :E为DE 教 HDO;D jCE代q E屦 现 远 MS 哼 nL H 程 C ;
第第 ・1 9O总5 卷1 第期 期0
21 O 1年 0 1月 ・ 半 月 刊 上
孙 光荣 教授 常用对 药 经 验浅 析
开 胃 窍治 呕 吐 不 进 食 。 6 天 麻 、石 决 明 明天 麻 味 甘 、性 平 ,归 肝 经 。息 风 祛 痰 止 痉 ,既 能 辛散 外风 ,也能平息 内风 ,辛润不燥 ,通和血脉 ,为风
茯神 味甘 、淡,性平 。归心、脾 经。宁心、安神、 利水 。酸 枣仁味甘 、酸 ,性平 。归肝 、胆 、心经 。养心 肝 阴血而 安神 。二药合用 ,相 互促进 ,宁心 养阴安神之 功增 强。孙老 引用此二 味治失眠,尤其 是烦 不得眼疗效
1 治带下 收敛 固涩调任带,带下为病 ,与脾 、肾二 - 3 脏功能失调及湿 热( 、热毒关系至为密切 。重用龙骨 、 毒) 牡蛎 收敛 固涩 以止带 。诸药合用,使脾气健 、清阳升、 湿邪 除,任 、带二脉得固而收全功。药用 :党参、薏苡 仁 、芡实 、白芍、 白术、茯苓 、山药 、陈皮 、苍术、柴 胡、甘草、龙骨 、牡蛎 。 1 治不寐 镇静安神藏心神 ,不寐临证 ,不外虚实两 . 4 端 。虚证多阴血不足 ,责之心脾肝 肾;实证 多肝郁化火 , 食滞痰浊 ,胃腑不和 。不寐多属心血亏虚 ,血不养心, 心不藏神而致 。故重用龙骨、牡蛎镇静安神 ,更与益气 养血药 同伍 ,使气充血足,心有所养 ,神有所藏,则心 神 自宁,睡眠安稳 。 药用 :龙骨 、牡 蛎 、党 参 、黄芪 、茯苓 、 白术 、 白芍 、当归 、山药 、鸡 血藤 、熟地黄 、五味子、麦芽 、
作 用 。孙 老 擅 用 此 对 药 祛湿 解 郁 化 厚 腻 之 舌 苔 。
1 桑寄生、何首乌 2 桑寄生味苦、甘 ,性平 。归肝、肾经 。补肝 肾,强筋 骨 ,祛风湿 ,安胎元。何首乌昧苦、甘、涩,性微温 。归 肝、肾经。补益肝肾,益精血 ,壮筋骨。两药合用,加强 补益肝 肾, 强筋健骨之功 。 首乌深得孙老喜爱,作为补 何 益药屡屡出现在孙老 处方中,用量多在 1g左右。 2 1 陈皮、半夏 3 陈皮味苦、辛 ,性温 。归肺、脾经 。理气健脾 ,燥 湿 化痰 。半夏辛、温 。归脾、 胃、肺经 。和 胃降逆 ,燥 湿化痰 。二药合用 ,相互促进 ,使脾运复常则湿痰去 , 气机通 畅则痞满 除 ,胃气和降则呕恶止 。本对药化痰湿 之 力强,善治湿痰 ,凡外感风寒或中焦湿痰 上犯导致肺 气 不利而 出现的咳嗽痰多 ,胸闷等症用为要药 ,可作为 化痰 的基 本方随证加味 ,治一切痰 嗽症 。众 多止咳化痰 的方剂均含此对药 。 1 茯神 、炒酸枣仁 4
山药味甘、性平 。归脾 、肺 、肾经 。补气健脾 ,补 肺养阴 ,补 肾固精 ,生津止渴 。薏苡仁昧甘 、性凉 。归 脾 、 胃、肺经。健脾渗湿 ,利下焦之湿热 。两药合用,
加 强 健脾 之 功 。 1 郁 金 、佩 兰、肺 经。活血祛瘀 ,
行 气解郁 ,清心 开窍。佩兰味辛,性平 。归脾、 胃、肺 经 。气香 辛平 ,其醒脾 化湿之 功较 强,并有 一定的利水
风热 。两药配伍 ,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 肉所致 的痈肿疮毒 ,高热不退 。对乳痈有 良效 ,能解毒散结通 乳 。此两味药深 为孙老喜爱 ,常用此二味药物。
3 蔓荆子 、藁本 蔓荆子味苦辛 ,性凉 。归肝 、胃、膀胱经 。蔓荆子 体质轻浮 ,入肺经上行宣散 ,故能清利头 目,解表疏风 , 通窍止痛 。主治头面之风证 ,且入血分养血和肝 ,凉血 散风 。藁本味辛 ,性温 。归肺 、膀胱经 。西藁本性味俱
升 ,善 达 颠 项 ,擅 长 治 风 寒 侵 犯 的 太 阳 证 ,症 见 颠 顶 痛 甚 者 。二 药 合 用 , 祛 风 止痛 效 果增 强 。 孙 老 用此 对 药 治
北京 同仁堂中医大师孙光 荣教授 临床选方用药 ,灵 巧机动 ,阴阳合和,动静相配 ,升 降互动 ,尤其是对药 的使用很有特色 。孙老 临床应用 “ 对药 ”的临床 经验 , 能有效地指导临证处方 用药 ,甚为珍贵 ,现浅析如下,
以飧 同道 。 1 龙 骨 、牡 蛎 龙骨味甘 ,性微寒 ,归心 、肝二经 ;牡蛎味咸 ,性
加 强 消疝 止 痛 之 效 。 9 枳 壳 、厚 朴 枳壳味苦 、辛 ,性凉 。归肺 、脾、大肠经 。长于破
肝 肾 同 补 ,筋 骨 均 滋 ,相 须 为 用 ,相 互 促进 ,则 补 肝 肾 、
强筋骨的功效加 强。二药合用 ,可 治肝 。 肾不足所 导致 的
腰膝 酸 软 、下 肢 无 力 等病 症 。
学习 《 匮要略》 金 ,可认识到仲景对待疾病 ,重在预 防,防病重 点,重在脾旺;若 已发病 ,视其正气盛衰而 治,并强调理脾 胃,创立 了丰富的治疗脾 胃的方法 ;对 于其它脏腑之病,也多从脾 胃论治;对疑难杂证、久病 不愈对也可从脾 胃入手 ,对在药物 的选择、配伍、用法 、 用量 、服法、服药时机、服药 时间以及药后调护等方面 , 无不 贯穿着照顾脾 胃,重视 胃气的 “ 胃观 “ 脾 思想 ,对 临床治疗疾病有很高指导意义 ,对我们在临床上开拓思 路 、提高疗效,具有重大的现 实价值 。
4 病愈调护
更重脾胃
同时强调 “ 病虽愈 ,服之勿置。 ”后世 《 医宗金鉴・ 伤寒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