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二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二高中地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读下图“中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A.甲为夜晚,吹陆风B.乙为夜晚,吹海风
C.甲为白天,吹海风D.乙为白天,吹陆风
【2】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引起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A.天气系统不同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人类活动变化D.气压带、风带移动
2.读下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常年受乙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温和湿润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C.全年高温少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桃花盛开B.蝉鸣悠扬
C.红叶满山D.天寒地冻
3.读下图“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冷锋移动的方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2】与②地相比,①地
A.风力更大B.降水更多
C.气压更高D.气温更高
【3】下图中表示甲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4.读下图“某地区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①~③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文C.生物D.地形【2】③阶段山脉东西两侧植被的差异体现了
A.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5.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1953年、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据表判断1953~2010年中国
A.人口总数增长缓慢B.自然增长率增加
C.农村人口比重减少D.劳动力数量减少
6.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北京市周边的河北省廊坊市等多个城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北京市相比,廊坊市
①城市级别高②城市规模小③服务范围大④服务种类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廊坊市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紧邻首都②技术先进③交通便利④经济发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影响北京市燕京啤酒厂和上地信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政策、地价B.水源、交通
C.能源、科技D.市场、技术
7.读下图“中国某地区农业用地类型及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过程中
A.养殖用地最早消失B.花卉用地比重先增后减
C.水稻用地面积增大D.蔬菜用地比重持续增长
【2】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物品种的改良B.灌溉技术的提高
C.劳动力素质的提升D.市场需求的变化
8.读下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A.甲——公路B.乙——水运
C.丙——铁路D.丁——航空
【2】从郊区运往城区超市销售的新鲜蔬菜,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甲B.乙C.丙D.丁
9.读下图“中国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④四地
A.年降水量①地比②地大B.土壤肥力②地比③地高
C.夏季气温③地比④地高D.海拔④地比①地高
【2】造成①、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热量D.水分10.雾霾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市利用卫星监测雾霾的污染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2】雾霾天气时,市民可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有
①洒水降尘②开窗通风③出门戴口罩④减少外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河流侵蚀作用中的溯源侵蚀,是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

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水文和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L2、L3、L4为河流B.L3是L2河与L4河的分水岭
C.L3河落差最大D.L4河水流较急
【2】若图中河流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未来可能出现的是
A.山地一定变得更低
B.分水岭与河谷之间的高差变小
C.L3附近的等高线将逐渐向南凸出
D.L4河与L1河连成同一水系
13.在年降水量高达2000mm以上的温带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温带雨林。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中最有可能分布温带雨林的是
【2】关于热带雨林与温带雨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腐殖质厚度大于温带雨林
B.两地的气候特征相似
C.热带雨林中降水类型多为对流雨,温带雨林中降水类型多为地形雨
D.温带雨林多出现在大陆东岸
二、综合题
1.读下图“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位置示意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英国伦敦位于亚欧大陆侧,受盛行风和(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与伦敦相比,北京的气候特点是(不定项选择填空)。

A.全年气温变化小B.夏季气温高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D.冬季气候湿润
(3)与北京相比,成都冬季气温更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资料:猕猴桃生长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温暖湿润地区,对强光照射比较敏感,不耐旱涝。

猕猴桃的生长期为210~240天,其中发芽期气温需高于10℃,结果期气温需高于20℃。

(4)从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中任选一地,判断该地是否适合种植猕猴桃,并说明理由。

(答出两点即可)
2.读下图“中国西北地区某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水窖所集雨水用于,该园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选择填空)。

A.光照不足 B.水源不足 C.技术落后 D.劳动力短缺
(2)依据图中序号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上:①、②、③。

A.饲料加工 B.生产过程废弃物 C.肥料
(3)该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请对图中农业发展模式作出简单评价。

(答出两点即可)
3.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说出图中铁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因素。

(4分)
(2)简述B位置东西两侧雪线的高低及原因。

(4分)
(3)描述40°以南地区东西海岸线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浙江高二高中地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读下图“中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A.甲为夜晚,吹陆风B.乙为夜晚,吹海风
C.甲为白天,吹海风D.乙为白天,吹陆风
【答案】A
【解析】考查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而海洋为高压,吹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而海洋为低压,吹陆风;根据图中旗帜的飘向,判断甲——陆风(晚上),乙——海风(白天)。

故选A。

【2】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引起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A.天气系统不同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人类活动变化D.气压带、风带移动
【答案】B
【解析】考查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变化,选B。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名师】本题组都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考查学生,但是必须注意海陆风和季风的差异,海陆风——以24小时为周期,范围有局限性,在沿海地区,属于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的一种特例;而季风——以一年为周期,范围大,属于大气环流(全球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的一种。

2.读下图“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常年受乙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温和湿润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少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乙为副热带高低压带,在其控制下的地区,全年高温干燥。

选C。

【2】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桃花盛开B.蝉鸣悠扬
C.红叶满山D.天寒地冻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偏南,判断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故选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方法总结】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在于对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太阳直射赤道,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太阳偏北(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太阳偏南(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再结合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信息判断,也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读下图“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冷锋移动的方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亚洲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此时为冬季,盛行西北风,在其影响下,易形成冷锋,而冷锋的移动方向即冬季风的移动方向,西北向西南移动。

故选B。

【2】与②地相比,①地
A.风力更大B.降水更多
C.气压更高D.气温更高
【答案】A
【解析】依据图中信息,与①相比,②的纬度低,气温高;气压值低(1015百帕);②受海洋低压中心控制,降水多;②处的等压线稀疏,风力小,故选A。

【3】下图中表示甲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甲地的高压线分布规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水平方向上为顺时针(北半球)。

故选B。

【考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知识拓展】本题组结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贴近实际。

1、锋面系统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湿冷气团控制,气温、湿度低,气压
晴朗(北半球北侧是冷气团,南半球南侧是冷气团),如图:
4.读下图“某地区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①~③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文C.生物D.地形
【答案】D
【解析】本地区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东部植被类型的变化,而造成这种能够变化的原因是图中山地的出现阻挡了气流,使背风坡一侧降水减少,而导致植被的变化。

【2】③阶段山脉东西两侧植被的差异体现了
A.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D
【解析】由于地形的变化而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而引起降水的变化,影响植被的分布。

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考点】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名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学生从三图中分析某一事物的变化——地形,从而引出其他事物的变化。

且学生了解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地形、洋流、海陆分布、水分等。

5.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1953年、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答案】B
【解析】表中反映1953年的自然增长率是2.2%,且新中国成立,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的发展,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判断属于高低高模式。

选B。

【2】据表判断1953~2010年中国
A.人口总数增长缓慢B.自然增长率增加
C.农村人口比重减少D.劳动力数量减少
【答案】C
【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自然增长率减少;虽然自然增长率减少,但是人口的总量在不断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大于老年人的增长速度,所以中国的劳动力在增加;1953~2010年间,5.8亿到10亿,花了29年,10亿到13.4亿花了28年,增长速度快,排除A、B、D。

表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在不断增长,通过计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在减少,选C。

【考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名师】人口的有关统计图表重点在于突破图表中的数据的关系,如增长数量=基数*增长率;注意增长率反映的地
理意义——速度的快慢,如表中不同年份的自然增长率;比较表中地理事物的变化,如城市人口的变化;还要注意映射出的地理事物,如农村人口的变化等等。

6.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北京市周边的河北省廊坊市等多个城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北京市相比,廊坊市
①城市级别高②城市规模小③服务范围大④服务种类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城市等级与城市规模、服务功能、范围、种类等关系,廊坊的等级低,规模小,服务等级低,种类少,范围小,故选C。

【2】廊坊市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紧邻首都②技术先进③交通便利④经济发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城市发展的网区位条件分析。

廊坊的发展在于地理位置优越,近水楼台先得月—靠首都;随京津翼
一体化,交通设施的不断的完善,强化与京津的关系。

选B。

【3】影响北京市燕京啤酒厂和上地信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政策、地价B.水源、交通
C.能源、科技D.市场、技术
【答案】D
【解析】考查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啤酒不便于运输或运输成本高,该靠近市场;而信息产业对技术的要求高,选D。

【考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工业区位因素。

【知识拓展】1、各城市规模不等,其服务功能各不相同。

7.读下图“中国某地区农业用地类型及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过程中
A.养殖用地最早消失B.花卉用地比重先增后减
C.水稻用地面积增大D.蔬菜用地比重持续增长
【答案】D
【解析】读图,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过程中,甘蔗用地最早消失,A错。

花卉用地比重持续增加,B错。

水稻用地
面积先增大,后消失,C错。

蔬菜用地比重持续增长,D对。

[
【2】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物品种的改良B.灌溉技术的提高
C.劳动力素质的提升D.市场需求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影响农业种植作物类型及规模的决定因素是市场,所以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D对。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灌溉技术的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不是种植作物类型及规模的决定因素,A、B、C 错。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
8.读下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A.甲——公路B.乙——水运
C.丙——铁路D.丁——航空
【答案】C
【解析】读图,横轴表示运量,纵轴表示速度。

图中甲速度最快,运量最小,应是航空,A错;乙运量最小,速度较慢,应是公路运输,B错;丙运量较大,速度较快,应是铁路,C对;丁运量最大,速度最慢,应是水运,D错。

【2】从郊区运往城区超市销售的新鲜蔬菜,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B
【解析】从郊区运往城区超市销售的新鲜蔬菜,距离城市市场较近,短途运输,机动灵活,装卸方便,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乙对,B对。

【考点】交通运输方式。

【名师】读二维坐标图,重点分析坐标名和表示的内容,以及变量的关系和单位数值。

图中的信息告诉我们坐标表示速度和运量,所以从五中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速度进行比较,附表:
注:数字大小表示优劣,如1—最高,4—最差。

9.读下图“中国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④四地
A.年降水量①地比②地大B.土壤肥力②地比③地高
C.夏季气温③地比④地高D.海拔④地比①地高
【答案】A
【解析】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的差异。

②地为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③地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地处河漫滩,土壤肥沃;④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级阶梯,①地贺兰山一带,第二级阶梯;③地青藏高原,海拔高,低温,同纬度的④地海拔低,气温高;排除B、C、D。

根据海陆的分布和受夏季风影响情况,①地距海近,②地深居内部和地形的阻挡,受夏季风影响小,①地比②地的降水量大,A对。

【2】造成①、④两地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热量D.水分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国温度带的分布,①地为暖温带,④地为亚热带,①地积温比④地少,热量少,①地二年三熟或一年一熟,④地一年两熟,C对。

【考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0.雾霾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大。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市利用卫星监测雾霾的污染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答案】B
【解析】遥感利用地面事物的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的不同,进而判断地面事物的类型。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正成为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新兴手段,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灰霾,可以收集到区域连续的监测数据,B对。

【2】雾霾天气时,市民可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有
①洒水降尘②开窗通风③出门戴口罩④减少外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和生活结合紧密,雾霾的预防措施:雾霾天气少开窗;外出戴口罩;饮食清淡多喝水;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开车注意车速等,选D。

【考点】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1.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A.山脊B.陡崖C.断块山脉D.峡谷
【答案】D
【解析】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D正确。

【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堆积物②突出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

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

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形成。

A正确。

【考点】等值线。

【知识拓展】等高线的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褶皱山脉:平行水系;山峰:放射状水系;盆地:向心状水系;山谷:常发育河流;河流流向与等温线;陡崖:常有瀑布。

2、判断气候特征。

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阳坡光热好,阴坡气温低、蒸发弱;迎风坡降水较多;考虑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3、判断通视情况。

均匀坡、凹坡通视情况好;凸坡通视情况差;地势高且无障碍物通视情况好;
4、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5、道路、管线、建筑选线选址。

尽量使线路短,平缓少弯为宜;若需自流的,应由高向低。

还要注意坡度、居民点、耕地、河流、沼泽等。

6、居民点或宿营地选址。

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稍高的安全地带;离水源近,又能避免洪水威胁;避开山前空地,以防泥石流、山洪;避开坡度陡峭或陡崖,以防滑坡。

7、港口、码头选址。

陆域平坦,水域阔深、陆地等高线稀疏;水域等深线密集;经济发达,腹地广阔。

8、布局农业。

种植业一般要求地形较平坦、灌溉便利、光热充足;山地:林业丘陵:茶、果、梯田;高原:畜牧业;平原、河谷、盆地:种植业;积水洼地:渔业。

12.河流侵蚀作用中的溯源侵蚀,是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

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水文和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L1、L2、L3、L4为河流B.L3是L2河与L4河的分水岭
C.L3河落差最大D.L4河水流较急
【解析】河流发源于山谷,即等高线凸向高处,因此L1、L3、L4为河流;L2是L1河与L3河的分水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水流越急,因此D正确。

【2】若图中河流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未来可能出现的是
A.山地一定变得更低
B.分水岭与河谷之间的高差变小
C.L3附近的等高线将逐渐向南凸出
D.L4河与L1河连成同一水系
【答案】D
【解析】按照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河流侵蚀作用分为侧向侵蚀、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三种类型。

因此随着L4河与L1河溯源侵蚀不断增强,L4河与L1河可能连成同一水系,所以D正确。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名师】考查等高线,重点理解山谷为集水线,判断依据为凸高为低,且河流发育山谷,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山脊为分水岭,判断依据为凸低为高。

所以L1、L3、L4为山谷,有河流发育;L3为山脊,等高线的密集反映坡度,L4坡度大。

13.在年降水量高达2000mm以上的温带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温带雨林。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图中最有可能分布温带雨林的是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温带雨林分布在温带,且降水量2000mm。

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图,判断B选项为北美洲的西海岸,由于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拿山系存在,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在地形的抬升下,降水量特大,形成温带雨林,选B。

【2】关于热带雨林与温带雨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腐殖质厚度大于温带雨林
B.两地的气候特征相似
C.热带雨林中降水类型多为对流雨,温带雨林中降水类型多为地形雨
D.温带雨林多出现在大陆东岸
【答案】C
【解析】结合上题:判断温带雨林为温带气候,降水为地形雨,分布在大陆西岸;而热带雨林在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温高,气流急剧上升,形成对流雨;由于气温高,分解速度快,腐殖质厚度小,故选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综合题
1.读下图“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位置示意及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英国伦敦位于亚欧大陆侧,受盛行风和(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2)与伦敦相比,北京的气候特点是(不定项选择填空)。

A.全年气温变化小B.夏季气温高
C.降水量季节变化大D.冬季气候湿润
(3)与北京相比,成都冬季气温更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资料:猕猴桃生长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温暖湿润地区,对强光照射比较敏感,不耐旱涝。

猕猴桃的生长期
为210~240天,其中发芽期气温需高于10℃,结果期气温需高于20℃。

(4)从北京、成都、伦敦三地中任选一地,判断该地是否适合种植猕猴桃,并说明理由。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西西暖流
(2)BC(2分)
(3)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地形
(4)选择地点加以判断,从气温、降水、日照与猕猴桃生长条件的对应角度说明,合理即可得分,共3分。

如:成都适合猕猴桃生长;理由是成都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月均温高于10℃。

长达9个月(240天以上),
月均温高于20℃长达5个月(150天以上),多云雨,强光照射少,适合猕猴桃生长。

【解析】
(1)结合世界行政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洋流分布图,英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海岸的40°N—60°N之间,
常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结合北京和伦敦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比较分析,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大;
而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选B、C。

(3)考查中国气候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成都地处亚热带,纬度低,热量多;同时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四周为山脉,盆地内热量不易外散;且山脉阻挡冬季风的深入。

故影响因素为纬度和地形。

(4)选择地点加以判断,从气温、降水、日照与猕猴桃生长条件的对应角度说明,合理即可得分,共3分。

成都适合猕猴桃生长;理由是成都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月均温高于10℃。

长达9个月(240天以上),月均
温高于20℃长达5个月(150天以上),多云雨,强光照射少,适合猕猴桃生长。

北京不适合猕猴桃生长;理由是北京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易发生干旱。

纬度较高,积温小,生长
期短。

伦敦不适合猕猴桃生长;理由是伦敦地处中纬度,且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造成热量不足,满足不了猕猴桃生长的热量需求。

【考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读下图“中国西北地区某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水窖所集雨水用于,该园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选择填空)。

A.光照不足 B.水源不足 C.技术落后 D.劳动力短缺
(2)依据图中序号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上:①、②、③。

A.饲料加工 B.生产过程废弃物 C.肥料
(3)该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请对图中农业发展模式作出简单评价。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灌溉 B
(2)B A C
(3)经济生态社会
(4)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生产环节相互促进(节约利用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合理即可得分,共2分)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