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浅析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音乐活动中的价值体现-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简单地说,就是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但是这样的自我安慰也是一种想象的过程,即通过某一事物对自我需求进行想象。
在我们的学前中,让孩子进行自我想象也是一种幼儿所需要掌握的情感能力。
而这样的情感能力在教育中显现得特别明显,理论上,我们把这种情感体验称为“通感”。
一、关于通感
当我们聆听一首动听的音乐,当我们欣赏一幅精美的图画,当我们倾听一个美妙的故事时,许多生动的画面会不期而至,从而带给我们生活中无数的意外,让我们感到生命中无数的惬意,这是因为有“通感”的存在,让整个生命绽放得如此绚丽。
(一)通感的内涵
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某一感觉系统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不仅引起自身直接的、相应的反应,还能触发其他感觉系统共鸣的一种心理现象。
从通感角度来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沟通的。
在日常生活中通感也经常出现,如闻到满屋的饭菜香,即使还没有食用,就能想象出美味的佳肴;闻到沁鼻的花香,就能联想到满满的一大片花田,这就是通感。
(二)艺术通感的内涵
艺术通感是通感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体现,指的是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在创作时感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进入幼儿园,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和自然.有了更多的审美感知对象。
此外,幼儿的语言系统也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且视、听、触、味、嗅各感官的功能也开始得到完善。
他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知和审美情感,并且也开始接触一些特意安排的艺术教育活动。
二、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早期音乐能力的开发与发展,依赖于系统的音乐教育,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取决于成长的环境以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结果。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外界的认知是不同的,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同样,对音乐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幼儿往往需要借助自己的身体动作、语言、绘画、表情等各种感官形象个性化地自然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