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文站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
兰村水文站水情自动测报技术研究
Re e r h o t m a i c o o y f rH y r lg c lDa a Ac iiin s a c fAu o tc Te hn lg o d oo ia t qu sto a d Tr n m iso n La c n d o o ia a i n n a s s in o n u Hy r lg c lSt to
lct ffo a a o i o i o w nd c n s l y l d—sa e so a e tt t r g .Fial h aa wa r n mi e y t e wiee sfe u n y n l t e d t sta s t d b h r ls q e c y t r
e uime twh c a u o tc ly me s r n r n mi h d oo i a a a tr sd sg e q p n ih c n a tma ial a u e a d ta s t y rl gc lp r me es wa e in d.Th e
e u p n s d ARM h p a o t l r h c a e ]t ol ce h a a o a e v l n e q i me tu e c i c nr l ,w i h c n r a i c l t d t ed t f trl e d v — s oe me e w e a
l cl t i eeaaye .B sdo et h o g s f m e ddadwrl s o mu i t n a o a s t nw r n l d ae nt c n l e b d e n i e m n a o , i g a o z h e o i oe e sc ci
Ab t a t S mep o l ms o xsi g tc n lg e rh d oo ia aa a q i t n i n u y r — s r c : o r be fe i n e h oo isf y r lg c l t c us i n L c n h d o t o d io a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现状与发展摘要:水资源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同土地、能源等构成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世界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因此必须将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管理构建水情自动监测系统。
关键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研究;应用引言: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采用现代科技对水文信息进行实时遥测、传送和处理的专门技术,是有效解决江河流域及水库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先进手段,对江河流域及水库安全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都能发挥重大作用。
本文一方面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进行简单介绍,另一方面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
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现状1.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作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利用遥测、通信、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实时地完成水库、湖泊、河流流坡的水位、降水量,闸门开启高度、流量等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加工处理的无线信息系统,它能快速难确地掌握水、雨情等水文信息,并及时做出预报,为常年的水利调度、汛期洪水预报和防汛调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亦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和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它能迅速及时地收集到水附雨情信息,并由此快速科学地作出预报和调度方案。
而且在汛期发生洪涝灾害时,能提前作出预报。
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它在水利、水电、供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2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的必要性与传统水情监测系统相比,水情自动监测系统在自动方面的设计优势更加显著,其发挥的作用不是传统水情监测系统可比拟的。
因此加强水情自动监测系统重要性显而易见。
首先,对具体水流域进行监测,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洪涝灾害对人们的危险性,这是二者所共有的基础性功能。
但具体到水情自动监测系统上,因其先进信息技术的引用,使得水情自动监测系统优势明显。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改造和运行分析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改造和运行分析摘要: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针对当前水文信息自动测报系统的构建进行阐述,并针对系统的特征,提出针对性的改进以及实际的应用,集成了传感、通信、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各种先进技术,进而提升系统的运行稳定性与可靠性,极大强化系统当中的自动化、无线化的特征与功能。
关键字: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优化;传感器引言:水文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中,主要是采用各种先进的传感器、测控以及通信技术进行集成化的使用,这样就可以让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以及信息服务的功能运行中,保持着较高的运行效率,也相应的提升了水利建设以及水事处理的能力,极大满足人们日常在系统运行中的功能性需求。
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组成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基本上是分为采集层、控制层、传输层以及处理层这部分实现分别处理。
其中雨量、水位、流量以及风速风向的采集中,组成了系统的采集层,并通过信息的采集,可以感知到水文信息的实际变化。
并将其开关量、数据量以及模拟量等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二次仪表中,实现对系统的针对性分析与处理[1]。
在遥测终端的使用中,是遥测站的控制中心,控制感采样、采样处理结构等不同的功能运行中,都可以很好的对通信成功实现良好的处理与分析。
在控制终端的智能化设计中,也相应的体现出了系统的整体运行能力,因此需要对其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进,以此解决一些过去传统的技术弊端,提升系统运行的效能[2]。
而传输层的设计中,则是基于遥测站信息,将其传输到中心站,以此实现通信任务。
在基于环境以及资金投入量的因素进行考量,基本上可以采用无线通信的超短波信道、GSM公网、卫星或者一些有线通信的方式,而在技术的使用中,大部分都会采用短波的方式当做主信道,其次还会使用备份信道的方式。
在进行技术的使用中,基本上需要使用GSM公网,或者使用PSTN程控电话。
传输方式的使用,直接影响到水情信息的采集能力,因此就需要保障系统在实际运行阶段,始终保持一个较高水平的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或者对于其他方面的上级传输能力,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强化运行的整体逻辑,并保持一个较强的运行效率。
国内外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综述
摘
要: 文章介绍 了国内外水 文 自动测报 系统发展 的历史和技术革新 的过程 , 从最初 的电台测
报、 雷达测 报到先进 的电话 公 网测报及卫 星测报 , 从 国外设备 到国 内 自主研发设 备 , 在短 短的
几十年里水 文 自动测报 发展速度惊 人 , 为防灾减 灾做 出了突 出的贡献 。着 重介绍 了当今最 为
流行和使 用的水文 自动化设备 , 并 根据特点描述其适用性 , 对 于今后 的工 程实践具有一定 的指
导意义 。
关键词 : 水文 自动测报 ; 研究现状 ; 监 测设备 ; 水情遥测 ; 信息采集
中 图分 类 号 : P 3 3 5 文献标识码 : B
家, 1 9 8 0年 在美 国西 部 山 区建 立 一 个 由 5 2 5个监 测
1 水文 自动测报的意义
站 组成 的名 叫 S N O T E L的测 站 网络 , 直 到现 在 还 在 水文现代化建设是以推动水文适应经济社会发 运行着并且效果越来越好 , 这些传输 网络所传送 的 展需 求为 目标 的 动态 发 展 过 程 , 具 有 强 烈 的 时 代 特 数 据与 实时 数 据 的 传送 时 间非 常接 近 , 在 4—5 mi n 征, 反映 了时 代 的科 技 发 展水 平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即可获 得相应 数 据 , 而且其 可控 性 比卫星要 高 j 。 需求 … 。水 文现代 化 建设 是水 利 信 息化 的基 础 。其 日本 对 于水 文遥测 的投 资可 谓 相 当 巨大 而且 建 中信 息传 输是 水利 信息化 的 重要基 础工 作之 一 。 设 时期 也 比较早 。1 9 8 6年 , 日本 建 成 了世 界 上最 大 的水 文 遥测数 据 采集 系统 , 系统 使 用 了 1 2个 测 雨 雷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遥测站
中继 站
水情数据的收集, 水情信息的发报
中转要测站 的水情数 据
包 括 了要 测 站 和 中 心 站 组 。运 行 的流 程 为 : 自 动 采集 水情 , 实 时收 集 数 据 、 实 时 接 收遥 测 数 据 、 暂
分中 心站 总调度中 心
对遥测站的水情信息进行收集, 得到水情预报和调度决策
处理 、 遥测 , 合 理 利 用 当前 的水 库 资 源 和水 资 源 , 水 报任务 , 总 调度 中心 就是 统 管这 些 信 息 资料 , 能够 对 资源 的防洪 调 度 等 加 以水 文 等 学 科 的综 合 , 对 水 文 信息数据加 以调度和决策 , 当前 的水情 自动测报系 进 行测 量 和计算 , 提 高洪 水 预 报 的精 度 , 将 以往 的水 统包括 了 自报 式 和 应 答 式 体 制 , 前 者 采 用 随 机 发 送 库 安全 度汛 的落 后 情 况 进 行 改 善 , 改 变 了人 工 水 情 信 息 的方式 将 数 据 采 集 到 的参 数 的变 化 加 以分 析 ,
测量的弊端 , 提高了水情测报速度 实和 电厂 的经济 后者按照调度中心的命令将信息进行采集并且进行 运行 。 发送 。各组 成部 分 的任务 表见 表 1 。 表1 各组成 部分 的任 务表
1 水情 自动测报 系统发展现状
1 . 1 基 本 的水情 自动 测报 系统
名称
任务
洪水调度子系统包括的基本信息服务 和主要功 能等加 以分析 , 分析 了水情 测报 系统 的使用 现
状, 功能优势等 , 提 出今 后 采用 地 理信 息 系统进 行子 系统 独 立设 计 、 实现 系 统 的高度 集 成 的
自动化测绘在黄河兰州段航道测量中的应用
黄 河 兰 州段 航 道 整 治 建 设 工 程 , 长 8 . k 位 于 甘 肃 全 8 m, 4 省兰州 市宽阔盆地 间和 山区峡谷 , 河道 婉 蜒 弯 曲 , 治 河 段 整
的 西 起 点 位 于 八 盘 峡 枢 纽 , 至终 点 为 小 峡 水 库 坝 前 ( 川 东 什 镇) 。水面宽 最大 约 lk 最 小 8 , m, 0m 近小峡 坝前 水 深达 3 0m, 特 别 是 包 兰铁 路 桥 至小 峡 水 库 坝 前 , 沟壑 纵 横 交 错 , 岸 山 坡 两
的具 体 应 用。本 项 测 绘 工 程 , 实现 了测 绘过 程 自动化 、 测绘 产 品 数 字 化 , 高 了外 业作 业 效率 和 成 图精 度 , 现 了 高科 提 体
技 测 绘 技 术 的 高效 性 和科 学性 。
关 键 词 : P T G S R K技 术 ; P 0 3电子 平 板 测 绘软 件 ; 河 兰 州段航 道 ; 量 ; 用 E S 20 黄 测 应
水 下地 形 点 测 量 , 1台 G S接收 机架 在 基 准站 上 . 台 将 P 1 G S 收机 设 置 在测 船 上 作 为 流 动 站 , P接 2台 G S接 收 机 同 步 P 接 收 所 有 可视 G S卫 星信 号 , P 基准 站通 过 数 据 电 台 连续 发射 数 据 信 息 . 动 站 不 断 接 收 基 准 站 数 据 信 息 的 同 时 , 时 解 流 实 算 出测 船 上 流 动 站 的 坐标 , 深 仪 同 步 测 量 出 水 深 , 记 录 测 并 在 R K手 簿 内 。 于航 道 测 量 , 般 采 用 断 面 法施 测 , T 对 一 按航 道 规 范 2 0 / 地 形 图 测绘 要 求 , 001 沿河 道 每 2 0 m设 1 断 面 , 个 在 断 面 上 每 1 0 m左 右测 1 点 .水 深 较 浅 的 地 方 单 独 测 量 或 个 用 全 站 仪 测量 。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软件1.1项目概况1.2系统需求。
1.2.1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应基于各测站的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实现的自动化处理进入为本系统运行配置的数据库,实现对水情相关资料进行实时测报的功能,应满足不同数据源的接收方式维护,建立实时水情数据库、历史水情数据库、模型库、预报库等其它专用库,按照满足水情预报成果的制作与发布要求。
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接收处理、数据库管理、标准数据库创建。
1.2.2水文预报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的开发,需采用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处理和洪水预报模式,坚持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前瞻性的原则。
建立满足水利枢纽工程运行服务的交互式洪水预报系统。
1.2.2.1系统功能水文预报作业系统应采用多种预报方法和预报模型的平行运行,并可进行多方案成果的交互式分析、比较,为水库的预报调度运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运行模式可采用自动定时预报和交互式预报两种模式并举。
水文预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水情数据预处理、水雨情信息查询、预报模型(方法库)指定、作业预报计算、考虑预见期降雨的预报计算、水文预报成果交互式分析和预报精度评定。
1.2.2.2预报项目预报项目为入库流量、坝址区重要站水位;预见期包括6h、12h、24 h、48h定时过程预报和洪峰预报。
1.2.2.3运行功能要求短期作业预报运行程序,采用交互方式指定本次使用的模型程序,以方便加入新的预报方法库和在不同的预报站上进行不同的预报模型的组合。
系统具有实时校正的交互修正等综合分析功能;具有利用降雨综合分析信息,对预见期不同降雨量级水文情势变化的模拟功能。
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检索功能。
作业预报系统还应包括成果输出、精度评定、方案参数率定等配套功能。
1.2.2.4水文预报系统集成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应将短、中期水文预报的全部功能集成到一个总平台上,并具有水雨情信息查询、报表生成、资料整理归档等功能,供用户完成全部短、中期水文预报等相关的工作。
四、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北斗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使用波段:地面用户终端和卫星间的链路使用L/S波
段,发射1.6GHz(上行),接收2.4GHz(下行),卫星地 面网络中心和卫星间通信链路使用C波段。。
• ―― 覆盖范围:北纬5~55度,东经70~145度(中国全境 及亚洲大部分地区)
• ―― 传输速率:出站信道为31.25kbps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测站的工作制式
三种基本工作制式: 1、自报式——分为定时自报方式和增量自报方式。 定时自报方式:根据预置的报汛时段正点向中心站发送信息;
增量自报方式:当遥测参数发生变化时(如:水位变化2cm、 雨量增加1mm。)自动、随机地向中心站发送信息。是最有 效的常用方式。
2、应答式——遥测站按照中心站的命令采集发送信息。 遥测 站和中心站均需具备接收和发送信息指令的双向通信功能。 设备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功耗大。很少应用应答工作方式。
3、自报和应答兼容式——系统以自报式为主,但具备应答功能 。通过“自报式”得到了被测参数的变化过程。但遥测站还可 以随时接收中心站的指令,并按指令要求报送信息。重要站 考虑应用。
遥测终端机的功能及主要技术性能
1.输入接口。(1)数字量输入通道 (2)频率计数通道 (3)模拟量输入通道。 (4)标准接口
遥测终端机产品
一种国外产品
NSY.DA-2型数传仪(国产)
a) 可。 2)可选RS232/RS485接口, 3)大容量数据存储、定时采集、 定时上报历史数据。
4)通信方式:短消息、GPRS 5) GPRS传输支持远程维护。 6)1分钟≤数据采集间隔≤31天。
f) 内置电池: 可发射数据2000次以上。电 池充电后可继续使用。g) 可使用外接电源 ,电压6V。
水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要点
水文(水资源)自动测报系统解决方案1 组网方案简述1.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概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现代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是完成江河流域降雨量、蒸发量、河流湖泊水位、海洋潮位、流量(流速)、风向风速、水质、闸坝的闸门开度、渗压、土壤墒情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应用的信息系统,属于非工程性防洪措施。
它能将某一流域或区域内的水文气象、水资源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水资源优化调度,减少水害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两部分。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遥测站(包括监测站)、通信系统(包括中继站)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水文自动测报网络。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多用在重点防洪地区及大型水利工程上,特别是在流域性、区域性的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的自动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从70年代末起步,在浙江省浦阳江流域首先应用。
80年人初期为引进阶段,先后在淮河王家坝区间、长江流域汉江丹江口水库、黄河的三门峡至花园口建成进口设备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1985年以后为国产设备研制、定型阶段,有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黄河流域陆浑小区自报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长江流域汉江的黄龙滩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
90年代后为推广应用阶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包括三种工作制式:自报式、查询应答式和混合式。
自报式工作制式:在遥测站设备控制下每当被测参数发生一个规定的增减量变化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即向中心站发送所采集的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接收设备始终处于值守状态。
现在已经对传统的自报式工作制式进行了改进,使自报式工作制式有了较大发展。
改进后自报式也是双向通信方式,不是过去的纯单向工作方式。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4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软件系统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软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系统主要由5个子系统组成:总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子系统、雨水情信息采集子系统、洪水预报子系统、调度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雨水情信息采集子系统,顾名思义主要是雨水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规范写入及相关的数据管理,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洪水预报子系统根据雨水情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到的雨量、水量、水位、蒸发量、水流速、水流量等信息,对未来的洪水量、洪峰产生时间进行预测,与气象站相连,分析和预测未来的晴雨变化,发出警报,便于雨情调度子系统发生作用,对洪水进行人工预防和干预;查询系统可以对系统内的相关数据进行查询。
水情信息自动测报系统是水文部门针对远程监测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水库等水情站点的实时数据监测而开发的,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实时雨情、河道水情等数据的及时采集、传输,使水情工作者对本区域的雨、水情进行及时掌握,准确分析,为各级防汛部门保障本地区安全度汛、防洪调度决策等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2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站网布设
1水情信息自动测报系统简介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文是水利的侦查兵,水情测报工作在日常的水文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情工作是水文工作服务于社会的窗户和耳目,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水情测报工作还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为防汛抗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资源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浅谈水文测报系统发展与可靠性分析
浅谈水文测报系统发展与可靠性分析摘要:新时期的水文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以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不断针对水文工作展开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与实践是促进水文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与突破的根本途径。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不仅是水文工作的必要趋势,同时也是水文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部分。
重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研究是在水文工作中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文在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做出简要阐述的基础上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做出了总结,并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以及防治办法做出探讨,期望通过保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可靠性使其为水文工作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水文自动测报发展历程可靠性策略水文测验工作是水文工作体系中的基础内容与重要构成部分,能够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管理、防洪抗旱以及水利规划等都能够提供许多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使水文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水文测验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水文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但是同时水文工作也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概念与工作原理做出正确的认识,并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使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更好的在水文工作中发挥出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引用到了遥测、通信、计算机以及网络等先进技术,能够完成测区内蒸发量、降水量、流量、风向、风速等一系列与水文气象有关要素的数据收集、处理与传输。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作为水文信息和数据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并进行正确的建设与完善的管理。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由一个中心站与若干个遥测站组成,在复杂地形中还需要设立若干个信号转发中继站。
而由于一些特殊的水文测验工作要求建立大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则需要补充多个集合转发站。
一般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包括测量需采集参数并转换为信号发送的传感器、将参数转成数字信号的信源编码以及将信源编码输出的信号转换规则便于心道传输的信号编码、与编码过程相逆的解码、存储采集参数的记录装置、现实采集参数的现实装置、调制解调以及扩展通信口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技术分析
水文自动测报技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水文自动测报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先阐述了水文自动测报技术的监测仪器选用,然后结合水文自动测报的新技术,提出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展望,主要包括智能化水文综合监测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基于4G的水利工程智能监控调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信息化与专业化深度融合水利智慧化体系的构建,进而不断的提高水文自动测报技术水平。
关键词:水文;自动测报;技术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使得我国科技研究得到进步,水文信息通过借助现阶段的一些技术不仅实现信息的自动化采集,还实现自动化传输和处理以及控制,其中在这方面尤其是对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而不断的提高自动化水平,还便于更好地掌握水文信息,不断的提高水文信息的准确性。
所以有必要加强对水文自动测报技术的研究,提升水文服务于管理,使其旱情和灾情预测得以实现,进一步推动测报系统的发展。
1.水文自动测绘技术的监测仪器选用首先降雨量观测设备。
在进行城市降水量观测的过程中,可加强对JDZ -05型翻斗式雨量计选择,并充分的应用,其中主要的应用原理为环口可实现降水面积控制,待计量达到水量下可翻斗翻转,磁铁吸合干簧管后产生通断信号,便于更好地使用记录仪器,因为它能够提供依据;其次蒸发观测设备。
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可以自动遥测蒸发器检测蒸发量为主,进而不仅能达到数据实时传输,还能实现接收指令功能,并注重对观测现场选择,所选择地质作为观测现场不仅要空旷平坦,气流流通。
其中在城市水位观测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水位自动检测仪的选择,且在城市各个水流区域内既要应用浮子式,还要应用超声波式等。
在城市洼地位置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可选择两种水位观测设备,为0TTRLSTC4O1和感应式数字水位传感器等,一定程度上能确保测量精度;然后流量测验设备。
在进行流量测验的过程中可加强对自动监测设备的选择和应用,并采取相应的设备来实施城市各个水流区域流量测验,其中在这方面可加强对AEM-RS流速传感器的应用,进而不管是流速还是流向能将其测出来,还能清楚实际水温。
对当前水文自动测报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分析
倍, 自动测报经济效益显著 。
3 当前 面 临 的 问题
31 管 理机 制上 的 问题 . 311 思 想认 识不 足 , . . 重视 不够
一
集、 传输 、 处理 的一整套信息系统。 我
国水 文 自动测报技 术开 展研制 始 于 上世纪 7 O年代中期 。 在过去 3 0多年 的发展历程 中, 文 自动测报 系统 的 水 建设和技术得到 了迅猛 发展 , 所建 系 统为 防汛 和水利 调度 的决策 提供 了 依据和参考 , 发挥了很好 的作用 。
21 0 0年 第 1 期
自动 测 报 发 展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目前
江 苏水 利
工作量并 不大。
4 与 资 料 整 编 要 求 相 比 存 的和有 水 效 的非工程 措施 , 所建系统提高 了水
自动测报 主要 能采集 的数 据只 有雨 量 、 位 、 门开度 和水质 等少 数几 水 闸 个项 目。其 它如 蒸发量 、 流量 、 含沙 量 、 下水 、 地 墒情 等测 量仪 器大都 达
单站设备投人经费总计 1.7万 4 7 元 , 年运行费用为 1. 3 87 7万元。而采 表 1
设备名称
RrU r
单站水文 自动测报设备投入经费统计表
数 量
1
单价( ) 元
20 0 10
费用( ) 元
21 0 00
321 设 备 质 量 不 高 ..
目前水文 自动测报使 用的设 备 ,
41 测量精度不够 , . 且故障率 高 求最为严格 的一种 , 水文 资料 要求具 有连续 性 , 年不 能有 中断 , 旦 出 全 一 现 问题 , 必须 在半 天 内修 复 , 对于 这 自动测 报 系统维 护来说 一般 是很 难 做 到 的 。水 位 测量 误差 不 超过 1 2 ~ cI 1, T 使用压力式水 位计和气泡水位计 ( 包括进 口产品 ) 达不到这个要求 。 浮 子式 水位计精度相对要 高些 , 浮子 但 式 水位计 中使 用 的 4 5芯片 极易 被 8
甘肃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对提高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积极作用
2
甘
肃
科
技
第3 2卷
新 改建 雨量 站 3 7 2个 .分 别 占全 部 建 设 内 容 的
姚 炜 , 张德 栋
( 甘 肃 省 水 文 水 资 源局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根 据甘 肃 省 q  ̄ d , N 流水 文监 测 系 统 建 设 和 运行 情 况 , 通 过 系 统 建 设 前 水雨 情 监 测 、 传输 、 处理、 预 警 预报 能 力
的对 比 , 介 绍 水文 监 测 系统 建设 情 况 , 同时 分 析 系统 对 甘 肃省 水 文 情报 预 报 工作 信 息 化 水平 的积 极 作用 。 关键词 : 中 小河 流 ; 水文监测系统 ; 水文情报预报 ; 信息化 ; 积 极 作 用
测重点 .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 协 调 好 与 相 关 规 划 的 关系 , 兼 顾 已有 水 文 监测 体 系 . 合 理 进行 水 文 站 、 雨 量站 、 水位站站址选取 。 从 而 更 好 的 为减 少 中 小 河
水位 站 、 雨量站、 水 文信 息 中心 、 应 急机 动 测 验 队 等
全 面建 成 . 系统 的建成 极 大 的提 高 了我 省水 雨 情 信
息采 集 、 传输 、 存储 、 处 和 水 文 预 警 预 报 的 自动 化、 信息 化水 平【 ” 。
目建 设 . 水文站站 网密度提高至 3 . 0 3个 , k m2 。 雨 量
站 密 度提 高 至 1 O . 7个/ 万k m 2 :新 增水 位 站 1 6 8个 , 站 网密度 为 3 . 7 8个/ 万k m2 以具 有流 量监 测 能力 的 水 位 站 作 为水 文 站 . 则 水 文 站站 网密 度 提 高 至 6 . 8 1
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的几点思考
李贵生;宗瑞英;薛春珂;宋霞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 1综述rn水文自动测报是通过应用遥测、通信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实现水文资料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预报的现代化水文信息系统,提高了水文测报速度和洪水预报精度,扩大了水文测报范围,能够及时测报暴雨洪水信息,从而增长洪水预见期,为防洪调度提供快速、可靠的决策依据.
【总页数】1页(P9)
【作者】李贵生;宗瑞英;薛春珂;宋霞
【作者单位】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东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淮河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概述 [J], 吴恒清
2.我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与探讨 [J], 张建云;姚永熙;唐镇松
3.锦州市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J], 刘海林;吴学生
4.福建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与效益 [J], 陈维惠
5.福建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发展与效益 [J], 陈维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要点
水文(水资源)自动测报系统解决方案1 组网方案简述1.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概述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属于应用现代遥测、通信、计算机技术,是完成江河流域降雨量、蒸发量、河流湖泊水位、海洋潮位、流量(流速)、风向风速、水质、闸坝的闸门开度、渗压、土壤墒情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应用的信息系统,属于非工程性防洪措施。
它能将某一流域或区域内的水文气象、水资源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水资源优化调度,减少水害损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模和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和水文自动测报网两部分。
水文自动测报基本系统由中心站、遥测站(包括监测站)、通信系统(包括中继站)组成。
水文自动测报网是通过计算机的标准接口和各种信道,把若干个基本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进行数据交换共享的水文自动测报网络。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多用在重点防洪地区及大型水利工程上,特别是在流域性、区域性的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应用的自动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从70年代末起步,在浙江省浦阳江流域首先应用。
80年人初期为引进阶段,先后在淮河王家坝区间、长江流域汉江丹江口水库、黄河的三门峡至花园口建成进口设备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1985年以后为国产设备研制、定型阶段,有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黄河流域陆浑小区自报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长江流域汉江的黄龙滩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
90年代后为推广应用阶段。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包括三种工作制式:自报式、查询应答式和混合式。
自报式工作制式:在遥测站设备控制下每当被测参数发生一个规定的增减量变化或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即向中心站发送所采集的数据,接收端的数据接收设备始终处于值守状态。
现在已经对传统的自报式工作制式进行了改进,使自报式工作制式有了较大发展。
改进后自报式也是双向通信方式,不是过去的纯单向工作方式。
无人值守短波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无人值守短波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乐子华
【期刊名称】《水利水文自动化》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1993年,我所研制的第一套实用、可靠、无人值守的全自动短波水情测报系统,首次在甘肃省电力管理局所属的碧口水电厂投入运行。
几年来运行一直正常,自动采集的水文数据已成功地应用于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是国内首先成功地应用短波传输方式于水情自动测报的系统。
【总页数】10页(P1-10)
【作者】乐子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8.9
【相关文献】
1.超短波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作原理探讨 [J], 贺伟
2.谈超短波通讯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 [J], 张榆海
3.超短波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J], 金建乐;周涛
4.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超短波通信电路设计 [J], 吴学文
5.无人值守短波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总体设计 [J], 乐子华;乐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走航式ADCP在兰州水文站的应用
走航式ADCP在兰州水文站的应用为了了解和掌握在不同流量级、不同含沙量情况下走航式ADCP的流量测验精度,提高流量测验效率,减轻测站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在兰州水文站进行比测实验,通过分析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标签:走航式ADCP;比测;分析黄委上游局2005年引进的ADCP测流系统,为了了解和掌握在不同流量级、不同含沙量及不同悬挂方式等情况下该系统的流量测验精度,提高流量测验效率,减轻测站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让这一先进技术尽快得以投入生产使用,兰州水文站进行了多次比测试验。
1 兰州站基本概况兰州水文站位于兰州市中山桥下游212m,地处东经103°49’,北纬36°04’,集水面积为222551km2,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29.6%。
兰州站是黄河上游干流上的重要水沙控制站(属流量测验一类精度站)。
用ADCP进行流量测验是近十几年来才发展和应用的新的流量测验方法。
1.1 测验河段及断面基本情况兰州站测验河段顺直,水流自西向東穿城而过。
两岸为人工块石河堤,河槽固定,河床由砂卵石组成,测流断面为一“U”型窄深断面,冲淤变化不大,各级水位水面宽在180~230m范围内变化;受稳定的河槽控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一般为单一线,年际变化不大。
基本水尺断面设于中山桥上,测流断面位于基下212m处。
1.2 测验情况该站流量测验以流速仪缆道为主,测船用以取沙和测流,特殊情况下使用浮标法测流。
2 ADCP测流系统流量测验2.1 ADCP流量测验原理ADCP中文通常译为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用ADCP进行河流流量测验是近十几年才发展和应用的新的流量测验方法,是一种动态测流方法,是随着测量船运动过程中进行测验的。
2.2 ADCP流量测验试验分析(1)试验情况。
本次试验用的ADCP为美国RDI公司第三代“骏马”系列“瑞江”牌1200kHz走航式遥测型ADCP,由一根牵引绳系于测流缆道行车架所挂的铅鱼上,另一端系在装载有ADCP的“三体船”上,由缆道带动“三体船”在断面上进行流量测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水文站自动测报系统的发展
摘要:应用遥测、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完成江河流域降水量、水位、流量和蒸发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的水文信息自动测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水文测报模式,提高了水文信息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必将在防汛杭旱的水文工程项目中获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自动测报;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接收;数据处理
水文测报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而逐步被认识和发展。
随着防洪、航运、灌溉及水电工程的兴建,水文测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认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水文测报已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文测报的方法、手段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测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水文数据自动采集、存储、传输、接收、处理的新型水文测报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水文测报模式。
1传统的水文测报模式
传统的水文测报工作主要是定点观测,即在水文站网规划布设的固定站点上进行水文测报工作,观测的项目主要有水位、流量、降水、蒸发、泥沙、水温和气温等。
各项目的主要测验、报汛、整理方式和手段如表1所列。
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的水文测报模式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各个环节方式手段还是比较落后的,大部分项目数据采集都为人工采集,个别项目虽实现了自记也是机械模拟记录,易出现故障。
数据的传输方式依然是以电台、电话或电报为主,传输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数据处理仍以人工记载、计算和整理为主,中间环节复杂繁琐,不仅耗时费力,且易出错。
2水文自动测报技术发展现状
水文测报技术的发展与水文仪器的发展紧密相关。
初期,水文测报由于受仪器的限制,只能依靠人工长年驻守在固定站点,用人工测量,自动化程度很低。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水文测报仪器的自动化程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目前在水文各主要观测项目中,国内外已生产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水文仪器,如水位观测仪器有气泡式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雷达水位计和电子水尺等;降水量观测仪器有新型翻斗式雨量计、加热式雨雪量计、称重式雨雪量计和光学雨量计等;蒸发观测仪器有遥测蒸发器等;流量测验仪器有全自动测流缆道、ADCP流速剖面仪和电波流速仪等;泥沙测验仪器有红外测沙仪、振动测沙仪等;水温、气温观测有温度传感器等。
上述各项目观测仪器均为数字记录方式,性能稳定,精度高。
根据要求可以选择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水流特点的仪器。
如寒冷结冰的河流,水位观测可以选择气泡式水位计或压力式水位计,固态降水观测可以选用加热式雨雪量计、称重式雨雪量计和光学雨量计。
目前,水位、降水、气温等观测可以实现全天候长期自动采集,在不结冰的地区,蒸发观测也可以实现长期自动采集,流量、泥沙测验可以实现实时自动测验。
随着以通信、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文数据的传输、处理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有线网络、短波、超短波、卫星通信为代表的新型数据传输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以电话、电台呼叫为主的传输方式。
这些新型传输方式可以实现异地远程自动传输,传输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非常高,为实现水文自动测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
应用遥测、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完成江河流域水文测验项目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接收处理的信息系统,称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按照构成,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数据采集系统、传输系统和接收处理系统。
3.1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各测验项目采集仪器和数据采集终端组成。
采集仪器承担水文数据的采集任务,采集仪器一般由传感器、记录仪、输出端口和电源组成,具有自动采集、数据记录(存储)和输出的功能。
数据采集终端是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设备,它的前端,不仅可以与各测验项目采集仪器直接连接,完成降水、蒸发等自动采集数据的组织和存储,而且设有人工置数接口,接纳流量、含沙量等必须人工参与方可取得的数据;它的后端,可与各种信道通信设备连接。
数据采集终端的主要功能是将各测验项目数据进行组织和存储,即打包处理,通过通信设备向接收中心发送水文数据。
3.2数据传输系统测站各测验项目经数据采集终端打包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将打包数据传送到接收中心,如何传送,就需要传输信道。
目前,可以使用的
传输信道主要有有线信道、短波信道、超短波信道和卫星信道。
采用有线信道,测站只需配备调制解调器,可进入测站计算机通过网络传输,也可直接传输;采用短波、超短波信道,测站需配备电台,架设发射天线;采用卫星信道,测站需配备卫星发射器。
各传输信道各有特点。
采用有线信道优点是不需要购置昂贵的通信设备,不需要申请专门的频道,不需要用户自己维护通信设备;缺点是通信“建立时间”长,通信速率低。
短波数传技术比较成熟,设备简单,主要利用短波被电离层反射,能够传播到数百乃至数千公里远处,但其信号不稳定,衰落严重,电台拥挤,干扰大。
超短波传输数据的特点是干扰小,信号稳定,通信质量高。
但该信道属于可视通信,不适合在山地和高原地区使用,远距离通信需建较多中继站,投资大,管理困难。
利用卫星信道通信,具有覆盖面大,不需要专用中继站、组网灵活、可靠性高,维护简单,建设周期短等优点。
目前世界各国成功用于水文领域的通信卫星主要是地球同步静止卫星,其种类有气象卫星、海视卫星和通信卫星。
3.3接收处理系统选择了一类通信信道后,中心站就要有相应的接收处理系统。
采用有线通信,水文数据经过调制解调器进入计算机;采用短波、超短波通信,中心站需配备接收天线和电台接收器,由接收器进入计算机;采用卫星通信,中心站需配备卫星接收器,由卫星接收器进入计算机。
无论采用哪一种通信方式,中心站计算机还需安装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以调出水文数据。
调出的数据只是原始数据,需进行后处理,开发后处理软件。
后处理软件主要有数据库软件、数据查询软件、整编软件及其它应用软件等。
采集系统、传输系统和接收处理系统经过有机的集成,就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4结语
目前兰州水文站已实现流量、水位、降水等项目的自动采集、处理,可为水库防洪调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今后,随着建设的不断进展和水情测报系统的完善,极大地增强了水情数据的监测能力,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防洪度汛、兴利除害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