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中心学校九年级6.1教案

合集下载

《优质教案》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1学案设计

《优质教案》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1学案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及相关的用途。

2.记住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及对应的用途。

3.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以及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且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自主研学1.单质是指。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单质:。

2.你认为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吗?3.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室现需要66 g的CO,则至少需要燃烧多少克的木2炭才能得到?合作探究一、碳的单质[阅读]课本P,补充下方表格:106~107[实验]通过实验6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思考]1.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可以作吸附剂?2.碳元素除了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外,你知道还能组成哪些单质吗?3.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内填充的是什么物质?[交流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3.结合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归纳小结]1.金刚石、石墨(见上表格)2.无定形碳(属于物)(1)结构: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性质和用途:①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用于;②焦炭用作;③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

★注意: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吸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炭”是指具体的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的部分单质。

如:。

二氧化碳由和两种元素组成。

3.新型碳单质分子是由60个构成的分子,形似。

(1)C60(2)状的碳单质。

二、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性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个电子,第二层(最外层)有个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碳的性(1)氧气充足时:(填写化学方程式,下同);(2)氧气不充足时:。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填反应类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1在实践中学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1在实践中学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年级学习的特点,正确认识了学 习压力,掌握了应对学习压力的方法,提高了对学习的认识,知道了要树立起终身学习 的理念;同时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知道了学习不仅仅在学校,在我们的生活、工 作中都能够学习,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 力,我们还要逐步确立更为开阔的学习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在实践中学习?
①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 ②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 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 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③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 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说明了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 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议一议: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 量巨大,知识更新周期缩 短,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 穷。
知识小结
在实践中学习
①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②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③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④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九年级是学业繁重的时期,大家都在拼命学习,为自己向往的高中而拼搏。
但是从八年级的懒散突然进入这种紧张的状态,让人一是转变不过来,许多学
B 生都感叹学习压力很大,下列对于学习压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学习压力会影响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B.九年级学生有一些压力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C.压力越大,学习的动力就越大
D.学习压力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衰老。”从这个
议一议
你如何评价上述观点?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1《第一要义与核心》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1《第一要义与核心》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1《第一要义与核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要义与核心》的内容,主要围绕“生命至上”的主题展开。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活动,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命的价值和对他人生命的关爱程度有所忽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

3.情感体验法:通过观看视频、分享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视频资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引导语。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生命?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思考: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生命的?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生命?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关爱生命的具体做法。

九年级英语下册Unit6Topic1sectionA教案仁爱版

九年级英语下册Unit6Topic1sectionA教案仁爱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英语下册 Unit6 Topic1section A教案仁爱版时间参加人员地点办公室主备人课题Unit6 Topic 1Section A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 Learn a useful sentence:I would rather watch sports shows than those ones.b.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TV programs.2.过程与方法:Listen, read and practice.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roaden the students’ hor izons.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would rather ...than ..., fall in love (with sb.)课时安排1教具使用录音机、幻灯片/小黑板教学环节安排备注Step 1 Review 第一步复习(时间:5分钟)复习上一单元的功能话题,引入本课相关内容。

1. (简要复习,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T: Nice to see you again.Ss: Nice to see you, too.T: Could you tell me what you usually do in your spare time?S1: I like watching TV.T: Do you like playing Chinese chess.Ss: Yes.T: I know some students like playing Chinese chess and some students like watchin g TV. Now, let’s begin our new lesson to learn some TV programs.Step2 Presentation 第二步呈现(时间:15分钟)利用图片学习生词、重点句型及动名词的运用,导入1a。

石子中心学校九年级9。1教案

石子中心学校九年级9。1教案
①威海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②我们现在的小康是低层次、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③我市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④威海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遥遥无期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4.(2010年武汉市)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力争5年内使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10年内最大限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的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决策( C )
A.抑制房价过快增长
B.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C.给人民群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2010年滨州市)国务院在2009年下半年启动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民60岁之后可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意味着,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向“养老不犯愁”的新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项改革措施( D )
C.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D.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11.(2010年四川达州)下列对全面小康实践过程认识错误的是(A)
A.它是实现同步富裕的过程
B.它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C.它是追求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
D.它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
12.(2010年江苏连云港)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奇瑞,更没有奇瑞的未来。”这说明(B)
○美好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那些条件?
答: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B、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奋斗。C、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D、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等等。
(4)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6章《6.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教案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6章《6.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教案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6.1反比例函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领悟用函数观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求比例系数学习难点:正确列出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关系。

教法和学法:教师采用探索、发现法总结归纳本节的相关概念及其知识的应用。

学生经历探索--发现--总结--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师生合作,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呈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活动内容:1、什么是函数?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个变量,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的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2、你学过哪些函数?活动目的:让学生回忆所学函数,为新课打下基础。

活动效果:学生可能说的不完整,教师补充。

第二环节:参与互动,探究新知活动内容:活动一:物理中的数学1、和学生欣赏一段灯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电阻R和电流I的变化情况。

2、电流I,电压U,电阻R之间满足关系式U= 。

当U=220V时,(1)你能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3)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4)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活动二:(学生完成)运动中的数学银川到固原的高速公路全长约为400km,汽车沿高速公路从银川驶往固原,汽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请写出t与v 的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完成下表:(3)请描述t与v 的变化情况,它们是什么关系?(4)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活动三、归纳总结(师生合作)讨论:上述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从表格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看,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关系?2、从函数关系式的形式上看,有什么特征?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九年级Unit6第一课时说课稿

九年级Unit6第一课时说课稿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Section A (1a-1c)说课稿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6 Section A(1a-1c)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主要是围绕着“Inventions”为中心话题,让学生学会用被动语态来谈论身边的发明物如电话、电脑、汽车、茶叶、篮球以及对一些当代发明的看法;它是继unit 5之后的再次学习被动语态,本单元主要学习一般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学会表达由于这些创造和发明对生活的帮助和对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课主要通过熟悉我们周围经常使用发明物的历史来开阔眼界,学会谈论发明的历史。

二、学情分析通过unit5的学习,学生对被动语态的结构以及用法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习并掌握一般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

2、基本句型:A: When was the car invented?B: It was invented in 1885.A: Who was the car invented by ?B: It was invented by Carle.3.通过播放听力,获取关于发明物的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谈论发明物的发明时间以及发明者。

难点是一般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的运用。

五、教法的选择与学法指导: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主要采用情景对话,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再通过播放听力获取信息,进行口语交际。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九大环节:(一)复习用free talk 的形式谈论上一单元所学物品,比如衣服、戒指、茶、剪纸、风筝,学生也可以谈论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

石子中心学校九年级10。1教案

石子中心学校九年级10。1教案
A.脚踏实地、全力以赴B.向“超女”学习,学习声乐
C.投机取巧、随机应变D.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7.“母鸡的理想是在庭院里啄食,所以它的翅膀不能再飞翔;鹰的理想是翱翔蓝天,所以才有了搏击风雨的强健双翼。”这句话告诉我们()
A.理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B.是否有理想与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联系
C.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D.我们的具体理想应该是发展变化的
活动六
O树下的沉思:
这些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如何?
答:有的理想可能实现,有的可能不能实现。
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理想?
答:A、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B、具体理想是发展变化的,需要对理想进行适当调整。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C、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还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3)要使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你认为自己已经拥有哪些能力或具备哪些条件?还缺乏哪些能力或条件?(7分)
(4)人们的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你认为那是什么?(3分)
(5)你准备怎样使自己具备实现理想的能力和条件?(6分)
第十课第二框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注:1、表格和高度和宽度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但不可把某一个项目调没了。
(2)理想的作用
①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果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
②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亿万人民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1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1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6.1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主题为“反比例函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 y = \frac{k}{x} \)(\( k \neq 0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双曲线,探讨其性质,如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在第一、三象限单调递减等。
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密度、浓度等。
4.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对比:理解不同类型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能力,通过反比例函数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提高数学建模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图像,分析其性质,增强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函数,归纳反比例函数的特点,提高数学抽象素养。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学会与他人合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数学探究兴趣。
-在图像绘制上,通过绘制\( y = \frac{1}{x} \)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双曲线的形态,理解其在第一、三象限的单调递减性。
-在性质部分,详细解释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如何通过变换\( y = \frac{1}{x} \)的图像来得到其他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在应用部分,通过实际案例(如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来展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石子中心学校九年级2。1教案

石子中心学校九年级2。1教案
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确立了“立足保护,发展旅游,发展绿色农业,建设富裕文明的神农架”的建设方针,如发展起万亩高山有机茶、万亩野生改良板栗、万亩高山无公害蔬菜和绞股蓝等中药材基地。
下岗的森工,或成为保护区的护林人,或成为绿色产业种植、养殖户;过去增收无门的农户也都凭生态农业脱贫致富。
1999年,神农架林区财政总收入2332万元(木材财政2000多万元)。2005年,在没有一分木材财政的情况下,财政总收入却增加到6382万元。职工和农民的收入也大有增加。
①在学校上课时常有人讲话,影响老师教学②从不参加街道或村组组织的各类活动③在家里从来不做卫生,自己的小房间很脏乱④公共场所不能做到遵守公共秩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二、简答题
7.怎样才能将集体主义精神渗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
8.集体是我们共同的家,是我们情感的港湾。人人都应该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集体呢?
镜头二:上课的预备铃声响后,某班一群学生蜂拥而入教室,然而一块掉在地上的小黑板却无人捡一下,不少学生都是绕道而过,更有几位学生从上面一踩而过。
镜头三:在去校外的短途活动中,上车时,不少学生挤着抢占座位,行车途中,一位怀孕的女教师拉着吊环站着,旁边坐着几位有说有笑的学生,谁也没想到要给这位老师让座。
……
8.一是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二是要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三是在集体中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使集体能够发挥更大的力量。
9.作为家庭成员,在家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作为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值日生工作;作为公民,遵守法纪,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6.1《学无止境》优秀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6.1《学无止境》优秀教案

第六课我的毕业季第1课时学无止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逐步确立更为开阔的学习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能力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增强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

【知识目标】站在新的角度认识学习,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坦然面对学习压力。

【教学难点】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66“运用你的经验”,思考:在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与小李类似的经历?与同学分享并说明这段经历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结合自身实际回答即可。

如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等。

教师过渡:小李的经历启示我们学习是一个过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积极学习、终身学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无止境》。

【新课讲授】一、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1.阅读材料,思考:“不苦不累无谓初三,不拼不博人生无味。

”某中学九年级的学生齐聚一堂进行动员大会。

各班代表介绍班级目标和口号,10个班级根据自身情况立下宏愿,大声喊出敢拼敢搏的誓言。

在介绍目标这一环节,每班都清晰说明了整个班级的总体目标和期待,大部分班级还陈列出了每门学科的学科目标和整体规划,充分展现出孩子们脑海里已经定下的明确目标。

进入九年级时召开动员大会有什么意义?提示: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励学生奋斗拼搏,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等。

2.阅读教材P67“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如何评价小清的做法?提示:小清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

这样不仅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会导致考前焦虑,影响自己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等。

(2)你有哪些学习压力?缓解学习压力,你有什么经验?提示:①学习压力表现在:A.食欲不振,睡眠质量较差,经常失眠;经常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

九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导入与新课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新的知识点。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1.3 教学方法:使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4 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新的知识点。

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1.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相关的知识点。

分析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3 教学方法:使用讲解法,清晰地传授知识。

使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4 教学步骤:讲解相关的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

提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互动讨论与合作学习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就给定的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3.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3.4 教学步骤:分配合作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和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3.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讨论题,让学生继续巩固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巩固练习与知识运用4.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方法:使用练习法,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

九上6.1教学设计

九上6.1教学设计
重点问题:
1、我国人口现状(基本特点及其它特点)
2、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重要性、必要性)
3、我国的资源状况及特点
4、我国的环境现状及特点
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
引出本课主题—正视发展挑战
学生观看课堂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这些公益广告涉及生活中的哪些主题读了这些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③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重点
增强学生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难点
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结论:
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必要性: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
重要性: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正视发展中的挑战,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策。
结合图标,请同学分析下我国资源状况的哪些特点

离石区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1教学案无答案新人

离石区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6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1 金刚石、石墨和C601教学案无答案新人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一、单选题(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图所述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答案】D【解析】A、用金属制作奥运奖牌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项错误;B、用钢材制造体育场“鸟巢”主要利用了钢铁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故选项错误;C、用羊绒作“福娃”的外层材料主要利用了羊绒的物理性质--柔软.故选项错误;D、用丙烷做“祥云”火炬的燃料利用了丙烷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项正确.故选D.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 B.熔点、沸点 C.还原性、可燃性 D.密度、硬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A选项为物理性质;B选项为物理性质;C选项为化学性质;D选项为物理性质;故答案选择C 3.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解析】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世博会开幕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电解水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黄铜和铜相互刻划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4.“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答案】C【解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A. 液氢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C. 氢气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属于现象的描述,故选C。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1《正视发展挑战》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1《正视发展挑战》优质教学设计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

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九年级数学上册 6.1 反比例函数教案1 北师大版(2021年最新整理)

九年级数学上册 6.1 反比例函数教案1 北师大版(2021年最新整理)

(贵州专用)2017秋九年级数学上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贵州专用)2017秋九年级数学上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贵州专用)2017秋九年级数学上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6。

1 反比例函数1.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重点) 2。

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重点)3.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一、情景导入你吃过拉面吗?有人能拉到细如发丝,同时还能做到丝丝分明。

实际上在做拉面的过程中就渗透着数学知识。

一定体积的面团做成拉面,面条的总长度与面条的粗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类型一】辨别反比例函数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哪些函数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1)y=错误!;(2)y=错误!;(3)y=23x;(4)xy=错误!; (5)y=错误!; (6)y=-错误!;(7)y=2x-1; (8)y=a-5x (a≠5,a是常数).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必须是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才是反比例函数.如(2)(3)(6)(8)均符合这一概念的要求,所以它们都是反比例函数。

但还要注意y=错误!(k是常数,且k≠0)的一些常见的变化形式,如xy=k,y=kx-1等,所以(4)(7)也是反比例函数。

在(5)中,y是(x-1)的反比例函数,而不是x的反比例函数。

(1)中的y 是x的正比例函数.解:(2)(3)(4)(6)(7)(8)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

九年级数学上册 6.1 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数学上册 6.1 反比例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数学上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数学上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数学上册6.1 反比例函数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6.1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关系.2。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难点:判断给定的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内容:复习函数及相关内容(多媒体展示).1.函数的定义?2。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函数?3。

还记得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特征吗?处理方式:教师上课前需要布置复习,课上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师生之间边回顾,边板书.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易对事物感兴趣的特点,通过知识回顾,既能唤醒遗忘的相关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板书课题:6。

1反比例函数)二、问题探究,获取新知活动内容1:(多媒体展示)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I ,与导体的电阻R 、导体两端的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 =IR 。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R /Ώ 20406080100I /A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4)亮度可调节的台灯,其灯光亮度的改变,可以通过调节总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现。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单元 6.1 海洋化学资源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单元 6.1 海洋化学资源教案 鲁教版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从海水中溶有的物质开始深入到海底蕴藏的矿物资源,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同时不忘记告诫人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人类共同拥有的海洋资源,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关于海水提镁和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

对于海水提镁,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知道富集的方法在化学上的应用。

要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很低,人们想要得到它,就要设法使之富集。

如果直接用海水为原料,则将其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沉淀的过程就是为了使镁元素富集;如果以卤水为原料,则在海水晒盐阶段就经过了一次富集,转化为沉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富集,还能够除去其中的氯化钠等杂质。

关于海水的淡化,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淡化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中渗透节水意识的培养。

本节能用到的已学知道主要有:混合物、检验装置气密性、氢氧化钙和盐酸的化学性质、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时分子的穿透能力增强等。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过去可能不会从资源的角度认识海洋,在他们头脑中储存的关于海洋的信息更多的是海的壮观和美丽,从海水中可以获取海洋生物,可以得到食盐等,知道从海洋中可以开发石油的人就很少了。

所以,他们一般不会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角度去思考海洋问题,更不会想到海水的淡化是用化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大海的美好情感,使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刻体会化学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全国人民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③人大代表均由各族人民直选产生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02年3月5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畅所欲言,共商国事。会议审议和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2002年国家预算,审议和批准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
A.国家最高监督机关;决定权B.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立法权
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权D.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权
3,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
课题
第六课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过程与方法: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材料二: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近3000名代表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审议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2)材料二中的事实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什么机关?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任免权
全国人大任命中央军事委员会成员决定权
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监督权
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
2,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在我国各种国家机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是()
A国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检察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体代表对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做了认真的审议。这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行使
A,立法权B,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权
9,由35个选举单位产生的2985名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工人农民占19.46%,知识分子占21.14%,干部占32.44%,民产党派占16.09%,解放军占8.99%,港澳占1.25%,归侨占1.24%,少数民族占13.91%,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这充分说明()
⑤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
⑥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个人批注




一,基础知识巩固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_,________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2,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组成产生行政机关______
广大人民人民代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判机关______
检察机关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 ____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权力
①最高决定权②最高监督权③最高立法权④最高任免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反分裂国家法》。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的
A.决定权B.人事任免权C.监督权D.立法权
12,国务院于2004年ll月1日颁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最高向劳动者加付1倍赔偿金;瞒报工资总额或职工人数最高可处三倍罚款。这一条例的颁布,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方面进一步做到了
A.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B.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离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就成为一句空话
C.坚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D.坚持依法治国,人人要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四,问答题
1,全国人大代表表决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立法权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讨论: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
②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
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各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这表明全国人大
A,享有立法权B,享有最高决定权
C,享有监督权D,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人民代表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C,人民代表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因此人民代表是国家的主人
二,单选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法律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为1600元,决定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材料说明了全国人大是________;全国人大常委行使______权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是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C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D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9,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法治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4,依法治国
(1)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提____________,重要环节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下列各项内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在示意图中填写
A,广大人民直接或者间接选举B,行使管理国家各项权力
C,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D,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E,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上述示意图说明了什么?




注:1、表格和高度和宽度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调整,但不可把某一个项目调没了。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讨论:从图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在逐步完善;社会生活中得很多问题都通过法律来解决;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的轨道。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立法权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最高监督权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4,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高票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等。上述材料说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
C.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D.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将首次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等法律草案
3,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表决通过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和其他法律文件,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3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这说明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教材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6、教材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国务院③最高法院④最高检察院
⑤最高人民法院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A、①③④⑤须由②⑥产生,并对②⑥负责B、②③④⑤须由①产生,并对①负责④⑤须由⑥产生,并对⑥负责
5:“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充分体现了()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