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醇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醇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烃的衍生物》是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5模块中的第二章,而醇在烃的衍生物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在有机合成推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与生活最贴近的有机物,本节是复习课,通过醇的一系列性质,按“结构—性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的模式来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醇的性质、官能团的转化,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整合能力。
并且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醇的结构及性质。
2.探究根据结构和条件分析有机反应的方法
3.体验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素养
四、教学重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六、实验准备:药品:无水乙醇钠水
仪器:烧杯镊子小刀
七、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是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精心准备,提供条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设计方案,做实验验证有关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新理念。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同时知识化,面对实验结论不对不去重新的进行实验,得过且过。
少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
化学学情分析
一、有机化学在高考中的比重
高考中选择题一般是一个选择和选修34题。
选择题题干给的是一个较为陌生的结构简式,包含多种官能团,考查的内容一般是分子式、官能团种类数目、官能团基本性质等。
选修是有机合成的推断,考查的内容包括反应类型、结构简式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书写等。
而无论是在选择题还是选 34题,羟基基本都会出现,尤其是酯化反应更是一个高考的热点。
二、学生有机学习的情况
1.基础知识不扎实,分析方法不到位。
有机学习的特点是有趣,但像读小说一样泛泛而学是不行的,需要认真的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特点并能灵活的分析,现在的学生在灵活的分析上做的不足。
2.概念易混易乱。
对于相似的官能团和反应条件分不开,例如卤代烃的消去和水解的条件经常混淆,乙醇消去的170度乱用的现象经常出现。
3.方程式书写丢三拉四。
一是丢条件,二是掉其它产物,特别是在较复杂的反应中,产物判断不准确。
三、本节的授课措施:
鉴于学生基础和习惯较差,因此在复习中一直在贯彻着“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思想,本节课也要突出这种思想。
1.充分引导,大胆放手。
充分理解素质教育的精神,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错误,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充分的体会自己的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本节课让学生对完答案后集体交流讨论,学生交流能保证全心投入,强于老师教。
同时老师深入学生,认真的听取学生的错误,掌握一手资料,准备点拨提升。
2.严格要求,强化规范意识。
通过批阅情况和学生展示情况的反馈,总结学生的易错项易混知识,当堂进行点拨,强调,本节就对卤代烃和醇的消去、醇水与钠反应做了对比,以助于学生以后区分。
同时在课后要跟上相关的强化练习,保证不为规范丢分。
《醇的性质》课程效果分析
一、检测分析
本次检测采用高考分值,5个选择35分,一个推断是15分比高考多了三分。
经过检测,分数段:90分以上11人,80分以上11人,70分以上10人。
鉴于学生水平限制,本次检测效果比较理想
二、问题分析
1.部分知识遗忘,例如甲醛的缩聚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想到。
2.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还是不足,例如醇氧化的特点学生掌握的很好,给一个醇的结构
简式也能轻松的写出氧化后产物,但是给以醛或酮的加成,则书写较差,反应学生对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把握不好。
3.同分异构体判断较差,通过调研发现学生书写规律意识太差,部分同学连最基本的邻间对都把握不住。
三、课堂总结
总体来说,学生的掌握情况不错,只是部分同学的知识运用上仍需下功夫,后面的教学和练习中要着重强调课本上有的但不常用的知识,同时教育学生学会使用课本,不要盲目的查各种资料。
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二节教材分析
一、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总体定位和功能
本模块教材突出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线,建立起结构、性质、反应、合成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多种类型的有机物的繁多性质和反应,以及合成与应用串联为有机的整体。
具体表现为: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初步建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联系,以烃为载体进行说明;
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建立有机反应与结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联系,以烃的衍生物为载体进行说明;
第三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建立合成、应用与其他各要素的联系,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载体进行说明。
二、第二章第二节《醇和酚》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是把握从组成、结构到性质再到应用的过程。
同时通过实验学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最后是认识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虽然每节内容不同,但从教材设计上可以看出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
教材联想质疑部分能过一个故事和一个图片引入,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醇在有机合成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将学生带入化学的世界。
第一部分内容醇的概述从官能团和命名角度让学生认识醇的分类和结构,同时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合物与生活的重要联系。
并通过几种醇的物理性质的比较引出醇的物质性质规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
以引导为主,学生用心的去感受,在感受中学习。
第二部分则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醇的组成和结构之后开始研究醇的化学性质,体现了有机研究中从组成-结构到性质的基本研究方法。
本部分设计的时候先是以一个醇的结构式为载体,分析了醇中几种不同的键。
然后再开始研究醇的性质,先是羟基氢,再是羟基的反应。
让学生深刻的体验结构决定性质。
三、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注重知识内容前后结合,强调内在规律。
要结合教材精心的设计导入,充分让学生感受该内容重要的社会价值,以引起学习的兴趣。
在处理第一部分,醇的结构、分类、命名时要结合前面学习的经验,让学生意识结构性质会贯彻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部分的化学性质学习要突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知识的前后呼应,带领学生认真的剖析醇的结构和反应特点、断键规律,让学生初步理解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内在联系和变化的规律。
二是要重视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实验探究,由于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陈述性知识,但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课程标准和课本提供了可供实验探究的活动建议,如醇与钠,醇的氧化等反应。
三是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有许多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火锅酒精炉,醇氧化成的醛类等物质,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来源和合成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用源自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组织教学,还可以创设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的情境,进而展开,增进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愿望,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例如引导学生分析人喝酒为什么红脸,真正地面对并学习科学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倡导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并富有责任心的生活态度,提高基本的化学科学素养,
《醇的性质》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还能发生缩聚反应的是()。
A.甲醇B.甲醛C.甲酸 D.苯酚
2.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a、甲醇,b、乙二醇,c、丙三醇,d、丙二醇。
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H2的体积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且生成物能被氧气催化氧化为醛的是( )
A.3-戊烯-1-炔 B.甲苯 C.蚁醛 D.丙酮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有卤原子或羟基且邻位碳原子上有氢的有机物能发生消去反应
B.含有卤原子或酯基的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反应;
C.含有醇羟基或酚羟基或羧基的有机物能和金属钠反应
D. 含有酚羟基或羧基的有机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只有羧基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和使石蕊试液变红
5.在下列反应中,硫酸只起催化作用的是()。
A.乙醇和乙酸酯化 B.苯的磺化反应
C.乙酸乙酯水解 D.乙醇在170℃时脱水生成乙烯
6.乙醇分子结构中,各种化学键如下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和乙酸、浓H2SO4共热时断裂键②
B.和金属钠反应时断裂键①
C.和浓H2SO4共热至170℃时断裂②,⑤键
D.在Ag催化下和O2反应时断裂①,③键
7.由—CH3、—OH、、—COOH四种基团两两组合而成的化合物中,其
水
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的有()A.2种B.3种C.4种D.5种
二、推断题:
8.已知工业上用乙烯直接氧化得乙醛,羧酸中与羧基相连接的碳原子(称为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生成一卤代酸,如:
,
卤代烃水解得醇,现用乙烯和无机原料合成E:
试推断:
(1)A、B、C、D的结构简式:
A _________ __、
B __ ________、
C _____________ 、
D 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步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醇的性质》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1.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同时认识实验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目标的设置中突出了这几个方面。
这里制定的目标也尽量的保持简洁,因为有机结构-性质-应用是连续的过程,高三复习重点突出的是能力的提升,目标太繁琐无法突出重点。
在课堂上保持着目标的引领性,对关键字进行勾划,中间回扣目标,不断的强调结构、性质,让学生耳濡目染,真正让目标起到引领的效果。
2.整个设计符合学生特点,也用到了探究实验,但是最后应该再加入一个醇的氧化的实验,让学生失去了一个体验的好机会。
二、教学过程反思
导入设计的比较合理,真正的引起了学生的关注。
但是最后没有利用起来,应该借着饮酒脸红再回扣导入,有始有终。
探究环节学生的表现非常好,没有了讲授课的死气沉沉,每一个学生都认真的去研究,提问,分析,讨论,真正的在自己水平的基础之上学习。
也真正的讨论出了水平。
三、存在问题反思
1.有点前松后紧,应该能再插入一个实验或者练习。
2.个人不仔细,出现了几次口误。
尤其有一次把问题说反了,学生当堂给纠正,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在课堂中保持头脑的清晰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
四、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
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调度学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设计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
2.认真备课,多次默课,反思自己课堂上的每句话,让口误远离课堂。
《有机化学基础》课标分析
----------醇的
性质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有机化学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学习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认识实验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
3.认识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