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教学大纲.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动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100004
总学时:82 (其屮含实验教学42学时)
学分:3.5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纷纭多彩的动物世界不仅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宝贵资源,也为美化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耍提供了丰富内容。
因此,学习和研究动物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性利用方面的工作任务重大。
我国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动物种类及数量居世界前列,其中许多是我国特有动物和珍贵物种,有些是濒危珍稀动物。
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动资源,首先要搞清楚资源分布和储藏情况,这在目前尚是一项需要进一步完成的基础工作。
如何挽救濒危物种,保护受威胁动物, 都需要了解有关动物的形态结构、习性、繁殖规律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等知识。
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转,一旦灭绝就不可能再现。
随着工业发展, 污染加剧,环境FI趋恶化的今天,保护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资源开发和持续性利用方面,动物是一个天然的宝库,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就会枯竭,这需要动物科学以其它科学结合不断探索研究。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脊索动物门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
动物亚门;代表动物——海鞘;尾索动物的分类;尾索动物的演化;头索动物
亚门;代表动物——文昌龟;头索动物在动物进化屮的意义;脊椎动物亚门。
授课时间:3课吋
第二章圆口纲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原口类的外形;结构特征; 分类概述;圆口纲的生态。
授课吋间:2课吋
第三章鱼纲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鱼纲概述;鱼纲的主耍特征;鱼类的体形和皮肤系统;
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排泄系统;生殖系统;鱼纲分类(软骨鱼类、駛骨鱼类);鱼类的洞游;鱼类的经济意义(鱼类资源利用、海洋漁业、淡水漁业)。
授课吋间:6课吋
第四章两栖纲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从水生到陆上的转变;两栖纲的主耍特征;两栖类
的体型;两栖类的皮肤;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
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两栖纲分类(蚓嫄廿、蝶嫄
廿、蛙形0);两栖类的经济意义。
授课时间:4课时
第五章爬行纲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纲的躯体结构(体型、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爬行纲分类(喙头蜥口、龟鳖口、蜥蜴口、蛇口、鳄口);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益处、毒蛇的危害及蛇伤防治)。
授课时间:4课时
第六章鸟纲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鸟纲的主要特征;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鸟纲的躯体结构(体型、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鸟纲分类(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0);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鸟类的繁殖、鸟类的迁徙);鸟类与人类关系(鸟类的捕食作用、狩猎鸟类、鸟害)。
授课时间:6课时
第七章哺乳纲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哺乳类躯体结构(体型、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生殖系统);哺乳纲分类(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哺乳类的保护、持续利用与害兽防治的生物学基础(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与保护、害兽与其斗争的原则)。
授课吋间:7课吋
第八章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原索动物的起源进化; 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龟纲的起源和演化;两栖类的起源和演化;爬行纲的起源和适应辐射;鸟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人类的起源发展(类人猿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劳动创造了人类)。
授课时间:5课时
第九章动物进化基木原理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动物进化的证据;比较解剖学的证据;胚胎学的例证;古生物学的例证;动物地理学的例证;生理生化的例证;遗传学的例证;进化原因的探讨——进化理论(拉马克学说、达尔文学说、达尔文以后的进化论发展);动物进化型式与种系发生
(进化型式、绝灭、种系发生);物种与物种形成(物种、物种形成)。
授课时间:5课时
第十章动物地理分布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生物圈(水圈、气圈、土壤岩石圈);动物的分布(动物的栖息地、分布区、陆地自然条件和动物群的地带型分布、水域的动物分布);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述、我国动物地理区系概述)。
授课时间:4课时
第章动物生态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要点:生态因子(气候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种群;(种群特征、种群的增长及调节);群落(群落特征、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索);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环境保护。
授课时间:4课时
三、教学方法
1、利用已经制作好的全课程多媒体软件,由教师讲授
2、课堂上安排吋间(10-15分钟)鼓励学生的参与
3、实验课学习
四、考核方式
1、理论课实行期末闭卷考试
2、实验课平吋成绩占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8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高等教育岀版社,1997 主要参考书目
1、刘恕,《动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岀版社,1994
2、华屮师范学院等,《动物学》高等教育岀版社,1983
3、老克利夫兰,《动物学大全》科学出版社,1988
4、陈品健动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1
5、杨安峰脊椎动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丁汉波脊椎动物学高等教育岀版社1983
7、尹长民等生物奥林匹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岀版社1999
8、左仰贤动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马克勤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高等教育岀版社1984
10、郑作新脊椎动物分类学农业出版社1982
11、陈鹏动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12、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3、Richard D.Jurd Instant Notes in Animal Biology 1997
14许崇任动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