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行业的现状
与发展
摘要:网络媒体的出现,加快了网络对人类的影响,也改变了人类的生产、
生活方式,改变了很多行业。

智能手机、平板等网络移动终端使人们随时随地可
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

基本移动终端的特点,网络平台发展产生了网络直播
和网络短视频行业。

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出现后快速发展,迅速成为受众欢迎
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

这两种形式的产生与发展,也将长期对网络媒体产生巨大
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直播短视频现状发展
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其中针对接收终端的分类,网络媒体又分为电脑PC终端媒体和手机移动终端媒体。

目前人们使用最广泛的是手机移动终端媒体,
智能手机出现后,便以随身携带,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信息
等特点,快速普及发展,并在不断的挤占电脑PC终端市场。

目前,智能手机具
备移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内容的实时通信;新闻资讯传播;知识查询;
音视频节目观看和传播;游戏;word、excel等在线简单办公;图片、短视频在
线编辑制作;在线支付、转帐、金融产品交易等金融业务;网络购物;网络微博、博客等个人情感信息传递等众多功能。

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行业是目前受众最
喜爱的网络媒体传播形式之一。

一、网络新媒体与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概述
(一)网络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新媒体英文为New media,是1969年美国的罗斯托首次提出的,含有新媒体
和新媒介的双重含义。

是基于互联网络的媒体。

1994年中国网络与国际互联网联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互联网。

全球互联,让网络新媒体拥有了生根发芽
的土壤。

网络发展初期,受带宽和技术的影响,网络多为文字、图片等简单形式
的信息交互方式;随着2000年新世纪的到来,带宽跃升为百兆,各种网络媒体
形式快速产生,网络平台加入了电子商务、手机网络游戏、网络电视等新形式。

2010年前后,智能大屏手机的广泛应用,让网络媒体快速发展,使网络最终发展
成为集信息发布传递、在线实时交流、休闲娱乐、音视频节目观看、在线实时直播、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和内容于一体的网络新媒体。

(二)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的产生与发展
网络直播是以单人或多人实时网络传播的形式,为受众群提供网络在线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聊天、固定内容推广、游戏和体育赛事等的直播和解说等。

网络
直播的特点是:在线时间长,陪伴性强,直播时间随机,内容轻松随意等特点。

网络短视频是网络媒体从业者策划、拍摄、制作的在网络上传播的时间短、
内容丰富精彩的短视频节目。

网络短视频的特点是:时间短,通常少则几秒钟,
多则几分钟;节目内容紧跟潮流,时尚性强;内容精彩;信息量大;涉及领域广
泛等特点。

网络直播在网络发展的初期,由于受网络带宽、网络技术的制约,1996年的
互联网平台,只能以聊天室文字实时交流形式进行,后来慢慢发展成为语音聊天
室多人语音聊天形式,如大家熟知的YY语音。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网络
提速,网络视频聊天,网络直播成为常态。

20年后的2016年,网络直播井喷式
爆发,被称为网络直播爆发的元年,当年网络直播平台超过200家。

当年网络直
播用户的规模就达到了3.25亿。

全国掀起了全民都在直播,全民都在看直播的
狂潮,花椒、映客等平台聚集了大量的网络直播网红。

20世纪初,网络短视频便在美国出现,并受到欢迎。

迅速传入中国后,也经
历了短视频行业自身发展,用户观看建立的发展阶段。

从初期的几秒短视频,慢
慢发展为5分钟以内,现在很多短视频已经增加到了10分钟。

如今,抖音、快
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已成为行业顶流。

(三)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的常见类型
1.网络直播的常见类型
网络直播的常见类型包括:网络直播带货、网络直播讲课、网络游戏直播,还包括网络直播休闲娱乐,如唱歌,做游戏、聊天等,网络场景直播,如固定直播天安门升国旗,直播自己的工作状态,睡觉等状态。

直播时可以进行解说,也可能全程无交流。

2.网络短视频的常见类型
网络短视频的常见类型包括:从时长划分,短视频有几秒钟由几张图片或画面组成的视频;也有5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以简短精彩的视频内容吸引受众,这种类型最常见;还有超长时长达600、700分钟的视频,主要以音乐歌曲自然声音为主。

从视频创作内容划分,可以分为搞笑类,包括情景剧,脱口秀等;电影解说类,以解说电影剧情为主;美妆易容类;历史文化类;才艺展示类;知识传播类等;短视频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发展迅猛,如今短视频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二、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行业的现状
关于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行业有一句全民流行语:人人都可以直播,人人都是短视频博主。

网络直播和短䄈视频虽然没有到人人直播和节目拍摄制作的程度,但通过这句流行语,也反映出这两个行业的参与范围之广。

(一)入行门槛低
只要开通一个网络直播或网络短视频的帐号,就可以开始你的网络创作了。

无论内容、形式、时长,都由你自己做主。

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行业入行门槛极低,可谓全民参与,只要你愿意,分分钟就可以成为网络信息和创作者和传播者。

相比任何行业,都没有像这两个行业一样,对学历、专业、性别、身高、体重、形象等方面没有任何要求,想参加你就来。

入行门槛低,也造成这两个行业虽然全民皆参与,但节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二)参与面广
参与面广是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另一个特点,无论男女老少、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以网络直播或网络短视频拍摄发布。

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有吸引人的内
容,就一定会有受众群,实在没有,邀约亲朋好友刷个视频,点个赞,留个言,
也成为成为自己社交圈的焦点。

(三)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许多行业招聘门槛第一项就是学历,而网络平台没有学历的任何限制,包容度很大。

不仅不限制学历,就连性别、年龄、高矮、胖瘦、美丑这些都没有
任何限制,只要你有一颗想从事网络平台工作的热心,都可以成为网络平台的一员。

在网络平台,很多人是单打独斗,一个人完成视频的策划、拍摄和制作。


有少部分是团队和公司包装运营,例如李子柒、李佳琦等,如今网络直播和网络
短视频正朝着这一方面良性发展。

(四)内容良莠不齐
从业的低门槛,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

由于从业者形形色色人都可以进入,各类人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内容创作,由于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节目策划、拍摄、制作技术都不掌握,所以制作出来的节目质量良莠不齐就不奇怪了。

但质量差的
节目不一定没有关注度,高雅的有受众,低俗的也符合大众口味。

由于网络平台
直播和短视频刚刚起步,处于快速发展期,受众对网络平台内容的审美也还停留
在相对较低程度。

三、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行业存在的问题
网民对网络内容的需求,网民在网络平台的高度参与,全民手机全民短视频,这些都使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快速发展,发展初期,必定存在许多的问题,这
些问题也需要时间慢慢解决。

(一)内容和形式较单一
虽然网络平台很大,信息量很大,但是想要创作出新奇、好玩、吸引眼球的
内容并不容易,特别是网络短视频,想要在短短的几秒或5分钟内吸引大家,就
需要精心的策划,寻找大众感兴趣,并能快速吸引人的内容。

由于网络上很多人
不具备节目策划创意的能力,就导致大量雷同节目出现,由于大多数人只会简单
的网络制作技术,难免导致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单一。

你学我,我抄你,一个吸引
人的梗迅速被全网模仿。

(二)低俗化、恶俗化
高雅艺术需要高雅人群欣赏,高雅人群需要长期的培养。

很大一部分大众还
是喜欢一些俗气的东西,于是很多网民为了迎合,大量策划制作低俗甚至是恶俗
的内容吸引眼球。

由于网络监管需要一个过程,2011年5月中央直属的国家互联
网信息办公室(简称网信办)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才成立,2019年
12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监管部门、网络监管
法律法规都是从无到有的,在较长时间,低俗化、恶俗化会长期存在,也会成为
监管部门长期需要监管和处理的问题。

(三)宣传导向偏差、错误
由于网络平台没有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导致出现大量虚假新闻和虚假宣传,这些虚假内容在博人眼球的同时,也带来了宣传上的负面影响,导致宣传导向偏
差和错误。

于是,国家网信办2017年6月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
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人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
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款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活动。

”“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含其控
股的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


(四)直播者思想偏差、扭曲
直播者在直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内容偏差的情况,由于受到自身知识水平、文化修养等限制,很容易出现思想或言语的偏差,甚至是扭曲,给大众带来负责
影响。

每个人的三观也不同,看待问题和事物的方向、角度也各不相同,直播又
是实时进行的,无稿脱口而出的,就很容易出现一些思想和内容上的偏差和问题。

(五)单纯取悦受众
流量就是网络衡量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很多网络媒体从业者,都希望自己
的内容可以受到关注和喜欢,于是制作的节目全部以迎合取悦受众为主,缺失了
节目内涵,丧失了自己的个性。

(六)涉毒涉黄涉暴力时有发生
网络平台,涉及黄赌毒内容时常会被监管部门发现并处理,网络上暴力性语言,脏话、粗话也经常在网络直播中出现。

现在经常出现的还有擦边内容,擦边
意思就是擦着边际走,游走于法律限制的边缘。

比如现在很多网红在网络直播和
短视频中,故意过多暴露自己的身体,或者用暴露、遮挡、拍摄角度、拍摄特写
景别等方式,展示隐私部位,或做一些涉及性暗示的语言动作等。

这些内容都严
重影响了网络的健康发展,也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年3月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书中明确指出,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规范
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整治各类网络生态乱象。

聚焦网络淫秽色情、虚假信息、网
络暴力、算法滥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净网”“清朗”
系列专项行动,对传播各类违法违规信息的网站平台,采取约谈、责令改正、警告、暂停信息更新、罚款等多种措施。

督促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依法依约对
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管理,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机制,形成治理合力。

网络生态持续优化,全社会网络文明素养有效提升,网络环境有效净化。

(七)涉未成年问题常有发生
近几年,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案件时有发生,小学生看直播打赏,将父母血
汗钱一夜花光屡见不鲜;2018年3月,央视《新闻直播间》节目以《记者调查未
成年人的网络直播》为题,报道了网络上未成年人直播的乱象,未成年早孕妈妈、未成年涉性犯罪、未成年人恋爱等问题触目惊心,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国家
相关部门的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明确规定:网
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
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
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2022年5月,中央文
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发
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意见》包含“禁止
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等具体工作举措。

2023年3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书中明确指出,坚持对未成年人优先保护、特殊保护,构建有利于未成年人上网的良好环境。


过开展“护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等行动,围绕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沉迷网络游戏、网络不良社交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保护合力,营造良好安全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三、解决的办法
(一)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网络平台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

网络从业者更要进行规范。

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法律法规等各方面设立行业
准入门槛,让从业人员进入该行业前,就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具备专业知识
和法律法规常识。

(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网络和网络平台出现的问题,国家在不断研究制定出台新的法律法规,
但由于网络发展迅速,还是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针对
网络的发展,不断制定更新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网络平台。

(三)加强监管
监管也是重要手段,网络如果缺乏监管,法律将成为一纸空文。

网络需要网
络监管部门,网络平台,网络相关企业以及全民都来监督网络,发现违反国家法
律法规的行为立即举报,立即投诉。

(四)鼓励精品、重点培养扶持
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行业需要平台、国家主管部门共同努力,鼓励精品节目的
制作,加大精品节目的推广,重点培养扶持精品节目,让精品节目影响带动网络
从业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如李子柒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央视表扬“没有
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李佳琦因网络直播
贡献,被上海市政府作为物歹人才引进并落户上海。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行业带来了发展黄金期。

网络直
播和网络短视频的火爆,又促使网络进一步发展。

新兴行业的产生和快速发展,
是时代发展的象征,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相关
部门、行业,全体网民共同努力,让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朝着公平有序,健康
合理的方向发展。

让网络直播和网络短视频促进网络发展,服务大众,造服人民。

参考文献:
[1]尹培培.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设定[N].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
第6期
[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N].中国期刊年鉴,2018
[3]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N].中国期刊年鉴,2018
[4]王巍.坚决治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乱象[N]. 中国电信业,2020-第239期
[5]刘玲.构建绿色“青少年模式”网络世界[N]. 法律与生活,2022-第1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