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任伯年绘画的一点体会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任伯年是清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之一,其花鸟画作品在当时被誉为“安石之后,南宗第一”。
在传承并发展了吴门画派基础上,他创造出了自己的花鸟画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以下就是对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的探讨。
1.笔墨功底深厚,栩栩如生任伯年擅长画花鸟,他的作品常常将摩登化的笔墨运用到图画当中,形象栩栩如生,精益求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戏剧性的表现,他能运用线条和构图手法,将花鸟的神态和内在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观者感到震撼和出奇不意。
2.轻重得当,气势恢宏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中,虽然注重细节,但他却不拘泥于细腻的表现,而在整体上让作品凸显出恢宏的气势。
他擅长挥洒自如,善于捕捉花鸟的特性和动态,运用笔墨的透明度和墨色的深浅来描绘物体的轻重得当,给人以至臻完美的视觉享受。
3.色彩浓艳,充满光彩任伯年花鸟画的色彩鲜艳,非常丰富,运用了大量的富丽堂皇的颜色,展现出明快动人的光彩。
他给色彩以强调,让色调的层次感十分鲜明,让人叹为观止。
在他的作品中,光与阴影的比例经过精心计算,使作品充满光彩,辉煌夺目。
4.结构清晰,布局妙趣横生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结构性极强,线条流畅,构图清晰,这不仅让作品充满了张力,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
此外,任伯年的布局也极富创意,在画面之间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平衡的原则,将花鸟放置在一个或多个位置上,从而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目不暇接。
5.传递深刻的思想内涵,含义丰富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没有纯粹地停留在艺术表层,反而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充满深邃的哲学意义和浓郁的文化内涵,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透露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这些作品给观者带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深刻地刺激着观者的思想和心灵。
总之,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形象栩栩如生,气势恢宏,色彩浓艳,结构清晰,布局妙趣横生,同时也承载了深邃的思想内涵,这些都为任伯年的艺术创作增添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得到了当代人们的高度赞誉。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任伯年(1842年-1906年),字少游,号任园,山东昌邑人,是晚清济宁人。
尤以花鸟画而为人称道,他的花鸟画作品精炼雅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将从构图、画法、色彩和意境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在构图方面,任伯年花鸟画作品追求简洁而有力的结构布局。
他善于运用对称、重复和对角线等构图原理,使画面整体稳定有序。
他的画面中常常出现平衡的组合,画面的左右、上下呈对称排列,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他还善于运用空间的变化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在画法方面,任伯年善于运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质感。
他的线条流畅,有力而富有变化,可以清晰地描绘出花鸟的外形特征。
通过精确的线条,他能够表现出花鸟的姿态和动态,使画面更加生动。
他还善于运用色块来表现花鸟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他通过精细的色彩过渡和层次变化,使花鸟的羽毛、花瓣等细节更加逼真,栩栩如生。
任伯年还注意运用写意的技法,他能够通过一笔一画的勾勒,来表现花鸟的神态和情感,使画面更加富有生命力。
在色彩方面,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色彩鲜艳,色彩饱满而柔和。
他注重色彩的协调和对比,能够准确地捕捉花鸟自然界的色彩变化。
他善于运用红、黄、绿、蓝等明亮的色彩,来表现花鸟的鲜活和生机。
他还注意运用色彩的反差和渐变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多样。
他还善于运用水墨颜色,使画面更加淡雅和韵味十足。
在意境方面,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具有浓郁的诗意和意境。
他善于捕捉花鸟的自然姿态和飞翔的动态,通过简练的笔法和色彩运用,使花鸟在画面中更加活灵活现。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他的花鸟画作品还可以唤起人们的思考和联想,让观者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和境界。
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构图、画法、色彩和意境等方面。
他的作品具有简洁而有力的结构布局,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色彩鲜艳而饱满,意境深远而富有诗意。
任伯年绘画技法范文
任伯年(1476年-1559年),字次公,号称蓬莱居士,是明代著名的画家。
他擅长绘画山水、花卉、人物等题材,以其独特的技法和独到的艺术风格,成为明代绘画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以下将详细介绍任伯年的绘画技法。
首先,在用笔方面,任伯年善用细笔,在描绘细节的时候能够十分细致入微。
他笔力苍劲有力,线条简练流畅,能够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质感和形态。
他擅长运用墨汁之法,将山石、花卉的纹理、肌理展现得极为细致,给人以触摸的感觉。
此外,他还擅长用“折射”之法,通过墨点墨块的交错重叠,使画面的明暗、深浅变化丰富多样,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事物的体积感和立体感。
其次,在构图方面,任伯年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他有意识地运用透视原理,通过将前景物体放在画面的下方,中景物体放在画面的中央,远景物体放在画面的上方,形成近大远小的效果,使得画面的空间感更加立体。
此外,他善于运用对比法,通过颜色、明暗、线条的对比,使画面的层次感更加丰富,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再次,在用色方面,任伯年善于运用墨色和淡墨色进行绘画。
他在山水画中,运用浅墨和淡墨,来表现景深和光影效果。
他用墨色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和形态,将淡墨色运用于水面、天空等远景部分,使画面的色调更加自然和谐。
在花卉画中,他运用多种鲜明的颜色,通过层次的叠加和对比,使花卉的色彩更加鲜艳,生动有趣。
最后,在构思方面,任伯年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他善于通过创造独特的背景环境,使画面更具情境感和意境感。
在山水画中,他常常将人物融入景色之中,或者配以小屋、亭台等建筑物,使整幅画更具生活气息。
在花卉画中,他常常将花卉置于自然环境之中,或者搭配小虫、蝶等,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他善于通过构图的安排、画面的布局,使整幅画面呈现出和谐、平衡的美感。
总之,任伯年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在明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绘画技法主要表现在用笔、构图、用色和构思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笔法、丰富多样的构图手法,善用淡墨和浅墨色彩,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浅析任伯年工笔人物画线描的艺术特色论文
浅析任伯年工笔人物画线描的艺术特色论文线是最古老最基本的艺术语汇,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线已成为造型艺术成熟高超的表现语言。
尤其在中国绘画中,线不仅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而存在,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装饰美感。
在我国,线的装饰美早在原始社会的陶器纹饰中就已初见端倪,到春秋战国时已在绘画中有所体现,后又经历代画家的不断传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独具装饰意味的审美风格。
特别是到了晚清时候的任伯年,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突破创新,而且又吸收了民间以及同时代人的艺术成就,然后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既有时代特色,又有个人独特风貌的用线风格。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任伯年工笔人物画线描的艺术特色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任伯年工笔人物画线描的艺术特色全文如下:摘要:传统中国绘画中线条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而一直被历代画家所用。
随着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演变,线条本身的作用不再仅仅停留在服务绘画造型中,线条的各种表现样式逐渐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独特的美学价值。
清末时期,海派巨擎任伯年在画坛最具影响力,他在线条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任氏早期人物画以工笔为主,其线描样式在秩序、韵律、节奏中诠释了线条的独立审美价值,展现了线条独有的表现力。
清末时期,海派巨擎任伯年在画坛最具影响力,他在线条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任氏早期人物画以工笔为主,其线描样式在秩序、韵律、节奏中诠释了线条的独立审美价值,展现了线条独有的表现力。
任伯年不遗余力的在实践中发展与创新,向我们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线描形式,对现当代人物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任伯年的时代背景和传承清末时期,腐朽的社会制度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进行转变,反映社会风貌的艺术领域也在发生变化,以任伯年为代表的艺术家不仅运用新颖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时代的新风貌,并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
“学古而变,取洋而化”,恰当地说明了任伯年的学艺道路是继承优秀传统绘画,同时也吸取来自外来艺术的营养融汇贯通,终成一家。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摘要】本文将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首先介绍了任伯年的生平以及肖像画的定义和作用。
接着从任伯年肖像画风格特点、肖像画技巧、肖像画题材、肖像画的影响和意义等方面展开分析。
任伯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创造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对后世肖像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文章从任伯年肖像画的艺术价值、历史地位和今日意义进行总结,强调了任伯年肖像画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对任伯年肖像画艺术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成就,也能够体会到其作品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任伯年、肖像画、艺术、风格、技巧、题材、影响、意义、价值、历史地位、今日意义1. 引言1.1 任伯年的生平任伯年(1767-1840)是中国清代著名的肖像画家,被誉为“任三千”,以其精湛的肖像画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任伯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酷爱绘画,师承于著名画家李南陵。
后来在北京成为宫廷画师,受到乾隆和嘉庆皇帝的赏识和宠爱。
任伯年不仅擅长人物肖像画,还能画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但以肖像画最为出名。
任伯年的生平较为传奇,他在辗转多地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名人、文人士大夫,也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推崇。
他的作品被收藏于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明珠”。
任伯年在绘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巧,为后人所传颂。
他的肖像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古代肖像画的代表之一,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肖像画的定义和作用肖像画是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一种绘画形式,通过对被绘者容貌、神态、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描绘,呈现出一种生动、真实的形象。
肖像画的作用主要在于记录历史、传承文化、表现美学和反映社会。
肖像画可以记录历史,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可以留下一段特定时期的印记,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重要资料。
肖像画可以传承文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肖像画作品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任伯年是中国画家,擅长花鸟画。
他的画作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富有生气和自然的气息。
他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巧的构图,将花鸟的形态、姿态和动作表现得生动而真实。
他能够捕捉到动植物的细微变化,使花鸟画作品呈现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
观看他的画作,往往会感受到花鸟的欢快、自由和生机。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注重细节的描绘。
他善于用细小的笔触描绘花瓣、树叶、羽毛等细节,使花鸟的外貌和纹理更加真实可信。
他对色彩的运用也非常考究,能够用精确的色调表现出花瓣的轻柔、羽毛的细腻和树叶的清新。
这些细微的描绘使得花鸟画作品充满了细腻和精致的美感。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常常采用了充满情感的表现手法。
他通过精心的构图和适当的背景来营造出一种氛围,让花鸟显得更加生动和情感丰富。
他善于运用线条和墨韵的变化来表现花鸟的神态和情绪,使观者可以感受到花鸟的生命力和情感。
他的画作往往能让观者感到温暖、舒适和愉悦。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注重形神兼备。
他不仅追求花鸟的外貌和姿态的真实,还注重表现它们的灵魂和气质。
他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把握花鸟的神态来展现它们的个性和特点。
他的画作能够让观者感受到花鸟的灵动和独特之处,使人对自然界的生命形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任伯年,清末民初画家,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不但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在肖像画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任伯年肖像画的表现特点和具体作品两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一、表现特点1.注重内心感受任伯年的肖像画不仅是对被描绘者面部特征、身体姿态、服装造型等外在形象的表现,更注重表现被描绘者内心感受。
他善于从被描绘者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细节入手,深入揣摩被描绘者的性格、情感、思想等内在特征,使肖像画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2.传神写实任伯年的肖像画力求传神写实,注重刻画被描绘者的细节和特质。
他善于用深浅、虚实、重轻等手法表现人物的轮廓和肌理,使肖像画更加精细、清晰。
尤其是他对人物手部的描绘非常细腻,通过手势的表现去表达被描绘者的性格和情感,这在当时是非常有创新性的。
3.画风独特任伯年的肖像画风格独特,常常加入一些诗词、文字等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画风。
他的肖像画不但是对被描绘者身体外貌的记录,更是对被描绘者人生经历和感受的反映,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具体作品1.《陆探微夫人像》这幅肖像画是任伯年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陆探微夫人端庄、美丽的形象。
任伯年通过手部的装饰和姿态,表现出她温柔、聪明的性格,整幅画面色彩明亮、细节精致。
2.《周仲维夫人像》3.《杨宝鲁先生像》这幅肖像画是任伯年在肖像画中探索新领域的产物。
他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写实技法,尤其是对人物衣服和手部的描绘非常细致,传达出杨宝鲁先生的高雅、深邃的气息。
综上所述,任伯年的肖像画风格独特,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细致的表现技法,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任伯年(1812-1858)是中国清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自然的细腻描绘。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以其精细入微的描绘而著称。
他擅长捕捉自然界中细微的色彩和纹理,将花鸟的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在他的作品中,花朵的细腻纹理、鸟儿的羽毛、树木的枝干都能够清晰地展现在观者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二、形式和意境的统一。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极富表现力,而且在意境上也极富深意。
他善于通过植物和鸟类的构图,巧妙地表现出花鸟的生动形态和自然生态。
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将花鸟的形态、神态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美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作品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使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花鸟的美丽,更能感悟到自然的奥妙和生命的真谛。
三、运笔娴熟,技法高超。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在技法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他的笔法细腻婉转,丰富多变,能够随着花鸟的变化而变化,将花鸟的神韵和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尤其擅长用淡墨淡彩,以及用勾线、点染等技法来描绘花鸟的纹理和形态,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他还擅长用水墨交融的技法,将花鸟的色彩和形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些精湛的技法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成为了中国花鸟画的经典之作。
四、创作思想独特。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但在画风和创作手法上却有着很高的创新性。
他善于融合中西绘画的特点,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与西方绘画的透视和光影运用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而且在内容上也能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绘画的新意和新风格。
这种创作思想的独特性,为他的花鸟画作品增添了很多新鲜感和魅力,也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任伯年(1840-1890年),字耐之,号巴沙,又号鸟印嫂李氏。
他是清代晚期著名的花鸟画家,其画作以细腻入微、栩栩如生而著称。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注重形神并著。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将花鸟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者面前。
他善于观察花鸟的特点,捕捉到它们细腻的纹理和独特的造型。
他的画作不仅能表现出花鸟的真实外貌,还能传达出它们的灵动、美丽和精神世界。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体现了他对光线的精准把握和处理。
他善于运用明暗的对比,通过绘画的技巧和手法,将花鸟的形态、质感和光线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巧妙地运用了水墨的渲染效果,让画面的光线仿佛自然而然地流动起来。
这使得他的画作更加生动、细腻,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力。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在用色上具有独特的韵味。
他善于运用浓淡的墨水和纸张的质感来表现花鸟的色彩。
他在使用墨水时,既能产生浓郁的墨味和纹理,又能展现出花鸟的婉约之美。
他善于将墨水与色彩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韵味。
他的花鸟画作品色彩纯净、明快,给人一种轻盈、明亮的感觉。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注重构图的饱满和层次的丰富。
他善于使用空间的对比和层次的错落,使画面的结构感更加丰富。
他的画作中,花鸟的姿态、造型和背景的处理都非常协调和谐。
他善于利用画面的负空间,使花鸟和背景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平衡感。
这使得他的画作既有整体的统一感,又有个体的特色和个性。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以其细腻入微、栩栩如生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著称。
他的画作不仅展现出花鸟的外貌特征,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花鸟的内在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达。
他的花鸟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任伯年(1483-1564),字伯年,号遂初,又号不邱,晚号慎夫,江苏省常熟人。
明代著名花鸟画家,被誉为“江南四大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是中国古代画坛的一代宗师。
他的花鸟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表现出了深厚的艺术内涵,为后人所传颂。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在当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细腻传神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十分细腻,笔法细腻、传神。
在花鸟的描绘上,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花鸟的羽毛、花瓣等细节描绘得细腻入微,栩栩如生。
他还擅长运用淡淡的墨色描绘花鸟的光影和质感,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入木三分在构图方面,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讲究“入木三分”,画面布局得当,花鸟的位置和比例都极具美感。
他擅长运用虚实和比例的对比,通过细腻的构图形成画面的虚实对比和协调的比例关系,使整幅画面富有节奏感和动态美。
他还善于利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花鸟画作品的主题,使画面更具画面感和张力。
三、意境深远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注重意境悠远,他擅长通过花鸟的姿态、眼神等来表现花鸟的心境和情感,使画面富有韵味和情趣。
他对花鸟的描绘不仅仅是形态的再现,更在于通过花鸟的姿态和神情来表达深沉的内涵,使画面更富有情感和内在的力量。
四、笔墨淋漓在运用笔墨方面,任伯年善于运用“淋漓尽致”的技法,淋漓尽致的笔墨使得他的花鸟画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灵动感。
他擅长用淡墨轻描,用干湿笔的变化来表现花鸟的轮廓和层次,使画面更具生动性和变化性。
他还善于运用留白的手法,通过留白来凸显花鸟的主体,使画面更加明快和明朗。
五、传统与创新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在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上颇具特色。
他继承了南宋花鸟画风格的精髓,同时在细节处理、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使其花鸟画作品既有承前启后的传统,又呈现出新的特色,为后人所喜爱与追随。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在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的也对后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任伯年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现代画家。
他的绘画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意境以及审美思想始终如一。
本文将分析任伯年绘画作品中的意境以及审美思想。
意境任伯年的意境包括自然之美、心灵之境、历史之韵以及人文之光。
自然之美:任伯年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自然之美,例如山水画中的山川、水流,花鸟画中的花草树木、各种鸟兽。
任伯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来表现出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表现出了他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心灵之境:任伯年的作品常常包含一种心灵的境界,例如他的山水画常常不只是具象的山川水流,而是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出一种思维的境界。
这样的作品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脱的感觉,也让人更加容易沉浸其中。
历史之韵:任伯年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历史之韵,例如一些古建筑、古城镇的描绘。
这些作品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历史的感觉传递了出来,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历史长河的感觉。
人文之光:任伯年的作品中还包含了人文之光,他通过描绘一些民俗风情或者家庭生活来表现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
这些作品让人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人文的光彩。
审美思想自然之美:任伯年认为自然是最美的,人类在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保持自然的基调。
他主张通过不断的观察自然、理解自然,来创造出真正美好的作品。
写意之美:任伯年的作品中颇受中国画写意风格的影响。
他认为写意风格是一种可以表达真正意境和情感的方法,通过自由而灵活的笔触来表现出意境和情感,将美感和意义融为一体。
心境之美:任伯年认为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心境。
他主张艺术家应该通过自己的心灵来绘制作品,让心灵与自然相融合,从而创作出令人心醉的作品。
实践之美:任伯年认为美的价值在于它的实践性,美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
他主张创作作品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作品的实用价值,让作品不仅具备观赏价值,还可以应用在生活中。
总结任伯年的意境和审美思想主要由自然之美、写意之美、心灵之境、历史之韵以及人文之光组成。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任伯年(1913-1989),字翼涛,号青溪,江苏省吴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他是中国美术教育与美术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也是中国美术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美术学院荣誉院长。
任伯年同时也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中国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任伯年的绘画中,情感、个性、审美思想等因素被高度融入,其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细腻的画功和深邃的内涵。
在其作品中,意境与审美思想成为了他绘画中最具有特色和价值的部分。
一、意境的形成意境是指作品所表现出的情致、情调,它是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综合体现。
任伯年的画作中经常流露出一种深沉、静谧、含蓄的意境。
任伯年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他的画作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他善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如写意、水墨、泼墨等,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山水、花鸟等形态上,通常取法自自然景物,但又不拘泥于写实,而突出了意蕴、神韵和情感。
通过线条勾勒和透视表现,任伯年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博大深远的氛围。
任伯年在作品中注重情感的渗透。
他善于通过笔墨的运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为作品赋予了更多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情感。
他的画作中常常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抒发的情感,无论是表现大自然的宏伟壮丽,还是表现人物的丰富情感,都能够令人产生共鸣。
任伯年在作品中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他善于通过画面的安排和构思,使得形式和内容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他常常在画作中融入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通过对色彩、线条、形状等方面的精心处理,为作品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意味。
任伯年的绘画意境多样而丰富,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包含了他自身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在其作品中,意境的形成与发展成为了其绘画艺术中最具有特色与魅力的部分。
二、审美思想的体现审美思想是指艺术家所持有的有关艺术、美和审美的理念和见解。
赏析任伯年的绘画风格
赏析任伯年的绘画风格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任伯年这大师的绘画风格呀。
任伯年的画,那可真是一绝!就好像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每一幅都能让你看得眼睛放光。
他的线条啊,那叫一个灵动,就跟活了似的,在纸上欢快地跳动着。
这线条可不是死的哟,它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性格,或飘逸,或刚劲,哎呀,真是妙不可言!再看看他的色彩搭配,那简直是神来之笔。
就好比一个出色的厨师,能把各种食材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做出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
任伯年也是这样,他把那些色彩融合得恰到好处,既不张扬,又不低调,刚刚好能抓住你的心。
你瞧那人物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仿佛要从画里走出来跟你聊天似的。
那表情,那姿态,细腻得让人惊叹。
这不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人嘛,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故事。
任伯年就有这样的本事,能把这些平凡又生动的瞬间捕捉下来,留在他的画里。
还有他的花鸟画,那花儿仿佛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那鸟儿仿佛随时都能展翅高飞。
这画里仿佛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小世界,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这感觉像不像你走进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到处都是鸟语花香,让你心情无比舒畅?任伯年的绘画风格,真的很难用言语来完全形容。
就好像你要跟别人形容一道特别好吃的菜,怎么说都觉得不够到位。
你得自己去看去感受,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美妙。
他的画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能让你在欣赏的时候,忘记一切烦恼,只沉浸在那美妙的艺术世界里。
他的风格既传统又创新,既古典又现代。
这就好比一首经典的老歌,经过重新编曲后,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任伯年就是那个厉害的编曲家,把传统的绘画元素玩得团团转,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咱想想啊,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任伯年的画,那该多无趣啊!那简直就像吃饭没有了盐,寡淡无味。
他的画就像是给我们的生活加了一把调料,让我们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总之啊,任伯年的绘画风格那是相当厉害的,他的画是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咱可得好好欣赏,好好品味,别辜负了大师的心血呀!。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任伯年(1895-1982),原名蒋鸿濝,字仲艾,号云岫,室名畹香居,江苏无锡人,著名的现实主义肖像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首任副主席。
他的肖像画作品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精湛的绘画技巧而著称,对中国现实主义肖像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创作中,常常能够看到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抒发。
本文将从任伯年的艺术理念、技法特点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对他的肖像画艺术进行浅析。
一、艺术理念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深受现实主义艺术理念的影响。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当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观察,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他认为艺术家应当以客观的眼光观察社会,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人物,让观者在作品中看到真实的生活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任伯年的肖像画作品常常以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为主,力求在细节刻画中展现人物的独特性和内心世界。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装饰性表现方式,而是注重捕捉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真实性,以表现其独特的性格和情感状态。
他常常通过人物的眼神、表情以及身姿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力求在作品中刻画出人物内心的丰富世界。
在任伯年的肖像画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和对于现实生活的深刻关注。
二、技法特点任伯年的肖像画作品在技法上有着独特的特点,他擅长运用油画材料和技法,以及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他善于运用光影和色彩的对比来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生动。
在画面构图上,他注重通过画面的布局和人物的姿态来表现人物的气质和性格,使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在人物的细节表现上,任伯年也十分讲究,他善于捕捉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以及手部肌肉的变化,使人物形象在细节上更加真实传神。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描绘和精准捕捉,他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真实性和鲜活感,使人物形象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生动感。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
任伯年绘画中的意境与审美思想分析任伯年(1840-1896),字嘉荫,号南园。
中国近代画家、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对于意境与审美思想的追求有着独特的见解。
任伯年在绘画中追求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气氛上。
他善于运用色彩和笔墨的渲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构图,展示了他对于自然景物和人物形态的独特感知和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清新、恬静而又含蓄的氛围,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他常常通过“水墨山水”、“人物画”和“花鸟画”来表达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理解,创造出一种“山水画境”的美感,使人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精神空间。
任伯年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绘画元素的运用和构图的处理上。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于形式美与意境美的追求。
他追求形式美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上。
他善于运用简洁而又富有变化的线条,通过线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结构,使作品更具有生动和立体的感觉。
他还善于运用淡墨、重墨和干、湿的处理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光影效果,形成独特的水墨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色彩的运用主要以水墨为主,以黑、灰、白为主色调,通过提取和抽象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任伯年对于构图的处理非常讲究,他善于用空间表达情感和意境。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采用不同的近景与远景的处理,通过远近相间的构图来表达时间与空间的流转。
他还善于通过清雅的构图、灵动的布局和协调的比例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的和谐。
他注重构图的整体均衡和动静结合,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构图手法,他创造了一种富有变化和张力的画面效果,使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任伯年(1840-1896)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以下是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具有极高的写实性。
任伯年临摹自然的能力非常强,他善于捕捉自然界花鸟的细微之处,并且通过精确的勾线和细腻的色彩表现,使作品栩栩如生,给观者带来直观的感受。
他的作品不仅准确地描绘了花鸟的形态和姿态,还表现了它们的特有气质和神韵,使观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花鸟的生命力和灵性。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任伯年继承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精髓,他深入研究了古代文人画的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涵,注重画面的空灵和意境的营造。
他笔触细腻、构图优美,常常运用留白和点缀手法,使画面显得简洁而富有韵味,给人以静谧、舒心的感觉。
他善于利用装饰品和花鸟的图案来丰富作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使作品在表现自然的也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象征性。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富有变化和创新,既保持了传统的基础,又注入了自己的个人特色。
在画面的色彩运用上,他善于运用明快而饱和的色彩,使作品显得鲜明而富有活力。
在构图的安排上,他注重画面的层次和节奏感,巧妙地运用对比或衬托的手法,使画面呈现出一种饱满而丰富的效果。
他还经常使用写意和留白的技法,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大胆的笔墨表现,展示出对花鸟形态的自由和超越,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思想性。
他的作品并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界花鸟的美丽,更多的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通过精心刻画花鸟,他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丽的赞叹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的无尽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追寻。
他的作品通过花鸟的形象和意象,寄托了他对人生境界和自我修养的思考,给观者带来一种深思和感动。
任伯年花鸟画作品具有写实性、传统文化氛围、独特艺术风格以及情感和思想性等艺术特点。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自然花鸟的美丽,更传递了他对自然界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任伯年是中国现代肖像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极具艺术价值,更向人们展现了身为画家的他成就的精神世界。
在任伯年的肖像画作品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他的创作天赋和才华,他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值得我们深入探寻。
首先,从画风上来看,任伯年在肖像画艺术方面极其熟练,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被画者的特点和气质。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能够看到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变化,这些元素为他的肖像画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色彩感。
任伯年的画作赏心悦目,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其次,在构图方面,任伯年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他在肖像画中经常使用对称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被画者的稳重、庄重和尊严,而且构图非常规矩,给观众以一种整洁和平衡的感受。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对细节的处理极其到位。
在他的作品中,每一个细节都被处理得非常细腻,有些甚至可以用“精雕细琢”来形容。
这些细节不仅让画面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能够真实地展现出被画者的肖像,让观众对被画者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
在任伯年的肖像画作品中,我们不仅仅能够看到其出色的技术和绘画能力,更能够感受到他对于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他的作品所呈现的人物形象往往冷静、优美,充满了智慧和思考。
这些作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让人们看到人物的品质和人格,使人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人物所发出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层面的魅力。
因此,从技术手法到艺术感染力,任伯年的肖像画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他的画作为中国现代肖像画艺术的重要代表,让观众更多地感受到人物肖像美和内心情感交流的魅力。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
浅析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任伯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肖像画家,他以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名。
任伯年的肖像画作品以真实准确地描绘人物形象为特点,同时也融入了他对人物内在情感的深刻捕捉和艺术表达,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任伯年的肖像画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人物形象的细致描绘和独特的画风。
任伯年善于通过精确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来营造人物的具体特征和个性气质,使得每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
他在人物面部轮廓、眼睛、嘴唇、手指等细节上的处理非常细腻,使观者往往能够从画作中读到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而且,任伯年善于运用光影效果,通过对人物面部的光影的处理,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他的作品中往往采用大背景和复杂的服饰来营造气势磅礴的氛围,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在人物的内在情感的表现方面,任伯年也有独到的艺术处理。
他不仅仅是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更加注重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
通过精确的面部表情、眼神的描绘,任伯年能够准确地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他的作品中往往能够看到人物的愉快、悲伤、忧郁、坚毅等不同情感状态,使观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任伯年还善于运用色彩的变化来表达情感,使作品更加饱满有力。
他的作品色调丰富多样,既有明快明亮的色彩,也有深沉厚重的色调,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人物的情感和内涵。
任伯年的肖像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人物形象的细致描绘,更是对人物内在情感的深刻表达。
任伯年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作品更加生动逼真,更加感人至深。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具有深刻意义和价值的文化传承。
任伯年的肖像画艺术正是他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的艺术表达,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的一大宝藏。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论任伯年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点任伯年(1849年-1906年),字子南,号永康,浙江宁波人,晚清著名的花鸟画家。
他的花鸟画作品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风格鲜明,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他的画中常常呈现出壮丽的局面,花卉高耸入云,鸟兽翔冠群雄,给人以豪放的艺术感受。
任伯年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让花卉和鸟兽在画面中产生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任伯年擅长运用大写意的笔触,以简练、归纳的笔法表现花卉的形态,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氛围。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自有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他注重捕捉和表现大自然的气息与神态。
他深入观察花鸟的姿态、神情、动作,笔下生动地描绘出花卉的繁盛、鸟兽的活泼。
他善于运用写实技法与写意手法相结合,既保留了花卉和鸟兽的真实形态,又给予了自己的艺术想象,让画面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感觉。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中渗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他擅长描绘各种花鸟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在他的画中,鸟类常常被赋予吉祥、美好的意义,比如画中常出现的鸳鸯、孔雀等,寓意着美满幸福。
花卉也常常象征着美、善、富贵、纯洁等。
任伯年善于将这些寓意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让画面更加富有韵味和内涵。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色彩丰富多样。
他善于运用颜料的碰撞和渲染,使画面呈现出鲜明的色彩对比和层次感。
他运用红、黄、蓝等亮丽的色彩,让画面充满活力和朝气。
他也懂得运用雅致的灰色调,使画面更加平和和谐。
任伯年的色彩运用不拘泥于传统,大胆而新颖,给人以新鲜感。
任伯年的花鸟画作品具有富有气势、生动活泼、富有文化内涵和丰富多样的色彩特点。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出他对花卉和鸟兽的细致观察和独特的艺术创想,也反映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他的艺术成就在晚清花鸟画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花鸟画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任伯年的绘画特点
(一)观察生活
任伯年,名任颐,字伯年,号小楼,生于1840年,卒于1896年,
近代杰出画家。
由于他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所以他的画的署款多写“山阴任颐”。
任伯年是一位全能型画家,在人物、花鸟、山水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中尤其以人物画的成就最高。
他长期细心观察生活,画了大量的白描写生草稿。
力求“以型写神”,
摆脱了明清人物画“千人一面”、“陈陈相因”的陋习。
在他的人物画、肖像画中,他善于抓住人物的内在精神,用简练概括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精神和气节,删略那些影响主体的琐碎的东西。
(二)学习西方
他还学习过西方的素描和色彩。
任伯年对空间造型、结构、比例的
理解要高于前人。
从他的画面也可以看出来。
他为吴昌硕画过很多画像(《酸寒尉像》《蕉荫纳凉图》等),从中可以看出他吸取了西方对结构特征的理解方法。
他非常熟练传神地概括表现形体特征,又有着同西方的素描结构截然不同的形象表达。
他是用地道的中国笔墨和线条穿插精确洗练的表达。
在画面的用色上他既借鉴西方的色彩,又能将丰富的色彩和谐地统筹、规划在中国画的用色风格和色彩关系中。
(三)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任伯年出生于1840年。
这一年爆发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端。
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他定居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上海。
时代的命运影响着他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更加深了他对国家兴亡和民族兴衰的感慨。
在他的以“故土难望”、“关山在望”、“关河一望萧索”为题材的大量作品中无不流露出厚重的历史感,暗含着家国破碎的隐痛。
在他的“苏武牧羊”的作品上,更有“身住十里洋场,无疑置身异域”的题句。
对于那个苦难的时代,他不是麻木不仁的,而是有着满腔的激愤的。
他的人物画总有一种悲凉低徊的况味在内里,这也正是他的绘画时代精神之所在。
二、临摹任伯年绘画得到的启示
(一)笔墨与造型
今天当我们这些学生再去临摹任伯年的绘画的时候,认识到他的用
笔经常是钉头鼠尾,有起有落。
人物造型准确精炼。
线条穿插笔墨变化丰富,而且都在说明结构,没有废话。
这让我感到从技法上很难形似,整体精神上更难神似。
但即使是临摹得很不成功,通过临摹这位大师的作品,我依然有所体会和收获。
我们现在在国画的学习和创作中所面对
临摹任伯年绘画的一点体会
王 昊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我们在学习传统的中国画时,临摹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手段。
在学习人物画的过程中我们临摹了很多前人优秀的作品,其中临摹任伯年的作品对我影响最深,从中我也有所获益。
【关键词】任伯年;人物画;特点;学习
【中图分类号】J 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4309(2010)09—0165—2酸寒尉像
合。
今天我们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素描和光影的造型方法是深入人心的,而任伯年
也学习过西方素描和泥塑(生活年代更早的画家并没有受到素描训练和焦点透视观
察方法的影响)。
今天我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往往是注重了线条的用笔,导致造型就
不准确;如果想把造型画准确,线条就变得死板呆滞,把国画画得像素描一样。
临
摹了一些任伯年的画以后,我发现他的造型能力很强,同时线条精彩洗练。
中西方
的绘画理念不是水火不容的,两者是可以结合的。
在传统国画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只
有绘画工具是传统的,绘画思想和语言也不能与传统脱节,否则便缺少了国画的韵味。
学习西方造型方法并灵活运用,恰恰是任伯年的强项。
在任伯年的画中完全把严谨
造型融入到了写意的笔墨当中,不是传统线条和素描造型简单生硬的拼凑,而是吸
收了素描造型方法的国画。
(二)色彩
任伯年的画用色也很有特点,他的画用色对比鲜明,调和而不生硬,能把复杂的
颜色统一起来。
任伯年在用色方面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水彩画和传统的没骨画法。
我
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用色的问题,如何协调好“自然色”与国画色之间的关系,
在这方面任伯年的作品提供了榜样,充分发扬了我国传统绘画的特长。
任伯年画中的
色彩和真实的色彩是不一样的,尽管它们来自生活。
作者总是有意加强一种色调,或
者故意削弱一种色调,或者改换一种色调,这是因为画面中的颜色要有渲染意象的作
用。
任伯年所用的颜色都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颜色,但是这些颜色都符合作者想像中的
意境,符合画面中的色彩关系,颜色之间相互辉映。
他的设色有统一,有变化。
如果
我们画画的时候一味地追求颜色符合客观事物,那样势必会造成画面缺少新鲜的活
力和表现力。
(三)画面安排
任伯年的画构图新颖、安排巧妙,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传统中国画的
构图大多数是窄长的,任伯年的人物画也有很多窄而长的构图,有些画的长度是宽
度的四到五倍,比如《群仙祝寿图》、《小红低唱我吹箫》等等。
《群仙祝寿图》是任伯年在构思、构图方面高水平的代表作品。
整幅作品是由
十二幅画组成的通景屏,合起来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分开又各自独立成画。
全画共描
绘了四十六神仙人物。
主题是各界神仙共赴王母的寿诞。
画家将人物划分五大组块,
每组人物之间又相互关照、疏密多变。
构图采取交叉重叠式展开,活泼灵动,穿插景
物画面显得丰富而统一。
蕉荫纳凉图
在《小红低唱我吹箫》画面中,作者画出了小红“低眉启齿的”的形象,生动地
表现出“低唱”这一细节。
在构图上,安排得恰到好处。
作者把小红和姜夔乘坐的
小船安排在了画面的最下方,用河岸边的松树支撑起了细长画面的大部分空间。
这
些松树的大部分枝叶都生长在顶部,作者有意地删略了树木中部、下部的枝干。
这
样的构图既让画面有了疏密变化,又在画面中营造了幽静、无人打扰的气氛。
而细
长的构图在这里也让画面变得更加深远,意味深长。
任伯年又把细长构图这个难题
变成了画面组成的重要因素,通过巧妙的安排使难点变成了优势。
任伯年可以自如地运用构图是因为他是一位全能型画家,除了人物画之外还精通
花鸟、山水。
这样他在画面中就可以自由地安排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景物。
通过
周围的景物同样能看出他有很深的造诣。
这些景物的变化安排让构图有了更多的可能
性,通过环境的衬托更能明确突出主题。
通过临摹也让我认识到即使是以人物画见长
的画家,学习并掌握其花鸟、山水画等其他科目的绘画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结语
今天我们学习传统绘画的时候,不但可以学习任伯年的用笔用色,还要学习他
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写意与写实,传统与创新之间巧妙地统一起来的能力。
我们
要学习他注重写生,注重观察生活的创作态度。
艺术是跨越时空的,任伯年绘画的
成功实践,是我们所有学习绘画的后人的财富,他将激励和帮助我们把传统艺术更
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龚产兴.任伯年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石莉.中国名画家全集——任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何怀硕.大师的心灵[M].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10年8月12日
【作者简介】王昊: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临摹任伯年绘画的一点体会
作者:王昊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刊名:
吉林画报·新视界
英文刊名:NEW HORIZON
年,卷(期):2010(9)
1.何怀项大师的心灵 2005
2.石莉中国名画家全集--任颐 2002
3.龚产兴任伯年研究 198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lhb-x20100909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