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荥堂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汇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荥堂---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汇要
第一章软组织外科学概论
1、软组织外科学是以椎管外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或椎管内脂肪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疼痛和相关征象的疾病为研究对象,以椎管外或椎管内(外)软组织松解等外科手术或椎管外密集性压痛点银质针针刺或椎管外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等非手术疗法为治痛手段的一门新的临床分支学科。

2、软组织外科学不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医学上的全新认识,是一个理论体系。

3、祖国医学中所说的经筋就是骨骼肌等人体运动系统的软组织体系。

希波克拉底曾说过“能治疼痛者为神医”。

4、科学无禁区,科学无偶像,科学无顶峰。

医学史表明,当历史上一种传统的医学理论在实践中碰到危机的时候,往往孕育着一种新的变革。

任何事物,唯其不完善,才具有生命力,如果完善了,也就没有生命力了。

软组织外科学的进展
1、发病学进展
椎管内外软组织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损害性病变所产生的化学性刺激是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主要发病机制。

2、病理学进展
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理学基础,是软组织因畸形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而导致的无菌性炎症。

3、生理学进展
正常的神经根急性受压,与周围神经一样,只会产生从麻木到麻痹的征象,以及受慢性渐增的压迫不易引起神经压迫征象;只有当椎管外神经组织受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才会引起疼痛。

4、诊断学进展
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椎管外松解骨骼肌、筋膜等,或椎管内松解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等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软组织,完全阻断了它们的化学性刺激对神经末梢的传导,以达到无痛。

5、征象学进展
并发50多种涉及其它科的疾病完全相似的征象。

而这些征象只有当A、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骶痛或颈背痛的后期;B、经有关专科检查,完全排除了它们所属的疾病;C、疼痛部位必具有一系列有规律的和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其上施行非手术疗法——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压痛点针刺、压痛点药液注射等,均可迅速改善这些征象。

6、预防学进展
练功十八法。

第十章“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的临床研究以及颈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鉴别方法的探讨——介绍颈脊柱“六种活动功能结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
检查
1、“六种活动功能”检查,
即被动性颈脊柱过度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

如上述的六种检查中无征象的加重,说明椎间孔内即无椎动脉受累的供血紊乱,也无颈神经根受累的功能障碍存在,基本上可以排除“椎动脉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

因为真正的椎动脉压迫征象或颈神经根压迫征象在上述的颈脊柱全面活动中,必有一个方向的被动动作迫使受累的椎动脉或神经根过度拉长或延伸而加重征象。

2、压痛点和强刺激推拿
推拿颅脑征象立刻消失:枕外隆突的肌附着处、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的肌附着处、颞骨乳突的肌附着处——三处附着的是斜方肌、胸缩乳突肌、头夹肌、半棘肌和棘间肌。

颈部征象立刻消失,肩臂手征象部分缓解:颈椎棘突的肌附着处(斜方肌、小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项半棘肌和棘间肌),颈椎横突的肌附着处(提肩胛肌以及前、中、后斜角肌),项筋膜和项伸肌群,颈椎后关节的肌附着处(多裂肌—旋椎肌),胸骨颈切迹的肌附着处,胸锁乳突肌胸骨和锁骨肌附着处。

锁骨上窝痛或枕后痛、太阳穴痛消失:前斜角肌第1肋骨肌附着处。

背和前胸征象消失:胸椎棘突的肌附着处,背筋膜和背伸肌群,胸椎后关节的肌附着处。

讨论
发病机制
1、骨赘系骨骼的生理性退变,也就是骨骼的老化表现,而不是病变,本身就不会引起疼痛;又因为正常神经组织受机械性压迫至多引起麻木或麻痹,所以椎间孔内退变性骨赘压迫正常神经根也不会产生疼痛;何况骨赘的形成过程十分缓慢,而神经组织对渐增的慢性机械性压迫有强大的抗压作用,也不会引起麻木或麻痹。

2、非手术疗法无法消除椎间孔内压迫椎动脉或合并压迫神经根的骨赘,因此根本不可能治愈由此而引起的颅脑征象,包括合并的颈背肩臂手征象在内;非手术疗法的治疗范围仅涉及椎管外而未进入椎管内,所以只能说,这全是针对椎管外软组织损害起治疗作用。

第五章腰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引起腰腿痛三种鉴别方法的探讨——介绍腰脊柱“三种试验‘检查
一、腰脊柱侧弯试验
(一)、检查方法
1、脊柱侧弯时,以检查者推动为主,勿令病人主动侧弯腰部,以免因病侧椎管外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某些病变的深层肌主动收缩,引起骨骼肌附着处的牵拉性刺激,若起假阳性的疼痛。

2、病人用示指端指明腰骶部的正确部位,以便判断病变在腰3—骶1的
哪一个椎板间隙处。

3、本试验反复检查2次。

(二)、临床意义
1、脊柱向病侧弯到极度时,出现阳性体症,可判断为腰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的可能性;病侧侧弯试验阴性者,可能者不大,但需作尚余二项试验。

2、脊柱向健侧弯到极度时,原先征象完全消失。

凡在此动作中由于病侧腰肌过度牵伸出现病侧腰际疼痛者,可判断为病侧椎管外腰部软组织有损害性病变的可能性,应进一步作腰臀部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3、病侧脊柱侧弯试验既引出病侧腰骶部深层痛和健侧脊柱试验,又可引出病侧腰痛者,可判断内外混合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腰腿痛和可能性。

4、有些病历,病侧弯到极度时,有病侧臀部或下肢的传导痛,
而无病侧腰骶部深层痛的情况。

尚加另外二项试验,若后二种试验均阳性,即为椎管内软组织损害引起的传导痛来看待,反之,则为原发性臀部软组织损害的传导痛来看待。

(三)、原理
1、腰神经根鞘膜外和硬膜外具有无菌性炎症病变产生化学性刺激的脂肪,是腰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引起腰腿痛的物质基础,也只有椎管内存在着这些炎性物质的条件下,才能使任何导致椎管的内径变乍、容积减少,促使椎管内非疼痛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物或继发性增厚的黄韧带的机械性压迫进一部刺激炎性脂肪,加重椎管内软组织损害而导致的疼痛。

二、腰脊柱伸屈位加压试验——胸腹部垫枕试验
(一)、在病侧腰3——骶1各节椎间隙的腰部深层肌上深压,找得深层压痛点。

1、腰脊柱伸展位压痛测定;
2、腰脊柱超伸展位压痛测定;
3、腰脊柱过度前屈位压痛测定;
(二)、临床意义
1、腰脊柱伸展位压痛测定——鉴别诊断上无多大意义。

2、腰脊柱超伸展位压痛测定——鉴别诊断上无价值可言;
3、腰脊柱过度前屈位压痛测定
3—1、疼痛完全消失,可判断为椎管内软组织损害阳性体征的可能性;疼痛接近完全消失,腰椎管内软组织损害为主的混合性腰腿痛。

3—2、若原有疼痛征象仅适度减轻,要考虑内外混合性腰腿痛病例的可能性。

3—3、若原有疼痛等征象无改变,可考虑为单纯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

(三)、原理
1、前胸部垫枕致腰脊柱处于超伸展位,腰部深层肌因之在缩短位置上放松,易于发现该处深层软组织损害的压痛点。

本试验的脊柱超伸展后,就使椎管内径进一部狭窄,椎管容量也相应减少;又因为邻近两个脊柱的椎板相互紧靠,上下后关节突相互缩叠,致使黄韧带鼓起,还会增加这种退变性非疼痛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物的突出度,或继发性变性增厚黄韧带对硬膜或神经根鞘膜的狭窄度。

三、胫神经弹拨试验
(一)、检查方法
用示指尖在股骨远端的腘窝中间偏内处找到胫神经干,在其上作轻巧的横行弹拨。

再在健侧腘窝作相同的对比检查(不会有任何征象)。

(二)、临床意义
弹拨胫神经干时,引出胫神经的敏感触痛或任何不适感,均证明胫神经弹拨试验阳性体征。

讨论:
腰椎管内软组织损害引起腰腿痛的诊断。

1、胫神经弹拨试验阳性(3)+脊柱侧弯试验阳性者(1);
2、胫神经弹拨试验阳性(3)+腰脊柱伸屈位加压试验阳性者(2);三种试验检查所得的全部阳性体证,确实是腰椎管内软组织损害(即鞘膜外炎性脂肪)刺激神经根鞘膜外神经末梢引起腰腿痛的特异性体征,诊断正确性极高。

均不能作为腰椎管内软组织损害的诊断依据
1、脊柱侧弯试验阳性(1)+腰脊柱伸屈位加压试验阳性(2)、、胫神经弹拨试验阴性(3)
2、三中试验中仅检得一种试验阳性者
第二十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
的征象与检查
征象
1、疼痛多集中在腰部或腰骶部,也就是腰部深层肌(包括腰背筋膜在内)在腰1——骶4的棘突或中嵴、椎板或背面、后关节以及在髂嵴与骶髂关节内侧缘的所在部位或附着处。

2、原发性腰痛所导致的传导性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痛和椎——基底
动脉供血混乱征象加重而猝倒,主要是受累的背伸肌肉群受牵拉性刺激所致。

3、髋关节内弹响,系臀部软组织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所致。

4、髋关节外弹响(弹响髋),系髂胫束所致。

λ原发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骶臀腿痛的检查
1、立位:
多数腰痛或腰腿痛病人多在腰骶部,以深层的多裂肌、旋转肌和腰背筋膜前叶为主的严重损害或合并腰椎管内软组织损害为多见。

1—1、直腿弯腰试验和直腿伸腰试验:
λ浅层的腰部深层肌痉挛时,则会引出腰骶部剧痛,脊柱前屈受限,
形成腰部僵硬变平;脊柱后伸时并无征象出现。

λ深层的腰部深层肌痉挛时,会引出腰骶部剧痛,会阻碍脊柱的后伸动作,
但前屈时腰骶痛可显著改善。

2、坐位:
3、仰卧位:
3—1、直腿抬高试验:检查者一手插入腰臀下,查明压痛点的来源,是腰骶部深层肌、髂嵴部骶棘肌的髂后上棘内上缘、臀上皮神经、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

一般髋外侧的阔筋张肌、臀中肌和臀小肌损害较轻者所产生的传导痛,多沿大腿外侧至膝盖部为止。

只有损害性病变严重者,可能引出传导性麻感直至腓总神经部分或完全麻痹等现象;单独的股内收肌群耻、坐骨支和坐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急性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影响直腿抬高,压痛点在大腿根部和坐骨支(闭孔外肌)和坐骨结节(大收肌)的外侧骨面软组织附着处出现;单独的耻骨上支(耻骨肌)和耻骨结节(长收肌)附着处损害急性发作时,大腿不能伸直,但直腿抬高试验不受影响。

3—2、腓总神经按压试验:这种阳性体征,多属椎管外腰部或臀部软组织损害的特意性体征之一。

3—3、屈髋屈膝分腿试验:其引出的疼痛均属肌性因素,并非骨性病变所引起。

临床实践验证:*单独引出大腿根部局痛者,说明该处股内收肌群耻骨附着处损害较同侧臀髋两部更为严重;*单独引出髋外侧痛者,该处
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臀小肌髂翼外面附着处损害较大腿根部更为严重;*单独引出臀内侧痛者,该处臀大肌骶髂骨附着处损害较髋外侧和大腿根部更为严重。

上述三个鉴别在腰腿痛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4、大腿根部压痛点检查:
坐骨上支(耻骨肌)——耻骨结节(长收肌)——耻骨下支(股薄肌、短收肌)——坐骨支和坐骨结节外侧面(大收肌)——耻骨下支和坐骨支内侧面(闭孔外肌)——腹直肌和棱锥肌耻骨联合。

3—5、其他压痛点和体征的检查:
股直肌髂前下棘——股骨干前侧、内侧和外侧——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内侧间隙——膝关节外侧间隙——髌间粗面——膝腱反射测定——胫骨粗隆——胫骨干内侧——胫骨干外侧——踝前方关节囊——内踝后下方胫骨后肌腱——外踝后下方腓骨长短肌腱——跟腱前脂肪垫——跟底——跟结节和跟腱滑囊——舟骨粗隆——跗骨窦脂肪垫——跖骨干内侧——跖骨干外侧——踝阵挛检查。

4、侧卧位:
4—1、阔筋膜张肌髂骨——臀小肌髂骨——臀中肌髂骨——腹肌髂嵴外前部。

5、俯卧位
腰椎横突间——第12肋骨下缘——腰椎棘突和骶中嵴——腰椎板和骶骨背面——腰椎后关节——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骶棘肌
下外端附着处——髂嵴——缝匠肌髂前上棘——胸腹垫枕试验
6、臀部压痛点检查:
髂胫束——臀上皮神经——臀中肌内侧部和内下侧部——臀大肌髂后上棘——臀大肌髂翼外面内侧压痛点——臀大肌骶尾骨背面旁侧——坐骨大切迹
后缘(和内后缘)及中缘(和内中缘)——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臀下神经——臀上神经——骶尾骨背侧——股骨臀肌粗隆——跟腱反射测定——胫神经弹拨试验。

化学检查: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病例中,常出现白细胞技数和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原因不详。

继发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骶臀腿痛的检查
1、枕颈部压痛点(15只)
枕外隆凸——枕骨上项线——枕骨项平面——颞骨乳突——下颌支内侧和外侧及下颌骨——颧弓——颈椎棘突——项伸肌群和项筋膜——颈椎后关节——颈椎横突尖——胸骨颈切迹——乳突肌胸骨——乳突肌锁骨——胸大肌锁骨前方——前斜角肌下端。

2、背部压痛点(5只……)
胸椎棘突——胸椎后关节——胸椎板——胸椎横突尖——背伸肌群和背筋膜。

3、肩部压痛点(15只):
肩胛骨上角——肩胛骨脊柱缘——冈上肌肩胛骨——斜方肌肩胛冈——斜方肌肩峰——斜方肌锁骨——冈下肌肩胛骨——小圆肌肩胛骨——大圆肌肩胛骨——三角肌锁骨——三角肌肩峰——三角肌肩胛冈——肱三头肌长头肩胛盂下唇——肩胛下窝——肩胛骨喙突。

4、上臂压痛点(12只)
冈上肌肱骨——冈下肌肱骨——下圆肌肱骨——肱三头肌外侧头肱骨——肩胛下肌肱骨——大圆肌肱骨——背阔肌肱骨——胸大肌肱骨——三角肌肱骨——肱骨内上髁——尺神经沟——肱骨外上髁
5、前臂和手部压痛点(12只)
尺骨鹰嘴——桡骨环韧带——前臂伸肌群筋膜——桡骨茎突——尺骨头背侧——尺骨茎突——掌骨背侧——头状骨背侧——第一掌骨结节——腕掌侧横韧带——豌豆骨——屈指肌腱鞘。

8、颈脊柱“六种活动功能结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检查
摄片目的在于排除骨折、脱位、结核、骨肿瘤等骨性病变。

至于颈椎管内软组织是否正常,只要通过颈脊柱“六种活动功能结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检查出现阴性体征者,就可以完全排除其可能的损害性病变。

生理性退变以及先天性和后天性骨骼畸形等均不是致痛病因。

第十一章对传统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颈椎病”非手术疗法治疗原理的重新认识
及其手术疗法的剖析与评价
1、笔者在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病变的研究中发现,单纯的急性机械性压迫所产生的神经刺激,根据压迫的不同程度表现为麻木至麻痹,但是渐增机械性压迫,由于神经组织具有强大的抗压作用,一般多不会引起压迫征象;只有当神经周围组织存有原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时,才会出现疼痛。

以“颈椎病”为例,原发性无菌性炎症时,才会引起椎管内疼痛。

2、笔者认为,作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均为颈椎管内软组织损害和椎管外躯干上部软组织损害的头颈背肩臂手痛所共有,并非“颈椎病”的特异性诊断依据。

临床实践证明,对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有效者,均可诊断为椎管外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或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

颈椎牵引疗法
1、颈椎牵引疗法:它可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但其治疗原理只适应于原发性椎管外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

牵引会放松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引起过度肌肉紧张力导致的肌痉挛。

这就缓解了肌肉骨骼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软组织的牵拉性刺激,起到“以松治痛”的作用。

自我牵引法
1、凡“突感颈部酸痛或肩背部及上肢有放射痛”者,其发病原因的极大多数属椎管外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的急性发作,仅少数属椎管内软组织损害的急性发作。

其次,神经受渐增的慢性机械性压迫既不可能引起疼痛,也不易产生神经压迫征象。

2、椎间盘突出物对椎管内受累组织的渐增性慢性机械性压迫不可能引起“突发颈部酸痛、或者肩背部及上肢有放射痛”。

应该说,疼痛来源仍离不开颈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或颈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化学性刺激。

综上所述,颈椎牵引确实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早为临床实
践所证实。

笔者认为其原因全属发病机制与诊断标准两方面的混淆。

实践证明,椎管外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引起的正是“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典型的临床表现,通过颈脊柱“六种活动功能结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检查,可以与椎管内软组织损害做出鉴别。

其次,有这些临床表现者多伴有颈椎管内骨赘。

这种生理性推变的形成过程十分缓慢,但缓慢而逐渐增加的机械性压迫的刺激作用,对于颈神经根或脊髓,多不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不可能引起疼痛。

所以牵引治疗有效的“颈椎病”,实际上极大多数属椎管外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

理疗
1、“椎间盘变性”和“椎体骨刺形成”是“颈椎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治疗原理主要在于解除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物和钩椎关节等骨赘对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等机械性压迫,才能起治疗作用。

理疗治疗’颈椎病”的原理及其主治手段,根本没有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或使骨赘消失的具体治疗措施。

笔者认为,理疗的方法中的某些方法有可能消除颈神经根鞘膜和硬膜等周围脂肪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但不可能消除颈椎管内受累软组织的粘连体,因此很难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对理疗有效的“颈椎病”,实践上仍是岁椎管外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起治疗作用。

中西医结合的按摩、推拿疗法
1、笔者认为按摩与推拿均是对机体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病变起治疗作用的相同性质的物理疗法。

头颈肩部的传统推拿,其治疗部位未涉及椎管内部,无法解除
受压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也不可能消除椎管内粘连软组织中的无菌性炎症病变,所以这些推拿(按摩)有效者不是真正的“颈椎病”,而属临床征象完全相同的椎管外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

因为推拿(按摩)缓解了躯干上部软组织损害所导致的压痛点和肌痉挛,收到“去痛致松”和“以松治痛”效果。

2、至于推拿(按摩)所能整复椎体的滑脱,并非真正的椎体间病理性滑脱,这种轻度滑脱多属颈脊柱在滑脱椎体上下段肌群牵拉力不均所引起。

3、由此可见,推拿(按摩)松解了痉挛的颈项部损害性软组织,使上下肌群的牵引力恢复正常,致颈椎滑脱自行纠正,而不是推拿(按摩)的整复起作用。

“正(整)骨”疗法
1、在“正骨”疗法治疗“颈椎病”方面,不论是“正骨推拿疗法”还是“脊柱旋转复位法”,对其有效病例的治疗原理无疑地纯属颈脊柱突然的被动性过度旋转拉长,促使椎管外椎旁损害性软组织(特别是肌肉和筋膜)也随着相应地发生突然的被动性过度拉长,起到“以松致痛”的作用。

但这种治疗作用决没有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那样的全面和有效,也没有像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那样的彻底和持久,两者治疗后根本无需作任何其他的辅助疗法的支持。

所以“正骨”疗法缓解或消除的“颈椎病”征象,常会在短期内加重或复发如旧,此是对椎管外损害性软组织治疗不彻底的因果性联系。

所谓传统的“颈椎病”实际上就是极大多数颈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和极少数颈椎管内混合型软组织损害的误诊。

2、明确了“正骨”疗法有效病例的治疗原理全属椎管外软组织损害,但它的短暂
疗效无法与上述软组织外科学的两种非手术疗法的疗效相提并论。

第十六章对传统概念主导的许多痛症诊断名称重新认识
一、“下腰痛”
1、“下腰痛”正名为腰骶痛。

二、“坐骨神经痛”
1、真正的椎管内疼痛来源于鞘膜外炎性脂肪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这是真正的病因,与神经根的压迫无关。

三、“腰骶部劳损”
1、“下腰痛”的病因全属腰骶部软组织损害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与腰骶部骨性结构的“劳损”并不相干。

四、“关节突综合征”
1、“滑膜嵌顿”的治疗,是用手法,将关节突拉开,手法整复。

原理并非整复,主要是手法相应地拉长了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导致痉挛缩短的腰肌,起到“以松致痛”的作用。

2、软组织外科学告诉人们:正常的神经组织受到突然的急性机械性压迫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只可能出现麻木到麻痹;对渐增的慢性机械性压迫的刺激,由于正常神经组织的抗压作用极强,多不会引起压迫征象;只有神经鞘膜外脂肪出现无菌性炎症病变时,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鞘膜外神经末梢才会引起疼痛。

3、“手法”或“背法”有效的治疗原理,在于突然拉长了脊椎旁痉挛缩短的损害性软组织,特别是受累的骨骼肌和筋膜等,达到“以松治痛”的目的,与解除“关节面的持久交锁,形成关节突粘连”无因果关系。

五、“脊柱峡部崩裂性脊柱滑脱”
1、骨骼畸形不是疼痛的原法病因,疼痛来源于椎管外损害性病变的软组织。

六、“脊柱弯曲畸形代偿性腰痛”
1、其实质就是在脊柱侧凸位置上所发生的原发性腰臀部软组织损害,与脊柱侧凸畸形之间似乎不存在因果相连的代偿关系,也就是说,腰臀部软组织损害不一定是脊柱侧凸继发的代偿性“产物”,为此将“脊柱弯曲畸形代偿性腰痛”改称为腰部或腰臀部软组织损害合并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弯曲畸形,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

七、“棘间韧带劳损和髂腰韧带劳损”
1、棘间韧带的主诉痛和压痛,多属脊椎两旁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向中间汇集于脊柱棘突部的传导痛,并非真正的原发性“棘间韧带劳损”的疼痛。

这与“尾骨痛”多由两旁臀部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向中间汇集于尾骨部的传导痛,以及“跟骨痛”也可由内外两侧踝后下方的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向下方中间汇集于跟底部的传导痛等所引起的情况完全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