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长1.5m,包含: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特征: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3/53
盲肠(6~8cm) 位于右髂窝 回盲瓣:控制流速,预防逆流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4/53
阑尾(6~8cm) 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
棘连线中、外1/3交点 2、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
19/53
肌层
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外层纵形,中层环形,内层斜行, 其中环形肌最发达,在幽门处尤其增厚形成幽门括 约肌。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0/53
胃两口、两壁、两缘、四部
消化系起幽门,下续盲肠和结肠,全长5~7m,分十二指肠、空肠和 回肠三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2/53
大肠
功效:分泌消化液, 参加食物消化。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0/53
肝 —— 人体最大腺体
肝功效
1.分泌胆汁,参加脂肪消化和吸收。 2.含有代谢、解毒(生物转化)、防御等功效。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1/53
肝普通形态
肝脏是人体最大腺器官。肝上面隆凸,为膈面,借镰状韧带分 为左、右两叶。肝下面凹陷,与腹腔脏器接触,为脏面。
胃液成份和作用 pH0.9-1.5,无色,分泌量 约 1.5-2.5L/天
主要成份:盐酸、胃蛋白酶原、粘 液、内因子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2/53
胃运动
(1)胃运动形式:三种 1)容受性舒张 2)担心性收缩 3)蠕动
(2)胃排空—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过程。 普通需4-6h。
(3)呕吐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3/53
脂肪:+胆盐→乳糜微粒--入淋巴 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才能吸收入淋巴,胆盐和食物中
脂肪、脂肪酸能促进胆固醇吸收。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2/53
水:顺着渗透压梯度被动吸收。
无机盐:
1)钠:主动吸收 2)铁:食物中三价铁不易吸收,二价铁轻易吸收, 维生素C、胃液中盐酸可促进铁吸收。 3)钙:维生素D和胃酸能促进钙吸收,磷酸盐和草 酸盐影响钙吸收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3/53
三个狭窄: 咽与食管 食管与左主支气管 食管裂孔处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4/53
胃
(一)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二)形态和分部
两壁:前壁、后壁 两口:贲门、幽门 两缘:胃大弯
胃小弯 分部:贲门部、胃底、
胃体、幽门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5/53
胃毗邻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胃蠕动(gastic peristalsis)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4/53
小肠内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主要部位:
化学性消化: 胰液、胆汁、小肠液参加
机械性消化: 小肠运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5/53
1. 胰液分泌和作用
(1)碳酸氢盐: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为小 肠内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PH值环境 (2)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 糜蛋白酶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4/53
肝外胆道
1.胆囊 位置:位于肝下面胆囊窝 胆囊底体表 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 点处。
形态:分底、体、颈、管
功效:贮存和浓缩胆汁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5/53
肝外胆道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和胆囊管、 胆总管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 管和肝脏面共同围成三 角区。胆囊动脉常经此 三角。
16/53
(三)胃微细结构 胃壁由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浆膜四层组成。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7/53
粘膜 形成许多皱襞,表面有胃小凹,胃小凹有胃
腺开口
胃小凹
胃底腺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8/53
*胃底腺细胞 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 2)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 3)颈黏液细胞 4)未分化细胞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6/53
4. 小肠运动形式 (1)担心性收缩: (2)分节运动:一个以环行肌为主节律性收缩和舒 张运动。 1)使食靡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2)增加食靡与肠粘膜接触 3)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3)蠕动:将食糜向前推深入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7/53
小 肠 分 节 运 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8/53
小肠蠕动
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可吸收小分子物质过程
。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吸收---消化后营养物质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
液和淋巴液过程。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0/53
消化
口腔内消化
一、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二、 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1/53
胃内消化
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易化扩散 脂溶性维生素--胆盐帮助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3/53
中是手术中寻找阑尾方法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5/53
结肠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结肠肝曲(右曲)、结肠脾曲(左曲)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6/53
直肠( 10~14cm)
弯曲: 矢状面—骶曲、会阴曲 冠状面—三个弯曲 直肠壶腹 直肠横襞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7/53
肛管(3~4cm)
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皮线)、肛梳(痔环)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8/53
胰微细结构(胰腺功效)
1.外分泌部,分泌消化液;
2.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调整糖代谢。
A细胞-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
B细胞-胰岛素
(降低血糖)
D细胞-生长抑素
(抑制A,B细胞)
PP细胞-胰多肽
(抑制胃肠运动,胰液 分泌及胆囊收缩)
胰岛
外分泌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9/53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53
概述
消化系统组成:
消
化
管
消化腺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53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53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53
消化管
消化管各段解剖--口腔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53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6/53
牙
牙萌出
生后六月始萌发 一岁左右已经有八 三岁以前要出齐 六到八岁换恒牙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2/53
肝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 上区,小部份位于左季肋区
肝体表投影如图: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3/53
肝形态:
二面:
膈面—以镰状韧带分成左叶 和右叶
脏面—以H形沟分为左叶、 右叶、方叶、尾状叶
镰状韧带
·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和神经、淋巴管等出 入肝部位。
肝门
二缘: 前缘、后缘
2. 胆汁分泌和作用
成份:水、无机盐、胆盐、胆固醇、胆汁酸、胆色 素 注意:胆汁能帮助消化,但不含消化酶 作用:对脂肪消化吸收
3. 小肠液分泌和作用
(1)稀释消化产物,保护肠粘膜。 (2)各种消化酶深入消化食物。 (3)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有活性 胰蛋白酶,有利于蛋白质消化。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6/53
胆汁排出路径
肝分泌胆汁
肝左、右管
胆囊管 胆囊(贮存、浓缩)
胆囊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
肝总管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7/53
胰 —— 人体第二大消化腺
胰位置和形态
位置:胃后方、横卧在第1、2腰椎前方腹后壁 形态:狭长,分头(钩突)、体、尾三部 结构:实质内有胰管,与胆总
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 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0/53
吸收
(一)吸收部位:
1、口腔:吸收一些药品 2、食管:基本不吸收 3、胃:吸收酒精和少许水 分 4、小肠:食物主要吸收场 所 5、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 盐类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1/53
主要营养物质吸收:
糖:葡萄糖--主动转运入血(与钠离子协同转运)
蛋白质:氨基酸--主动转运入血
7/53
牙形态和结构 牙周组织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8/53
口腔腺(唾液腺)
作用:湿润口腔粘膜,帮助消化等
1、腮腺 2、下颌下腺
3、舌下腺
腮腺
舌下腺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下颌下腺
9/53
腮腺
舌下腺
下颌下腺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0/53
咽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1/53
食管
位置:上接咽部
下连胃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2/53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9/53
大肠功效
1.大肠液分泌及作用
大肠液主要作用是保护黏膜、润滑粪便
2.大肠内细菌作用:
(1)酵解未消化糖、脂肪;腐败蛋白质。 (2)合成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K。
3.大肠运动和排便 ●运动少而慢 —食物残渣停留长(>10H); ●大肠内容物经水分吸收和细菌发酵与腐败作用后形成
粪便; ●排便反射
白线(肛门内、外括约肌分界)
齿状线:肛柱下 端和肛瓣边缘连 成锯齿状环形线, 是皮肤和粘膜分 界限,其上、下动 脉供给、静脉回 流和神经支配及 胚胎起源都不一 样。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8/53
大肠
盲肠、阑尾、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和直肠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9/53
消化腺
组成:肝、胰、大唾液腺、 胃腺、肠腺。
特征: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3/53
盲肠(6~8cm) 位于右髂窝 回盲瓣:控制流速,预防逆流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4/53
阑尾(6~8cm) 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
棘连线中、外1/3交点 2、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
19/53
肌层
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外层纵形,中层环形,内层斜行, 其中环形肌最发达,在幽门处尤其增厚形成幽门括 约肌。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0/53
胃两口、两壁、两缘、四部
消化系起幽门,下续盲肠和结肠,全长5~7m,分十二指肠、空肠和 回肠三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2/53
大肠
功效:分泌消化液, 参加食物消化。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0/53
肝 —— 人体最大腺体
肝功效
1.分泌胆汁,参加脂肪消化和吸收。 2.含有代谢、解毒(生物转化)、防御等功效。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1/53
肝普通形态
肝脏是人体最大腺器官。肝上面隆凸,为膈面,借镰状韧带分 为左、右两叶。肝下面凹陷,与腹腔脏器接触,为脏面。
胃液成份和作用 pH0.9-1.5,无色,分泌量 约 1.5-2.5L/天
主要成份:盐酸、胃蛋白酶原、粘 液、内因子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2/53
胃运动
(1)胃运动形式:三种 1)容受性舒张 2)担心性收缩 3)蠕动
(2)胃排空—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过程。 普通需4-6h。
(3)呕吐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3/53
脂肪:+胆盐→乳糜微粒--入淋巴 胆固醇:游离胆固醇才能吸收入淋巴,胆盐和食物中
脂肪、脂肪酸能促进胆固醇吸收。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2/53
水:顺着渗透压梯度被动吸收。
无机盐:
1)钠:主动吸收 2)铁:食物中三价铁不易吸收,二价铁轻易吸收, 维生素C、胃液中盐酸可促进铁吸收。 3)钙:维生素D和胃酸能促进钙吸收,磷酸盐和草 酸盐影响钙吸收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3/53
三个狭窄: 咽与食管 食管与左主支气管 食管裂孔处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4/53
胃
(一)位置
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二)形态和分部
两壁:前壁、后壁 两口:贲门、幽门 两缘:胃大弯
胃小弯 分部:贲门部、胃底、
胃体、幽门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5/53
胃毗邻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胃蠕动(gastic peristalsis)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4/53
小肠内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最主要部位:
化学性消化: 胰液、胆汁、小肠液参加
机械性消化: 小肠运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5/53
1. 胰液分泌和作用
(1)碳酸氢盐: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为小 肠内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PH值环境 (2)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 糜蛋白酶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4/53
肝外胆道
1.胆囊 位置:位于肝下面胆囊窝 胆囊底体表 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 点处。
形态:分底、体、颈、管
功效:贮存和浓缩胆汁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5/53
肝外胆道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囊和胆囊管、 胆总管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 管和肝脏面共同围成三 角区。胆囊动脉常经此 三角。
16/53
(三)胃微细结构 胃壁由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浆膜四层组成。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7/53
粘膜 形成许多皱襞,表面有胃小凹,胃小凹有胃
腺开口
胃小凹
胃底腺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8/53
*胃底腺细胞 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 2)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 3)颈黏液细胞 4)未分化细胞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6/53
4. 小肠运动形式 (1)担心性收缩: (2)分节运动:一个以环行肌为主节律性收缩和舒 张运动。 1)使食靡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2)增加食靡与肠粘膜接触 3)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3)蠕动:将食糜向前推深入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7/53
小 肠 分 节 运 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8/53
小肠蠕动
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可吸收小分子物质过程
。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吸收---消化后营养物质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
液和淋巴液过程。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0/53
消化
口腔内消化
一、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二、 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1/53
胃内消化
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易化扩散 脂溶性维生素--胆盐帮助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3/53
中是手术中寻找阑尾方法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5/53
结肠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结肠肝曲(右曲)、结肠脾曲(左曲)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6/53
直肠( 10~14cm)
弯曲: 矢状面—骶曲、会阴曲 冠状面—三个弯曲 直肠壶腹 直肠横襞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7/53
肛管(3~4cm)
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皮线)、肛梳(痔环)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8/53
胰微细结构(胰腺功效)
1.外分泌部,分泌消化液;
2.内分泌部(胰岛),分泌激素,调整糖代谢。
A细胞-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
B细胞-胰岛素
(降低血糖)
D细胞-生长抑素
(抑制A,B细胞)
PP细胞-胰多肽
(抑制胃肠运动,胰液 分泌及胆囊收缩)
胰岛
外分泌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9/53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53
概述
消化系统组成:
消
化
管
消化腺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53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53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53
消化管
消化管各段解剖--口腔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53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6/53
牙
牙萌出
生后六月始萌发 一岁左右已经有八 三岁以前要出齐 六到八岁换恒牙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2/53
肝位置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 上区,小部份位于左季肋区
肝体表投影如图: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3/53
肝形态:
二面:
膈面—以镰状韧带分成左叶 和右叶
脏面—以H形沟分为左叶、 右叶、方叶、尾状叶
镰状韧带
·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和神经、淋巴管等出 入肝部位。
肝门
二缘: 前缘、后缘
2. 胆汁分泌和作用
成份:水、无机盐、胆盐、胆固醇、胆汁酸、胆色 素 注意:胆汁能帮助消化,但不含消化酶 作用:对脂肪消化吸收
3. 小肠液分泌和作用
(1)稀释消化产物,保护肠粘膜。 (2)各种消化酶深入消化食物。 (3)肠致活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原,使之变为有活性 胰蛋白酶,有利于蛋白质消化。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6/53
胆汁排出路径
肝分泌胆汁
肝左、右管
胆囊管 胆囊(贮存、浓缩)
胆囊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
肝总管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7/53
胰 —— 人体第二大消化腺
胰位置和形态
位置:胃后方、横卧在第1、2腰椎前方腹后壁 形态:狭长,分头(钩突)、体、尾三部 结构:实质内有胰管,与胆总
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 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0/53
吸收
(一)吸收部位:
1、口腔:吸收一些药品 2、食管:基本不吸收 3、胃:吸收酒精和少许水 分 4、小肠:食物主要吸收场 所 5、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 盐类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51/53
主要营养物质吸收:
糖:葡萄糖--主动转运入血(与钠离子协同转运)
蛋白质:氨基酸--主动转运入血
7/53
牙形态和结构 牙周组织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8/53
口腔腺(唾液腺)
作用:湿润口腔粘膜,帮助消化等
1、腮腺 2、下颌下腺
3、舌下腺
腮腺
舌下腺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下颌下腺
9/53
腮腺
舌下腺
下颌下腺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0/53
咽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1/53
食管
位置:上接咽部
下连胃部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12/53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49/53
大肠功效
1.大肠液分泌及作用
大肠液主要作用是保护黏膜、润滑粪便
2.大肠内细菌作用:
(1)酵解未消化糖、脂肪;腐败蛋白质。 (2)合成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K。
3.大肠运动和排便 ●运动少而慢 —食物残渣停留长(>10H); ●大肠内容物经水分吸收和细菌发酵与腐败作用后形成
粪便; ●排便反射
白线(肛门内、外括约肌分界)
齿状线:肛柱下 端和肛瓣边缘连 成锯齿状环形线, 是皮肤和粘膜分 界限,其上、下动 脉供给、静脉回 流和神经支配及 胚胎起源都不一 样。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8/53
大肠
盲肠、阑尾、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和直肠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29/53
消化腺
组成:肝、胰、大唾液腺、 胃腺、肠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