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第4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第4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后练习第三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解体
B、①以工代赈②苏联解体
C、①农业集体化②苏联解体
D、①1936年新宪法②苏联解体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记者发回电文说:“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命党掌握。
”材料中的“城”指的是( )
A、彼得格勒
B、莫斯科
C、纽约
D、斯莫尔尼宫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B、十月革命中列宁没有亲自领导和指挥起义
C、十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
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
A、开展赫鲁晓夫改革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D、形成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时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
”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B、苏联接待员风趣幽默
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苏联工业生产超越美国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苏联成立
②协调美日矛盾的华盛顿会议召开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④十月革命爆发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④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
一一高中人教版《20 世纪战争与和平》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
………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
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人教版九年级下近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在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人处于赤贫状态。
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目前的政策,世界贫困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20亿。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用意何在?
材料二“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是什么?列举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
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好的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四: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生产量;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苏联的模式”指什么?
请判断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列出这两个国家恢复经济所采取的主要经济手段。
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
”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像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材料一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是因为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据材料二,观察图5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导致这两个时段失业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写重大事件名称即可)。
两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什么共同的调整方式?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列宁的思路”指什么?请写出该思路的内容。
概括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材料中的规定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地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法律文件所起的直接作用。
“列宁的思路”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对原有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就其内容而言有何相似之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有益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深远的影响。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太平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A、正确
B、错误
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推翻了幕府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A、正确
B、错误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A、正确
B、错误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性质相同,体现了大国意志,带有强权色彩。
A、正确
B、错误
【答案】: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