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单元测试卷】(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单元测试卷
(满分3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A.适宜的温度B.充足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适宜的光照
2.某同学尝试使用绿豆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实践后发现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A.胚轴B.胚根C.胚芽D.子叶
3.玉米大碴粥是许多中老年人的最爱,它主要是由下图中玉米种子的()加工成的
A.②
B.④
C.⑥
D.⑦
4.如图为菜豆种子结构示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是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B.3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根
C.4是子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D.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1、2、3、5四部分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下列对种子知识的认识错误的是()
A.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
B.胚轴将来发育成茎
C.大豆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
D.大豆种子的营养储存在子叶里,玉米种子的营养储存在胚乳里
6.下图为植物根尖的纵切面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处有根毛,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B.B处细胞小,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C.C处细胞较大,是根中生长最快的部位
D.D处细胞未分化,属于植物的分生组织
7.有经验的农民伯伯,在移栽植物时,根部总是带有土团,其主要原因是()
A.避免损伤根毛和幼根B.减少土壤无机盐的丢失
C.有利于幼苗根的呼吸D.防止根部营养物质流失
8.在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伸长的是()
A.根冠和生长点B.分生区和伸长区C.根冠和伸长区D.伸长区和成熟区
9.“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这句谚语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A.水分B.无机盐C.阳光D.空气
10.小明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烧杯装的清水,乙烧杯装的30%的食盐水,两个烧杯中各放入一块从同一萝卜上切下的大小、质地相同的萝卜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烧杯中的萝卜条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一段时间后,乙烧杯中的萝卜条质地会变得更硬挺
C.给萎蔫青菜喷水所利用的原理与甲烧杯中的萝卜条一样
D.该实验可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11.施肥过多会造成植物的“烧苗现象”,主要原因是()
A.施肥后,土壤温度升高,幼根受到伤害
B.肥料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根尖细胞无法吸收
C.土壤溶液浓度升高,根尖细胞失水死亡
D.有些肥料,尤其是化学肥料中含有对植物有害的成分
12.生产上,为了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农民要对农田进行灌溉和施肥。
其中施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A.水B.无机盐C.蛋白质D.淀粉
13.凉拌黄瓜时加入一些醋和食盐,黄瓜便会渗出很多汁液。
在此过程中,黄瓜细胞外溶液浓度X与黄瓜细胞液浓度Y的关系是()
A.X>Y B.X<Y C.X=Y D.都有可能
14.我国南方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说法,竹笋长出土面时的茎与长成后的茎同样粗。
这说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
A.形成层B.木质部C.韧皮部D.上皮组织
15.下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示意图,若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B.有机物是通过木质部运输的
C.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D.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16.春季来临,河边的柳树长出千万枝条,新枝条是由下面哪个结构发育来()
A.老枝B.芽C.叶D.胚
17.如图所示,桃花的主要部分是()
A.1、4
B.2、3
C.5、6、7
D.8、9
18.玉米开花时,如遇到连绵的阴雨天气,产量就会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雨水多,气温低,花粉不能正常形成
B.因为连绵的阴雨,昆虫不能进行传粉
C.花粉被雨水冲落,影响了风力传粉
D.雨水多,土壤溶液浓度低,影响了根对水分的吸收
19.西瓜甘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种瓜果,下列有关西瓜的叙述错误的是()A.西瓜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没有关系
B.西瓜可以用种子进行繁殖
C.红色的西瓜瓤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D.西瓜花的子房里面有多个胚珠
20.有一个描述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红帐子”指的是()A.果皮B.子叶C.胚D.种皮
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节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丙3只大小相同的广口瓶,在每只广口瓶内部铺上两层纱布。
分别向3只广口瓶中放置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
b.向甲广口瓶中倒入一半的水,使水没过种子;向乙广口瓶中倒入适量的水,使纱布变得湿润:丙广口瓶保持干燥,将甲、乙、丙三只广口瓶放到25℃的橱柜中。
c.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1)请分析判断甲、乙、两3个装置中,种子能萌发的装置是:。
(2)本实验有组对照,分别是。
(3)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
(4)进行本探究实验时,应该如何选择种子?。
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实验中如何选择种子?。
22.如图是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选用大小相等的萝卜条①、②,分别放入A、B 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图中的萝卜条③、④),比较萝卜条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1)根据萝卜条的变化,可知A 溶液浓度较(填“高”或“低”)。
(2)萝卜条③与萝卜条①比较,萝卜条③变(填“长”或“短”)了,原因是萝卜细胞发生了(填“吸水”或“失水”)。
(3)整个实验可以说明: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选填“大于”或“小于”)细胞内的溶液(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就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