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汉字词的研究以及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汉字词的研究以及教学策略
作者:刘立华,李琴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6年第1期
刘立华,李琴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日语是在汉字词汇的基础上创造的,但是因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的不同,两国汉字词在词义和词形上有很大差异。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比研究中日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异形同义词,进而探讨教学策略。

关键字:中日汉字词;词形;词义;教学策略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32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124—03
收稿日期:2015—09—24
作者简介:刘立华(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日语教学。

李琴(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日语教学。

一、中日汉字词
汉字词是由汉字构成的词汇。

汉字词被定义为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汉字和日本自创的和制汉字组成,并借用汉字读音的词。

本文讨论的汉字词只着眼于它的词形,不论其语音形式是训读还是音读、构词形式是源于汉语或是日语,都统称为“汉字词”。

1981年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对日本90种现代杂志的用语、用字进行了全面调查,其报告称总词汇数中汉字词占41.3%,区别词汇数中汉字词占47.5%。

汉字词大致有两大来源:一类是日本从中国借用的词,汉字传入日本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

后来中日文化交流频繁的中国的唐宋时期,大量的中国古代汉语被日本吸收。

它们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主要来自“古代汉籍和佛典”,还有中国晚清民初的“西方来华传教士汉文译著”。

另一类是近代中国从日本借用的词,主要有“和制汉语”。

和制汉语包括“出自江户末以前的词(国字(和字)、变体汉字(当字))”和“出自江户中期以后的译介西方书籍的近代科技用语”,但前者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一)中日同形词
中日同形词存在借用关系(借用汉语或日语),目前两国使用的词形相同的汉字词。

判断中日同形词的依据如下:标记为相同的汉字词且只由汉字构成(忽略繁简差异、但汉字相同附有送假名的词不考虑);目前中日两国都在使用的汉字词;单纯从词形考虑,不考虑读音情况。

中日两国语言都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其中中日同形词占很大比重。

日语资料里的同形词占17%,汉语资料里占40~50%。

同形词分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

其中,最有研究意义的当属同形类义词和同形异义词。

1.中日同形类义词
(1)定义和分类
中日同形类义词是两国同形词之间一部分词义相同,而另一部分词义相异的汉字词。

中日同形类义词可分为三种:汉语中的词义比日语范围广;日语中的词义比汉语范围广;汉语和日语词义部分重合。

(2)词义分析
Ⅰ.汉语中的词义比日语范围广。

①翻译/翻訳
在汉语和日语里都指“把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同)中国小说翻译成日语。

(中国語の小説を日本語に翻訳する。


但日语「翻訳」只局限于“笔译”,不包括“口译”。

(中)公司开会时,我做了翻译(口译)。

(会社が会議を開く時通訳をした。


这类还有“新人/新人、简单/簡単、暗记/暗記、故人/故人、批评/批評”等。

Ⅱ.日语中的词义比汉语范围广。

②反对/反対
汉语和日语都表示“不同意某意见或提案”之意。

(同)反对人种歧视。

(人種差別に反対する。

)但是,日语的「反対」还有“事物在对立、逆向的方向”之意。

(日)道の反対側。

(道路的对侧。


这类词还有“远虑/遠慮、刑事/刑事、心得/心得、无理/無理、结构/結構”等。

Ⅲ.汉语日语中词义部分重合。

③经理/経理
汉语和日语都有“经营管理”的意思。

(同)経理制度。

(经营管理制度。


汉语“经理”特有“企业中负责经营管理的人”之意,而日语「経理」特有“财会事物”的意思。

(中)经理正在开会。

(社長は今会議を開いている。


(日)工場の経理を受け持つ。

(担任工厂的财会事物。


这类词还有“作文/作文、意见/意見、人间/人間、运转/運転、先生/先生”等。

2.中日同形异义词
(1)定义
中日同形异义词是两国语言的词形相同,但词义却完全不同的汉字词。

(2)词义分析
①改行/改行
汉语的“改行”表示“放弃原来的行业从事新的行业”,汉语带有引申义。

而日语的「改行」是“换行、另起一行”的意思,日语保持原义。

(中)爸爸改行,开始做生意。

(父は業種を変えて商売を始めた。

)
(日)改行して文を書く。

(另起一行写文章。


②汽车/汽車
汉语的“汽车”是“公路或马路上跑的车”。

而日语的「汽車」是“在铁轨上跑的由蒸汽
机拉的客车或货车”的意思,和汉语的“火车”同义。

(中)开汽车。

(自動車を運転する。


(日)汽車で親戚の家へ行く。

(坐火车去亲戚家。


这类词还有“暗算/暗算、注文/注文、颜色/顔色、野菜/野菜、看病/看病、马上/马上、
大丈夫/大丈夫”等。

3.中日同形类义词和同形异义词的产生原因
中日汉字词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因翻译、借用时因文化、思维方式不同,词义分化、重组,出现了很多同形类义词和同形异义词。

(1)日语沿用中国古汉语
汉语词义发生了变化,而日语仍沿用古汉语词义,但演变时只取了古汉语的某一义项或增
加另外一个义项,然后词义凝固了。

如“博士/博士(はくし、はかせ)”一词,这是中国古汉语,原指“中国历代王朝所设官名,也指通晓古今的人物”。

后来日语「博士(はかせ)」沿
用原义,又加了“声乐曲记谱中表示旋律的符号”义项。

不同读音「博士(はくし)」加了
“专业知识学位”的义项;而现代汉语词义发生变化,只有“专业知识学位”的义项。

(2)和制汉语(日本人自创的汉字词)逆传到中国。

日本在近代吸收西方文明,翻译学术用语时很多时候借鉴古汉语典籍的词汇并赋予新的意
义造出了很多和制汉语(日制汉字词)。

(3)中日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语言演变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它受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社会制度
的影响。

如“刑事”,在现代汉语里指“有关刑法的,和民事相对而言”;而在日本,「刑事」除了汉语的词义以外,还特有“刑警”的义项。

(二)中日异形同义词
1.中日异形同义词
(1)定义和分布
汉语和日语中意义相同但书写形式不同的汉字词称为中日异形同义词。

判断中日异形同义词的依据如下:意义相同只指基本义;如有多个基本义则各自取其相应
的异形同义词;如相对应的有不止一个异形同义词时则取其最常用的。

(2)分类
异形同义词的汉语和日语有一字词、二字词、三字词。

按词形分下列几种。

Ⅰ.词形完全不同
“脖子/首、筷子/箸、奇怪/変、女儿/娘、隔壁/隣、车站/駅、票/切符、信/手紙、钟/時計”属此类。

Ⅱ.词形部分不同
“颜色/色、医院/病院、水果/果物、合适/似合、対面/见面、迟到/遅刻、钢笔/万年筆”属于这类。

Ⅲ.词形颠倒
它指词义相同(同义)的同素逆序词。

同素逆序词词义上分同义、类义、异义,只有同义
的同素逆序词才属于异形同义词。

如“才学/学才、欺诈/詐欺、得利/利得、收买/買収、搬运/運搬”。

2.中日异形同义词的产生原因
这类词在汉字词中数量较多。

(1)来自古汉语的借词
汉语改用现代口语词即白话文,日语沿用古代文言文,因而造成汉日两语言中出现了为数
不少的异形同义词。

(2)和制汉语
日本人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自创的汉字词。

日本为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造了很多近代和
制汉语。

(3)近现代翻译西方语言时中日语言文化心理不同。

“棒球/野球”,英语叫“baseball”日本一时尚体育杂志里把它译为「野球」,因为这种球在「野原(野地)」打,后来中国人叫它为“棒球”,因为他们看中的是打球的工具木棒。

二、教学策略
从古至今,汉语和日语之间有着漫长的语言接触、传播。

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靠着双方共同使用的汉字词也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但汉字词在经过漫长的演变,两国使用的汉字词的有些词义和词形发生了变化。

这就给两国学习者带来正迁移的同时,也带来了负迁移。

我通过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的实际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消除母语干扰
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但这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有优势的同时,也容易使他们自满,不注意,导致理解、运用上的错误多于其他国家学生。

(二)相互对比,严格区分
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

两国汉字词在形、音、义上有相似之处,但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

词形上由于两国文字政策的不同,有简繁体,正异体等区别。

应该鼓励学生多查字典,不要图方便嫌费事,切忌望文生义。

(三)文化因素、语言习惯不同带来的干扰。

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干扰,在比较中日汉字词词形、词义时穿插中日文化、语言习惯、生活习俗讲汉字词的来源、发展、演变。

三、结语
中日汉字词在词形、词义上的差异和对应关系是中日两国间汉字的传播以及演变的结果,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某一个历史阶段的两国文明发展状况和汉字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汉字词混淆、误用现象,促进两国人民交流。

希望我的研究被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借鉴。

[参考文献]
[1]崔淑平,张乐山.谈日汉同形词的古汉语来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0,(6).
[2]曲维.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5,(6).
[3]方爱乡.中日汉字词汇趣谈[J].日语知识,1999,(5).
[4]王静.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的原因浅析[J].科教文汇,2006,(11).
[5]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M].中华书局,2010.
[责任编辑:盛暑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