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ppt
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https://img.taocdn.com/s3/m/074e41cf89eb172ded63b768.png)
重要点概述
定义
早在1993年就有一种较权威的定义:IBS是一种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由于遗传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的易感性,出现胃肠道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和粘膜免疫的变化,患者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并有排便紊乱的特点。
发病情况
鉴别诊断
强调传统的粪常规检查,大细菌学及寄生虫检查,钡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依旧很重要;尤需注意一些表现隐匿的器质疾病,结肠镜检查及结肠粘膜活检也有助于排除不典型炎症性肠病和显微镜下结肠炎。
治疗
在此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即应包括精神心理行为干预治疗、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方法和对药物的选择应因人而异对症处理。制定罗马Ⅲ中IBS专家组对治疗的推荐意见有三类: 1.心理治已成为常识,现在尤重视。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医师应该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沟通,保持长期与患者的联系;认知治疗是一种短期心理学治疗模式,是以建立个人的正确认知为目的,通过认知教育和行为,纠正患者对疾病曲解的知识,达到正确认知的重建,缓解或消除心理障碍和躯体症状。强调认识所患疾病的良性本质,预后良好,树立对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和行为,达到长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饮食调整:食物的色、香、味等通过脑肠轴可诱发胃肠道反应,在IBS的患者一般更强烈些,但存在差异,尽量避免易可疑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培养合理规律的饮食习惯,既往强调高膳食纤维饮食,目前认为除非患者有便秘存在,一般的患者应依据个体对纤维素的反应状况,调整纤维素的摄人。减少易产气的食物对有腹胀的同前依旧重要。 3.药物治疗:主要对患者显著的症状者,由于IBS患者症状复杂多变且与中枢和肠神经系统间复杂的关系,目前的药物都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限制只能一定程度起作用。得舒特为代表胃肠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在各类平滑肌解痉剂中最欢迎,目前在数十个国家使用,其虽对许多人都有效,但对腹痛的疗效仍有争议;替加色罗(随罗马Ⅲ标准一同推出)曾风光无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限制了它的使用;近几年对益生菌治疗很重视,具有调节内脏敏感性的药物(作用于各级神经调节的内脏敏感性)为研制的重点,现有的低剂量三环类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抗抑郁药有一定的调节内脏敏感性,其长期治疗仍被强调,尤其有较顽固症状者。 其它非药物治疗有心理专科治疗、催眠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行为治疗等,这些现虽未被罗马Ⅲ中IBS专家组对治疗的推荐,但与上述有交叉,也显出一定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PPT精选课件
![肠易激综合征PPT精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a31b37763231126edb11a9.png)
IBS医疗费用
现代医学强调-卫生经济、生活质量
USA : 消化病诊断费用比例
酸相关疾病 10%
胰胆疾病 8%
其它 5%
GERD
17%
肝病
IBS
11%
NUD
8%
IBD 14%
IBS 费用: 19%
其它功能性疾病
8%
Russo et al, 199199
IBS:诊断费用
在美国是消化科医师诊断最多的疾病 一般门诊中第四个最常见的消化疾病 我国:慢性胃炎、肝炎、慢性结肠炎(IBS)、
合IBS亚型
12
IBS知多少?—我国医生IBS亚型正确诊断率
IBS亚型准确诊断的百分比
A-IBS D-IBS C-IBS
IBS
3.4%
11.3%
16.7%
16.7%
C- IBS患者被 准确诊断的百 分比是最低的
0%
5%
10%
15%
20%
Base (response): 80/29/24/24
13
IBS的流行病学-地理分布
15
IBS发病率的年龄分布
15-34岁 35-44岁 45岁以上
13.5 % 13.0 % 9.4 %
儿童较少 通常在成年的早期出现 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下降 可持续终生
Ref: Novartis Data 16
IBS在不同职业的分布
学生 知识分子 士兵 工人 农民
13.6% 1 10.5% 2 9.5% 8.5% 6.3% 3
GI肿瘤、GERD等
Everhart & Renault, 杨云生 et al. 20
IBS:就诊状况
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
![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69cbabcc22bcd126ff0ca2.png)
至少25%的所排粪便为硬便或干球便,
鉴别诊断
•乳糖吸收不良 •膳食引起的小肠细菌繁殖所致
腹泻和肠胀气
•肠寄生物和梭菌层所致腹泻 •消化道肿瘤
治疗
• 一般治疗
1
首先,详细询 问病史以求发 现促发因素, 并设法予以去 除。
2
其次,患者进行耐 心的解释,说明疾病 的性质、病因、发 病机制、病程和预 后,以提高患者的治 疗信心,更好地配合 治疗。这是治疗最
重要的一步。
3
再次,教育患者建立良 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 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 如腹胀患者应避免使用 产气的食物;便秘患者 应多食粗纤维食物及蔬 菜瓜果,养成定期排便的
习惯等。
治疗-药物治疗
解痉剂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硝苯吡啶—非选择性、副作用大 匹维溴铵、奥替溴铵—胃肠选择性 2.多离子通道调节剂 曲美布丁、舒丽启能
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
IBS诊疗现状及难处
需要诊疗指南 和合理用药
IBS病程反复迁延,反复发作, 难以预防
多种症状 的治疗
疗效的判断
发病机制复杂, 需发展有效治疗
重度IBS需要抗 焦虑抑郁治疗
谢谢!
临床特征
症状学 非肠源性和胃肠外症状出现率高。 主
要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常有明显诱发因素,如应激状态。
体检 无阳性体征,但可有压痛或触及肠型或
痛性肠襻。 检查
钡餐—无器质性病变,但可有肠动力
IBS的诊断标准
● Manning标准(1978年)
● Kruis标准(1984年)
● Rome Ⅰ标准(1990年)
脑-肠轴调控失调
肠内压力反应增强
腔内应激刺激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465169d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8.png)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肠易激怒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特征是腹痛或腹部不适合排便习惯的改变。
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部不适:腹痛的位置可能不确定,也可能经常固定在一个位置。
疼痛可能是绞痛、钝痛、隐隐作痛等不同,持续时间不确定,可能是由于排便和排气缓解。
有些食物会引起疼痛,如粗纤维食物、冷食物、酸辣刺激性食物,但腹痛一般不会逐渐加重,轻时反复发作,睡眠不发作,不会在半夜醒来.腹泻或不成形便便:比饭后长,尤其是早餐后多次排便,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发生,但不会发生在晚上。
大便次数多,但每次量少,总量超过正常范围。
有时大便1-2但不成形。
腹泻或不成形有时与正常大便或便秘交替出现。
3、便秘:每周排便1-2偶尔十几天一次,早期多间歇性,后期可持续性需要服药。
4.排便过程异常: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良或便急等症状5.粘液便:大便中常有少量粘液,偶尔会排出大量粘液6、腹胀:白天明显,晚上睡觉后减少,腹围一般不增加。
以上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数研究与情绪紧张、环境变化、精神异常、饮食、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激素和遗传有关,其治疗也需要个性化综合治疗,因此有上述症状的朋友建议及时正确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必须检查和消除能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该病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又称肠功能障碍、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等。
据估计,在有消化症状的患者中,IBS占50%~70%,男女发病率为1:2,多见于中青年,已被公认为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
IBS病理生理学的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澄清。
据报道,心理障碍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
1.胃肠动力学异常动力学异常不局限于结肠,常涉及全胃肠道,对各种生理和非生理刺激的动力学反应过强,并呈反复发作过程。
2.内脏感知异常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IBS患者充气疼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
![《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05bb0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9.png)
.
11
治疗
•积极寻找并去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 •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一般治疗 • 发现促发因素,并设法去除 •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 避免产气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 • 对失眠、焦虑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
12
治疗
对症治疗 • 胃肠解痉药
• 抗胆碱药物可作为缓解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 • 匹维溴铵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拮抗药 • 止泻药 • 洛派丁胺或地诺芬酯止泻效果好,适用于腹泻症状较 重者,但不宜长期使用
• 症状在排便后改善 • 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 • 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
8
诊断
罗马Ⅲ标准
• 以下症状不是诊断必备,但属常见症状,症状越多越 支持IBS的诊断:
•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 • 粪便性状异常(块状/ 硬便/ 稀水样便) • 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 黏液便 • 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 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源自.14治疗
心理和行为治疗 • 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心理行 为治疗,包括:
• 心理行为治疗 • 认知疗法 • 催眠疗法
生物反馈治疗
.
15
.
16
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
胃肠动力
• 慢波频率改变 • 口-盲通过时 • 间异常
内脏敏感性
•内脏敏感性增高 直肠充气疼痛阈值 明显低于对照组 • 回肠推进性蠕动可 使部分患者产生腹 痛
• 精神因素 • 感染 .
•其它因素:食物不 耐受、肽类激素等4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
肠易激综合征.ppt
![肠易激综合征.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e73724bd64783e09122b57.png)
罗 马 II 标 准
--全球胃肠专家一致推荐的IBS诊断标准
– 排便频率的异常(为了研究的目的,“异常”可以被定义为>3 次/天或<3次/周); – 排便性状的异常(粪便结块、硬结或稀软、水样便); – 排便发生通过异常(紧张、急迫、或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 排便中为黏液; – 感到胃胀气或腹部膨胀。
内脏感觉异常
对结肠气囊扩张诱导的疼痛更为敏感
全胃肠道平均感受阈及痛阈均低
需要排气的感受阈低而且排便急迫感更为显著 90%IBS 患者显示至少有一个位点痛觉过敏
Houghton LA. Balliere’s Clin Gastroenterol. 1999.
其他 IBS 发病机制假说
14 12 11.25
13.64
10.55
人 数 10 百 分 8 比
6 4 2 0
10.14 8.28 7.97 6.27 8.53 9.52
Chin J Epidemical, 2000;21(1):26-29.
IBS 医疗费用 “昂贵”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难以估算的费用
诊断及检查费 急诊费 住院费 药费
IBS 分型(罗马Ⅱ诊断标准)
腹泻型(D-IBS):以腹泻为主
便秘型(C-IBS):以便秘为主 交替型(A-IBS):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IBS 肠外表现发生率
腰背痛 排尿困难 食管症状 头痛
(%) 0 15 30 30 - 50 45 60 75 50 67
>50
袁耀宗(2002):肠易激综合征,P48-54,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BS :城市发病率高于乡村
25 20
发 生 率
N=2486
儿童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儿童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63bc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c.png)
PART 02
诊断方法
REPORTING
临床表现
腹痛或腹部不适
儿童肠道易激综合征患 者常出现腹痛或腹部不 适,疼痛部位多位于下 腹部,疼痛性质可为隐 痛、胀痛或绞痛。
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出现便秘或腹泻 ,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 现。
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 呕吐、腹胀、食欲减退 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目前,对于儿童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因此,临床 医生需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避免误诊和漏诊。
对临床医生的建议
对于疑似儿童肠道易激综合征的患者,临床医生 应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和饮食情况,进行全面 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 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粪便常规
检查粪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等异常成分。
血液检查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炎症指标、电解质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全 身状况。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
可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如肠梗阻、 肠套叠等。
腹部B超
可观察肠道蠕动情况,评估肠道功能 。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国际通用的诊断标 准进行诊断。
PART 04
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REPORTING
常见并发症
营养不良
由于肠道易激综合征引起的长期腹泻 或呕吐,可能导致儿童营养吸收不良 ,进而出现营养不良。
脱水
肠易激综合征IBS课件
![肠易激综合征IBS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2bf19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0.png)
增加膳食纤维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 食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 物,有助于改善便秘和腹 泻症状。
规律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
生活方式改变
增加运动量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肠 道蠕动,缓解IBS症状。
放松身心
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 等放松技巧,缓解压力和 焦虑,有助于改善IBS症状 。
04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预防与日常保 健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调整饮食结构
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 油腻、生冷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保持大便通畅。
控制情绪压力
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和生活 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预防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肠道感染,以免 诱发IBS症状。
日常保健建议
注意腹部保暖
避免腹部着凉,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适时 增减衣物。
保持良好心态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放松心情,缓解焦虑和 抑郁情绪。
饮食调理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过度饮 酒和吸烟。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肠道检查,了解肠道健康状况,及 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肠易激综合征(IBS课件
• 肠易激综合征(IBS)概述 •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物治疗 •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非药物治疗
•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预防与日常 保健
•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案例分享与 经验交流
01
肠易激综合征(IBS)概述
定义与症状
总结词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无结构性和生化异常。
IBS发病机制与诊治幻灯
![IBS发病机制与诊治幻灯](https://img.taocdn.com/s3/m/e598f869011ca300a6c390a9.png)
王利华 北京,2000
IBS病因与发病机制
胃肠动力学异常
266.8
*
* **
*P<0.05 **P<0.01
**** **
Ô ¶ Õ
IBS
© Ë ¯ · ý ¨ Ô ¶ Ö Ê £ Kpa . min£
**33.4
66.7
0
10
20
30
40
50
IBS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心理与IBS • 应激是机体对不良刺激或应激情景的心 理和生理反应。 • 应激反应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涉及神经、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的反 馈影响。
IBS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心理与IBS
垂体 中枢 精神 刺激因子 神经系统 神经肽 激素 内分泌系统 免疫系统 机体器官
IBS诊断标准
罗马Ⅱ标准(1999年)
在过去12个月中,腹部不适和疼痛的时间等于或超过3个 月,且具备下列3项中的2项: 1)排便能使其缓解 2)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 3)伴有与排便一致的改变
以下症状并非必须,但病人具备越多的症状, 确诊IBS的证据越大:
排便频率的异常(>3次/d或<3次/w) 排便性状异常(粪便结块、硬结或稀软水样便) 排便发生通过异常(紧张、急迫或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排便中有粘液
IBS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心理与IBS
• • • • 较健康者有较多的生活应激源 负性生活事件明显增多 较健康者对刺激的反应敏感、强烈且持久 具有多种神经倾向和持续心理矛盾的个性特征,对依 赖的需求增加、对刺激的评价趋向悲观、消极,或者 敌对、否认 • 对刺激的情绪反应强烈,易产生精神异常 • 心理应激能改变人肠动力及内脏感觉阈值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1c731513e2bd960590c677d8.png)
2.内脏感知异常 • 肠扩张疼痛阈值明显降低。 • 肠管对扩张和收缩的痛觉敏感性增加-腹
痛。
3.精神因素 • IBS患者存在个性异常,其焦虑、抑郁
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约半数IBS患者 首次发病与应激事件有关。
• 精神因素在IBS发病学上有两种观点
– IBS是机体对各种应激的超常反应; – 精神因素并非直接病因,但可诱发或加重
谢谢
头痛等。
4.体征 • 无明显体征,在腹痛相应部位可有轻压痛 • 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 • 直肠指检可发现肛门痉挛及触痛。
5.分型 • 腹泻型 • 便秘型 • 混合型 • 不确定型
诊断
• 罗马III诊断标准: (1)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
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并且 具有下列中的2 项或2项以上:
症状。
4.其它 • 约1/3的患者对某些食物不耐受而诱发症
状加重。
• 部分患者IBS症状发生于肠道感染治愈之 后,可能与感染改变了肠道对某些刺激 的反应能力有关。
• 某些胃肠激素如胆囊收缩素等可能与IBS 症状有关。
临床表现
• 多呈慢性起病,病程较长,可达数年至数 十年,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常可由 精神、饮食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 如欧车前子制剂和天然高分子多聚糖等。
• 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和山梨醇 等也可选用。
(4)促动力药物:
用于便秘型IBS。 1. 多巴胺受体阻断剂:胃复安、多潘立酮 2. 5-HT4受体激动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
替加色罗 3. 伊托必利:阻断多巴胺D2受体和抑制乙酰
胆碱酯酶活性
(5)抗抑郁药: • 对腹痛症状重,经上述治疗无效且明显
次口服 1~2片日3次口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物治疗PPT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物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0f4fb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d.png)
解痉剂的适应症
解痉剂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和胆道功 能障碍引起的急性痉挛性疼痛及急 性痉挛性尿道痛、膀胱痛、肾绞痛 等。
解痉剂的禁忌症
青光眼、前列腺增生、高热、重症 肌无力、幽门梗阻与肠梗阻等疾病 患者禁用解痉剂。
抗抑郁药的应用
1
2
抗抑郁药的治疗效果
抗抑郁药能够通过增强内源性内啡肽的释放,并协同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拮抗作用,激活疼痛 抑制通路,平衡血清素的神经调节作用,从而缓解腹痛。
盐酸洛哌丁胺不能改善IBS的整体症状,甚 至会使症状加重,因而应用时需个性化治 疗。
伊卢多啉的应用
伊卢多啉的药理学机制
伊卢多啉是一种混合的μ-阿片类激动剂和δ-阿片类拮抗剂,通过作用于μ受体来 减缓肠道蠕动。
伊卢多啉的适应症
伊卢多啉主要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伊卢多啉的禁忌症
胰腺炎、胆管阻塞、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酗酒史的患者禁用伊卢多啉。
谨慎使用药物剂量
治疗便秘时,根据大便的稠度和频 率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服用泻药。
药物剂量选择
避免剂量过大
腹泻时谨慎使用盐酸洛哌丁胺或胆汁 酸螯合剂,避免剂量过大而导致便秘 。
对于腹泻与便秘症状同时存在的患 者,应谨慎使用药物,进行个性化 治疗。
个体化治疗
避免加重病情
避免使用加重病情的药物
01
对于IBS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病情的药物,如对药物过敏
治疗腹泻的药物
利福昔明的效果
利福昔明的药理作用
利福昔明是一种广谱肠道抗生素,能 调整肠道菌群水平、调节肠道免疫、 减轻炎症反应。菌所 致的急性、慢性肠道感染,以及腹泻 型肠易激综合征。
利福昔明的禁忌症
对本药或利福霉素类药有过敏者、肠 梗阻者、严重的肠道溃疡性病变者禁 用利福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