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建设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建设总结
一、工程概况
1、工程范围
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JHTJ-3标段大汶河特大桥工程(起迄里程:DK475+117.45~DK496+265.27)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和宁阳县,全长21.148km。
2、底座板概述
底座板是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的支撑基础和结构元件,通过底座板可以作出轨道超高设置。
底座板通过由土工布和薄膜构成的滑动层铺设在桥梁上,底座板宽2.95m,直线段平均厚度为200mm,曲线地段根据超高设计情况计算确定,长尾通桥连续,是一块配置非预应力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板带。
底座板通过梁上剪力齿槽内的剪力构件与梁体剪切连接。
根据设计要求,大汶河特大桥设置临时端刺施工,即底座板划分为常规区和临时端刺区。
每个单元段4~5km,相应底座板分别设置钢板连接器后浇带和齿槽后浇带。
常规区为一与桥面有剪切连接的底座板结构,常规区长度不限,但至少10跨梁,简支梁区每100m~150m布置一处钢板连接器后浇带(BL1),浇筑时预留50cm宽后浇带。
同时每孔简支梁上方的剪力齿槽区混凝土暂不浇筑,设置齿槽后浇带(BL2),67.8cm宽。
连续梁上支座板两固定连接之间设置1个后浇带,且后浇带与任一固定连接处的距离不大于75m。
连续梁相邻各两孔简支梁跨中设置钢板连接器后浇
带,剪力齿槽区域混凝土与底座板一起浇筑。
临时端刺约800米,为一与桥面临时无剪切连接的底座板结构,对称分布于常规区前后两侧,临时端刺分五段,从靠近常规区一侧起依次为LP1(220±10m),LP2(220±10m,LP3(100±10m), LP4(130±10m),LP5(130±10m),各段之间跨中采用钢板连接器连接,在临时端刺中依次命名为K0,J1,J2,J3,J4,K1。
临时端刺与梁端齿槽部分只进行钢筋连接,浇筑时预留67.8cm宽剪力齿槽后浇带。
常规区、临时端刺布置图
按照上述定义要求,每个施工单元至少1920m(800+320+800),一般4~5km为宜,同时划分时要遵守以下条件和原则:
①施工单元要根据作业面布置情况事先统一规划,确定相邻作业面张拉顺序和分工责任;
②常规区两个相邻后浇带之间距离不大于160m;
③临时端刺不能设置在连续梁上,且距连续梁至少两孔简支梁;
④左右线临时端刺布置要错开两孔梁;
⑤钢板连接器与剪力齿槽间距≤75m;
⑥未与梁剪切连接的长度≤150m;
⑦钢板连接器距梁缝间距≥5m;
施工单元划分完成后,一定要在桥梁上显著位置进行标识各后浇带位置、名称、类型,方便今后张拉时识别;
本次首先施工的单元段划分布置详图如下:
D K 481+4
00.
96
D K 481
+1
72.
06
D K
48
1+
629
.8
6
D K 481+
499
.0
6
D K 480+
943
.1
6
D K 48
1+
7
60
.66
左线沪向端临时端刺结构划分详图(DK480+943.16~DK481+760.66)
LP5
LP4
LP3
LP2
LP1
K1K0
J1J2J3J4208#207#
204#203#
200#199#
197#196#
190#189#
183#182#
130.8m 130.8m 98.1m 228.9m 228.9m 京向
D K 481+
3
35
.5
6
D K 481+
106
.66
D K
481+5
64.
46
D K
481+4
33.
66
D K 480+877
.7
6
D K 48
1
+6
95.
26
右线沪向端临时端刺结构划分详图(DK480+877.76~DK481+695.26)
LP5
LP4
LP3
LP2
LP1
K1K0
J1J2J3J4206#205#
202#201#198#197#
195#194#
188#187#
181#180#
130.8m 130.8m 98.1m 228.9m 228.9m 京向
D K
47
9
+1
50.
19
D K
47
8
+9
20.
55
D K
47
9
+3
75.
23
D K
47
9
+2
44.
35
D K
47
8
+6
94.
95
D K
47
9
+5
06.
11
左线京向临时端刺结构划分详图(DK478+694.95~DK479+506.11)
LP1
LP2
LP3
LP4
LP5
K0K1
J4J3J2J1138#
137#
134#
133#
130#
129#
127#
126#
119#
118#
111#
110#
130.88m 130.88m 94.16m 229.64m 225.6m 京向
D K
47
9
+0
88
.75
5
D K
47
8
+8
71.
15
D K
47
9
+3
09
.79
D K
47
9
+1
78
.91
D K
47
8
+6
51.
55
D K
47
9
+4
40
.67
右线京向临时端刺结构划分详图(DK478+651.55~DK479+440.67)
LP1
LP2
LP3
LP4
LP5
K0K1
J4J3J2J1136#
135#
132#
131#
128#
127#
125#
124#
117#
116#
109#
108#
130.88m 130.88m 90.155217.605m 219.6m 京向
左线常规区结构划分详图(DK479+506.11~DK480+943.16)
右线常规区结构划分详图(DK479+440.67~DK480+877.76)
二、底座板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准备
1)、具备齐全的施工设计图纸,并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审核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2)、做好桥面验收及交接
①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前必须对所有设标网进行复测,对梁面高程、梁面平整度、相邻梁端高差进行测量复核,预埋件的位置准确无
误,对不能满足要求的及时修整、处理。
②桥面高程:梁端1.45m以外部分的桥面高程允许误差7mm ,梁端1.45m范围内不允许出现正误差。
对不能满足要求的应进行打磨和采用聚合物砂浆填充处理。
③桥面平整度:桥面平整度要求3mm/4m。
使用4m靠尺测量(每次重叠1m),每一桥面分四条线(每底座板中心左右各0.5m处)测量检查。
对不能满足3mm/4m要求,但在8mm/4m范围内的,可用1m尺复测检查,应满足2mm/1m要求。
对仍不能满足要求的,对梁面进行整修处理。
④相邻梁端高差:相邻梁端高差不大于10mm。
采用0.5m水平尺进行检查(在底座板范围内对观感较差处进行量测)。
对大于10mm处应进行专门处理,或一侧梁端采取落梁措施或较低一端用特殊砂浆修补。
⑤梁端梁面平整度:梁端1.45m范围内的平整度要求为2mm/1m。
不能满足要求时,打磨处理,直至符合要求。
3)、清理桥面杂物,保持桥面整洁。
4)、合理规划布置施工道路,保证混凝土及钢筋运输方便,不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5)、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用水、用电及用风。
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及机具设备,保证满足施工要求。
3.测量放样
当施工准备完成后,通知测量队人员进行放线,对端刺区、钢板连接器区在桥上做出标识;对梁的中线和底座板混凝土边线放出点标
识,以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4.安装剪力钉
1)、剪力钉采用HRB335级钢筋,锚固板采用Q235级钢板。
2)、所有剪力钉要测量齿槽的实际深度后加工。
剪力钉钢板位置高于1/2底座板厚度,保证剪力钉钢板顶面同底座板上层钢筋保持1-2cm距离。
3)、剪力钉安装前要严格检查,清理剪力齿槽内的杂物和套筒内污物,确保剪力钉拧入深度(不小于42mm)和拧紧力矩(MA≥140Nm)。
4)、锚固板焊缝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CJ18-2003)等相关规范的规定。
5. 铺设挤塑板
1)、在梁端各1.45m范围内铺设一层5cm厚的挤塑板。
2)、铺设前,用洁净的高压水及高压风冲洗桥面,确保铺设范
围内洁净且无磨损性砂石颗粒。
3)、在梁端1.45m范围内涂刷聚氨酯胶水,涂刷面积同挤塑板铺设面积。
之后使之与胶水牢固粘结。
并在挤塑板上面及时压实,保证挤塑板铺设的密实度,不出现空鼓现象。
4)、高强度挤塑板顶面与梁面加高平台顶面间的允许误差为±2mm。
6.铺设两布一膜
1)、桥面清扫
确保铺设范围内洁净且无磨损性砂石颗粒。
2)、涂刷胶水
桥面清洗干净后,根据桥面上测量标记点确定滑动层铺设位置并弹出墨线,以此控制聚氨酯的涂刷范围(采用涂刷3条聚氨酯胶水的方案,即底座板中线及两边缘),进行涂刷。
3)、滑动层在底座板除剪力齿槽区域外全范围铺设,主要作用是用来削减梁轨相互作用。
4)、滑动层自下至上由土工布+薄膜+土工布组成,简称“两布一膜”。
箱梁上滑动层的铺设范围为桥梁固定端的剪力齿槽边缘至下一孔梁的剪力齿槽边缘,换言之,就是说除了剪力齿槽区其它地方都铺滑动层,滑动层在剪力齿槽区是断开的。
土工布、塑料薄膜宽度为3.05m,单块最小长度不小于5m,待底座板混凝土施工完后,再切除多余部分。
5)、铺设两布一膜
胶水涂刷好后,马上进行第一层土工布的铺设。
铺设长度从桥梁固定端的剪力齿槽边缘至至下一孔梁的剪力齿槽边缘。
然后在第一层土工布上直接铺设聚乙烯薄膜。
之后铺设第二层土工布。
6)、在两布一膜上放置混凝土垫块(50³5³4cm,标号与底座板砼同标号 C30砼,配一根直径6mm的钢筋钢丝,保证其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不折断),防止底座板钢筋铺设使滑动层过度受压而破损。
垫块梅花状布置,纵向间隔约80cm,保证每延米垫块数量不少于8块。
7)、注意事项
铺设应平整、无皱褶且无破损,如发现破损,应进行更换,重新铺设。
在底座板范围内沿线路纵向两侧及中间各弹出宽30cm的粘合剂涂刷带,下层两块土工布可采用对接方式进行连接,接头处、铺设的始端和末端分别通过宽度不小于30cm的胶粘剂带与加高平台粘结;
滑动层铺设的起、终点处的下层土工布应向上卷起与上层土工布进行粘结,防止混凝土及杂物等进入到滑动层各层间。
两块土工膜接头处采用熔接方式进行连接。
上层土工布铺设在土工膜上方,两块土工布接头处采用搭接方式进行连接,搭接接头长度大于20cm。
滑动层各层间的接头位置应错开至少一米以上,高强度挤塑板上方不允许设置滑动层的各种接头。
在梁缝处,滑动层的下层土工布需要断开,土工膜和上层土工布连续铺设。
铺设后的滑动层应立即压上保护层混凝土垫块,防止其滑动或掀起。
7.钢筋安装
1)、底座板钢筋网片绑扎
①、底座板混凝土钢筋加工采用加工厂集中加工,钢筋临时加工厂每5公里布置一处,尽量使用已有的加工厂。
钢筋采用HRB500钢筋。
②、钢筋进场之前,首先要求按批次和频度取样送检。
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批量使用于工程施工。
钢筋网片绑扎分线下钢筋加工台座整体绑扎和线上网片之间以及与钢板连接器的绑扎连接几部分组成。
③、在底座板施工具体箱梁下,按照项目部设计图纸加工钢筋绑扎胎具。
线下钢筋网片的加工必须在钢筋绑扎胎具上面作业,严格卡控钢筋间距,绑扎牢固。
并在每片网片端头挂标示牌,此标示牌具体标明钢筋网片的具体使用部位、尺寸、方向、左右线、前后位置、及墩号。
2)、钢筋网片的吊运
①、钢筋网片绑扎完成之后,经过检查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或者暂时存放在存放台,或者及时吊运上梁面进行底座板施工。
钢筋网片的存放,必须保证不被雨水侵蚀,防止生锈。
②、钢筋网片吊运时,如果使用部位就在线下钢筋绑扎部位,直接用吊车吊运到梁面;如果使用部位在其它部位,先用汽车运输到指定墩号,然后用吊车吊运到梁面进行线上绑扎施工,吊运到梁面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破坏滑动层,底座板钢筋吊到梁面上要用塑料覆盖,防止钢筋生锈。
③、吊运网片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安全,必须要有专门安全人员指挥吊车吊运,谨防安全事故。
3)、钢筋网片的安装
①、桥梁上钢筋绑扎要注意跨缝处纵向钢筋变化情况,可事先在对应防撞墙上标明配筋种类、数量,方便材料准备和施工。
②、钢筋安装前在两布一膜上放置混凝土垫块(50³5³4cm,标号与底座板砼同标号 C30砼,可适当配一根直径6mm的钢筋或者更细的钢丝,保证其在运输和施工过程中不折断),防止底座板钢筋铺设使滑动层过度受压而破损。
垫块梅花状布置,纵向间隔约80cm,保证每延米垫块数量不少于8块,垫块与滑动层的接触面积控制在0.185㎡/延米。
垫块高度应满足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长度0.35~1米。
③、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采用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相邻两个搭接区段中心间距应大于1.3倍的钢筋搭接长度。
绑扎底座板钢
筋搭接区时,钢筋绑扎要牢固,钢筋绑扎要横平竖直,钢筋的间排距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纵向钢筋搭接区段应避开梁缝和剪力齿槽后浇带的钢筋加强区域;纵向钢筋搭接区采用外箍筋,箍筋间距为100mm;内箍筋与外箍筋交替使用处的纵向钢筋不允许弯折,应通过调整2~3根箍筋的高度进行过渡处理,保证纵向钢筋平顺缓和过渡,同时满足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
④、钢筋搭接区以及剪力齿槽后浇带钢筋加强区钢筋较密,施工时必须格外注意此区域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注质量。
定位锥的测量孔部位施工时,尤其要注意纵向钢筋的设计位置,不能有任何偏差,以保证后期轨道板的铺设位置。
4)、钢板连接器安装
①、钢板及锚固螺母材质为Q345型钢,与钢板焊接的25mm钢筋(23号钢筋)的材质为HRB500级钢,穿入钢板后直接焊接在钢板上,角焊缝焊脚不得小于15mm。
钢板连接器后浇带钢筋张拉完毕后,采用至少450Nm的拧紧力矩将螺母拧紧到钢板连接器上。
②、连接器制作前,应对采用的焊条(E5016)、焊接工艺、焊接参数等进行适用性验证,同时制作焊接试件送检。
钢筋尺寸要求及偏差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③、精轧螺纹钢穿过钢板连接器以后进行焊接,要求焊缝饱满、不能咬边,精扎螺纹钢与钢筋网片的钢筋要求绑扎牢固,精扎螺纹钢的外漏要满足设计要求。
④、后浇带钢板要注意焊缝质量和钢板变形情况。
后浇带钢板安
装完成后要保持锁紧螺母为松开状态。
⑤、剪力钉螺纹应与预埋螺纹套筒向匹配,螺纹拧入长度至少为套筒长度的二分之一。
钢筋螺纹、连接套筒材质及连接接头拧紧力矩要符合规范要求,剪力筋接头拧紧力矩不应小于140Nm。
5) 注意事项
钢筋网片安装好后,人不能在上面行走。
钢板连接器
9.模板安装
1)、模板采用标准槽钢组合结构,组合方式依据砼厚度选取不同类型槽钢,以2米为定长。
2)、考虑到桥面(路基面)的不平整因素,底层槽钢模板翼板加装底脚可调螺栓,调整量0~3cm。
螺栓沿翼板纵向“之”字形布置,间隔80cm至100cm。
3)、曲线或缓和曲线段顶层模板采用倒“L”型切割槽钢,与下
层槽钢栓接,螺栓的调整量0~4cm。
4)、后浇带端模根据不同超高以硬质木板加工。
5)、底座模板安放:安放前采用布板软件计算出模板的放样高程,用水准仪实测梁面高程,计算安装高度并在梁面以3-5m点间距标记出高度。
6)、模板靠梁纵向中心线一侧采用双线相互支撑的方式加固,靠防护墙一侧利用防护墙加方木或花篮螺栓对其进行支撑加固。
模板安装线形调整到位并固定,模板底与梁面之间填充砂浆,模板内侧砂浆密实表面光滑。
10.混凝土施工
底座板设计采用C30混凝土,弹性模量不宜超过31500Mpa,混凝土采用搅拌车拉运至桥下,通过汽车泵直接入仓。
1)、具体施工要求:
⑴、两个后浇带之间的砼必须一次浇筑完成。
⑵、在每个砼浇筑段中预埋温差电藕(距梁缝10m地方安装温差电藕)。
⑶、底座板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能超过30℃。
注:在气温+5℃和-3℃之间浇筑混凝土时,其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
气温如果在-3℃以下时,混凝土的最低温度为+10℃。
如果混凝土连续3天不低于+10℃,或抗压强度已经达到fcm=5N/mm2,混凝土表面允许结冰。
2)、混凝土浇筑前,除要仔细检查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外,还要特别注意模型底口封堵是否完好,所有后浇带螺母是否为松开状
态(不少于3cm)。
剪力齿槽处方木内撑加固是否稳固,保证剪力齿槽间距均匀,符合规范要求,
3)、混凝土铺料时,左右两幅铺料的速度要基本保持一致。
4)、底座板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梁端钢筋搭接密集区应用直径30mm的振捣棒捣固密实,严禁漏振、欠振和过振。
混凝土振捣时,必须从钢筋的间隙插入,尽量避免碰触钢筋。
混凝土浇筑
5)、浇筑完成后砼初凝前:①人工抹出3%20cm反向排水坡;②顶面人工拉毛;③拆除端模,及时修整凿毛。
砼拆模后,要洒水,覆盖土工布加强养护。
并且在曲线地段的临时端刺区,要加装临时侧挡(方木),防止底座板在张拉时横向位移。
临时侧挡采用枕木配合钢板,两侧以防护墙做支撑,中间支撑在两底座板之间的方式进行支撑。
端部凿毛
覆盖土工布养护
三、底座板张拉施工
1.张拉施工简介
底座板张拉连接的本质是对底座板结构的“锁定”,张拉连接完
成后便可在一个施工单元内进进行轨道板的施工。
以先导段为例说明底座板张拉工艺。
底座板先导段混凝范围:DK479+636.95- DK481+760.66(左线208~141#、右线206~139#),长度为2123.7m。
先导段由两个约810米的临时端刺区和一个490.5米的常规区组成,临时端刺左右线错开了2孔梁设置。
常规区划分示意图
临时端刺划分示意图
至此,第一施工单元底座板及后浇带已施工完成,其它基本段落底座板及后浇带的施工工序以此类推。
2.技术要求
2.1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2.2施工工器具数量、质量满足施工要求。
2.3底座板张拉\连接的前提是:
①基本张拉\连接段落中的所有砼浇筑段完成结束后;
②轨道基准点放样结束(此时不进行测量);
③张拉\连接前临时端刺区域内浇筑段落要进行长度和温度的测量并纪录备用;长度测量采用大地测量法测量临时端刺砼的长度,利用全站仪测量在后浇带旁的轨道基准点可以快速测量长度,测量时间尽可能与底座板连接时间靠近;
④曲线地段区域内要安装临时侧向挡块;
⑤底座板张拉在施工单元内所有砼浇筑段完成且末次浇筑段达到20Mpa后进行;
⑥清洁精轧螺纹钢筋,锚固螺母涂上油脂;清洁后浇带浮渣,准备足够的张拉工具(包括长套筒扳手,开口扳手)。
⑦设测量标志点,钢板两侧的每一对螺母须同时从外向中间对称拧紧,其间测量出距离缩小引起的长度变化。
必须保证所有螺母尽量以相同的力矩拧紧。
3.作业准备
3.1后浇带标示
做好BL1(钢板连接器后浇带)、BL2(剪力齿槽后浇带)的标示工作,明确是否需要张拉、后浇带是否浇筑。
3.2测量各浇筑段温度及长度
⑴温度由每段(常规区、临时端刺)中预埋的感应器测出、记录(精度要求0.5°C)。
⑵在需要张拉的钢板连接器后浇带设置4个标志点,并注意保护其不受破坏。
测点间距作控制张拉量用(精度要求1mm),使用1m 钢直尺测量。
测量时间尽量与测温时间相近。
⑶浇筑段长度测量
常规区浇筑段长只作检验用(精度要求50mm),可使用50m钢卷尺直接测量。
临时端刺区浇筑段长作计算用(精度要求精度要求1.5mm)。
3.3张拉工具
张拉小组每组由2名技术人员和4名工人组成,每组配备3套张拉工具。
张拉工具主要有:套筒扭力扳手、开口扭力扳手、特制开口扳手等,以满足扭力35N²m、350 N²m、450 N²m、550 N²m、700 N²m不同的需要。
自制开口扳手
套筒扭力扳手
张拉时准备足够的精轧螺纹钢螺母,垫片,另外需要配置普通扳手、锤子以备用。
螺母垫片
3.4临时侧向挡块
在曲线段底座板张拉前需要安装临时侧向挡块,每个侧向挡块部
位安装一个临时侧向挡块。
可采用方木或自制钢构件支撑。
3.5钢板连接器后浇带
常规区和临时端刺区的后浇带BL1的宽度符合要求(最大宽度为54 cm),验收合格。
混凝土凿毛,滑动层注意不得损坏,清理干净。
需要张拉完进行浇注的BL1钢筋按图纸要求安装,两侧模板立好。
清洁精轧螺纹钢筋,锚固螺母涂上油脂。
3.6剪力齿槽后浇带
剪力齿槽后浇带BL2的宽度符合要求(最大宽度为 72 cm) ,验收合格。
剪力钉全部符合要求。
混凝土凿毛,清理干净。
需要张拉完进行浇注的BL2钢筋按图纸要求安装,两侧模板立好。
3.7其它准备工作
在底座板侧面使用红蓝铅笔画直线进行标示,以测量底座板发生的位移。
4.施工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张拉连接的控制要素为:温度、时间、张拉量。
不同温度情况下的张拉量不同,设计的零应力温度为20℃,大于30℃或小于5℃不进行张拉连接。
当温度大于20℃小于30℃时无需张拉,直接进行连接;当温度低于20℃时,需要计算出对应的张拉量进行张拉,应将温度和影响长度对张拉行程进行列表,表中将每次张拉结束后钢板连接器两边测点的应有间距列出。
张拉量的计算公式为:
ΔLi=(T0-Ti)αt Li
其中:ΔLi-----第i 个连接器的张拉量
T0-------零应力温度20℃
Ti --------张拉时混凝土温度
αt --------张拉系数10-5
Li ---------第i 个张拉连接器的影响长度
在温度的作用下,在纵向能变形的底座板的长度即为影响长度。
影响长度总是等于两个相邻的浇筑段的已经浇筑的剪力齿槽(BL2,浇筑前应对其中心边上做好标记)的间距。
临时端刺区为两相邻浇筑段半长之和。
在计算影响长度时连接器后浇带的宽度应计算在内。
a、临时端刺LP2~LP5的基准测量
基准测量工作于底座板连接前进行。
工作成果将作为本单元段临时端刺与下一个常规区连接时进行张拉计算的基础。
测量时间尽可能与底座板连接时间靠近(即连接温度尽可能与测量时的温度接近)。
①LP2~LP5段的长度测量。
LP2的长度测量:J2前方(向J1方向)第一个固定连接后浇带~J2间的距离;LP3~LP5的长度测量:按分段长度进行测量。
②LP2~LP5温度测量。
使用预埋的测温电偶测量。
宜中午时分进行。
相邻板温不一致时,按两板长度及温度加权平均计算。
各段长度与对应温度测量于底座板连接前进行一次,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并保存(邻段底座板连接时使用)。
此项测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底座板连接筋拉距离的确定,非常重要。
b、常规区板温测量
与临地端刺区板温测量同时进行,并据此计算连接筋张值。
一个底座施工单元内张拉作业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且左右线同步。
5.1 底座板张拉方式
当底座板温度与张拉零应力温度差别在5~15℃之间时,钢板连接器后浇带不能通过一次张拉到位,必须每间隔24h重复张拉一次,直到达到计算长度,每次张拉总量的1/3~1/2,需要张拉的最少次数和时间间隔见下表:
张拉次数和时间间隔表
浇筑段的钢板后浇带(BL1) 纵向连接按照下图描述进行。
其中需要两组人对两条轨道纵连负责。
每组至少由4人组成。
当第一组完成第一处连接器后浇带时,第二组再开始,两组间的时间差大约30 分钟。
这种做法可以阻止强制力传到桥墩上。
单个螺母最大张拉扭矩为:φ25:700Nm,φ28:900 Nm。
5.2 底座板张拉连接顺序
底座板连接施工主要分四种情况:
Ⅰ、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
Ⅱ、固定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
Ⅲ、既有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
Ⅳ、既有临时端刺+常规区+既有临时端刺。
5.2.1、新设临时端刺+常规区+新设临时端刺
如下图。
两临时端刺中的LP1段按接壤常规区方式布置。
此时常规区两端及两临时端刺后浇带按单元段中心对称原则和顺序进行连接施工,其工艺、工序如下:
㈠ 20~30℃的张拉顺序及方法:
当底座板温度T处于20~30℃之间,钢板连接器后浇带的锚固螺母就不需要张拉,只需要拧紧到钢板上,螺母拧紧扭矩为:φ25:35Nm,φ28:50 Nm。
然后把钢板另一侧的锚固螺母也拧紧(张拉
行程=0),在拧紧过程中扭力扳手的扭矩应该大于450Nm。
(此时“拧紧”采用扭矩套筒扳手紧固锚固螺母,扭矩为450Nm,目的是将锁紧螺母及锚固螺母与钢板可能存在的滑移消除,而不是将拉力传递到相邻砼中。
)
(1)具体张拉顺序如下:从两边临时端刺自由端开始,依次拧紧钢板连接器后浇带的锚固螺母,即按J4>J3>J2>J1>K0>常规区的顺序,先用手拧紧锁紧螺母,再用开口扳手对其加强,使锁紧螺母紧贴钢板。
(2)首先拧紧钢板连接器后浇带J4~J1的锚固螺母。
(3)接着拧紧K0以及常规区的钢板连接器后浇带锚固螺母。
(4)张拉应该在24小时内完成。
20~30℃的张拉顺序图
第一步:
第二步:
经过底座板先导段施工之后,经过京沪高速铁路指挥部、德国伯格公司和现有各京沪高速铁路施工单位,还有京沪高速铁路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决定,温度在20℃--30℃之间进行底座板施工时,不再设置钢板连接器,更好的保证了底座板钢筋混凝土的整体性,提高了底座板的实际使用性能。
㈡ 5~20℃的张拉顺序及方法:
(1)从两边临时端刺自由端开始依次拧紧钢板连接器后浇带的所有锚固螺母,即按J4>J3>J2>J1,不施加预应力连接,,J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