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麻风病基本消灭前后病人发现方式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麻风病的调查报告

关于麻风病的调查报告

关于麻风病的调查报告麻风病(英文名:leprosy)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麻风杆菌引起。

这种疾病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在过去几十年中,医学领域对于麻风病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本文将对麻风病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传播途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麻风病的传播途径。

麻风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感染了麻风杆菌的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周围的人就有可能通过呼吸道感染病菌。

此外,与感染者长时间密切接触也是传播途径之一,这包括共用餐具、住在同一屋檐下等。

尽管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但是不同人对于麻风杆菌的感染能力存在差异,只有少数的人最终会发展成患麻风病。

其次,让我们了解一下麻风病的症状。

麻风病的潜伏期很长,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出现症状。

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皮肤麻木、失去感觉,并且容易出现手指和脚趾的溃疡和畸形。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睛红肿、视力下降、神经痛、骨关节痛等症状。

麻风病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仅表现为轻微的皮肤损伤,而有些患者则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受损。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麻风病的诊断方法。

麻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但有时候这些症状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来辅助诊断。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皮肤活检、麻风杆菌培养和PCR检测等。

皮肤活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通过采集患者皮肤中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麻风杆菌感染。

麻风杆菌培养和PCR检测则能够直接检测麻风杆菌的存在,从而确诊麻风病。

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下麻风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麻风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

通常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以防止耐药性的发生。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达菌素、利福平、链霉素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接受抗炎药物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接受医生的随访和检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总结起来,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麻风杆菌引起。

麻风病人现状调查报告

麻风病人现状调查报告

麻风病人现状调查报告麻风病人现状调查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和组织的安排,我们小组对麻风病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我们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

现将调查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1.1 访谈:我们采访了5名患有麻风病的病人。

通过与他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等方面的信息。

1.2 问卷调查:我们编制了一份包含2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共发放了10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治疗情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内容。

二、调查结果2.1 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麻风病人在体力状况上普遍较差,84%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感到疲劳和乏力,63%的受访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

此外,46%的麻风病人体验到疼痛或不适感。

2.2 治疗情况:我们发现,麻风病人中有82%的人接受过有效的治疗,其中69%的受访者表示治疗对控制病情有效。

然而,仍有18%的受访者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此外,麻风病人的康复需求较大,77%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能够得到康复指导和康复设施。

2.3 经济状况:调查显示,麻风病人中有56%的人家庭收入较低且未能获得足够的医疗保障,导致他们在治疗和康复上面临困难。

此外,29%的受访者对医疗费用报销政策不够了解。

2.4 社会支持:调查发现,麻风病人在社会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有39%的受访者表示感到社会对他们的歧视,22%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在社交方面受到了限制。

三、问题分析与建议3.1 在医疗服务方面,我们建议加强麻风病人的康复指导和康复设施的建设,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 在经济保障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为麻风病人提供更多的医疗费用报销和补助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3.3 在社会支持方面,我们建议加强对麻风病的宣传和教育,消除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四、调查总结通过对麻风病人的现状进行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健康、治疗、经济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麻风病线索调查的十条标准

麻风病线索调查的十条标准

麻风病线索调查的十条标准
1. 皮肤损害,麻风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慢性皮肤损害,包括皮肤麻木、色素沉着、结节、溃疡等,这些损害可能是麻风病的早期症状。

2. 神经功能障碍,麻风病患者常常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肌肉无力、手指和脚趾的感觉丧失,甚至出现畸形。

3. 病史,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持续时间、家族史等,可以帮助确认麻风病的诊断。

4. 流行病学史,调查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包括居住地区、接触史、旅行史等,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麻风病的流行病学关联。

5. 皮肤活检,通过皮肤活检检查,可以观察到麻风病患者皮肤内麻风杆菌的存在,有助于确诊。

6. 神经活检,神经活检可以帮助确定神经系统受损的程度,是诊断麻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7. 实验室检查,包括麻风杆菌培养、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诊麻风病。

8. 临床表现,麻风病患者常常表现出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面部畸形、肢体缺失等,这些表现有助于诊断。

9. 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麻风病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确认麻风病病例。

10. 治疗反应,麻风病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反应,包括皮肤损害的愈合、神经功能的改善等,也是确认麻风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麻风病线索调查的十条标准涵盖了从临床表现到实验室检查的多个方面,是识别和确认麻风病病例的重要依据,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麻风病具有重要意义。

【尚择优选】关于麻风病的调查报告

【尚择优选】关于麻风病的调查报告

关于麻风病康复村与麻风病康复者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走出理解误区让社会接纳他们摘要麻风病是麻风杆菌入侵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出现各种斑点,易导致溃疡和人体畸形,可传染,但很不明显,可预防,可治愈。

到达他们的居所,可以看到环境的恶劣;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可以了解到他们不只在身体上有病痛折磨他们,而且还被家人和朋友歧视抛弃,身心受损。

难道我们不该关心他们这些弱势群体吗?调查报告,短短几个问题,可以反映社会对他们的态度,人们大多是不肯接近他们的,在对大学生调查中有42%不知道麻风病,大学生如此,社会上呢? 我相信也不会有多好的吧!社会不帮他们,他们又如何走出黑暗,人们该动起来啦!为社会的和谐!!前言本作品希望通过调查研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似乎已经被忽视的群体,让社会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们,让麻风病康复者明白他们并没有被社会抛弃,还是有很多的人在关心他们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我们采用走访、个别交谈,查阅资料等多种调查方法,深入到麻风病康复村中进行调研,以对话的方式去了解麻风病康复者的生活现状,以麻风病康复者真实的生活经历,表达最真实的的心声,再以这论文的形式,向社会展现麻风病患者的现在生存问题,希望社会能更关心他们!关键词:麻风病康复村康复者认识误区社会接纳冷漠痛苦关心光明一、麻风病的概述1、麻疯病(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由麻风杆菌入侵人体造成的,其主要症状表现在皮肤出现癣样皮疹、红斑、白斑或突出的一颗一颗的结节;和一般的皮肤病不同,感觉上不痛不痒,但一段时间后,病灶部位会出现麻木、干燥、不出汗的症状;如果生在长毛发的部位,其毛发也会脱落。

同时,由于麻风杆菌喜欢在人体外周神经中生存,对神经干和神经枝造成破坏,易导致多处发生溃疡致使人体畸残。

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长期以来,麻风病给流行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儿童最容易患这种病,感染这种病后要过2---7年才会发病。

附图:由麻风病造成的足部的毁损。

基本消灭麻风病后麻风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本消灭麻风病后麻风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本消灭麻风病后麻风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麻风病的临床特征,然后分析了麻风病基本消灭后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防治现状,从防治经费、宣传、防治队伍、监测系统、保健方法五个方面着手,归纳了落实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对策,以期能够给同行一点启发。

【关键词】麻风病;防治工作;问题;对策麻风病属于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会侵犯患者的皮肤和周围神经,如果没有及时给予诊治,那么患者很有可能会出现畸残,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而且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虽然加强了对麻风疾病的防治力度,但是在防治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文章针对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现状,对加强麻风防治工作力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降低麻风发病率做出一点贡献。

1麻风病临床特征麻风病共分为六类,分别为结核样型麻风病、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中间界线类麻风病、瘤型麻风病和未定型麻风病。

一般情况下,各类型麻风病患者都会出现皮肤损害和神经损害症状,其中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感觉麻木,皮损则表现为红斑、浅色斑、丘疹、结节、水疱、浸润、溃疡等。

临床诊断通常采用病理检查和细菌学检查。

2麻风病基本消灭后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防治人员产生松懈心理(二)防治经费投入显著减少麻风病基本消灭之后,麻风病人显著减少,麻风病的危害性随之缩小,卫生体制和管理模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防治人员不再将麻风防治工作当作福利性事业,麻风专业机构将工作重点放在门诊创收上,导致安排任务时出现重门诊、轻防治的严重现象,而且下乡的专业人员也大量减少,不能有效落实防治措施,麻风防治工作陷入僵局。

(三)麻风病教育宣教地力度降低麻风疾病致残率较高,人们对麻风病普遍存在畏惧、歧视等不良心理。

虽然,近些年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新型抗麻风疾病药物纷纷出现,同时结合化疗治疗,麻风病已经从不治之症中被摘出来,但是人们对麻风病的畏惧心理依旧没有消失。

有学者指出[2],许多病人都是在打工期间确诊为麻风病患者,由于害怕被别人歧视,所以谎报姓名和住址,防治人员不能及时进行治疗、随访等工作。

麻风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麻风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麻风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麻风病行动方案(试行)》的要求,我院于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麻风病患者及治愈存活者生活状况等基本项目的调查。

截止2012年底止,全市共累计登记麻风病患者367例,其中治愈存活者共115例,Ⅱ级以上畸残30例,现症患者6例。

现就115例治愈存活人员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56年1月1日至2012年底发现登记的北流市辖区内所有麻风病患者(含复发患者)。

12 调查方法按照北流市麻风病患者登记卡记载人数,采用广西区皮研所统一制定的麻风治愈存活生活状况调查表,由本院派出专业调查人员亲自上门采用现场调查方式,逐个询问、查体并按统一麻风治愈标准,畸残分级方法、生活情况、健康状况、医疗需求等项填写调查表,最后汇总分析。

2 结果21 一般情况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登记麻风病患者367例,治愈存活115例,其中现症患者6例,Ⅱ级以上畸残30例。

有效统计115例,其中男81例(7043%),女34例(2957%),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24岁,平均年龄65岁,发病时平均年龄28岁。

文化程度:文盲89例(7739%),初中以下36例(2261%);,职业分布:农民106例(9217%),其他9例(783%);婚姻状况:已婚82例(7130%),未婚33例(2870%)。

22 发现方式线索调查发现36例(3130%),疫源地调查发现23例(20%),密切接触者发现13例(1130%),家属检查随访发现11例(957%),皮肤专科门诊发现32例(2783%)。

23 健康状况治愈者存活者大部份年事已高,除原有的麻风畸残外,大部份患者均患有多种疾病,其中高血压25例(2174%),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1565%),胃溃疡13例(113%),贫血12例(1043%),风湿性关节炎12例(1043%),慢支、肺气肿6例(522%)其他病5例(435%),总患病率为7652%。

浙江省麻风治愈存活者健康状况调查

浙江省麻风治愈存活者健康状况调查

浙江省麻风治愈存活者健康状况调查孔文明;严丽英;沈云良;费丽娟;吴李梅;谢碧波【摘要】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basic health statu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ex-leprosy patients. Methods:A questio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n health status among the registered ex-leprosy patients in the province.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 was 59. 9% mainly including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 bronchitis osteoarthrosis and diabetes mellitus. Gender age inhabitation and disability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health status. Conclusion: The health status among the ex-leprosy patients is not optimistic. More care in term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and social care should be strengthened.%目的:调查浙江省麻风治愈存活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

方法:对浙江省登记在册的全部麻风治愈者,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麻风治愈存活者中慢性病患病率为59.86%,主要为高血压、胃病、支气管炎、糖尿病和高血脂。

我院2例新发现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我院2例新发现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我院2例新发现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目的:对临床新发现的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有效探讨,为病症的防控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新发现的麻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例为结核样型麻风,1例为瘤型麻风病;1例44岁,1例55岁,均为中年人;1例病期长达5年,1例3个月。

结论:明确麻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大对临床麻风患者的确诊,对减少临床误诊,提高病症防控工作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标签:麻风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在临床上,麻风病因感染了麻风杆菌而诱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损害到患者的皮肤与周围神经组织,不仅对患者个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且日渐成为了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例1 女,40岁,由于面部红斑伴蚁爬感1月前曾在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皮肤过敏,予以其抗过敏治疗后无好转,而且左踝关节外侧皮肤出现感觉障碍,来我站就诊。

例2 55岁,男,由于因手背手指溃疡1月余眉毛外三分之一脱落在当地诊所就诊,经体检发现,该例患者BP 为132/75mmHg,P为74次/min,而心肺腹并未出现异常体征情况,四肢的肌张力也提示征程,颈部略朝右方外斜,而左侧的斜方肌、肱二头肌与胸锁乳突肌存在压痛感;经实验室检查发现,CK为220U/L,LDH为420U/L,肌皮神经运动的传导速度为82m/s,波幅是4mv,而其它相关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显示基本正常,诊断为皮肤感染,给予其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来我站就诊。

1.2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检与实验室检查結果。

2 结果2.1麻风类型1例为结核样型麻风,1例为瘤型麻风。

2.2发病年龄与病期分析1例44岁,1例55岁,均为中年人;1例病期长达5年,1例3个月。

2.3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第1例患者,入院后,经询问得知患者无系统性疾病史,未有麻风病接触史,经专科检查,显示该名患者双下肢的肌肉出现轻度的萎缩,而右足底的近根部可看见一面积大约为3cm×2.5cm的溃疡,且溃疡的周边皮肤出现增厚情况,感染有渗液,而臀部和双下肢的胫前、脚背与底部皮肤存在麻木与感觉障碍;经神经干检查,该名患者的左右腓总神经存在粗大情况,且质软有压痛感;经实验室检查,给予该名患者行常规的采集组织液查菌处理,结果显示其抗酸杆菌为阴性;经病理检查,显示该名患者病的表皮出现萎缩情况,而且在真皮网状层的血管与汗腺周边存在少量的淋巴细胞,且上皮细胞浸润小灶,并累及到部分表皮皮肤,AF(-)。

2023年麻风病疫点调查工作总结

2023年麻风病疫点调查工作总结

2023年麻风病疫点调查工作总结2023年麻风病疫点调查工作总结1为了进一步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及早实现消除麻风病的目标,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发展。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县疾控中心领导对麻风病防治项目工作高度重视,坚持科学防治、巩固成果、持续发展、力争消灭的原则,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抓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病例发现、疫情监测等工作,督促指导县康复医院对麻风病人治疗管理、畸残预防;建立了与医院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群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确保麻风病防治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二、项目实施情况(一)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为了提高群众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我县在群众中大力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引导和带动社会公众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患者及畸残者这一特殊群体。

全年出动宣传车1车次,下发自制宣传资料1000余份,图片展览5次,口头宣传100余次,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为病人主动就医创造良好氛围。

同时,在____年6月对现症病人居住地柴井乡的乡村医生共10余人进行了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诊断水平,促使我县麻风病人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二)调查存活治愈病人,严格筛查可疑病人我中心以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相结合,促进和鼓励自报与群众报病,针对地开展线索调查、接触者调查、疫点调查等工作。

____年6月中旬对我县1例治完现症麻风病人进行了随访,对该例现症病人的密切接触者4人进行了麻风病筛查,密切接触者中无可疑的麻风病例。

(三)加强麻风病人管理和畸残预防我中心高度重视病人的管理和畸残预防,常常到麻风康复医院督导麻风防治工作,并建议加强病人监测随访管理和病人的畸残预防工作,并亲临麻风病人居住地,对存活的1例治完现症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培训,教会病人自我保护眼、手、足,并发放预防畸残的宣传画和小册子,并详细讲解畸残预防知识,为麻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23年麻风病线索调查总结范文(通用7篇)

2023年麻风病线索调查总结范文(通用7篇)

麻风病线索调查总结2023年麻风病线索调查总结范文(通用7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麻风病线索调查总结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麻风病线索调查总结1麻风病防治是慢性病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麻栗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执行麻栗坡县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方案(2011-——2020年)的通知》,加强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本校师生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的危害,保护师生身体健康,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现将我校开展麻风病防治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活动,加强科普知识宣传。

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发放各种宣传画多份。

为全校麻风病防治工作,早发现、早治疗,减少人们对麻风病人的恐惧和歧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组织各班主任及全校师生认真学习麻风病的防治知识。

3月16日下午,由校长主持召开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在师生间大力宣传麻风病的相关知识,动员全校师生共同支持参与麻风病防治工作。

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自身工作的职责和重要性。

提高了我校师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与重视,开创了我校麻风病防治工作新局面。

三、完成了20xx年度麻风病防治情况有关的工作。

通过对摸底调查,均未检出麻风病例,受检率为 100%。

总之,麻风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细心,做到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为此我校一定会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将此项工作做好。

麻风病线索调查总结21月30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中国麻风节”。

根据文件《关于开展20xx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为巩固我镇麻风病防治成果,推进“十四五”期间麻风病防治工作,动员社会关爱麻风病患者,提高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根据上级通知要求,我镇组织开展20xx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

消除麻风评估报告

消除麻风评估报告

消除麻风评估报告麻风评估报告是关于麻风病的全面分析和评估,旨在帮助相关国家和地区制定有效的控制和预防计划。

以下是对麻风评估报告的回答。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皮肤。

虽然麻风病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麻风病的传播和发病风险。

麻风评估报告的目的是全面评估麻风病的流行情况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和加强麻风病控制的建议。

评估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麻风病患者的调查和研究,了解麻风病的发病率、传播途径和高风险人群等相关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麻风病的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并为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2. 病例追踪和监测:评估报告还需要对麻风病病例进行追踪和监测,包括病例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情况等。

这有助于了解麻风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支持提供依据。

3. 传染源和病例流行动态:评估报告还需要对麻风菌的传播途径和病例流行动态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有助于了解麻风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制定防控策略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4. 麻风病防治措施评估:评估报告还需要对麻风病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这包括麻风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各个环节的措施的有效性和覆盖范围。

通过评估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可以为改进和加强防控工作提供建议。

麻风评估报告的结果和建议对于相关国家和地区制定麻风病防控计划至关重要。

根据评估报告的结论和建议,相关政府和卫生机构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高麻风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水平,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途径的风险。

总之,麻风评估报告是对麻风病疫情和防治措施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麻风病的流行情况、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麻风病防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评估报告也是监测和追踪麻风病疫情变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麻风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减少相关疾病的传播风险。

麻风查验工作总结

麻风查验工作总结

麻风查验工作总结
近年来,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麻风病的查验工作仍然是
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麻风病的查验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对麻风病的查验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整理,建立了完善的档案
和数据库,对疫情的动态进行了及时的跟踪和监测。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麻风病的流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的变化,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了医疗机构
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我们的医护人员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了对病例的及时发现和治疗,有效地减少了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麻风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
和防范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和健康教育,我们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麻风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和自我保护的方法,有效地减少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总的来说,麻风查验工作总结显示,通过全面的梳理和整理、加强医疗技术培
训和推广、以及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麻风病的查验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查验工作水平,为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麻风病人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麻风病人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麻风病人目前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以及社会支持情况,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性别:(1)男(2)女2. 年龄:(1)18岁以下(2)18-30岁(3)31-45岁(4)46-60岁(5)60岁以上3. 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技校(4)大专及以上4. 婚姻状况:(1)未婚(2)已婚(3)离婚(4)丧偶5. 家庭月收入:(1)2000元以下(2)2000-5000元(3)5001-10000元(4)10001-20000元(5)20000元以上二、疾病情况6. 您是否曾被诊断为麻风病?(1)是(2)否7. 您的麻风病诊断时间:(1)5年前(2)3-5年前(3)1-3年前(4)1年内8. 您目前的治疗方式:(1)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3)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4)其他9. 您目前的治疗效果:(1)病情稳定,症状缓解(2)病情有所好转,但仍有不适(3)病情无变化(4)病情加重10. 您是否需要长期药物治疗?(1)是(2)否11. 您在治疗过程中是否遇到以下问题?(可多选)(1)药物副作用(2)药物供应不足(3)经济负担重(4)治疗方案不合理(5)其他三、生活状况12. 您目前的居住条件:(1)独立居住(2)与他人合租(3)与家人同住(4)其他13. 您的生活来源:(1)国家救助(2)家庭支持(3)个人劳动收入(4)其他14. 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感到自卑、焦虑或抑郁?(1)是(2)否15. 您是否因麻风病受到社会歧视?(1)是(2)否16. 您是否愿意参加社会活动?(1)是(2)否四、社会支持17. 您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得到以下方面的支持?(可多选)(1)政府救助(2)社会组织(3)亲朋好友(4)其他18. 您认为目前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1)宣传力度不够(2)治疗费用过高(3)基层医疗服务不足(4)歧视现象仍然存在(5)其他19. 您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建议:(1)(2)(3)再次感谢您的参与!祝您生活愉快!问卷填写说明:1. 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如有疑问可参考题干。

208例麻风病发现方式及病例分析

208例麻风病发现方式及病例分析

208例麻风病发现方式及病例分析淮安市曾是麻风中流行区,患病率最高为1971年的0.69‰,以后逐年下降。

我们对1986~2013年新发现208例麻风病人发现方式及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文资料来源于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科1989~2O13年全市新发现病人登记表、报表、监测系统整理表等。

将我市近25年新发现麻风资料分为五个阶段,即1989年至1993年为第一阶段,1994~1999年为第二阶段,按每5年为一个阶段,进行发现方式及相关情况的分析。

1)发现方式25年累计新发现麻风208例,其中主动发现19例(9.13 %),包括线索调查(13例)、接触者检查(3例)、普查(3例)、团体检查与疫点调查(未发现病例);被动发现189例(90.87%),包括自报(10例)、皮肤科门诊报(161例)与其他报(18例)。

五个阶段发现麻风依次为103例(49.52%)、32例(15.38%)、34例(16.83%)、21例(10.1%)、18例(8.65%),发现率逐年降低。

各阶段被、主动发现比依次为11.6:1、31:1、17:1、20:1、2.6:1,被动发现病例在1994~1999最高,近五年比例减少。

2)性别与年龄构成新发208例麻风,男46例(74.04%),女54例(33.17%),男女比为2.85:1。

发病年龄12~78岁,平均38.01岁;确诊最小年龄16岁,最大80岁,未发现儿童病例,发病年龄逐渐后移,年均递增0.26岁。

3)型别与病期208例新发麻风,多菌型139例(66.83%),少菌型69例(33.17%),近5年多菌型病例有上升趋势。

五年平均病期分别为2.20年、2.25年、2.97年、3.71年和7.39年,5个阶段病期缓慢升高,最近五年最高。

4)五年平均发现率分别为0.4/10万、0.13/10万、0.13/10万、0.08/10万和0.06/10万,呈逐步下降趋势。

江苏省麻风院(村)运转现况调查与分析

江苏省麻风院(村)运转现况调查与分析

江苏省麻风院(村)运转现况调查与分析金广杰; 张连华【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年(卷),期】2017(039)006【总页数】2页(P460-461)【关键词】麻风; 院(村); 运转; 调查【作者】金广杰; 张连华【作者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5.01江苏省麻风院(村)是上个世纪(五十~七十)年代,为防治麻风,由各级政府在偏僻和交通不便的地方新建,收养和隔离治疗麻风病人的场所。

1976年收治病人最多达15 098人,1978年全省共有麻风院(村)67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抗麻风联合化疗的应用和推广,我省开始对麻风采取“从隔离治疗为主转变为社会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新病人一般在家接受治疗,原麻风院(村)大部分病人治愈后动员出院,回归社会。

麻风院(村)功能逐渐萎缩,部分被撤销。

小部分治愈者因年老畸残、无人收养等原因仍长年居留在麻风院(村)内。

为摸清现状,改善和提高全省院村麻风休养员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015年我省调查了麻风院(村)运转现状。

1 材料与方法使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全国麻风院(村)运转现况调查表》,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以实地走访形式对全省现存麻风院(村)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

2 结果2.1 基本概况截至2015年3月,我省现存麻风院(村)37所,其中地市级5所、县级32所;34所隶属于卫生计生部门,2所隶属民政,1所隶属于公安;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康复病区等13所承接了2007年中央财政麻风院(村)改建项目;南京市江宁区铜井洪幕麻风村等19所自行改建和维修了房屋;2所转型为敬老院。

939名麻风院(村)外的麻风治愈者有较强的入院需求,其中希望入住中央财政麻风院(村)改建项目的800名。

2.1.1 土地及房屋现有土地面积8 967.54亩,最多的达2 269亩,最少的仅1亩,平均每所土地面积242.37亩,与建院时土地面积相比,部分麻风院(村)土地流失严重,周围村民侵占土地,并引发纠纷现象时有发生。

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暂行)-

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暂行)-

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暂行)正文:---------------------------------------------------------------------------------------------------------------------------------------------------- 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暂行)(1988年9月20日卫生部)全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已由基本控制向基本消灭阶段迈进。

目前,全国已有1200多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

为贯彻落实全国第三次麻风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和深化麻风防治工作改革,保证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的质量和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一、标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以县(市)为单位1.患病率下降到0.01‰以下;2.近五年发病率平均下降到0.5/10万以下。

二、申报条件1.患病率、发病率达标,经1年监测观察不变者:2.必须具备完整的流行病学防治资料,其中包括历年的发病率、发现率、患病率、联合化疗接受率、规则服药率、治愈率、复发率、少年儿童发病人数及家属发病人数;历年病人变迁情况(如死亡、外迁、迁入及目前实有病人数),并绘出以县(市)为单位的流行分布图,反映出当地消灭麻风的全过程。

3.申报前必须完成对现症病人、治愈者及患者家属的全面检查,对多菌型疫源地人口的全面普查,对非疫源地人口进行全面线索调查。

以进一步核实确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后,再予以申报。

申报时附上检查结果。

三、考核方法1.自身考核,依靠本县(市)力量组织考核,并按时完成下列工作:(1)现症病人复查;(2)历年治愈者复查;(3)患者家属检查(含治愈、死亡未满10年者);(4)对近五年内有新发病人的自然村居民进行专业普查至少1次,受检率在95%以上;(5)对历年来的防治资料进行清理和分析,做出流行病学总结;(6)考核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高质量、高要求;2.省(区、市)考核:由省(区、市)组织力量,根据上述标准和方法,对县(市)进行抽样考核。

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新发现病例分析

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新发现病例分析

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新发现病例分析
杨溪;林威;林亚真;许敏行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年(卷),期】2006(6)2
【摘要】目的探讨麻风病基本消灭后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麻风病防治。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湛江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1997-2004年新发现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全市新发现病例186例,年均发现率为0.274/10万,以门诊等被动发现为主。

少年儿童发病占新发现病人数的6.99%,未见明显下降。

发病年龄显著增高,传染源不明者增多以及多菌型病人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是主要的流行特点。

病期缩短,Ⅱ级畸残率下降。

结论麻风病高流行区已达到基本消灭麻
风病后,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以确保达标后的防治成果。

【总页数】2页(P253-254)
【关键词】麻风;新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杨溪;林威;林亚真;许敏行
【作者单位】湛江市慢性病防治所;吴川市慢性病防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5
【相关文献】
1.浙江省温州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现的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J], 汪若秋;林益钱
2.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J], 邓仲明;张锡宝;刘宇伦
3.上海市麻风基本消灭后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J], 侯玉鸿;王载明;梁中原;景志春;张仁宝;陈家琨
4.钦州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后新发现病人分析 [J], 李坚
5.麻风病基本消灭后新发现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J], 吕建进;王磊;袁东;侯建玲;潘玉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可行性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苏省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可行性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苏省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可行性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江苏省是我国麻风病高发地区之一,尤其是南京市、徐州市和淮安市等地麻风病发病率较高。

麻风病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其家庭、社会和经济发展。

同时,麻风病的防治也是当前我国卫生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江苏省对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主要采取分散开展的管理模式,防治效果不佳。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采取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可行性及其实施方案,以提高治疗和预防麻风病的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研究江苏省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可行性,为制定该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意见。

三、研究内容1.调查江苏省麻风病流行特征和现有的防治措施。

2.评估江苏省目前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3.研究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基础。

4.通过对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行性。

5.设计江苏省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实施方案。

6.评估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江苏省和其他省份推广实施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查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对麻风病防治的历史演变、我国和外国的麻风病防治政策和经验进行调查研究。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麻风病患者和医护人员对防治工作的看法、对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认识和支持程度。

3.专家访谈法:通过与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可行性和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案。

4.数据分析法:通过对调查数据和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对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可行性及其实施方案进行分析。

五、预期成果1.分析江苏省麻风病的流行特征和现有的防治措施。

2.评估江苏省目前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3.对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其可行性及实施方案。

4.针对实施方案中的难点进行解决方案的探讨,提高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6、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研究麻风病防治的理论和政策背景,完成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确定研究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现的 9 病人 全部 为综合 医院皮 肤科 门诊 发现 , 体情 况见表 1 例 具 。 3 讨 论
【 稿 日期 10 0 0 - 收 2 1 - 8 1 1
本资料 分析 显示 , 吴江 市 19年基 本消 灭麻风 病后 病人 发现方 式 96
全 部集 中在 综合 医院 的皮 肤科 门诊 。 示在 目前 低流 行状 态 下 , 提 综合
对辖 区人 员的 了解 , 开展深入 、 细致的线调 工作 。 同时 , 线索调 查也是在 外来 流动人 员中发现麻风病 人的好途 径。 另外 , 着人 民群 众文化程 伴随
1 资料 与 方法
1 1 一 般资 料 .
吴江 市疾 控 中心 麻风 病 人病 历 和个 案登 记表 。
1 2 调 查方 法 .
医院 门诊是 发现麻 风病 例的主 要途径 。 随着 经济 的发展 , 的便利 , 交通 综合 医院 门诊 ( 别是皮肤 科) 发现 麻风病 例的过 程中发挥 越来 越 特 将在
大的作 用 。 要进一步 重视和 加 强综合 医院相 关科 室医务 人 员麻 风病 需 防治知识 的培训 , 提高对麻 风病的认识 和诊 断水平 , 同时提 高他们对 麻
了发现 方 式 的 调 查 分 析 , 体 如 下 。 具
【 键词l 关 吴江 市 麻 风 病 消灭前 后 发现 病人 I 图分 类号 】 5 中 R7 5 I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7 - 7 22 1) b- 0 9 0 文 l 4 0 4 (0 1() 0 8 - 1 6 0 0临 床 Nhomakorabea医

CI oE N EI L H AFR1 D A N GM C
吴 江 市 麻 风 病 基 本 消 灭 前 后 病 人 发 现 方 式 调 查分 析
贝建 强 ( 吴江 市 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江 苏 吴 江 2 2 2 1 2) 5
【 要】 摘 吴江 市 于 1 6 - 成 立 专 业麻 风 病 防 治机 构 , 99' t - 开展 社 防 工作 , 1 9 - 达 到 了基 本 消灭 的 目标 , 通过 卫生 部 的验 收 。 问通 到 6- 9 ' T - 并 其 过 多种方 式共 发现麻 风病人 7 6 , 于 中流行 区 。9 7 5例 属 l 9 年至2 0 年共 发现 麻风 病人9 , 流行 区 , 09 例 属低 为探 索新时期低 流行状态 下麻 风 病 发现 方式 的变化 , 指导今 后查 病工作 的重点和 方 向, 发现 和加 强查病 工作 中的薄弱环 节 , 1 6 年 . 0 9 对 9 9  ̄2 0 年所发生 的所有7 5 6 例病人 进行
度 的提高 , 康意识 的增强 , 正是通过 自报及他报 途径发现麻 风病人 健 也
的好时机 。 泛 宣传 麻风病 可防 、 广 可治 、 可怕的科学 知识 , 人都能 不 让人 认识 到麻 风病是 可以治 愈的 , 鼓励 自报和 他报 。 综上 所述 , 用多种 方式最 大限 度地全 面 、 采 及早 发现麻 风病 人 , 是
表1吴江 市 麻风 病 消 灭前 后各 发现 方 式人 数 情 况
C N OR GN HIA F EI ME CAL RE ME T 中外 医 疗 DI T AT N
8 9
以基本 消灭麻 风病 的 19 年为界 , 96 将时 间分为 1 6 年至 1 9 年和 99 96 19 年至2 0 年 2 7 1 ) 0 9 个阶 段所 发 生 的麻 风 病 人 的 发现 方 式 , 进行 比较
分析。
麻风病 防治 策略 中的首要措 施 。 麻风 病 的早 期发 现对于 麻风病 的早期 治疗 、 止 畸残 和 控 制传 染 等方 面 都 有极 其 重要 的 意义 。 防
2 结 果 19 年及之 前发现 麻风 病人 的方式 比较 多 , 96 主要是 综合 医院 门诊
发现4 9 , 20 其 中皮 肤 科 门诊26 ; 6例 占6 .%, 0例 线索调查 发现 17 , 6例 占 2 . 普 查发现8例 , 18 自报病人 亦有 一定 比例 。9 7 21 %; 2 占 .%, 19 年至 20 09
风病 的 警 觉性 , 可 能地 避 免 误 诊 、 诊 , 早 发现 麻 风病 人 。 尽 漏 尽 在低 流行状态 下 , 花费大量 的人力 、 力和时 间进行 大规模 普 通过 财
查来发现 少数麻 风病 人的 方法 已不太适 用 。 但麻 风病 的线索 调查 工作 作为麻风 病 日常防治 工作之 一不 能松懈 , 发现社 会 上隐匿 的麻风 它在 病 人 中起 着重要 作用 。 要特 别注 意的是 目前麻 风病新 发病 人的减 少 需 导 致基 层卫生 人员思 想上对 线索 工作不够 重视 , 于线索 调查 的 质 以至 量 不高 。 因此 , 要提高 基层卫 生人 员对麻 风病 防治工 作意 义的认 识 , 麻 风病 作为一 种慢性 病要 彻底消 灭还需 要不 断努 力。 要充 分发挥 三级 麻 风病 防治 网络 的作用 , 靠数 1线索 调查 工作 的经验 和基 层卫生人 员 依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