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法探讨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e2a58f8762caaedd33d476.png)
“ 常规” 教学 的 目标主要是知识 的传授 , 增长知
识, 更多 是 结果 性 目标 , 师从 始 至终 控 制 整个 教 学 教 进 程 。 堂教 学 中教师 也会试 图通 过“ 课 问题 ” 组 织教 来
这 对教 师 的素质 的要求 更高 。 ( )教 学 目标 不 同 : 3
意 义 建构
图 1 基 于问题解 决的 生物 学 习模 型
上述模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 创设情境 , ① 感知 问题 ; 表征 问题 、 ② 生成新知 ; 深人问题 、 ③ 探求方 案 ; 自主探究、 ④ 问题解决 ; 交流评价 , ⑤ 结论反思。
动, 即问题 的解决并不是问题 的终结 , 问题随时可 以 产 生并 随时可 以展 开 , 在解 决 已有 问题 的基础 上 可 以 产 生新 的问题 , 并展 开又 一轮解 决 问题 的循环 。探 究
性学 习是 问题解 决活 动 中最基本 的问题解 决方 式 , 在 解 决 问题 的每 一 阶段 都或 多或少 含 有 探究 性 学 习 的 成 分 , 以用 紧 贴着 五 边 形 内壁 的 圆 , 示 探究 性 学 所 表 习存在 于解决 问题 的各个 阶段 。 知识 的意义 建构 是 问
Hale Waihona Puke 学, 但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属于封闭性的问题 , 闭性 封 问题 对于学 生掌 握知 识是有 利 的 , 对 于学 生能 力 的 但 形 成来 说其 效能是 有 限 的。 问题解 决 ” “ 的教 学 目标通 常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提高能 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合作精神 , 这里有结果性 目 标 , 更重 要 的是过程 性 目标 。 但 1 基 于“ . 2 问题 解决” 的生物学习模型 “ 问题解决教学” 模式的建构是问题解决教学中 最 为关键 的环节 。教 师要 改变 自己早 已习惯 了 的“ 满 堂灌 ” 教法 , 建构具有生物特色 的“ 问题解决 ” 教学模 型, 进一步研究“ 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 中的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817d6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6.png)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高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涉及到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学习压力大、实验条件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和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探讨并寻找解决办法,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兴趣不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对生物学这门学科不感兴趣而产生学习上的抵触情绪,导致学习主动性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2. 学习压力大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需要学习多门学科,时间紧张,任务重,加上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自律能力的不足,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厌学情绪,进而影响了对生物学的学习和理解。
3. 实验条件不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实验器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学校中的生物实验可能会比较简单,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的需要。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和理解,也阻碍了教师对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有必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解决措施1.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通过提问、讨论、互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生物知识竞赛、科学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实验教学学校和教师应该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并在教学中加强生物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动手,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学校可以合理利用外部资源,扩大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bb25c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7.png)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1. 课程内容不够贴近生活当前高中生物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不高。
部分学生认为生物学只是一门枯燥的科目,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实验教学薄弱受条件限制和教学资源不足的影响,部分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存在薄弱现象。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从而难以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缺乏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解决措施1. 优化课程内容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加入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将生物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生物多样性时,可以引入具体的动植物样本,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2. 加强实验教学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完善的实验设备和资源,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和开展实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 多元化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课外拓展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可以结合生物研究热点和学生兴趣,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强化教师培训教师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关键,因此需要不断强化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师资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生物学学术活动和交流,及时更新和掌握最新的生物学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强化教师培训等措施来解决。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6f857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c.png)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一、问题的存在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种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指导,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这样一来,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这种简单的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验内容与学科知识脱节有些生物实验内容与学科知识脱节,学生难以将实验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这样一来,学生可能会对实验内容感到无趣,对生物学这门学科产生抵触情绪。
实验与课堂学习不相结合也使得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影响了生物学学习效果。
3.实验设备和条件不足高中生物实验需要一些较为专门的设备和条件,但是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有限,很难满足学生丰富的实验教学需求。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也阻碍了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深入了解。
4.缺乏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缺乏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过程,缺乏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实验内容,很难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5.实验安全意识不强由于学生对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器材不熟悉,同时学校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缺乏实验安全意识,可能导致实验操作不慎,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对策的探究1.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需要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引入更多的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型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验内容和学科知识的结合实验内容应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使实验成为学习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教学中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高中生物教学中PBL教学法应用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c38bc8101f69e314232942a.png)
高中生物教学中PBL教学法应用初探 -摘要:当前,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与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中,而在基础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少,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方面。
从理论和教学形式上来看,PBL教学法从医学教学引入到高中生物教学的可行度较高,是具有价值的探索,可以加以推广.基于此,文章对PBL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理论梳理,并在高中生物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
ﻭ关键词:PBL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对于PBL的定义大家众说纷纭,但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定义是刘儒德教授,他认为PBL是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过程,以此过程促进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和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①若能将该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PBL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ﻭPBL教学法符合现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能够切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求知需求,综合来看,PBL教学法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是可行的。
下面从这三个方面逐一说明.(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②。
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通力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以此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自主学习的能力③。
PBL教学法要求学生以解决真实问题为目的而进行学习,是符合《标准》要求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非常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锻炼,促使高中学生获得全面。
(二)生物学科特点生物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④。
PBL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并提出问题,在不断的螺旋上升中学习巩固知识,不断强化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PBL教学法符合生物学科的教学要求。
高中生物“情境-问题-探究-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生物“情境-问题-探究-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b86fd0ae87101f69e3195d5.png)
高中生物 “ 情境一 问题一探究一应用 ’ ’ 课堂教 学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陈宝定 ( 江苏省邗 江中学 江 苏扬 州 2 2 5 0 0 9 )
摘 要 从模 式的设 计 思想 、理论 基础 及 具体 实施 三 个面论 述 了高 中生物 “ 情 境一 问题一 探 究一 应
课 堂教 学模 式 生物 学教 学
教学模式正是以这四大理念为指导 , 力求突出学生的
主体 性 , 形成“ 自主 、 合作 、 探究 ” 为特 征 的新 的学 习方 式。 “ 情 境 的创设 ” 及“ 尝 试应 用 ” 这 两个 环节 主要体 现
了“ 注意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一理念 , 学生在创设的
生 活情境 中提 出问题 , 学 习新知 识 , 最 后 又 运用 所学
教 学流程 如 图 1 所示 。
是 为 了改 变学 生的学 习方 式 , 符合 “ 倡 导探 究性 学 习’
的理念。整个模式的实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 生物科
学 素养 ” 的 目的。
2 本模 式 的理论基 础
对“ 情 境一 问题一 探 究一 应 用 ” 课 堂教 学 模 式 影 响重大 的是建 构主 义学 习理论 。 建构 主义认 为知识 不
境 。学生 根据提 出的问题 自主探究 , 也 可 以在 自主探
究的过程 中继续提 出新的问题 , 再探究学生应用所学
从某个环节切入, 也可以在某个适当的环节结束。
3 . 2 本 模 式的 实施过 程
生物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 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新的 情境创设的过程 , 在该情境中学生还可提出有意义的
第 2 9卷 第 4期 2 0 1 3年
中学生 物学
Mi d d l e S c h o o l Bi o l o g y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论文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f66861af1ffc4ffe47acdc.png)
高中生物“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生物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素质。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问题”是激发思维的火花,它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的生物背景材料,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解决模式的追求目标。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生物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的研究性生物教学,有助于教育观转变、能力培养以及情感目标和人文精神的体现。
三、生物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生物化,建立生物学模型3.会转化──能对生物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纳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生物思想和生物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5.会反思──能对生物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生物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生物应用题开展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论的运用。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生物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2.尝试引导,把生物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答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典型案例研究
![“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典型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ce2dab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7.png)
“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典型案例研究1. 引言1.1 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问题导向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参与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问题导向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问题导向学习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而且,问题导向学习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设一个合作、共享知识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交流互动。
1.2 问题导向学习的定义和特点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目的明确:问题导向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问题的存在而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
2. 学习过程开放性:问题导向学习注重学生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开展独立思考和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跨学科性:问题导向学习鼓励学生跨学科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4. 合作与交流:问题导向学习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研究、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5. 实践与应用:问题导向学习强调知识的实践与应用,通过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2. 正文2.1 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案例问题导向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案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生物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问题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应用[论文]
![“问题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76220179563c1ec5da71dc.png)
“问题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问题”能激起人们思维的火花,它是促使人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利用生物背景材料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知识和能力,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综合,展现生物知识的发生过程,领悟科学观念,体现生物学科的价值观是问题式教学的追求目标,同时,问题式教学也能体现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提前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上课时引领他们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让他们自主讨论教师指引的教学方式。
问题式教学生物课堂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设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的新式教学法。
这一教学法很适合现在正在进行的旨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逐步得到高中生物教师的认可。
我在生物教学中也努力尝试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我现将在生物教学实践对问题式教学的应用整理如下。
一、问题式教学的模式问题式教学一般模式: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收集)科学事实,学生在限定的时间思考教师设定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引导,对学生争议比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求解决问题方法寻求正确的解答→总结得出科学结论→教师给出针对性强的题目让学生当堂训练,使学生能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问题式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1.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教材和明确教学目的。
把教材吃透,把教学目的吃准,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问题式教学法对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只有吃准教材,充分理解教材,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2.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水平。
教师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解决问题,或者说是为了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注重教材,更要注重学生的水平,找到以学生基础为切入点的提问起点,把问题从学生的知识层面上展开,然后深化,进而升华。
三、问题式教学对问题设置的要求1.问题的设置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确实有能力解决。
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dc38ca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4.png)
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于生物学概念和理论难以理解,比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与进化等内容,因此导致他们无法正确掌握生物学知识。
2. 学生兴趣不高由于生物学知识点繁多、概念深奥,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生物学无法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3. 教学方法单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比如传统的课堂讲述和板书,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解决措施1. 创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展示等形式,呈现生物学知识,使学生进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状态。
2. 强化与生活的联系生物学知识并不是学生们眼中的“书呆子”学科,而是贴近生活的,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实例,向学生展示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思维导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 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验、科学探究等实践性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5. 注重个性化辅导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对生物学知识理解较为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6. 创设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举办生物学科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教师不断的深入思考,并且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相信生物学科教学活动将会朝着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研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研](https://img.taocdn.com/s3/m/63ab5a296c175f0e7cd1375a.png)
成才之路【育才方略研究】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研茅柳燕(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江苏启东226200)摘要:问题教学法不仅可以打破单纯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效内化课本知识。
教师应该创设有利情境,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视课堂反馈,做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教学;思维能力;问题意识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1-0094-01作者简介:茅柳燕(1983-),女,江苏启东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生物教学与研究。
新课改要求高中生物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倾向于传授理论知识,单一的知识灌输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手段,以理论知识为依托,采取多样化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问题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将课本中的内容通过问题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要领,提高技能。
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营造适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且找到答案。
问题教学法为高中生搭建了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知识奥秘的舞台。
学生们围绕创设的问题展开讨论研究,提高了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发问目的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生物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创设适合的问题和情境,促使高中生积极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把握生物知识。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合适的问题情境,使高中生在情境中探索问题,能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生物课程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好坏决定了课堂效率的高低。
合适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高中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得生物教学更加接近生活,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生物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例如在教授“植物生长素”这节内容时,笔者用PPT 出示了一株植物,让学生观察这株植物的生长方向具有什么特点,是不是盆栽植物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级的环境,例如窗台上的植物,让学生直接观察,从而让课堂更生动。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9fe09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7.png)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高中生物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
下面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些策略。
1. 问题导向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生物知识,这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真实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实验探究: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从实验中总结相关理论。
实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影音资料、动画和模拟软件等,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生物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生物实验视频、展示生物模型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交互式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互相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6. 多元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等。
7. 课外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生物科普活动、实践活动和科技竞赛,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生物研究机构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8. 剖析生物伦理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生物伦理问题,让学生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有所了解和思考。
通过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
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案例教学、实验探究以及多媒体辅助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试论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之应用
![试论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之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485bae6aeaad1f346933f5a.png)
中总结正确的实验步骤 : 水加热至 3 ℃, 7 熄灭酒精灯 ,
再将两只试管放人烧杯 中约 1 i, 0 n 这样才能达到预 m 期 的效果 。 再如 , 探索影 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 ” 在“ 的实验 中, 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 为什么要先将等量的 唾液分别放在不 同的环境条件下( 不同的温度 、 酸性 、 碱性、 中性 )然后再加入底物( , 可溶性淀粉液) ?如果
理论为依据 , 以教学 目 标为核心 , 具有清新流畅的可 操作程序 , 能反映师生互动的角色配置和解决矛盾交 锋 的教学 策 略 。
问题式教学模式 旨从问题出发 , 整个课堂都紧紧 围绕问题展开 。教师通过精心设置 问题来引导学生 ,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 使他们进行探究式学 习, 从而有 效地 、 有创意地解决 问题 。在当今新课程探究理念的 指导下 , 问题式教学模式 的建构与实验教学有机地 将 结合在一起 , 必然会有更好的课堂效果。 由于该教学模式强调启发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能 动创造性 , 并且不是 以常规的只要求掌握课堂 内容作 为结果 , 而是要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 因此对教师 的要求更高。教师既要做好学生的指导者 , 使学生在 学 习中处于主体地位 , 并给予恰当的指点 ; 同时又要 做好学生的合作伙伴 、 学习伙伴 , 与学生共 同探讨。 该 教学模式的特殊性使得它的示疑过程 , 也就是问题情 境的设置以及 问题 的设计在整个教学模式 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 鉴于此 , 下面将重点讨论 问题式教学第一阶段 中 “ 问题” 的设计 , 旨在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更好地应
第2 7卷 第 6期
2 1焦 01
中学生 物学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问题设置的研究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问题设置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72fe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0.png)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问题设置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生命科学意识的重要环节。
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着问题,比如学生passiveness 和课堂效益不高等。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问题设置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设置问题,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深入研究问题设置的理论基础、原则、方法及实践效果,可以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为未来教学改进和研究提供经验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提高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其二,通过问题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其三,问题设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四,通过问题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研究问题设置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段字数:212】1.3 研究意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设置问题成为了教师们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研究问题设置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29c2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2.png)
“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一、问题式教学法的概念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式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起着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提出引人注目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关系?”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去探索和思考。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在遗传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出现了3:1的比例?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通过问题式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印象,从而达到了记忆和理解知识的目的。
三、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启示1. 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时刻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学会用问题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实践体会论文
![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实践体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c8f7866529647d272852ca.png)
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实践体会摘要:高中生物教学教改的主要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为能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的精神,尝试使用符合课改精神的新式教学方法显然尤为重要,应运而生的诸如:启发式、自学一探究式、发现法、”问题式”教学法等等,这些新式教学方法由多方论证和教学实践检验证明: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各显其独特的功能。
本文仅就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法的本质涵义、教学设计中的师生地位、问题情景的设置所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及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诸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式“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现代启发式教学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将知识融入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与探究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协作能力,最终基于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
由于这一教学法的开放性,很适合目前正在进行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尝试用该教学方法开展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学生预习与教师预设问题的整合1.共性原则。
教师应收集、整理、分析学生们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找到其中具有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预设的重点问题,以此作为自己教学的起点,将它当成分析全文的切入口和主问题。
也就是在学生的问题中找交叉,再在此交叉中找与自己预设问题重合的问题。
其他比较散乱的个别学生体现的问题以及自己预设的个别非重点问题便可进行取舍或在课堂中作为支问题呈现。
2.学生为主原则。
教学的根本受益者是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起点必须是学生的学情。
所以,一旦学生的共性问题与教师预设问题形成冲突,只能首选学生的共性问题。
如果这个差异是来自学生还没掌握好预习的方法、不会提问题,那么应及时进行相关培训和练习,如果这个差异是来自教师自身对学情不够了解、对文本解读不够深入全面,教师就应该及时按照学生的问题、依据学生的需求来修改自己的预设。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很亲切,从而产生主人翁意识和学习激情。
探究高中生物课堂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
![探究高中生物课堂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0dbd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2.png)
探究高中生物课堂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场所,实验教学是生物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听讲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较低。
为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发展适合高中生物课堂的新型实验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探究几种新型实验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估。
一、问题驱动式实验教学法
问题驱动式实验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问题和探究为导向的实验教学方法。
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式实验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植物的叶子会变黄?”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和启示。
二、合作学习式实验教学法
合作学习式实验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3-5名学生。
然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课题,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教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展示和交流各组的实验成果。
合作学习式实验教学法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式”课堂教学初探
![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式”课堂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24b3ce8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5.png)
2013-12方法交流教学———即教与学,关键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人类的思维开始于问题,无论是科学探究还是科学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
所以教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应努力构建“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研究对象,把学习置于问题之中,从教学活动的开端、展开以及活动的归宿和延伸的各环节,都紧紧围绕问题展开,进行教与学活动。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接受式教学,习惯被动学习,教师习惯灌输教学,因而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
现实中的生物课堂基本上也是老师问、学生答。
我们的学生所擅长的是解决现成的问题,而不会发现问题;长期的“师问生答”式教学,严重弱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缺乏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第二类是不能提出问题。
教师应当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势的前提下,改革创新,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化灌输为思考。
学生也只有在主动学习和思考中才能不断提升自学的能力,也才能为终身学习这个目标奠定基础。
二、以《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一节为例,开展“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笔者以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
1.问题的提出(知识的启动)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提出问题是有讲究的,除了要遵循学生学习曲线外,还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并充分体现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因此,教师应该在恰当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
如本节课的导入,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开始: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物质来自土壤,这个观点正确吗?你要怎么设计相关的实验来验证呢?为什么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在课堂的开始,提出问题,可以激励学生去学习、去观察、去实验、去创造。
浅谈“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608f5d52ea551810a687d7.png)
浅谈“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作者:陆步鑫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年第01期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一、基于增强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设置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条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课中有关“血糖的平衡调节”的讲解中,教师可设置与学生亲身感受有关的问题:每天最后一节课,很多同学会感觉肚子饿,或许感觉注意力不能集中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教学内容——血糖平衡的调节.让学生联系生活,构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模式图,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以及血糖异常引起的疾病及治疗方法.二、基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的问题设置青少年对身边的新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生命现象,对学生自主探究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逐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还可以通过一些探究性的讲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或创设探究性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基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问题设置教师通过在实验前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问题,让学生“动眼、动脑和动手”有机结合起来.如在《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教学中介绍了一套“渗透装置”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展示渗透装置涉及的实验器材,并设计问题:(1)蔗糖溶液中的水能否进入烧杯中?液面最终停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2)若将漏斗中的蔗糖溶液也换成清水,是否还会出现该现象?为什么?对于上述的后两个问题教师可以提供相关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大胆进行动手操作,最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发生渗透作用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四、基于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问题设置很多学生对于高中生物课本上的实验一味模仿,不想也不敢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关键环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大胆地创新并亲自动手去操作,在实验过程和结果中寻求答案.例如,在《光合作用》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的操作过程中的“提取色素”这一步骤,教材上是用研钵和玻璃漏斗等实验用具.但考虑使用丙酮(有毒性)和无水乙醇易挥发,若研磨时间过长,影响色素的提取量.笔者在“色素的提取”过程中提出能不能选取更好的实验器材替代研钵和玻璃漏斗.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设计下列问题:为什么在研磨色素过程中要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大胆地替换传统的实验材料,改用研磨过滤器,这是一款集研磨和过滤两大功能的实验用具.对于实验步骤中添加的各种试剂的作用,学生将在实验操作中分别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来得出结论.五、基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问题设置当学生能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这无疑是对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的最高肯定,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热衷学习生物的强烈欲望.例如,在《细胞呼吸》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课中“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思考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教师设计相关的问题:为什么包扎伤口需要使用透气的消毒纱布?粮食等种子储存前应该做好哪些措施呢?为什么?体育课上剧烈运动后,课下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疼?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不仅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还能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原理,做到学以致用.作为“问题式”教学实施的引导者,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灵活有效地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设置的问题最好是学生通过短暂的时间思考后或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自己能够得出正确答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要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要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法探讨
问题式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学生以积极的问题解决者的身份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外部激励激发学习热情。
问题式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内在驱动决定学习结果,教师只是指导者和推动者。
问题是问题式学习的核心,问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安排问题。
好的问题要符合如下要求:①科学和针对性。
不良的问题通常是问题条件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不匹配,具有较复杂的特征。
好的问题,学生可以依据问题所依存的情境对其中一些元素提出自己的界定或定义,不仅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动机,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方案都更具开放性。
②情境化。
问题能够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合适性。
问题的提出应该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的问题既不会因为太简单而不感兴趣,也不会因为太难而失去继续研究下去的信心。
1精选层次问题
教师要精选层级问题串,实现形式提问与认知设问的统一。
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对有些知识学生感觉非常抽象,很难理解。
教
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去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条理清晰、合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层递式”的问题串,通过元认知设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蛋白质工程”一节教学时,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层递式”认知设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为什么会出现蛋白质工程?背景资料:要想让一种生物的性状在另一种生物中表达,在种内可以用常规杂交育种的办法实现,但要使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这一远缘杂交的障碍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肠杆菌为人类生产出了胰岛素,牛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为人类制造出了蛋白质类药物,烟草植物体内含有了某种药物蛋白……至此,人们也只是实现了世界上现有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中的表达。
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
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应运而生了。
(2)对天然胰岛素进行改造,你认为应该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操作,还是通过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背景资料:①任何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是由基因编码的,改造了基因即对蛋白质进行了改造,
而且改造过的蛋白质可以遗传下去。
如果对蛋白质直接改造,即使改造成功,被改造过的蛋白质分子还是无法遗传的。
②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对基因进行改造比对蛋白质直接改造要容易操作,难度要小得多。
教师小结: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3)什么是中心法则?请用图形表示。
教师请几个学生在黑板板图。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图1)。
(4)为什么要改造天然胰岛素?(因为天然胰岛素进入血液慢,而且进入血液后很快被分解。
)
(5)天然胰岛素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由其结构决定的,物质的功能与结构是相统一的。
)
(6)那么想要一种新型的速效胰岛素,应该从何处着手?(应该先仔细分析原有的胰岛素的空间结构,确定什么地方的空间结构影响胰岛素在血液的释放。
)
(7)有了正确的氨基酸顺序,下面可以做什么?答:根据遗传密码子表,先逆推出mrna的碱基顺序,再逆推出dna(基因)的正确碱基顺序。
师生归纳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预期蛋白质功能→测定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一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
酸序列(基因)→具有预期功能的蛋白质。
2课堂中提问的原则
(1)问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避免提问太多。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问得太多,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都设问,核心问题就不够突出。
教师的提问应该表明哪些是重点。
如“实验”中的问题: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就突出强调了实验
结果,以几条色带表示几种色素,排序的结果代表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高低,宽窄的呈现表示了色素含量的多少。
这类问题能抓住学习的重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如何看实验结果,看实验结果的哪些方面。
(2)问题提出之后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
虽然教学提问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但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思考问题。
教师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并组织答案。
这_点对于新教师来说,尤其要值得注意。
问题给出之后的静默是好的现象,这意味着学生正在思考。
每当—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表明他不会这一问题。
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欠缺的就是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课堂
上,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答案组织出来、甚至讲出来,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提问过程中,要让全班学生参与进来,并熟知问题在学生之间的分配方式。
问题的设置是面向全班学生的,问题的难度是由教师来把握的。
避免一次又一次地提问同一个学生,要留些问题给那些害羞的、容易走神的学生,以维持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还要熟知问题在学生之间的分配方式,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
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
总的来说,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最忌讳的是:对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合理的答案进行贬低和讽刺。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用问题驱动学习过程,把问题与学生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作者单位:济宁学院附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