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课时1)学案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山川,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难点:读图总结分析我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讲解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图册,课本导入新课教师:什么叫地形?地形有哪些主要类型?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讲授新课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说出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学生:从景观图中可看出,我国有新疆天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教师: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地形类型齐全。

过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那种地形所占面积最大?那种最小呢?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图2.3“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学生:从图中的比例数值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平原占12%,丘陵占10%,盆地占19%。

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平原仅占1/10多一点。

教师: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过渡:地形类型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利用图2.4和图2.5,各组选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为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

探究活动:阅读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新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新版)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材简析】本节教材出至于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主要讲到了中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为后边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二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初二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山脉图使学生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读图、识图掌握我国山脉的空间分布。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岳。

4.通过在地图中找山脉的练习,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地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5.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点】1.山脉的走向2.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难点】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用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中国地形特征视频,学生欣赏视频了解我国的地形,得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大地的“骨架”,出示课题:中国的地形纵横交错的山脉。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纵横交错的山脉。

(展示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山脉图使学生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2.通过读图、识图掌握我国山脉的空间分布。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五岳。

一.山脉纵横交织(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P2123页内容完成大屏幕上的自学预检。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众多,学生在课本P21中国主要山脉图上进行寻山活动。

活动一:寻山(展示地图)出示中国山脉分布图,学生说出在地图中寻找到的山脉。

引出山脉之间还有一些共同点—走向。

(讲述)讲授“山脉走向”概念。

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学案
(3)对交通:
(二)地形复杂多样:(友谊提示:注企图文联合,让学习事半功
倍)
1、从地形图上能够看到,我国的地形主要有山地、、、和丘陵五
种。
2、我国纵横交叉的,组成了我国地形的,他们之间镶嵌着大高
原、大盆地和大平原。
3、我国的平原和主要集中在东部,我国绝大多数的经济林木、
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和
以及四分之三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
三级阶梯范围
拔型
第一级阶西南部的青藏高
梯原
第二级阶青藏高原边沿以
梯东以北
第三级阶
我国东部

3、联合课本P22图2.2,找出阶梯分界限: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限:、、。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限:、、、。
4、分组共同研究: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散布的特色,对天气、河流和交
通有什么影响?
(1)对天气:
(2)对河流:
㈡能力:
培育生读图和剖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㈢感情:
经过对壮丽河山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学习过程:
(一)地势呈阶梯状散布:
读大屏幕上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达成以下各题:
1、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向,我国地势的主要特色是,
呈状散布。
2、地势的三级阶梯概略:
平均海主要地形类
4、分组合作研究:
阅读课本第24页“我国地形散布大势”图,找出: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三、当堂检测:(态度决定全部,只需你付出了,就必定有收获!)
1、下诸位于我国第二阶梯的地形有()。(多项选择题)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云贵高原
2、第三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种类是()。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1)教案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1)教案中图版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中国的主要山脉走向及分布。

2.了解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3.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形图,记住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 学会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类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山川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理解我国各种地形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确立万物相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1.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2.多种多样的地形及主要地形区的记忆。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地形特点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要点是“地形复杂多样”。

学习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图,知道我国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各种地形齐全。

通过山脉分布图,明确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

综合景观图,了解四大高原各自的特点,在地形图上找出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结合实例及景观图理解多样的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学案、中国地形图、各主要地形区的一些景观图片、各地的一些民俗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学导达标学习任务一:南北气温的差异合作展示1.我国的地形类型教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这节课,我们接着了解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

出示《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引导学生找出基本地形,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主要山脉(1)主要山脉及走向教师:从图2.4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教师出示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判断。

3.主要地形区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学生活动一:读图:根据2.4图中的景观图,说出我国的地形类型。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通过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了解我国地形分布的特点。

4、通过学习我国的壮丽山川,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形分布特点。

2、读图总结分析我国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情景荟萃)结合我们江阴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地形?丘陵,山地(海拔大于3500米称高山,1000-3500某某,500-1000低山,所以一般大于500米起伏较大的地势我们称为山地,500米以下起伏较小的我们称丘陵。

)所以我们江阴的君山、某某、盘龙山、长山、敔山湾的定山等几乎都为丘陵。

(提问)那我们中国的地形又有哪些呢?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

说明我国的地形类型多样。

(图释导学)我们所了解的地形,其实都分布在不同的山脉之间,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装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结合P23图2.2和黑板上的分布图,自学)(提问)问题一:这些山脉的走向是怎么回事呢?问题二:我国又有哪些不同的走向的山脉呢?哪些山脉是省区界线?问题三:我国山脉和高原、盆地、丘陵之间的位置如何?(回答一)我国山脉走向为“迷”字形。

(回答二) (分组归类整理)东西走向山脉: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西——大兴安岭——太行山(某某、某某分界线)——巫山——雪峰山中——长白山——武夷山(某某、某某分界线)东——某某山脉西北——东南:北——阿尔泰山中——祁连山东——某某山脉南北走向:北——贺兰山南——横断山弧形山: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某某和某某以昆仑山为界,某某省和某某省以太行山脉为界,某某和某某以横断山为界,某某和某某某某以大兴安岭为界,某某省和某某省以秦岭、某某和某某以燕山山脉的东部为界,某某和某某以祁连山为界。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形与地势
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2.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3.让学生初步掌学习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及地理意义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
(一)展示目标
(二)了解我国的地形。
活动1:阅读教材的景观图片,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
学生:简单地讨论,比较不同地形类型的特点。如:珠穆朗玛峰——海拔高,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江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某某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面广阔平坦,“水乡泽国”。某某盆地——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教学难点
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具准备
集体定教
分工备教
个性补教
一、引入新课
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及其分布
活动2:读教材图“山脉走向示意”,熟悉山脉走向的含义。
活动3:读教材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完成下列问题。
走向主要的山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陆地环境”的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势和地形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学会运用地势和地形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难点:地势和地形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地形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列举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势和地形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地势和地形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准备:分组讨论、课堂展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势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地势和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分布位置和主要走向。

2.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能理解我国山区在开发利用的利与弊。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初一年已经学过好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知识,回顾一下: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动植物等等。

)2.可见,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今天开始学习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3.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名称、分布位置和主要走向。

(2).了解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能理解我国山区在开发利用的利与弊。

(二)、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22—26,思考下列问题,同时完成《顶尖课课练》P16第1题。

(5分钟)1.回忆出地球陆地上主要有哪几种地形?2.读图2.2 ,能够准确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3.读图2.3说说各种地形的面积比例,比例最大的是地形?4.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山区在开发利用中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三)学生自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四)学习新课:1、初一时同学们学习了基本地形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些种?共有多少种?(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要求同学们结合身边实际说一说,我们剑斗镇有哪些地形?我们能看到的地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2、课件展示:图2.1“中国的地形类型”提问:(1)中国分别有哪些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2)要求个别学生上台随意指住地图上某个地方,其他同学说出那是哪一个地形区,进行训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训练巩固: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高低,呈状分布。
2.我国地势的特征: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气流深入内陆,方便了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使我国的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交通,方便了和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的大开发。
3.我国大型的水电站往往建在高一级阶梯与低一级阶梯交界处,这是因为河流的大、急,资源丰富。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知识超市
1.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2.地势第二阶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3.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4.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大致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5.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分界线:大致从大兴安岭西坡-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相当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6.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7.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北段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大致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9.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10.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长城一线。
四平三中八年级地理科第二章第一节导学案
主备人:李鲲鹏审核人:李鲲鹏使用人:编号: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
课型
自学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1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导学案(1)备课人:周晖时间:审核人:自学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主要特征。

2、记住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及其分布。

3、记住五种地形面积比例。

4、记住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自学过程:一、预习:地形主要特征,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及其分布。

二、知识梳理:1、填图练习,写出数码所代表的山脉名称:(1)山脉:①;②;③;④;⑤;⑥;⑦(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区:A BC D EF G2、说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的特征。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3、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三大平原,并完成下列连线题。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二大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第三大平原,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华北平原4、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四大盆地,并完成下列连线题。

面积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位于北疆,纬度最高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位于第一级阶梯的盆地准噶尔盆地紫色盆地柴达木盆地5、山区的利用。

(1)山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__。

(3) 人们在开发利用山区时,除了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要预防和避免、、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五种地形及比例:山地33%、、、、。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三大平原:、、。

发展优势:山区在发展、和农业的多种经营等优势较大。

发展劣势:山区不便,难度大,易发生自然灾害。

山地灾害:崩塌、、。

山区开发:合理开发、利用、保护。

(三)、精讲。

(四)、练习:课本活动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节地势和地形导学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节地势和地形导学案

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我们中国有十多亿人口,到底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中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1、自学指导(出示灯片)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①联系读“中国地形图”和课本图2.1:我国地势特点是什么?(画简单示意图)
②联系读图2.2:说明各阶梯的分界线、主要地形区和海拔。

(开展“活动1”)
③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水能和交通的影响。

(开展“活动2、3、4”)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4、检测、点拔: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教师引导小结,学生复习巩固。

学年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导学案

学年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导学案

【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学习目标】1、记住我国地形的特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名称2、知道我国五种地形面积的比例,及山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学习重点】我国地形的特点、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名称【学习难点】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预习自测】1、写出我国五种地形类型、、、、。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高原、高原、高原。

3、四大盆地:盆地、盆地、盆地、盆地。

4、三大平原:平原、平原、平原。

5、我国是一个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通常把山地、,连同比较崎岖的统称为山区。

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8、山区地面崎岖,不便,不利于发展,但发展、牧业、旅游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9、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在此“网格”中,镶嵌着:、、、。

探究案探究一:阅读课本p24图2.31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形类型特点是:探究二:阅读课本P25活动1、读图2.6,说出我国主要山脉走向:北:(1)东西走向中:南:(3)东北——西南走向:(4)西北——东南走向:(5)弧形山脉:2、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起来,探究我国地形分布特征。

我国地形分布特征是:3、对照图2.2,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填写在表2.1。

训练案【当堂检测】1、山脉:①: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填字母: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渤海:【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温馨寄语: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学会!只要你参与,你一定就有收获!只要你展示,你就是好样的!
一、学习目标:
㈠知识:
1、运用地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能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找到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利用中国地形图,能在地图上填出中国主要山脉的名称。

㈡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㈢情感:
通过对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习过程: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读大屏幕上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呈状分布。

2
3、结合课本P22图2.2,找出阶梯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4、分组共同探究: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对气候、河流和交通有什么影响?
(1)对气候:
(2)对河流:
(3)对交通:
(二)地形复杂多样:(友情提示:注意图文结合,让学习事半功倍)
1、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形主要有山地、、、和丘陵五种。

2、我国纵横交织的,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他们之间镶嵌着大高原、大盆地和大平原。

3、我国的平原和主要集中在东部,我国绝大部分的经济林木、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和
以及四分之三以上的粮、棉、油都集中在这里。

4、分组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第24页“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三、当堂检测:(态度决定一切,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有收获!)
1、下列位于我国第二阶梯的地形有( )。

(多选题)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2、第三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平原和高原
B、山地和高原
C、盆地和高原
D、平原和丘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